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 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 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自闭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1.情境设计

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比如,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室,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椅子的高度必须以能相互对视为准),地上舖有地毯;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以暗色调为主,但光线要充足,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连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墙壁的适当位置安装能做观察用的单向透视镜;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指导者从旁协助教学;根据课程设计需要,室内可置必要之教材教具。

2.指导课题

依据个别的教育治疗目标,一次进行一个自闭症儿童行为治疗目标。

3.指导方式

①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这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

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别指导中所习得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这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会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4.时间要求

每周在家里有30—40个小时的训练,就是说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一般每次要10—15分钟;三—四岁的儿童每次15—20分钟;四—五岁的儿童,每次要20—25分钟;五岁以上的儿童,一般每次要30分钟左右;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从安排来讲,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逐步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5.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①目标分解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比如,学习洗手: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教儿童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儿童,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来促使儿童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儿童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儿童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

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儿童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训练中儿童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

②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自闭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儿童。如果别的儿童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儿童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自闭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儿童指令后,儿童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儿童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儿童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儿童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如果反应不对或不能准确完成则给予示范和帮助提示,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促使儿童成功,以后逐渐减少对儿童的提示,直到无需提示儿童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③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儿童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儿童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儿童的态度强化了儿童的行为。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开始对自闭症儿童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予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儿童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儿童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儿童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儿童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即具体说明

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④反复练习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儿童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儿童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水果分类”,就可以把不同的水果或它们的图片放在一起排好,引导儿童找出苹果、西瓜等。

3-6岁育儿知识-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导读】现在大多数都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家长与小孩之间的交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将越来越疏远。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1、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2、人际关系障碍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3、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4、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幼儿自闭症的原因 幼儿自闭症的孩子总是异于常人,你常常能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他。他们有着纯真的眼睛,很少会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那么幼儿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关于幼儿自闭症的原因目前医学界也尚不能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 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

【自闭症、孤独症】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中心: 评估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评估日期 儿童年龄岁月岁月岁月岁月评估员 序号评估范围评估项目 评估记录 (A、M、S或X) 备注 ★1 依附 情绪 行为回应行为 反应对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 ★2 依恋情绪 行为与照顾者分离时的反应★3 情绪理解情绪识别 分辨成人的语气 ★4 理解成人的表情 ★5 回应他人安慰和帮助别人 ★6 分享别人的快乐★7 情绪表达与调节表达情绪 用行动表达正面情绪 ★8 用行动表达负面情绪 ★9 用语言表达正面情绪 ★10 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 ★11 调节情绪调节正面情绪 ★12 调节负面情绪 ★13 忍受挫折,寻求帮助 ★14 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忍耐 15 关系 与情 感物品运用 对镜中自己影像的反应 16 接纳亲近 对身体接触的反应★17 引发社交 沟通向测试员求助 ★18 社交反应对测试员的声音的反应 ★19 目光接触

