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陈世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从长汀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长汀县;水土流失;成因;对策

Soil eroson in Changting County and measures for treatment

Chen Shifa

(Foujian Normal University Gepgraphy Science College 350007 fuzhoufujian)Abstract: Soil erosion in Changting County is the most serious in granite areas of South China.Changting county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key soil erosion control area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oil erosion in Changt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puts foward measures for controling soil erosion.

key words: changting,;soil erosion;causes;measures

长汀县位于福建西南部闽赣交界区域,位于东经116°00′45〞~116°39′30〞,北纬25°15ˊ40〞~26°02ˊ00〞之间,北邻宁化,南接武平、上杭,东接清流、连城,西与江西瑞金交界。全县人口48.83万人,人口密度为158人/km2,总土地面积为3089.9km2,其中耕地28623hm2,占土地总面积9.26%;林地面积251413hm2,占土地总面积81.39%,牧草地100hm2,占0.03%;水域面积5230hm2,未利用地14335hm2,园地3859hm2,其它用地5407hm2,人均耕地0.0059hm2。长汀水土流失历时长,面积大,侵蚀程度重,类型多,危害广,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大,使长汀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1.水土流失现状

1.1水土流失的面积与流失量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属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2000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李田河,朱溪河,南安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据1985年的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的面积达1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据2000卫星遥测资料,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7036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77%,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45145hm2,占流失总面积64%,中度流失面积6867hm2,占9%,强度及其以上的流失面积为18352hm2,占27%。土壤侵蚀模数为3143.2t/(km2.a) [1]。2003年有流失面积58216hm2,占土地总面积1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0682hm2,占流失总面积53%,中度流失面积16415hm2,占28%,强度以上流失面积11119hm2,占19%。从以上三年水土流失数据来看,虽然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侵蚀强度也逐步减弱,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侵蚀面积不仅较大,而且程度还相当严重,水土保持的形势仍很严峻。

长汀县地貌主要由以花岗岩构成的山地丘陵构成,坡度大,崩岗发育侵蚀特别严重。据

调查,长汀县崩岗侵蚀面积214.08hm2,崩岗1207个,崩岗侵蚀密度0.389个/平方千米。其崩岗侵蚀面积与崩岗密度在全省排第四,崩岗个数仅次于安溪县。崩岗侵蚀又主要分布河田,濯田和三洲等乡镇,仅河田镇,宽、深在2 m以上的崩岗沟就多达1131条,崩岗已成为该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障碍因素之一[2]。

1.2 水土流失类型与分布

长汀县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侵蚀的形式又可以细分为面状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另外还存在重力侵蚀及重力水力复合侵蚀,如崩塌、崩岗等。

长汀县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汀中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县30%,而水土流失面积占一半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高达7592t/(km2.a),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大,人均收入最低,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其中,又主要集中于以河田为中心的三洲、策武、濯田等乡镇的情况最为严重(见表1)。

表1 长汀县2000年各区水土流失情况

类型区土地总水土流失面占总流失面土壤侵蚀模数人口密度农民人均面积/km2 积/hm2 积比重/% /[t/(km2.a) /(人/km2) 年产值/元

汀西、北区 1581.8 18818 26.7 742 102 6384

汀中区 958.7 39576.9 56.2 7592 263 4101

汀东南区 550.4 11969.6 17.1 2240 158 4715

从表可以看出,长汀县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分布于以河田为中心的汀中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而其他地区相对较轻,特别是在有自然保护区的汀北汀西地区水土流失比较轻,土地面积占一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仅25%左右,属轻度侵蚀区,人均收入最高,且分布星散,且水土流失与人口密度、农民人均产值程正相关关系,汀东南区介于两者之间,属中度侵蚀区,土壤侵蚀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1.3 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经历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过程。长汀县在历史上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而近百年来,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以河田为例,原名柳村,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因此改名为河田,成为我国极强度的水土流失区之一,有“红色沙漠”之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理的力度逐步加大,80年代,以恢复植被防护性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快速发展,90年代以开发型治理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特别在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的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掀起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潮。经过多年努力,长汀水土流失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表2)。

