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脉涩教学模型的建立

小型猪脉涩教学模型的建立
小型猪脉涩教学模型的建立

小型猪脉涩教学模型的建立

t 董晓英 牛 欣

杨学智 高 蔚

李海燕 郭 宙 张治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陈冬志

(河北大学医学部 保定 071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收稿日期:2007-06-23 修回日期:2007-06-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371720):脉诊属性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学探讨,负责人:牛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431020):中医关

键诊断信息获取与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分题负责人:牛欣;国家/十五0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21A09):中医脉象信息采集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牛欣;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 I07A23):便携式辅助诊疗设备开发和导航针刀应用技术开发,负责人:杨学智,司银楚。

联系人:牛欣,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法的现代生物学研究,Te:l 010-********,E-m ai:l n i ux1@v i p .s i na .co m 。

摘 要:目的:基于小型猪的生理特点及循环系统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征,通过药物对其造模,建立一种新型的脉诊动物模型应用于脉诊教学中。方法:选用平均5个月龄,体重20?1.6kg ,选取心率<100次/m i n 小型猪6只,采用腹腔给予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定位取脉位置,切脉后,用NX -8型脉诊仪同步采取正常脉图、二导心电图,耳大静脉心得安注射液及葡聚糖T-500静脉给药进行造模,观察造模后一般情况(心率、皮肤颜色)及指下脉型变化,同步描记脉图及二导心电图,涩变后记录数值:造模后3m i n 、5m i n 、10m i n 、15m i n 、20m i n 、25m in 心率变化;主波高(HB )、升支斜率(Sup)、降支斜率(Sdo w n)、降中峡位置(即降中峡高/主波高H E /H B )、升支时间/脉波周期(TAB /TAG )、主波峰时间/脉波周期(TB /TAG)。结果:6头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指下感觉涩变明显;脉图变化显著;与造模前相比,H B 、Sup 、Sdo w n 、HE /HB 、TAB /TAG 、TB /TAG 均有显著性差异(除Sdo w n P <0.05外,其余均P <0.01)。讨论:通过运用小型猪成功建立脉涩模型发现,小型猪应用于脉诊教学实验方法简便、损伤小、可重复运用,有充分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多种脉诊模型,以补充脉诊实验教学中的空白。

关键词:小型猪 教学模型 脉涩

小型猪解剖、生理特征与人存在极大的相似性

[1]

,其循环系统的特征使得其可以应用于中医脉诊

模型的研究中,纵观目前现状,对脉诊模型的研究有使用动物的成功造模方法,但由于所用动物与人的生理功能差异甚大而不能充分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而且其

手段主要是通过机械模拟人手来实现的,而机械手带来的老化和不稳定等弊端却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我们选用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利用其与人循环系统接近的特点,以经典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

代科学技术的手段,通过脉象形成机理进行造模,再通过脉图形式直观表达,不但可以应用于教学还可以应用于中医症候的科研中,进一步完善中医模型的建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动物。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ó系)6只,雌雄不拘,平均5个月,体重20?1.6kg,选取心率<100次/分者。购自北京科兴实验动物养殖中心。

(2)饲料。

希望牌猪饲料,北京市房山希望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标准编号:Q/FSXW S002-2004。

(3)试剂。

戊巴比妥钠(配成0.3%戊巴比妥钠注射液)德国m ark公司生产,为白色粉末,溶于注射用水中制成3%溶液备用;葡聚糖-T500(美国si g m a公司),白色粉末,溶于注射用水中制成10%溶液备用;心得安注射液,北京市制药厂生产,批号:780610;0.9%氯化钠注射液,通化东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2007。

(4)仪器。

NX-8型多功能脉诊仪,本实验室自行研制;活动操作台;恒温电热毯。

2.实验方法

(1)小型猪的麻醉[2]。

麻醉前10小时禁食不禁水,以0.3%戊巴比妥钠腹腔给药麻醉,3m g/kg,10分钟后站立不稳,抬置活动操作台上套管针建立耳大经脉液路,0.9%氯化钠5-8滴/分维持,用于术中补充麻药及造模给药。

(2)切脉部位确定。

小型猪股动脉及腋动脉较表浅,其腋动脉与正常成人桡动脉管径粗细相当,于前肢内侧有肱骨内上髁为骨性标志;股动脉较正常成人挠动脉略粗,但其直而长,位置平坦触诊更为方便,并有股骨内上髁为其骨性标志。

