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

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
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

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钳制造成的精神悲剧的话,那么,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

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贾珍的公媳乱伦,贾琏的“包二奶”,贾赦对鸳鸯的企图,甚至连王煦凤与侄辈贾蓉也有染,等等这些,正应证了老仆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的话。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虽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儿家门努力地在这罪恶的泥潭里挣扎反抗,但最终也都与这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几乎没能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地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了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

由此看来,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腐朽”有可能萌发“新生”,却不可能催化“新生”,相反,当“腐朽”势力还相当强大时,还会扼杀“新生”。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至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府的悲剧正是时代悲剧的一面镜。

二、文化悲剧:通过作品的深层意义,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并非所有悲剧都是恶人作梗或对前途的迷惘。而归根结底是几千年积淀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如“天人合一”,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人”意识,并非西方文艺复兴时提出的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这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就难免造成了逆来顺受、自我压缩的人格,造成了不冷不热、不生不死的生存状态。我们从书中几个女子的毁灭看到了这一点。

迎春,很善良,但也很懦弱。从乳母偷她的螺金凤这件事及她的态度就可见出她逆来顺受的性格,这种性格往往使自己对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对受别人摆布、控制和欺负的敏感度降低。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结果是迎春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偿还债务的替罪羊,自己的不幸,至死也不觉悟。可见,迎春之不幸,多由于性格。

再看黛玉的悲剧,难道完全是外力与环境造成的?其实不然,人们往往看到她秉承优秀传统而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她深具传统文化性格而死的一面。由于传统文化个性意识的缺乏,在传统文学中往往表现为人的依附性,即一个弱者的主体性往往必须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个强者身上。在灵魂深处,她已被这种依附性折腾得精疲力尽,她时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离家的凄凉甚至生的绝望。于是她的病日益加重,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走到尽头。所以说,黛玉爱情的毁灭,既是无情世道的他毁,也是悲剧性格的自毁。

关于薛宝钗的悲剧,一般认为是一个努力迎合时代的人竟也不为世道所容,所以是社会悲剧。但从文化角度看,她也是封建文化之树上一颗必然的苦果。封建文化要求每个“个体”去做的事最好不要去符合心中的欲望,这样才会获得社会的好评。薛宝钗就是这种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这种做人理想的其中一个。爱情上、才学上、生活上,宝钗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自己应有的个性锋芒;自己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生命处于一种不生不死的浑沌状态。这种自我压缩使她的生命过早地枯萎了。我们从这一形象的毁灭过程,可以看到封建文化深层意识是如何蚕食人的灵魂与消磨人的个性。曹雪芹这种历史沉郁中的文学的思考,的确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觉醒。

三、人生悲剧:时代悲剧侧重从横断面去解剖当时社会,文化悲剧侧重从纵深处去反思民族的文化,而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一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几乎不思考有关个人的存在等基本哲学问题,这也是《红楼梦》能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

“人之生也,与忧俱在。”生命的欢乐往往是在痛苦的追求之中才实现。这种痛苦的程度与知识同步增长。以宝玉为例,开始宝玉并不惧怕生活,而是正视生活,对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价值、存在目的还抱着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然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现世中,他总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无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保存。于是陷于失望之深渊,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终于抛下一切远离尘嚣,这是他对生命的个体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沉思后的毅然抉择。人生总是这样,总是不美满,总是有所欠缺,而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复原,这是人人概莫能外的悲剧。

以上是从宝玉的形象来看人生悲剧的意义。从整部作品看,也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这侧重表现在许多曲、词的咏叹之中。如“多情公子空牵连”,“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风流灵巧招人怨”,“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等等,都体现为美的毁灭。人生有如此多的缺陷,当我们超越题材的表层意义来体会时,便会感到这种缺陷的揭示能激发人们更加珍惜时光,执着现世,具有强烈的劝世作用,当然,倘若消极对待的话,就会走向丧失意志,悲观厌世的另一端。作品似乎在告诉人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话又说回来,在那样一个悲剧的大时代里,作为凡夫俗子的大观园里的儿女们,无论怎样选择,又能有什么好的结局呢?