表2 长汀县水土流失变化状况

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hm2 治理面积治理程度占流消长状况

1985年2000年/hm2 失面积/% /hm2

汀西、北区26802 18818.2 2620 9.8 -7984

汀中区45361 39576.9 25847 57.0 -5784

汀东南区25307 11969.6 5578 22.0 -13338

合计97470 70364.7 34045 34.93 -27015 目前,长汀县水土流失依旧严重,总体有所改善,局部地区侵蚀仍然在加剧,甚至有

些地方还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如新建的赣龙铁路、在建的汀龙高速公路、采矿、山地开发不当等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由于各级部门对长汀县水土流失的高度重视,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综合的治理和整治,2001-2004年,平均每年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平均每年治理流失面积达6500hm2,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长汀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86元,而到2005年达3096元[3],年均增长5%以上。可预见长汀县水土流失趋势是流失面积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好转

2.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引起长汀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先天易侵蚀的自然基础和后天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用一句话来概述:“先天发育不足(自然因素)+后天营养不良(人为因素)=水土流失严重。”

2.1 先天发育不足(自然因素)

2.1.1 气候因素

长汀气候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热量条件优越,多年平均降水1737mm,,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2552mm,而最小年仅为1074mm,年内分配不均,黄炎和[4]等(2002)认为长汀县降雨年内分布呈弱双峰式分布。4~6月降水量占全年一半,而9月份出现第二个雨量峰值,4~9月降水量占72%,。降雨强度是引起土壤侵蚀另一个突出的因子,卢程隆等在福建闽南花岗岩侵蚀区的土壤退化与治理一文中指出,土壤侵蚀主要决定于雨强,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比径流显著得多[5]。≥50mm的暴雨日数多年平均4.5d,形成强大的侵蚀力。据统计,1986~1987年,河田镇降雨量≥50 mm的暴雨仅7次,其雨量占总降雨量的33%,而产生的侵蚀量则占总侵蚀量的54.5%[6]。总之,长汀县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且多暴雨,是造成长汀严重的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 地质与土壤因素

长汀县地质构造上属闽西南拗陷带的明溪—武平坳陷。汀西、北的岩层主要是寒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东部为侏罗系砂岩、沙砾岩,中部和西南部为花岗岩。花岗岩之间丘陵区,由于母岩节理发育,在高温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强烈,形成了深厚疏松的风化壳,厚度一般在l0~60m,其抗侵蚀性弱,一旦地覆植被遭受到破坏,便容易导致侵蚀[7]。变质岩不易发生侵蚀,砂岩、沙砾岩一般只有片状侵蚀,而花岗岩抗侵蚀力较弱,表层质地砂砾含量较高,土质疏松,有利于有机质矿质化,所以腐殖质层较其他细粒母岩发育的土壤表层薄,一旦坡地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侵蚀量将迅速加剧,严重的侵蚀区多集中在花岗岩盆谷丘陵区,如河田等乡镇。

2.1.3 地形因素

地形也是影响水土流失重要因子之一,高度、坡度、坡形,坡向都对水土流失造成重要的影响。长汀县主要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在海拔220~762m,占总面积的91%,水土流失的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呈现递减的趋势。而水土流失在<5°的平坡上,为39005hm2,占总侵蚀面积的10%,在5°~8°缓坡,其侵蚀面积为6509hm2,占总侵蚀面积的11%,在8°~15°的斜坡上水土流失面积为19713hm2,在15°~25°的陡坡上达20352hm2,分别占34%与35%,而在大于25°坡度上,总侵蚀面积为5910hm2,占10%[8],一般来说,坡度越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长汀县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人类活动比较活跃的低海拔和坡度小于25°的低山丘陵区。

2.2 后天营养不良(人为原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超过了自然环境自我恢复的能力,使自然界本身的良性循环遭到严重的破坏[9]。这是造成水土流失重要的后天因素,即人为原因。

2.2.1 历史时期的植被破坏

长汀县解放前的封建宗派纠纷和作为闽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使森林大量砍伐,解放后的1958~1961年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用树木当作燃料,文革十年,群众性乱垦滥伐严重,致使森林植被再次遭受严重破坏。在80年代前,人口的大量增长,而生活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穷,当地能源资源缺乏,多以薪柴作为燃料。以河田镇1980年为例,全镇有10007户,除2000户烧煤及沼气之外,以每户烧柴50公斤合计,全镇仅薪柴就需40万公斤,加上砖瓦窑和陶瓷厂所需,年消耗燃料100万多公斤和松材等2000多m3。