(3)平脉采集。

待小型猪麻醉平稳后,以记号笔对其双侧腋动脉及股动脉分别做触诊部位标记,请有经验的中医师用右手中指、食指及无名指置于标记处,触诊指下感觉,应指明显、不浮不沉、和缓有力者定为小型猪平脉。然后用脉诊仪以最适取脉压力下采集平脉脉图、二导心电图(脉图见图1)。

(4)涩脉模型制作。

根据涩脉形成机制,选取心得安5m g静脉给药,并快速推注10%高分子右旋糖酐7m l/kg(3分钟内推注完毕),推注后切脉,约5分钟指下感觉出现变化,脉势涩滞不畅,脉率减慢,同步记录对侧动脉最适取脉压力下的脉图及二导心电图(见图2)。

3.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从位、数、形、势的角度分析数和势的指下感觉变化;采用NX-8脉图分析系统分析脉图及心电图参数:主波高(HB)、升支斜率(SAB)、降支斜率(SBE、SEG)、降中峡位置(即降中峡高/主波高HE/H B)、升支时间/脉波周期(TAB/TAG)、主波峰时间/脉波周期(TB/TAG)、心率。数据采用SAS6.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小型猪一般情况

结果表明,麻醉后心率稍有增快,呼吸平稳,造模

图1腋动脉平脉图

后5m in即出现心率下

降(见图4),呼吸减慢,

皮肤出现散在瘀点,舌

体及结膜瘀斑明显。

2.切脉部位

结果表明,其双侧

图2股动脉平脉图

股动脉及双侧腋动脉均

可切到搏动明显的脉

搏,从指感特征及脉搏

长度来看股动脉更接近

人体桡动脉。以骨性标

志定位取脉位置:股动

脉)以大腿内侧股骨内

图3腋动脉涩变脉图

上髁至腹

股沟中点

连线上2/3

处为取脉

部位;腋动

脉)以上

肢内侧肱

骨内上髁至腋前线连线上2/3处为取脉部位。

3.指感特征

结果显示,小型猪平脉较人略快:一息5至,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可轻、中、重取;造模后涩变脉与人涩脉相同:一息4至,脉变沉,指下力弱,脉流涩滞,似轻刀刮竹。

4.脉图特征

结果显示,平脉时腋动脉与人上肢(桡动脉)及相似,均有三个向上的波(见图1),股动脉脉图只有两个向上的波,没有潮波,此与人体也有极强的一致性,与文献[3]报道一致(见图2);造模后脉波曲线的幅度低平,上升和下降的速度都很慢,并可出现顿挫;B波与D波常融合为一,降中峡的相对位置很高,重搏波不明显(见图3),符合脉涩特点;从造模前后腋动脉脉图参数(见表1)可以看出,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HB、Sup、HE/H B、TAB/TAG、TB/TAG均有及显著差异(P< 0101),SDo wn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讨论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4]是中国农业大学于国家七

图4脉涩模型成模后心率变化五期间培育,符合实验动物的健康标准。从特点上,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体形小,6月龄体重不超过25kg,遗传稳定,有详细的组织解剖图文资料及生理生化常值测定。小型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都与人的情况极其相似,各项生理生化正常值也与人接近,其体形大小和驯服习性允许进行反复采样,小型猪已经在皮肤烧伤研究、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病、输尿管病、遗传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和消化系疾病的研究,以及在畸形学、产期生物学等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从模型建立上,目前已经应用小型猪建立了多种稳定、完善的循环系统疾病模型[5,6,7]。从教学方面来讲,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已经将小型猪广泛应用于/组织切开缝合术0、/阑尾炎手术荷包缝合0、/显微外科术0等实验操作教学中,张集建[8]等发现小型猪在一般特性、麻醉效果、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家犬。随着小型猪培育品系的增加及规模的扩大,其价格也是实验教学可以接受的。

