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文

地理论文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对农业来说,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发出警告:水库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会加快,在旱季将严重影响上游的通航,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成问题的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水库泥沙的沉积速度。此种情况有可能使经济效益比预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积速度记录,泥沙沉积的速度与位置也是难以预测。

以印度的多用途水库为例,水利专家穆尔蒂说:“大多数水库每年的泥沙沉积速度是建设时计算速度的145%到875%。”利奥波德指出:“世界范围内,三峡大坝是在未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中国约有330个大型水库,其中230座的泥沙问题相当严重,导致总蓄水量减少了14%,其中一些水库由于分析不足和设计缺陷,在不到10年的时间蓄水量下降了 50%。

所以,这项水利工程,应尽量减轻弊端。否则破坏生态环境大为不好。

南雅中学

C—179班

葛俊驿

17910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云贵高原 摘要 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 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 正文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

1.1地貌 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 1.1.1岩溶地貌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 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 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 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 4.城镇体系研究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3)城镇体系规划实践,大学地理系宋家泰、顾朝林等汲取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城镇体系规划“三个结构一个网络”的理论,为城市规划部门广泛接受并应用。地理学者又开始尝试探讨新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三结构一网络”的一般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体系动态演变、合理模式、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的研究。 5.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贯彻“以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地理学家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的总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对个别城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尤其将重点放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镇的研究上。 6.城市空间结构研究: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近20年来,

自然地理学 小论文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关于地球形成于演化 普晓磊水资132 2013012277 摘要: 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有许多假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大爆炸宇宙说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星云说又跃居统治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天文学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不仅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还定量地、较详细论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都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是原始星云演化的结果。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认为,在50亿年之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一方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另外在星云内部出现许多湍涡流。于是大星云逐渐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前身,称之为“原始星云”,也叫“太阳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湍涡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开始就不停地旋转。 关键词: 地球行星形成演化 正文: 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约在30—40亿年前,地球已经开始出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The Earth formed as part of the birth of the Solar System: what eventually became the solar system initially existed as a large, rotating cloud of dust, rocks, and gas. It wa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helium produced in the Big Bang, as well as heavier elements ejected by supernovas. Then, as one theory suggests, about 4.6 billion years ago a nearby star was destroyed in a supernova and the explosion sent a shock wave through the solar nebula, causing it to gain angular momentum. As the cloud began to accelerate its rotation, gravity and inertia flattened it into a protoplanetary disk oriented perpendicularly to its axis of rotation. Most of the mas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began to heat up, but small perturbations due to collisions and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other large debris created the means by which protoplanets began to form. The infall of material, increase in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crush of gravity created an enormous amount of kinetic heat at the center. Its inability to transfer that energy away through any other process at a rate capable of relieving the build-up resulted in the disk's center heating up. Ultimately, nuclear fusion of hydrogen into helium began, and eventually, after contraction, a T Tauri star ignited to create the Sun.

中国文化地理结业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地理 论文题目:南北方的地理条件对各自文化现象的影响分析姓名: 系别: 专业班级: 学号: 2012-6-6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一、粗犷辽阔、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 (4) 1、位置范围 (4) 2、地形特征 (5) 3、气候特征 (5) 4、饮食习惯 (5) 关于鲁菜 (5) 5、建筑风格 (5) 6、综合论述 (5) 二、支离破碎、终年湿润的南方地区 (5) 1、位置范围 (5) 2、地形特征 (6) 3、气候特征 (6) 4、饮食习惯 (6) 关于维扬菜 (6) 关于川菜 (7) 关于粤菜 (7) 5、建筑风格 (7) 6、综合论述 (7) 三、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南北方的地理条件对各自文化现象的影响分析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使得东西之间的经度范围相跨较大,南北之间的地区差异性显著。故而,每个地区由于其不同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地理条件的分析,总结出地理条件对文化现象影响的相关结论,以便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地理与文化之间的关联。 关键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饮食习惯、建筑风格Abstract:China land area with a vast territory, making something between longitude range across a larger phas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region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fore, each region due to thei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formed and adapted to the culture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summed up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n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a 's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Association between. Key words:Landform,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dietary habits, architecture style 一、辽阔、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 ○1自然: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黄海和渤海。(三大地理单元)。【○1】

