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紧迫性与主要思路

改革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紧迫性与主要思路
改革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紧迫性与主要思路

改革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紧迫性与主要思路

%笪郭丽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

眼摘要演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市场监管体系,应明确强化市场监管职能的重点领域,健全市场监管的规则体系,建立职能完备、分工合理的组织体系。

眼关键词演市场监管;监管体系;监管能力眼中图分类号演F203.9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4-0041-03

收稿日期:2014-02-26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518234170.html,/kcms/doi/10.13253/https://www.360docs.net/doc/9518234170.html,ki.ddjjgl.2014.04.00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4-1113:03:38

作者简介:郭丽岩(1980-),女,吉林长春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专业方向是管制经济学

与制度经济学。

2014年4月第36卷第4期

Apr.2014Vol.36No.4

一、市场监管的内涵、外延及监管体系改革的紧迫性

“十六大”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明确将市场监管作为四项重要职能提出,10多年来市场监管职能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市场体系完善和法治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充实丰富。市场监管主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给社会带来较大负外部性的行业领域,就无证经营、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串通投标、价格欺诈、非法排污、商业贿赂等妨碍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展开监督、检查、罚没等执法工作,进而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市场监管属于政府机构的微观执法行为,按照法律依据可分为社会性执法领域和经济性执法领域,社会性执法领域主要指社会性监管,经济性执法领域包括经济性监管(含金融监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社会性监管执法检查的是产品、服务和环境是否达标或超标,依据的是《食品药品安全法》、

《安全生产法》、

《环境保护法》

等规定的标准。经济性监管是针对自然垄断行业或具有管网特征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监管内容是企业准入、退出、投资、价格、收费等经济性问题,依据的是《价格法》等法规或部门规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对象是竞争性行业经营者的市场行为,执法目标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减少对其他合法经营者权益的侵害,进而保

护消费者权益,前者执法依据的是《反垄断法》规定的相关市场、市场集中度等量化标准或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价格垄断协议的要件,后者依据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若干妨碍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要件。

二、我国政府市场监管体系与职能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所有工业实行国家垄断经营、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全能型政府包办一切,基本上不存在自由市场交易和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市场监管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企改革初见成效,不仅竞争性产业,就是基础设施产业也在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非自然垄断环节引入了竞争机制,目前除自然垄断产业和少数重要领域外,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国内市场体系建设的需求,我国先后组建了一系列经济性或社会性市场监管机构,包括1988年设立的技术监督局,1992年设立的证监会,1998年设立的保监会和药监局等。21世纪以来,为与WTO 规则体系接轨,又相继成立了若干独立监管机构,包括

2002年设立的电监会,2003年设立的银监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

革中,食药监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由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为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执法能力与问责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立了国家反垄断委员会,明确其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以及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等职能。2011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从省以下垂直体制改为属地管理体制,但目前进展缓慢。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10.13253/https://www.360docs.net/doc/9518234170.html,ki.ddjjgl.2014.04.008

41

2013年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裁撤垄断行业独立监管机构电监会,将其并入国家能源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级为总局。

三、我国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根源

市场监管是此轮政府改革需要着力加强的重要方面,整体上看,我国政府职能在这些方面的分散、弱化、空白情况仍未改观,属于历史“欠账”较多的领域,这非但未能给审批权下放创造条件,反而成为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限制。

(1)经济性监管领域存在规则不清、方法陈旧的问题。经济性领域的市场监管,无论是准入监管还是投资监管更多采取行政许可方式,而价格监管更多采取分级定价并发布定价或调价红头文件的方式,也属于事前许可性质。现阶段,经济性监管存在规则不清、程序含糊、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公共服务领域垄断环节出现“两高一低”问题(即高收入、高福利和低效率),加剧了社会不公。此外,在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民营化进程过快、监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西方可竞争理论指导下的特许经营模式是“民有民营+默许垄断”,而在我国获得市政设施特许经营权的多数企业是“国有国营”单位,此类国企同样具有逐利本性,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比“民有民营”企业更严格的监管,但在监管实践中存在较大困难。