本实验运用小型猪作为模型动物,体积小、易于操作、方法简单、切脉部位平坦、脉长较长,学生实验易于接受,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物实验的动手能力,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对脉象产生机制有了明确认识,深化了古人对中医脉象形象生动描述的再认识;选取心得安及葡聚糖T-500作为造模药物基于心得安为B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心率减慢而葡聚糖T-500增加血液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两方面影响脉搏的变化,结果表明是完全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途径使用小型猪建立多种稳定可靠的脉诊教学模型,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及客观的评价体系运用在脉诊实验教学中,使中医实验教学前进一步,为中医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基础。在模型研究中,曾在韩国留学生中模拟实验,学生均反应

表1造模前后腋动脉涩变脉图参数比较(x?SD)

组别N H B(K pa)Sup(K pa/S)SD own(K pa/s)H E/HB TAB/TAG TB/TAG

造模前614.46?0.8872.79?0.94-1.28?0.4316.41?4.8820.16?2.5635.50?8.63造模后69.21?0.867 0.91?0.15 -0.46?0.09 83.55?15.92 38.69?6.23 59.37?.76 与造模前相比 P<0.05, P<0.01

切脉手感明显,与人体挠动脉相似。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求我们不断地探讨发展古老的中医学术,而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去,培养有较强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已刻不容缓。作为中医诊断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脉诊因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其很难精确,其重复性较差,我们常可见到对同一病人不同医生切出不同的脉,这正是中医院校教学的瓶颈,又是中医学最宜现代化、最可现代化的领域。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一直是中医教育者在积极探索并逐渐完善的工作,在既往研究者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将小型猪应用到脉诊实验教学中无疑是更加前进了一步,但如何将生理学、药理学、麻醉学、护理学、解剖学、动物学、生物工程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去,同时将其与中医诊断学理论相结合建立起稳定、适用、重复性好的脉诊实验动物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规则和方案。相信将小型猪成功应用于脉诊实验教学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标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中医的科研中去,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收集望诊、舌诊、脉诊客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综合评定模型的成功率,再按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反应模型的成功,使中药的研发过程更加科学可靠,以此最终达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B er m ejo,A,o Gon z alez&J M Gonzal ez:the p i g as an an i m alm od el for ex-peri m entati on on t h e te m poro m and i bular arti cu l ar co m plex.Oral Surg O-ralM e d O ral pa t h1993,75(1)B1823.

2左艳芳,张天飞,张集建.戊巴比妥钠在实验小型猪麻醉中的应用.

药物研究,2002,118B33.

3傅骢远,牛欣.中医脉象今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第一版)B

22.

4裴德智.简述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7,14(1) B36~37.

5屈正,安春雷,党海明,等.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与研究.中国实验外科杂志,2001,18(3)B281~283.

6许长德,许兰文,姚瑞明,等.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和判定.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24(1)B30~32.

7刘录山,杨永宗,冯大明,等.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6,33(2)B196~200.

8张集建,郭光金,张天飞,等.小型猪与家犬在手术教学中的对比分析.局部手术学杂志,2003,12(5)B337~338.

A M i n i-pig Based TeachingM ode l for Unsm ooth Pulse

D ong X iaoying,N iu X in,Yang Xuezhi,Gao W ei,L iH aiyan,Chen D ongzh,Guo Zhou,Zhang Zhi g uo

(B eiji n g Universit y of ChineseM edicine,B eijing,100029)

A m i n i-p i g has a physiological and circulatory syste m bearing m uch rese mb lance to t h at o f hu m ans.I n t h is con-

tex,t it is w orth to estab lish an an i m al based pulse m ode l for t h e pur pose of dr ug testi n g and teach i n g.In th is study,w e

picked up six Ch i n ese m ini-p i g s bred for experi m enta l pur pose(5-6m onths o ld,20?1.6kg,and100beats/m inute

for heart rate).Pen tobarb ita l sod i u m w as used for anest h esia,before pu lse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8227183.html,ing an NX-8mu ltifuncti o na l

sphyg m ograph,w e took the pressure sphyg m ogra m and ECGò.W e a lso i n j e cted Proprano l o l and Dex tran T-500i n M eri d ian big ears,to for m up a pu lse d i a gnosis mode.l M inipig.s general reacti o ns(heart rate and sk i n color)and fi n-

ger.s pu lse var i a ti o ns w ere observed.Pressure sphyg m og ra m and ECGòw ere taken si m ultaneousl y usi n g the NX-8

m ultif u nctional sphygm ograph.The fo ll o w i n g para m eters w ere also recorded:H e i g ht o f B w ave(HB),M ean S lope up

