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云投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云投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闵永新

(安庆师范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安徽安庆 246133)

[摘 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没有自觉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视野之中,研究成果完整性、操作性、应用性相对欠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视野中观照和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学科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概况;整体性视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1-0080-0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视野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空间,也为在学科整体性的视野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和实验开辟了新的路径。以往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涉及有效性的本质及内涵、致效因素及失效原因、有效性评价、增强有效性对策研究等方面,但尚未自觉地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之内。本文试对此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文献作一述评,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发表一点看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概况

本文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网上检索,对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总库收录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机网上检索项为“题名/关键词”,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实效性”为检索词进行联合检索,将检索出的文献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1.按出版时间分阶段和年度检索统计(见表1)。1984年之前没有文献记载,1984—1989年间有少量文献,1990—1999年相关文献有所增加,但总量仍然不多,在2000和2005年分别有一个增长节点。最早出现的文献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为题,后来以实效性研究为题的文献较多,截止2009年6月文献总量2 425篇,其中以“有效性研究”为题的文献(Y)549篇,以“实效性研究”为题的文献(S)1 876篇。分析表明,这一研究的文献数量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践探索密切相关,在2004年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整体性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云投稿:yuntougao.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之后,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研究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表1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文献分阶段统计(单位:篇)

年份

1984—

1989 1990—

1994

1995—

1999

2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2009 合计

Y 9 25 54 39 42 39 42 37 42 70 58 56 36 549 S 1 20 113 92 132125136140230245277 273 92 1 876小计 10 45 167 131 174164178177272315335 329 128 2 425

2.按学科类别分类检索统计(见表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科,占文献总量的45.36%,说明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更为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面临的问题更为紧迫;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方面的文献也相对较多,占文献总量的3

3.72%。这三类文献共计1 918篇,占文献总量的79.08%,是分析研究的重点。

表2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文献分学科类别统计(单位:篇)

学科类别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

教 育 教育理论

与 管 理

基础教育军队思想

政治工作

职业教育其他行业

教 育

合 计

文献数量 1 100 555 263 202 110 102 93 2 425 百分点 45.36 22.87 10.85 8.33 4.54 4.21 3.84 100

3.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三个学科文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密切,把这三个学科文献进一步按研究方向检索统计,发现这类文献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六个研究方向(见表3)。

表3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文献分研究方向统计(单位:篇)

研究方向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课程建设 网络文化 评估研究 内涵研究 文献数量 358 948 174 157 110 85

第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不仅在文献数量上遥遥领先,表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极大关注,而且从总体上来看,这一类研究文献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显示出这一领域研究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原因分析”也是研究的热门领域,文献篇数也比较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与“对策研究”紧密关联,是“对策研究”的前提。这两类研究文献数量在16号文件印发后,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策研究”的重要分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有效性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言而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发展、创新和超越,是信息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方面的研究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大课题。

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对思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研究的忽视,以及关于有效性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研究取得的成果还不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薄弱环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表3所列的六个研究方向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方面,限于篇幅,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纳入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中分析总结。

1.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学界较为认同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展开为序,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六要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此观之,前述研究成果所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偏低。有的人业务素质不高,“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1]有的人思想政治素质偏低,“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P203)甚至于“宣扬道德的不讲道德”,“提倡纪律的不守纪律”。[3]不难想见,这种“负面示范效应”必然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难以胜任教学需求。在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陷。个人发展得比较好的往往会被抽走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或把主要精力放在担任专业课教学上面,而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却极少被安排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4]而担任教学任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往往力不从心,“他们不仅工作较忙,而且缺少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难使这门课收到较好的效果。”[5]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职业化水平难以适应其职责要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专职队伍比较严重存在着思想不稳、用心不专的现象,许多人是把这个岗位当做跳板,抱有临时思想,根本就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科学来对待,也没有打算以此作为职业。即便如此,很多人还被大量事务性工作纠缠,难以真正沉下心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6](P198)