(2)社会性监管领域职能配置不尽合理、监管能力较弱。目前,社会性监管领域缺乏合理的职能配置体系,监管空白与多头监管并存,导致社会性公共服务领域问题频发,群众满意度较低。近年来,在各类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毒针剂、毒胶囊等食品药品安全风波中,几十道部门监管防线形同虚设,说明市场监管职能孱弱已经从根本上妨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实践中,政府机构对微观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经常被误认为是应当加强的市场监管,执法机构协同不力、手段落后、程序繁琐,无法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全过程高效监管,结果导致局部市场秩序混乱、竞争规则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削弱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各地各类“矿难”问题面临的监管难题与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十分类似,监管体系缺失与监管能力孱弱引发的矛盾也较为突出。

从近10年来社会性监管领域的机构与职能调整路径来看,环保、安监、食药监、质检、工商等社会性监管领域的管理机构,陆续从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转变为属地管理体制。机构和职能调整目标是让地方政府对社会性监管负主要责任,一旦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发生重大社会问题,要问责“一把手”。属地管理体制确立以后,执法办案经费主要由各地财政负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能够用于社会性监管的财力参差不齐,个别省份缺口较大,直接导致执法效果的明显差距。

(3)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规则不完善、能力较薄弱。目前,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执法指南和司法解释等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妨碍了执法针对性、威慑力和透明度的提高。由于我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与执法实践起步较晚,很多执法指标较含糊,更多依靠的是执法者的主观评价,尤其是对相关市场、市场集中度等核心概念没有精准的、一致性较强的量化标准。立法与执法过程中缺少法律、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法律经济学专家的意见重视不够。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率。

四、改革市场监管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虽然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制度安排,但是以市场为基础、政府通过各种监管手段对市场进行有效干预的运行模式是各国制度的发展趋势。19世纪末的美国进步运动促成了私有秩序和独立法庭制度向政府监管制度的演进。20世纪80年代,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受其影响的监管制度改革,促成了国家直接干预的集权体系向基于规则的监管体系过渡。欧洲福利国家的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扬弃,电信领域的改革德国“莱茵”模式深受“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影响,同时其监管形式化和法律条文化的传统也对英国产生影响。日本是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OECD(1999)研究表明日本的制度模式正在向现代监管型国家靠近。新西兰曾被认为是“无监管”或取消监管的国家,即尝试以竞争性机构全面代替专业监管机构,但是本世纪以来,又重新成立专业化监管机构对电力、电信等部门进行监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OECD一系列不同国别的监管研究表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监管改革,开始从垂直化的命令与控制机制转向由政府行政部门、独立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法庭适当介入的现代监管体系,已经实现从干涉主义向监管治理转变,同时也从监管国家走向“后监管国家”,即“现代监管型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监管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规范经济性监管、强化社会性监管、实施成本—收益分析、推行激励性监管、完善监管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在社会性监管制度演进过程中,监管机构制定的监管政策对各类社会主体究竟产生何种影响,一直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美国、欧盟和OECD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美国独立政策研究机构——

—美国企业研究中心和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监管研究中心(AEI-Brookings Joint Center for Regulatory Studies)向国会提交的《联邦监管成本-收益分析报告》,是基

42

The Urgency and the Realizing Paths of the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Guo Liy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Research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Beijing 100038,China )

Abstract:The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It helps to upgrade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To further consummate the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key areas ,

in which the market supervision functions must be strengthened ,

should be clarified ;the rulemak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which maintains complete functions and rational dut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Key words:market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supervision capacity

(责任编辑:张改兰)

[1]刘树杰.论现代监管理念与我国监管现代化[J].经济纵横,2011

(6).

[2]高世楫.更自由的市场、更复杂的交易、更严格的规则[J].经济社

会体制比较(第1辑),2002a.

