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张文,魏子杭,韩常慧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

zhangwen@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303958.html,

Using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Training

Abstract: Currently, as the exploitation of CAT tool is gaining rapid development worldwide,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 and translation tools among many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Till now a relatively system has been found out in CA T, including terminology management, the curriculum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 and the talent-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related with these aspects has been set out, and teaching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conduct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ranslation company.

However, the knowled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AT in translation training still remains at a cognitive level for faculties in many universities in China,and few of them have applied the new technology into the translation training system. But translation teaching involving CAT technology will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in class, and fulfill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and the task-based class practice, which will bring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into full play. Students should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AT, and master corresponding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ool so as to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s a translator.

The article will be devoted to discussing how to integrate CAT technique into translation clas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CAT teaching practice, and making proposal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analyzing technology into translation course. Translation training should be geared to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nd student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the skills of operating all kinds of translation tools in order to be better adapted to the market needs.

Key words: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orpus, translate; university; training;

摘要:目前,机辅翻译(CAT)工具的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上不少大学在翻译课程中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予以高度重视,在机器辅助翻译、术语管理、翻译技术应用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摸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并与翻译公司结合进行翻译技术的教学实践。

1作者简介:张文,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旅游影响研究。

魏子杭,男,工程师,计算机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电教资料员,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韩常慧,男,高级讲师,文学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笔译研究。

然而,中国大陆高校对机辅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停留在认识层面,还鲜有高校在笔译教学体系中系统地利用这项新技术。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引入笔译教学将大大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实现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模式和Task-based 的课堂实践,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使学生通晓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熟练掌握相关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强化翻译的职业技能培养。

本文将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笔译教学的结合进行探讨,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利用语料库分析技术支持教学的设想,并呼吁翻译教学关注翻译市场的变化,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翻译工具,以更好地适应翻译市场的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教学;应用;笔译;

1.引言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翻译在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已成为必需。各国政府部门、跨国公司都将语言无障碍化列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各国之间交流增多,对语言翻译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纯靠人工翻译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翻译市场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加高效、高质的处理语言转换成为了众多机构和公司共同关心的问题。

顺应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技术逐渐作为一种翻译工具被人们开发和利用。它将传统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相结合,帮助译者有效地完成翻译工作,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自动化,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 T)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解释为:在现存的翻译语料库2中进行文字检索,将原文与库存译文语段进行对比,选出与原文最为近似的库存语料供用户加以识别选用。计算机担负起了语言翻译中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如原文分析、翻译记忆、术语管理、项目管理等),并位为译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参考范围。

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提高职业翻译的工作效率和翻译质量,所以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翻译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建立起了成百上千万条的不同语种语料库。企业级CAT工具还着重于翻译流程的自动化和可管理性,在帮助个体译员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企业和团队的整体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IBM、微软、ORACLE、SAP 等IT公司和Bowne Global(宝捷环球)、LionBridge、Berlize等公司都在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产品。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沃尔沃、大众汽车等国际组织和企业也都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用户。我国很多涉外政府部门,如国家外文局、国家专利局、外交部、文化部和一些涉外服务机构(法律、人力资源、财务等)也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因此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经成为翻译工作者进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和政府翻译部门工作的必备条件。然而,高校是如何适应这种时代的变迁,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新技术呢?

2.高校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一项关于“翻译市场的供与求”[1]的社会调查中显示,目前翻译市场巨大,社会需求2翻译语料库(translational corpora)—“由彼此具有翻译关系的不同语言文本构成的语料库”。王克非(2004)

种类繁多,需求重点从文学翻译和社会科学文献翻译转向更容易盈利的实务性的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入高校的初始动因是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一些高校认识到了市场的需求,开始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商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在本科或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开设了机器辅助翻译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工程系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等。

国内的学者也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专项研究。2004年至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和语料库研究方面的论文736篇,文章中涉及此项新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有286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其中,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2]论述了双语平行语料库对于翻译教学的参考工具和工作平台的使用价值;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3]对机器翻译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黎土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4]提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的可行性方案;王克非、秦洪武、王海霞“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

