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石头中学----贾文成

农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过渡,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需要的引导,使学生懂得运动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不是天生的。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培养间接的兴趣,直至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这是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系统的、成人化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常常采用传统的说教(讲解),优美的示范,反复练习的“三步曲”形式,所有这些都是想引起学生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事实上,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是被动的,“身顺心违”的被迫式学习。何以谈得上兴趣呢?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定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追求的是兴趣——爱好——习惯——终身发展的递进过程,所以我们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更强调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养成经常的、不间断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最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和运动参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然而,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所学校,条件再好,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就学生目前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而言,是较为有限的,且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体育的运动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拓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实践进一步培养,使之逐渐形成运动兴趣和爱好。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改变教与学传统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案设计上,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课堂教学中教的设计相对较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如何让学生“乐学”、“乐练”考虑得比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学习、被动参与,使学生感觉不到参与运动的欢娱、乐趣,运动的兴趣培养不起来,有些教师的教案设计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生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健身效果好、锻炼价值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多样的科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教者首先要完成由“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与学生一道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次多研究学生,带领学生去学,深入研究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也越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理解、掌握、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其思维能力、观察想象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开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一条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绝不能忽视技术教学和技术练习,要通过学

习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同时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

在教学实践中的篮球运球教学时,本人把多种运球的方法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根据本人实际水平,选择练习内容,进而掌握和提高运球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增加一些篮球小游戏,如绕体、胯下运球,八字绕环等等来使学生对篮球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法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说什么、做什么、练什么的被动接受。当然亦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和指导,使之正确、有效地掌握技术、技能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2、“学会”到“会学”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除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造成的。我们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选项教学”,这也是前几年我的一个课题所研究的,目前已结题,并在大多农村学校推广。如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知识的老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低下,手段的不科学性,“学会”到“会学”的引导不到位,注重“学会”忽视了“会学”的教学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健身的锻炼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修改;各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选择教学内容是重点,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所以,我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学校是令辉星际学校),大多数学生都爱打乒乓球这一特点实施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会学”为出发点,力争人人爱体育运动,人人爱上体育课,人人实现从“学会”到“会学”。

如:在田径教材中跑的内容教学时,跑这一项目是枯燥的、单一的、且易疲劳,学生积极性不高,练习不认真。针对这一项目的特点,我就采用各种游戏跑、接力跑、越野跑、障碍跑、合作跑等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跑的练习中也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某种方式、手段,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练习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练习提出既不犯规又跑得快为胜,第三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调动学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性别、年龄、爱好分别采用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层次教学,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这样既解决了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的矛盾,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如一堂课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的机械模仿、强调课堂纪律、统一行动等约束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老师讲的去做,按老师的示范去练,只考虑学生“好好练”、“不要违反课堂纪律”等,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组织上较为规范,在系统化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却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看上去学生是“练起来了”、“动起来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不情愿的被动式参与。这种单一的、枯燥的、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能愉悦吗?能主动、积极参与吗?能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不断地进行摸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能力,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经常运用游戏、竞赛、直观教具、模仿练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自练,互助互学,还要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首先提问投篮在篮球比赛中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投得准?同学们纷纷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讲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跳起来,离篮圈近了,才投得准”。有的说:“瞄准某个点。”有的说:“球飞行要有一定的弧度。”……这些想法,尽管不全面也不很准确,但都是同学们自己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结合学生的见解,再与投篮的动作要领及方法进行比较、练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投篮动作的要领和过程,而且感受到了动脑筋的乐趣,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满足了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教、有导、有评、有动,努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到“堂堂有别,课课有异”,真正地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同样,在足球教学中运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小型的不规范的足球比赛,抓住他们由于不会控球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而苦脑时,再讲明掌握基本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才能使他们既动体又动脑积极地参与学练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

4、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

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即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就能不间断的参与,敢于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法很多,如:形象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影响激励和评价激励等,就体育教学而言,我以为语言激励尤为重要,言为心声,是人们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抑制的调和剂,诸如“你怎么跑得这么慢?快点。”“真笨”等,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失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兴趣就会被扼杀;反之,“快!加把劲!”,“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应该完成得相当出色!”“你一定行!”,“好样的!”……。这些充满鼓励、期望和启发的语言,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向上的氛围,给学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适时的学习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运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水平、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并鼓励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及时的多形式、多内容的评价,促进学生体能的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在挫折面前自信心更强、意志更坚定、对他人更理解和尊重,学习效果更明显。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很难持久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只要唤起学生好动的意识,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所学内容也就愿学、乐学、好学、会学,掌握技术就能水到渠成。以上是我几年来的一些小的教学经验,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