★20 情感 ★21 恐惧的反应 ★22 察觉测试员的存在 ★23 与测试员合作 ★24 对社交奖励(赞赏)有反应 ★25 适应转变 对干扰的忍耐力 26 对物 品的兴趣运用物品 及身体 对绳子的反应 ★27 单独玩耍 ★28 探索测试房间的环境 ★29 检查测试材料 ★30 测试时的行为 ★31 专注力长短 ★32 对物质奖励有反应 ★33 内在动机 ★34 动作及动静 ★35 感觉 偏好视觉视觉兴趣和灵敏度 36 听觉对哨子声的反应 37 对摇铃声音的反应 ★38 听觉灵敏度 39 触觉检查触觉块 ▲40 对被瘙痒的反应 ▲41 对轻掐的反应 ★42 对质感的兴趣 ★43 味觉 对味觉的兴趣 ★44 嗅觉 对嗅觉的兴趣★45 特殊行为特殊反应 不会过分活跃或过分安静 ★46 不会情绪不稳,波动很大★47 不会对自己、别人或物品作 出伤害或攻击 ★48 没有不服从或不合作行为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文章发布者:panpan来源:525心理网收藏本文 看过电影《美丽的心灵》的观众都会记得:那个看似怪异的孩子在数学方面有着超人的才能,他不仅能迅速正确地口算天文般的数字,而且十分复杂的数学算式在他看来却异常简单。他是一个有着心理精神疾病的人,正如他一样,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绘画、音乐、记忆等方面具备超常天赋,训练得当能开发出卓越的特殊能力。 杨晓玲教授说,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比同龄儿滞后,他们当中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更强。如有位三四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交往。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很少微笑。 (2)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美国教育部门认为,自闭症通常在岁前症状已显现,广泛地影响儿童的教育成绩。 2、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工具有、、儿童孤独症筛查表和。 3、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型:、艾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及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4、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现在的诸多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向的探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2、“鹦鹉学舌”是哪一类儿童语言的常见现象?( ) 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恐惧症 3、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4、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 ) 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B.缺乏交会性注意、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不拒绝环境变化 C.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D.缺乏交会性注意、不拒绝环境变化、鹦鹉学舌5、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正确的态度是:() A.用药物治疗 B.进行教育训练 C.以药物治疗为主,教育训练为辅;D.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6、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时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如这种强化物满足了行为者需要,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或刺激下这一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的现象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 8、有社会交往功能损害、言语及语言功能损害、重复刻板性的行为兴趣三大核心特征即是() A.孤独症 B.多动症 C.语言发展障碍症 D.智力落后 9、“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10、孤独症儿童的最大问题是( ) A.交流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心理障碍 D.刻板行为 11.母亲忙于家务,女儿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几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这时母亲立即坐下来与女儿一起玩一小会,以后孩子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搅母亲了,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_________方法的具体运用。( )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三、简答题 1、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 2、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有哪些?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ABA)在1987年由Lovaas报道,对一组19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2年时间,结果有9例儿童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其后许多研究者重复了ABA,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Lovaas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岁左右的孤独症儿童,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认为即使对于较大的孤独症儿童,ABA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 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就是说把学习的最终目标行为分解成一连串的小步骤动作行为,让儿童循序逐个学习每个小步骤的行为,最终完成目标行为的学习。具体由塑造法和连锁法来实施的。 目标行为指训练时所期望出现的行为及达到的标准。 例如:(1)小明能独自行走十步远的距离。 (2)小明在帮助下,能用筷子吃完二两面条。 (3)小明在1个月的训练期内,每日撞头次数由10次降为3次。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 摘要:自闭症患儿大都孤僻,不善沟通,有语言障碍,多动,自我封闭,我们 要用爱心唤起他对学校的依恋,用游戏打开他心中的症结,使他尽快融入学校生活,融入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成因爱心 【基本情况】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九岁。 【日常表现】有语言障碍,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自言自语,说反话,所问 非所答。极不合群,喜欢独处。上课不听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参与课堂 活动;下课后,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玩耍,喜欢玩体 育器材,并且样样拿手。喜欢攀高,站在高高的房顶或柴草垛上,丝毫没有恐惧感,且乐此不疲。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动作极不协调,但是他舞蹈时很快乐。对新环境有恐惧感,对汽笛声特敏感,听到汽笛声本能地捂住耳朵,且浑身颤栗。 【情况分析】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在孩子十个月大时得了病毒性脑 膜炎,由于用药过猛,小明的命是捡回来了,但是落下了后遗症,语言中枢受损,四岁才会说话。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前庭中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本能性 重度失调。学习能力发展受阻,因此厌恶学习。由于从小生病,家人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本能。除了玩,不主动做任何事。上厕所要大人帮助,从小有攻击性行为,小伙伴见他人人避之,使得他丧失了和 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也失去了平行学习的机会。 观察记录一:第一天报到,小明紧紧拉住父亲的手,向父亲身后躲,目光惊 恐而多疑。我问他话它不应,拉他手,他闪开,并用敌视的目光看着我,显然他 不接受我。第二天正式上课,还是父亲送他来的,当他父亲要离开时,小明紧紧 抓住父亲的手不放开,要同父亲一起离开。我费了好大的劲,拉住了小明的双手,一边和他父亲聊天,一边用眼神示意他父亲离开,果然父亲趁孩子不备巧妙脱身,小明发觉父亲不在,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异常,我拉住孩子,把他揽在怀里安慰他,虽然效果不佳,但却阻止他挣扎着要去追父亲的行为。明知道父亲已经走远,但小明哭声依旧。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佯装带他去寻找父亲,我们来到操场上,看到操场上小朋友活动的场景,他哭声渐小了,情绪也稍有稳定,我叫来小 伙伴和他做游戏他不感兴趣,反而紧紧勒住我的手,此刻我成了他的依靠。我和 他一起坐在台阶上,看课间学生游戏的情景,他渐渐不哭了。 情况分析及措施: 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儿童,对新环境失去安全感,对家人过分依恋,使他 孤独自闭,不合群,希望在家人的保护伞下,让他尽快接受新环境,对同伴产生 好感,使他尽快融入班集体中是教育的关键。我发现他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对 体育小区感兴趣,各种体育器材他都会玩,我就利用课间时间陪他去玩体育器材,他对我有了依赖感,我知道游戏是自闭儿童与同伴融合的最好方法,我就组织几 个有爱心的同学和他一起跳皮筋,他不懂游戏规则,也不遵守游戏规则,我就不 厌其烦地教他,提醒他,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他的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 观察记录二:已经开学两周,小明渐渐接受了新环境,接受了我。一次他举 着手指哭着来找我,我仔细检查他的手指,没见到伤处,可是他还是哭个不停, 只说手指疼,又说不清怎么弄的,伤在何处,我向同学了解情况,原来他在体育 小区玩悬梯,可能手指被夹过,等我反复检查,才发现指尖开始发青,见证了我 的想法,我见伤口无大碍,他也不哭了,悬着的心才落下。

