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进展

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进展
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 明显缓解,保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 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 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 长期应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不是理想方法。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曾见骶管内注射后病情 加重及瘫痪。多次注射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他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 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 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以及进行性加 重的腰椎滑脱、侧弯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则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减压术,或同时行减压、融合术,

有时加固定的稳定手术。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系除有腰椎管狭窄症状之外,尚伴有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有椎间不稳定、退变性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比较复杂,需要综合对症处理。 术后并发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已经过几十万例、上百万例患者的检验。但任何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也不例外。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管损伤、硬脊膜损伤、马尾神经损伤、神经根损伤等。手术后围手术期有可能出现休克、深静脉栓塞,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尿路感染,腹胀呕吐等全身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迅速给予正确处理。 尽管存在以上风险,只要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术后密切观察,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低,至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就更罕见了。至于民间相传的手术导致瘫痪的情况更是极为罕见。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一、下肢疼痛未消失 可能患病时间太长,神经受压过久,或者压迫太厉害,导致神经根炎症不能消退,功能难以恢复。(术后给予充分的营养神经药物,大多患者会有较满意的好转。)或患者术后活动不当,或神经根管狭窄压迫未解除。若术后疼痛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复发,或健侧肢体出现疼痛,最常见

腰椎管狭窄综述

浅谈对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腰椎管狭窄(lumberspinalstenosis,LSS)的概念是由英国人Verbiest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指椎管、神经根管和神经孔的狭窄。[1]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尚未有流行病学的可靠依据,但是65岁以上的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人群,大多是由此病引起的。[2]目前治疗此病西医外科手段即为手术切开减压以改善患者症状,但手术风险大、创伤大,术后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中医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小针刀、针灸、推拿、理疗(牵引、红外线疼痛治疗等),相比较手术疗法,中医保守治疗手段创伤小,无副作用,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中医治疗LSS进行一个梳理。 1.腰椎管狭窄的现代医学认识 腰椎管狭窄的定义为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及血管受压出现临床症状。[3]此病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本文只谈论后天性的腰椎管狭窄。后天性的腰椎管狭窄可以由骨关节炎、关节增生、黄韧带增厚、椎间盘退变等因素导致。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主诉通常为腰骶部的疼痛,会阴部的麻木膨胀感,双下肢的疼痛、麻木感,排尿费力,通常存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的下肢软弱无力,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上坡容易下坡难,前屈时疼痛、麻木减轻以及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方面可以有椎旁压痛,严重者可有下肢感觉、肌力、肌腱反射改变,弯腰和(或)腰过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影像学检查方面可有X线、CT或MRI显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椎管中央矢状径<13mm,侧隐窝<3mm。[4] 2.腰椎管狭窄的中医认识 2.1中医古籍对腰椎管狭窄病因病机的记载 中医将LSS归类为“痹症”或“腰痛”,且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根据疼痛的部位和影响范围将之分为腰背痛、腰脊痛、腰椎痛、腰尻痛、腰胁痛、腰腹痛等;病因方面,则认为主要是外伤、肾虚、风寒湿邪有关。相关的文字记载如下:“肾者腰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虚,故腰背痛而胫酸”,“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锢,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夫腰痛有五,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而痛;三曰肾虚劳役伤肾而痛;四曰坠堕地伤腰而痛;五曰寝卧湿地而痛。”;首次提出了卒腰痛和久腰痛的概念(即急、慢性腰痛)。《仁斋直指方》有云:“肾气一虚,凡中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痛,迭见而层出矣。”《丹溪心法》将腰痛归为“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五类。综上所述,肾虚为腰痛之本,风寒湿邪侵袭为该病的外在致病因素,同时外伤所导致的气滞血瘀又是一大外因,各个因素互相掺杂,故腰痛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3.腰椎管狭窄的中医治疗手段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肖荣驰李强唐志宏邹国耀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generel spine system,GSS)治疗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1例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6~61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18个月。予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摄X线片,行CT、MRI检查,均证实所有患者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病变间隙:L4、5合并L5、S l 16例,L3、4合并L4、5及L5、S l 5例。手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共47个间隙,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47个间隙。结果21例获随访1~2年,平均13个月。手术疗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4 例,良6 例,可1 例,优良率95.2%。患者主观评定满意14例,基本满意7例;未出现断钉、松动及骨不融合现象。术后复查X线片所有患者均于8~12个月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术融合、GSS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横突间植骨融合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 中图分类号:R681.53 R687.3 文献标志码:A TREATMENT OF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SPINAL CANAL STENOSIS/XIAO Rongchi, LI Qiang, TANG Zhihong, ZOU Guoy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001, P.R.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IAO Rongchi, E-mail: xrongchi@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046015.html, 【Abstract】Objectiv 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spinal canal stenosis by laminectomy,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fusion of intra-transverse process and general spine system(GSS) fix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2004to January2006,21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spinal canal stenosis were treated by laminectomy,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and GSS pedicle screw spinal system. There were 14males and7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53years ranging from46to61years,and with an average disease course of18 months ranging from8months to15years.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X-ray with AP position,lateral position and dynamic lateral position,CT and MRI,and all of them proved to be with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spinal canal stenosis.A total of47nucleuses were picked out,and47instable segments were filled in with granule selfbone.Results There were21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for1to2years with an average of13months.All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fusion and bony union postoperative from8to12months,and no artificial joint was formed.As to the clinical results in21cases,according to the Macnab outcome criteria,14were excellent,6 were good and 1 was poor,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5.2%.Conclusion The methods of laminectomy,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fusion of intra-transverse process and GSS system fixation a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spinal canal stenosis.