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447 March

Acta Phys.鄄Chim.Sin.,2007,23(3):447-454

“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秘书组

一、引言

化学的中心任务是按人们的意愿创造新的化学物质和控制化学过程。这一中心任务要求化学必须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核心方法、研究手段和理论基础。物理化学正是化学的核心方法、研究手段和理论基础,所以物理化学能否健康发展,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化学学科的健康、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物理化学不仅在化学,而且在生命、材料、能源和环境等重大科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关注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曾经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和研讨,其中最近一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于2003年12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新世纪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研讨会,该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认清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促进我国物理化学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并于2005年出版了《新世纪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一书。

值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之际,如何从国家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两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思考,探寻我国物理化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特别是在认真总结学科发展的经验,及时发现和修正目前物理化学学科繁荣的背后还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反复酝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于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组织召开了“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该论坛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在厦门大学召开。

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既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所属各部门从事物理化学研究的专家,也有来自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共计70余人。

和以往的研讨会不同,本次论坛的特色在于要求所有的报告人不是报告自己的科研进展,而是着眼于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物理化学学科的现状分析、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未来战略的布局。会议不设主席台,不称院士等头衔,提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会议共有56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会议的形式从以往的“表扬与自我表扬”转变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争鸣是本次会议很强的特色。三天的会程自始至终充满了精彩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甚至不乏针锋相对的争论。通过这次集思广益、百家争鸣的交流,为我国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开拓了思路,总结了经验。

二、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

一个学科的内涵或核心内容,决定了其在科学知识和探索领域中的基本定位;而其外延,即其核心内容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则决定了其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力。物理化学学科自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催化化学、胶体化学、光化学、量子化学和电化学等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这些核心内容逐步发展和完善,在20世纪末已经达到了非常复杂和综合的程度,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工具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但这也为物理化学在21世纪中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严峻挑战:是被淹没在已有的成功之中呢,还是探寻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

448

Acta Phys.鄄Chim.Sin.,2007Vol.23这一挑战的严峻程度在于物理化学研究前沿和新知识内容的变迁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物理化学学科的教育和人才训练方式、人才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已经影响到了从事物理化学前沿研究的方式和资助方式。这也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式、资助什么样的人才、进行什么内容的研究,来应对物理化学学科所面对的挑战,从根本上推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以下便从物理化学的学科内容,研究手段和方法,人才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

1.物理化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1)物理化学的研究范畴

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学科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种体系化学行为最一般规律和理论的学科,是化学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讲,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从宏观唯象到微观分子层面研究物理变化(包括温度、压力、浓度、体积等)以及物理因素(如声、光、电、磁等)对化学过程的影响,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一般规律的学科。因此,物理化学也是一切与分子科学相关科学问题的基础科学。物理化学是物理与化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联系物理与化学的纽带。

21世纪,随着各种实验和理论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化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化学的研究层次将进一步拓宽,几乎渗透到了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工业和国防技术发展、生命、健康和环境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化学的发展趋势上看,化学从传统的只注重研究原子层次和分子层次的反应和变化规律,发展到超分子层次、多分子聚集态层次,出现超分子化学、介观聚集态化学、宏观聚集态化学、复杂体系的化学等新分类。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出现化学生物学,与材料科学交叉,出现纳米(材料)化学,与资源和环境科学交叉,出现绿色化学,与数学、信息和生命科学交叉,出现化学信息学等。但作为联系物理与化学的纽带,物理化学的角色不会变,而且其内容将更丰富,作用将更大。

(2)学科交叉中的物理化学

21世纪被称为是生命的世纪,生命科学在20世纪后期已经发展成为带头学科。物理化学、甚至整个化学的作用从社会层面上看,有被“淡化”、“边缘化”和“模糊化”的趋势,人们认为化学正从认识、控制和改变客观世界的中心科学的地位退后。但与会专家指出,没有独立于化学物质之外的生命物质,也没有独立于化学过程之外的生命过程。21世纪的生物学将愈来愈需要化学,而化学也将愈来愈靠近生命科学。没有化学的介入,人类就永远无法了解生命的本质。

作为化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对化学的发展起着核心推动的作用,并成为许多其他学科攻坚科学难关的武器库。随着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的日益密切,其他学科应用物理化学方法日益普遍,而物理化学已深入到其他学科,以其他学科的重大问题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有专家举例道,早在上世纪初,A.V.Hill将物理化学中表面吸附的Langmuir方程引入到药理学,推导出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定量方程,即Hill?Langmuir方程。该方程是现代药(理)学的基础,Hill也由此获得1922年Nobel医学和生理学奖。

从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和物理化学相关的课题占化学奖的大多数,物理化学家占了很大比例。由此可见,物理化学学科自身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在重大科学发现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不只是物理学科,其它学科领域,如生命、能源、材料、环境等与化学的关联,往往也是在物理化学的层面上发生的。这些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热力学、催化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与光化学等多种基础研究。因而,物理化学需持续不断地为相关学科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以及掌握这些思想方法的人才,发挥其对化学以及其他原子、分子层次上的学科的牵引与支撑作用。物理化学在不断地扩充化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在促进相关学科发展、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同时,日益强盛。

有代表指出,我国的物理化学工作者在研究生物、材料、环境等现实问题时,缺乏应有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目前,由于科研条件和经费的明显改善以及合作的便利,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者们均有条件直接使用各类物理化学仪器,甚至有能力发展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学家也积极介入化学甚至跨跃化学直接进入生命领域,在生命科学的新研究方法的引进和新理论方法的建立上发挥作用。大家认为,物理化学工作

