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弗莱《批评的剖析》第三篇原型批评

引言

(P143-146)从绘画艺术说至文学

绘画艺术形式结构

内容主题

原有的艺术传统:艺术的模仿和表征的目的,崇尚逼真,表征性

结构性:独创,打破程式,以便重新发现在一种更深层次上的程式。

绘画的真正结构原则,并不是来自与艺术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外部相似性,而只能源于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P147)

文学原有的重点也在表征性

结构性:文学的结构原则要的自语原型批评和总结批评,因为这两者为整体的文学提供了范围更为广阔的关联域(P147)

文学结构原则:

神话——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

就行动而言,神话是对以愿望为限度的行动,或近乎愿望的可想象的限度的行动之模仿。

神话意象的世界,通常是用宗教中天堂或乐园的概念表现出来,而且这个世界是神启式的,即一个完全隐喻的世界,在这个隐喻的世界里,每一件事物都意指其他的事物,似乎一切都是处于一个单一的无限本体之中。(P150)

就意义或思想而言,诗歌的意义或定式只不过是具有概念内涵的意象结构。含蓄的通过隐喻表现同一的艺术。文学的种种结构原则被分离出来。

移用:隐喻

浪漫故事——非历史模式。而是按照凡人的意向“移用”的神话,并且朝着理想化了的方向是内容程式化,以形成与“现实主义”相反的倾向。

移用:明喻

现实主义——逼真的艺术。以所谓的扩展的或含蓄的明喻的艺术。同样的结构原则(不是相似的)被放置在一个近似真实的关联域中。

神话和原型象征的三种组织形式:

神启式的和魔怪式的(非移用的世界)

浪漫性的一般结构

“现实主义”结构倾向

原型意义理论(一):神启意象

文学的结构原则同神话和比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从《圣经》中的象征系统来谈及文学原型的基本规则。

神启式的世界,首先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所想往的种种现实。

城市、花园、羊舍是《圣经》以及最富于基督色彩的象征作品的有组织的隐喻。这三种范畴中的每一种都是具体共相,与其他范畴以及范畴内每一个独体相同一。

意象定式:

神的世界:形式是三位一体。

人类社会:皆为一体之成员

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同神的和人的世界相一致,人类试图包围自然界并把它置入人的躯体。

同一类型隐喻淡化的形式。

羊——神牧意象的中心原型

把神与动物或植物视为同一以及把神与人类社会视为同一,构成了图腾象征的基础。

植物意象的变易性。

城市:在神启意义上与一座建筑物或庙宇等同。

在神启象征里,我们不能把人仅仅局限于他周围的大地和空气这两个自然成分之中。(P164)

火、水的象征。

(二)魔怪意象(弗莱把西方文学中的原型就其意义而言分类)1.定义:

即表现地狱及其他与人的愿望被彻底的否定,这是梦魇,痛苦,迷茫和奴役的世界。适用于反讽模式。P167 (和神启意象一样都属于原始的、即“非移用”的神话,但在其他文学模式中也存在种种变形。天堂和地狱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是神话中的基本模式。)

2.分类

A.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野兽或怪物世界。P170

B.植物世界,阴森可怖的深林或鬼怪作祟的花园,常与悲剧死亡联系在一起。P171

C.无机世界,未经人类开发时永以沙漠、荒原和岩石的形式出现。P172

D.火的世界,一个恶毒的魔怪世界,如鬼火或地狱冒出来的幽灵。P172

(三)类比意象

1.定义:

则是对神启类和魔怪类的模仿,即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种种意象结构。它主要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结构。P174

2.分类:

弗莱对类比意象进一步划分:

类比意象在神话中也有萌芽,但主要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结构。

“天真的类比”(analogy of innocence)——————————传奇p174

“自然和理性的类比”(analogy of nature and reason)————高模仿p177

“经验的类比”(analogy of experience)——————————低模仿p178

因其趋向理想或趋向现实的不同程度,分别适用于传奇、高模仿和低模仿。

小结

文学意象群的循环模式

转换运动过程

神话——————浪漫故事—悲剧—喜剧——————讽刺

神话——————浪漫主义或传奇故事——————现实主义

循环运动的基本形式:盛与衰、劳与逸、生与死的交替过程

引论:叙述结构理论

神启世界和魔怪世界没有生命的过程,类比世界具有过程,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个循环的过程