第二,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主体双重身份的统一体。但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不如智育和体育那样有明确的接受意愿,缺乏作为接受主体参与、配合相关活动的自觉意识,以及自主地选择、评判、践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有没有主观愿望。[7](P71-74)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一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偏颇。“将德育从整个教育体系中划离开来,与智、体、美、劳诸育孤立开来,仅着眼于德育本身而谋求德育的加强”,这种“孤立划离型的德育定位观”必然会相应地导致其他各育教师育人观念、德育职责意识的弱化,“在客观上会导致将更多的德育责任寄托在育德的专门课程上”,限制了其他各育共同承担的育德功能。[6](P223-226)

二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的偏差。不少人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过多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忽视甚至抹杀受教育者的主体性”,[8]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四种价值关系中,人们往往更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所具有的“社会需要满足性”和教育结果的“合目的性”,而忽视教育结果的“个体需求满足性”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合发展性”。

有人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有明显的泛政治化倾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理解为政治教育”,“用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9]导致“现实教育中,政治教育冠以德育的全貌”,“德育目标高深、单一和失衡”,“德育内容从属政治形势的需要,抽象和摇摆不定”,“德育途径追求目标各异,形不成合力”,“德育方法和评价单一,可操作性差”,从而使真正的道德教育似乎“走向了空乏和虚无”。[10]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行存在偏差

一是功利化倾向。长期以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作“万精油”,社会需要什么就抓什么,甚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扮演“消防队”角色,“忽视了德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提升的关注”,[11]“缺乏循序渐进、层次递进性的教育引导工作”,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步入误区。[6](P193)

二是游离化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其他环节脱节、与其他各育相割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于其他教育实践和学生的生活之外。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能相互配合,各自为阵、各行其是的“两张皮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地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却又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12]

三是智育化倾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沿袭用试卷来考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知识考试与品行考评“脱节”。这种智育化实施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学生政治理论考分很高而实际政治表现极差的现象,不少学生形成了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13]

四是强制化倾向。有人指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很多,“其根本特征就是强制”。[11]还有人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说服教育理论上完全泛化,其常见表现就是以控制受教育者理解而不是帮助其理解为出发点,从而成为片面的“病理性说服”、“控制性说服”,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当大学生面向现实时,会“使我们尝到了逆反效果与负效果的苦头,它加剧了德育的困境。”[14]

五是形式化倾向。有学者指出:“德育方法上的问题主要是形式化、简单化而不甚讲求实效”,“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灌输政治与道德知识,因而不断增加政治课、德育课的门数,而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习惯于通过号召虚张声势,而不善于做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善于形成集体舆论、文化气氛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从社会的需要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引导学生。”[15]

第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偏差

有学者指出,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内容体系。教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是内容设计过于理想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过高、过急的超现实的理想化要求,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得教育内容缺乏现实生活根基和现实人性基础,从而使教育流于表面和形式,变成空洞的说教和被动的接受。“普遍性社会基础的缺乏,就必然导致悖愿效应”。[3]二是缺乏稳定性和时代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时变换的频率过快,常常是“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电话”,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没有贯穿于教育内容的始终,这就势必导致教育内容的零碎和肤浅,失去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和厚实的思想根基,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16]有的内容则过于陈旧,某些具有时代感的道德观念(如效益、平等、公正、竞争等)不能适时得到认可、宣扬。[3]

三是缺乏层次性。忽视按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准、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社会经历等区分不同的教育内容,并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教育内容没有形成一个层递性的序列,常常出现重复、混乱甚至颠倒的现象,缺乏相互之间的整体联系,如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基础行为规范教育,从而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违背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17]

第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

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崭新境遇,对高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和一些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解释造成了一定困难,使人们“对许多重要的(不是一切的)社会行为难以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导致“在实际上而不是在文字上难以确立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在德育实践上不能理直气壮地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15]对于这种新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尚有诸多的不适应。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影响向度偏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因素、社会的各种进步因素,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优良品质的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消极的因素和不当教育所产生的消极效应,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很大程度上抵消或削弱了前者的积极效应。需要引导、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效性。[3]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实际工作对象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为基础,学界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不同学科、不同方面进行了多视角分析。

第一,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有学者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键要用“学科意识”统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工作面”,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在统一性;用“学科体制”理顺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统管”起来;培养“学科人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队伍的人们成为“一种人”——“学科人才”,以最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12]

