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学理论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文章从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运用知识迁移、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和差异教学等教育学理论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学理论,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采用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

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高等院校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要求。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程序设计语言被设计出来,集成化的快速开发工具也层出不穷,而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主要采用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语言。C语言是现今应用广泛、最具影响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具有概念简洁、数据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代码质量高等特点。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专注于理论的讲授,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因此教学效果通常并不理想。教育学理论归纳和总结了教育活动中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性的教育规律和理论。运用教育学理论指导高校的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化,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育学理论,如知识迁移、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和差异教学等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如何采用教育学的理论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探讨和研究。

1结合专业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程序设计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程序语法的掌握,特别需要培养学生采用算法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知识迁移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1]。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一个连续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迁移的发生却不是自动的,它需要我们创设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记忆与学习效率,发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教学的第一堂课应该让学生对程序的学习有个宏观的把握,因此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