[5]给出了在翻译课堂教学中使用语料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试验结论。尽管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的文章不少,但从关注点来看,主要集中在:1)对这项技术的介绍以及辅助教学的可能性;2)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立;3)论证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参考价值和辅助作用;4)语料资源的使用及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鲜有文章探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法改革的促进作用与实践价值。

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笔译教学应用中的前景

传统的笔译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境地。虽然课后有翻译练习,但由于缺乏对学生是如何翻译的这一过程的了解、指导和客观的评价,学生在进行翻译时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没有交流的平台,缺乏获取各种辅助翻译信息的渠道,这样的翻译练习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鉴于翻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笔译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是翻译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指导、帮助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电子化教学为基础,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引入笔译课的教学,探讨翻译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辅助翻译学习不仅是使用一本扩充的词典,其系统可以提供丰

富的翻译例句,给学生充足的背景信息和完整的语境内容。此外,教师按一定的需要将翻译笔记及知识要点提前输入机器辅助翻译系统,更易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就学习方式而言,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引入笔译课堂,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简称DDL)的主动学习方法[6]。由学生从语料库中发现自己想要了解的语言用法,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记牢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发现的东西。DDL也是一种“发现式学习”方法,学生要带着问题自己到语料库中去发现答案。这些问题可能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师根据需要预先设定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最终将问题解决。

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引入笔译课堂,使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成为可能[7],课堂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实现了“一本多教”3。

总的来说与一般的辅助教学技术相比,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应用的优越性大至有四点:

1、利用翻译数据库,相关背景材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独立探索学习。

2、活跃翻译课堂气氛,模拟社会工作模式。培养学生之间共享、协作精神。

3、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使教学、作业过程注重翻译的过程而非结果。

4、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译文、数据使用记录汇入语料库。为教学法研究奠定数据基础。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学生发现式学习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翻译教学模式,使翻译教学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完全顺应了信息时代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4.笔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设想及其对教学法改革的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量的习作和练习会积累规模可观的语料库。这些语料往往翻译质量不高而且存在相当多的翻译错误。从翻译实用的角度来讲,掺杂错误的翻译语料库像鸡肋一样没有使用价值。一个充满错误的语料反而容易误导译者的翻译思路,降低译者的工作效率。显然学生习作语料库是无法满足实用翻译要求的。难道这部分没有应用价值的学生翻译习作语料资源就这么被费弃了么?

任何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都有挖掘的潜能,我们不妨运用逆向思维来看待学生练习语料库。既然不愿费力提取这部分语料中正确的翻译,何不尝试关注数据库中的翻译错误。事实3一本多教—指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使用同一种教学材料,但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调整,选择不同的内容、重点进行讲授。有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调整。

上,国际学者们早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建立起类似的学习者语料库,一些大型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如由Longman出版集团所建立的1000万词规模的Long-man Learners’Corpus 和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建立的1500万词规模的Cambridge Learners’Corpus。国际上一个比较著名的学习者语料库项目是由Granger主持的国际学习者英语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项目。这个项目所建立的语料库包括第一语言背景不同的英语学习者书面语200多万词,并按照第一语言(母语)背景分为11个20万词左右的子库。为了便于对比研究,还建立了一个由英语为母语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所写的议论文文体的语料库,词数为30万(陈建生,2004)[8]。当前基于此类语料库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其中最常用的2种研究方法为,中介语对比分析(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和计算机辅助错误分析(Computer-aided Error Analysis)。中介语对比分析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NS)的输出与非英语母语的人(NNS)的输出的对比,或者在非母语人之间(NNS与NNS)的输出对比。通过对NS和NNS语料库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学习者中介语中非本族语的特点,如某些词、短语或结构使用过多或过少。另一方面,NNS和NNS的对比是比较不同学习者群体(如母语背景不同等)的输出,以此来发现和区别一些非母语的特点,例如,有些非母语特点是很多不同学习者群体所共有的,而有些特点则只存在于某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群体,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区别对待[9]。

