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教学大纲

测量教学大纲
测量教学大纲

《地形测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测量工程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数128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地形测绘》是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测绘工作基本理念;在了解常规及现代测量仪器结构、性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通过测量误差基本理论的学习,初步了解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具备实施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当前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形测绘已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测绘产品需求的主流。近年来我校测绘技术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实验与实习条件大大改善,现有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地形测绘》的实验与实习要求。因此,本大纲制订的依据为测绘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室条件。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考虑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背景,在教学内容选编时应遵巡以下原则:

1.以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重点,初步建立学生有关测绘科学的基本知识。

2.以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地形测图能力为核心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3.内容选编上力求系统、科学与实用,摒弃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测绘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DJ6经纬仪,DS3水准仪以及全站仪的操作与应用,并具有进行地形测图的初步能力。

(四)实践环节

1.实验

(1)名称:DS3水准仪认识

(2)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水准仪结构,熟悉水准仪基本操作

(3)学时分配:2学时

2.实验

(1)名称:普通水准测量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步骤(3)学时分配:2学时

3.实验

(1)名称:水准仪检验校正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水准仪检验校正的方法及步骤(3)学时分配:2学时

4.实验

(1)名称:DJ6经纬仪认识

(2)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DJ6经纬仪基本结构,熟悉DJ6经纬仪基本操作

(3)学时分配:2学时

5.实验

(1)名称:水平角观测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水平角观测、记录方法

(3)学时分配:2学时

6.实验

(1)名称:竖直角观测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竖直角观测、记录方法

(3)学时分配:2学时

7.实验

(1)名称:经纬仪检验校正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水准仪检验校正的方法及步骤(3)学时分配:2学时

8.实验

(1)名称:电子经纬仪的使用

(2)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电子经纬仪基本结构,熟悉电子经纬仪基本操作

(3)学时分配:2学时

9.实验

(1)名称:导线测量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方法

(3)学时分配:4学时

10.实验

(1)名称:全站仪认识

(2)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全站仪结构,熟悉全站仪基本操作

(3)学时分配:2学时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60%,包括出勤和表现占15%,作业成绩占10%,笔记占10%,单元考试占25%。期终成绩占40%。

2.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考核成绩=平时成绩*60%+试卷成绩40%=100%。

3.技能考核:试卷成绩与实操成绩:试卷成绩占30%,实操成绩占7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戚浩平主编《地形测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2.主要参考书:

李金如主编《地形测量学》地质出版社,1993年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中国测绘出版社,2000年同济大学《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测量学的概念

2.了解测绘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发展概况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测量学的概念和分类

二、测绘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测量学的发展

一、测量学的发展概括

二、测量学的技术展望

第三节学习地形测绘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特点、学习方法说明

第二章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常用角度单位及其换算

⒉理解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参考椭球面等重要概念

⒊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常用测量坐标系

⒋掌握有关比例尺、高程、方位角等基本概念

⒋了解地形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学上常用的度量单位

一、长度单位

二、面积、体积单位

三、△角度单位

第二节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

一、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表述方式: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等概念

第三节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地理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地面点的高程:高差计算

第四节直线定向

一、基本方向线

二、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象限角

第五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

二、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三、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

四、比例尺精度

第六节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测量的影响

二、△地球面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

第七节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控制测量

三、地形测量

第三章水准测量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普通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⒉熟练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与计算

3.理解水准仪、水准尺应满足的条件,了解水准仪的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二、水准测量方法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及使用

一、水准仪的构造

二、△水准仪的使用

三、水准标尺和尺垫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外业

一、△图根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

二、△测站上的观测程序与手簿记录

三、测站上手簿的计算及检核

第四节图根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

一、计算相邻固定点的距离和高差

二、计算路线的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三、计算高差改正数及改正后高差

四、高程计算

第五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

二、圆水准器轴应平行垂直轴

三、十字丝的水平轴应垂直于竖轴

四、照准轴应平行于管水准轴

第六节自动安平水准仪

一、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

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第七节水准测量误差来源

一、△仪器误差

二、观测误差

三、外界环境影响

第四章角度测量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角度测量的原理,了解普通经纬仪的构造,熟练掌握DJ6经纬仪基本操作及角度观测的方法