孤独症(自闭症)的早期诊断

早期识别孤独症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仔细地观察和比较,会发现某些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并伴有一些奇特行为,就应引起注意. .照料困难:孤独症儿童中一部分表现很乖,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哭也不闹,不注意周围地动静.也有一部分表现睡眠少,哭闹不止,只有在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节奏感强地声音才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但他们大部分都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抱他们时不能与母亲身体贴近,常常回避眼对视.在—个月时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玩具不感兴趣,迷恋地玩自己地手,机械地重复某一个固定动作,有地孩子经常拿着洗浴用品,瓶盖或饮料瓶爱不释手,甚至吃饭、睡觉时也不能松手. 、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发育正常地儿童个月会爬,岁可独立行走,有意识地叫爸、妈,孤独症地儿童大多不会爬,而是直接站起来就走或还走不稳,就以跑代走,发育较一般儿童延迟,这种发育进度和次序紊乱,对早期识别孤独症也是重要指标. 一:与众不同地内森 二岁地内森`卡茨曼“一出生”看起来就与众不同,他妈妈妮科尔说:“回想起来,我觉得不同地地方大概是目光接触.”内森地父亲马克也这么说:“那种感觉就好象他地目光没有落到我们身上,而是直接穿透我们.”让卡茨曼夫妇不安地迹象还在不断出现.马克说:“你叫他地名字,他却没有任何反应.我们有时和他玩一些婴儿游戏,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内森在一周岁零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甚至连婴儿学语地咿呀声也没有,这时父母着急了.他们认为,儿子可能是聋儿.然而他不是,经检查,内森患有孤独症.在美国像内森这样刚刚学步就诊断为孤独症地孩子越来越多. 卡茨曼夫妇希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对内森地病会有帮助.专家说:这确实是可能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沟通障碍专家埃米`韦瑟比说:“如果及早行动可能大不一样.”患有孤独症和相关疾病(以下简称)地患儿在于他人沟通时存在障碍,缺乏适当地社交技巧,而且表现出反常地重复行为.许多患儿都智力迟钝.但是病情地严重程度和具体问题因人而异.有些孤独症患儿,永远不说话,也学不会照顾自已地基本生活技能,而另一些患儿长大却能独立生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幼儿身上有时很难准确描述儿童孤独症()地特殊性,许多医生都不愿意给刚刚学步地孩子贴上孤独症()地标签,韦瑟比说,研究表明,在美国,确诊孤独症()地平均年龄为岁半.但是,这种情况看来正在改变,原因之一是,家长和医生对孤独症()地意思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孤独症地早期迹象,对早期治疗增强了信心,对许多孤独症患儿来说,通过治疗可以提高智商,改进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降低他们对特殊教育地需求,对在——岁诊断患有孤独症()地患儿是这样,较早确诊地患儿能收到较好地治疗效果.人们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地疾病.但是,最近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在亚特兰大,每个正常孩子中就有三名是孤独症患儿. 解析: 对于孤独症患儿地确诊只能从行为表现来确诊(如两岁以前最主要地是病儿不能对亲人有正常孩子地目光接触,叫他或玩婴儿游戏没有反应,也没有正常儿童咿呀学语地声音,二岁半以后稍大点地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病态就更加凸显,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语言,表现在说话晚,或语言偏离如重复语言,人称代词你,我,他,不会运用等.较为明显,最突出地是交往障碍,轻一点地患儿没有玩伴,想玩但不会玩,较重患儿,干脆就不愿意接触小朋友,沉浸在自已地小天地里,如对某种玩具或物品“爱不释手”行为怪异刻板,自身旋转或喜欢圆地东西,转地东西,或出门愿走同一路线,愿听广告词,天气预报,或较喜欢唱歌,在饮食方面较单调,不多样化,尤其对蔬菜不太感兴趣.还表现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多数患儿不能自理生活,较重者大小便不能自理…….这些症状每个患儿不一定都存在或表现轻重不一. 在亚特兰大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一千名儿童中就有名孤独症患儿,也就是万分之,和我国估算地——万分之地发病率相差甚远,按我国万分之地发病诊断,孤独症地误诊率应是也就是说在我国名孤独症患儿才确诊名,有名患儿漏诊.因本病地发病率不论何种国籍,何种肤色,何种民族他地发病率都是一样地,按这样地准确推算,我国按人口基数患儿地发病就不是万——万了,而是万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探索诊断方式与孤独症病儿多胎发病率 目前还没有任何血液测试或脑扫描能准确诊断孤独症地.医生必须根据患儿地行为加以判断.兰达和韦瑟比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基本概念