然而,我们高校翻译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语料库又与广义上的学习者语料库有所不同。课堂中产生的学生翻译作业语料库具有其独特的属性——“重复作业”。同一篇翻译习作会经过数十位甚至上百位学生的练习,也就是说同一篇文章、同一句话会被重复翻译很多遍,产生很多种译文版本。只有在课堂有组织地翻译练习下才能得到这样大量重复内容翻译的语料库,这种重复是无法在职业翻译库或个体学习者库中找到的。当重复样本达到数据分析要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统计方法来对这个语料库进行分析,并利用其结论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4.1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展与教学语料库的获取

由于非外语专业学生或外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一般还不具备“发现式语言学习”的能力,所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首先选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预计本学期72课时,其中18课时教师讲授,54课时为上机练习。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当前翻译行业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状态,熟练掌握一种以上机辅翻译软件的使用技

能,能够使用库检索软件查找所需的语料知识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初步利用语料库技术获取科研数据。

学期开始以前,先设立该年级(班级)中-外、外-中双向共享译文词库及记忆库(句库)。为每个学生分配专用用户名密码(为后期的数据分类统计做准备)。为每个用户设立专用双向数词库、记忆库。即,每个用户与全年级共享4个库(年级中-外句库、词库,外-中句库、词库),拥有4个专有库(个人中-外句库、词库,外-中句库、词库)。设立后台系统管理员用户和译文审核员用户并分配他们对所有数据库的审核、修改和使用操作权限。

在第一次上机训练以前利用4课时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历史、当前社会应用情况(流行软件及技术)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该技术的来龙去脉及当前技术应用热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加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4课时非专业性地讲解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运作原理。使学生初步理解操作平台与数据库的关系,以便下一步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料库训练、译文共享及术语管理等操作的实际意义。6课时逐个功能详细讲解计算某机辅助翻译软件中辅助翻译功能模块(中文版)的使用,中间穿插上机练习课。确保学生以译员的角度可以独立使用辅助翻译功能。根据本学期教学情况反馈来看,外语专业学生对软件学习不敏感,讲解中穿插2到4课时的实际操作为宜,基本能够使大多数同学达到独立操作软件的程度。但此时的个人译文数据库质量不高,没有其他实用价值,最初形成的数据库被整体删除。之后,根据学生软件使用熟练情况,可插入4到6课时的上机操作训练(此时所用总学时20到24)。学生将辅助翻译模块完全掌握以后,利用2课时讲解并练习数据审核模块。使学生从译文的产生到核准入库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以便在今后的作业中更好地配合审核人员建立数据库。之后利用4到6课时演示数据库创建、导入(出)、删除操作以及项目管理模块中术语定义等大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至此,学生对创建数据库、译前准备至译文入库有了整体认识,可以尝试创建自己的分专业库,并进行独立或分组的模拟翻译工作试验。教师审核学生语料库同时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下半学期,为学生讲授快速建库模块(原译文对齐软件)等附加系统功能。并借助学生练习机会,利用快速建库平台着重建设某一行业翻译数据库以备将来翻译任务使用。利用4-12课时引入Trados(英文版)等其他热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并借机让学生再次实践数据库导入、导出等功能。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辅助讲解,培养学生快速掌握新软件的能力。总学时54学时以后经过大半学期的数据库积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加以讲解。

经过软件的培训,和大量的实践翻译作业,学生的计算机翻译技能得到强化,教学数据库得到积累。可运用此时的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上给与讲解

或将问题反馈到下学期后续笔译课程教师处。

4.2语料库的常用统计方法和分析角度在教学法中的综合应用

在对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时,最常用的分析手段有词频分析、搭配(力)分析、关键词和关键性分析。常用分析角度有横向分析(例如,以全部学生的一次作业作为样本空间)、纵向分析(例如,以单个学生的多次作业作为样本空间)、对比分析(例如,学生文章与母语作者文章进行对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分析方法与角度,我们将把数据资料转化成宝贵信息。