第二,激发大学生的接受主体意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强化主体的主体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增强客体的主体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核心动力。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意志,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接受意愿、合理欲望和动机,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18]第三,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念有学者指出,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及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新特点,当代高校德育应该确立鲜明的整体性理念。整体性理念支配下的当代高校德育,在目标指向上,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升;在实施途径上,着眼于学校主导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的整体性发挥;在实践模式上,着眼于学校各种育人资源的全面性开掘。与整体性理念的确立相一致,走向整体性,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由之路。[6](P259)

第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研究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分化和综合相统一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既向各个不同领域深入,又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克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发展自我教育、自我修养,避免教育的强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和参与的活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思想教育信息调查、收集、处理、传播、反馈、评估手段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优化手段的现代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有效地综合运用现代化手段,就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面貌,创造新的教育感化力量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育人环境。[19]

第五,科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基础性内容是体现社会对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基本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主导性内容是突出教育的先进性、方向性、超前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拓展性内容是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及时调整、充实、更新的内容,包括以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防意识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中,要巩固基础性内容,强化主导性内容,拓展时代性内容。[20]第六,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全新的学生发展观,其核心是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基本原则,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政策等全面而深刻地转型。二是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所急需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由家庭、学校、社区、传媒、社团和政府等方面构成的通力合作体,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三是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能够感受理想和信念的精神家园,建立一种多层次的社会文化体系以满足大学生的价值和心理需求,最终建立一种对于大学生群体具有明确导向作用和丰富信念感受的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会文化形态。[21]

第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与实际(学生思想实标、专业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性,在贴近实际上下功夫,在“话语系统转换”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22]

第八,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等学校应本着“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的方针,一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领导体制,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良好运行环境;二要规范管理,优化队伍,讲求方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准确和可靠,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三要整合力量,齐抓共管,主动作为,抢占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23]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和评价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内涵也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以往,研究者多是在结果的意义上理解有效性内涵的,认为它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既要考察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要考察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有机统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效益、效率三个维度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其评价标准。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在本质上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有效性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和绩效的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有效性评价。

沈壮海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展开为序,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及其运作的角度,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教育性、个体需要以及社会需要满足性等层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并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得到了学界普遍认同。詹万生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从总体上论述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实践依据和体系实施,阐述了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的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体系,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模式。但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中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问题,包括理论、实践、机制的整体性建构,还有大量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不足

如前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探讨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对策,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但这些成果大多囿于教育队伍、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运行机制等具体的问题域,从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缺乏一种更为宏阔的整体性视野。具体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意识,研究视域局限

其一,没有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中观照,就事论事比较多,不论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原因,还是探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大都呈现为“单兵突进”的态势,缺乏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原理支撑,未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来看待。

其二,在研究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原因、探讨增强有效性的对策时,往往片面夸大某一问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题的重要性,似乎解决某一问题就能“包打天下”、“包医百病”。相应地,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也往往顾此失彼。这不仅限制了问题分析的深度,也使得研究成果的完整性、操作性、应用性相对欠缺。

其三,理论研究多采用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陷入“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的误区,[7](P201)不仅没能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而且实证研究文献极少,没有凸显这一学科强烈的实践取向。

2.对有效性内涵认识模糊,评价尺度偏颇

许多研究者对“有效性”概念的理解大多限于在结果的意义上,并由此进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探讨,这种直接进入的探讨又往往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展开,如有人把大学生性格上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喜欢发泄不满情绪——提升为有效性问题,学生在宿舍喊几声就成了有效性不足,这样的探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上的逻辑定位就值得商榷了。

此外,研究也还存在一些盲区,主要是缺乏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出发,揭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比如,人们没有关注或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悖论的存在,一面积极采取某些措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强化同时在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因为我们在强化,所以我们在弱化”;再比如,我们相信“人的优良品德是教育的结果”,但“人的不良品德是哪里来的呢”,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或注意到了但采取回避的态度。