【Key words】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pinal canal stenosis Fusion of intra-transverse process Generel spine system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常是多节段突出,并伴有腰椎管狭窄,但在治疗上彻底减压以解除神经根通道上的所有嵌压与保持腰椎稳定性难以同时解决。椎间盘退变、突出也导致腰椎稳定性损害[1],有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率为5%~20%[2],手术方式还需探讨。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脊柱通用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 通讯作者:肖荣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E-mail: xrong-chi@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046015.html, 内固定系统(generel spine system,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46~61岁,平均53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相应神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对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12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Ⅰ组(61例)和Ⅱ组(65例)。Ⅰ组患者行开放TLIF手术治疗,Ⅱ组患者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6.75±65.83)ml,明显少于Ⅰ组的(435.31±89.2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術后3个月,两组患者V AS及ODI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Ⅱ组患者V 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压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创伤小,术后腰腿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isthmic osteotom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for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6 single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Ⅰ(61 cases)and groupⅡ(65 cases). GroupⅠwas treated with open TLIF,and groupⅡ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isthmic osteotomy TLIF.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as well 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score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score before operation and 3 months after oper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Group Ⅱhad obviously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236.75±65.83)ml than (435.31±89.25)ml in group Ⅰ,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roup Ⅱha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group Ⅰ,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operation,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V AS and ODI score than before operation,and group Ⅱhad obviously lower V AS and ODI score than group Ⅰ.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minimally invasive expandable channel osteotomy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采用Beis氏技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8.7 min,平均出血量15.2 ml,V AS评分及ODI腰椎功能指数评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近期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 完全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开放腰椎管减压手术相比,具有副损伤小、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椎管内粘连轻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作者采用Beis氏技术治疗2013年2月~2015年8月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治疗4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5.7岁,男29例,女1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或椎体后缘骨刺27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皮节感受减退32例,术前有受累神经根肌节肌力减退21例,术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3例。单节段腰椎狭窄包括L2~3 4例,L3~4 7例,L4~5 23例,L5~S1 11例。所有患者都有间歇性跛行。 1.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单侧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神经根性疼痛;②腿痛重于腰痛;③腰腿抽痛,影响睡眠,一侧肢体疼痛重于另一侧肢体疼痛;④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⑤影像学资料(CT或MRI)提示腰椎管狭窄,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⑥无其他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提示单纯性软性腰椎盘突出,受累腰椎节段性不稳定,腰椎退行性滑脱侧凸;②合并感染、肿瘤骨折等病理状态;③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1. 3 手术方法采用低浓度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Beis氏技术穿刺,X线侧位穿刺针到达靶间隙的椎体后上缘,正位达到棘突连线,用maxmore 骨钻打孔置入工作管道、放入内镜。镜下目标是神经根,硬膜囊腹侧减压,同时对椎间盘内松动,游离髓核组织进行摘除[2]。内镜下探查出口根、行走根及硬膜囊减压完全,以射频刀头彻底止血并向椎管内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退出工作套管,切口缝合1针。 1. 4 术后处理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48 h,应用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术后6 h指导其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以防神经根粘连,并佩戴腰围下床行走。在术后3~6周内避免身体扭转,提重物,伸展身体,加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50%,研究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疼痛评分为(12.78±5.12)分,治疗后为(21.73±4.33)分,末次随访(16.12±6.15)分,研究组术前评分为(13.74±5.03)分,治疗后为(25.97±3.42)分,末次随访(25.72±2.24)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患者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融合率为94%。结论: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且持久,有效改善患者癥状,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常发生在腰椎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等,小关节发生蜕变增生、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导致神经根、马尾以及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引起一些列的临床症状[1-2]。两个或两个以上椎管发生狭窄则为多节段[3]。主要症状有腰痛、腿麻、间歇性跛行等。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很多患者由于恐惧手术或是有手术禁忌证则选择保守治疗,但是其改善情况并不理想,持续时间也较短。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比较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7~76岁,平均(58.6±7.7)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2±1.3)年;其中两个节段狭窄者49例,三个节段狭窄26例,四个节段狭窄5例;单纯性退行性狭窄49例,合并腰椎滑脱31例。研究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9岁,平均(59.8±8.1)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4.5±1.5)年;其中两个节段狭窄37例,三个节段31例,四个节段12例;单纯性退行性狭窄41例,合并腰椎滑脱3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MRI进行检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进行针灸推拿按摩以及理疗配合治疗,给予牵引,患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1、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概念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症,可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椎间盘突出,如果与其他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也被视为病变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CT和MRT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椎管内形态结构变化能全面正确地显示。高龄严重的腰腿痛患者,不少是椎间盘突出合并有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少数系单独由腰椎管狭窄引起。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除发肓型外),均在腰椎退变性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又进一步促使退变过程加速。因此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管在临床是相互伴随,在检查和治疗中应引起注意不应忽略。 2、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与分类 接受累的部位,腰椎管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类,局限性狭窄仅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狭窄,可分为中央椎管、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狭窄。 按病因将腰椎管狭窄分为发育性及继发性两种,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经的狭窄比横经明显,椎弓根缩短,狭窄累及节段较多。继发性椎管狭窄常由脊椎退行性改变、手术、外伤、脊柱滑脱引起,其他一些病变如畸形性骨炎,氟中毒、脊柱畸形、后纵韧带肥厚、骨化及黄韧带骨化亦可引起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狭窄程度大致与脊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程度呈现正比,呈对称性,以腰4-5平面最常见。椎间盘突出及脊柱滑移进一步加重了狭窄。此种狭窄一般较局限,常位于关节突和椎间盘平面,可分为中央部狭窄和周围部狭窄两种。 3、腰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

