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规划研究

2007年第1期作者:●王德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校也迅猛崛起。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应该说中国的高校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伴随着高校师生人数的增加,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大学生管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 应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加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必然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深入加强和改进,是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决定的因素之一。21世纪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力量,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及合理的进行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助于培养新世纪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而且对于新世纪人才的更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学校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不同的人生阅历使每一个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待有不同的模式,所有辅导员的角色应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导师

我们处在新世纪的起始,现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传统与现代的相遇、新生与陈旧的交锋、先进与落后的对垒、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新世纪的辅导员必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立足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如果辅导员自身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何谈正确引导学生呢?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不足以服人,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无法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理想效应。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很好地多方面地引导大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完善大学生的特性,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更谈不上塑造合格人才。辅导员要学会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占领思想高地。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走在他们前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指引他们避免问题的发生,总是跟在他们后面解决问题,以致工作被动,事倍功半。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能力,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知识水平,在教育学生时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高尚的情操去塑造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辅导员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深入了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不同于普通的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是一个侧重于引导、激发学生潜能,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并与学生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参与者,

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不但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想教育,而且要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大学生涯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成人化的重要阶段, 而辅导员又是与大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 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学生

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 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辅导

员角色的客观要求。这种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辅导员肩负着传承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 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 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跟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只有和学生真正成为知心朋友,才能深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正确引导他们,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开拓新局面,努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导师

辅导员是学生生活方式、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辅导员应该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有了爱学生之心,关心学生之情,才会倾注满腔热情。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不真正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自然不能恪尽职守。辅导员如果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用父母的热情去关怀学生,用父母的公正去裁决,用父母的无私去奉献,一视同仁去对待,对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生活问题以及学习要求,都及时的了解,并热情的给予帮助、妥善处理,这样就是的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你吐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啊!只有辅导员以父母般付出真情厚爱时,才会赢得一颗颗年轻的心,学生才会亲近你,乐意接受你的要求和管理。但是大学生的生活导师也绝不是保姆式的管理,应当以教育、引导、帮助为主,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以培养能力、锻炼智力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四、应对新形势,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因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应是确定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扮演的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大学生的发展定位越来越重视个性化,二是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发展的新趋势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例如,许多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特别关注就业,有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把大学看作人生求学的终点站,一入学就制定下报考研究生的志向,也有一大部分同学根本没有正确的人生规划目标,不知所从,这就需要有人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长远性人生规划,进行正面引导;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显,他们需要辅导员在为人处世、学业、事业、个人生活诸方面提供帮助。那么辅导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来拓展自己的角色呢?这些新角色与传统角色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些问题也使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感到困惑。

职业生涯规划是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人的自我实现也不单单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那这个位置就是你适合的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而

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为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国有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1、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确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当然,如果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对辅导员职业不能胜任或全无兴趣,那么即使待遇再诱人也要果断决定。没有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规划将难以顺利实现。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没有兴趣,想不想为教育事业而奋斗一生,是否具备做辅导员的基本素质,是否适合从事学生工作。成功的职业生涯,都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的。

2、辅导员必须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具备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求辅导员要具备非常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具有政治坚定性。还要求辅导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心就谈不上教育引导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不论专职还是兼职,都必须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熟悉工作规律。辅导员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能模范遵守岗位规定。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有激情,能战斗,敢于打硬仗,敢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广博深厚的理论知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是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工作政治思想法宝。要求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知识储备,除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下一番苦功是很难获得的。

3、修德修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更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会成为一个真正能为社会做贡献的高级人才。作为年轻人,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加以正确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轨迹走过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路程。这就要

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教育者要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自己应具备做一个合格人才的素质修养。