449 No.3“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交叉与融合(和)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应顺应其发展,及时调整科研方向和学科布局。围绕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科交叉,寻找交叉学科中的共同语言。在针对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必须着眼于科学问题本身的特点,能够做到“眼中有科学,胸中无学科”,力求打破学科的固有局限,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物理化学需不断将新的在数学、物理及其他学科中发展起来的研究手段引入到化学研究中。这是物理化学学科的职责所在,也是物理化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如何在不断继承和学习数理学科的新老理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现和创造新的理论、方法、手段,以解决能源、环境、国防等提出的各种难题,是物理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些交叉科学领域,物理化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例如,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化学与生物学的新兴交叉学科,为物理化学以及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化学生物学以揭示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发展生命调控的化学方法,提供生命研究的化学技术为基本任务,因而也是物理化学的一个新生长点。又如,以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例,物理化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实现以原子、分子为起点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器件这一重要目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提供纳米尺度上及介观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和表征的有效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理论等。再如,作为物理化学的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催化是面向重大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永恒的主题。许多新催化反应过程的建立和新催化剂的开发,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学科自身的发展。在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新世纪,如何缓解能源短缺,摆脱对存量有限的化石燃料的依赖;如何开发环境友好的绿色过程,清洁被污染了的环境,探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催化将彰显其重要的核心作用。只有融合仿生、均相、多相和光催化各领域积累的研究成果和思路,并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领域如金属有机化学、合成化学、表面化学、理论化学、纳米化学等领域的成就,才有可能在分子层次实现以结构、功能、机理为导向的催化剂设计。

2.物理化学学科的方法和手段

物理化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为化学和相关学科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因此,实验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是物理化学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研究内容。我国物理化学研究在实验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的原创性研究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影响了我国整体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也限制了所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1)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自主研发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能够带领我们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是物理化学学科创新和发展的源泉。近几十年来,物理化学应用实验研究手段和测量技术,特别是各种谱学技术,取得不少里程碑式的成就。从高真空技术、扫描显微技术,到非线性光学技术对表面物理化学的深入研究;从X射线对无机、有机和生物结构的测量,到现代质谱技术对团簇、生物分子质量的精确测量,以及现代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对生物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和生物成像研究;从光电子能谱、各种精细激光光谱技术对分子内部能态结构的精确测量,到单分子检测技术对单个分子化学行为的研究;从闪光光解技术,到纳秒及飞秒激光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直接测量,到交叉分子束技术对基元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从超高速计算技术对化学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到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等。所有这些重要的物理化学进展都与物理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看到国际上这些20世纪物理化学的辉煌成绩的同时,有些专家指出,我国的物理化学的工作者对物理学的新方法了解不够,发展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总体薄弱,不利于取得原创性的成果。

大家普遍呼吁,我国物理化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亟需加强仪器设备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我国物理化学检测设备落后的被动局面。建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基于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新设备的研制;

(2)现有仪器设备基础上的新功能研发;(3)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只有发展自己的检测技术及仪器制造业,才能从源头上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摆脱对国外设备的依赖性,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技术封锁,才能实

450

Acta Phys.鄄Chim.Sin.,2007Vol.23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促进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物理化学实验方法的发展要适应新的挑战,加强与生命、材料、信息、能源、环境、表面等新兴学科的交叉,开发在原子、分子甚至量子水平上,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时间分辨、空间分辨、能量分辨)率,适用于复杂体系和复合体系(原位、动态、实时、在线、在体、活体)的检测手段。如,在多相催化研究中,应大力发展原位(实态),特别是动态(实时)表征方法,包括发展短寿命、低浓度反应中间体直接观测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在表面和纳米化学研究中,应进一步发展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以直接检测微米、亚微米及纳米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认识小尺度表面的结构和反应性能。在单分子化学以及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应发展在位置空间、能量空间、时域空间进行单分子结构与行为的高分辨、高灵敏检测、调控技术与方法,实现单个化学键的选控,促进化学反应本质与量子调控以及分子器件等问题在单分子层次上的研究,并适应分子反应动力学由基态扩展到激发态、由单势能面的绝热物理化学深入到多势能面的非绝热动力学、从基元反应的态鄄态动力学研究扩展到大分子体系、复杂体系以及界面和凝聚相的动力学研究以及时间尺度上从微秒、纳秒走向飞秒,甚至阿秒的发展趋势。

(2)理论方法的创新及理论与实验的实质性合作

20世纪初量子力学和化学的结合,诞生了量子化学。量子化学开创了化学新纪元,一举将整个化学带进了原子、分子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实验和理论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目前,严格的量子化学方法已经能够对小分子体系的所有物理化学性质,如结构和反应机理等进行准确的计算。随着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计,21世纪量子化学计算会更加蓬勃发展,深入到所有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运动的学科里,进入到每一个化学家的实验室,帮助解释实验数据,揭示实验现象的内在本质,并起到预测和指导实验的作用。但是,人们感兴趣的化学体系和化学过程都十分复杂,精确求解量子力学方程还不可能。所以,理论化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近似数学方法或创建能够反映所研究问题本质且容易求解的简化模型。如何越算越大和越算越精确是理论与计算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体来讲,我国的理论、计算化学发展势头良好,研究方向基本覆盖了所有领域。但整体上与国际相比,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有方法和软件的常规应用上。理论方法发展方面还是较弱,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且目前国内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通用的电子结构计算软件包,这成为制约我国理论化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今后应多注重理论方法的发展;搭建自己的计算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的理论方法和计算程序。