2.掌握水平角观测误差及精度的分析方法,了解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3.了解经纬仪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4. 掌握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5、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角度测量的概念

一、水平角及其测量原理

二、垂直角及其测量原理

第二节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一、△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DJ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设备和读数方法

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一、△经纬仪安置

二、△照准目标及瞄准方法

三、△水平角观测

第四节垂直角观测

一、观测垂直角的用途

二、垂直度盘构造与垂直角观测

三、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

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经纬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二、经纬仪常规检验和校正

第六节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

一、仪器自身误差

二、仪器校正不完善的误差影响

三、仪器对中误差与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四、△观测误差

五、△外界条件的影响水平角观测精度

第七节电子经纬仪

一、编码度盘测角系统

二、光栅度盘测角系统

三、动态测角系统

第八节三角高程测量

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二、独立交会高程点

第五章距离测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定线的方法,了解丈量距离的工具

2、掌握距离测量的方法,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及光电测距的误差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钢尺量距

一、△地面点的标志及直线定线

二、丈量距离的工具

三、△丈量距离的方法

四、钢卷尺的检定

五、长度计算

六、钢卷尺丈量长度的误差

第二节视距测量

一、概述

二、定角视距的原理及公式

三、视距乘常数的测定

四、定角视距的精度

第三节光电测距

一、红外测距仪的测距原理

二、测距边长的改正计算

三、DM-S3L红外测距仪简介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⒈了解观测条件及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掌握真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的概念及其性质特点

2.掌握精度、方差和中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来分析、计算简单测量平差问题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误差的概述

一、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二节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的定义及计算

二、△相对误差的定义及计算

三、△极限误差的定义及计算

第三节误差传播定律

一、和、差函数的中误差

二、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三、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四、任意函数的中误差

五、一些独立误差的联合影响

第四节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一、算术平均值原理

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三、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第五节观测值的权

一、△权的概念

二、测量上常用定权的方法

三、观测值函数的权

第六节带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带权平均值

二、单位权中误差

第六章解析图根控制测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及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掌握控制点坐标的正、反算及坐标方位角的传递;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计算2.了解单一导线、附合水准线路的布设、施测与计算3.了解交会定点的方法与计算、三角网测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国家基本平面控制网的概念

二、△图根控制的概念

三、图根点的密度

第二节解析图根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踏勘与设计

二、选点和设置标志

三、角度测量

四、边长测量

第三节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一、△坐标增量

二、△坐标正算

三、坐标反算

四、坐标平移与旋转的计算—坐标换算

第四节单一导线计算

一、支导线的计算

二、△闭合导线的计算

三、附合导线的计算

四、吴定向导线的计算

第五节单结点导线网近似平差

一、带权平均值法

二、算例

第六节单三角计算

一、角度平差

二、坐标计算公式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前方交会点计算

一、前方交会法的种类

二、前方交会点的检核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八节单三角计算

一、侧方交会的图形及施测方法

二、侧方交会点坐标的计算

三、检查角ε的计算

四、计算方法举例

第九节辐射点和距离交会点计算

一、辐射点的计算

二、距离交会点的计算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测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分幅与编号

2.了解和比较碎部测量常用的几种方法

3.掌握经纬仪测图(极坐标测图)的原理、方法与步骤4.掌握地物、地貌测绘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5.了解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概念、形式及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分类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一、△梯形图幅分幅与编号