(Sup),M ean S l o pe do w n(Sdo wn),T i m e bet w een po i n tA and E w ave(H E/H B),T i m e of slope up/Pulse rate,and T i m e

of B w ave/Pulse rate(TB/TAG).The val u e ofm odeli n g heart rate w as m easured at of3r d,5th,10t h,15th,20th,and

25th m i n ute after ingection.The pulse m ode lwas successf u ll y established i n si x m i n i-pigs.It can easily see that nor m a l pulse be changed into uns m ooth pulse i n fi n gers.Sphyg mogra m also changed i n HB、Sup、Sdo wn、HE/H B、TAB/TAG、TB/ TAG,co m pared w ith the values before m odeli n g(P<0.01,except SDown at P<0.05).W e be lieve that an ani m a l based pulse m ode l is desirab l e for the teach i n g pur pose,thanks to its conven ien,t feasi b l e,less-da m aged,and repeatable features.That m eans estab lishing different ani m a l pulse m odels w ill allo w an enhanced effecti v eness of pulse teaching.

K ey w ords:m i n i-p i g s;teach i n g m ode;l uns m oo t h pulse

(责任编辑:王瑀,责任译审:邹春申)

教学设计的三种模式及区别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分类,可以将众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三大类。 三种模式的区别: 以“教”为主即围绕着教师的“教”,该类教学设计不仅是包括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要素,而且它也是一个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它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在原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地改进,生成出各种各类的教学设计模式,为教师灵活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参考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它的劣势在于不易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针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理想环境。其主要劣势在于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处理不当甚至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三者流程图: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1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

╰ α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 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 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g a )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V B =R 2g ?mgR=22 1B mv 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1mv 2 1+ 'A 'B V 2V = ? 'A V =gR 53 ; ' A ' B V 2V == gR 25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一年级美术教案 漂亮的建筑.doc

感谢你的观看 ⑶、 欣赏学生作品 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漂亮建筑的图片,小朋友们是如何用撕贴画的方法表现这些漂亮的建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39页学生作品: A、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房子的形状、色彩、装饰以及周围的环境) B、凭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经验,你认为完成作品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剪刀、固体胶、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等) ⑷、 听故事《做房子》,学习房子的剪贴方法和步骤,体验造型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小屋,里面住着幸福的一家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等儿子们稍稍长大一点后,爸爸妈妈就决定让他们出去独立生活。有一天,爸爸妈妈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再也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了,准备独立生活吧!不过,在独立生活之前,我希望你们首先要各自为自己建造一座房子。”兄弟俩一听说要独立,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起来忙着为建房做准备。一个月过去了,哥哥准备好做房子要用和各种材料,就开始建房子啦(教师边讲故事边用剪贴画的方法演示做房子的步骤)。第一天,只见他做了一个方形的墙体,第二天,他在墙体的上方盖上梯形的房顶,到了第三天,他家房子安上漂亮的门窗和烟囱。望着新盖成的房子,哥哥高兴得合不拢嘴…… 弟弟虽然也准备好了做房子要用的各种材料,但是他并没有急着盖新房,而是先到各地仔细考察了一番,并用手中的笔记下一些漂亮房子的图案(教师展示房子线描图例),他神气地说:“我要建一座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 讨论: 你认为故事中的弟弟可能会建一座怎样的房子?请两至三名同

感谢你的观看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⑸、 作业要求 请你用撕贴画的方法将想像中弟弟的房子表现出来作业形式:独立制作或是合作制作学生自由选择 ⑹、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A、运用多种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 B、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房子可以是见过的,也可以是想像中的) C、根据画面需要,可以适当添加环境(教师适时在范画——哥哥的房前屋后添加花草树木等环境,使画面更完美) [设计意图] ⑴、⑵了解建筑有关知识,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激发兴趣,培养审美 ⑶欣赏学生作品, ⑷讲故事创设情境,学习剪贴房子的方法和步骤;展示图例,启发创作思维,情境设疑,激发想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建立模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认识模型;第二、动手制作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球仪、桃花模型、红绿灯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解释》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建立模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三、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