2.2.2 土地利用的不恰当与不合理耕作

将长汀县土地利用状况与水土流失量进行分析(表3),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林地、草地、旱地,这三类地类占流失总面积的95%以上。特别是草地和旱地,所占土地面积不足20%,而流失面积却高达50%,另外,工交建设用地和裸土地的水土流失不可忽视,虽然在土地利用中所占比例低,但流失面积占该类土地面积的比重大,流失强度也大。

表3 长汀县土地利用状况的比例及所占流失比(%)

比例(%)林地草地旱地耕地工交建设用地裸土地其它用地

占土地总面积 71.31 16.76 3.13 7.53 14.58hm2 105.3hm2 1.26

占流失总面积 48.18 35.12 12.62 0 6.84hm2 102.24hm2 4.06

*注:由于工交建设用地和裸土地所占比例太小,故用hm2表示

由于旱地、草地、裸土地的水土流失的比重大,要充分注意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耕地比重小,但耕作方式粗放。陡坡耕作且大多种植水土能力低的作物,造成雨水顺坡漫流,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层贫瘠化。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耕地的垦殖率过高,使得水土流失愈加严重。

2.2.3 基本工程建设中对水土流失的忽视

赣龙铁路的修建、在建的汀龙高速公路及部分山区公路的建设造成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路成一条线、下面压一片”。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水电站附近、采矿、砖瓦窑和陶瓷厂等活动中也造成类似的情况。

3.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据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长汀总人口48.3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仅为0.06hm2,属于一个人多、山多、地少的山区县。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改变长汀面貌,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3.1 提高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在观念上要有新的转变

水土流失造成养分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减产减收、水旱灾害加剧、威胁人类生存。要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水土保持法》深入人心,坚决贯彻执行长汀县人民政府《关于封山育林命令》,制定可行的村规民约,确实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认识到:穷山不治,恶水难驯,土若不存,人将焉附?的深刻道理。养成爱护水土资源和环境的社会公德,明确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

3.2 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综合开发治理,形成合力

长汀县各地应该以《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为准则,坚决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治管结合”的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10]。以低山丘陵区人口密集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位、以开发性治理及植被恢复为手段、以水土保持为目标,按照当地自然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统一规划,

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综合开发治理,可以形成对水土流失遏制的合力,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而且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 加强预防保护作用,加大监督执法与管理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工程治理成果的管护,如汀龙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水土流失状况的公告。建立“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建设管理体制[11]。对采矿、砖瓦窑、陶瓷厂等造成水土保持效益低下的,按有关规定责令其负责治理。提高水土保持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执法水平,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真正走上法制的轨道,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4 创新科技,把防治水土流失和当地脱贫致富联系起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推广科技成果。一要要紧密结合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及其在其中出现的问题与治理难点,如边治理边破坏、强化治理而造成生态环境不稳定、老头松问题。二是要充分利用科研单位技术优势,把科研院校、单位的关于该地区最新技术和模式应用到该区域。三要立足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别的地区适合的治理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及水保科技人员,加快治理步伐。四是要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水土保持建设高效化,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达贤,曾从盛,等. 福建典型区生态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 陈志彪,朱鹤键,等. 根溪河小流域的崩岗特征及其治理措施[J].自然灾害学报,2006,

10 :83-88

[3] 福建统计局.福建年鉴[M].福州: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M],2002-2005

[4] 黄炎和,卢程隆.闽南次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3:

76-78

[5] 卢程隆,蔡志发.闽南花岗岩侵蚀区土壤退化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1992,2:74-79

[6] 阮伏水.福建省花岗岩坡地沟谷侵蚀试验研究初报[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3:

25-28

[7] 阮伏水,周伏建.福建省地貌特征与土壤侵蚀关系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1994,1:23-29

[8] 杨学震,钟炳林,等.丘陵红壤的土壤侵蚀与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9] 林清堂,查轩,等.安溪县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1,4:59-62

[10]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中国南方山区的开发治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88

[11] 叶松清,蔡志发,等.九龙江口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护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4,3:

49-51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学习 提纲要点 一、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三、新标准的创新点 四、国家级和省级防治三区的分布 五、省级生态保护区分布 六、案例分析 一、新形势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保护恢复、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近年来,水利部陆续发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总结以往水保工作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内容也作了一些调整,并把每个阶段的执行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高了监督、监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建设和施工单位为实现防治总目标的可达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还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项目执行的标准等级作了细化规定,从而也更贴近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实际。 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目标 (一)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建设类项目

建设生产类项目指生产运行期仍然存在水土流失的项目,如矿山、火电、滩涂开发、生态移民等项目。生产运行期从投产日到终止服务年。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增加了运行期防治标准,控制比和拦渣率的标准值除表中红字说明变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要求等于或优于试运行期标准水平。 注意点: 1、表中标准值是针对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水平400~600mm 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要+2; 2、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中度侵蚀为基准,我省大多属于轻度水力侵蚀区,其控制比要>1 3、山区丘陵区线型工程的拦渣率-5 4、矿山塌陷采空区面积、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域面积虽然属于防治责任范围,但不算防治面积。

2019年度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县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预

2019年度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县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2019年度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县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等设计资料,并结合建设单位意见编制。 (二)定额依据 1、福建省水利厅闽水计财[2011]98号文颁发的《福建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和《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福建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不足部分参照其他相关专业定额。 2、福建省水利厅“闽水财审〔2016〕1号”《福建省水利厅关于〈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补充调整有关内容的通知》。 3、福建省水利厅“闽水财审〔2016〕35号”《福建省水利厅关于水 利水电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计价依据调整的通知》。 4、福建省水利厅“闽水财审〔2016〕50号”《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发布生态挡墙、护坡砌筑等76项补充定额(试行)的通知》,不足部分参照其他相关专业定额。 5、福建省水利厅“闽水财[2019]1号”《福建省水利厅关于重新调整水利水电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二、税费 本工程取费情况: (一)利润:按7%计取。