二、正方形或矩形图幅的分幅与编号

第三节地物符号

一、比例符号

二、半比例符号

三、非比例符号

四、地物注记

第四节地貌符号

一、△典型地貌的名称

二、△等高线的概念

三、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四、△等高线的分类

五、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六、△等高线的特性

七、高程注记

第五节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

一、资料准备

二、仪器、器材准备

三、△准备测图纸

第六节测定地形特征点的方法

一、△极坐标法

二、距离交会法

三、方向交会法

第七节经纬仪测绘法

一、△经纬仪测绘法一个测站的工作

二、测站点位置的检查

三、量角器的检查

四、注意事项

五、增设测站点

第八节电子速测仪测绘法

一、数据采集与编码

二、数据处理与信息搜索

三、图形编辑

四、绘图

第九节地物测绘

一、△居民地的测绘

二、独立地物的测绘

三、管线及垣栅的测绘

四、△道路的测绘

五、水系的测绘

六、植被的测绘

七、测量控制点的测绘

第十节地貌的测绘

一、△测定地貌特征点,以地性线构成地貌骨架

二、确定地性线上等高线的通过点

三、对照实地形状描绘等高线

第十一节地形测图的结束工作

一、原图的拼接

二、原图的铅笔整饰

三、原图的检查验收

第九章地形绘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绘图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地形图上各要素配合表示的一般原则

3.了解地形图图式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绘图材料、工具

一、纸

二、墨汁

三、水盂、海绵、擦笔布

四、直尺、三角板、玻璃棒

五、铅笔、橡皮

六、绘图小钢笔

七、直线笔

八、单、双曲线笔

九、小圆规

第二节地形图上的线

一、直线绘制

二、曲线绘制

第三节地形图注记

一、地形图注记的意义和分类

二、地形图注记的配置

第四节地形图符号

一、地形图符号的意义和分类

二、地形图图式

第五节铅笔原图的整饰、清绘及航测像片图着墨

一、铅笔原图的整饰

二、铅笔原图的清绘

第十章地形图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地形图进行图上点位、距离、方位、坡度等基本几何量的量算

2.了解利用地形图进行图形面积的量算、断面图的绘制、工程土方量的计算、施工场地整理等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地形图的主要用途

二、△地形图的识读

三、地形分析

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一、△确定图上点的位置

二、△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三、△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四、△确定点的高程

五、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坡度及地面坡度

六、设计规定坡度的线路

七、确定汇水面积

第三节根据地形图绘制断面图

一、断面图的概念

二、断面图横线上点位的确定

三、△断面图的绘制

第四节图上面积计算

一、图解法量算图形面积

二、按坐标解析计算法

三、求积仪法

第五节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一、△方格法

二、断面法

三、等高线法

编写人:杜剑英

《地籍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数 64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地籍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和测绘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测绘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培养土地管理的地籍测量人才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术语、概念和方法,并学会开展相关工作的技能。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人员所必备素质和《地籍测量》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考虑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背景,在教学内容选编时应遵巡以下原则:

以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重点,以面向土地管理的地籍测量为辅垫,内容力求系统、科学与实用的选编原则,以满足地籍测量工作人员所必备素质为基本前提下的通俗性,易懂性,简洁性的要求。

(四)实践环节

1.实验

(1)名称:土地登记的方法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土地登记表的填写

(3)学时分配:2学时

2.实验

(1)名称:闭合导线测量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闭合导线测量的方法及步骤(3)学时分配:2学时

3.实验

(1)名称:界址点测量

(2)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极坐标方法测定界址点的方法及步骤

(3)学时分配:2学时

4.实验

(1)名称:全站仪认识

(2)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全站仪结构,熟悉全站仪基本操作。

(3)学时分配:2学时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60%,包括出勤和表现占15%,作业成绩占10%,笔记占10%,单元考试占25%。期终成绩占40%。

2.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考核成绩=平时成绩*60%+试卷成绩40%=10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庄宝杰主编《地籍测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2.主要参考书:

孙祖述主编《地籍测量》测绘出版社,1990年

陈炳荣主编《地籍测量》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黄杏元主编《机助制图》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庄宝杰主编《地籍测量》地质出版社,1991年

章书寿主编《地籍测量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土地的概念和特性,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⒉掌握土地管理的内容,了解土地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3.掌握土地登记的类型,了解土地登记和统计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特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土地管理的任务