一、神性世界:同一物体在个别的生命从生到死的延续扩展为从死亡到复活的延续(同一体生死间的循环) 二、天体的火的循环(光明到黑暗的循环)

三、人类世界的两重性循环(与光明到黑暗并行的苏醒与入梦)(与动物一般的种族性的生死循环) 四、动物世界的个体消亡,种族却延续(种族性的生死循环) 五、植物世界以神的形象表现的四季循环 六、文明的兴衰循环 七、水的象征循环

①四季,水,生命的循环都与四有关。

②诗歌的形式与宇宙哲学极为相近,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③上有天堂,下有地狱,中间有循环的宇宙——自然秩序内部的循环运动和从这一自然顺序上升到神启式世界的辩证运动。

④自然界的循环 上半部分:浪漫故事的世界 天真的类比

下半部分:现实世界 经验的类比

四类主要神话:浪漫故事内部 向上 (喜剧) 向下(悲剧)

一、 戏剧喜剧的结构(P192-194)

开始时的阻碍人物控制社会 誓言、契约

借由行动的契机清除障碍 证人、考验 (P196)

新型社会的出现 法律

① 喜剧的转变原则是广纳而非排斥:反派人物常常妥协或由好变坏;某个不能和解或相容的人被驱除。 ② 喜剧的结尾是种社会评价而非道德评价。(P198)

③ 喜剧形式的展开的两个方法:突出阻碍人物;突出喜剧性发现或好的场景。(P197)

二、 喜剧的幽默因素

1、人物荒唐可笑性的由来(P199) ①本琼生的“气质”论————对某种仪式约束的表现。 ②气质的原则:不增量的重复。

2、产生仪式约束的幽默因素的由来(P200) ②最通常的方法是制定荒诞的法律或做非理性的决定———誓言。

3喜剧结局时的社会与受控制的社会相反,代表一种道德规范或实用意义上的社会———自由社会

移进的力量来自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P202)

三、 喜剧的总体叙事结构(密托斯)有三种形式(P203)

第一部分:很久以前的黄金时代————————————————————夏 第二部分:衰朽老翁社会或纵情狂欢的社会———被表现的十分典型———冬 第三部分:恢复之前的黄金时代———————————————————夏

四、 喜剧的典型人物(P204) 1、 影响人物性格的因素

戏剧范畴 戏剧形式结构

戏剧作用 人物作用 人物的性格刻画

①因此,将逼真于生活的人物简单的归并为人物戏剧作用是不对的。 ②将二者对立也不对。

③前者取决于后者的合宜性。 2、 人物分类

名实不符者(骗子)VS 反讽者————————喜剧行动的基础

小丑VS 乡下人(粗汉)———————————使喜剧气氛两级分化 ①名实不符者

a 、代表人物是老朽的长辈或严厉的父亲。

b 、女性少见。 ②反讽者

a 、中心人物是主人公。

b 、为主人公出谋划策的人或专事恶作剧的人。

c 、另一类是老年人,通常为父亲。 ③小丑

a 、最古老的即兴式小丑是寄生人物。

b 、丑角厨师不是附加物,而是喜剧气氛的中心。 ④乡下人

a 、拒绝节日欢乐或令人扫兴的人。

b 、名实不符的一类人,如吝啬的老年人。

c 、戏剧情调更轻松时,可以是乡巴佬,不拒绝节日欢乐,但表明了气氛的范围。

五、喜剧的类型(P212)

喜剧的六个相位中前三个相位与讽刺的前三个相位相类,后三个相位与浪漫故事的后三个相位相类。 1、最具反讽以为,脾性古怪的社会仍然昌盛。————————(婴儿时期)

2、主人公并未改变社会而仅仅逃离这个社会使其按原样存在——(少年时期)

3、标准的类型,年轻人取代气质怪癖的人物——————(成熟胜利时期)

4、走出经验的世界进人天真浪漫的理想世界——————(成熟确立时期)

5、更富浪漫,更清幽哀婉的世界———————————(稳定的秩序)

6、喜剧社会崩溃瓦解————————————————(死亡)

夏天的叙述结构:浪漫故事

浪漫故事最接近如愿以偿的梦幻,因此从社会角度看,具有奇特的悖谬作用

一、浪漫故事的追寻性故事结构(P226)

1、基本情节是冒险,决定其采用连续性和演进性的形式,因此不用戏剧。

2、其完整形式是成功的追寻,具有三个阶段:

对抗或冲突 ————————由英雄人物和敌对人物构成 生死关头或殊死搏斗 承认或发现

二、杀龙主题(P229)

1、原始故事

国王 海怪 公主 英雄 2、《圣经》

利维坦、海牛(海怪)——————撒旦所统治的堕落的自然秩序 基督(英雄) 亚当(国王) 公主(教会)

3、海的意象(P232) 怪物是海 我们处于怪物腹内也在海下

4、英雄的再生(P234)

海中巨兽如果是死亡,英雄人物进入巨兽腹内也必须死亡,然而一旦英雄的追寻完成,便可再生。

②生死关头或者死亡——————————悲剧 ③英雄人物消失不见——————————反讽 ④英雄人物的重现和认知————————喜剧

三、追寻的其它方面

1、报酬

2、仪式性与梦幻性

四、浪漫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刻画

只与追寻或敌对有关 1、白方,投身于追寻

2、黑方,一般是邪恶的魔术师或女巫

3、不受规范的精灵,体现中心任务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4、现实人物,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生活的现实方面

五、浪漫故事的相位(类型)

也是六个,前三个与悲剧的前三个相通,后三个与喜剧的后三个相通 1、主人公的出生神话,涉及一场洪水。

2、天真烂漫的青年时期,亚当夏娃堕落之前,与女性有亲密关系。

3、正常的追寻

4、幸福社会的始终显现,中心主题是维护天真世界的完整统一

5上界对经验的反思,静默的回味。

6、幽思型,标志着从主动的冒险到沉思冥想的冒险活动的结束

仪式上的死点(P214)

显灵点(P248)

秋天的叙述结构:悲剧

1.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出发探讨悲剧的叙述结构

2.关于悲剧解释的两种归纳公式:"宿命论"说、"缺陷"说

3.《失乐园》中的悲剧原型

4.悲剧的五种性格刻画:制定悲剧行动的神、占卜者或预言者、名不符实者、恳求者、光明磊落的人

5.悲剧的六个相位(前三个与浪漫故事的前三个相位对应,后三个与反讽的后三个相位对应)

冬天的叙述结构:反讽与讽刺

1. 反讽与讽刺的区别:讽刺是激烈的反讽

2. 讽刺的两种因素和两个界限:

两个因素:幽默、攻击对象

两个界限:没有幽默的攻击、纯粹的幻想的幽默

3. 讽刺的六个相位

欧·亨利小说的主题原型分析

欧·亨利小说的主题原型分析 一、引语 二十世纪美国作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更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写了众多形形色色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或喜或悲,历经沧桑,有着相同、相似或不同的遭遇和往往出人意料的结局。小说的主题研究一直是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众所周知,圣经对于西方文学的影响可谓由来已久,拿圣经文学中的主题来研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圣经原型对其作品的影响以及作家的宿命论思想。 二、理论基础 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1912-1991)是原型批评理论的重要创始人,他在1957年发表的代表作《批评的剖析》第三编《原型批评:神话理论》中,以《圣经》和希腊神话的“象征系统,来描述文学原型的基本特征。”他从这些古代神话故事及其在后世的种种置换变形过程的描述和分析中,引申出贯穿整个西方文学史的叙述结构原则是三种先后出现的神话或原型象征模式,即古代神话模式、传奇模式和写实(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模式。弗莱认为,文学的叙述模式从总体上是对自然界循环运动的模仿。弗莱根据自然界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归纳出文学作品的四种原型:(1)黎明、春天和出生。这是喜剧、传奇故事、狂热的赞美诗和狂想诗的原型。作品中体现为英雄的诞生和复活。(2)正午、夏天、婚姻和胜利。这是喜剧、牧歌和田园诗的原型。文学作品中体现在讲述神或英雄的成长、胜利等。(3)日落、秋天和死亡。这是悲歌和挽歌的原型。作品中体现在讲述英雄的末路或死亡。(4)黑暗、冬天和毁灭。这是讽刺作品的原型。作品中讲述神或英雄逝去后的世界。因此,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呈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从神话开始,历经传奇、讽刺等,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下的《红字》人物形象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893216.html,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下的《红字》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李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 提要:神话原型批评是由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创立,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研究方法之一。在霍桑的著名作品《红字》中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与意象,使《红字》的文化内涵更丰富,艺术感染力更浓烈。本篇论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对《红字》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从作品人物原型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以挖掘人物形象,为读者理解《红字》中的人物提供一个新的解读途径。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霍桑;《红字》;诺斯罗普·弗莱;圣经原型 作者简介:李新(1995-),女,汉族,辽宁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 引言: 神话原型批评是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之一,中国在二十世纪就传入了神话原型理论,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了神话原型理论研究热。现在,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已不再仅仅存在于文本研究和作家研究,而是广泛涉猎到了其它领域,例如人类学,文化学等。弗莱曾说:“文学起源于神话。西方的文学作品都能从希腊神话和圣经中找到渊源。”的确,无论是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学习西方文学,还是学习翻译与文化,都能深刻感受到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和《圣经》对西方文学学习上的重要影响。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亦是如此。神话原型批评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它的前景蔚然可观。而霍桑的《红字》中的人物形象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所以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红字》中的人物形象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对红字中的主要角色與圣经原型进行对照,深入剖析红字中的人物形象。 一、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一)原型理论定义 原型批评,又称神话批评。原型,英文为“Archetype”,意思是“原始方式、原始模型”,是由希腊文“archetypos”转化而来,arche即“最初的,原始的”;typos即意为“形式”。所以原型批评有着永久的规范性,模块性的意思。原型批评就是探求文学中的各种原型(比如:表现方