词频分析——所指统计的语料中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的出现频率。语言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单词重复使用的频率现象。英语的词汇量多达几十万,但少量常用词汇就可以覆盖常见的大多数文本资料。

搭配分析——学习者经过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相当数量的词汇之后,英语应用中语言的搭配是否准确、地道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和关键性——将某个单词在本库中的出现频次与参照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相比,如果其频率显著偏高(低),则偏高(低)的程度就是该关键词的关键性。特例,冠词、连词和介词的出现频次往往相当高,然而把这些单词直接在未经对比的情况下确定为关键词是不准确的。必须要对比这个词在参照库中的出现频率,如果两个频率相差很大(关键性很大)这个词在此次样本案例中才有研究的价值,才称之为关键词[10]。

让我们一起设想一下如何在不同的分析角度下灵活运用几种分析方式。例如,在某一批学生习作库中对同一篇译文进行词频、搭配横向分析,教师很容易统计出的各种单词、句子的翻译版本和搭配在全年级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由此掌握学生的总体翻译水平,而且发现学生作业中比较普遍或者典型的翻译版本。对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做课堂讨论给予着重讲解,使大多数学生作业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局域网环境学生作业过程中很容易进行交流,系统会自动为整个工作做前后文术语定义管理,学生可在作业练习中体会翻译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译作中优秀的翻译例句标记出来,并在数据库中标明该版本翻译出现的频率(即,有多少名同学可以做出类似的优秀翻译)公布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争胜心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通过对单个学生习作库进行频率及搭配能力纵向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该学生的翻译习惯,并进一步提出符合其自身水平需要的个性化训练计划。通过对单个学生不同时间段翻译

习作中词汇、搭配出现频率的对比分析,可以定量地计算出该生词汇运用能力的变化。学生可以及时查阅习作的相关信息,可以自己动手从系统中得到反馈。学生会感到教具新奇,同时增强参与兴趣。

有研究表明,同样用英语阐述,母语作者和外语作者使用的高频词往往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作为习得语使用者往往无法像母语一样完全掌握所有词汇的习惯用法。为指导学生做出更为地道的翻译,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中外作者文库间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关键性突出的关键词。发现两种文章行文用词的差异,学习母语作者的用词习惯,逐词改变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对学生翻译作业数据库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分析结果指导教学,辅导学生。随着语料库的逐渐积累,其在教学法改革方面的作用将凸显出来。经过数据分析,教师发现各种普遍性问题以后可以对其诱发原因进行深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学生的知识漏洞甚至教材或者教学方法中的不足。

4.3利用教学语料库部分量化翻译作业评分标准设想

一些比较经典的翻译练习可以作为保留作业逐年布置。教师参考学生译作中语句出现频率的统计,利用加权评分的方法逐句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版本打分,并且为各种翻译版本加入批示及修改意见后单独建立数据库。新的学生再次练习这篇翻译作业时将此数据库挂入操作平台,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软件进入系统数据库对比自己的译文并得到类似翻译版本在往年作业中的评分,同时老师留下的注释、其他同学的学习笔记等知识扩展资料也将一同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得出自己译作的相对水平,并通过学习老师的点评改正翻译错误锻炼翻译技巧。如此利用语料库技术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试想每年像这样全年级范围内的作业的点评纯靠教师手工完成将是无法想象的工作量。

当然,为了不限制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设想的定量评分系统应该限于一些特定的文体练习。而且需要在积累到大量翻译数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试验。

5.结语

时代向前发展自然也需要外语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随之更新。在外语教学研究中,语料

库的研究、机辅翻译的建设和运用显得十分突出。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于翻译教学将为我们提供详实的语言数据,弥补单纯依靠直觉进行语言及外语教学研究的不足。这一方面体现出外语教学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语教学中认知习得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12月

[3]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 3 2007

[4]黎土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8月

[5]王克非、秦洪武、王海霞,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外语电化教学,

2007年12月

[6] Tribble, Jones ‘Concordances in the Classroom’ Longman 1990

Johns ‘Micro concord: Manu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7]郭红,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一种尝试。外语界,2004年第5期(总第103期)

[8]陈建生,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1月

[9] Granger, S. A Bird s-eye view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 Eds. Granger et al.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3-33.