二、△土地管理的内容

三、土地管理法规

第三节土地调查与评价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

二、土地评价概述

第四节土地登记

一、△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内容

二、△土地登记程序

第五节土地统计

一、土地统计的任务和内容

二、土地统计的类型

三、土地统计的程序

第二章地籍调查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地籍的概念,了解地籍的发展简史

⒉熟悉地籍的分类、作用及地籍调查的原则,了解地籍测量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籍调查概述

一、地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地籍调查的内容

三、地籍调查的要求

第二节地籍调查的分类及程序

一、地籍调查的分类

二、△初始地籍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和国外地籍管理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

二、国外地籍管理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权属调查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土地权属的含义

⒉掌握土地划分与编号的方法

⒊了解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内容与程序

⒋了解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的具体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权属调查的概念

二、权属调查的内容和步骤

三、△权属调查的单元

四、△地籍编号

第二节土地权属的确认

一、△土地权属的基本概念

二、土地权属确认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第三节界址调查

一、界址调查的重要性

二、界址认定的要求

三、界址点实地位置的确定

四、△界址编号

五、△设置界标

第四节城镇土地分类

一、城镇土地分类的概念及依据

二、城镇土地分类系统

第五节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一、△地籍调查表的填写要求

二、地籍调查表填写说明

第六节权属调查的实施

一、实施准备

二、△实施调查

三、权属调查成果的移交

第四章地籍控制测量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的确定,精度的选择2.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籍基本控制测量

一、地籍基本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

二、技术设计

三、实地选点、造标和埋石

四、△角度测量

五、△距离测量

六、观测成果的概算和验算

七、控制网平差计算

第二节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一、△概述

二、图根导线测量

三、图根三角测量

四、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验算和平差

第三节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密度要求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布网原则

第四节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GPS网的布设

二、野外数据采集

三、数据处理

第五章地籍细部测量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界址点的常用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精度计算和测量计算公式

2.具有地籍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识读地籍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界址点的测定

一、概述

二、界址点的分类及其精度要求

三、△界址点测定

第二节地籍图测绘

一、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二、△地籍铅笔原图的测绘

三、着墨二底图的绘制

四、宗地图绘制

第三节野外数据采集机助制图

一、△数字地籍测量概述

二、野外数据采集机助制图的一般过程

三、野外数据采集

四、细部点的编码

第六章面积量算

一、教学目标:

⒈掌握几种土地面积的量算方法;

⒉熟悉土地面积量算的平差与精度计算;

⒊了解土地面积量算的统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面积量算的要求与准备工作

一、面积量算的要求

二、准备工作

第二节用解析坐标计算区块面积的方法

一、分解图形的方法

二、计算公式

第三节几何图形计算法

一、△三角形面积计算

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不规则图形面积量算

第四节膜片法

一、△格网法

二、格点法

第五节求积仪法

一、极式求积仪和无极式求积仪

二、KP-80数字式求积仪的使用

第六节其他计算面积的方法

一、用插值法计算任意图形面积

二、沙维奇法

第七节面积量算成果处理

一、面积量算中底图变形影响

二、平差方法

第八节面积汇总与统计

一、面积汇总

二、面积统计

第九节面积量算的精度分析

一、坐标法面积量算的精度分析

二、图上求算面积的误差分析

三、图上两次量算面积的容许误差

四、面积控制误差

第七章变更地籍测量

一、教学目标:

⒈了解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与特点、内容和变更地籍资料的要求

⒉了解变更界址测量的特点

⒊熟悉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变更地籍调查的内容核任务

二、变更地籍调查的种类

三、△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第二节变更权属调查

一、准备工作

二、变更地籍编号和界址点编号

三、实地调查

四、变更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五、宗地草图的变更

第三节变更地籍测量

一、变更地籍测量

二、地籍测量资料的变更

第八章地籍数据处理与地籍数据库

一、教学目标:

⒈了解计算机在地籍测量和地籍管理职责的应用;

⒉熟悉地籍数据处理设备;