01103039方克强-文学人类学批评

课程名称:文学人类学批评(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一、课程目的、任务: 理解文学人类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掌握文学人类学批评的特点与一般方法,能够运用原始与现代相联系、世界各民族文学相比较的批评方法分析与阐释具体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 二、课程内容: 1、文学人类学批评的方法、内容与特色。 2、原始主义文学批评。 3、神话原型文学批评。 4、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世界性潮流。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1、普适性的理论教学与具体文本的个案分析相结合。 2、学生在阅读理论经典原著的基础上从事运用文学人类学批评方法的具体实践写作。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1、方克强著:《文学人类学批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叶舒宪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英】弗雷泽著:《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法】列维·布留尔著:《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美】约翰·维克雷编:《神话与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6、【加拿大】诺斯罗普·弗莱著:《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闻一多著:《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核方式由期中作业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作业考核占本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六、讲授大纲: 第一章文学人类学批评方法的特色 第一节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原则 第二节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内容 第二章神话原型批评概述 第一节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 第二节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 第三章原型意象 第一节原型意象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原型意象 第四章原型题旨 第一节原型题旨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红楼梦》与女神崇拜 第五章原型模式

2018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 《批评的剖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学 者弗莱(Northrop Frye)从文化和文学角度对“原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下面我们来看看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欢 迎阅读。 《批评的剖析》(1957年)※ 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加拿大最著名的文学理 论家,也是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学术 生涯中,弗莱以其广泛的兴趣将研究视角投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以及文化和 社会批评领域,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富有盛名的一代宗师。弗莱一生著述 甚丰,代表作包括《威严的对称》(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 1947)、《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有教养的想象力》(The Educated Imagination, 1963)、《批评之路》(The Critical Path, 197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1982),等等。 一、什么是批评 《批评的剖析》一书气势宏阔,是弗莱在其批评之路上重构文学批评和文 学理论的重要一步。在他看来,文学批评的对象是艺术,而文学批评自身也是 艺术,但是它是和文学有关的学问和艺术趣味。批评的要义在于,要假定批评 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而且它所讨论的艺术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批评 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因素,它既不同于寄生于文学的附属品,也不是那种印象 式的批评态度。对于批评的这种科学性,弗莱指出:“如果有读者感到‘科学的’这个词含有缺乏想象力的武断的情感色彩的话,那么他们不妨用‘系统的’或‘进步的’等词语取而代之”(“论辩式的前言”),或者就直接采用亚里 士多德提出的“诗学”一词。弗莱认为,批评应该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知识结 构中,从而使其研究更加系统,同时也在批评内为社会批评家和艺术趣味的代 表建立起权威性。在弗莱看来,传统的文学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的中央分水岭,它的一侧是历史,另一侧是哲学。而由于文学自身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所以批评家在史实上要求助于历史学家的概念框架,在观点上又要求助于哲学 家的概念框架,批评家很少关心批评的理论建设。所以,批评应该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亦即科学的阶段,“从那里,批评就可以发现其概念框架的有组织的 或有内容的形式是什么。批评看起来急需一个坐标系的原则,一个中心的假说,