[3]刘东洲.比较西方监管影响评估分析标准———

以美国、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参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4][美]丹尼尔·F

·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于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 )与信息和监管事务办公室(OIRA )以各个社会性监管机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为基础的年度报告,对政府监管机构决策与调整企业、消费者、社会团体关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OECD 的“监管影响评估”,是通过比较监管

政策实施前后的均衡状态下,各类社会主体获得的利益与承担的成本,并赋予不同社会主体不同权重,以期就监管政策对社会总体福利的影响进行评价。OECD 及主要成员国的“监管影响评估分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即评估监管政策的经济社会效率等相关内容;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即对照政策目标考察是否

能够以最低社会成本达成目标,一般选用削减风险的程度、挽救生命的数量等指标;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即分析监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运行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后果。OECD 、欧盟和美国已开展的社会性监管影响评估,通过推动成本—收益概念的系统运用,将其作为分析社会性监管政策的基础框架,对社会性监管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改革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主要思路与对策就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而言,下放行政审批权和加强市场监管是“两个轮子”,连接两方面职能转变的纽带是健全规则体系。减审批,就是要破除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壁垒;强监管,就是要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当前行政审批权下放是落实此轮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取消和下放审批权不是为了放而放,而是要以此推动政府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

(1)明确强化市场监管职能的重点领域。与经济性监管不同,社会性监管就执法手段而言,属于事中事后执法行为,包括接受投诉、实地调

查取证、核实案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违法经营者行政处罚(以没收非法物与罚款为主)。未来加强市场监管职能更应该侧重社会性领域而非经济性领域。经济性职能应当逐步削减,确应保留的也应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例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权利保障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辅助市政公用事业监管机构加强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柔性监管。某些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区域基本固定,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存在消费者直接监管的条件,可以适时扩大消费者代表委员会直接参与经济性监管的试点。

(2)完善市场监管的规则体系。规则体系的完善是确保行政审批权下放到位、监管职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包括两个层面,针对市场主体,建立公正、客观、透明的国家标准管理体系与市场主体行动指南,针对政府内部机构,建立统一、规范、有效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消费市场全过程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首要任务是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领域社会性监管标准的全国统一并与国际接轨,以消除多重标准与市场歧视,切实提高标准执行的权威性、独立性与专业性。亟待完善《反垄断法》司法和执法体系,包括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指南、司法解释以及实施细则等,从根本上缓解由于制度规则供给不足导致的执法困境。

(3)建立职能完备、分工合理的组织体系。协调解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独立监管部门之间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监管层级和职能分工设计应以行业技术经济特性及财政责任为主要依据。完善公共服务绩效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规则、监管内容、监管程序和监管标准,加强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取消其与所属部门的隶属关系,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促进第三方技术型服务机构公平竞争。

4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不得制定与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或具体办法。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上分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说明

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所长岗 主持市场监管所全面工作。 主要职责: 1、制定全所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方案,组织、监督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 2、带领全所人员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全所人员工作积极性。 3、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局工作禁令,切实加强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严防违纪情况发生。 4、组织召开日常工作会议,监督、掌握全所人员工作动态,及时掌握日常监管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5、定期开展针对工作人员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情况的抽查,做好抽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6、认真开展周讲评、月考评、季小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加强对设队厅室的定期考评,公开考评结果。 7、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

8、定期组织并带领全所工作人员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治理论和执法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 9、负责审查全所经费开支情况,带头执行财务制度,坚持财务公开,不得违纪违规滥开支。 10、主动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服务“三农”、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副所长岗 协助所长开展工作。 主要职责: 1、按照工作分工和所长授权认真履行职责,负责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2、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局工作禁令。 3、协助所长抓好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 4、完成上级和所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综合事务岗 主要负责公文处理、财务报帐、资产管理、文书档案、教育培训、党建、廉政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