[10]张尔谦,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

文2007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文章中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一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够突破和解决教学的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一些动感连续的画面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学生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长征》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陷落,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10月上旬,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我们还通过网络上的音、视屏观看那真切的红军在长征路途中爬雪山,过草地,那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通过在战争时期对长征的了解与我们现在美好生活

的对照,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同时,学生能够在收集、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沿线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

计算机辅助翻译心得

计算机辅助翻译心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计算机辅助翻译心得 经过两个星期的是实训,使我对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区别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而且多种网络翻译技巧使我在利用网络来进行翻译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词汇可谓是层出不穷,即使是一些原有词汇,也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在顷刻间便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意思。正因为如此,实时更新的网络就逐渐成为了我们在进行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而在过去,我们通常是做在图书馆里,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借助各种工具书,然后再结合自身经验,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进行文章的翻译。但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之前没见过人名、地名和一些外来词句,那么就很容易因为这些词句而影响到整篇文章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现如今,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译文以资参考,还可以检验译文的地道与否,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与传统翻译相比,借助网络进行的翻译在用词和组合句子结构方面更为客观精准。 在网络技术下,我们可以运用搜索引擎、网上百科全书和电子词典、网上术语库、网上报刊杂志等查找相关的信息,解决翻译中遇到

的困难, 从而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 一提起搜索引擎,我们就会想到百度、Google等各大为我们所熟知的搜索引擎。其中,Google则以快速全面的全文搜索为其特征,成为我们在翻译中所需的全球最大的语料库。它能在数秒钟内从近一百亿个网页中找到包含你输入的关键词的结果——只要你输入合适的关键词,查到适当的内容,许多在翻译上遇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几乎没有一个人在翻译时是不用词典的,而Google就是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庞大的词典——确切地说,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语料库,其实也就是整个互联网。而Google的作用是使得这本浩如烟海的虚拟大词典变得可利用,可查询。 Google的第一个用途是可以帮我们破译疑难英文单词,特别是那些在传统词典中查不到的。互联网中既有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英文网页,也有着无以计数的纯中文网页,但对我们翻译帮助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却是那些中英文混合的双语网页。这些双语网页以各种形式存在,比如:分类词汇、翻译研讨、双语应用文、双语企业站点、双语新闻等等,这其中有好多是以明显的中英文对照格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就给我们迅速查找对应译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学科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决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盲目应用;而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张新杰 摘要:在近、现代历史上,信息技术的每一项进步,都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是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对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其技术发展极快的特点,使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手段或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变得可能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象人们想像的那么乐观,这是因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新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学生;老师;学习兴趣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重点和立足点是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教育技术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教具或者实物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本科.docx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编码:C021240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课程类型:发展方向类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数:共 32 学时,其中讲授周学时数:2 16 学时,实验 16 学时 适用专业:翻译本科课程学分:2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基础笔译 参考教材: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或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 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 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机辅翻译软件 SDL TRADOS 2009 为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常见术语内涵,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 件SDLTRADOS2009 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创建翻译项目,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 库支持下进行翻译。能够创建、修改、更新、维护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能够与 其他译员配合,共同完成一般翻译项目。熟练掌握语料对齐等TRADOS2007 工具,及其它常用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工具。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导课程: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基础笔译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 3 学时)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背景和需求,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辅助翻 译的萌芽与繁荣。 1.基本要求 (1)了解 : 机器翻译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2.重点、难点 重点:从简单的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变过程。 难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要模块 3.说明:以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 变过程,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概述( 3 学时) 介绍了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电子词典和在线 自动翻译工具、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知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技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情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并从中总结出自己使用过的工具有哪些 课堂准备: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中体现)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1以游戏引课 游戏规则:请4位同学上讲台站成一横排,第一位学生面对教师,其他三位同学背对教师,先请第一位同学看教师手里的一张纸条上的内容,