原型批评作业

姓名:蒙美莲学号:2011020022 试论原型批评方法 ——以《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为例 摘要:原型批评方法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弗莱在人类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弗雷泽、荣格的理论基础上,把原型批评引入文学中,在文学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原型批评方法的阐释下,对闻一多的《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做具体分析,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进而说明原型批评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字:原型批评弗莱原型《高唐神女传说之分》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与神话原型批评紧密相连。1957年他发表了成名作《批评的解剖》,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的思想,标志着原型批评的崛起。原型批评在战前已有所发展,但还影响不大,因此奠定了弗莱在批评界的卓越地位。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它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弗莱认为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它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 一、原型批评理论的渊源 1.原型批评理论的鼻祖 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追溯到法国人类学家列韦不留尔的《原始思维》,他提出“原始表象”这个概念,即原始人在精神上、心理上超个体的表象。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2.原型批评理论的理论基石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学著作《金枝》。这部书被认为是原型理论的奠基之作。弗雷泽比较了多种民族的宗教仪式,并且根据其间的类似点,研究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模式,指出远古神话是仪式活动的产物,是伴随或后于这种活动的描述。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据此,弗雷泽提出了一个意义及其重大的人类思想发展公式:巫术——宗教——科学。也就是说人的高级思维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了这种历时程序。反过来说,在人的高级思维中,仍保留着巫术宗教的痕迹。因此人们可以在高级思维中追溯

浅谈原型批评

浅谈原型批评 【摘要】原型批评是在整个人类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中影响极大的批评方法,它为文学研究和阅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有利于揭开文学中深奥的思想和人类深层心理的奥秘。在今天的文艺批评领域中, 原型批评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原型批评 一.原型批评的概念解读 (一)原型 原型批评源自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书中通过对以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和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 开启了从神话和仪式角度研究文学的一代之风。原型批评的直接理论先驱是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荣格称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他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只是一种个人无意识, 人还有一种集体无意识, 它是人类在世代生存过程中遗传下来的种族记忆, 即原型或原始意象。从一个人出生开始,这种意识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他把这种人的头脑中继承下来的祖先经验称作“种族记忆”、“原始意象”,或“原型”。后来的加拿大评家弗莱充实和发展了荣格的原型理论, 他认为“原型”是指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现在,我们通常认为: 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模式,它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传统, 把历史上个别的作品串联在一起, 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关联, 通过这种原型意象, 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发现文学的历史线索。这里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无内容的, 它的内容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 (二)文学中的原型 文学中的原型是指在文学史上不断反复地重现的文学形式化单位。例如: 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形式化单位“弑父娶母”, 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原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如:《俄狄普斯王》、《哈姆莱特》中反复重现。 (三)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又叫神话批评、仪式批评和图腾批评,作为20 世纪重要的文学批评,它侧重将非文学的泛文化内容纳入文学批评的试验中进行研究。它通过对作品中原型的发掘和分析,旨在发现和破译文学作品中的密码,发现潜在的神话模式。它注重的不是作品的内在结构, 而是作品与其它作品、作品与集体无意识的联系。而由于原型批评展示了所谓科学批评方法的潜在力量,而且与文化寻根的思潮暗暗相合,因此,它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且被视为文学批评模式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的研究范畴广涉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在性质上是一种的跨学科研究。 二.原型批评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灰姑娘”童话原型