见者真故知者深,由于曹雪芹深刻体验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之“大哀”,故能将这种痛苦提升到一种人类痛苦的高度加以艺术概括和表现。必须指出,这种悲剧感是不同于儒家的忧患意识的,儒家的忧患意识来源于群体意识中产生出来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而曹雪芹更直接的是与庄子的思想相通,他对人生之忧远胜于对家国之忧。因此,这种人生悲剧感也远比屈原、杜甫的“离忧”更具深沉特质、更具普遍的人生内涵。

从《红楼梦》的三重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现实、文化、人生的批判、反思与探索精神。然而他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与旧的、传统的、落后的东西也还是有丝丝缕缕的联系,于是批判现实与希望中兴,意识中反传统与潜意识

中维护传统,出世与入世,便成了对应着三重悲剧的三对矛盾。

答案安徒生童话题目

安徒生童话试题 一、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后杀了小王子了吗?(B) A 杀了小王子 B 没有杀小王子 2、《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的样子是(A ) A 人身鱼尾 B 鱼头人腿 3 、《海的女儿》中的小公主最后化成了(A ) A 泡沫 B 海水 C小精灵 4、《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用什么换来了双腿?( C) A 手 B 头发 C 舌头 5、《海的女儿》中,是谁救了王子?(B ) A 邻国公主 B 小人鱼 6、《海的女儿》中王子最后娶了( A) A邻国公主B小人鱼 C宫女 7、《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有没有穿棉鞋?(B) A 有 B 没有 8、《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 A) A 5 B 4 C3 9、《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C) A 烤鹅 B 圣诞树C奶奶 10、《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冻死在( A) A 大年夜B元宵节的前夕 1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有没有卖掉一根火柴( B) A 有 B 没有 12、《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喜欢( A) A 穿新衣服 B 看戏 C 吃美食 13、《皇帝的新装》中有几个骗子?( B) A 1 B 2 C 3 14、《皇帝的新装》中诚实的老部长说的是实话吗?( B) A 是 B 不是 15 、皇上什么也没有穿”是( A)说 A 一个小孩B大臣C围观的人

16、《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穿着新衣去参加(A ) A 游行大典 B 国庆大典 C 祭祀大典 17、《野天鹅》中十一位王子变成了十一只(A ) A 野天鹅 B 怪鸟 C 麻雀 18、《野天鹅》中艾丽莎有没有使哥哥们恢复原样?(A ) A 有 B 没有 19、《野天鹅》中,妹妹编织( B)救了哥哥。 A 披甲 B 衣服C帽子 20、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B ) A 仙女 B 天鹅 C 鸭妈妈 21、丑小鸭冻死在湖面上,(C )救了她 A 鸭妈妈 B 老婆婆 C 农夫 22 、《夜莺》中,夜莺的歌声有没有使国王的生命得到延续?( A) A 有 B 没有 23、拇指姑娘跟(C )成了亲 A 小癞蛤蟆 B 鼹鼠C花王子 二、是非题 (在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20分) 1、《拇指姑娘》中老婆婆想得到一个美丽的小孩子,巫婆帮她实现了。(√) 2、在《海的女儿》中,巫婆说:“人鱼一旦死了,便将化成海水中的泡沫。” (× )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 4、《皇帝的新装》中的两骗子称他们纺织的衣料非常美丽,最不称职的官员或最蠢的人是看不见它的。(×) 5、《野天鹅》中11位哥哥白天要不停的飞,飞过大海,太阳落山了,他们才能够变回人形。 (√) 6、《野天鹅》中的妹妹不说话是为了救自己。 (× ) 7安徒生不是丹麦人。(× ) 8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 9、《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被冻死了。(√) 10《好运气在一根木帮里》中的旋工一直很穷。(×) 11《拇指姑娘》中拇指姑娘最后和安琪儿国王在一起(√) 12<<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 1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故事。(√)

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张爱玲凭借着她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张爱玲的家庭和爱情婚姻带来的人生悲凉感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表层原因;张爱玲意识到“她的时代”“仓促”,感到“惘惘的威胁”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女性;悲剧;人生;审丑;婚姻 【Abstract】Zhang Ai-ling's with her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and unique style, style authoring devastated, bleak stories, active with another woman in the story. How do these women no matter what struggle, strive, struggle, melancholy and poignant of the final destiny is the same, there is no way out. Zhang Ai-ling's love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in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is the work of female desolate surface of fate cause; Zhang Ai-ling's realized that "her age", "rush", "feel frustrated feel frustrated by the threat" was bleak destiny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omen in their work. 【Key words】female;tragic;life;ugly;marriage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她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各异,但无不演出着一幕幕生存悲剧。她最注重的是女性人物,她笔下的女人们因袭了女性生理、心理的历史陈迹,一代又一代地挣扎、堕落,

