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重点(全)

微生物重点(全)
微生物重点(全)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1.致病物质(一酶五素)

凝固酶:结合凝固酶结合于菌体表面不释放保护菌体免受血清内杀菌物质杀伤作用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使血液凝固

葡萄球溶血素:为α溶血素外毒素

杀白细胞素:PV杀白细胞素只攻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肠毒素:肠毒素本身耐热食入后不发热导致呕吐和腹泻

表皮脱落毒素:表皮与真皮脱离烫伤样皮肤

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发热休克脱屑性皮疹(热度性休克综合症)

2.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疖痈毛囊炎睑腺炎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

内脏器官感染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素性物质:食物中毒(呕吐腹泻不发热)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症(高热呕吐腹泻皮疹低血压心肾衰导致休克)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依据:(7.5%NaCl抑制杂菌)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产生SPA 凝固酶阳性可发酵甘露醇耐热核酸阳性

4.SPA特点及应用原理

SPA:葡萄球菌A蛋白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个蛋白可以与除IgG3以外的IgG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结合,二者结合以后IgG的Fab段仍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作为免疫学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中的应用试剂,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二.链球菌

1.链球菌的分类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环(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条件性致病) 乙性溶血型链球菌:β溶血环(致病力强)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溶血型链球菌(致病力低)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A~H K~V 90%为A族β溶血环

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需氧兼性厌氧厌氧

2.A族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脂磷壁酸(LTA) M蛋白:抗吞噬抗杀菌引起超敏反应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溶血素:链球菌溶血素O(SLO);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其他系统感染

毒素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荚膜肺炎链球菌溶血素 IgA蛋白酶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高热寒战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肺组织实质病变累及单个肺叶(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区别)

4.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菊糖发酵胆汁溶菌奥普托新实验

肺炎链球菌可发酵菊糖可被胆汁溶解(自溶酶被激活)被奥普托新抑制圈直径20mm以上甲型溶血链球菌12mm 以下

三.奈瑟菌属

1.淋病奈瑟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菌毛脂寡糖抗原LOS IgA1

所致疾病:淋病(泌尿生殖道炎症为急性化脓性感)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脓漏眼)

2.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检查:中性粒细胞内外有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细菌

四.埃希菌属

1.致病性埃希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

2.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其意义

粪便标本或血液标本增菌培养 ss培养基分离培养挑选小而无色的菌落接种双糖铁培养基培养

分解葡萄糖和乳糖为均一黄色无致病性

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上黄下红疑致病因子血清型鉴定已知分型抗体和分离菌涂片观察是否凝集

意义:可作为卫生学指标

五.志贺菌属

志贺菌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

侵袭力:侵袭回肠末端和回肠部位的粘膜上皮,引起炎症

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智障碍中毒性休克在肠粘膜形成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

外毒素:志贺毒素破坏核糖体阻止蛋白质合成肾内皮损伤:毒血性尿毒综合症

2.对可疑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3.采取粪便的脓血或黏液部分避免与尿液混合使用抗生素前采样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培养基其余参照大肠埃希菌

六.沙门菌属

1.伤寒沙门菌引起人体哪几种类型的感染?

①肠热症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菌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第一次:发热不适全身疼痛

两周后:高热(一周)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皮肤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明显下降

②胃肠炎

食物中毒发热恶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偶有粘液或脓性腹泻迅速脱水休克肾衰竭死亡

③败血症

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症状严重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肠道症状较少

④无症状带菌者症状消失后一年或更长时间内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有相应的沙门菌

2.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采取标本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

第一周后取外周血第二周后取粪便第三周后取尿液全程都可以取骨髓液

3.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菌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指标

正常值:O凝集效价小于1:80 H凝集效价小于1:160 副伤寒H小于1:80

O H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可能性较大两者均低则可能较小 O不高H高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高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七.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及引起的疾病

八.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九.弧菌属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

霍乱肠毒素:已知的至泻毒素中最强的鞭毛菌毛其他致病因子

粘附于肠粘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一般吞噬细菌后2-3天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多无腹痛每天大便数次数十次排出由黏膜上皮细胞和大量弧菌构成的米泔水样腹泻物

第十八章分枝杆菌属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2.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3.简述结核病的预防及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

卡介苗预防: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结核的疫苗;对象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儿童药物治疗: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

五项原则: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

4.简述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第17章弧菌属

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

鞭毛;霍乱肠毒素:最强的致泻毒素;1A+5B结构;不耐热

2.简述霍乱弧菌致病机理

第26章支原体

1.什么是支原体?

