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历史基准数的由来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是我国主要的法律鉴定制度。

个人鉴定是鉴定机构对个人的遗传基因所做的生物学鉴定,在取样环节,不需要公检法机构出具委托书,也不完全需要申请人提供身份证等证件和同意书,仅作为鉴定人亲权鉴定的一个凭证,并可作为证据之一,但鉴定流程、鉴定结果准确性和司法鉴定一致。目前,80%以上的亲子鉴定属个人鉴定。

亲子鉴定历史

亲子鉴定在中国古代就已有之,如外貌比对、滴骨验亲、滴血验亲等,但都不严谨也不科学。

20世纪80年代,染色体多态性鉴定被医学家们广泛使用,发展到目前,鉴定亲子关系使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做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检测,如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再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即可进一步辨别。DNA亲子鉴定,肯定与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均几近100%。

基准数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一个小镇发生了一起强奸案。除了留在女方身体上的精斑,罪犯作案时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让警方发现的线索。通过侦查,警方将罪犯锁定在小镇居民身上,为了准确找到罪犯,便对小镇上所有的男子进行了DNA 检测。检测结果除了锁定了罪犯,还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小镇上15%的父亲抚养的都不是自己的孩子。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完整的社会群体进行的普遍的DNA检测,因此,“15%”这个数据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广泛关注。

????

小编对各国相关文章的检索发现,15%是各国亲子鉴定检测排除率一个普遍的基准,不同地区的数据都围绕这个基准数起伏。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