从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形象看安徒生的善恶观和忏悔意识

从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形象看安徒生的善恶观和忏悔意识 张甚09汉语言三班 在安徒生传世的众多童话作品中,“小女孩”形象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人物形象。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徒生的近二百部童话作品中,以“小女孩”作为故事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的童话就占了近两成,这其中著名的有《红鞋》、《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因此,可以看出“小女孩”形象是安徒生童话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形象,并在不同的作品中以不同的风格出现,诠释着不同的内涵,也承载着作者不同的思想价值观。近来,学术界在研究安徒生及其作品时普遍关注到安徒生的世界观和宗教意识,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很少有针对“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和情感载体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从安徒生的若干主要作品中的“小女孩”形象入手解构安徒生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判断。 一、“小女孩”形象身上展现出的是非善恶观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安徒生的两篇童话作品:《蜡烛》和《拇指姑娘》。首先来看《蜡烛》,这部童话中的两个“小女孩”形象,一个是富有贵族家庭的女儿,另一个是贫苦家庭的女儿。两个“小女孩”虽然出自于不同的阶级,但在作品中却代表着同样的内涵——幸福、快乐。具体分析起来,对于前一个富有小女孩,虽然她的家庭拥有着可观的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她天真、善良,拥有着一颗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心。在安徒生的思想中,富贵并不是有悖于道德的必然因素。同样地,在他看来,社会贫富差距并不是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事实上,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对于富人生活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认同,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正是通过富有小女孩和贫苦小女孩的共同愿望表现出共同的善恶主题。这样的主题,总结起来即:财富不是判断善恶的标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有同样高贵的灵魂。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经典童话《拇指姑娘》,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小女孩”形象的“拇指姑娘”从出生到后来的一系列经历直至最终走向的结局的整个过程中,她的所见所闻和作者在文本中描写的相应形象都和《蜡烛》一样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善恶价值观。稍有不同的是,在本故事中,作者向我们阐述的不是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善恶判断,而是关于外表美丑的善恶倾向。而在其他的许多精灵形象比如说田鼠大婶和金龟子这些外表普通的形象也是善良的。甚至是老蛤蟆和小蛤蟆,这两个外表上绝对丑陋的动物,虽然给拇指姑娘以很大的恐惧,但终究也是没有恶意的。很明显,作者在他们丑陋的外表下给与了他们许多艺术上的美感和人性的成分,比如说作者塑造的老蛤蟆想给小蛤蟆寻找媳妇的情节,想必读者读了一定会觉得很温馨。因为亲情和婚姻是人类社会里最富有感情成分的事物,作者将其附加于两个蛤蟆上,无疑表现出了对他们喜爱与认可。同时我们看到,即使是本篇中最为丑陋的形象——鼹鼠,作者其实也是对其注入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和感情的,因为在故事中拇指姑娘之所以不愿意嫁给他主要是因为他的外表和性格而不是品德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免有对受伤燕子的无视等问题),作者在描写鼹鼠这一形象也是掺杂了很多人性成分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鼹鼠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人类最为高尚的感情—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2008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甘肃省电大武威电大分校赵静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是在生命中苦苦挣扎着,但终不免一个悲剧性的命运。她对小说故事性的高度重视,摆脱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启蒙话语强加在小说身上的重荷,体现了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充分尊重。本文就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表现的几个着眼点:情爱关系、人性的探索、人生的体验、悲观忧伤的结局,以及悲剧意识根源进行阐述,力指导现实的人少生私寡欲,少谋个人私利,多贡献于社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张爱玲(1917---1995),河北丰润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其文学成就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由于张爱玲的童年家庭的不幸和她对这个家庭的憎恨又使她的作品的整体染上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以及清醒的没落感,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大多是悲剧性人物。 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在其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女人的命运无一不是悲剧性的。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精神个性、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平凡的没落贵族家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她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喧闹和孤寂,铸成了她悲观的作家气质。使她对人生既

美学论文——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学院: -------------- 专业:---------------- 学号:---------------- 姓名:----------------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摘要: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安徒生童话》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安徒生是19世纪文坛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是全世界都爱戴的名字,是被公认的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作品是世界儿童文学无比珍贵的财富。” 他的灵魂飞翔二百多年,他的文字温暖数代人的心。他曾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的、善良美丽的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因为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他,含泪爱他,直到永远。

自 1913年周作人首次将安徒生介绍到中国以来,安徒生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讶异。有着五千年孔孟思想传统的我们,在安徒生的想象世界面前,我们除了不解便是惊叹——文学竟还能创造出这样古怪精灵而又动人心弦的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优美变幻的文字世界,我们从心底里庆幸遇见它。那讲究性灵的周作人是这样评价这位来自地球北边的童话作家的:“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本文试通过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一审美视角——悲剧进行观察,分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一、何谓悲剧美? 尽管儿童文学的总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并不排斥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方面,悲剧是难免的,即使儿童生活也不例外。关键是如何表现悲剧,和怎样表现悲剧。对儿童文学和童话来说,或许更多的不是采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主要是通过悲剧来展示一种崇高悲壮之美,体现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它更倾向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美的注解。而且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展示,还尽量采取一种弱化或淡化悲剧结局、注重情感与精神境界的渲染,