1、科学家常常利用____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____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____以及事物之间的____。 3、图形公示也是____。 4、我们学过的模型很多,仅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在“水”单元有_______________的图示模型;在“材料”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在土壤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 5、________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得记性好。 四、合作探究 (一)观察课文第60页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他们起了什么作用? (二)许多江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可是大海的水面还是没有涨起来,是什么原因,结合课本的知识做出你的解释? (三)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 五、汇报交流 1、逐一对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选择题 1、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下列说法有误的环节是() A. 应该对事物有详细准确的解释 B. 只有先建立了模型才能作出对事物进一步的解释 C.要符合逻辑思维和能概括原事物的各个方面 D.模型就是把事物的问题小化、简化 2、在水的循环模型中,下列关于水的循环路径解释正确的是() A. 陆地—海洋—天空 B. 陆地—天空—海洋—陆地 C. 陆地—海洋—天空—陆地 D. 陆地—天空—海洋 3、骑自行车时,车胎滚动一圈所走的距离是() A. 轮胎高度的距离 B. 轮胎周长的距离 C.前轮和后轮高度之和的距离 D. 前轮和后轮周长之和的距离 4、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圆的面积公式 B. 水的循环图解 C. 地球仪 D.变形金刚玩具 二、判断题 1、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数学公式不是一种模型。()

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两种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比较和启示 【摘要】本文根据ADDIE模式就迪克-凯瑞和史密斯-雷根两个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就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两个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和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从而加深对传统教学系统模式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迪克-凯瑞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 ADDIE 概述 模式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化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么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数百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产生,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构成要素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乌美娜);从涉及的步骤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何克抗,1998)。 我们认为,传统ID模式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两代,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标志。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传统ID的四种理论基础中,除学习理论之外的其余三种(即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所有ID模式中的体现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即这三种理论对所有ID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只有学习理论在不同ID模式中的体现才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作为ID模式发展的“分代原则”才是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迪克—凯利模式“是I D 1的代表性模式, 由W. D i c k和L .C a r e y 于 1 9 7 8年提出,见图1 。这一模式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系统性强,步骤和环节环环相扣,易于操作。I D 2的代表性模式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由P . L . S m i t h和T . J . R a g a n于 1 9 9 3年提出,见图 2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史密斯-雷根模式是迪克-凯瑞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二者各有特点, 又有继承和创新。 一、介绍ADDIE模式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蜗牛搬家 一个学期下来,虽然已经上了许多语言课,但是《蜗牛搬家》这节语言课给我的印象却最深刻。这节语言课要求达到两个活动目标,即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萌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分段倾听故事,理解每一段故事的内容,; 2. 学说故事中蜗牛与蜜蜂、蝴蝶、青蛙的对话; 3. 讨论:小蜗牛的做法对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等等; 4.完整欣赏故事。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独特,里面的对话工整、有序,阐述的道理明显、易懂,整个环节很容易把握,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启示。 第一、故事采用先分段再完整欣赏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二、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蜗牛与蜜蜂、蝴蝶、青蛙的对话,这大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课堂气气氛变得很活跃; 第三、可能受到幼儿情绪的影响,我在延伸活动中加入了 一个游戏表演的环节,请小朋友来扮演蜗牛、蜜蜂、蝴蝶、青蛙,练习他们之间的对话,我发现小朋友很愿意上来表演,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通过《蜗牛搬家》这节课,我对中班的语言课教学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 细节描写:小朋友你们,你们听过《蜗牛搬家》的故事了吗?没有,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蜗牛是一只怎样的蜗牛呀?它为什么要搬家呀?想!好,现在老师把《蜗牛搬家》故事讲给你们听。 评价分析:我觉得本节课,在环节的设计上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的设计也是比较恰当的。第一环节我出示蜗牛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题目《蜗牛搬家》,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过来了。然后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我把第二环节作为重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不仅丰富了“细皮嫩肉、天潮地滑”两个比较有难度的新词,滑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是以提问后,幼儿个别回答,再到分组角色集体学说对话,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主要运用了讲述法和练习法,在集体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第三环节是一个经验迁移的环节,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蜗牛没搬成家是因为害怕困难,从而教育幼儿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难的好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第四环节,进行完整地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练习,所以这里我采用的是集体学说对话的形式。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学材料的设计上,指偶过多了,每人一个,不仅没有起到吸引幼儿的作用,还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们都在玩指偶了,心思都在玩上了,没有幼儿跟着老师学说对话,所以,指偶每个角色一个就够了,请个别幼儿上来拿指偶,教师可以引导所以的幼儿一起学说对话,所以,指偶每个角色一个就够了,请个别幼儿上来拿指偶, 教师可以引导所以的幼儿一起学说对话,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谁认真学说对话就有机会上来手拿指偶。所以教具的设计数量要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五年级建立模型课件