2019年市场监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XX年市场监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 路 今年以来,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积极作为,确保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实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监管不断,为xx建设“一港四岛·生态智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重点,着力提供“大保障” 一是顺利推进机构改革。2月25日,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新组建的领导班子也全部到位。新局成立后,我局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全部办公场所的清理整合工作,实现机构的深度融合。整合工商和食药局机关办公场所、整合审批中心工商和食药窗口、整合离岛基层站所(大门工商所和大门食药所)、整合12315和96317举报投诉中心,派驻专人进驻瓯江口新区现场办公,极大地方便了机构改革过渡期间群众办事。同时,抓好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梳理、整合和完善工商、食药两个部门行之有效的制度。目前已修订完成《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等10余项制度,确保我局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草拟新《三定方案》并已报县编办。 二是牵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与各街道(乡镇)、成员单位签订18年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对18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部署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截至6月10日,全县共开展食品定性检测3739批次,不合格56批次,合格率98.5%,定量抽检食品145批次,销毁不合格食品109公斤,查处各类违法行为63起,取缔6家,立案37起,移送案件线索9起。 三是开展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制定xx北岙农贸市场和灵昆沙塘农贸市场创建省放心市场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全程跟踪指导,推进创建工作,计划于9月完成。霓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初步图纸设计和预算,待资金统筹后全面开展。加强市场巡查,积极做好农贸市场内H7N9禽流感防控,推动xx人本超市建立首个商超快速检测室。 四是抓好权力清单梳理。全面梳理原工商局、食药局职责权力,完成“一上”阶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推进市场监管变革的调研报告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既涉及监管职能的调整,也涉及监管理念的变革,还涉及深层次的监管权力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简政放权,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的转型与变革,为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求,而且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大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现实性、迫切性。未来几年,能不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既取决于产权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又取决于税收结构的转型,更取决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 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量明显增加。但其成长与发展并不稳定:一是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二是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出现“双下降”。总的来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性

改革的突出矛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客观地看,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和民间投资的“双下降”,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同时也反映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某些不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尽管国家从政策上规定了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但许多领域投资准入仍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和“牌照管制”;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领域,仍保持着一定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一些领域尽管实行了投资备案制,但实际上仍是变相审批。由此,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难以真正降下来。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尽管说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监管变革,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管,有条件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从而形成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商事制度的基本框架;有条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全面推行法人承诺制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从改革的实践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涉及到众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牵头推进落实,中小企业发展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对公平竞

我国市场监管领域大部制改革设计研究

我国市场监管领域大部制改革设计研究 政府市场监管组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我国中央政府市场监管领域机构设置的现状、问题,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典型改革经验和吸取国外监管机构设置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监管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建议。 标签:市场监管;大部制;改革 2014 — 01 — 12 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政府改革理论与实践。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深度转型期,市场经济活动中“乱象丛生”,存在着经济活动主体失德,政府管理失灵的现象,这种双重的失灵,导致了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政府在市场监管领域进行大部制改革,建立有权威的、统一的市场监管机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国中央层面市场监管机构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中央层面承担市场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组织较多,从现行的监管分工看,有以下几类:一是综合市场监管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二是专项市场监管部门〔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三是专业市场监管部门〔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除此之外,中央的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现有职权范围内,也担负着市场监管的职能。因此,这种“九龙治水”的机构设置方式造成了市场监管领域问题。 (一)监管权分散 中央层面的机构设置分散,导致了监管权力的分散,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同一监管权分设在不同的监管机构里。比如,食品监管领域,则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分工原则共同行使监管权。〔3〕这种“九龙治水”的分权架构提高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加大了监管难度,与此同时,各监督机构间遇到利益则争,遇到问题则相互推诿,更为严重的是责任不明,导致了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人管理和处理,以致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有些产业的监管权被切割给不同监管机构。比如,金融领域的监管就是由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三个机构来共同监管,这样就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会造成一些监管漏洞和监管中的争功诿过。 (二)政企、政监合一 我国政府有些行业还没有实现政企分离,政监分离,它们既是监管者,也是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键入公司名称]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改革进程 不明 2016/7/30 Saturday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问题已作为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目录: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1.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 2.对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评价 3.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4.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利率 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过程。政府对利率的控制最终将会阻碍 金融部门的发展,放开利率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有充分的政策准备。否则,即使可以很容易地放开利率,但却会损害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放开利 率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内部环境。 不利条件: 1)宏观环境经济基本稳定,但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稳定存在隐患。发 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意见,只有在一国宏观经济稳 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并同时存在时,才可以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而我 国财政赤字严重,2014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 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而且前现实中政府以企业 名义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借贷也是有可观的数字。 2)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即使 通货膨胀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已低到很难刺激投资、促进消费的程度。 有利条件: 1)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 场主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如:逐步统一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全国统一拆借市场利率。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 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 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 场化。台湾、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 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又谈何容易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 轮较量,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 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势所必然。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来因为利率管制而对利率影响不显著的因 素对利率的影响开始加强,投资者及金融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考 虑这些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利率这一经济杠杆,获取更好的经济 效应。