然后请第二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一位同学将刚才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达(不能有声音)给第二位同学,时间20秒,然后再请第三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二位同学把刚才自己理解的意思用动作表达给第三位同学,以此方法到最后。然后先让第四位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请第三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再请第二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最后请第一们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纸条上的内容。 师:为什么一样的信息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学生回答(表达错误、信息传送的方式有限、表达信息不明确等等)教师鼓励、表扬并小结 活动2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有4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你要跟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会用什么方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播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传递信息的方法,可是在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没有这些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具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

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本科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或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 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机辅翻译软件SDL TRADOS 2009 为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常见术语内涵,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TRADOS009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创建翻译项目,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支持下进行翻译。能够创建、修改、更新、维护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能够与其他译员配合,共同完成一般翻译项目。熟练掌握语料对齐等TRADOS007工具,及其它常用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工具。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导课程: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基础笔译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3学时)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背景和需求,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萌芽与繁荣。 1.基本要求 (1)了解:机器翻译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2.重点、难点 重点:从简单的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变过程。 难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要模块 3.说明:以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变 过程,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概述(3 学时)介绍了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电子词典和在线自动翻译工具、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 1. 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种类 (2)掌握:如何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翻译 2. 重点、难点重点: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工具,如电子词典、在线自动翻译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式 难点: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些工具 3. 说明:在介绍以上各种工具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增加学生对这些工具的印象和熟练运用程度。 第三章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4 学时)介绍了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并且辅以实际的电脑演示。 1. 基本要求 (1)了解:双语语料库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2)掌握:双语语料库的应用 2. 重点、难点重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难点:双语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3. 说明:在电脑上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双语语料库,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 第四章双语语料库对齐与检索使用实例(4 学时) 以ParaConc 双语语料库为使用实例,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其进行检索。 1. 基本要求 (1)了解:ParaConc 操作基础 (2)掌握:ParaConc 检索功能及使用 2. 重点、难点 重点:ParaConc操作基础 难点:ParaConc检索功能及使用 3. 说明:这是双语语料库对齐与检索使用实例,需要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第五章术语、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3 学时)此章节主要介绍了术语以及术语与计算机辅助翻译之间的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术语与术语学 (2)掌握:术语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2.重点、难点 重点:主流术语库软件 难点:对齐与翻译记忆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常用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常用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1、SDL TRADOS SDL Trados为他们克服了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语言障碍,从而为他们的全球化铺平了发展道路。因为SDL Trados用户通常能够将完成工作的速度提高50%左右(具体数值依不同文档,项目会有变化),更准确地评估时间和成本,显著减少翻译错误,编写更为一致的翻译(对技术、法律和医学翻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正因为其功能强大,在操作性方面就有所不足,在国内来说普及度不高。 2、iCAT iCAT辅助翻译工具免费软件,内嵌到Word工具中,支持最新的Word2013,支持64、32的系统,支持中文、繁体中文、英、日、韩、德、法、俄、西班牙等。它提供独立的术语和翻译记忆库(TM),可以同时挂多个术语库,同时通过火云术语配合使用,实现术语分享和收藏功能,达到云端保存的效果。自带机器翻译,术语批准等功能,同时译员通过使用该工具能及时了解自己最新的翻译字数。对于译后稿,提供3种保存格式,解决了译员对译后稿件的排版麻烦。该公司有兼全职译员3W多名,同时在各高校MTI教学和外语类实验室广泛使用,故在国内知名度很高。 3、passolo Passolo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本地化工具,它支持以Visual C++ 、Borland C++ 及Delphi 语言编写的软件(.exe、.dll、.ocx)的本地化。以往针对这两种不同语言编写的软件,我们大多是需要分别使用Visual Localize 和Language Localizator 来进行软件的中文化。而现在,Passolo 把二者的功能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性能稳定、易于使用,用户即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也不需要丰富的编程经验,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许多错误也都能由Passolo 识别或自动纠正。所以,passolo是软件本地化不二的选择。 4、Transmate Transmate 提供了独立的翻译操作界面,不依赖、也无需与其他应用程序交互(如MS WORD),在单一的程序界面中集成了翻译记忆库(TM)、术语库和翻译单元列表,界面简洁,操作方便。不像使用老版Trados 那样,需要启动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来分别操作记忆库、术语库和相关的文件。因其Transmate其实验室产品在高校广泛应用,故儿成为国内大多数译员比较熟悉的工具,在翻译公司的应用率也相对较高。 5、WordFast Wordfast 是结合Microsoft Word 使用的翻译记忆引擎。它可以在PC 或Mac 操作系统下运行。(请参阅技术规格或支持的操作系统)Wordfast 数据具有易用性和开放性,同时又与Trados 和大多数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工具兼容。它不仅可被用来翻译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 文件,还可被用来翻译各种标记文件。此外,Wordfast 还可以与诸如PowerTranslator?,Systran?,Reverso? 等机器翻译(MT) 软件连接使用。另外,它还具有强大的词汇识别功能。所以,个人译员使用的比例相对较高. 6、Logoport Lionbridge 的免费产品,嵌入Word工具中,至于它的RTF文件是怎么做出来的,不得而知。它使用在线的TM服务器,可以很多译员同时翻译一个文件,TM时时共享,这和免费使用可以说是Logoport最大的优势,但是因为使用在线的TM,可能是他们服务器在国外的原因,每打开一个翻译单元格,都要花费一两秒钟的时间,译员怨声不断。初次看到分析出来的Log文件,可能会受到误导,认为那些100%匹配不用翻译,其实Logoport是用本文件将要翻译出来的TM结果分析未曾翻译的文件,乍一看好似很多匹配,实际上都是需要翻译的"新词",不过,匹配部分算钱的办法还算合理,比Trados匹配部分要高很多。所以,CAT爱好者可以玩一玩.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本科