在这次会议中,许多实验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但同时认为目前理论发展在许多方面都不能跟上实验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之一。提出应加强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纳米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论、纳米生长过程的控制机理、(纳米)催化(剂)作用机理和反应机理、双电层模型和理论、固/液/气三相界面体系的模型和理论、分子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变化规律等等。大家普遍认为,21世纪理论化学在进一步深化分子层面量子化学的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更注重分子以上层面,深化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的研究,认清这些弱作用力的本质,及它们如何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超分子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突破将为整个化学科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将大大促进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如何实质性地开展理论与实验的合作问题,是另一个得到热烈讨论的问题。从Pauling的化学键理论到Woodward和Hoffmann的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及福井谦一的前线轨道理论,这些都是理论与实验密切合作的光辉典范。我国物理化学近年来在单分子化学物理以及化学反应动态学上的突出成绩,也是理论、计算和实验通力合作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实验化学家需要懂理论,正确地提出理论能解决的科学问题;理论化学家则要善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参与设计新实验以检验、完善理论成果。理论和实验化学家需要密切沟通、推敲重点,才能抓住关键,并在不断探索和不断调整中,找出最佳的攻关途径。

归结起来,在理论方法上,我们需将量子力学更好地与分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结合,发展多尺度和变尺度的新算法,并关注复杂系统的非线性、非平衡状态的行为,进而阐明物质在分子以上层次所展示的各种性质,如手性、自复制、自组织、自矫正等难点问题,以及揭示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在应用研究上,我们要更加紧密

451 No.3“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地与实验,特别是与国内的重要实验相结合,针对某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国家需求和重大应用背景的难点、热点问题(如涉及能源、环境等的多相、均相及酶催化反应过程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解释实验,总结规律,抽提新概念,进而指导实验设计为目标,推动我国化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3.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

(1)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的培养、评价和选拔

人是科研的主体,因而思想和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队伍的建设。一个学科若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培养和训练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个学科就将失去发展的推动力。根据著名科学社会学家、Columbia大学教务长Jonathan Cole的科学计量学和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以及Nobel奖获得者Julius Axelrod的观点,“99%的发现是由1%的科学家做出来的”,应适当地控制科学研究的规模,提高质量,以精干的队伍,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好的科学家的数量,反而更能满足社会对科学的需要。

如何做好新世纪物理化学人才的培养,“帅”(学术带头人)、“将”(青年骨干)和“兵”(研究生)各人才层次之间的关系和比例问题也得到了热烈的讨论。

学术带头人手中握着大量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的各种学术资源,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到这些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影响着年轻人才的学术培养。因此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遴选和引进以及评价与退出等机制的健全尤为重要。研究单位对人才的重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单位引进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并且在各方面给予长期、稳定和充足的支持,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迅速成长。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应德才兼备,不仅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应该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专家们对当前人才严重流失、科研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普遍表示出了忧虑。基金委有关负责人也通报了近期的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项目负责人在40岁左右。因而应加紧对3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培养,避免出现断层和人才危机。而且对青年骨干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要允许他(她)们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给予他们宽松的研究环境,并鼓励他们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向本学科的大师面对面的请教。应该提倡兴趣相近或互补的研究小组多开一些非正式的小型的研讨会,对某个具体前沿课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如何培养优秀学生、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问题也得到了热烈的讨论。教育是科研的基础,如果教育急功近利,科研发展就没有后劲。人才培养要从大学教育入手,打好数理基础,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学风培养并举;应加强引导博士生对源头学科的兴趣,关注数学与物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提倡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在源头学科、交叉学科方面进行再培训;提倡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研究人员积极投入教学第一线。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学科交叉中人才培养上的困惑,认为巨细无遗地掌握多学科的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从而建议应全面深入且科学地探讨跨学科人才的知识构架,做到“博大”与“精深”的互动上升。

在学科内涵和外延比较明确,方法和手段比较明了的前提下,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这包括:学科承传及发展的人才结构问题,学术带头人与一般科研人员队伍的问题。

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科带头人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发展。然而科学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研究工作本身,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直接参与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因此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必须拥有具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科研队伍,对学科进行不断地发展、传播和应用。在国家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国家对科学研究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的环境下,我国在相当多领域的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制约我国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我国具有更大规模的参差不齐的研究队伍,造成了整体研究效率低下。庞大的研究队伍,加上学术评判和人才选拔标准上的种种问题,使得我国除极少数优势资源学科能够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之外,绝大部分学科都没有应该具备的影响力。物理化学学科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缺乏良好的学术评判的庞大的研究队伍,正是造成研究环境不宽松,创新成果难以出现的重要根源。只有按正确标准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队伍,才能在较为宽松的研究环境中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培养出更为

452

Acta Phys.鄄Chim.Sin.,2007Vol.23高质量的人才。缺少正确和严格的学术标准,谈论宽松的研究环境不仅成为一句空话,而且会使得研究队伍更为庞大,更为鱼龙混杂,对经费和项目的恶性竞争更为激烈,成为充斥南郭先生之所。因此,在一定的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怎样鉴别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怎样形成一套有效的经费筹集渠道,用于支持各个层面的高水平科研活动是目前决定我国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2)学风和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外部标准

有什么样的人才和人才培养、评价和选拔机制,就具有什么样的学风和研究风气。物理化学中创新研究要求的是在基础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于具有原创性的人才队伍的需求更为迫切。具有良好训练和原创研究能力的人才不仅决定了物理化学的研究水平,也决定了物理化学在相关学科中的影响和地位。

与物理学和生物科学相比,化学在新名词与新概念的推出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在当前学科日益交叉和融合的大趋势下,其他学科能够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概念和名词,涵盖物理化学的固有领域。面对这样一种形势,物理化学家应当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和和态度去应对这样的局面?首先要反对放弃自己领地,盲目跟风的作风。目前有一种倾向是有一部分研究人员在申请基金的时候热衷于用时髦的新名词包装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忽视了科学问题本身之所在,这一倾向要引起注意。同时也要反对一味固步自封,拒绝一切外来新名词(概念)的保守态度。作为一个物理化学工作者,我们同样也应该深刻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适时地推出能够让其他学科也广为接受的新名词与新概念。