地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地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西安市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及相关问题研究 2论陕西省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3所在城市或地区近30年来大气污染与防治对策研究 4所在城市或地区近30年来水污染与防治对策研究 5所在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 6地理新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7初中《世界地理》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8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世界地理》教学 9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10陕西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我国城乡垃圾管理的现状 12你所在地区的植被退化研究 13你所在地区的水污染现状分析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研究 14你所在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土壤利用 15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6西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17乡村旅游发展实证研究 18西安市林草植被净化大气的时间同步性研究 19西安市主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与景观美学评价 2020年来西安市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1西安高校扩建对土地资源的侵占的统计分析 22中国北方植被覆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分析23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的动态评价 24退耕还林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陕北为例 25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洪水灾害趋势分析 26山西汾河流域洪水灾害趋势分析 27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8中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研究. 29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测评体系研究. 30地理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 3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32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研究 33论西安城市大气污染特征与防治

34论西北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5陕南汉江谷地自然灾害特征分析 36×××市(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37×××市(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38×××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39某某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40体育旅游 41新课改下中学遥感教学研究 4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特点、问题及教学策略 44GIS支持下××市生态安全评价 45××区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及其政策建议46××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格局研究 47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48,,市交通旅游地图设计编制研究 49,,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性评估 50,,市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51中国城市政治中心区位优势分析 52,,河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 53XX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54XX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55陕西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效益评价 56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以***省(市)为例 57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以***省(地区)为例 59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省(地区)为例 60**市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分析 61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62大范围DEM数据的组织研究

精选最新城市地理学论文

城市地理学论文 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的科学,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已经走过了开门立户的最艰难岁月,展望未来,城市地理学在知道城市建设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城市化;学科进展 一、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开展较晚,地理学科基础薄弱,直到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中国的奴隶社会时代的早期作品,如《诗经》、《管子》、《尚书》、《周礼》等,就是记录地理知识的典籍. 封建时代的历史记录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许多编年史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城市的描述,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论文范文梦华录》等,也都主要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水,内容浩繁如烟海,也很难被称为城市地理书.解放前,在我国地理研究中,城市地理领域是空白的.解放后,我们在苏联的地理工作者帮助下进行了少量的研究,主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服务.城市地理仍是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8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市规划动作受到重视和城市的普遍快速开展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进入历史上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在80年代,出版了大量论著.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领域的研究日益拓宽,研究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宏观和中观领域,如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系统.3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化宏观和中观的同时,微观的研究开始增加,城市交通、环境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走入城市地理学的视野.数学方法逐渐被引进城市地理研究,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研究水平也大幅提升. (二)关注重点研究课题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地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非常接近;另一方面,规划领导部门认识到,地理工作者参加编制城市规划工作的必要性 .在研究中国城市的地理环境方面,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然地理学课程论文

目录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2)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3)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3) 3.2 地表自然过程的综合研究 (4) 4、地理学发展历史沿革 (4) 5、前沿领域与重点 (5) 5.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6) 5.2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7) 5.3 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 (8) 5.4 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9) 6、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10)

浅析自然地理学 摘要:结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简易梳理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方法,对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作出了些许探索,讨论了自然地理学前沿领域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对自然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立科学,以及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而不取决于它所运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学是否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呢?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怎样看法呢?这却是常常引起事流的。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工作的 强化程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当前的态势看,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薄弱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家的共识,但争论却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理学理论争论此起彼伏,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理论革命等,几乎同时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持续至今,近来又兴起了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在洪堡的比较地理学和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的基础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理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在全球各大陆及不同区域得到检验和应用,建立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959 年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