⒊了解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地籍数据处理技术及发展

一、计算机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三、地理/地籍信息系统

四、计算机地籍数据处理的客观条件

第二节地籍数据处理设备

一、微型计算机

二、微型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三、微型计算机的软件

第三节地籍数据结构

一、地籍数据的构成

二、基本数据结构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2) 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 (3) 掌握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方法。 (4) 二)实践技能目标 能够制订先进、合理的测量和测试方案。 (1) 能够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2) 能够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3) (4) 能够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2 、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掌握计量的概念;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1》中的1.1 ,1.3 ,1.5 。 4、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1、主要内容 误差的相关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方案选择等。 2、教学要求 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数学期望值、残差等的计算;掌握正态分布、平均分布,会熟练计算,能使用贝塞儿公式,掌握有限次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熟练相关计算;熟练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原理、计算。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2》中的2.1 ,2.4 ,2.5 ,2.9 ,2.11,2.12 。 3、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用万用表交流500V档测量教室内电源插座上的市电交流电压10次,记下每次测量值, 最后根据这10个数据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后续《公路施工》、《桥涵施工技术》、《道路勘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了解现场施工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生在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线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普通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从事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城道桥建设工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对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了解和熟悉全站仪、GPS测绘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3对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4具有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2.5具有道桥等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施工与管理中运用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2.6培养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3.3加强实验和参观,培养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有条件的可已电化教学,使教学直观而生动。 3.5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要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性,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3.6结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教学 4.考核方法 理论与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计,记为单科结业成绩。按平时考查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之比3:7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介绍传感器技术,以模块+项目+任务的模式,将同一被测物理量放在一个模块中,每个项目介绍一种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传感器选型和接口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每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给你、特性、技术参数、选用原则和转换接口电路的组成原理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任务一传感器基本知识项目二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准确度项目三检测电路基本知识 模块二为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热敏电阻在冰箱温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二PN节温度传感器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项目三热电偶在输油管道温度测量中的应用项目四集成温度传感器在数字显示温度表中的应用模块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光敏电阻在报警器中的应用项目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公共照明中的应用 模块四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阻应变片在电子秤中的应用项目二压电式传感器在警戒区报警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高分析压电薄膜振动感应片在玻

璃破碎报警装置中的应用项目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数字压力计中的应用 模块五为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在机械行程控制位置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光栅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位移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接近传感器在防触电警告电路中的应用项目四电传感器在电动测微仪中的应用项目五超声波车载雷达在测距电路中的应用模块六为流量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电磁流量计在自来水厂水量监控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七为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霍尔式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装置中的应用项目二磁电式传感器在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八为气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气敏电阻在酒精测试仪中的应用项目二湿敏传感器在自动加湿器装置中的应用 在每个项目的内容组织上,用任务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的装配、电路的调试和电流的运行中,突出传感器的选用、识别、检测转换电路的装配和调试时的原理分析,是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总课时96课时(其中实训42课时)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6课时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测绘教材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0******* 课程名称:地籍与房产测量 学时范围:30-40 实验学时:8-10 总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选课 先行课程: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 适用专业(方向):测绘工程 责任单位:勘测学院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地籍与房产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并进行各种地籍图测量的初步能力,并了解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共分为11部分,即:绪论、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概述、房产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量算、数字地籍测量、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部分:绪论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2)地籍调查;3)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地籍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点:地籍调查能力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籍调查 教学难点:地籍调查原则 第二部分:土地权属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权属;2)土地的划分与编号;3)土地所有权调查;4)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权属;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2)能力点:掌握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土地所有权调查 教学难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2)能力点:学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外业工作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 教学难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 第四部分: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性状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税收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性状概念、分级概念、 2)能力点:掌握土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调查、土地的分等与定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地貌、植被和土壤调查;土地分级标准 教学难点:土地分级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授课学时:64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勘察设计的测图与用图,施工中用图和放图、竣工测量等工作。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 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法、水平角度测量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 熟练掌握距离丈量的工具,直线定线的方法 ● 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掌握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熟悉测量工作原则、施工测量规范 ● 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技能目标: ● 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 ● 能够运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等外水准测量) ● 能够正确使用经纬仪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设备观测竖直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和水准仪等仪器联合一小区域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 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测量 ●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以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 能够完成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 能够完成建筑物定位及放样 素质目标 ● 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 具有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 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 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建筑工程测量》由王建干、赵雪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于2012年02月出版。该教材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范教材。 教材使用评价: 该书以重视基础、强调应用为原则,做到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体系严谨。该书做到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技能,适合我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 选用的参考资料 (1)由凌支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9月出版的《建筑工程测量》。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教材及规范教材。 (2)覃辉《土木工程测量》(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过静珺《土木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正禄、吴东材,杨仁《精密工程测量》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5)张永奇、张正禄等。《高等应用测量》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6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GPS原理与数据处理》 《数字摄影测量》、《测量平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英文名: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课程编码:2010422 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与实验设计,工程光学,测控仪器设计 试验课程主要内容: 精密测量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在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长度量的测量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机械零件综合参数测量方法等。通过对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试验课程内容 1.基本长度量测量方法(3学时) 试验1。卧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内孔直径(1学时) 试验二。接触式干涉仪测量长度尺寸(1学时) 试验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距(1学时)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 试验四。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1学时) 试验用五。合象水平仪测直线度误差(1学时) 试验六。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学时) 试验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学时) 3.综合测量实验(3学时) 实验八。圆柱齿轮参数和误差测量(1学时) 实验九。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1学时) 实验十。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1学时)