科研成果评估的定量化能够比较客观地衡量一个科学家的产出,同时也“能够”让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SCI的平台上比个高低上下。随着SCI标准执行时间的推移,其负面效应也不断暴露出来。而且这种定量化指标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在管理部门,科学家群体也自觉与不自觉地深陷其中,如专家在做学术报告或在平常的一般交流中,乐于用杂志的影响因子来衬托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科学研究成果本身。科学家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首先是来自自身的价值判断,过分屈就于他人的评价就难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物理化学的特点是新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的发展,新现象的发现和分析,这类原创性的成果一般而言适合于发表在专业刊物如J.Phys.Chem.,J.Chem.Phys.,Phys.Rev.等杂志上。而这些方法应用于具体的体系问题的研究,其成果如果解决了化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则适合在J.Am.Chem.Soc.,Angew.Chem.等一类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上发表。因此物理化学专家的内心学术评价标准不应当为外部标准所左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首先要忠于自己的价值标准,要有甘于寂寞的勇气,研究成果不仅仅满足于发表,还要争取写进教科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专家认为,在物理化学领域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选拔时,把在J.Am. Chem.Soc.,Angew.Chem.杂志上发表文章比在物理化学领域的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作为更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不合适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何要求物理化学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忠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价值标准,和甘于寂寞呢?

近年基金申请的统计数据表明,这几年来基金申请存在“趋同现象”,许多专家的申请集中在几个热点领域,项目的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方法模式化,缺乏创造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否把目前看似不重要的问题,做成将来重要的问题也是创新性研究的一种途径。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现代科学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持续投入,以保证社会对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人才的需求,促进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工业、商业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正是社会的这种需求,促进了现代科学和研究基金制度的出现、发展和完善。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无不具有良好的科学基金和资助制度作为其科学研究、高技术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现代的科学基金和资助制度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致力于促进基础研究,促进对新知识发现和新手段的发展,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取代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基础学科,尤其是像物理化学这种与一切分子科学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尤为

453 No.3“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总结

关键的。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国化学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用次数连续几年列国内各学科之冠,高水平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在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组织和期刊中任职的中国化学学者越来越多,国际交流合作的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化学家和中国化学学科在国际上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强。这里有不少是物理化学学科的贡献。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所取得的成就还只是在一些点上很小的突破。我国整体物理化学研究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距离相当大,在很多方面还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对社会需求的工业高技术和国防高技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作用和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具有系统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相当少,机理性的研究工作也缺少,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研究工作和科学家更少。

同其它学科相比,物理化学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容乐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同时显示,从面上项目的受理情况看,物理化学基金申请量和获得资助的经费在化学科学部所占比重上并不占优势,学科组织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困难颇多。主要原因在于物理化学问题凝练得不够,学科特色不明显;有的基金项目为低水平重复,研究模式化、功利化,创新性不强;部分评审专家不认真负责(“八股文”),评审过于简单化、指标化和定量化;同姊妹学科相比,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理论基础,其表现力不够,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听不到物理化学家的“声音”。

与会代表在对以上问题的自我反省的同时,对如何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物理化学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提高我国物理化学的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得到以下比较一致的意见:(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仅要资助本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更要注重资助解决一些难点问题,持续不断地支持那些立足基础、瞄准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2)应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并遵循科研规律,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3)应加强对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的长期有力支持,推动研制和开发具有特色、优势和自主产权的仪器和软件包。(4)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该进一步促进学科的交叉,增设交叉学科的项目,鼓励跨学科申报课题。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员会在机制上的引导作用,强调理论和实验的交叉、仪器研制和具体实验的交叉。(5)在大力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重点、重大项目应服务于国家目标。应改进其立项、申请模式,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把握科学发展总体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关键科学问题带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实质性交叉和联合攻关。(6)应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理论和实验方法应注重其原创性,而对应用研究应注重其系统性,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正确评价这两类项目的科学价值。

大家提出,青年骨干的培养在经费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研究生等人员费方面应当成为一种正常的科研消耗。目前基金的管理规定面上项目劳务费≤15%,重点项目劳务费≤10%,远远不够支持学生正常的日常花费,建议适当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尤其是物理化学项目)的人员费,及早应对高等院校研究生收费改革,保障研究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大家还倡议,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经过开放式的反复交流探讨,在3年内总结并提出物理化学在实验、理论和反应体系三大方面的各自十个最具挑战的难题(最重要的基本问题)。通过把本学科长期遗留的难点问题,清楚地摆在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面前,正确地激发他们的挑战意识和聪明才智,将年轻人的兴趣引导到攻克一些难点问题上,变难点为热点,变冷门为热门,走在科研的前沿,提高物理化学原始创新能力,推进整个化学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对用于科学传播方面的支持偏弱,希望总体上要加强,充分发挥最新科学成果对国民的教育功能。应用科学研究方面,虽然国家投入很大,但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如何通过立法手段从制度上鼓励并保证企业更大规模地进行应用科学研究是我国决策机构应该慎重考虑并加快实施的问题。

国家对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比较健全的机制,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公平、公正和注重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和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选择合适的资助强度。

454

Acta Phys.鄄Chim.Sin.,2007Vol.23四、结语

21世纪,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将不断深入,研究对象将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将不断扩充,研究手段将不断进步。物理化学在继续分子层次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将更重视分子以上层次的复杂体系的基础研究,并密切与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交叉。我国物理化学的发展应强调理论与实验方法的自主创新和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和产业革新。