地理小论文

治理大气污染推进生态文明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满足我国人口的粮食需求后,不科学的农业生产也给我过带来了不小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讲述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他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源;环境治理。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气体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微小的污染物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近几年的农业新闻中,在农田中焚烧秸秆的报道屡见不鲜,秸秆焚烧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胁。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焚烧秸秆也可能会引发火灾。一旦引发森林大火,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些污染的罪魁回首就是田地里的秸秆,人们可能会发问,为什么不用粉碎机等具有科技含量的方法去处理秸秆呢?面对中国辽阔的大地,每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各有不同。有些耕地在山地,土壤的耕作层很薄,大型机械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再者,山地耕地崎岖且分散,大型机械无法到达。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需要秸秆的帮助。综合多种原因,焚烧秸秆也成了处理它的最简单方式。 焚烧秸秆的危害众所周知。那么,科学的处理秸秆就非常的必要了。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大家创造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一、培育食用菌。 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决近几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二、制取沼气。 稻草秸秆等属于有机物质,是制取沼气的好材料。我国的北方、南方都能利用,尤其是南方地区,气温高,利用沼气的季节长。制取沼气可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此方法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三、用作工业原料。 农作物秸秆可用作造纸的原料,还可以用作压制纤维木材,能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四、用于生物质发电。 将秸秆直接焚烧和将秸秆同垃圾等混合焚烧发电,还可以汽化发电。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将具有重要贡献。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都是有责任感的中国新生力量。保护大气,推进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职责。我希望,将来的我们可以自由呼吸,共享美丽中国。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云南

《旅游地理概述》课 课程论文 题目: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时尚设计103 学生姓名:顾佳敏学号: 10404040321 2012 年5 月01 日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下面就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景点简要介绍一下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

城市地理学论文

目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过程 (1) 1.1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时期 (1) 1.2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时期 (2) 1.3城市群与城市特色化发展时期 (3)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特点 (4) 2.1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 (4) 2.3城市化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5) 2.4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 (5) 3. 中国的城市化理论需要创新与重建 (6)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过程 在我国,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是以城市化道路的确定为主线展开的,理论研究滞后的特征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瞩目成就,特别是区域中小城市的进步尤为突出。尽管没有严格的阶段划分,但其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1.1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时期 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争论在我国久已存在,但主要限于城市规划学界,重点是围绕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方针展开的。1980年代初以后的十多年间,关于城市化道路的争论十分热烈,所论涉及有关城市化理论的方方面面,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般过程、一般规律、空间展开形式等等,发表文章之多,参加学科之广,观点立论之杂,使得进行综述研究也变得相当困难。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国家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尽管国家在此期间对城市发展方针略有微调,但对“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则是始终如一的。该方针对我国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有效促进了国内中小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城市数量有193个发展到671个,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方法问题是能够通过研究、讨论,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⑴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比如初中化学中学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百份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地理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杨葵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审时度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对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和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经济发展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毋庸置疑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

旅游地理论文

国土资源学院旅游地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 发展思路浅析 姓名曹燕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年级 2009级1班 学号 200912140101 2011 年12 月1 0日 国土资源学院

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发展思路浅析 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9级1班曹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主题公园在中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主题公园因其“以游乐为 目标、主题明确、游乐形态丰富、模拟景观独具特色”而成为一种新型 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公众,已经成为城市人闲暇时度假的最好去处。本 论题将从优势、劣势等方面展开,着重剖析成都温江置信国色天香旅游 发展的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该主题公 园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色天香;模拟景观设计;主题公园 Chengdu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me park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s analysed Abstract:In the 21 st century, theme park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life water produc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e park because of its "as the goal, theme amusement clear and amusement form rich, simulation landscape unique" and become a new tourism projects attracted a large public, has become a city people when leisure vacation the best place. The topic will be from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such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engdu WenJiang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heme park faster,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uoSeTianXiang simula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me park