《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或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机辅翻译软件SDL TRADOS 2009为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常见术语内涵,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S 2009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创建翻译项目,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支持下进行翻译。能够创建、修改、更新、维护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能够与其他译员配合,共同完成一般翻译项目。熟练掌握语料对齐等TRADOS 2007工具,及其它常用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工具。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导课程: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基础笔译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3学时)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背景和需求,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萌芽与繁荣。 1.基本要求 (1)了解:机器翻译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2.重点、难点 重点:从简单的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变过程。 难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主要模块 3.说明:以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从机器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演变

过程,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概述(3学时) 介绍了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电子词典和在线自动翻译工具、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 1.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种类 (2)掌握:如何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翻译 2.重点、难点 重点: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工具,如电子词典、在线自动翻译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式 难点: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些工具 3.说明:在介绍以上各种工具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增加学生对这些工具的印象和熟练运用程度。 第三章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4学时) 介绍了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用途,并且辅以实际的电脑演示。 1.基本要求 (1)了解:双语语料库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2)掌握:双语语料库的应用 2.重点、难点 重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难点:双语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3.说明:在电脑上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双语语料库,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 第四章双语语料库对齐与检索使用实例(4学时) 以ParaConc双语语料库为使用实例,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其进行检索。 1.基本要求 (1)了解:ParaConc操作基础 (2)掌握:ParaConc检索功能及使用 2.重点、难点 重点:ParaConc操作基础 难点:ParaConc检索功能及使用 3.说明:这是双语语料库对齐与检索使用实例,需要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 演练。 第五章术语、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3学时) 此章节主要介绍了术语以及术语与计算机辅助翻译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招标参数标准(精)