物理化学在21世纪中的发展和前景面临的严峻挑战,来源于物理化学过去的巨大成功,使得物理化学的发展进入了相对缺少重要新思想和方法的瓶颈期。这表面上看是学科内容和前沿课题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优秀研究人才缺乏的问题。没有优秀的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物理化学学科很难正视这样的挑战和把握好继往开来的机遇,从而开创学科发展的新局面。这种情况,与世界各科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形势尤为严竣。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尤为关键和重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必须严格把握严谨的学术标准,选拔并支持具有良好训练的、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人才,按照科学发展的内部要求去评价和支持他们的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在基础学科,尤其是物理化学这种作为一切分子科学相关学科基础的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长期、健康及协调发展中所起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显得举足轻重。如果纳税人最后发现获得资助的只是平庸人才进行的二流研究,不仅是物理化学学科,而且整个科学界都会无法向公众交待。本次“物理化学发展的瓶颈与思路”论坛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正视这一问题的一个尝试和努力。通过整个论坛上物理化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物理化学和各个分支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将会更有利于研究和学科的发展,以及基金工作的开展。

大学 物理化学 笔记总结

第一章 物理化学的定义,相变化(物质在熔点沸点间的转化) 物理化学的基本组成:1化学热力学(方向限度)2化学动力学(速率与机理)3结构化学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 系统、环境的定义。系统的分类: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 系统的性质:强度性(不可加),广延性(可加)。系统的状态 状态函数及其性质:1单值函数2仅取决于始末态3全微分性质。 热力学能、热和功的定义 热分:潜热,显热。功分:膨胀功、非膨胀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类表述:1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2封闭体系:能量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转变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恒容热、恒压热,焓的定义。PV U H def +≡ 恒容热:①封闭系统② W f =0 ③W e =0 恒压热:①封闭系统②W f =0 ③d p =0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是温度的函数。 C, C V , C V ,m , C P , C P,m 的定义。 △u =n C V ,m (T 2-T 1) △H=n C P,m (T 2-T 1) C V ,m =a+bT+cT 2+…/ a+bT -1+cT -2 +… 单原子分子C V ,m = 23R C P ,m =25R 双原子分子C V ,m =25R C P ,m =2 7R γ单= 35 γ双=5 7 C P,m - C V ,m =R R=8.3145J ·mol -1·k -1 可逆过程定义及特点:①阻力与动力相差很小量②完成一个循环无任何功和热交换③膨胀过程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可逆过程完成一个循环 △u=0 ∑=0W ∑=0Q W 、 Q 、△u 、△H 的计算 ①等容过程:W =0 Q =△u △u=n C V ,m (T 2-T 1) △H=n C P,m (T 2-T 1) ②等压过程:W =-Pe(V 2-V 1) Q=△H △u=n C V ,m (T 2-T 1) △H=n C P ,m (T 2-T 1) ③等温过程:W=-nRTln 1 2V V Q=-W △u=△H=0 ④绝热可逆过程:W=n C V ,m (T 2-T 1) /?? ? ???? ?-??? ? ??--1112111γγv v v p Q=0 △u=n C V ,m (T 2-T 1) △H=n C P ,m (T 2-T 1) 21p p =(12v v )γ 21T T =(12v v )1-γ 21T T =(2 1p p ) γ γ1 - 相变化过程中△H 及△u 的计算△u=△H-P △V=△H-nRT 见书1-10 化学计量系数ν 化学反应进度??= B νB n ?(必与指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对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定义, 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或是经数步完成,反应的总标准摩尔焓变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H m T r θ ?= ∑B B θν m H (B ,,β T ) 化学反应θ m H r ?的计算:1 )(H m T r θ ?= ∑?B B θν m f H (B ,,β T ) θ m f H ?:在温度为T ,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全集