四、整体性视野: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逻辑理路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即64号文件)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意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从整体上建设马克思主义,是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宗旨所在,也是建设好这一学科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建设和实践模式的建构必须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中,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会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从人心理的内在结构上看,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这表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内涵,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应有的整体性结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要全面、有效地实现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一预设目标,并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整体性视野中观照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应有之意,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笔者理解,整体性视野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研究事物。在整体性视野中观察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视野内,以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统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践模式,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的理论—实践模型,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基本论域,一要阐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念,二要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的本质与内涵,三要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运行模式。阐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念对于阐释整体有效性的本质与内涵、建构整体有效性运行模式具有前提意义,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的本质与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既是对整体有效性理念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理论化描述,又是构建整体有效性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运行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我们加强与改进、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依据。这三个方面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研究的基本问题。

当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总体来看显示出两大趋势。一是问题域的创新趋势,提出了整体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范式转换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时代内涵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运行规律问题等;二是方法的规范化、精细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实证分析、模型建构等研究方法。国外的研究虽然在某些侧面先于优于国内的研究,但在整体性把握的意识和操作模式的研究方面同样存在不足。特别是从上世纪中期以来,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成为国外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趋势,这一方面增强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但同时也导致了研究的微观倾向以及淡化或掩饰该领域研究的意识形态属性的倾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视野中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理论,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

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2]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G].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明仓.“知行矛盾”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4] 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5] 罗国杰.改进和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J].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1999,(2).

[6]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5.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8.[8] 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探

索,2006,(6).

[9] 钟玉海,龚小平.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J].江淮

论坛,2004,(6).

[10] 吴俊清.德育泛政治化倾向的现实表现和原因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0).

[11] 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

研究与实验,1997,(4).

[12] 钱广荣.在学科视域内解决日常教育与课程教学“两张

皮”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7,(11). [13] 杨晓江.论高等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J].高等教育研

究,1998,(3).

[14] 石鸥.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及其诊治原则[J].湖南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6).

[15] 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

究,1996,(2).

[16] 熊建生.论思政教育内容的系统构建[J].思想教育研

究,2004,(3).

[17] 文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与对策

[J].文教资料,2007,(11).

[18] 周建锋.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

教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19]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J].高校社会

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8).

[20]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7,(1).

[21] 胡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对策

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22] 苏令银.把思想教育内容落到实处[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2007,(5).

[23] 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抢占制高点增强网上德育实效

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24]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25] 韦青松,王小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内涵及评价

依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6] 蔡志强.寻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理论逻辑[J].思想

政治工作研究,2008,(6).

责任编辑:査朱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

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课程予以保证的单独系统,不太关心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以人为本,结合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和在人的相互交往中,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化”是一种过程,一种趋势,一种发展。生活化与抽象化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服务人、发展人。本文试图在思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一、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泛政治化,一度目标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单一,效果不好。”[1]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理想信念教育也好,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也好,仅仅传授知识和在政治上提出要求是不行的。还应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因素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密切联系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不仅要重视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应重视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开发非智力因素,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心理活动、恋爱婚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文化娱乐等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泛政治化的误区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世界的随意性、经验性、常识性、自由性、情感性、直接性、反复性、零碎性、松散性、多重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盛行假、大、空,败坏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声誉,丢掉我党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使人们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体”,不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实质是以虚假的说教,对政治信念的背叛,而不是真正对政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现实性,必须走出泛政治化的误区,把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有明确的定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的等级关系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截然分离,教育者的地位具有神圣性,其意志具有不可违背性,受教育者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其主体性受到压抑。主体性的缺失在教育方法上的表现是,教育手段的灌输式、教训式和训诫式。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机理 1、降粘作用 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可降低到原粘度的1/10左右。原油初始粘度越高,降低后的粘度差越大,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提高原油产量。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膨胀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5、混相效应 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二氧化碳与原油混合后,不仅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而且还能形成二氧化碳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油带移动是最有效的驱油过程,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 6、分子扩散作用 多数情况下,二氧化碳是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分子的扩散过程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对此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斗下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的重要目标;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3.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茫然点或持非主流观。 4.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机扩大传播范围,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5.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所下降。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 (二)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 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 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立命之本,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内涵,才能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在近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阐释胡塞尔、哈贝马斯、马克思等人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查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