2.支原体与细菌L型有那些异同点?

3.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引起的疾病

支原体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引起的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性传播疾病;不孕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脑膜炎

立克次体Rickettsia

1.立克次体概念及特点

2.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

第32章呼吸道病毒

1.流感病毒有哪些型别?分型和分亚型的依据是什么?

按内部抗原(核蛋白/M蛋白)不同将流感分为甲、乙、丙三型

分型:内部抗原(M蛋白和NP抗原)

按外部抗原(HA/NA)不同分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分若干亚型:H1~H15;N1~N9

?HA:最易变异NA:有抗原性,易变异

2.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易引起世界性大流性?

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

由于基因组重配导致病毒一种或两种抗原发生变异,属质变,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

?由于人群完全缺少对新亚型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引起大流行

附: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

编码表面抗原(HA、NA)基因点突变累积导致抗原位点的改变,属量变,变异幅

度小,即亚型内变异

引起小规模流行,与人群免疫力选择有关

3.副粘病毒有哪些?引起什么疾病?

副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严重哮喘、支气管肺炎和肺炎

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病毒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但并发症常见并发症: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呼吸道合胞病毒: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引起6个月以下婴幼儿的严重呼吸道感染:

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麻疹病毒引起什么疾病?如何预防?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现koplik斑(有助于早期诊断,出疹前1-2天)从头部始全身皮疹(需约3天)

?并发症:呼吸道,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神经系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预防:隔离患者人工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人工被动免疫

5.简述风疹病毒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风疹是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a)孕妇妊娠早期

b)胎儿畸形、死亡、流产或产后死亡

c)畸形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

d)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三联疫苗(MMR)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组成的三联疫苗

6.普通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有何异同?(课件)

SARS:60-130nm,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ssRNA,29.7KB,编码20多个蛋白,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型的SARS症状

普通:呈多形性,80nm~160nm,+ssRNA,不分节段,包膜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状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差

第35章狂犬病病毒

1.简述狂犬病的预防对策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普及家犬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兽医、饲养员)注意个人防护人咬伤后,应做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病毒疫苗(具体),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具体)

2.何谓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有何用途?

野毒株(Wild strain):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

固定株(Fixed strain):对家兔致病力强。但对人和犬的致病力大大减弱。可制成疫苗3.简答狂犬病病毒自咬伤部位到达患病动物唾液的可能途径

病毒由患病动物咬伤初进入患者体内病毒在伤口处增殖病毒由神经系统上行病毒上升至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后角上行至脑神经在脑增殖再由脑神经下行至其他组织如眼肾腺体4.什么是内基小体

在感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增殖,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y),有诊断意义

第33章虫媒病毒

1.什么是虫媒病毒?

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媒介引起人类多种疾病的病毒

2.登革病毒的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

3.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环节,如何控制?

控制:防蚊灭蚊,对流行环节猪进行疫苗接种,人工自动免疫:10岁以下儿童,在流行前一个月完成

5.森林脑炎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

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在蜱越冬,可经卵传播

防治原则:灭蜱、防蜱叮咬,接种灭活疫苗

6.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中,分别列举细菌、病毒、其他微生物的实例,分别说明其感染途径及疾病的特征

自己画表总结………..

第34章出血热病毒

1.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布尼雅病毒科: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丝状病毒科:马堡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病毒科登革病毒

2.出血热病毒的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3.病毒性出血热

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等传播,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淤点或瘀斑、脏器损害和出血,低血压和休克,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病毒

第39章腺病毒

1.腺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球形,70—80nm,dsDNA,无包膜。典型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共252个壳粒组成衣壳,五邻体、六邻体。抵抗力强,耐酸耐胆汁

腺病毒伴随病毒:在某些腺病毒的培养物中可发现有20nm的细小颗粒,含单链DNA,不能单独进行复制,为缺陷病毒。

致病性: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结膜

易感者:儿童和免疫低下人群

所致疾病:呼吸道、消化道多系统、多器官的感染

2.腺病毒的防治原则

看书

第36章逆转录病毒Retroviridae

1.什么是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生物学特点:球形,有包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