2.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动手建立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 、B 、C 、D 的黑盒子。并提供标有A 、B 、C 、D 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6、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三、探究纸筒模型 1、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 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 3、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四、小结 1、如何获得“黑盒子”里的信息:可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2、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授课对象高一(3)、(4)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及数学建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数学建模的方法。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合理的选择数学模型和科学评价模型优劣。 教学准备采用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本部分为重点,包括导入过程和教学步骤) 导入过程 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 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 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 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 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 破的过程、巩 固方法) 提问:以烧开一壶水为例,怎样烧法最省燃气? (思考分析后)回答:烧开一壶水所用燃气量应该与燃气炉上控制燃气流量的旋钮的 位置有关。 (赞赏地)陈述:分析的有道理。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旋钮在什么位置时烧开一 壶水所用的燃气量最少。 提问:那么烧开一壶水所用燃气量与旋钮位置能建立起什么关系呢? 回答:烧开一壶水所用燃气量与旋钮位置应该能建立起函数关系。 提问:那么旋钮位置这个量用什么数学知识来描述比较恰当? 回答:可用角度来描述。具体来说可用旋钮转角的大小来表示。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范文整理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描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课本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认识及应用,都是通过实例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现实生活,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 三维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差异. .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 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教学难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林大华 导入新 思路1.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01c,一块砖的厚度大约为10c,请同学们计算将一张纸对折n次的厚度和n块砖的厚度,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计算n=20时它们的厚度.你的直觉与结果一致吗? 解:纸对折n次的厚度:f=0.01?2n,n块砖的厚度:g =10n,f≈105,g=2. 也许同学们感到意外,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这些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 思路2. 请同学们回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我们将通过实例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推进新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x千克,需要支付y元,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某保护区有1单位面积的湿地,由于保护区的努力,使湿地面积每年以5%的增长率增长,经过x年后湿地的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 分别用表格、图象表示上述函数. 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函数模型. 讨论它们的单调性. 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 另外还有哪种函数模型与对数函数相关. 活动:先让学生动手做题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 总价等于单价与数量的积. 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由特殊到一般,先求出经过1年、2年… 列表画出函数图象.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函数模型. 结合函数表格与图象讨论它们的单调性.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设计的楼房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学计划:我设计了建筑教学 计划(反思教学) 我设计建筑教学计划(带教学反思)的大型艺术活动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困难,活动,活动反思等,以了解形状特征,结构,类型和感受。城市建筑。城市高层建筑的形状,我们喜欢居住的城市,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艺术活动课程,来看看我设计的建筑教学计划。设计计划 该建筑是儿童可以看到的日常生活。艺术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设以生活为导向的艺术教学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这是深化艺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它与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形成“五指活动”,并且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行为的第二语言。为此,活动《我设计的楼房》旨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它对培养孩子的情感,促进儿童的认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建筑的形状,结构和类型。 2.感受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形状,热爱我们生活的城市。 3.引导幼儿用辅料充实工作,培养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伴之间大胆沟通。 5.让孩子体验独立,独立和创造性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了解建筑的各种形式。 环境准备 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和绘画材料。 教学难点: 可以以绘画的形式表达高层建筑的形式。 活动程序: 首先,美丽的建筑 1.享受美丽的建筑。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建筑物的照片。老师认为这些建筑很漂亮。你想看到它。 2.观察图片,了解建筑物的不同结构。 这栋楼是什么样的? 第二,美丽的建筑 1.找一个你感觉很美的建筑。 你认为哪栋建筑最美?为什么?