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质是椎管管径小造成椎内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系由于软骨发育不育造成的腰椎管狭窄,尤其是前后径的狭窄。 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系由脊柱退行性改变所致,由于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椎间盘退变伴有椎间盘突出及小关节增生肥大,使侧隐窝狭窄,一般小于2-3mm(正常前后宽度为5mm),最终使椎管呈三叶形改变。这些病理改变还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管径减小的发生十分缓慢,神经组织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多数病人仅有轻微的神经症状。椎管进行性狭窄,致狭窄的椎管内压力增加,椎管内出现炎性组织,马尾缺血及磨擦性神经炎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4、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 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发生呈缓慢性,偶有外伤和负重后加重。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在休息或弯腰后缓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后则加重。 间歇性跛行在中央型椎管狭窄或狭窄较重者多见,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患者的症状多,但体征较少或较轻,特别在休息后更难查到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直腿抬高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通常为阴性,下肢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正常。 弯腰试验多为阳性。即:嘱病人加快步行速度,则疼痛加重,如继续行走,患者为减轻疼痛多采用弯腰姿势,或坐位时腰部向弯曲,亦可减轻症状。 5、腰椎管狭窄症X线表现 常规腰椎X线平片可以排除腰椎肿瘤、炎症及结核,面对腰椎管狭窄仅有参考及提示价值,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示腰椎管增生、椎间隙变窄、退行性滑脱、小关节肥大、小关节不对称及椎间孔狭窄等,有时仅表现为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样改变,这些改变虽然不足以肯定椎管狭窄,但常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