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校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修养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贯穿于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无论是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还是从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显著地提高,思想主流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从大学生整体行为表现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上来看,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仍需要我们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和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活跃。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的每个家庭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他们在教育上舍得花大钱、下大力气,很多在校生都有一技之长,或音乐美术,或舞蹈体育等,再加上他们接触的新

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上表现出了自信、张扬的一面。 由于当代大学生与“网络”一起成长,迅猛发展的网络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塞于他们的生活,正面的负面的都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手机、宽带,还是MP4、MP5等数码产品,他们的熟悉度和使用度远远超过他们的前辈,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群体。 2、集体观念弱化,承受能力差,责任感缺失。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其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由于成长环境的特定性,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中,什么是忍让谦虚,什么是团结协作,什么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认识上模糊;由于长期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长大,使他们无法体验到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而离开小家庭来到了大校园,每天生活在竞争,受制约的环境中,这些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和承受力,一些人能够逐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难以适应,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过渡。由于没有经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心理比较脆弱,甚至有极少数人遭受一点小挫折就会感觉人生无前途、生活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出现偏向。 3、乐于“档次”消费,缺少吃苦精神,自由权利意识强。在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一代骄子,可以说是吃穿用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一

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113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卜蔚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摘要:本文针对重油加氢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从工艺和催化剂角度分别介绍了固定床、悬浮 床、沸腾床、移动床加氢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四个工艺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重油加氢的研 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油加氢;固定床;悬浮床;沸腾床 引言 随着原油的变重、变稠以及轻质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重油加工成为现代炼厂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重油加工主要有延迟焦化、减粘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加氢4个工艺过程[1]。延迟焦化和减粘裂化属于热加工过程,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各种渣油,但是液体产物的质量差、焦炭产率高。重油催化裂化对原料的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劣质的渣油。重油加氢一方面可以处理高硫、高残炭、高金属的劣质渣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液收率和液体产物的质量。同时可以和其它工艺进行组合,特别是重油加氢和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我国在重油加氢方面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内环保机制的日益严格化,对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重油加氢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1 重油加氢技术 1.1 固定床加氢技术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工业化过程也最多。我国引进和自行设计开发的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如下[2,3]: 1.1.1 VRDS工艺 我国第一套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从美国Chevoron公司引进。最初的设计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以生产低硫燃料油为目的,后来发展成VRDS-RFCC组合工艺,即减压渣油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给重油催化裂化提供原料。采用组合工艺后,其渣油能够全部转化,加工深度高,轻质油收率高。 1.1.2 ARDS工艺 我国从UOP公司引进的中东含硫原油常压渣油加氢脱硫装置。对常压渣油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金属、脱残炭等使加氢后的重馏分可在催化裂化等装置中进一步轻质化。 1.1.3 S-RHT工艺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渣油固定床加氢脱硫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担此项目的工程开发、工程设计,设计原料为中东含硫原油的减压渣油及部分减压蜡油混合料,主要产品为少量石脑油、柴油和大量的脱硫改质催化裂化进料。 固定床重油加氢的优点是工艺成熟,产品收率高,精致深度高,脱硫率可以达到90%[4]以上,工艺和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缺点是无法及时更新催化剂,在处理高金属和高沥青质、高胶质含量的原料时,催化剂减活和结焦较快,床层也易被焦炭和金属有机物堵塞。只能加工金属<200μg/g,残炭<15%的渣油[4],因此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差。固定床反应器是非等温反应器,对于放热的加氢反应容易产生飞温现象。另外,固定床加氢工艺单程转化率低(20%-50%)[4],需要有较大的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进行配套,产品中柴汽比较低。1.2 悬浮床加氢技术 我国悬浮床加氢工艺还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工艺过程,即[1]。 1.2.1 FRIPP的悬浮床工艺 该工艺采用空筒式反应器和高活性水溶性多金属分散催化剂、现场乳化分散、硫化剂直接加入到原料中,在加热过程中催化剂进行预硫化的方式操作,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抑焦功能,可实现长周期连续运转。催化剂水溶液被乳化分散在原料油中直接通过反应器,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早期的悬浮床工艺尾油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从而难以 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效性并不理想。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的三个方面:学生自身、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并找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式教育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实现理论、实践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靠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份网上在线问卷调查,共有960人通过微信、QQ 群、贴吧等方式参与调查。 一、960位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其中4道有关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题型,(见表1)。