关于ABA的几个基本概念(一)ABA的基本特点 ABA大家都知道就是行为应用分析法。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直到最细小的但可观测的行为单元。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前”、“坐在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东西”等等。行为可以无限往下分,尽可能的细小。 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每一种特殊儿童不能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都可以被分解成为许多工作步骤。 2、要求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解决奖励,即不能被强化。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退缩等)。 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在没有成人的任何指导和辅助下,孩子也能有稳定的正确的反应,将孩子的反应记录下来并且按照特定的、客观的定义和标准来评价。 课题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孩子三次就会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多长时间学会只有上帝知道。 5、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意思。 (二)ABA的基本操作分式 ——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下一个回合。要对指令作出反应,听指令做反应是社会行为。 (三)行为的分解和目标行为 1、行为的分解——将一个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单元行为,对每一个单元行为还可以继续分解,这样逐级将一个行为拆分为更小的,有先后顺序的行为链。 洗手的分解:会洗手要具备的能力:开水龙头——洗手——关水——擦手。如果不会洗手,就要现分解洗手——搓手——打香皂——冲手。现在都是用洗手液,更方便了,设备的发展也可以改善孩子们生活的艰难。平时没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想多少年后自己S了后孩子怎么办哪。不试永远不了解孩子。教孩子时不要一根筋,一种方法打不开孩子的心灵再寻求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但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但要一步步的来。具有阶段性和目标性。这就是目标行为的特点。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doc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陈XX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XX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

自闭症学生身心特征及案例分析

江 南 萍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 与

Contents 目 录 自闭症基本知识 1自闭症临床表现2自闭症的干预方法 3 自闭症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4

1自闭症基本知识

自闭症非心理受伤后的“自我封闭” 自闭症的发病不是父母养育不当的后果 大多数自闭症是先天性的,尽管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后天环境塑造可以改变自闭症的预后 自闭症是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不是心理 疾病 自闭症非感觉“自闭”,孤独症非感觉 “孤独” 关于自闭症的几点重要认识

出生 尽管脑功能已经出现障碍,但并不会明显表露出症状来 幼儿期 和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发育缓慢,症状 逐渐明显,此阶段 可以得到确诊 学龄期 学习方面开始表现出不均衡,会特别偏科,社交、沟通等逐渐 落后于他人 青春期 进入复杂的社会 生活,有些病例在此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需要有心理方面的辅导 和支持症状的表现 出生 尽管脑功能已经出现障碍,但并不会明显表露出症状来 幼儿期 和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发育缓慢,症状 逐渐明显,此阶段 可以得到确诊 学龄期 学习方面开始表现出不均衡,会特别偏科,社交、沟通等逐渐 落后于他人