病毒基因组由二条相同+ssRNA组成,在5‘端通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体结构。组成相似,含有序列和功能相似的gag、pol、env三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

病毒核心中含逆转录酶及整合酶

病毒复制包括逆转录及整合

2.HIV的传播环节是什么?简述其致病机制

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

致病机制:HIV的靶细胞是对CD4+细胞,CD4分子是HIV的受体,CXCR4(表达于T细胞表面)CCR5(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是HIV的辅助受体

(附: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

受感染细胞表面的HIV包膜糖蛋白gp120与周围非感染细胞膜表面CD4分子相互结合,导致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引起细胞死亡;病毒增殖时,细胞染色体外的病毒DNA对细胞正常生物合成产生干扰作用并通过改变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诱导细胞凋亡;受感染细胞膜上有HIV糖蛋白抗原,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也可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ADCC作用致使细胞破坏,自身免疫的产生致使T细胞损伤)3.如何检测和预防HIV感染?

HIV感染的诊断:检测血中抗体

监测病情和药物治疗反应: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

检测抗体:感染2~3个月后窗口期

包括初筛和确认试验ELISA RIA

IFA Western blot

病毒分离鉴定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检测核酸:PCR

预防:基于传播方式,行为上的预防措施包括;任何与单一固定的HIV阴性伴侣以外的性行为都应该使用安全套保护;不共用未经灭菌处理的针头或注射器;妇女一旦暴露,应在怀孕前进行抗体检查,阳性者应避免怀孕;HIV阳性的母亲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以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疫苗: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两种能“绑定”并中和90%以上艾滋病病毒变异毒株的抗体;HIV 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了从基因角度研制疫苗是非常困难的

第37章肝炎病毒

1.肝炎病毒有哪些?

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GBV-C/HGV、TTV

其他病毒:黄热病毒、CMV、EBV、风疹病毒等

2.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

经粪-口途径传播

致病特点: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无慢性携带者,预后良好

预防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水源人工主动免疫:减毒疫苗人工被动免疫:急性预防:丙

种球蛋白

3.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抗体组成及检出的意义、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

DNA是由长链 L(-)和短链 S(+)(约为L链的50%至85%长)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

抗原:HBV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

抗HBs: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具有中和保护作用

HBV核心抗原(HBcAg)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抗HBc: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表示HBV在肝内复制,是感染HBV的标志

HBVe抗原(HBeAg)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

前S抗原(PreS Ag)与HBsAg、HBV DNA检出相同,都说明病毒在复制

抗前S1和抗前S2抗体,阻断HBV与肝细胞的结合,有保护作用

传染源:乙肝患者及无症状HBsAg携带者

传播途径:非胃肠道途径:血液、血制品传播;输血及各种血制品;医源性传播

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牙刷、剃须刀:可能唾液传播:家族聚集性

母婴传播:围产期感染;宫内感染相对少(<10%);哺乳;母亲HBsAg 和HBeAg阳性婴儿感染机会大(90%)

致病机理:HBV直接损害肝细胞

免疫病理损伤是造成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所致的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所致的损伤

防治原则: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自动免疫:HBsAg疫苗(血源或重组)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者::医务人员或实验室工作人员;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发现已误用HBsAg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者;与HBsAg、HBeAg阳性者有密切性接触者

4.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特点

5.HCV属于黄病毒科,有脂蛋白包膜,核酸为+ssRNA。据基因序列同源性,分为I — VI六个基因型。中国和亚洲流行多Ⅱ型,欧美为I 型

传染源:患者和HCV阳性血液制品

传播途径:输血或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

致病机制:直接损害,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凋亡

所致疾病: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多数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肝炎,20%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6.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概念

7.简述戊型肝炎病毒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

传染源:肝炎患者;潜伏期和急性期早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造成流行,极小生活接触导致感染

所致疾病:潜伏期2—9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6周即恢复;少数重症死亡。无慢性感染病例

致病机理不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损伤

病后有一定免疫力

第38章疱疹病毒

1.疱疹病毒共同特点,能引起那些疾病

病毒体:球形,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线性双链DNA;基因按转录的时序先后分即刻早期、早期和晚期基因

感染的特点显性感染

?病毒大量增殖释放,引起细胞裂解,导致急性感染的临床症状

?可出现于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时

?体外病毒培养可出现明显CPE,称杀细胞性感染

?HHV-1,2,3

整合感染

?病毒部分基因组可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导致细胞转化

?EBV

2.单纯疱疹病毒致病特点?