计算机辅助翻译招标参数标准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客户端软件技术参数: 1.支持WindowsServer2008及以上版本;超过50人同时使用时保证稳定的性 能和响应速度; 教学管理 ●1、需具备公告管理,课程管理,课件教学,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小组实 训,语料库管理, ●2、支持公告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发布公告通知,学生即可在学生端界面上 查看公告信息。 ●3、支持课程管理功能,可以查看当前课程及历史课程,并且教师可以对课 程进行添加、修改、复制。 ●4、支持课件教学功能,教师可以编辑课件并用课件教学授课,授课中能够 与学生进行精品课件分享交流,做到精英教学。 ●5、支持作业管理功能,可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批 改过程中可对学生作业进行错误统计,可对作业做批改注释 ●6、支持考试管理功能,考试管理包括可同时对学生分发试卷,完成后对其 进行试卷批改,批改可自定义错误类型,进行错误统计,并进行打分,可进行成绩统计并提供总成绩下载 ●7、支持小组实训功能,教师通过小组实训,按小组建立模拟实训,使学生

学习真实的项目翻译过程,教师可监控实训进度。 ●8、支持语料库管理功能,教师可以直接管理服务器上的语料库,包括术语 库和记忆库。语料库需源自20家热门行业以上,数量2000篇以上,能根据学校具体要求具体增加,语料库需来自真实翻译项目,通过翻译专家针对学校设计的一套专业素材并能提供证明 ●9、平台需支持多种格式,包含Word、EXCEL、PPT、PDF、WPS 系统管理 ●1、需配备超级管理员功能,在整个翻译教学系统中拥有最高的权限,系统 管理员主要对教师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及学习资料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 ●2、需具备教师信息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对教师信息(教师编号,姓名,电 话,在职情况,授课班级等进行修改、查找、添加、离职处理、导出教师信息表。 ●3、需具备班级信息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对班级信息(班级名称,教师,学 生人数等进行修改、查找、添加、注销、导出班级信息表。 ●4、需具备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对班级信息(学号,姓名,性别, 班级,是否在册进行批量添加或单个添加、修改、查找、导出学生信息表。 ●5、需支持领域功能,用户通过领域设置可以在服务器中建立/修改术语库、 记忆库的分类,该领域作用于全局。 ●6、需支持审校功能,管理员可以对审校人员进行查看、添加和修改等操作。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这几天我看了《教育技术应用(小学)1-1--“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视频讲座,讲座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学校的张老师能够自字处理软件备课,用演示文稿软件辅助教学,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成绩、能够上网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并在网上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张老师认为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但随着新课程的推动,张老师感到了困惑????····· 张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张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完成个人计划,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教师发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界定信息技术应用型,张老师忽略了关键的一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在协作中去探索,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面临的挑战:既要按照新课标完成规定的内容,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我觉得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1. 教学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手脚和思维! 3. 有学生单方面的进步到多方面的进步。 4. 多媒体信息展示,交流。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主动的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 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实施方案后实行课例分析,即时实行教学反思,评价!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即时实行调整!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蔡丽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以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利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

附件:《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辅助翻译 课程英文名称: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课程号:×××× 课程属 性: 专业选修课(全校开放) 开课学 期: 秋季学期、暑期小学期 总学时:32学时(创新课,实验室教学,全部在实验室机房上课) 学分:2 先修课 程:无 面向对 象:翻译专业 / 全校学生 开课院/ 部(室/所):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

、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能够帮助职业译员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与纯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20%-50%。企业级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还着重于翻译流程的自动化和可管理性,在帮助个体译员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企业和团队的整体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成熟和对翻译质量、效率的决定性贡献,现在已经出现没有合格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企业无法承接大客户任务的情形。因此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经或即将成为翻译工作者进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和翻译公司工作的必备条件。 本课程为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机辅翻译软件SDL TRADO为S 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常见术语内涵,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的S 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创建翻译项目,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支持下进行翻译。能够创建、修改、更新、维护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能够与其他译员配合,共同完成一般翻译项目。熟练掌握语料对齐等TRADO工S 具,及其它计算机常用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工具。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 机器翻译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一体化趋势,机器翻译技术也得以不断提高,翻译软件的辅助翻译作用愈发明显。作为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交流,机器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机器翻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作为人们的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近年来国内外翻译软件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很多领域里,计算机辅助人类工作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并不是代替人工进行工作,而是给我们提供方便的操作平台,辅助我们高效率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从而减少重复和机械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计算机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