实验六.二组分固-液体系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元合金相图 (2)掌握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 (3)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字控温仪和升降温电炉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多相平衡体系中有哪些相,各相的成分如何,不同相的相对量是多少,以及它们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变化的关系图叫相图。以体系所含物质的组成为自变量,温度为应变量所得到的T-x图就是常见的一种相图。 绘制相图的方法很多,热分析法就是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即按一定比例配成一两组分体系,将体系加热到熔点以上成为液态,然后使其逐渐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以体系的温度对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步冷曲线。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条平滑的冷却曲线,当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放出相变热,使热损失有所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当两组分同时析出时,冷却速度甚至变为零,冷却曲线出现水平段。转折点或平台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取一系列组成不同的二元合金,测得冷却曲线,再将相应的转折点连接起来即得到二元合金相图(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所用仪器、试剂 1.KWL-09可控升降温电炉,SWKY-1数字控温仪 2.编号为1-6的六个金属硬质试管依次分装:纯铋、含锡20%,42%,60%,80%的合金、纯锡。8号试管为空管。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调整SWKY-1数字控温仪与KWL-09可控升降温电炉,将控温仪与电炉用电缆连接。2号炉膛(右侧)放8号空管,将与控温仪相连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2)插入其中 2.1.将装有试剂的试管1放入1号炉膛(注意安全,始终用铁夹小心夹住试管),并将与电炉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1)插入炉膛旁边的另一小孔中(注:不要将传感器1插入试管中)。将2号传感器插入放有8号空管的炉膛2 2.2.调节控温仪(工作/量数按钮),将电炉温度设定为350℃,再调为工作状态,此时1号炉膛开始加热。调节定时按钮,是时间显示为30s。将电炉“冷风量调节”电压调到零,“加热量调节”调到180V(电压过低加热太慢,电压过高有损仪器使用寿命),给2号炉膛预热到200度左右(避免温度下降过快,减小试管冷却时发生过冷现象的可能) 2.3.当温度显示1号炉膛温度达到350℃时,再等10min左右。待温度稳定后将预热后的8号空管用铁夹移出去,并将1号试管夹入2号炉膛。换入2号试管加热,熔融。关闭“加热量调节”,此时控温仪显示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310℃以上时,打开“冷风量调节”,电压调为1.5V。此时温度开始下降,当温度降到接近30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隔30s,控温仪会响一声,依次记下此时的仪表读数即可。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量 目的要求 一、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汽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 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公式——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二、 用数字式真空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环己烷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 技术。 三、 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 点。 实验原理 通常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为蒸气压。蒸发1mol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时,蒸气压增大;温度降低时,蒸气压降低,这主要与分子的动能有关。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便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沸点,外压不同时,液体沸点将相应改变,当外压为1atm (101.325kPa )时,液体的沸点称为该液体的正常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表示: 2 m vap d ln d RT H T p ?= (1) 式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Δvap H m 为在温度T 时纯液体的摩尔 气化热。 假定Δvap H m 与温度无关,或因温度范围较小,Δvap H m 可以近似作为常数,积分上式,得: C T R H p +??-=1 ln m vap (2) 其中C 为积分常数。由此式可以看出,以ln p 对1/T 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R H m vap ?- ,由斜率可求算液体的Δvap H m 。 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直接测量饱和蒸气压,此 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静态法测量不同温度下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有升温法和降温法二种。本次实验采用升温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所用仪器是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 平衡管由A 球和U 型管B 、C 组成。平衡管上接一冷凝管,以橡皮管与压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物理化学不在于繁杂的计算,而是思路。 我觉得学习物化时应该逐渐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要培养出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要创新。物化离不开做题。 认真地去做题,认真地归纳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框架,而且做题也是一个把别人的框架纳入自己的框架的过程。从另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A(南大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第一章.气体 一、理想气体适用 ①波义耳定律:定温下,一定量的气体,其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pV=C ②盖·吕萨克定律:对定量气体,定压下,体积与T成正比 V t=C`T ③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各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推导:气体体积随压力温度和气体分子数量改变,即: V=f(p,T,N) 对于一定量气体,N为常数dN=0,所以 dV=(?V/?p)T,N dp+(?V/?T)p,N dT 根据波义耳定律,有V=C/P,∴(?V/?p)T,N=-C/p2=-V/p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C`T,有(?V/?T)p,N=C`=V/T 代入上式,得到 dV/V=-dp/p+dT/T 积分得 lnV+lnp=lnT+常数

若所取气体为1mol,则体积为V m,常数记作lnR,即得 pV m=RT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物质的量n,则得 pV=nRT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⑥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组成该气体的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⑦气体分子在重力场的分布 设在高度h处的压力为p,高度h+dh的压力为p-dp,则压力差为 dp=-ρgdh 假定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ρ=Mp/RT,代入上式, -dp/p=Mgdh/RT 对上式积分,得lnp/p0=-Mgh/RT ∴p=p0exp(-Mgh/RT) ρ=ρ0exp(-Mgh/RT)或n=n0exp(-Mgh/RT) 二、实际气体适用 ①压缩因子Z Z=pV m/RT 对于理想气体,Z=1,对实际气体,当Z大于1,表明同温度同压力下,实际气体体积大于理想气体方程计算所得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小于1,情况则相反。 ②范德华方程式

物理化学试验-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Ⅰ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Ⅰ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147012 学分:0.5 课程总学时:16 实验学时:16 (其中,上机学时:0)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否 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 面向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 先修课程: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 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张震实验室负责人刘仕文 一、教学信息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是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物理性质研究方法的训练。 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实验中常用多种物理测量仪器。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基本测量技术的训练及初步培养学生选择和配套仪器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包括下列内容: (1)热力学部分量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实验是这部分的基本内容。还可以选择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或热分析等方面的实验。

物理化学(下)总结

《物理化学》(下) (南京大学第五版)总结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 1. 离子迁移数t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i 离子运载的电流I i 与总电流之比(即i 离子所承担的导电任务的分数)。 1i i i i i i i i Q I u t t Q I u = ===∑∑ 2.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淌度)u i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 3. 电导与电导率 电导G(Ω-1 ):电阻R 的倒数。a 电导率κ(Ω-1 ·m -1 ):电阻率ρ的倒数。 电导池常数K cell :K cell = L/A L: 电极之间的距离;A:电极的面积 4. 摩尔电导率Λm (S ·m 2 ·mol -1 ) 含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单位距离的2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池所具有的电导。 m c κ Λ= 5.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对于任意价型的强电解质M ν+B ν- 平均活度因子 γ± =[ (γ+)ν+ (γ-)ν-] 1/(ν + + ν- ) a ± = m ±γ± m ± =[ (m +)ν+ (m -)ν-] 1/(ν + + ν- ) m + = ν+m ;m - = ν-m 电解质活度a = (a ±)( ν+ + ν- ) 6. 离子强度I 21 2i i i I m z = ∑ 7. 离子氛 电解质溶液中环绕在某一离子B 周围电荷与B 相反、电荷数量与B 相等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球体。 8. 基本摩尔单元 发生1mol 电子转移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1/zM n+ + e → 1/z M 二、基本公式 1. Faraday 电解定律 往电解池通电,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Q = It = znF z :电极反应M n+ + ze → M 中电子转移的计量数。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与心得