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隐性感染占80~90%

病毒常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

传染源:患者和带毒者

传播途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性接触

致病特点: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感染;HSV-2则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

3.EB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形式及所致疾病?

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嗜B淋巴细胞的特点;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和Burkitt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是一种人类肿瘤病毒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唾液感染;输血传播;性传播

4.单纯疱疹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40章其他病毒

1.尖锐湿疣和宫颈癌与哪种病毒感染有关?人乳头瘤病毒

2.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的区别痘苗病毒:用于天花预防接种的变异毒株

第41章朊粒

1.朊粒的结构?

?个体微小,不含核酸,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属一种非寻常病毒

?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病变部位无炎症反应,而是由朊粒蛋白大量堆积在神经组织里,形成淀粉样斑块

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RES);正常人和动物的神经细胞能编码一种与其相似的PrP前体分子(PrPC),两种蛋白一级结构完全相同,但其空间结构不同

2.朊粒所致疾病?

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人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库鲁病(Kuru 病);克-雅病;克雅病新变

第42章致病性真菌

1.真菌感染可能分哪些类型?

感染按发病部位不同分: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

2.主要条件致病性深部致病真菌有哪些?

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

3.白假丝酵母菌引起什么疾病?

第28章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在宿主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

?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

?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

?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球形、椭圆形或梨形

?对宿主细胞具有高度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无繁殖能力

?进入细胞后,形成空泡,在空泡中发育成始体

?始体(initial body)也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圆形或椭圆形,体大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在空泡内发育成子代原体

?是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

?包涵体: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第29章螺旋体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完整版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 必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bacteria):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 一)大小与形态 1.大小:微米、光学显微镜 2. 3. 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二)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 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 a.肽聚糖 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厚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经β-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而成。 肽聚糖支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 酸性多糖, 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甘油型) 具重要生理功能: ①.P-结合阳离子,Mg2+提高细胞表面酶活性 ②.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 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 ④.调节自溶素活力 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较薄,肽聚糖含量低。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 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a.肽聚糖 b.外膜

①.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白外侧,脂质双层结构。含有外膜蛋白。 ③.脂多糖(LPS):习惯称细菌内毒素,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 含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类脂A: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类脂A外层,具属和组特异性。 特异性多糖:最外层,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构成。 G-菌体抗原(O抗原)就是特异多糖,有种和型特异性。 LPS功能 吸附Mg2+等阳离子,与磷壁酸作用类似 类脂A,细菌内毒素主要成分 特异性多糖:O-侧链(O抗原),鉴定细菌 噬菌体吸附的位点 c.周质空间 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空间,含周质蛋白 C.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及酶 A.青霉素(penicillin)和头孢菌素: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B.溶菌酶(lysozyme):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甘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胞裂解。 D.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型细菌(bacterial L form):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自发突变,指细胞壁缺陷的变型。 原生质体:G+ 高渗、人工条件,溶菌酶完全水解或青霉素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球状体:G-高渗、人工条件,溶菌酶部分水解或青霉素不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2)细胞膜 A.半渗透性脂质双层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功能: a.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b.维持渗透压 c.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产能过程。 d.合成细胞壁及附属结构的场所 C.中介体(mesosome):又称间体,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充满囊泡)。与细胞呼吸有关,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有拟线粒体之称。多见于G+。 3)细胞质及内含物 细胞质:基本成份是水(约80%)、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 A.核糖体:70&RNA + 30%蛋白质 细菌:70S核糖体(50S亚基 + 30S亚基) 真核:80S核糖体(60S亚基 + 40S亚基) 某些抗生素能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如红霉素与链霉素能分别于细菌核糖体的50S和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死亡。而真核核糖体为80S,故许多能有效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抗生素对人体无害。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微生物考试重点