城市地理学论文1

城市地理学期末作业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一、《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0) (一)、区域规划层面 1、描述: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昆明市域城镇空间采用网络城市结构,形 成中心城——6个二级 城市——5个三级城镇 的市域城镇体系。昆明 市现辖五区(五华、盘 龙、官渡、西山、东川) 一市(安宁)八县(呈 贡、晋宁、富民、嵩明、 禄劝、宜良、路南、寻 甸),总面积21111平 方公里,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总人口578.13 万。市域城镇体系的空 间结构按主城、次级城 市、县城和重要城镇、 小城镇进行布局。次级 城市既承担由主城延伸 的部分功能,又是一定 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嵩明、安宁、宜良为次级城市。 (2)、城镇职能:①、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是昆明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核心职能的空间载体,重点发展见代综合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②、二级城市包括安宁、宜良、嵩明、海口、昆阳、晋城,是昆明基本职能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接纳从中心城区扩散出的产业与人口;③包括石林、寻甸东川、富民、禄劝,主要承担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职能和地区性发展中心。

(3)、城镇规 模:①、城市人口 规模:2010年控制 在706万人;2020 年控制在850万人。 基础设施配套按 1000万人校核。②、 城市用地规模:中 心城区外的二级城 市将逐步向中小城 市规模发展,合理 承担城市人口和产 业。规划人均建设 用地规模原则上以 110平方米左右为 宜,不超过120平 方米。 (4)、城镇化 水平:64% 2、分析 (1)城镇体系结构层次合理性: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结构层次较完善科学合理。 (2)个城镇职能定位的原因:①、中心城:是昆明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核心职能的空间载体;②、二级城市:是昆明基本职能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接纳从中心城区扩散出的产业和人口。③、三级城镇:具有地域优势。 (3)城镇规模如何得出? 发展规模一般根据人口规模确定,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计算

人口地理学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研究课程名称:人口地理学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学院 年级:2014级 学号:2014210034 姓名:孔晓刚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研究 孔晓刚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我国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其影响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对此,笔者在本文根据我国这一最新人口政策结合相关新闻报道和学者研究并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从其开放的背景和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该政策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人口政策调整、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引言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事实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施以来,一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最新发布的“全面二孩”政策,是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下,一般来说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就不能再生第二胎了;超生仍然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还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之所以现阶段我国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而不能全部取消生育限制,与我国现阶段人口规模仍然极为庞大,全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别大,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非常严峻等问题息息相关。此外由于目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对国内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对正个国际社会也会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与影响的探讨分析研究也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地理与旅游论文

浅谈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 摘要:当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需求也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旅游地质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奇特性的特点,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本文将结合作者在黄山旅游的亲身经历,通过对具体旅游景观的分析,简要阐述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探索旅游景观的成因,为大家在观赏旅游资源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岩石圈旅游地貌类型黄山旅游资源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在频繁的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历史古迹的游览,更多的是想感受碧水、蓝天、绿地、奇峰异洞等自然景观。而这些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大多都与岩石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岩石圈内地形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与变化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而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塑造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其中较为常见和特殊的有山地地貌、喀斯特地貌、荒漠地貌、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这些不同的地貌也成就了不同的旅游景观,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观赏享受。就我国而言,正如通常所讲的,我们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有着众多独特的地质景观。例如,山地地貌,我们有着五岳,黄山,峨眉山等众多名山;南方的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分布区域;荒漠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更为常见,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着许多冰川地貌;另外,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岩石在内外力的作用发生了地表形态的变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景观。通过内力作用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另外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它们通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下的溶洞、天坑、石笋、石芽等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气候干燥的沙漠、戈壁还有气候严寒的冰斗、角峰、U形谷都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二、以安徽黄山为例介绍地质运动形成的旅游景观 2015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到安徽省黄山旅游,感受到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黄山最有名的便是“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早上到了黄山的后山风景区,空气非常湿润,太阳还未完全漏出他的面孔,郁郁葱葱的松树在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