安徒生童话阅读测试题目

安徒生童话试题 1.《豌豆上的公主》中王后给豌豆公主铺了多少床垫子,多少床鸭绒被?( B ) A.20;10 B.20;20 C.10;10 D.10;20 2.《小意达的花儿》中小意达看到的带着王冠的花王和花后是什么花?( C ) A.牡丹 B.百合 C.玫瑰 D.鸡冠 3.《拇指姑娘》中,第二个发现拇指姑娘的是谁?( C ) A.癞蛤蟆 B.田鼠 C.金龟子

D.燕子 4.《海的女儿》中,小公主用什么换了巫婆的药水?( B ) A.眼睛 B.舌头 C.灵魂 D.头发 5.最关心百灵鸟,曾给百灵鸟一些安慰的是?( D ) A.一棵绿草 B.温暖的阳光 C.小男孩 D.小菊花 6.《接骨木树妈妈》中,接骨木树妈妈又回到了哪里?( A ) A.茶壶里 B.树林里 C.很远的地方 D.木盆里

7.《织补针》中,织补针在排水沟里遇到的闪亮的东西是什么? ( D ) A.绣花针 B.别针 C.金刚钻石 D.瓶子的碎片 8.《钟声》中,人们忽然听到的一种从未听到过的钟声来自哪里?(D ) A.泉水从石缝里流出来发出的声音 B.猫头鹰的头碰在大树上所发出的声音 C.墙上挂着的一口小小的钟发出的声音 D.大自然的圣歌 9.《跳高者》中谁最后得到了公主?( D ) A.年轻的王子 B.跳蚤 C.蚱蜢 D.玩具跳鹅

10.《海的女儿》中谁救了王子?( A ) A.小人鱼 B.小人鱼的姐姐们 C.邻国公主 D.巫婆 11.《拇指姑娘》中谁救了拇指姑娘?( C ) A.田鼠 B.金龟子 C.燕子 D.花精 12.《红鞋》中珈伦为什么穿上舞鞋就不停的跳舞,而且无法停下?( D ) A.这是一双魔法舞鞋 B.她热爱跳舞 C.因为一位长者大胡子的老兵在她的红鞋底上敲了两下 D.上帝对她的惩罚

《安徒生童话》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安徒生童话》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 1、《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 2、该作品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3、《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芭蕾舞剧、舞台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4、安徒生童话的题材很广,在他众多的童话中,悲剧性故事占有相当份量,从他创作中期的《海的女儿》到其晚期创作的《老约翰尼讲的故事》,悲剧无所不在。这些作品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为结局。

5、安徒生的文笔诙谐而又柔和,灵动轻巧而又饱含浓重的忧伤和哀挽。他的许多技巧精致而不矫饰、主题深刻而不刻板。 6、安徒生世界中诸多悲剧性叙事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作者以不同题材的悲剧故事,尽显人的美和善,尽显着悲剧人物对希望、对生活、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名篇概述 ★《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的生命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 ★《丑小鸭》: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 ★《夜莺》:夜莺那曼妙的嗓音,赢得了全世界博学之士的推崇,也赢得了中国皇帝的眼泪。在皇帝弥留之际,夜莺再次来到皇帝的身边为他歌唱,阎王使者潸然泪下后飘然离去,皇帝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安徒生童话》测试题

《安徒生童话选》阅读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安徒生是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世人公认是“童话之王”。 2.在《安徒生童话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 3.《丑小鸭》这个故事中的丑小鸭最后变成了。 4.《坚定的锡兵》故事中,那个一只脚的小锡兵最后化成了。 5.《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作品中十分有趣、精彩的童话之一。可笑的皇帝与大臣因为虚荣,竟被两个骗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间。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 6.《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讲述一个和之间的动人故事。 7.《安徒生童话》中《夜莺》讲了一只会唱歌的夜莺被抓进了皇宫里面。 8.《打火匣》中讲了一位士兵靠着娶到了公主并成为了国王。 9.《安徒生童话选》中的拇指姑娘是一个善良而又不幸的姑娘。她在鼹鼠洞里看到,她没有不理不睬,而是每天给它送东西吃,救活了它。她不幸是因为她被抢去做它的儿媳,受尽了折磨。但是拇指姑娘没有屈服,最终在帮助下逃离了魔窟。 10.安徒生中的《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美丽的并不是真的玫瑰,美的是。 二、选择题。 1.《飞箱》这个故事中的箱子最后()。 A 被偷走了 B被烧掉了 C 丢掉了 D 被抢走了 2.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与中国有关的童话是:() A 《海的女儿》 B 《卖火柴的小女孩》 C 《皇帝的新装》 D 《夜莺》 3.下面故事中哪些不是《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中的故事:() A 《打火匣》 B《皇帝的新装》 C《野天鹅》 D《白雪公主》 4.《丑小鸭》故事中丑小鸭因长得丑被同伴驱逐,最后来到了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屋主老太太同意暂时收留它的原因是:() A 同情丑小鸭 B 想给自己做个伴C想给母鸡找个伙伴 D 想知道丑小鸭是公还是母,能否下蛋。 5.《演木偶戏的人》,使我深受启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快乐就会伴随着你。 B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 C 团结力量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而又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作品中,悲剧成为其中脱不去的主题,尤其是女性悲剧,于是,“荒凉”成为张爱玲的底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 引言 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而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分为这几种:1. 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2. 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3. 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4. 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一、封建和男权社会的钳制 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 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同时,《金锁记》中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浅谈《安徒生童话》