文本由济南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黄伟敏为大家讲解腰椎管狭窄症的基础和相关临床知识,主要从历史与解剖、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讲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一 概念 腰椎管狭窄症(1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关节突关节、椎板、黄韧带、椎间盘等)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处狭窄,使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退变性、先天性、峡部裂滑脱、外伤性、医源性、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等。临床上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为主,多见于老年人。退变多始于椎间盘,椎间盘退变、突出,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塌陷,使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高度下降导致椎间不稳、小关节负荷增大,使小关节增生肥大,同时黄韧带可有褶皱、肥厚,这些因素导致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 历史 Wiltse报道,首例椎板减压术是在1893年,由Lane医生主刀治疗一位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人。1900年Sachs和Frankel描述了增厚的椎板、增生的小关节和肥厚的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而造成的椎管狭窄。1910年Sumito报道软骨发育不全发生椎管狭窄。Bailey等于1911年报道退行性变增生所产生椎管狭窄。Parker等于1937年报道黄韧带肥厚产生的椎管狭窄。Schlesinger和Taveras描述了由于椎间盘突出同时有多节段神经根受压造成的腰椎管狭窄,他们第一次提出在分析病人的症状时椎板的厚度比突出椎间盘的大小更为重要。真正阐述腰椎管狭窄症为独立疾病的是Verbiest。他在1949年报告了7例不合并其它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并提出除了发育性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以造成椎管狭窄,并首先对椎管狭窄引起的双下肢神经性疼痛、小腿感觉障碍与肌力减退、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进行了描述。使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1954年Verbiest对椎管狭窄症作了比较系统介绍。1972年,Epstein[1]把腰椎管狭窄症划分为发育性和退变性,而退变性在临床常见,详细报道了关节突对神经根的卡压,并对侧隐窝的定义、解剖结构、发病机制作了介绍。至此,腰椎管狭窄症(包括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症)从腰椎疾病中分离出来,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三 解剖 一)腰椎管发育 出生时腰椎管在矢状面上呈卵圆形,但随着人体的成长发育、脊柱逐渐负重,且人体的运动使腰部负荷增加,促使腰椎椎管朝着增加力学负荷强度的方向发展,至成年时腰椎管大多呈三角形和三叶草型,以L5/S1层面最为明显。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节段选择中的应用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节段选择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讨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责任节段” 判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多节段退变 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61~78岁,平 均71岁,病程1~5年。所有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判定“责任节段”,根 据“责任节段”进行相应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或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随访期间,根据JOA评分及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手术效 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节段”单节段29例,双节段5例。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9~24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 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能准确判断“责任节段”,减少对无症状部位的减压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术前减压范围的选择有较好 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椎管狭窄;封闭治疗;椎管减压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201-01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通过术前准确判定“责任节段”,进行有限微创手术, 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1-2]。我们自2015年7月—2017年 7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时,通过术前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判定“责任节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71岁,病程1~5年。伴有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跛行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接受手 术治疗。结合影像学检查显示,2个平面狭窄25例(L4/5和L5/S1间隙10例, L3/4和L4/5间隙15例),3个平面狭窄9例(L3/4,L4/5和L5S1间隙) 1.2 神经根阻滞术 患者俯卧位,对可能的“责任节段”进行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常规消毒铺 巾后,在影像监测下,21G,15cm穿刺针在距棘突约10~13cm为进针点,与额 状面呈25°~30°角自穿刺点向相应椎间孔进针。当针尖接近椎间孔上部神经根出 口时,若刺中神经根时会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放射痛,此时判定针尖位于出口根处,并询问患者疼痛与平时症状出现的部位是否相符。然后抽取1%利多卡因1lm 与泼尼松龙1ml混合液注入。如为“责任节段”神经,则患者疼痛会立即缓解。嘱 患者下地行走,进行VAS评分。当患者症状缓解>50%,即确定为责任神经根[3]。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所确定的“责任节段”进行相应节段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或腰 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结果 所有患者根据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最终判定“责任节段”,其中单节段29例 (L4/5 21例,L5S1 8例),双节段5例(L3/4,L4/5 3例,L4/5,L5S1 2例)。随访 时间9~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 评分及VAS评分见表,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不同时间点 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 共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成人术后谵妄防治的专家共识(2014) 万小健、王东信、方向明等 (首先消除引起谵妄的诱因:疼痛,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调整全身情况;躁动型可给予抗精神药物:奥氮平等)注意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变。 谵妄(意识内容障碍分类)是急性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随时间波动的意识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是指患者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其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主要发生在术后24~72h。但谵妄识别率相对较低,在ICU中<35%[1],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处理或治疗。术后谵妄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并使围手术期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起,组织12位专家,系统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提高大家对术后谵妄的重视。 一、术后谵妄流行病学 不同研究报告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目标人群与谵妄筛选方法的不同以及医疗处理的差异有关。2006年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5项临床试验,其术后谵妄发生率范围为%~%[2]。谵妄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关,通常小手术和日间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低。老年患者各类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白内障手术后约为%,耳鼻喉科手术后约12%,普外科手术后约13%,神经外科术后约%,大动脉手术后约29%,而腹部大手术和心脏手术后分别高达50%和51%[3-13]。另外,术后谵妄发生率在有创手术中高于介入手术,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输血越多或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相应增加[8-13]。长时间体外循环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14],但体外循环与谵妄的关系仍有争议。 二、术后谵妄病因学 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目前有胆碱能学说、应激反应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等假说[15-18],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表39-1)和促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思考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思考 随着麻醉和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需要手术的病例中,老年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如何合理地选择药物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宜的术后镇痛镇静治疗,对防止围术期并发症,减轻病人术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病人的生理病理改变 老年的定义及其年龄界限迄今并无公认的标准。在我国定59岁以上为老年,国际上多以65岁开始称为老年。从医学概念看,老年是指因年龄增长而致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的阶段。老年人由于衰老过程所带来的生理改变,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储备功能降低;老年人心功能降低,心排血量可较青年人减少30%~50%;老年人有进行性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损害氧合甚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出效率,老年人在应激时易于发生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在老年人,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异丙酚、依托咪酯、大多数非去极化肌松药以及其他一些需经肝脏进行生物转化的药物,其血浆清除率降低;老年人的肾功能改变对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影响是,需经肾清除的麻醉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老年外科病人常并存有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据统计,老年病人有4种以上疾病者约占78%,有6种以上疾病者约占38%,有8