乡镇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思路

2018年乡镇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思路 自18年5月底正式成立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XX所以来,XX市场监管所紧紧围绕市场监管所主要职责,全身心投入XX市场监管工作和镇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18年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XX市场监管所共核准登记177户,其中新开业登记116户,变更注销61户;办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1户,餐饮服务许可证29户,食品流通许可证51户;开展无照经营综合整治9次,检查经营户978户,责令改正98户,取缔15户;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6次、检查医疗单位8人次,药店38人次,食品生产单位12人次,餐饮单位64人次,食杂店223人次,学校企业食堂6人次,指导农村家宴12户;开展安全生产检查7次,培训企业40户,检查35户,指导改正19户;受理消费投诉6个,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3万元;开展执法行动23次,立案查处8户,罚没款3万元;完成龟鳖整治、三改一拆、平安XX创建、无传销乡镇创建、个转企等镇党委政府交办核心工作5项。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全覆盖多层次监管机制。 今年,我所在目前人员配备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分管运行,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和工作全落实,初步建立起基层市场监管所监管运行机制,整体工作有序推进。一方面是通过区域三级管理,加强整体监管强度。将整个XX镇划分为XX片、锦山片、青山片3个片区,实行A、BB、C三级监管,指定一人为片区主要负责人,开展第一级监管,另两人为片区次要负责人,开展第二级监管,所长为片区最终负责人,开展第三级监管。另一方面是通过条线三级管理,提升整体监管效率。将镇中心工作和局16条业务线分解落实到每个干部,实行A、B、CC三级落实,指定一人为工作主要负责人,开展第一级监管,所长为工作第二负责人,开展第二级监管,另两人为条线最终负责人,开展第三级监管。(二)落实监管职能,完善基础工作 今年,我所严格按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的要求,全面承担起XX镇市场

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工商局市场科)

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工商局市场科) 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工商局市场科) 二〇〇六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201X年,市场监管工作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围绕国家工商总局、省市局工作要求和市委十七次全会精神为前提,以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心,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树立创新、求实的市场监管理念,积极开展各项市场专项整治和重要商品专项整治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积极营造“诚信、健康、规范、安全”的市场环境,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一、进一步推进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1、继续推进和完善市场信用监管机制在集贸市场中,要继续深入开展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创建诚信市场,争创诚信经营户活动,通过行业承诺、经营保证、挂牌经营等措施,建立市场主办单位及经营者的信用机制。 2、抓好“三个责任人”的落实工作, 一是市场开办单位作为市场信用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协助其完善市场开办方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其运行落实,实现市场诚信、健康、规范、安全, 二是市场经营者作为市场信用管理的第二责任人,要通过自律机制,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实现诚信经营。