1.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态度 问题5:您逃过的课有哪些?(第4题选B项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思想政治课〖WB〗 B.选修课 C.专业课 D.基础课(除思想政治课外的) 共有856人参与此问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占71.23%,选B占72.60%,选C占35.62%,选项D占43.84%。 问题6:您上思想政治课通常做什么? A.做其他作业或看自己的书 B.睡觉 C.听课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选A项的占57.32%,选B项的占13.41%,选C项的仅占29.27%。 问题7:您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吗? A.喜欢 B.一般 C.讨厌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仅占8.54%,选B项的高达75.61%,选C项的占15.85%。 问题8:您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第7题选C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内容令我感兴趣,可以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 B.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吸引人 C.将来从事机关单位的职业需要 D.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仅82人参与此问题的回复,其中选A项的占57.1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发表时间:2010-01-25T13:28:06.37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2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易曙光 [导读] 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易曙光(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德顺首次将价值概念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先河(李德顺,1989);此后,吉林大学陈秉公明确提出了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张耀灿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正式引入了教学课堂中,郑永延在《现代思想道德理论与方法》中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思想道德理论及其价值问题(郑永延,2000)。张耀灿和郑永廷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张耀灿等,2001)。武汉大学项久雨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是继哲学价值论和教育价值论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项久雨,2002)。基于此,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后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项久雨,2003),该专著的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新突破。苏斌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苏斌,2003)。刘基等认为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日益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并对其进行优化(刘基等,2004)。江波等针对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多样化导致的人们思想认识多样化问题,从哲学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江波,2005);张捍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的功能(张捍东,2006);李江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要经济从主体提出和倡导的政治思想向受教育者人体自我政治思想飞跃和从受教育者个体自我政治思想向其政治行为飞跃的过程(李江凌,2006)。综观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等三个主要的领域。张耀灿等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本质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认为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客体对主体产生实际的效应,即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基本的途径是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冯达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入手,推动主体接受活动的进行(冯达成,200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刘振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因而价值实现的规律就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三大要素之间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刘振忠,2001);张耀灿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可以概括为真善统一律、神形统一律、虚实转化律等三条规律,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和多侧面的规律体系。 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它不能凭空产生,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内在地包含着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和作为价值主体的能动因素两个方面,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活动对象化的基础上互动,从而最终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因此,只有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的运作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展开所要求达到的优化和显现价值客体的功能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进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根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体现着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明确教育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教育活动要如何才能更加完善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理论向现实转化。一般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必须能说服价值主体并为其所接受,其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如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展开的一般规律,其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必须对价值主体有实际效用。同时,还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接受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才是有效的,才能为价值的实现创新理论条件。 2.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完全是逻辑和概念的推导过程,而是融入了人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中,因此,人和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 首先,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控、转化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对人的要求和条件集中体现在对人的主体性要求上。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人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大的主体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价值实现过程中能否确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立基本的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价值主体的主体意识是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由理论状态向表现出某种具体特征的现实状态转化的内在驱动力,而主体能力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在现实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基础上发生互动的内在根据,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另一方面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成要素中,社会是作为价值主体之一发挥作用的,社会必须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供多层次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从总的来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本质要求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党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趋向能积极实现,这一特殊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 2.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介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并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也是以提升人的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动荡,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尤其是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

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

《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简析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摘要伴随我国高校体制的越来越健全,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思考的问题,在我国诸多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普遍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成为高校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以及实际工作者所面临完善的现实问题。本案就高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展开分析,进而对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规律进行探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我国是一个重视高校教育的国家,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一直以积极的方式探讨着加强高校教育的方式,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工作建设的有效性相对较弱。这在当今社会经济文明进程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要经过积极的探索,以寻求新的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理论内涵简述 有效性是指人类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特性。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是:在思政教育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完成和满足大学生成长所必要的条件需求,以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程度的有效窥探。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认同度上,并包括高校学生在接受这一思想后,对于这些信息,