去年微生物重点 1、分类学: (1)进化树; (2)以前分类和现代分类差别 2、生态学: (1)结构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结构和功能; (2)肠道生态学的安全性; (3)极端生态环境:从分子机制上解释微生物怎么存活,机制上总结归纳,从角度上分析;(4)环境样品中怎么样认识它,微生物的结构(复杂体系中); (5)结构特征反应生态学效应。 3、代谢: (1)代谢网络; (2)NRPS模型:核糖体和非核糖体的形成机制; (2)细胞的生理过程来考虑,代谢网络对微生物的影响。 4、生理学: (1)微生物的发育,细菌的分裂(关键事件); (2)菌丝发育:内因子的影响; (3)异核体和单孢子形成关系; (4)孢子形成机制; (5)表型联现象; 5、发酵过程控制: (1)哪些因素对过程产生影响:泡沫,溶氧,染菌等; (2)应用微生物的开发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分类学: (1)进化树; 微生物的进化是指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微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系统发育是指生物进化的历史。 生物进化测量指征 一、能标示生物进化的指征分子 二、作为进化标尺的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三、16S rRNA是最佳的生物进化的指征分子,16S rRNA被普遍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分子尺”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 rRNA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序列区域和 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 3、16S 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和真核生物中的18S rRNA同源 四. 16S rRNA序列的顺序和进化 微生物间16S rRNA序列变化量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进化树是由相互关联的分支线条做成的图形。进化树具有时空概念。分支线条代表着属或种等分类单位;分支末端代表着某种生活着的生物个体。树还有时间尺度,其分支长度代表着已经发生在两线条间的分子进化时间距离。进化树可以是有根树也可是无根树。 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在进化树上每个叶子结点代表一个物种,如果每一条边都被赋予一个适当的权值,那么两个叶子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可以表示相应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进化树中还可看出: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2)以前分类和现代分类差别 1、经典微生物分类鉴定手段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 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

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作用。 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 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5. 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原生质球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 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如低浓度青霉素)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缺乏细胞壁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变异类型。

最新微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 1.第一个观察并描述了微生物的人是(列文·虎克)。发明了外科消毒手术的人是(约瑟夫·李斯特)。 2.微生物学奠基人是(巴斯德、柯赫), 3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 (1)彻底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说” (2)提出了“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巴斯德,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创立了巴斯的消毒法; (4)发明了狂犬病毒疫苗制备方法。学说”;○ 4柯赫的主要贡献是P3 (1)证明了炭疽病和结核病的病原体,并因在结核病病原体方面的工作获得1905年诺贝尔奖; (2)建立“柯赫定律”: (3)在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4)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发明了培养基特别是固体培养基制备方法。 5微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有什么关系? (1)临床广泛应用的微生物药物及其开发 (2)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3)药物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的微生物控制 (5)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微生物学检查 6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5适应强,易变异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哪些?(球状、杆状、螺旋状)球菌根据其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可分为哪六种类型?(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螺旋菌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哪几种?(弧菌、螺菌、螺旋体) 2.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 核等;特殊结构:鞭毛、性菌毛、糖被、芽孢等;)特殊结构各有什么生理功能?(鞭毛的生理功能是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的有效方式;菌毛具有使菌体粘附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性毛功能是供体菌向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有的性毛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糖被功能有保护作用、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储存碳源和糖源;芽孢具有抗热、抗干燥、抗化学药物、抗酸碱、抗辐射和抗静水压等生理功能) 3.细菌和病毒大小的量度单位各是什么?(细菌:微米;病毒:纳米;) 4.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过程。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结晶紫和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且基本上不含类脂,故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不能透过网孔而留在细胞壁内,故显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疏松,类脂含量高,乙醇洗脱时,类脂溶解,细胞壁上出现较大空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溶出细胞壁,因此,乙醇洗脱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 5.缺壁细菌有哪几种类型?(原生质体、球状体或原生质球、L型细菌)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 球状体或原生质球:用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L型细菌:在实验室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6.细菌细胞质内有哪些内含物?(储藏物、磁小体、羧酶体、气泡)它们的成分各是 什么?(储藏物:聚-β-羟基丁酸、多糖类储藏物、聚磷酸颗粒、藻青素;磁小体:四氧化 三铁,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蛋白膜包裹;羧酶体: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气泡是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各有什么功能?(储藏物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磁小体功能是导向作用,即借鞭毛游向对该菌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羧酶体是自养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气泡是调节细胞密度以使细胞漂浮在最适水层中获取光能、氧气和营养物质。) 7.放线菌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放线菌菌体由丝状菌丝构成,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等部分组成。)是怎样进行繁殖的?(放线菌主要通过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学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 重点整理