三是把商品提供者作为市场信用的第三责任人,要通过重要商品登记制、市场准入制等方法,从商品源头把好市场准入关。 3、加强集贸市场商品安全监管工作根据辖区市场监管实际,要把日常巡查监管对象变为监督市场开办行为,把查处违章违法转变为事先防范、预警,重点突出抓好集贸市场的食品监管,实施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把好市场准入关。在消保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解决重点区域和问题,努力创造诚信健康的消费环境。努力探索总结出市场动态监管模式,积极引导市场开办者自觉进行市场全面信用管理。 4、开展市场监管预警警示工作大力推进市场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改变市场管理方式,开展推行市场监管预警制度工作,通过市场预警,达到市场监管的预防机制和警示机制的运转;达到强化市场信用指导和日常经营信用监管的目的,把违章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和未遂状态,实现市场监管重心前移,从制度上预防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全面开展各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一)、继续深入开展201X“红盾护农”行动,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加强陈化粮市场监管。 (三)、洗煤滤布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 (四)、依照管理职能,扶持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五)、加强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监管工作。 (六)、做好其它专项市场整治工作 1、毒鼠强专项整治,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及产品的专项管理。 2、加强品牌汽车和二手车市场的管理。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浅谈我国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

浅谈我国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市场交易方式,它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节约公共投资,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提高经济社会效益。自《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的招投标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体制仍不尽完善,招投标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我国招投标事业现状,笔者结合各地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当前的招投标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推动我国招投标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招投标监管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我国开始推行招投标制度,并形成了以部门、行业为主导的招投标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的招投标法虽然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规范程序,但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目前这种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律制度上的障碍和不足之处。 (一)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招投标法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职责分属若干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招标投标工作,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与执法;商务部门负责国际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水利、交通、建设、铁道、民航、信息产业等部门分别负责本行业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财政部门负

责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实践证明,这种制度设计虽然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却存在协调难度大,部门互相争利的问题,可谓是九龙治水,水患犹存。 由于缺乏一个领导全国的综合监管执法主体,并且考虑关联交易不够。使我国的招投标监管工作从宏观管理体制上一直存在着各自为政、行业垄断、部门争利的现象和谁都想管却谁都管不好的问题。这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监管体制,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形成了相互掣肘、扯皮,降低了行政效能。对于本部门、本行业组织的招投标活动来说,行政主管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己监督自己,违背了监管的宗旨,难以有效防止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 (二)部门、地方关于招投标的法规文件过于分散 按照现行规定,“国家发改委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招标投标法》配套法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可联合或分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这为各部门制定招投标法规文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实践中往往是综合协调的配套法规不多,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性规章却过于分散。甚至某些地方性、部门性法规文件还增加了不利于外系统和外地区的条款,如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通过注册、许可证制度,或在资信、业绩上加以限制,通过分散的法规强化了行业与地方的保护主义。最近几年,由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在《招标投标法》实施八年后,至今也仍未出台,无法弥补监管工作的缺位。各部门在制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2.6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中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为确保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活动按照适应金融资源特征、符合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进行,在此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阶段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评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以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金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性是指始于1978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直至1996年6月,才真正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直至 2000年9月21日,才迈出具有真正实质性的第一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到目前为止才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和破解阶段,这不仅与激进式改革相差甚远,与中国经济其它领域的渐进改革比较,利率体制改革也是滞后的。利率市场化的多样性是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模式、体系内涵、程度范围、次序安排等是层多面广、不一而同的,既有利率市场化内涵的多样化,包括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和利

2020市场专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2020市场专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篇一】市场专员个人工作计划 在20xx年的工作规划中下面的几项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来做: 一、建立一支熟悉业务,而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起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合作精神的销售团队是企业的根本。在明年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 二、完善销售制度,建立一套明确系统的业务管理办法 销售管理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销售人员出差,见客户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完善销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让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提高销售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三、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自我提高的习惯 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业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四、在地区市建立销售,服务网点 根据今年在出差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约好的客户突然改变行程,毁约,车辆不在家的情况,使计划好的行程被打乱,不能顺利完成出差的目的。造成时间,资金上的浪费。 五、销售目标 今年的销售目标最基本的是做到月月有进帐的单子。根据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把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每月,每周,每日;以每月,每周,每日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各个销售人员身上,完成各个时间段的销售任务。并在完成销售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我认为公司明年的发展是与整个公司的员工综合素质,公司的指导方针,团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提高执行力的标准,建立一个良好的销售团队和有一个好的工作模式与工作环境是工作的关键。 【篇二】市场专员个人工作计划 公司上市后,管理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外在要求,