弗莱《批评的剖析》 第二篇伦理批评

第二篇《伦理批评:象征理论》 一、引言 1、提出“没有一个术语可以用来称呼一部文学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按今天习惯也不能指称文学艺术作品,所以弗莱自己提了一个说法:假设性的言语结构。(引言para1) 2、解释此书中“象征”的用法: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引言para2) 3、文学批评是从多层面开展的,从不同层面来理解作品的含义(中世纪就有关于字面的、道德的和天谕的意义这些层面,只是被忽视了,)弗莱将从文学内部来寻找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论。(引言para3) 4、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在不同语境内会有不同的意义),才会有文学批评的多元化。Para4的各种批评流派(当今最注目的有神话批评、历史批评和新批评),承认这种多元化可促使学术进步。(引言para4) 5、承认多元化后,可以寻找一种单一的可概括这种多样性批评的理论。弗莱分不同的层次,但并不是分等级。(引言para5) 补充:文学作品的意义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有三大成分:含义、叙事结构、人物刻画 所以不是单纯考虑一些列意义,而应考虑一系列语境和相互关系,使整部文学作品都能纳入其中。 每一语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人物和含义。 本篇是从意义和叙述互相联系的方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层次分析。 有五种语境称为“阶段”(phases):(字面阶段、描述阶段、形式阶段、神话阶段、总解阶段) 文字描述阶段:象征是母题和符号 几个概念: 1、象征(上一页)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引言para2) 2、母题(Motif):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主导思想之一,属于该作品中心主题的一部分,由一个人物,反复出现的形象或一个文字型式构成。 按弗莱在书中的解释——指文学作品的言语结构内部互相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象征”的一个方面,与“符号”相对。 符号的两个方面是能指与所指 象征的两个方面是符号与母题 3、字面阶段:文学作品内部词语和各象征间的关系(内向的、含混的) 4、描述阶段:文学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论断教诲作用(外向的、明晰的)

神话原型批评述评

神话―原型批评述评 摘要:神话原型批评是创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并盛行于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理论源起、理论框架和发展前景及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三个方面对神话原型批评进行述评,以探求这种批评方法对文学发展和文学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原型弗莱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称为“神话批评”,至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阐述了原型批评理论后,“原型批评”才正式确定。目前学界基本上公认神话原型批评的兴起、发展与弗雷泽的《金枝》中神话仪式等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等分析心理学理论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后来,弗莱在此基础上在其书《批评的剖析》中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的主体框架,确定了神话原型批评“以人类学的理论及视野为基础,是“向后站”和“远观”,是宏观全景式的。它要求把题材、体裁、主题结构放到文化整体中去考察,恢复被新批评派所割断的外部联系,同神话、信仰、宗教仪式及民俗密不可分”[1]的基本特征。针对这一方法论,学界褒贬不一,本文也试图从理论源起、理论框架和发展前景及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三个方面对神话原型批评进行述评,以探求这种批评方法对文学发展和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一、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源起 目前学界公认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弗雷泽和他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二是荣格和他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他所提出的“金枝王国”原型模式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荣格则将集体无意识理论运用于原型研究,突出了原型意象的心理能量”[2] (1)神话和仪式 发现神话和仪式与原型有密切联系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他在其巨著《金枝》中试图以宏观的视角,在跨文化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神话和仪式中寻找雷同的原型。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交感巫术是原始人用来控制自然的手段,而实施巫术的活动被称为仪式,在进行各种仪式中原始人又创造了神或者神

文化无意识

文化无意识:弗莱的批评理论视域 易晓明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诺思洛普·弗莱的批评理论,提出“文化无意识”的概念予以概括,以置换惯用的神话原型批评的定位。因为后者基本只适用于弗莱的文学批评,而弗莱的文学批评、意识形态学说、文化理论,是一个整体,而从神话向文学、文学之外的学说、向文化的推演过程与方式,是以“文化无意识”的途径实现的。“文化无意识”能恰切地抓住弗莱理论体系的文本间的隐喻链接,更充分地呈现出其理论体系的当代性、整体性与动态的开放性的特质。 关键词:弗莱文化无意识文本间性整体性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被誉为北美最著名的批评家,也是英语世界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开创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体系的诞生,结束了“新批评”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启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大语境视野。雷内·韦勒克(Réne wellek)认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曾一度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文学批评在西方文论界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的阵势。国内文论界将弗莱的定位为文学批评的神话原型的代表人物。然而,实际上,弗莱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学说,都是对神话原型的推演。神话是其所有学说的根基,而从神话向文学、文学之外的学说、向文化的推演过程与方式,极具广阔性与普遍性,表现为一种“文化无意识”的渗透,在弗莱这里神话与文化互为消融。《抵抗的文化政治学》的作者、加拿大学者谢少波认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的“政治无意识”的概念,来自弗莱的“文化无意识”思想的启示,尽管弗莱本人并没有使用过“文化无意识”这一术语,但他的学说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因为“文化无意识”是神话不断被复述,被当代语境化,或者说是渗透到当代文学以及当代多种学说中的实现方式。因此,本文提炼出“文化无意识”——神话的当代语境化或者说衍生性的途径,来概括弗莱的整个批评理论。 一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以神话为本体,以文学为主要载体,扩充至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综合体系。然而,由于弗莱最具影响的代表作《批评的剖析》,曾有意识地将文学封闭起来,进行文学的内部形式的考察,建构了神话原型文学批评体系,因此,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常常被误认为仅仅是针对文学形式进行研究的形式主义批评。事实上,人们忽略了弗莱本人在《批评的剖析》一书的“探索性结论”部分的明确的说明,即:自我封闭只是一个假设,他说:“为了完成我们的论辩,我们不得不把所有的外部目标都从文学中转移出去,为此就需要假设一个自我包容的文学宇宙。” 实质上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视域开放而宏大。 1957年《批评的剖析》发表之后,弗莱便将神话理论从文学推演到各种社会学说、教育理论、文化研究等。但人们容易固执地只看神话原型文学批评的封闭性,而割裂弗莱后期的教育理论、文化理论与神话原型文学批评的一致性。应该说,无论在弗莱的文学批评中,还是在弗莱的文化理论中,神话、文学、文化三者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弗莱说:“一个神话的宇宙,是依照人类的关怀、希望与焦虑的现实的一种图景。” 神话具有从文学内部体系导向外部文化大语境的突破功能,因为神话不是个人神话,也不止是存在于文学中的神话,而是一种民族的神话,是必然渗透于社会大语境之中的全体人民的“集体无意识”的。而且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看_小红帽