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辅导员岗位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岗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学生成才的指导者,辅导员要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有政治上的敏锐性,思想上的前沿性,要能把握新动向,了解新生事物,紧跟时代潮流,客观分析现实情况,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总之,建设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可塑性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用心至诚,皆有可能,努力塑造美德人生。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研究报告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 陈少平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rsc6@https://www.360docs.net/doc/9116384701.html,) [摘要]本课题在归纳分析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状况基础上,指出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目前我国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课题组用自制的《辅导员调查问卷》在福州大学城六所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夏学院),针对辅导员的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居住情况、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情况、辅导员如何看待学生、辅导员工作自我评价、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因素、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等方面,分别选取在校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作为样本展开随机调查,了解目前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同时,课题还利用个案调查的方法,选取国内六所不同类型高校,对其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的基本现状进行介绍,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福建省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概况: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培养模式,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演化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与职责定位、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势在必行。为此,进一步深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对的最迫切问题。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方法思考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方法思考 摘要:本文重点了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同时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简要归纳,并对辅导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保障,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前提是对辅导员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了,方向明确了,才谈得上建设,因此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个人工作体会,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并就工作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恐怕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有人说,辅导员是个“三不像”——不像教师,不像干部,不像专家;有人说,辅导员是学生的服务者;也有人说,辅导员是个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涂,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些回答或失之偏颇,或过于简单,并不能明确概括辅导员的角色。对这个问题,还是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冯刚同志说得好,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说它重要,是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必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把党的重要方针、政策、路线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认同党的事业并为之奋斗。说它困难,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在经过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学教育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思想观点、科学论断等不但没有产生理性的认识,反倒在老师的说教中渐渐产生逆反心理,这就给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先天的阻碍。其次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经常受到各种思想、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更难了。那么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概念化的空洞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而是要采取隐性教育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应当按照党委部署,把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适当方式传授、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选择中,追求崇高,摒弃狭隘。 (二)学生的人生导师 还记得岗前培训时彭涛老师讲过的一次课,其中他谈到“人师之难”这个话题,笔者对此印象很深刻。相比于单纯传授知识的“经师”而言,“人师”是从心灵深处去认知教诲学生的,进行的是心灵的交流,这里面涉及到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其中的过程是艰难而又复杂的。作为人生导师,辅导员应该向学生传文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因此,要想扮好人生导师这个角色,辅导员尤其是年轻辅导员必须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架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是独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7.2 培训师资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邵从清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需要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强化学科支撑、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索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依据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职业道德。为了社会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体现本质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必须有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敬业爱生、诚实守信、公平处事、平等待生等。第二、职业知识。社会分为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从事该职业所必要的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必须有从事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的知识。第三、职业技能。各个职业不仅有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其所必需的专业技能,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具有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如善解人意能力、教育灌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四、职业法律法规。作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必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如《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党和国家文件规定。第五、职业社会地位。各个行业、各种职业都是社会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中都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应使辅导员这一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依据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必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之必需。 一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办学层次及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学生数量多与学校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凸现甚至出现冲突,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说过:“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①,对学生负责就要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其中包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层次高的直接与学生接触,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队伍。为此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随着两股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国外敌对势力蓄意对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9期) Total No .279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刘静怡(1986—),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刘静怡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本文从介绍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发展变化入手,强调高校辅导员找准认清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指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所担当的角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大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大学生生活的关爱者、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者、 大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和大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17—03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发展与变化 1953年,清华大学正式向党中央提出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报告,开创了在我国高校设立辅 导员制度的先河,“双肩挑”是当时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最显著特点。1961年,中央颁布了《高教六十 条》,明确指出在高校必须设置专职辅导员。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辅导员一直扮演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进入新时期,随着德育工作取代“政治挂帅”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也由政治工作为主导向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角色转变。2004年中发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国辅导员制度学习和借鉴西方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得到丰富和发展。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方面增加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生资助等新的专业化的事务。在辅导员选聘、配备、 培养、进修、流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 制,规范着高校辅导员工作进一步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把握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重要意义 (一)服从和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准确把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二)指导辅导员有效有序地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教育管理与服务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繁重任务。近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党建、纪律、安全等工作也由辅导员来承担。甚至在有些高校,辅导员还负责教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变化,一些新的工作任务还将落在辅导员身上。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要求辅导员必须分清主次,准确把握辅导员角色定位,才能有 7 1

