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进展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各种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补药,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 2.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人参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用法用量】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 3~9克。 【用药宜忌】不宜与黎芦同用。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 【按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语】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 3.人参果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功能主治】号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主治神经2002卫法监发[]51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20克;或泡黄酒饮。 4.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功能主治】(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草乌、香加皮(杠柳皮)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骆驼蓬、鬼~1.5克;亦可入煎剂,3~10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 【用药宜忌】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孕妇慎用。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5.土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人参1. 【功能主治】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性味归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30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肝肾阴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饮茶。 6.大蓟,15~2.5【用量用法】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经。克,煎50~25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

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分析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作者:————————————————————————————————日期: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摘要: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活血化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目前市场上活血化瘀药物众多,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别,鉴于此,本文对活血化瘀中药理相关作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1 近年来,人们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现在防治心肌缺血、抗血栓、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药理作用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1 改善血流动力学 研究发现,血瘀的出现多因血流受阻,循环不畅,血流动力异常等诸多原因造成。众所周知,血液是输送氧气、养分的主要媒介,一旦血管阻塞会给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因血瘀导致死亡的案例不再少数,其中冠心病、脑梗阻等比较常见。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得以明显改善,促进血液流动,尤其可扩张肾、脑、心等机

体内很多部位的血管,对扩张血流缓慢、较细毛细血管效果也较为明显。目前心肌病、冠心病等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治疗时从活血化瘀角度入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改善机体微循环 血瘀患者中微循环障碍占有较大比例,所谓微循环障碍指微静脉、微动脉之间血管被阻塞的一种症状。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可明显改善微循环。例如,按照每天一次,每次15g的剂量,给大鼠喂食活血散瘀颗粒,进行为期9天的喂养后,提取并制作大鼠组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大鼠缩小的微动脉管径得到了很好的扩张效果,血管开放数量大大增加,大鼠的微循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正因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 3改善血液流变学 中医中血瘀指血液中出现淤血,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因此缓解血瘀应从血液循环、流变学角度着手。其实血瘀的出现源于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所致,而且经大量实践表明,很多疾病中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血瘀症状,多表现为血液凝集、粘聚、浓稠等。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缓解血液凝集、粘聚、浓稠等,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情况。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连续一周给予大鼠桃仁油,而后对大鼠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大鼠血液粘稠度明显降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 省级电大:四川电大分校:成都铁路分校教学点:直属部指导老师:李培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黄凤学号: 专业:药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6年03月21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

关键词:用药合理;药品抗生素;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录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下面浅谈一下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

中药的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中药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中医学的药物“归经”,是历代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经验总结。按学科类别,是中药学的一部分。但是,药物“归经”涉及“经”和脏腑,可以体现“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可以体现经络学说的作用。通过药物“归经”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药物“归经”和脏腑组织器官“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经络学说不仅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进行研究的具体科学方法论,也可用于药物学研究。在药物学的研究领域,把药物“归经”,完全是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而不是药物对“经”本身有治疗作用,经络学说纯粹是为药物学研究提供论理工具和方法论。 在经络学说指导下,中医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都归了“经”,每一“经”都有所属的脏腑或组织器官,所以,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可以确定药物的“归经”。其具体方法,是把临床常用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按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从而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治疗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若某种药物对某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具有针对性或选择性,疗效显著,便可依照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比如,麻黄、杏仁、桔梗善治肺病,都归肺经;苍术、厚朴、砂仁善调脾胃,既归脾经又归胃经。再如,复盆子能治遗尿,病在膀胱,属肾失气化,故归肾经。每一种药物的“归经”,都是根据药物对脏腑或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这说明,必须先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

然后,才能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确定药物的归经。并且,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和药物的“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主要是为了阐释生理和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用的药物“归经”,是为了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所以,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和中药学都有指导作用。 一、药物归经的历史概况 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以及中药学的发展,如同中医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实践过程。 药物归经的理论,是《内经》以后逐渐形成的,但在《内经》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已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内经》虽没明确提出药物归经,但已根据药物的性味总结用药规律,为后世形成药物归经的理论,奠定了基础。\FFrE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用“六经”概括外感伤寒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六经证”,对每一“经”的证候,都有治疗原则和方药,已经有了药物归经的刍形,为药物归经的形成以及在临床实践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早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论述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大多以主治病症为主,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苦楝子驱虫、麻黄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 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下面是整理的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论文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 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 贡献。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 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 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 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 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 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 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