自闭症简史 1 2 3 4 5 6 1943年,凯纳报道了11名孤独症 1944年,Hans Asperger医生报道了阿斯伯格综合症1950-1970年代,“冰箱母亲”理论盛行 1982年,中国首次报道我国大陆地区4个孤独症病例 1987年,美国Lov aas教授报道ABA 治疗孤独症的成功经验 200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世界自闭症日” 2013年5月,DS M-V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7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abc量表、CARS评定量表、行为量表CABS)

1)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共57 个项目,每个项目4 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 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附件: 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 我们曾在自闭症诊断治疗成功实例一文中提到过,如果家长等怀疑小孩是否得了自闭症,可自己先用国际上常用的 ABC量表,以较为简单地自我检查患儿,以便尽量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今特介绍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简称ABC量表如下: 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是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学者Krug于1978年所编制。ABC量表共有57个项目,包括了感觉、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归纳为感觉(S)、交往(R)、躯体运动(B)、语言(L)及生活自理(S) 5个因子。ABC量表简便易行、稳定良好。 (回答为是或不是2种。是得题后分数,不是得0分,例如第一题如答是得4分,如答不是得0分,余类推。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总分57分为筛查分、67分为诊断分。)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4 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2 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4 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 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 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2 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2 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3 9 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3 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3 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4 12 长时间摇摆身体4 13 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2 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3 15 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2 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4 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没有反应3 18 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2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4 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1 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3 22 经常拍打手4 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3 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4 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4 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3 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3 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使他不紧贴抱他的人)2 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2 30 常用脚尖走路2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2 32 不断地重复短句3 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3 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1 35 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2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父母要多加注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 孩子自闭症一般情况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才能够确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三岁了但是却与一般的孩子有很多的不同,就一定要排出患上自闭症的可能,孩子自闭症表现有哪些?四大表现表明自闭症。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 自闭症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并且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不看对方的脸,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回避别人的眼光。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人玩反而觉得自在,缺乏必要的同情心,表现出没有感情的症状。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 孩子一旦是出现了自闭症,往往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刻板、非常严

格,对于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小儿自闭症患者的情绪变化,比如:一旦是发现环境出现了变化就比较容易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患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一旦是出现了变化就往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不适应的症状。 3、言语障碍 所有自闭症儿童都会出现语言障碍,但是表现形式有一些不同表现。有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会出现多言多语,但是患儿的领会能力非常低,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甚至是发音不正,甚至是会出现自言自语和发出一些非常奇怪的腔调;也有一些可能会在在一岁左右时还能够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词,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拒绝与人交流甚至是发展到完全沉默,一言不发。 4、不安多动 自闭症患儿常常表现为坐不住,活动过度,经常性的用脚尖走路,注意力往往也会比较分散,习惯性的东张西望,或者是伸颈,装相等怪异的举动。 孩子自闭症原因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 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就是说把学习的最终目标行为分解成一连串的小步骤动作行为,让儿童循序逐个学习每个小步骤的行为,最终完成目标行为的学习。具体由塑造法和连锁法来实施的。 目标行为指训练时所期望出现的行为及达到的标准。 例如:(1)小明能独自行走十步远的距离。 (2)小明在帮助下,能用筷子吃完二两面条。 (3)小明在1个月的训练期内,每日撞头次数由10次降为3次。 三、任务分解技术教学法 DTT五要素包括: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 DTT回合公式如下: (一)指令 1.概念指令是让孩子作出反应的刺激,即为实现目标行为提出的要求。 指令可以分为: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时所说的话),非语指令(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视觉等)。

自闭症儿童评估量表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评定量表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又可简称为ABC量表。全部量表包括57个题目,每项选择依次从0~4分为五等,其中0分表示该事件不发生,4分则表示这个事件在该儿童身上表现特别明显,其余类推。当总分累加达到53分为临界,大于67分则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序项目分组评记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 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 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 9 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 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 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 12 长时间摇摆身体 13 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 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15 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 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应 18 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 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 22 经常拍打手 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 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 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 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他不紧贴抱他的人) 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 30 常用脚尖走路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 32 不断地重复短句 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35 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 36 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