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个性化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近十年来,部分高校和教育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那么,辅导员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自我发展,还是大包大揽、引导辅助? 标签:辅导员;个性化;独立学院;角色 一、个性化教育在中国发端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个性化教育的鼻祖和奠基者。纵观其教育方法,一是因人而异,二是以身示教。有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62-163。针对不同的问题,孔子根据提问者自身的性格而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人而异是施教的前提,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亦然。对于个性突出的学生要多诊断,找准位,给学生及时纠偏、找出不足。同时,育人者还要为人师表、以身示教,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89。孔子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育人三千,七十二贤。个性化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众化教育、通识教育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独立学院推行个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独立学院作为“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殊产物,它的教育对象具有个性突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但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习惯欠佳,目标性不够明确的特点。 因此,以每个个体为教育对象,进行独立的、跟踪性的、专门化的辅导和教育,将日常的正规化教育和平时的个性化辅导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专业与特长,优势与不足,将个性与其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制定较为合理的教育规程,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完成个性化成长目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是独立学院的特殊要求[2]。 2005年7月,文华学院针对160多名多门学科考试不及格、“不想学、不爱学”的学生,成立了研究小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了解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有三名同学考取了国内研究生。2009年学院召开了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的暑期教育工作研讨会,《高等教育研究》主编刘献君教授作了重要报告。2012年5月16日刘献君亲自主持召开“慷慨激昂谈立志集思广益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座谈会。会上,各单位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个性化教育的深入与延伸再次探讨,将个性化教育作为文华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方针。近年来,作为战斗在思政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当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积极思考、摸索、激励、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做有用之人,做栋梁之才。 三、辅导员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套文件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这就要求辅导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13年10月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 职业能力特征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研判驾驭能力。 1.5 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毕业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

1.7.2 培训师资 培训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以上职级,并具有较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术造诣、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研讨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相结合,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3)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优良学风,培养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5)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个性差异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得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2—

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一词,经历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和“辅导员”的演进历程。时至今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优秀的辅导员还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对于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已经引起了较多的讨论和研究,在思想道德、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文化活动等很多内容上已经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辅导员实际上是由多种角色有机组合的角色集。从辅导员的职责变化过程上看,其角色定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应予以继续加强的角色,另一类是与时俱进的、应予以完善的角色。 对于前者,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角色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和信息源,这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与要求。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社会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大学生涯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成人化的重要阶段,而辅导员又是与大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这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对辅导员角色的客观要求。 三是心理医生和人际关系协调者。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群体,又处于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竞争的加剧、认知困惑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工作对象和环境的特点、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范围有所扩大,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队伍之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有高校甚至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培养、提拔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唯一渠道。这对辅导员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学者和学习者。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社会信息结构扁平化,对个体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辅导员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对教育对象、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评价和研究。因此,辅导员应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学习者,要成为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者,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路径的探索者,成为一个学有所长、学有建树的学者。 二是知识营养的调配者。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则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前者提供的是“包伙”式配餐,大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后者提供的是“自助”餐,大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辅导员在承担传统政治辅导员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学习辅导员的重任,扮演好知识营养师的角色,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将来的职业愿景将这些课程按照菜谱一样进行重新配置,以达到最佳的课程结构组合。 三是职场经纪人的校园实践者。在高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后,高校辅导员还应充当职场经纪人的角色。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适应、发展、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相应的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校园活动建设体系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大学生就业受挫及调适 案例概述: 陈娟(化名)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其父亲为农民,母亲为农民。父母从小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其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半年前参加毕业实习,应聘到某会计事务所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工作热情较高,积极表现。一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部门领导严厉批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感觉领导歧视自己。老师傅们都不够热情、负责,向他们请教总是不爱搭理,一点不像原先学校里的老师们。师傅和一些领导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任人唯亲,不唯贤,自己作为大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又认为这家公司没有当初宣传的那样好,企业管理水平也不高,感觉前途一片黑暗,个人发展无望。同时在参加初级会计师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因学习课程安排密集,学习强度大,课程跟不上,觉得愧对父母,同时还会遭到身边同学的耻笑,这种心理负担加剧了焦虑症状。如今,小陈情绪很低落,有时思维难以集中,并且感觉胸闷、身体疲惫,食欲不振,工作能力减退,不爱接触同事,对未来没有信心,感觉空虚、无助。 案例思考: 大学生毕业后,在实现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诸多大学生在入职初期都会遭遇到角色转换的困境,严重影响到他们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考虑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业务能力、自身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情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角色转换”的认知困境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地扮演“职业人”角色,取决于他对“职业人”角色的认知程度。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认知困境主要表现为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意识缺乏、职业思想不稳定、遵守职业规章制度意识不强、企业文化认同感缺失等方面。“大学生”与“职业人”二者的角色定位存在巨大反差,这种反差令大学毕业生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提示:符合条件的辅导员教师可根据指南(一)(六)进行选题、申报,项目申请书报送至学生处;符合条件的共青团干部可根据指南(七)进行选题、申报,申请书报送至校团委。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载体研究 .“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机制研究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学风、班风建设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青年流行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发掘、宣传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教育研究 .学业指导的朋辈互助机制研究