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立场和观点及方法具体运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独特内涵可以总结为:是为了令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建设信念,并在建设的过程中,赋予其正确的社会理想及优良职业道德,令其具备责任的意识和事业观念,遵纪守法,塑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晰意识。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是其政治生命力的完美体现,是衡量其思政工作成功的最终标准,更是对其加强及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时期正处于一个经济的过渡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过于现实的物质事物出现,比如酒吧ktv等一些大型的娱乐场所,相对于这些场所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学生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健全完善的人生价值观,频繁的出入这类场所会使其造成思想过早的蒙上一层物质意识,而在这个年龄其自制力的薄弱,就极可能会导致其道德价值取向及思想评判,出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根据湖南衡阳一所高校的调查问卷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有60%想要过早的离开校园,理由据多是因为感觉校园生活太无聊学不到专业知识,没有社会有意思。就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教育出现如下问题: 1.首先是学生大部分感觉社会比学校要有吸引力,那么这所高校的政治教育就极其薄弱,在课程的任教中其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没有做到位,众所周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有两门课程,一门是马列思想,一本是xx思想概论,诸多教师大都是在教育授课中照本宣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学生党团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学生党团建设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充当的社会角色也越来越多,担任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高职也要大力建设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只有大学生党团的建设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并保质保量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性人才承担起国家的接班人,同时在大学里也开展起了学生党员的培养,把党的建设和大学生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我们的学生党组织,我们的口号是:“一名党员,一名旗帜”。让理想从这里起飞,让新的生命从这里开始,让我们的种子在这里发芽,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能撑起一片绿荫的大树,发挥我们的作用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实现富强昌盛的国家,而为知奋斗终生。 一.党员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党团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实施教兴战略、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青年大学生更是将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着全

新的文化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高校中发展党员工作是保证党员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二.我院党团建设的现状 (一)对团员进行管理教育 我院学生约有4000人,团员占总人数的96%,占全校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同时要加强对团员思想上的建设,只有团员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才能带动班风、系风,甚至校风的提高。对未加入团员组织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团章,并组织活动锻炼提高他们的对团的认识,并组织学习团知识考试,凡考试合格、在校无违纪现象、学习成绩科目无大挂、各方面表现良好者方可加入团员的队伍中。 对已经是团员的学生们进行“三会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给一个统一的题目或是由本班的团支书组织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团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并由系部的团总支书记进行检查;由院部的团助委进行抽擦查;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评比,并在星期一的升国旗时公布最好的班级以及较差的班级。三个星期组织一次德育课实践,由团委的老师进行检查,资料由班长写入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同时不定期的由班级、系部、院部组织一月最少一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并把青年志愿者的名单同参加人数以及时间一起上交团委,并由系部团总支统一填写在青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和展望 摘要 含油污泥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及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含油污泥;资源化;除油;综述 Abstract: Oily sludge may do harm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treated harmlessly and be utilized comprehensively.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oily sludge will be the dominant technique for oily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ily sludg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oil removal、detoxification 1含油污泥的危害和来源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随品,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硫等营养物质,不加稳定处理的污泥任意排入水体,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营养物质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沿海海域造成赤潮和绿潮。除此,不同成分的含油污泥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 1.1含油污泥的危害 油田含油污泥的组成成份极其复杂,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1]。并因其体积庞大,排放后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我国现已对含油污泥的排放加强了重视[2],目前明确规定,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泥将处以1 000元/ m3·d 的罚款。这样虽然限制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含油污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地理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2011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要求,我系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两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

【毕业论文选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整理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整理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来看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题目有哪些? 1、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4、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5、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6、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7、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8、幼儿德育教育探索 9、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

10、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13、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14、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15、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16、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17、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8、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 19、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1、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23、略论班级的人性化管理 24、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25、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26、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7、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28、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29、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阐释 30、学校德育应注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31、对全球化伦理理论来源的认识 32、浅论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33、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民本”思想 34、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35、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