精品资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 1.免疫的现代概念。P4 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P5 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P6 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 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P7 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P12 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7.半抗原的概念。P12 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P13 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P14 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P15、16 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bacteria ): 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 1. 大小:微米、光学显微镜 2. 基本形态(适宜条件、 8-18h 、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生长期最优) 球菌 Coccus 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杆菌 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大,排列分散、无一定形式 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 弧菌:一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 3. 多形性: 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二)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 1. 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 a. 肽聚糖 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厚的三维立体 网状结构, 1 )细胞 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时 Hing m^Tnhmnc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大小与形态 (P123-137 ) DMA ribosome pla%Hnl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 )经??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而成。肽聚糖支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而异。 b. 磷壁酸(G+特有成分) 酸性多糖, 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甘油型) 具重要生理功能: ①.P-结合阳离子,Mg 2+提高细胞表面酶活性 ②.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 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 ④.调节自溶素活力 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较薄,肽聚糖含量低。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 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a. 肽聚糖 b. 外膜 ①.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

一.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环境中与人类相关的微生物即卫生微生物 2.卫生微生物所处的环境: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二.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控制和治疗及其预防的应用 2.在生物危害和恐怖中的应用 3.在生物病原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4.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中的应用 5.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中的应用 三.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规律 1.限制因子定律:存在于稳定环境中,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取决于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营养浓度。 2.耐受性定律:是指生物对于环境中生态因子能耐受的范围。 3.综合作用定律;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 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 1.互生关系:偏利互生.互利互生.互惠互生 2.寄生关系 3.捕食关系 4.竞争关系 5.拮抗关系 6.种间共处 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 1.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2.在认识疾病本质中的应用 3.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4.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六.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于哪种藻类相关 酵母菌.霉菌.丝状菌.类酵母菌甲藻海洋赤潮

七.什么是蓝藻菌,其中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1.蓝藻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 2.鱼腥藻属,颤藻属,微囊藻属 八.放线菌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含有胞壁酸,对抗生素敏感,无性生殖,大多属革兰阳性菌,体积比细菌大,以um计算,菌落形态介于霉菌和细菌之间,多数为腐生菌,厌氧或微需氧。 九.微生物检测时样品的采集原则 1.注意采样的代表性 2.样品的采集原则: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于样品的新污染,避免采样时微生物的杂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保护目的微生物,详细的样品标记。 十.什么是卫生指示微生物,其选择标准是什么 1.是指用以指示样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的微生物 2.标准:数量大,易于检出,经济,简便,方便,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数量发生变化时具有明显的反应。 十一.为什么检测指示微生物能反应样品的安全性 1.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很难分别分离和鉴别 2.分离鉴别致病菌需时长,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3.致病菌的数量少,检测方法灵敏度不高,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 4.分离鉴别致病菌花费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十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处理剂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湿度.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穿透力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 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本章节学习重点: 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 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 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 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 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 功能: (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 (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 (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微生物学重点归纳