.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的引导教育研究 .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机制研究 .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二)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帮扶机制研究 .学生资助法律法规研究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还款工作管理模式研究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 .资助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研究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研究 .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二级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 .关于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路与方法的探索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提升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研究 .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研究 .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研究 .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

高校辅导员招聘考试内容

高校辅导员招聘考试内 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638470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1.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宏观角色定位: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围观角色定位: 凝练辅导员核心业务,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辅导员在辅导方面的专业技能,将辅导员业务定位为三大块(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和咨询服务)。 (1)思政教育: 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的教育; 公民素质教育(民主法制、人文素养); 学校规范教育(校规校纪); 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班级和园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引导; 时事政治教育:学生时事政策报告会,形式与政策课 理想信念教育: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 (2)班级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把握的事物 队伍管理(党、团、班):采取民主化管理,做好授权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和激励上; 信息管理:学生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心理、诚信、生涯规划; 日常规范管理:靠寝室规范和班级规章来协调 事物管理:签字管理,学生权益保护,意外事故处理,贫困生,奖学金管理 (3)辅导咨询-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一年级就建立一定职责体系,必要时交给他们处理。 学习辅导:理解能力,成功学,时间管理辅导 生活辅导:保健,贫困生生活,心理,班级社团指导 生涯辅导: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 2.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石器高校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做到讲政治、懂教育、能敬业、有素质、会实践。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总结创新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把握全局和整体规划能力。 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

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

辅导员角色定位

辅导员角色定位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新时期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角度,重新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这既是对辅导员身份、地位、功能和职责的尊重和提升,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旨归。 认清职责,正确定位 由于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辅导员究竟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干部?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其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诸多客观因素所制约。笔者认为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使辅导员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对辅导员工作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及其工作性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但是学生 的良师益友,也是引领学生前进的一面旗帜,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辅导员不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特长的教师。从传统教师职责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而言,辅导员是教师;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还是教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课外活动中。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时期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必须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于岗位职责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 1、角色定位 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体来说,实际上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第二句话,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第三句话,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三句话的角色定位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各方面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进一步提高。 5月13号,温家宝总理在和湖南大学毕业生座谈的时候特别强调,“作为一名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懂得做人,懂得奋斗,懂得走崎岖不平的道路,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2、如何扮演好“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角色? 在24号令里面,对辅导员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共是12个字: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我想如果要想扮演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角色,必须要做到这几点。我把这几点结合我自己的体会稍微做一个归纳概括。要从三个方面做不懈的努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这主要是指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辅导员是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政治上的引路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为学生讲解大政方针、介绍形势政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把握方向、破除迷雾,为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其次,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我强调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辅导员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的真正源泉在于爱,辅导员必须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甘于牺牲节假日和一些利益,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摸爬滚打在一起,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是做思想工作的基本技巧和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服务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基本技能。辅导员是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体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经济资助和心理咨询等日常事务的能力。没有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不会信任你;没有真实水平,学生就不能够信赖你。我觉得信任和信赖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碰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想到你,找到你能够解决问题,这样的辅导员才能够成为学生的真正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3、辅导员的岗位要求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 1. 职业概况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职业能力特征 @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培训要求 培训期限

辅导员的原则与职业道德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王贤卿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肩负着特殊使命与职责,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我们应当就当代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研讨,以求展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具体职业素质要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原则规范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人员(即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在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其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我们必须对这些原则和规范加以明确界定,才能有效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提出和渊源 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品德的高地。“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因此,对于教师,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而研究和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就是重要的一维。 第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中国传统师德的内在要义。 在人类文明史上,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积淀非常丰富,我国古代传统的“师德”至今仍是我们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它也必然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渊源和内在要义。 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身体力行的重要品质。另外,除了言传身教方面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孔子最为重视的就是教育者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师表的关键。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作用和修养,特别是“师与道”的关系作了精到的论述,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韩愈的这一观点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确立了依据,对以后教师道德修养的培育影响深远,至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教师德教为重、德教为先的传统也开始形成。宋代朱熹继韩愈的“师道合一”的说法后,进一步把道德与“天理”结合起来,为教师职业道德建立了根本依据。在加强师德修养方面,他提出了格物、穷理、诚意、正心、立志、主敬等一系列的方法和要求,强调道德修养要端正态度、坚定信心,以抵制各种物欲的干扰。这些对于加强和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职业道德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