实验内容: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图2-1-1为大型工具显微镜外形图。它由下列四部分构成:(1)底座——用来支撑整个量仪;(2)工作台——用来承放被测工件,可以作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工作台的千分尺11和7的示值反映出来,还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显微镜系统——用来把被测工件的轮廓放大投影成像,通过目镜 l 来瞄准,通过角度示值目镜18读取角度值; (4)立柱——用来 安装显微镜筒等光学部件。 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 是利用光线投射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用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像,并通过该量仪的工作台纵向、横向千分尺(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x 、y 坐标)和角度读数目镜来实现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2-1-2所示。由光源 l 发出的光束经光圈2、滤光片3、反射镜4、聚光镜5和玻璃工作台6,将被测工件的轮廓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从而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从角度示值目镜11中读取角度值。另外,也可以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以该工件的被测表面上的反射光线,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同样可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轮廓影像。 1.测量过程的初始操作 (1)接通电源,松开圆工作台锁紧装 置,摇动手轮9,把工作台6的圆周刻度对 准示值零位。把被测工件安放在玻璃台面或 牢固安装在两个顶尖10之间。 (2)根据被测件直径尺寸大小,参照量仪说明书调整光阑大小,或按表2-1提供的对 图2-1-1 大型工具显微镜 1-目镜;2-米字线旋转手轮;3-角度读数目镜光源;4-显微镜筒;5-顶尖座;6-圆工作台;7-横向千分尺手轮;8-底座 9--圆工作台手轮;10-顶尖;11-纵向千分尺手轮;12-立柱倾斜手轮;13-连接座;14-立柱;15-支臂;16-锁紧螺钉;17-升降手轮;18-角度目镜 图2-1-2 大型工具显微镜光路图

测量学D教学大纲

《测量学D》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Surveying D 课程编号:13319004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2 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工程管理 开课部门:环资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测量学D是城市规划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测绘学科的基础内容。通过教学和实习使学生获得测量学方面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常规的测绘仪器和工具进行基本测量工作,为本专业的生产科研服务。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修建筑构造B、建筑设计1。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一单元绪论(3学时) [知识点]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与作用;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重点] 测量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难点] 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测量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基本概念; 2、领会: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及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3、简单应用:点位的表示方法; 4、综合运用:测量工作的程序。