绪论 (病原)感染:病原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 病原生物:泛指能引起其他生物疾病的生物体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1)物理控制方法:①干热灭菌法②湿热灭菌法(2)辐射杀菌法①电离辐射X、β、γ射线②非电离辐射即日光、紫外线(3)超声波灭菌法(4)滤过除菌法(5)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电离辐射的杀菌机制在于可瞬间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能损伤细胞膜,破坏DNA复制,引起酶系统紊乱而导致病原生物死亡。 感染的影响因素:①病原体的致病性和数量②宿主免疫力③环境 郭霍法则:①同一种疾病中应能查到相同致病菌②在宿主体内可分离培养得到纯的病原菌③以分离、培养所得的病原菌接种易感动物可引起相同疾病④从人工感染的动物体内可重新分离培养,获得纯的病原菌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正常菌群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包括细菌胞芽在内的所有病原生物和非病原生物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①菌体蛋白在湿热环境中易于凝固,蛋白质凝固所需温度与其含水量成负相关,湿热中菌体蛋白吸收了水分,因此更易于凝固②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无菌:指物体重无任何活的病原生物存在 消毒(与灭菌合称杀灭法):指杀灭物体上的病原生物,但并不一定能杀灭细胞胞芽和非病原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作用于DNA,是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病原生物变异或死亡 第九章细胞学总论 细菌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核质、细胞质、细胞 膜、细胞壁(2)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基本结构 1.细胞壁:(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 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 空间结构) *青霉素的作用靶点: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交联处 (破坏细胞壁肽聚糖) *溶菌酶能切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 的β-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骨架 ②磷壁酸:格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分壁磷壁 酸和膜磷壁酸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 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空间结构) ②外膜:脂多糖+脂蛋白+脂质双层,革兰阴性菌细 胞壁特有结构,在肽聚糖外层 *连接外膜和肽聚糖的结构为脂蛋白 *脂多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LPS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细菌崩解释放, 引起机体发热反应,故称为内毒素或致病原 *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在某些情况下,细菌的细胞 壁合成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细菌并不一定死亡,只是 不能维持固有形状,呈多形性 2.细胞膜:又称胞质膜,功能为物质转运+呼 吸分泌+生物合成 中介体: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或管 状结构,多见于格兰阳性菌,又称拟细粒体,功能为扩 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的数量和代谢场所+为细菌提供大 量能量 3.细胞质:又称细胞浆,无色透明溶胶状物质, 是细胞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细菌合成蛋白质场所。 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 组成,真核细胞核糖体沉降系数为80S、60S和40S (2)质粒:作用:在胞内独立复制,可传给下一代, 也可通过结合转导等方式传递给其他细菌,与细菌遗传 变异密切相关。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闭 合DNA。医学上重要质粒有R质粒(耐药性质粒)、F质 粒(致育性质粒)、Vi质粒 4.核质:又称拟核,为裸露双股DNA,无核膜、 核仁,为细胞遗传物。 *细菌与真菌遗传物质对比:真菌细胞核有完整形态 和典型核仁、核膜结构 特殊结构 1.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形成的光镜下可 见(厚度≥0.2μm)的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为微 荚膜 ①产生条件:体内或含有丰富血清的培养基中(胎 牛血清) ②荚膜和微荚膜的功能(致病相关):抗吞噬抗消 化作用+黏附作用+抗免疫分子及药物的损伤作用+抗干 燥作用 2.鞭毛是由细菌细胞质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 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 菌菌体表面细长的丝状物,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与细 菌黏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 *性菌毛:少数革兰阴性菌有性菌毛,由F质粒编码 (雄性菌F+菌/雌性菌F-菌) 4.胞芽:是某些细菌在不适合生长条件下,胞 质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作用:保存 细菌全部生命物质,但失去繁殖能力。细菌的休眠状态+ 保护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用于鉴别细菌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营养物质+氢离子浓 度:pH=7.2-7.6+温度:37℃+渗透压:嗜盐菌、高渗+气 体(O2):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 菌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简单二分裂无性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非常快,一代20-30分钟, 繁殖速度最慢的是结核杆菌18-20小时 细菌的生长曲线:迟缓期:短暂的适应阶段+对数期: 生长迅速,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稳定,对外界敏感(形态染 色、生化反应、药敏实验都采用该时期细菌+稳定期:细 菌数平衡阶段产生代谢产物+衰亡期:活菌数减少阶段 IMViC试验:(细菌鉴定常用实验)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 (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1)热原质:细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 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由G-菌产生。成分为脂多糖。 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不被破坏,250度高温干烤才能 破坏。 2)毒素与侵袭性酶: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 危害: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 3)色素: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产生条件:营 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 4)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主要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仅对有亲缘关系 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 vitamin)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类 ①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增菌(疱肉培养基 用来培养厌氧菌) ②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检测细菌有无鞭毛, 有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呈云雾状或羽毛状生长,而无鞭 毛的细菌呈直线生长) ③液体培养基——增菌(专性需氧菌形成菌膜,链 球菌容易聚集成串形成沉淀,有的细菌均匀浑浊生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