种以上疾病占3%。这些疾病对老年人已经减退的各脏器系统的功能有广泛和(或)严重的影响,将进一步损害重要器官的储备功能,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降低,尤其对中枢性抑制药如全麻药、镇静催眠药及阿片类镇痛药均很敏感。老年人常有冠心病和高血压,要注意维持心肌氧供与氧需之间的平稳,避免一些引起心肌缺血的因素,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疼痛、贫血、寒战等。过高的血压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适当的镇痛也有助于减少呼吸并发症。 二、术后疼痛对老年病人的影响 术后疼痛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一系列动态反应过程,其结果对病人术后恢复产生了众多的不良影响,也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都可能与术后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关。手术后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会出现疼痛,引起失眠、活动受限、局部器官功能恢复迟缓、尿储溜等;有些病人因胸部或腹部伤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对术后镇痛的高度重视是近十年来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更新。从伦理及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应该倡导进行有效的术后镇痛。术后有效的止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幅度,保持肺泡膨胀,促使患者咳

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

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 作者:黄运绥腰椎管狭窄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比较经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身上。腰椎管狭窄是造成腰腿痛的病因之一。那么,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 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腰椎管狭窄的症状首先就是四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不灵活,脚落地似踩棉花感;颈部活动受限或不明显,步态蹒跚,易跌倒。 胸腹部可有束带感,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站立及行走不稳。颈椎管狭窄者易患颈椎病,在颈椎管较大者即使脊椎退行性变较重亦不易引起症状,一旦发生症状经非手术治疗也较易治愈;而在先天性颈椎管较小者,轻微退行性改变即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发生症状,有时轻微损伤即可引起严重神经症状,尤其在年龄较大患者,甚至较大的过伸动作即可导致神经损伤。 自主神经症状: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以胃肠及心血管症状居多,约占全部病例的30%左右(术前不易被发现和确诊,大多在术后治愈或明显好转时证实属于此种原因)。