五年级_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预期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对证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领会解释的效能和条件。三、通过实例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四、了解解释要不断完善。 1、能够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重点: 对证据进行解释。 难点: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时1课时 课时 教学教师准备:多媒体 准备学生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 一、了解“解释”1、多媒体出示书中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1、学生观察,小组 是怎么回事的图。要求仔细观 察,看到什么?有 想到什么? 2、对这几位同学的 身高曲线图,你有 什么想法? 3、雪地上留下的脚交流。 2、学生表达发现的规律。 3、学生做出解释。 教学活动设计 印,你看了又有什 么想法? 4、讲述:每位同学 都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在科学课中, 我们用眼睛看,用 耳朵听,观察后总 有自己的想法,这 就是你对现象做出 的解释。 二、做“毛细现象”5、谈话:教师介绍4、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材料准备和要求。 6、提问:对于刚才 的实验现象,你有 什么解释? 三、认识事实与解7、出示一个烂苹 5、学生回答,教师 补充,介绍。 6、学生判断,哪句释之间的关系果,提问:解释与是解释?哪句是事

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实? 关系呢?出示7句 话,请学生,做出 判断。 8、组织汇报交流。 9、我们应该利用获 得的充分证据,运 用已有的知识,进 行合理的思考。 四、认识正确的解1、谈话:许多科学7、学生阅读资料 释是经过不断修改来完善的。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是怎么得出的呢?

高中数学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意义,理解它们的增长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见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异性;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难点:怎样选择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课导入: 材料: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 在教科书第三章的章头图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例1(课本P95例1),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 .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探究: 1)在本例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用函数描述这些数量关系? 2)分析解答(略)(见P95--97) 3)根据例1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你对三种方案分别表现出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有什么认识? 例2:(课本P97例2)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 (单位:万元)随销售利润x (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 x y 25.0= 1log 7+=x y x y 002.1=.问: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 求? 探究: 1)本例涉及了哪几类函数模型? 2)本例的实质是什么? 3)你能根据问题中的数据,判定所给的奖励模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吗? 解答:(课本P97—98)

高中物理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 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漂亮的建筑美术教案.

漂亮的建筑 【教材分析】 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教学目标】 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 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 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