浅谈《安徒生童话》 吴雪姣1100100064 童话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一定会给家里的学龄前儿童买漫画书,我第一次读到《安徒生童话》是在妈妈给我买的红蜻蜓丛书里,那是个连环画书,里边有《小蝌蚪找妈妈》,《拇指姑娘》和《皇帝的新装》。 第一次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的小广播讲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实在太可怜了,每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就很难受,好像我也站在寒风里卖火柴,穿得很少,赤着脚,不但家徒四壁还有个凶恶的父亲,总是用羡慕的望着别人家的火光。每次听这个故事我都很想走进故事里,我想象自己是生长在充满温暖的富裕家庭里,然后发现了在窗外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让家里的人收养了她,这样她就不用光着脚在寒风中颤抖,可怜兮兮的求别人买她的火柴,更不用回家去面对她那个没人性的爸爸。每次读到这个故事,内心就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同情,并对她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冷漠的人感到愤怒。这么多年后重新阅读这个故事,依然让我有着揪心的难受,和气愤,为什么就没人帮帮那个可怜的没有鞋的小女孩,就这样让她冻死在大年夜里呢?感觉自己幼稚的又回到了小学一二年级。 阅读了各国作家的作品之后再看俄国童话故事《卖火柴小女孩》,我明显感觉俄国作家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更会把悲剧写的更悲剧,把戏剧性的剧情写的更富有戏剧性,他们的文章都是对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赤裸裸的揭露,毫不掩饰。作者安徒生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从小跟着濒临讨饭境地的母亲,受尽世人冷眼,他度过的寒冷,饥饿,正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部经典的童话教育我要对贫苦的人民充满爱心,就像我想象的那样,当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不吝惜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二稿修改

前言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直面残酷的生活,将目光投注于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灵魂的悲剧生活,展示出一幕幕震撼的人生悲剧。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荒凉感和虚无感。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张爱玲的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创作意识值得我们探究。 一浮世的悲歌 (一)、不可逃离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人的生存欲望与现实困境的悲剧性冲突是其小说的基本冲突。张爱玲从自己的生存状况出发,从童年、亲情、恋爱、婚姻生活等切身的感受中探索个体的生存状况,她的人生观和生命的悲剧感就渗透在她对个体在荒凉世界里的生存状况的描绘。她以一种逼近本质的直觉,揭示个体生命的悲剧性,传达她对一个时代的生存体验:人的生存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矛盾,人注定要成为被征服者,在最终结局面前,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终究要归于沉寂。“总之,生命是残酷的”,[1]没有悲壮,只有无奈的堕落和苍凉。张爱玲认为,人生永远无法完满,只有委屈和难堪的生存,痛苦才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在她看来,人生与现实困境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由不得自己做主。“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2]这种将人生看作麻烦,麻烦与生命同生同灭的感悟,就是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她在《论写作》一文中谈到:“是个故事,就得有点戏剧性。戏剧就是冲突,就是磨难,就是麻烦。”[3]张爱玲透过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情感体验、精神状态,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挖掘出其中的悲剧内容。 1.鲜明的悲剧个体 张爱玲的创作大多是描写普通人的平庸生活,“他们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在难堪的生存中“有挣扎,有焦虑,有慌乱,有冒险”。[4]张爱玲认为这才是生命真正的图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沉沦,在荒凉的胁迫中表现出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困惑,以及对虚妄无妄的生活困境的屈服是人类荒凉的生存景况的呈现。张爱玲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往往赋予这些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意志,他们大多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平庸无为的世界里抓住些什么,或是爱情,或是理想,或是平凡稳定的生活。但最终的结果往往得到更多的痛苦,一步一步地看着自己所追求的走向幻灭。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本是一名普通的小女子,一位单纯的中学生,为了学业,她向自己的姑妈求助;