(精品)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

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 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我所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为主线,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分局的具体指导下,紧密围绕“12337”工作思路,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强化职能,勇于担当,务求实效,扎实工作,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我所在区分局、办事处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为主线,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了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1.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12331——助力健康中国梦食药安全伴你行”、“创食安城市暨5.25护肤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投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专项经费8866元,组织各社区通过发放宣传画、环保袋及宣传资料,共计开展腰鼓队游行、街面宣传、网格长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30余次,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热情。同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在辖区培育了一批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好、食品安全管理到位的经营单位,今年东城街道共发展培育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共20户,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引领行业的良好作用。 2、重新确定了辖区16个行政村、社区专职协管员名单,并对协管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增强了协管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协管员的业务技能。各行政村、社区新任食品安全协管员在今年工作中,均能迅速进行工作状态,摸清建立了本行政区域的“三品一械”经营者的数量和经济户口,并积极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药品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和相关问题建议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践及相关问题建议 2015年是莱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开局之年。莱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立足于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起市场监管新体制。 一、莱山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年12月22日,莱山区整合原区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全部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队伍和内部机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局组建以来,按照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的原则,打破“你工商、我食药、他质监”的工作格局,在部门人员分配上,特别是基层所人员分配上,尽量做到即有原工商局、质监局人员,也有原食药监局人员,并力求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个性和特长,做到因才施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结构,达到“1+1+1>3”的效应。目前,全局干部职工整体呈现“工商、质监、食药监”、“老中青”合理分配,结构趋于优化。同时将原三个局23科室合并为15个科室,内设机构

精简了34.78%。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到位。一是事权划分到位。认真制定“三定”方案,全面梳理行政事权,确保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下划和新增的所有事权,都能“接得住,划得清,放得下,做得好”,使市级层面三个主管部门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内,我们制定了事权划分若干意见,科学理顺科室之间、科室与基层所之间事权,明晰工作职责,建立起“权责分明、两级联动”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从而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衔接。二是工作联动到位。我们制定了AB角工作制度,加强科室与科室、科室与基层所、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配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档。三是教育培训到位。把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作为队伍、职能融合的一条主线和总抓手,在正式合并之后,立即集中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以岗位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的集中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并尽快掌握注册登记、消费维权、网络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监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实施了帮带计划,按照“会的带不会的、懂的带不懂的”工作要求,组织各科室、基层监管所制定具体帮带计划。通过明确帮带措施和帮带目标,开展指导、交流、评析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金融监管和金融经营体系不匹配,“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很难顺应金融混业的形势,导致出现了多次流动性危机,金融监管体制亟待改革,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监管框架,从而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国外的金融监管改革经验,在中国金融市场特点与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合并;金融混业;金融安全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2007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国家为了更好的应对风险均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金融机构数量增多且种类多样,金融市场也逐渐国际开放化,金融结构也更加复杂。由此可见,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无法完全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 一、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格局的发展沿革 2003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标志着我国“一行

三会”金融监管格局的形成。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监管宏观系统性风险,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资本市场的发展,1998年10月建立了对保险机构进行监督与检查的中国保险 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4月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代替中国人民银行行使其的部分职责。 为了加强各金融机构监管的协调性,2000年9月,监 管联席会议制度被建立;后来,银监会、证监会与保监会在2003年6月份签订了文件,明确了三会在金融监管上的分工;2013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 会议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但仍不能完全顺应金融业混业经营化的趋势。 二、现行金融监管体系需要改变的原因 “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适应了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有利于对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进行分别的专业监管。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同时伴随互联网金融的狂热发展,金融机构跨行业、金融产品跨领域、金融市场跨国界等现象的出现,中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经营混业化趋势的发展。 1.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应对重大的金融风险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