大小便障碍:多在中后期出现,以尿频、尿急及便秘为多见;后期则可引起尿潴留,甚至大小便失禁,但后者在临床上甚为少见。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 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腰椎管狭窄的病患最佳首选的治疗方法就应该采用保守治疗腰椎管狭窄。保守治疗的方法很多,腰椎管狭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理想的治疗方法。腰椎管狭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消炎止痛类西药、理疗、中医治疗、骨盆牵引,腰背肌锻炼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无菌性炎症反应,消除充血,水肿,增加椎管内容积,缓解神经压迫,减轻肌肉痉挛,从而减轻局部症状。 腰椎管狭窄怎样治疗好?腰椎管狭窄是造成腰腿痛的病因之一。首先建议大家在平时注意腰的保护跟使用,同时要注意腰部锻炼,适当的进行对应的运动,这样子对预防腰椎管狭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建议大家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腰椎管狭窄就应该马上进行治疗,因为普通的腰椎管狭窄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如果情况较为严重,会增加治愈的难度的。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

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经验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25 例腰椎多节段椎间 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 为96%,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 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断钉、松动或骨不融合等 不良现象,患者8~12 个月均骨性愈合,满意度为92%。结论:实施椎板切除、 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多节段椎 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效果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较高,多表现为多节段突出,易合并腰椎管狭窄。临床上同时彻底解除神经根通道上的所有嵌压和保持腰椎稳定性较为困难,手术 失败率较高。我院采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加后外 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 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25 例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8 例,患 者年龄为45~65 岁,平均年龄为(53.26±4.61) 岁,病程为7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 为(18.63±2.01)个月。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长期腰部以下疼痛,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肢肌力或腱反射逐渐减退,出现不同程度跛行,直腿抬高 试验均为阳性[1]。患者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证实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 管狭窄,病变间隙为18 例L4、5 合并L5、S1,7 例L3、4 合并L4、5 及L5、S1。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横突间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剥 离离软组织充分显露双侧椎板,对腰椎融合目标节段采取“人字嵴”法选择两侧椎 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针点,然后使用开路器沿椎弓根进入椎体,插入克氏针后辅助 C 型X 线透视位置满意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实施椎板切除,达到椎管完全减压的 目的,并显露硬脊膜及相应节段双侧神经根,对相应椎间盘进行探查,解除神经 根粘连,从硬脊膜两侧切除其髓核,并在硬脊膜背侧置入明胶海绵。将纵棒预弯 后与椎弓根固定系统连接。清除患者横突背侧和关节突外侧附着的软组织,彻底 除去皮质。将之前咬除椎板时取下的骨粒进行清洗使用去掉头部的注射器注入横 突背侧和关节突外侧。手术结束后在神经根好硬脊膜上放置明胶海绵减少粘连 和瘢痕发生率,留置引流管。 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和硬脊膜和神经根水肿治疗,48h 内可拔除引流管,卧床静养6 周后可下地行走并进行康复锻炼。 1.3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24 个月随访,手术疗效参照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 进行(见表1)[2]。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护理模式的更趋完美,更多的老年人接受了较大的手术。虽然在围术期、术中和术后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出现术后急性发作的意识模糊、思维混乱、焦虑不安、错觉幻觉、大声喊叫等精神错乱状态,即老年患者术后谵亡。这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其发生率在外科系统中,主动脉瘤手术为46%,心内直视手术为7%~77%,肺移植术为50%,骨科大手术为13%~41%,上腹部手术为7%~17% ;内科系统中,心内科PTCA术约为26%。一般来说,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机率以一般性外科手术后最低,危急病人需要立即内、外科处置或末期病人发生的机率最高。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患者抑郁或自残,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护人员的负荷、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都大大加重[2]。外科临床医师对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就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内容和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1.定义 谵妄是一种急性脑功能衰竭状态,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意识紊乱。谵妄的诊断需要符合:1.伴随注意力,持续性和转移能力减退的意识障碍。2.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力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或存在不能以痴呆所解释的知觉障碍。3.病情短期内发生(通常数小时到数天),病情在一天中多有起伏变化。其它谵妄常见的特征还包括睡眠障碍(包括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精神运动活动变化和神经行为异常变症状等。 谵妄分活动亢进型、活动抑制型和混合型。活动亢进型表现为高警觉状态,对周围环境高度警惕,躁动不安。活动抑制型表现为不宜唤醒,嗜睡和软弱无力,由于无破坏性,通常不易觉察。有报导在老年术后谵妄患者中,每种类型的发生率,活动抑制型66%,混合型33%,活动亢进型2%。活动抑制型通常不容易注意到,同时容易误诊为抑郁症。 2.致病因素 2.1 环境改变手术室陌生环境和病区内各种设备的工作响声、监护仪器报警声及人际关系的暂时脱离,使患者精神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大,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