关于悲剧美的浅谈

关于悲剧美的浅谈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美学基本原理这门课也要结束了。在短短的学习美学这门课程的时间里,让我喜欢上了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对“美”产生了新的认识! 我觉得,在美的范畴里,悲剧是最触动人心灵和灵魂的。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这部作品,网络上的定义是历史片、战争片。但是我却觉得这实际上是一部悲剧!导演通过光感效果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人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引人深思,也表现出了在战争时期人性缺失。 《辛德勒名单》讲述的是在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人大肆屠杀犹太人,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在科拉科开了一个生产军需用品的工厂,并且雇佣犹太人做工,从中赚取大量钱财;但是,当他亲眼目睹了犹太人被屠杀的场景后,他感到特别震撼,并且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最后,他用他所赚取的金钱向德国军队开出了一千二百人的名单,用自己的全部财产换取了一千多名犹太人的生命。在那样一个时代,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全世界。 电影是以倒叙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开头首先是以几名存活至今的犹太人,为那些在战乱时期惨遭屠杀的同胞们朗诵经文、哀悼的方式展开的。那是在1939年,德军在两周内击溃了波兰军;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下令犹太人登记全家户口,重新安顿集居各大城市,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每天有一万名犹太人从乡下抵达科拉科。德国的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了科拉科,他出入有那些德国军队们经常去的餐厅,利用自己不错的社交才能和赚取的大量金钱,很快地就与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41年3月20号,是迁入犹太区的最后期限,于维斯图河以南规划犹太人封闭区,强制犹太人迁至该地区,科拉科一带地区的犹太人拥挤的住在十六条街方圆里,若无视管理规定的犹太人,将会以军事法庭审判。在德军对犹太人分配劳役、安排食宿等工作的时候,他开设了一个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雇佣了大量的犹太人到他的工厂做工。但是,那些犹太工人并得不到工资,得到这些钱的是德国党卫军们。1943年,科拉科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把这些看在眼里,于是他贿赂军官,让自己

安徒生童话练习题答案

中考名著复习《安徒生童话》练习题 《拇指姑娘》 1.拇指姑娘出生时是坐在花蕊中间。 2.拇指姑娘的摇篮是用做的。(胡桃壳) 3. 抢走了拇指姑娘,准备给自己的儿子做新娘,后来又抢走了拇指姑娘,也想让她做自己的新娘,遭到同伴的嘲笑衙又把它放走了。(金龟子) 4.老田鼠收留了拇指姑娘,羡慕想让她嫁给自己的朋友 .(鼹鼠) 5.拇指姑娘在里用草编了条毯子救醒了燕子。春天来到后,在燕子的帮助下来到了一个到处是花的国家。拇指姑娘在玫瑰花上遇到了,并爱上他后来又成了亲。(地道、花神王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6.《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发生在(时间)。(圣诞之夜) 7.卖火柴的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分别看到了、、 、。(火炉、烤鹅、圣诞树、老祖母。) 8.小姑娘死在,死时手中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旧年的除夕之夜) 《豌豆上的公主》 9.老皇后之所以认定小姑娘是公主,是因为小姑娘能感觉出二十床垫子二十床鸭绒被下面有东西,该东西是。(一粒豌豆) 《皇帝的新装》 10.《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最喜欢,因此人们常说“陛下在里。”(穿新衣服、更衣室) 11.两个骗子称他们织出的布匹的特别之处在于。(任何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种布。) 12.皇帝次派大臣去看骗子织布。(二) 13.举行游行大典时说出了实话,说皇帝什么也没穿。(一个小孩) 《海的女儿》 14.小公主共姐妹个。(7) 15.海巫婆让小公主变成人的报酬是,后果是:如果王子不爱小公主,小公主将变成。(割下小公主的舌头、泡沫) 16.小公主要恢复鱼尾巴,就要把刀子插进的心窝,结果小公主把刀子扔进了大海,自己却变成了。(王子、泡沫) 《独腿的锡兵》 17.独腿的锡兵经历了一场旅行:先在主人家的上,被移到上并跌到了楼下,过路的小孩把他放进里沿水沟顺流而下,接着它又掉进了,后来又漂进了,最后被吞进了里,最终他又回到了主人家。(桌子、窗台、小纸船、下水道、运河、鱼肚) 《踩着面包走的女孩》 18.《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的主人公叫。在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的路上,她把送给父母的扔进了泥水,想从上面走过去,结果她沉到了那里。(英格儿、面包、沼泽女人)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姓名:宋楠 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6/04/30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 论点: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直面残酷的生活,将目光投注于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灵魂的悲剧生活,展示出一幕幕震撼的人生悲剧。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荒凉感和虚无感。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 本论: 一、在张爱玲看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不仅是悲哀的,无奈的,而且是冷酷的,充满着人性的厮杀。 二、张爱玲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情”字,但是她偏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父亲为了钱竟逼自己的女儿为妾,姐姐为了讨丈夫的欢心竟把自己的妹妹送给他玩弄。 三、张爱玲的小说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悲剧,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结论:总之,张爱玲自觉地以情欲、以非理性来解释悲剧,解释人的行为动机,解释人性。她认为人性是盲目的,人生因而也是盲目而残酷的。所以在她的小说中,这一切表现为现实的肮脏,复杂。不可理喻,假如不是被情欲或是虚荣心所欺瞒,人对现实的了解仅限于这一点:生活即痛苦,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也是最真的认识。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无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有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以伤感基调为主的悲剧性语言 字样和正文二至三级标题,后接页码号。“目录”二字中间要有一定间距,使用小2号宋体字。“目录”下方可空1行,下面的内容为3号宋体字。页面行距及页边距可根据文面美观程度进行调整,不可全居上方而下方空余太大。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