2.(出示天坛祈年殿) 看到这座建筑了吗? 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看图片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雄伟和漂亮,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式学习 1.介绍祈年殿 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 (学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大屏幕出示5张建筑图片) 4.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说说这些建筑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像什么? 预设:像火箭、帆船等。 5.可以用哪些形状组成?长方形?三角形?等等 6.游戏互动:拼一拼 请三位同学用黑板上的形状拼一个建筑,谁来试试? (尝试组合建筑,总结出建筑外形独特) 7.唐老鸭也建了一个房子,可是它并不满意,让我们一起来帮它想想办法吧。如何让它的房子更好看呢?谁有办法? (出示幻灯片,解决色彩美、环境美。) 小结:唐老鸭对他的新房子非常满意,看来要想建筑漂亮,外形要独特,色彩要丰富鲜艳,还要注意环境的搭配。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教学设计高级研讨班研习论文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1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al Theories 原著:查尔斯#瑞格鲁斯,朱莉#摩尔(Charles M. Reigeluth , Julie Moore) 编译:揭忠应(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作者简介 查尔斯#瑞格鲁斯,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杨明翰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从1998年起执教于Indiana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Reigeluth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教学系统的再设计、任务分析、计算机仿真、教材评估、教学策略等方面。他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 ETI)和仿真理论(simulation theory)。出版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行为中的教学理论》;和他人合著了《教学设计策略》、《教育和综合系统设计的系统化变化:一个新的教育技术》等书籍。 朱莉#摩尔:Indiana大学教学系统技术博士,现执教于Indiana大学。 【摘要】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不断有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出现。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框架,包含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控制、学习的焦点、学习 的分组、学习的交互、学习的支持几个维度,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理解各种教学设计模型的工具。 【关键词】认知领域、认知教学模型 一、序言 许多教育理论家[1,2]都同意学习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心智运动,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对知识的记忆和辨识,以及建立理解力、发展智慧、形成技能。由于元认知(对认知领域本身的认知)也是一种智慧技能,所以,元认知也属于认知领域。 在工业时代,教学设计理论更多关注的是认知领域,而在认知领域的研究又多是针对记忆层次和应用层次的学习,即研究记忆和过程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信息时代,更高层次的学习相对记忆和过程技能来说,对学习者更为重要。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应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和其他学习者的协作,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目前开始关注学习者这方面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型已经大量涌现。为了便于读者分析和掌握各种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特点,比较多种模型的异同和侧重,瑞格鲁斯等人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模型的框架。通过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控制、学习的焦点、学习的分组、学习的交互、学习的支持这六个维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各种认知教学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个框架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二、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表1为瑞格鲁斯提出的认知教学理论比较框架各比较要素的简要说明: 表1 认知教学模型比较框架说明 1编译自原文:Charles M. Reigeluth&Julie Moore(1999):Cognitive Education and the Cognitive Domain.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V ol. 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11T17:45:22.1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作者:董英梅[导读]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265400 一、物理模型的定义 物理模型定义为:为了充分了解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通过对所研究的系统比较、等效、综合等的思维方法对所给的系统做简化的描述和模拟。学习竖直上抛时,我们可以把背跃式跳高简化成以重心为研究对象的竖直上抛运动,高台跳水也可简化抽象成竖直上抛,高台跳水可以下落到抛出点以下,发射导弹是斜上抛模型,电场中带电离子在匀强电场中初速度与电场力夹角大于 90°的情景也是斜上抛模型,而初速度和电场力夹角为90°是类平抛,处理方法和平抛相类似。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的物理规律和定律都有一定的物理模型相联系。解决物理问题其实就是构建物理模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过程。 二、物理模型的分类 1.根据研究对象——对象模型 比如:质点模型、弹簧模型、电容器模型、连接体模型、双星模型、斜面模型、点电荷模型、电场模型、线圈模型、连接体模型、通电导线模型、电阻模型、变压器模型、气体模型、氢原子模型、光子模型、传送带模型、测电阻模型、打点计时器模型、杆+导轨模型等等。 2.根据过程分析——状态模型、过程模型 比如:状态模型:共点力作用下的静态(动态)平衡状态模型、超失重模型、临界状态模型、碰撞模型、爆炸反冲模型等等。过程模型:圆周运动模型、匀变速曲线模型、匀变速直线模型、平抛、类平抛模型、机车启动模型、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电磁感应模型、带电离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模型、远距离输电模型、气体状态变化模型、核裂变和核聚变模型等等。 3.根据应用规律——方法模型 比如:图像模型、动力学模型、机械能守恒模型,动量守恒模型,万有引力与航天模型,测电阻的方法模型,等效重力场模型,能量守恒模型,动能定理模型,动量定律模型,带电离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等等。 模型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的归类。 三、物理模型的特征 1.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如:质点模型,质点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但是它们有实际的意义,它是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有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抽象成一个有质量的点。与质点相类似的还有电场中的点电荷,气体中的理想气体等等。 2.科学性与假定性的统一 物理的建模过程是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通过分析抓住它的主要特征,经过比较、抽象、概括、推理、逻辑论证得出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它具有科学性。同时建模的过程要利用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假象,然后通过理论或实验验证它的可靠性,因此,物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如:玻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能级结构),他是在发现了氢原子的线状谱后,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提出的假设,这一假设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该假设一直被应用至今。 3.简洁性与美学性的统一 物理建模的过程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略去了一些次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抓住事物的本质,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建模过程中模型的体会和理解被定律的内涵所深深的吸引,体现了物理模型的和谐之美。如: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的三个现象后,经典的波动理论无法解释该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强调光子和电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光子只能把能量给一个电子,光电子得到能量的过程不需要时间的积累,且光电子从金属逸出的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即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v=Wo+EKm。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提出具有简洁性和美学性。 四、物理模型在高三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和物理规律的准确的理解 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定理,已经储备了一些物理的基础知识,只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定理并不是十分的理解,更不会灵活的应用,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复制粘贴”物理题目,被动式学习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形不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如:在复习能量部分时,学生对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不够清楚,抓不住动能的变化看合外力做功,机械能的变化看其它力做功,其它力做功不包括重力和系统内的弹簧弹力做功,但合外力做功包括重力和系统内的弹簧弹力做功,本质理解不好,学生通过构建正确的有意义的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抓住一些定理定律的本质,知道了分析物理模型的入手点,不至于只会乱套公式。通过物理模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对知识系统的对比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基本规律和定理的理解,处理物理问题整体的思路更为清晰、开阔。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部分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尤其是遇到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时,采用模型教学,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引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物理模型的转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高三学生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