中药药理综述

谈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撰写意义和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筛选阶段、临床前评价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及上市后评价阶段。药理毒理研究不仅仅涉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研发的过程中。它对于支持研发药物是否能进入临床研究或是否能上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药理毒理综述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或多个专业,所以,在全部完成或阶段性地完成了这部分研究工作后的综述过程,对了解整个研发或试验过程、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自我和综合分析评价均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但可全面展现新药的研发背景、研究设计思路、研发过程,也可体现各学科专业结果的相互关联。此外,它与药学和临床两个专业共同为“主要研究结果综述资料”提供基本素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提供药理毒理综述资料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申报资料的要求,撰写好该综述资料也是对一个药品研发者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从研究者的角度看,通过对药理毒理资料的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可使自身对申报品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更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可加深对药理毒理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理解;从审评者的角度看,它能使审评者初步、快速、有效、系统地了解申报品种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品种特色,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及申报者对品种的自我认识方面的全面信息。 二、申报资料的常见问题 通过对申报的中药、天然药物药理毒理综述申报进行分析、归纳,常见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繁简失当: 一是过于繁琐,或层次不清,如将所有的试验结果简单堆砌;二是过于简单,写成摘要的形式,或仅对认为重要的结果进行描述,即提供的信息量不全,对品种基本情况缺乏了解,或有意回避一些重要的或矛盾的结果。 2.轻综合轻评价: 药理毒理综述按注册分类的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如申报注册分类一的品种涉及的专业及内容较多,因此在综述时应力求体现出各学科专业的联系,但目前申报资料往往缺乏对各专业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因此,造成了对关键性问题把握不到位、认识不深刻或各专业间相互脱节。 三、应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科学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我们对所有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也是一个完成科学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过程。从综述的字面意义分析,综述实际包含了两个过程,即“综”和“述”。“综”,即综合,是将各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收集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各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述”,即评述、论述,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思考后,进行综合评价。 1.掌握基本要求 有人用4C概括一篇综述性文章的基本要求,即Clear(清晰),Complete(完整),Correct(正确),Concise(简明)。 (1)清晰:要求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晰,表达清楚; (2)完整: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完整,勿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或缺项漏项,或丢掉关键信息;(3)正确:要求内容正确,数据可靠,专业术语正确,表达准确。这种正确还包含了资料应客观真实,具有可信性。应避免主观见解,避免随意取舍。不应忽视偶发现象和数据;(4)简明:应论述深刻充分揭示科学内涵等。

药学系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药学系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自然也是要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药学系毕业标准,欢迎阅读查看。 一、编写要求 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打印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4. 前置部分从摘要页起单独编页。 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二、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的构成) 前置部分: 封面 摘要,关键词 目录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附录(必要时) 1. 前置部分 ① 封面:封面格式按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封面内容如下: (标准格式见附表1)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XX届毕业论文(二号楷体加粗,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业(××××××××三号黑体) 班 (××××××××三号黑体) ②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③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④ 目录页: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录页。 2. 主体部分

中药归经

中药归经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枸杞——【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骨碎补——【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黑芝麻——【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红花——【性味归经】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红枣——【性味归经】味甘,性温。脾胃经。【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菊花——【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麦门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入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没药——【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肝、脾、心、肾经。【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木防己——【性味】苦、辛,寒。【功效】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 木瓜——【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牛膝——【性味归经】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 千年健——【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 芡实——【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肾经。【功用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羌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肉苁蓉——【性味功效】]味甘、咸,性温。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肉桂——【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酸枣仁——【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胆经。【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桑寄生——【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石斛——【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天门冬——【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肾经。【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菟丝子——【性味归经】甘辛平,入肝、肾经。【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 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五加皮——【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 细辛——【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肾经。【功效】发散风寒,温经止痛,温化寒痰,宜通肺窍。 续断——【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血竭——【性味归经】甘咸,平。入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荆芥Schizonepeta 辛,微温肺、肝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证(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2.祛风止痒:产后冒风发痉证(华佗愈风散) 3.祛风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证(竹叶柳蒡汤) 4.疗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牛蒡解肌汤) 5.炒炭止血:吐,衄,尿(小蓟饮子),便(槐花散)诸种出血及崩漏证(胶艾汤) 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无风邪或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并不宜久煎。 防风Siler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风疹瘙痒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3.解痉:破伤风抽搐痉挛证(玉真散) 发表当生用,止血宜砂炭,凡阴虚火旺,血虚发痉及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21~2021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范文三篇

文一: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容。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起源于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见效慢。但是总的来说中药是我国的精髓。在这个世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下面是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一: 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1

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42、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2

各种精选--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汇总--精选.doc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 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 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 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 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 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 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 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 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 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 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 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 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卫法监发[ 2002] 51 号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 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 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 (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 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 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 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 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 1.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 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 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量用法】 2.5 ~ 15 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25~ 50 克,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15. ~ 2.5 克,或三片至五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用药宜忌】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 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2. 人参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 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3~9 克。 【用药宜忌】不宜与黎芦同用。 【按语】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 三七的叶应用。 3. 人参果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主治神经 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 20 克;或泡黄酒饮。 4. 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 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 1~1.5 克;亦可入煎剂, 3~ 10 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用药宜忌】孕妇慎用。 5. 土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 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 30 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肝肾阴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饮茶。 6. 大蓟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 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用法】15~25 克,鲜草可用50~ 100 克,煎服。外用适量。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