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

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Pt

各物理量单位—W :J (焦耳)F :N (牛顿) S :m (米) 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 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

的功(Gh )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考点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如图15-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的作用力均用F 表示,人对所作用的物体做功的是( )

2. 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 )

A. 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B. 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

C. 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D. 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

3.如图15-2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 对它做了功

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4. 四种情景中,其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

A .火箭腾空而起的推力

B .叉车举起重物的举力

C .人推石头未动时的推力

D .马拉木头前进的拉力

5.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 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 。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

B .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 .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 .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考点二:功的简单计算

1. 在平直公路上用50 N 的水平力拉着重为500 N 的车前进10 m ,则拉力做的功为 ,重力做的功为 .

2.(10·天津)小明用20N 的水平推力,使重60N 的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了5m ,此过程木箱受到的阻力为 N ,木箱重力做的功为 J 。

3. 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G 甲:G 乙=4:3,甲从一楼到二楼,乙从一楼到三楼,则甲、乙两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比为W 甲:W 乙=___________.若他们两人做功之比为W 甲:W 乙=1:3,则乙上楼的高度是甲上楼高度的_____倍.(

4.如图15-10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15-10乙所示

. 则第2

s 末时,物体处于

__________

状态,第

6 s 末到第9 s 末,推力F 做功是_________J.

图15-2

5. 重力为200N 的物体,受到30N 的水平拉力,在冰平面上匀速前进20m ,则重力做功为_________ J ,拉力做功______J.

6. 小明在水平面上用50 N 的水平推力,加速推着一辆重120 N 的小车,前进了10 m ,小明的推力做功是______J .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做功是________J .

7. 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 的力踢一个重为5N 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 .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 A .3000J B .500J C .150J D .0J 考点三:功的估测

1.把一本物理书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是( ) A. 0.2J B 2J C 20J D 200J 考点四:功的原理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王和小李分别用如图15-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 .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 .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 .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2. 用一块长5 m 的木块,搭在离地面1 m 高的卡车车厢上,用它把重1000 N 的货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人需要用 _______N 的拉力,需做______J 的功.

二、功率

1、公式:

2、单位:J/s ,即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 kW .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某小轿车功率66kW ,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4、机械中的功率

5、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考点一:功率的估测

1.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一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2 s ,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5 W

B. 50 W

C. 500 W

D. 5000 W

考点二:功率的理解

1.关于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B 做的功越快,功率越大

C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D 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考点三:功率的判断

1.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则( ) A. 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B. 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C. 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

D. 甲、乙运动员做功相等,功率相等

2.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80cm 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 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钤举起,如果他们对杠钤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W1=W2 P 1=P2

B .W1> W2 P1>P2

C .W1> W2 P 1=P2

D .W1< W2 P1

3.甲同学体重600N ,乙同学体重500N ,他们进行登楼比赛,甲跑上五楼用30s ,乙跑上五楼用24s ,则________同学做功较多,_______同学功率较大。 考点四:功率的测量

1.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

A .小明的质量

B .单杠的高度

C .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 .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考点五:功率的计算

1. 一架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Ⅱ战斗机的质量为1.5×103 kg ,发动机用8×104

N 的推力使飞机在10 s 内前进5000 m ,则飞机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这段时间内飞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推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2.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80N 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00N ,物体升高2m ,所用时间为5s 。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3.如图5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在10 s 内将重为100 N 的重物(包括桶)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提升了Sm 。若该动滑轮重10 N ,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了500 J 的功

B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了550 J 的功

C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功的功率是50 W

D .该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是100%

4.甲、乙两辆汽车,功率之比为2∶1,在相同时间内沿水平路面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2.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

A .2∶1

B .1∶1

C .1∶4

D .4∶1 5. 如图所示,小车同时受到甲水平推力100N 和乙水平拉力80N 的作用,在50s 内向前运动了70m.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合力是 N ,甲对车做功的功率是 W 。

15-5

5. 小敏同学和她所骑自行车总重约600N ,上学路上她骑车在20s 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00m 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的0.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同学蹬车的功率约是多少?

6. 小刚沿着斜坡进行晨跑。已知小刚体重为500N ,他用50s 的时间跑完长为200m 、高为10m 的斜坡。这过程中,求: (1)小刚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小刚克服重力做的功为多少? (3)小刚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四、机械能 四、机械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a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b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

c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d 、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①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

②机械能守恒: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④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⑤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没有能量损失,此时机械能守恒。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5、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7、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由水压p =ρgh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相比于大坝上部而言,下部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因此下部比上部要宽。

【习题】1.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 、B 两个小球(m A >m B )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__________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

机 械 能 势能 重力 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 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

动能就越大

动能

转化 转化

势能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风能 水能 拦河筑坝

海水潮汐 直接做功 发电

小,可以比较A 、B 两个小球的________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有关.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_____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___的大小。 (4)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2.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50N 的物体,用10N 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s 内匀速前进了20m ,则在此过程中( ) A 、推力做了1000J 的功 B 、推力的功率为20W C 、重力做了100好的功 D 、摩擦力为50N

3.(1)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情况中,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 .海上航行的轮船

B .空中飞行的子弹

C .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 .拉开的弓 5、直升机在匀速下降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是( )

A .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 .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 .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6、运动员射箭时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 能转化为箭的 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箭的 能增大。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其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 ,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 。

7、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认为其机械能守恒.它在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有时离地面较远,有时离地面较近.离地球中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这里卫星的势能 ,动能 ;离地球中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这里卫星的势能 ,动能 .

8、一建筑工人用50N 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 ,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N .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5m ,这

是由于小车具有 .在上述小车前进的过程中,建筑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 J . 9、2010年潍坊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 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 ,用时0.5s ,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 ,重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

10、修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上游水位,增加水的 能,使水下落时可以获得更多的 能,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水坝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这是因为 。

11、经测量重3N 的物体沿如图所示的斜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约为

0.6N ,斜面的长与高分别是2m 和1m 。若物体从斜面顶部自由滑到底端,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_______J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大约是 J

12、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 的箱子,4s 内前进了6m ,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 J ;工人对木箱做功为 J ;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

13、弹簧门在推开后能自动关闭,这是由于门被推开后,弹簧被卷紧变形,具有________能;放手后,这个能转化为门的________能,使门被关上.

14、一小孩从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15、中国跳水队被人们称为“梦之队’,如图是跳水运动员跳水时的情景,

运动员在离开跳板到落入水的过程中 ( ) A .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不变. B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减小. C .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D .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大.

16、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B .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C .两次做功一样多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功的计算 17、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示意图,该图表明与站台前后连接的轨道都有一个小坡度.请你说明这种设计可以节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只小鸟在空中飞行时具有40J 的机械能,若它具有10J 的势能,则它具有________J 的动能.

19、从物理学角度看,“水往低处流”是水的_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__能.

20、跳高运动员从地面向上跳起的过程中, 转化为 ;苹果从树上落下过程中, 增大 (均选填:“动能”或“重力势能”).

运动员用拉满的弓将一支箭向箭靶射去,在这个过程中弓的 能转化为箭的 能.箭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箭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跳水运动员在离开跳板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 能.若运动员的体重为400N ,受到的空气阻力为20N ,则下落过程中他受到的合力为 N .

(甲) (乙)

(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