(二)税金:按9%计取。 (三)主材价差:主材取价进入工程单价参与取费,而价差计取税金。 三、基础单价 (一)本工程预算价中的材料价格参照2019年6月《长汀县工程造价信息》相应材料(品牌)价格及《龙岩工程造价信息》中长汀县相应材料(综合)价格,并结合市场询价。 (二)乱毛石、小乱毛石、碎石(机制)、砂等按外购计价,若实际施工利用符合施工、设计要求的开挖料,则根据实际施工现场办理签证单等有关资料按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规定中有关合同条款进行材料价差调整。 四、其它事项 (一)原设计图纸中未注明土方开挖的做法,本预算中按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0m3)挖Ⅲ类土、就近堆放计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土方类别、开挖方式不予调整。 (二)原设计图纸中未注明砂砾石开挖的做法,本预算中按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0m3)挖IV类土、就近堆放计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土方类别、开挖方式不予调整。 (三)原设计图纸中未注明土方回填的做法,本预算中护岸工程的回填按利用开挖料、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0m3)取料、夯实回填计算。其余部位的回填按利用开挖料、夯填计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取料方式、回填方式不予调整。 (四)原设计图纸中未注明河道清淤清障的做法,本预算中按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0m3)挖淤泥、流沙,自卸汽车(8t)外运1km计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土方类别、挖装方式、运输方式不予调整,运输距离根据经业主、监理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签证单及影像等有关资料按本工程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带来的巨大危害。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 高动手及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 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 [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板书] 危害 水土流失 [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转]“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呢?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图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承转]水土流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要想减轻危害,就要先探究它的成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对下游 水土流失 成因 [承转]南宋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探究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 1.实验分工:第1大组—实验探究一 第2大组—实验探究二 第3大组—实验探究三 2.实验步骤: 先明确实验过程,然后按要求操作,操作时注意观察比较,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陈世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从长汀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长汀县;水土流失;成因;对策 Soil eroson in Changting County and measures for treatment Chen Shifa (Foujian Normal University Gepgraphy Science College 350007 fuzhoufujian)Abstract: Soil erosion in Changting County is the most serious in granite areas of South China.Changting county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key soil erosion control area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oil erosion in Changt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puts foward measures for controling soil erosion. key words: changting,;soil erosion;causes;measures 长汀县位于福建西南部闽赣交界区域,位于东经116°00′45〞~116°39′30〞,北纬25°15ˊ40〞~26°02ˊ00〞之间,北邻宁化,南接武平、上杭,东接清流、连城,西与江西瑞金交界。全县人口48.83万人,人口密度为158人/km2,总土地面积为3089.9km2,其中耕地28623hm2,占土地总面积9.26%;林地面积251413hm2,占土地总面积81.39%,牧草地100hm2,占0.03%;水域面积5230hm2,未利用地14335hm2,园地3859hm2,其它用地5407hm2,人均耕地0.0059hm2。长汀水土流失历时长,面积大,侵蚀程度重,类型多,危害广,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大,使长汀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1.水土流失现状 1.1水土流失的面积与流失量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属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2000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李田河,朱溪河,南安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据1985年的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的面积达1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据2000卫星遥测资料,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7036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77%,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45145hm2,占流失总面积64%,中度流失面积6867hm2,占9%,强度及其以上的流失面积为18352hm2,占27%。土壤侵蚀模数为3143.2t/(km2.a) [1]。2003年有流失面积58216hm2,占土地总面积1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0682hm2,占流失总面积53%,中度流失面积16415hm2,占28%,强度以上流失面积11119hm2,占19%。从以上三年水土流失数据来看,虽然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侵蚀强度也逐步减弱,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侵蚀面积不仅较大,而且程度还相当严重,水土保持的形势仍很严峻。 长汀县地貌主要由以花岗岩构成的山地丘陵构成,坡度大,崩岗发育侵蚀特别严重。据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2020年5月22日龙岩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20年7月24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第三章保障与促进 第四章生态文化培育 第五章监督考核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长汀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长汀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长汀水土流失区是指长汀县行政区域内的河田镇、三洲镇、濯田镇、策武镇、新桥镇、南山镇和涂坊镇等现有水土流失和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具体范围由长汀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四条长汀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遵循依法促进、统筹规划、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长汀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长汀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建立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林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职、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共同做好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并加强对园区入驻企业水土保持相关制度的督促检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备制度。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第六条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其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应当加强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和水土保持公益性宣传。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 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第八条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责任。 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涉及空间利用的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应当重点围绕水土流失斑块治理、林分质量提升、土壤综合整治、病虫害防治、矿区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确定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指标体系、重点领域及重点工程、重点任务、保障机制和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一经批准,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旅游开发、水利水电开发、经济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南方红壤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格局与风险评价

南方红壤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格局与风险评价土壤侵蚀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普遍、持续性最强的缓发性自然灾害,被称为“蠕动的灾难”。南方红壤区多种侵蚀类型并存,土壤瘠薄,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增加了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的需求,造成土壤侵蚀风险较黄土高原区更大。研究南方红壤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格局与风险评价,构建安全的风险调控与管理体系,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治理及风险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本研究以南方红壤区的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3S技术、野外观测与调查、室内实验、PRA农户调查及统计分析,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流域1999-2015年土壤侵蚀格局与演变,以适宜粒度构建侵蚀景观生态风险,利用危险性与脆弱性指标评价流域土壤侵蚀风险,并结合农户感知进行土壤侵蚀风险调控与管理。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为基础,确定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流域土壤侵蚀演变规律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利用土壤侵蚀率与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反映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率与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从1999-2015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较低,中部较高。(2)以Fragstats4.2为基础计算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景观格局,土壤侵蚀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变化型、减弱型和增强型三种,并判定朱溪河流域侵蚀景观格局指数的最佳分析粒度为20 m,以此计算朱溪河流域侵蚀景观生态风险,1999-2015年流域侵蚀景观生态风险逐渐降低,并在流域中 部大,东西部较小。(3)选取土壤侵蚀危险性指标与脆弱性指标,以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土壤侵蚀风险评价模型来分析朱溪河流域1999-2015年土壤侵蚀风险状态、格局与演变。 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风险逐渐降低,且在流域东部和西部风险较小,中部较大。情景模拟人类活动行为对土壤侵蚀风险贡献值,人类活动使风险降低的程度高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因素。(4)基于参与式农户访谈法(PRA)对土壤侵蚀及侵蚀风险进行感知,并以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景观生态风险与侵蚀风险为基础,从农户角度对侵蚀风险进行可接受性分析与评价,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等治理流域土壤侵蚀,对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调控与管理,加快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意识,降低土壤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1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设计意图:研究区域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定位,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做铺垫。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开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每年经陕县的下泄泥沙约90%来自黄土高原,随着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3000余万吨。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流速下降,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历史上造成无数次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图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3.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框架图来展示该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阅读下列实验过程,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 (1)地面坡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3)土质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 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4)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水土流失的成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摘要: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遍布各地,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可从宏观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80年代开始,水利部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