沈筱峂 内容摘要: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色彩。本文从孤独感,行走和飞翔所代表的死亡和复活,以及爱情的伤感这三个方面浅析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悲剧性色彩。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悲剧孤独忧郁行走飞翔爱情 托尔斯泰说,他花了十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但是从他的童话中只读到“孤独”二字。作为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安徒生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他怀抱一颗悲悯的心,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为世人建造了一个童话的王国。当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意识。 一.孤独和忧郁 安徒生的一生历经曲折,14岁时便离开家乡,独自行走在苍茫的人世间,以他敏感的心遍尝世间冷暖,用他纯真的眼看透世事炎凉。在70岁时死于肝癌。此生最后一篇童话《夜莺》写给了他一生所挚爱但终究没有得到的女人。安徒生的一生可以说始终与孤独相伴。他早年视父亲为最为珍贵的朋友,然而父亲却过早的撒手人寰。继之是祖父的发疯,这使他备受同龄人的嘲笑。17岁进入文法学院,更是他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即使成名之后也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最终爱情上的受挫让他彻底的孤独。安徒生自己在自传中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曲折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令人欣慰的一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恶变为善,痛苦之中生出快乐。这是一首内容极其深刻的诗。 于是安徒生将人生的这份孤独和寂寞孕育到他童话中人物当去。孤独的花、鸟,美丽而伤感的女子等形象带着独特的孤独和忧郁之感。小人鱼对高等生命的追求、对爱情独一无二的坚守以致最终放弃生命来成就所爱之人的幸福,然而这些从来不被同类所理解。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的夜里独自一人在黑暗的街角,在寒冷和孤寂中擦光了所有的火柴,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世界中带给了她最后的温暖,让她见到自己最渴望的场景和最爱的祖母,带着笑离开了这寒冷的人世间。这些故事中的形象,仿佛是安徒生对自己的命运的默默抒写,他也同那些他们一样都在享受孤独所带来的幸福。 如同《圣经》借助大量的故事来隐喻宗教奥义一样,安徒生也在为孩子讲述许多美丽而又忧伤孤独的童话,这些故事中往往潜藏着无法言说或有意空缺的部分,当是孩子的时候还不明白这里面的种种情感,只是单纯的悲伤为什么小人鱼不能和王子在一起。而那些安徒生真正想要借助童话来传达的悲哀和孤独,当这些孩子慢慢长大成人之后可能是要用整个生命的旅程去慢慢体悟。所以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是接近诗的悲剧,既雄浑又纤细,既热烈又清澈。这种悲剧性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弥漫于他创作童话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安徒生式的忧郁和孤独,里面的主角正如作者本人一样纤细而敏感,但是也热烈而坚忍。 二.行走与飞翔 在安徒生童话里经常会有安徒生式的故事模式,即受难——死亡——复活。安徒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采用这样的一种故事模式应该是以耶稣被钉于十字架、后又死而复生为原型。这种原型潜在于他的前期的大多数童话中。例如死亡意象的表现,《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并没有被真正处死,而是被绑到行刑架上。死亡在事实上可以视为悲剧受难的高潮部分。而复活则大部分用飞翔这一意象所暗示。纵观安徒生的童话,但凡一切行走于地面上的事物皆是痛苦的,与之相反,飞翔的生命则是拥有快乐和自由的。例如《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了变为人而用自己的歌喉换回了人的双脚,但是她行走的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刃上,每一步都会滴出血来。《红舞鞋》中的主人公珈伦,她只要穿着美丽的红舞鞋就会不停的跳舞下去,除非砍断双脚否则就会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于是我们在安徒生的童话中窥见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因为欲望而带来的人生的痛苦。不论是小美人鱼还是珈伦,她们都在为自己的欲望而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一、引言 (2)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及其体现 (2) (一)苍凉的艺术风格 (2) 1、意象表现 (3) 2、氛围表现 (3) (二)悲剧性的主题内容,人物和结局 (4) 1、爱情的悲剧性 (4) 2、亲情的悲剧性 (6) 三、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 (9) (一)社会原因 (9) (二)家庭原因 (9) (三)个人情感原因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3)