第二单元角度测量(5学时) [知识点] 水平角、竖直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操作与读数方法;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竖盘的基本构造及竖直角的观测、计算方法。[重点]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水平角测回法测量方法;竖直角测量方法。 [难点] 方向观测法。 [基本要求] 1、识记: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读数方法; 2、领会:水平角、竖直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光学经纬仪的操作; 4、综合运用: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第三单元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学时) [知识点] 距离的概念;距离测量的仪器和工具;钢尺普通量距、精密量距的实施及成果三项改正;直线定向、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的含义。 [重点] 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的方法;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难点] 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的含义。 [基本要求] 1、识记:直线定线、直线定向、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 2、领会:三种方位角的关系; 3、简单应用:坐标方位角的反算; 4、综合运用: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第四单元高程测量(6学时) [知识点]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 [重点]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建筑工程测量0311005 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54 实践课学时数18)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2、课程定位 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最重要的岗位核心能力之一是施工放样,而施工放样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本课程。 开设本课程对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以边理论边实验为主,课间穿插12个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仪器操作入门。在1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了一周的仪器操作强化训练和考核,设计了一周按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测量模拟训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方法,最后设计了5次以上的课外工地活动,专门熟悉工地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开展真题真做,缩短与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距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2、课程基本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基本目标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主要内容 (1)基础测量模块 重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方法、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难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检校;导线测量中的内业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 学时:24 (2)应用测量模块 重点:测设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圆曲线测设;缓和曲线测设;道路纵横断面测量。 难点: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缓和曲线测设;全站仪线路中桩测设。 学时:30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 48 学分:2.5 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 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 (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三、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 第三学期(秋) 五、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六、适用专业(层次) 应用心理学本科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

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一、孔子 二、孟子 三、刘邵与《人物志》 四、科举取士制度 五、中国民间 第二节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第三节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建筑工程测量学 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50 学分:3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0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课程代码:HD0693 先开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课程性质:必修课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学》是土木工程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是解决学生在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中需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与管理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 Ⅰ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钢尺等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Ⅱ熟悉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基本理论 Ⅰ熟练掌握测量基本原理、基本测量方法与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Ⅱ掌握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误差分析; Ⅲ熟悉测量基本理论和技能在工程勘测、施工中的应用。 3)其他 Ⅰ了解本学科新技术、新仪器的发展; Ⅱ了解航测、地籍测量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测绘工作的任务及作用 第二节地球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1·

重点: 1.测量的内容和作用,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确定地球形状大小的大地水准面 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高程系的建立 4.控制测量意义 难点: 1.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区分 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绘图说明,提问 思考题: 1.工程测量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作用? 2.大地水准面? 3.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4.测量工作原则与程序是什么? 第二章水准测量(4学时)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 第三节水准仪的使用 第四节水准测量外业工作 第五节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第六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与水准仪的用法 难点:水准仪的用法、水准测量的校核与计算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图例与数据表格进行说明 思考题: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第三章角度测量(4学时) ·2·

电子测量原理教学大纲一

电子测量原理教学大纲一(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68学时)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学生。 二、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 三、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电子测量原理》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第3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及判断准则。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2)测量不确定度概念和分类,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和B类评定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3)有效数字的处理,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法、端点法、平均选点法、最小二乘法。 第4章.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1)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时间与频率标准。 (2)频率和时间的数字测量原理和模拟测量原理,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误差分析。(3)高分辨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闸门同步测量技术、内插法、游标法。 (4)微波频率测量技术,变频法、置换法。 第5章.电压测量 (1)了解电压测量的意义、特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类,电压标准。(2)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检波实现交流电流(AC—DC)转换原理。 (3)DVM的组成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A/D转换原理:逐次逼近比较式、单斜式双斜积分式、三斜积分式。 (4)电流、电压、阻抗(A VO)变换技术,数字多用表的组成方框,测量电路,数字电压表测量的不确定度及自动校准、自动量程技术;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概念和抑制措施。第6章.阻抗测量 (1)阻抗定义及表示方法,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电路模型,元件参数的测量原理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 英文名: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课程编码:2010422 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与实验设计,工程光学,测控仪器设计 试验课程主要内容: 精密测量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在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长度量的测量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机械零件综合参数测量方法等。通过对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试验课程内容 1.基本长度量测量方法(3学时) 试验1。卧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内孔直径(1学时) 试验二。接触式干涉仪测量长度尺寸(1学时) 试验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距(1学时)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 试验四。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1学时) 试验用五。合象水平仪测直线度误差(1学时) 试验六。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学时) 试验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学时) 3.综合测量实验(3学时)