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工作总 结 一、市场前段工作总结 (一)、红盾护农工作情况 1、我市农资经营基本情况我辖区共有农资经营户户。其中, 公司家,集体企业家,个体户户;其中,农药经营户户,化肥经 营户户,种子经营户户,农机具及配件经营户户,饲料经营户户,兽药经营户户。 2、早培训、早安排、早行动为了能更好地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我局及早组织了农资监管工作全员培训,进一步系统学习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内容,总结了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农资市场监管的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商品, 为全年的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对于今年的农资 市场监管工作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宣传。尤其针 对当前旱情比较严重的形势,我局不等不靠,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护农工作实施方案》,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在系统工作会议和科所长会议上多次强调今年农资市场监管的严 重形势,要求各单位必须做到心为农民所想、权为农民所用、利 为农民所谋。

3、充分认识大旱严峻形势,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扎实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对于抗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充分认识到越是大旱当前,越是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把深 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作为工商部门支持农业抗旱的有力措施,把“抗大旱、抓监管、保春耕”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以最坚决的 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 项行动,切实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确保了农资市 场监管各项工作领导有力、落实到位、措施有效,严厉查处了假 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 4、开展了对化肥的抽检工作为进一步确保农民能够用上放心 农资,春季护农行动中,我科集中开展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以化 肥为重点,集中对多种品牌、多个批次的农资商品质量进行抽检,对监测不合格的农资立即采取下架、查封等措施,及时堵住不合 格农资流入市场的渠道,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截止目前,我 科共抽检化肥品种种,其中种未达到合格标准,均已进行行政处罚。 5、突出履职工作重点,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案件。我局突出 重点地区,把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案件发生频 率高、农民群众投诉多的地区作为工作重点;突出重点品种;突 出重大案件,把影响面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的案件作为查处

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初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的投资制度改革、贸易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改革趋势,市场监管制度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此,探索建立与国际特大型城市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实践在上海拉开序幕。 本期刊登相关文章,深入解析上海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供读者借鉴和思考。 2014年1月1日开始,浦东新区率先在上海进行了市场综合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当年9月,中心城区8个分局开始改革试点。2015年5月28日,8个郊区分局挂牌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此,原来隶属于上海市工商局的地县级分局全部改革为隶属地县级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从最初的物理变化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学变化,可谓喜忧参半。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的环境下,如何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的目标,并在上海形成更多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改革之路还很长。 监管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改革后,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物价等部门根据法定职责,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统一、集中执法。改变了过去监管职能职责交叉、界限模糊等问题。随着执法协调性不断增强,综合执法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责任主体更明确。过去,各监管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政出多门,容易产生重复监管、多头执法、相互推诿的问题。比如,对月子会所、婴儿游泳馆、预付卡消费等新兴市场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监管,自推行市场准入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产品质量监管一体化、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执法办案一体化后,管理标准趋于同一,职责落实更加到位。 监管资源更集中。改革后,市场监管重心下移,执法资源更加集中,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一个街镇一个监管所”的全覆盖格局。以往,不同监管部门分几次上门检查的事项,现在一次上门即可完成,这种“集约化”执法受到企业欢迎。职能整合“做加法”后,质量技术监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基层的执法力量得到加强,一些事关民生的市场监管热点领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监管。与此同时,原有几个部门的监管业务数据整合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设统一的综合监管业务平台,逐步实现监管联动、信息共享。特别是在应对一些市场突发事件或者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时,监管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更加科学;能够迅速形成合力,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有限的执法资源聚焦到市场“风险点”,有效破解难题;实现了“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门办理”,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监管效能提高。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更加明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各司其职。以浦东为例,建立了36+X(36个街镇和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个基层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由原3个局的29个减少至17个,精简了41.4%;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98名,精简了25%;全局80%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又比如,在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