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可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1水土保持发展总体思路 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江大河泥沙。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 水土保持发展发展目标 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

现状、问题与治理经验 (一)整体好转,局部恶化 南方红壤区8省水土流失状况总的趋势是,整体好转,局部恶化。根据调查统计,南方8省199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占南方8省土地总面积114.1万平方公里的21.8%;至2000年,即10年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7.5%,水土流失减少的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幅度达4.3%,平均每年减少流失面积为4900平方公里。据统计,当前在8个省中,这种比例是不均衡的,其中安徽、福建、浙江和江西减少幅度较大(减少幅度大于20%),湖北、湖南的减少幅度较小(约10%~20%),广东减少幅度最小(3.3%),而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约20%)。这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南方8省水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数量有所降低(表1略)。 此外,从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状况来看,各省近十年来,轻度流失面积平均减少17.3%,其中湖南、广东和海南三省轻度流失面积增加,其他省的都减少;中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18.9%,其中除了湖北省轻微增加外,其他省的中度流失面积都程度不同地减少;强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21.8%,其中,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强度流失面积反分别较前增加31.8%、21.3%、12.4%(表2略)。表2数据还说明各省水土流失中度的面积普遍减少,但是幅度除安徽和湖南较大外其他变化都不大,而轻度和强度则变化较大,且各省之间差异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尽管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与各地治理面积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南方8省由于人为影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据测算,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总共达到2256平方公里。据资料,湖北省近几年来,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1986~1992年广东省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广州、潮州、江门、汕头、阳江和惠州等11个平原城市,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845.7平方公里,深圳市最为严重,流失面积184.99平方公里。广东省近几年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2700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86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浙江省因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达120平方公里。福建省20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为863.47平方公里,仅以闽清县为例,19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日益加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据估计,福建近几年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到近200平方公里。其他省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表3略)。 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两类:一是非农开发项目,比如城镇和开发区建设、采矿区和土石场、修建铁路及高速公路等;二是不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种植结构更替、陡坡开垦、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等等。比如,漳龙高速公路在建设期内估计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为6.3平方公里,流失极为严重,预测公路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不当防治措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13.78万吨,侵蚀模数21568.8吨/平方公里·年。福宁高速公路全线总长145.35平方公里,线路有30%以上的路段位于山坡地上,路基开挖造成的裸露表土可随降雨冲刷排入地表河流或附近的海湾。浙江省某市的金庭江小流域,面积仅51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为无明显流失区,然而由于该镇人多地少,山区农民为发展经济,从90年代初期开垦山地种植桃形李,后经政府引导,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现已发展到种植面积12000亩。但是,由于该小流域内山高坡陡,河道坡降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流域内土壤母质多为粗晶花岗岩,而且大部分分布在25°左右的山坡上,开发后,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为8000吨~15000吨/平方公里·年,达到侵蚀剧烈强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研究,在一个坡度为28.5°的小区内,开发成为顺坡种植烟草后,流失量由原来的251吨/平方公里·年增加为6900吨/平方公里·年。所以农业开发如果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据实际考察和有关资料,我们发现,南方8省水土流失当前总的现状是,过去已遭受水土流失的面积在明显减少,但新的主要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总的趋势是,总体治理,局部破坏;强度减弱,面积减少;但仍处于边治理、边破坏的局面,今后全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 近些年来,随着林业部门造林护林措施的落实,各省森林覆盖率均有明显增加,南方8省平均为52.87%,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从法制与规划、山区道路与煤矿生产建设、植树造林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现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1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 460 km2。 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 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每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黄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m3左右的水冲沙入海,以降低河床。 3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陡坡开荒破坏原有的地面植被和地貌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合理的森林采伐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三是开矿、修路、采石等没有妥善处理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对策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传好、贯彻好,把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