实验八。圆柱齿轮参数和误差测量(1学时) 实验九。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1学时) 实验十。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1学时) 实验内容: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 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图2-1-1为大型工具显微镜外形图。它由下列四部分构成:(1)底座——用来支撑整个量仪;(2)工作台——用来承放被测工件,可以作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工作台的千分尺11和7的示值反映出来,还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显微镜系统——用来把 被测工件的轮廓放大投影成像,通过目镜 l 来瞄准, 通过角度示值目镜18读取角度值; (4)立柱——用来 安装显微镜筒等光学部件。 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是利用光线 投射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用 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像,并通过该量仪的工作 台纵向、横向千分尺(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x 、y 坐标)和角度读数目镜来实现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2-1-2所示。由光源 l 发出的光束经光圈2、滤光片3、反射镜4、聚光镜5和玻璃工作台6,将被测工件的轮廓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从而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从角度示值目镜11中读取角度值。另外,也可以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图2-1-1 大型工具显微镜 1-目镜;2-米字线旋转手轮;3-角度读数目镜光源;4-显微镜筒;5-顶尖座;6-圆工作台;7-横向千分尺手轮;8-底座 9--圆工作台手轮;10-顶尖;11-纵向千分尺手轮;12-立柱倾斜手轮;13-连接座;14-立柱;15-支臂;16-锁紧螺钉;17-升降手轮;18-角度目镜 图2-1-2 大型工具显微镜光路图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施工测量 【课程类别】课程实训 【教学学时】32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选用教材】《建筑施工测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主编:凌支援) 【参考教材】1、《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莫南明) 2、《建筑施工测量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10月(主编:吴来瑞邓学才)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5月(主编:杨云洪) 【课程性质、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性质:建筑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为今后工作中从事相关专业技术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实训课是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完成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对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实训,才能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方法,同时印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并为学好专业课、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次实训是在学完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训,为期四周。 (二)任务: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

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 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使学生巩固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 工程测量基本方法; (二)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 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三)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 现代测绘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应用。 【课程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及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二、完成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和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外业及内业计算。 三、完成用经纬仪法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四、掌握建筑基线的测设、建筑物定位的方法。 五、掌握测量中必要的内业计算方法和外业记录要求,能够为将来从事建筑测量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六、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 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40学时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工程测量课程试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测量英文名称E

《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Survey 课程编号:19543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江民锦开放实验项目数:6 大纲主撰人:江民锦大纲审核人:吴光东 ~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8 课程总学分:3 实验学分:不单独计分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工程管理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 鉴于土地测量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故实验在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以及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和绘图的技术方法。 按实验指导书和任课教师介绍的方法完成课内各项实验任务,客观认真地填写实验数据,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测量项目对测量精度的具体要求,对超限的成果需重测或补测,每次实验报告(表格)应及时上交教师,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消耗品 DS3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准尺、尺垫、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钢尺、钢卷尺、标杆、测钎、罗盘仪、全站仪、地形图、记录板、计算器、方格纸等。 序 【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分 实验 时数 每组 人数 。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别 内容提要 1-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 用、水准测量 23~4基础必做 专业 基础 1.熟悉DS3型水准仪各部件及作 用。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 读数。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 按普通水准测量要求,施测一条支 水准路线,路线长度约200米,设 23站。高差闭合差限差:fh允=

】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交1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精度检验和绘图等。如成果超限必须重测或补测。 (2)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报告和仪器操作考核评定成绩。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30%。 七、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编写的; (2)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项目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实践教学要求而制定的; (3)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时间、专业方向的不同灵活掌握教学侧重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八、实验指导书、参考书 (一)指导书 江民锦等,《土地测量学课程实验指导书》,2006年。 (二)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