绵延不尽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摘要: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勇于直面残酷的现实生活,将敏锐的目光投注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生灵的悲剧生活,展示出一幕幕震撼的人生悲剧。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苍凉感和虚无感,从而散发出浓郁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 本文立足于文学研究,从女性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整体的眼光纵览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全面梳理、剖析和阐释张爱玲小说中所呈现的悲剧意识,追溯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具体体现。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冷冷的撕开生命外表的华美,露出人性深处的自私、阴暗、虚伪和孤独。通过独特的艺术技巧,利用意象表现和氛围表现,建构起一种苍凉的艺术格调,再加上主题、人物以及结局悲剧性的叙述和描写,逐步形成她小说的悲剧意识。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这三个角度简略剖析。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动荡,父母感情的破裂,家族亲人的爱恨情仇,以及自己与胡兰成的感情的破裂,这一切的经历使其在创作上更加倾向悲凉。 本文力图通过这两个大的方面来了解张爱玲,把握其小说创作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苍凉悲剧意识小说张爱玲 Not the desolate stretch of Eileen Chang's novels--the tragedy of consciousness Abstract:Eileen Chang is a writer who has a strong tragedy consciousness and has a brave courage to face the cruel reality and life .Her keen eyes with pain and difficulty tell us the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and the tragedy of the lives, showing the scenes of life tragedyie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nducing deduc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overciew zhang ai-ling's novel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comb make zhang ai-ling's novels with a consciousness of tragedy, tracing her novels of the causes of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饱尝人间疾苦,纵观了社会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现象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的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以清醒和同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安徒生童话》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结构形式写作。简洁明快,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我国少年儿童及成人的喜爱。文中以小动物的各种奇特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人生,表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书中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安徒生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和幻想。在他笔下,整个大自然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善良、勇敢、机智。揭露和鞭挞了统治者、贵族僧侣的贪婪、残暴、虚伪、愚蠢。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个性突出,觉不雷同,色彩斑斓。 关键词: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人生理想弱者之美虚伪贪婪

摘要 (1) 1 引言 (3) 2 安徒生童话中的弱者之美形象分析 (4) 2.1 拇指姑娘人物形象分析 (4) 2.2 野天鹅人物形象分析 (5) 3 安徒生童话中的贪婪、虚伪之形象分析 (6) 3.1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 (6) 3.2小猪倌人物形象分析 (7) 3.3狠毒的王子人物形象分析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一方面把动植物人格化、社会化,并通过动植物的生活画面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动植物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使善恶终有报。整部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思想深刻、故事变幻莫测。《安徒生童话》160余篇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或人或物,或鬼或神,无不在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生动而鲜明的个性。在《安徒生童话》中其主要人物共有两类,一类是聪明、善良、勇敢、机智的下层人民;另一类是贪婪、残暴、虚伪、愚蠢的统治者。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的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解读悲剧文学作品中“美”的一般构成

解读悲剧文学作品中“美”的一般构成 [摘要]悲剧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中的悲剧的审美体验和认识,优秀的作品能通过作者创作和描述的审美意象来感染人、启迪人,从而形成特定的悲剧美,陶冶读者的思想。本文结合相关作品,分析解读文学作品构成悲剧美的几个关键要素。 [关键词]文学艺术悲剧美构成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败和牺牲。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老舍在《论悲剧》中也曾说:“悲剧是描写在生死攸关的矛盾和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这种力量能通过“悲”反射出美,通过“挫折”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从而使作品迸发出崇高悲剧的美学价值。那么,一件悲剧文学作品要想具有美学价值、愉悦阅读者的精神,进而形成悲剧美必须具备什么要素? 一、悲剧人物的苦难蕴含着社会意义 在现实中,有较好阅读经验的人欣赏悲剧文学作品,并不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去玩赏和品味别人的痛苦,而是满怀对不幸者和受难者的同情和崇敬,通过看到好人遭殃去认识那个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激起对它的愤慨和否定的态度。美学史上有的人之所以认为欣赏悲剧是不近人情的事,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悲剧人物的磨难、痛苦以至死亡,而没有看到在人物的苦难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及其意义的缘故。只有把悲剧人物的不幸和一定社会联系起来,他的毁灭才超出个人的性质,才能折射出积极的社会意义。悲剧冲突说到底是一种社会冲突,是相对弱小的新生力量与强大反动旧势力、旧思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悲剧则是这种冲突及其必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像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深刻反映了元朝封建社会的官府昏愦腐败、草菅人命,流氓无赖横行无忌、欺压良民的黑暗现实,鲁迅的《祝福》则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和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残酷迫害。 二、悲剧人物应有一定程度的正面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