物化实验总结与心得 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20101202242 朱家林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已经结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物化实验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很多做人做事的技巧和态度。物化实验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到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一下,简单的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十四个物化实验。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用氧弹卡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了解卡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卡计的实验技术;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变化。热是一个很难测定的物理量,热量的传递往往表现为温度的改变。而温度却很容易测量。如果有一种仪器,已知它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那么,我们就可在这种仪器中进行燃烧反应,只要观察到所升高的温度就可知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这一热量我们便可求出物质的燃烧热。试验中要注意:压片时应将Cu-Ni合金丝压入片内;氧弹充完氧后一定要检查确信其不漏气,并用万用表检查两极间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前,一定要先检查点火控制键是否位于“关”的位置。点火结束后,应立即将其关上。氧弹充氧的操作过程中,人应站在侧面,以免意外情况下弹盖或阀门向上冲出,发生危险。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棗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点。测定前必须将平衡管a,b段的空气驱赶净。冷却速度不应太快,否则测得的温度将偏离平衡温度。如果实验过程中,空气倒灌,则实验必须重做。在停止实验时,应该缓慢地先将三通活塞打开,使系统通大气,再使抽气泵通大气(防止泵中油倒灌),然后切断电源,最后关闭冷却水,使装置复原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汇总

实验一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氯化钾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 用电导率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平衡常数。 3、 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根据电导公式:G=kA/l 式中k 为该电解质溶液目的电导率,其中 l/A 称为电导池常数,由于l 与A 不易精确测量,因此,试验中就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的溶液求出电导池常数k cell ,然后把欲测的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再根据公式G=kA/l 求出摩尔电导率 , k 与 的关系为: 2、 总就是随着溶液的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的, 对于强电解质系 对于特定的电解质与溶剂来说,在一定温度下,A 就是一个常数,所以将 作图得到一 条直线,将所得的直线推至c=0可求得A m ∞。 3、对于弱电解质,其 无法用 ,由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求得,其中 A m ∞+ 与A m ∞-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它与温度及离子的本性有关。在无限稀的弱电解质中: 以cAm 对 作图,根据其斜率求出K 、、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梅特勒326电导仪1台,量杯50ml 2只 ,移液管125ml 9只,洗瓶1只 ,洗耳球1只。 试剂:10、00mol/m3 KCl 溶液, 100、0 mol/m3HAC 溶液 , 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电导率仪器开关,预热5分钟。 2、 KCl 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1)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 10、00mol/m3的KCl 溶液,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器电 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2) 再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器电导率3 次,取其平均值。 m c κ = Λ m m,+ m, νν+--∞ ∞ ∞ =+ΛΛΛ m Λ m Λ m Λ m m ∞ =-ΛΛ m Λ m m ∞ =-ΛΛ m m = α∞ΛΛ() 2 m m m m 2 m m m m 1c c c K c c ∞∞ ∞∞?? ??-?=-=ΛΛΛΛΛΛΛΛΛ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物理化学课程总结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物化实验心得

物化实验心得 大三上个学期快接近尾声了,物化实验已结束两周了。回想起物化实验的日子,感慨颇多,感觉自己也收获了不少。 物化实验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打个譬如吧,在每次做完物化实验之后,我们都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要用到Origin 软件,通过物化这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初步地掌握了常用的Origin软件的知识,对我们日后使用Origin软件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处理数据时,还要用到Excel 软件,Word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操作,对我们日后更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物化实验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感慨颇深。打个譬如吧,在物化实验中,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就相当于一个团队。每次实验,我们班的同学不是做同一个实验,而是每个小组各有各的实验。在开学刚开始,我们每个小组被安排了一个要负责的实验,在每次做实验时,有不同的组要做我们负责的实验,这时,在他们做我们这个实验之前,一些注意事项,实验流程就要求我们给他们讲解,这样,

对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顺利完成实验提供了不少帮助,同时,在我们做他们实验之前,他们这组也会跟我们讲做他们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实验流程,这对我们顺利完成实验提供了不少帮助,这样就用不着老师为了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跑来跑去,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化实验让我们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在做各个物化实验时,虽然是一个组做一个实验,但是,每次实验,我们每个人还是要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安装仪器,如何使用仪器,这样就逐渐培养了我们动手的能力。 物化实验中存在创新实验环节,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我们那组负责的实验是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在做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气相成分采集的比较少,恒温水浴槽的恒温效果不怎么好,沸点很难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我们会提出了各种大胆的猜想,尝试着去解决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求更好地完善实验。这样,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对我们日后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物化实验让我认识到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之间还存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近年真题考点归纳

表格中所写章节以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为准2007大题汇总 2008大题汇总

2009大题汇总 2010年大题汇总

2011年大题汇总

2012大题汇总 2013年大题汇总

以上列了近几年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题的主要考点。厦门大学的物理化学不同于其他学校,他考察的题型比较单一。一般12~16分的选择题,然后剩下的大概十道左右的大题。 首先,复习过程中一般使用傅献彩的物理化学课本,据悉厦大本校上课也是使用这本教材。第一章气体的不用看,统计热力学一般就考一个选择,也可舍弃(明确说明只考概念),第十四章胶体近年来也只考选择,也可考虑舍弃。厦大的物化热力学考察并非重点,但热力学函数的关系、麦克斯韦关系要会熟练推导,并要求熟悉各个函数的意义,今年来有向热化学、能源方面考察的趋势。相图每年必考,且分值较大,考察的相图也较为常规,多进行几个典型相图的练习总结规律就行,步冷曲线也一般会要求绘制,杠杆规则的应用,并注意这部分可以和第四章结合考察。化学平衡也几乎年年考,这部分相对简单。电解质这一章本身就比较简单,一般是求电导率以及弱电解质平衡常数。第九十章电化学每年必考大题,能斯特方程要熟练运用,注意超电势的问题以及电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改变。第十一十二章动力学每年考察的比重比较大,常用的反应级数求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的使用及其使用条件、过渡态理论中热力学函数与活化能的关系、重要的关系式的推导。第十三章也年年考大题,开尔文公式、毛细现象,都很简单,但要注意浸润与不浸润时方程中R的正负(14年考的汞和玻璃,非常遗憾做错了) 最后,厦大物化最重要的参考书是孙世刚编写的物理化学的学习指导以及物理化学题库,历年真题很多出自上面。要将上面的习题反复练习。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

第七章 1. 法拉第定律:Q =zFξ 2. 迁移数计算++++-+- = = ++I Q t I I Q Q 【例】用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0.7512g 银,并测得阳极区溶液中CuSO 4质量增加0.3948g 。试求CuSO 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t(Cu 2+)和t(SO 42- )。 (已知摩尔质量M (Ag) = 107.868 g·mol -1,M (CuSO 4) =159.604 g·mol -1。) 解:电量计中析出银的物质的量即为通过总电量:n (电) =0.7512g/M(Ag)= 6.964×10-3 mol 阳极区对Cu 2+ 进行物料衡算:n (原) + n (电)-n (迁出) = n (后) n (迁出) = n (原) -n (后) + n (电) n (迁出) =-+0394812 07512.().()g C u S O g A g 4M M =-?+?-(...)0394821596046964103mol =2.017× 10- 3 mol t (Cu 2+ ) = ()() n n 迁出电=??--201710 6 9641033 .. =0.2896 t (SO 42- ) =1-t (Cu 2+) = 0.7164 3. 电导(G ):=1G /R ,电导率1l G A R =?=?cell s κK ,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κΛ== 【例】已知25℃时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1。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 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 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 ++--=+m m m ,,ΛνΛνΛ 【例】已知25℃时0.05mol.dm -3CH 3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3.8?10-2S.m -1。计算CH 3CO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θ。4 2 1 ()349.8210..,m H S m mol ∞ + --Λ=? 4213-(CH COO )40.910..m S m mol ∞--Λ=?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物理课和化学课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包含在理工科之中,但是两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文科的特点。下面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 bb 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A、等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遵循PV=nRT 状态方程的气体。 2、分压力: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压力。在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气体分子 分别占有相同的体积(即容器的总空间)和具有相同的温度。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各种分子对器壁产生撞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组分所产生的压力叫分压 力,它可看作在该温度下各组分分子单独存在于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力B P 。 P y P B B =,其中∑=B B B B n n y 。 分压定律:∑=B B P P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与混合气体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各组 分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总和。 ∑=B B V RT n P ) /( 3、压缩因子Z Z=)(/)(理实m m V V 4、德华状态方程 RT b V V a p m m =-+))((2 nRT nb V V an p =-+))((22 5、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任何物质的表面力都等于0) 临界点C ——蒸气与液体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区分,气液界面消失; 临界参数: (1)临界温度c T ——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如何 加压 气体都不可能液化;

(2)临界压力c p ——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的最低压力; (3)临界体积c V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6、饱和蒸气压: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气的压力。取决于状 态,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高。 7、沸点: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8、对应状态原理——处在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对比参数:表示不同气体离开各自临界状态的倍数 (1)对比温度c r T T T /= (2)对比摩尔体积c r V V V /= (3)对比压力c r p p p /= 9、r r r c r r r c c c T V p Z T V p RT V p Z =?= 10、压缩因子图:先查出临界参数,再求出对比参数r T 和r p ,从图中找出对应 的Z 。 11、阿玛格定律:B B Vy V = p RT n V B B /= 12、单原子理想气体 R C m p 25,=,双原子理想气体R C m p 27,=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 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U=Q+W (适用于非开放系统)。 2、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课件.doc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061 学号13 姓名沈建明

实验名称 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日期 2009.4.20 同组者姓名 史黄亮 室温 19.60 ℃ 气压 102.0 kPa 成绩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通过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求算有关 热力学函数。 二、基本原理 (一)、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对定温定压下的可 逆电池而言 : r m (1) nFE T , p G E S nF (2) r m T p E H nE F nF T (3) r m T p 式中,F 为法拉弟(Farady)常数;n 为电极反应式中电子的计量系数 ;E 为电池 的电动势。

另,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 工作,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 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 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 “盐桥 ”来消除液接电 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也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 (二)、求电池反应的 Δ r G m 、Δr S m 、Δr H m 设计电池如下 : Ag(s) | AgCl(s) |饱和 KCl | Hg 2Cl 2(s) | Hg(l) 分别 测定电池在各个温度下的电动势,作 E — T 图,从曲线斜率可求得任一温度 下的 E T p 利用公式 (1),(2),(3) 即可求得该电池反应的 Δ r G m 、Δr S m 、Δr H m 三、仪器、试剂 SDC — Ⅱ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1 台 精密稳压电源(或蓄电池) SC — 15A 超级恒温槽 铜电极 2 只 铂电极 1 只 饱和甘汞电极 1 只 恒温夹套烧杯 2 只 HCl ( 0.1000mol k ·g-1) AgNO3 ( 0.1000mol k ·g-1) 镀银溶液 镀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 一、电极的制备 1.银电极的制备 将欲用的两只 Pt 电极(一个电极 Pt 较短,作为阳极, 另一个电极作为阴极, 用于镀银) 浸入稀硝酸溶液片刻, 取出用蒸馏水洗净。 将洗净的电极分别插入盛 有镀银液( AgNO 3 3g ,浓氨水, KI 60g )中,控制电流为 0.3mA ,电镀 1h ,得 白色紧密的镀银电极一只。 2. Ag-AgCl 电极制备 在精确度 KCl 饱和溶液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

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