哈克在自然美景中惬意的旅行宣告结束,汤姆预期的冒险取乐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汤姆的冒险理想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因此世俗性变成了一股力量把哈克从自然浪漫之旅中拉回了世俗社会。与《汤》中所具有的浪漫精神一样,汤姆冒险的回环模式在《哈》里面被充分利用,它作为一种控制力量把哈克的冒险故事最终规范在儿童历险记的范畴下,即使作者已经给这个故事赋予了太多的社会讽刺与批判。 在旅途中哈克目睹了太多丑恶和伪善,如凶杀、诈骗,这些都超出了一个孩子的理解力。不过,尽管哈克从未受到过正当教育,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同其他孩子一样,他敬畏上帝而且害怕被送到地狱。尽管如此,在危急关头他还是决心拯救吉姆,宁愿下地狱。正是在此刻哈克超越了圣彼得堡社会的伪善的道德,在那里他曾被灌输所谓的真善美。也正是这一决定使得这本小说有失去儿童小说简单性的危险。哈克一旦决定拯救吉姆,他就背离了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哈克在危急关头出于良知做出的决定使他陷入被孤立的危险境地,而这个结局恐怕不是马克?吐温想要的。 千钧一发之际汤姆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防止哈克和小镇居民发生道德冲突。按哈克的计划,黑奴吉姆会被偷偷地放走,这样哈克就要面临失掉人心的危险。而汤姆使帮助吉姆出逃的计划更加精彩,他的计划中包括法术、散发匿名信等等。他们在出逃时惊动了村民,汤姆为此腿上挨了一枪。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自己塑造成英雄并备受人们关注是汤姆的套路。这一次,他又成功了。他不仅成了英雄,还让拯救吉姆的企图被人们当作小孩过家家的游戏忽略了,与此同时,哈克也轻易地得到宽恕。如此一来,汤姆把哈克从小镇人的道德孤立中解救出来,帮助他回归到社会。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一本儿童读物,它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小主人公长久地漂游在社会之外,所以哈克最终不得不回到文明群体中。无可否认,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是它成为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的重要因素。但是,要成为一部好的儿童作品,它还必须遵循一些规则。很难想象,如果马克?吐温让他的主人公永远背离小镇故乡,会对读者们,尤其是小读者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它毕竟是一部儿童读物,要供人们消遣,《哈》中汤姆的角色便负有擦去小说过于沉重的社会批判的痕迹,并把它框入儿童读物的范畴里的作用。因此,对汤姆的性格应该进行重新评价,这不是一次失败的性格描写,而是行之有效的叙事技巧。 武永,女,1980生于湖北洪湖,现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谭胜方,女,1983年生于湖南株洲,现任教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看 《小红帽》故事的产生和演变 ■ 张 帆 《小红帽》的故事是童话世界里的瑰宝。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流传它已成为了世界人民最熟悉的童话之一,其中德国格林童话的版本和法国夏尔?佩罗的版本是流传最广泛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和演变过程。本文利用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其发生和发展的心理根源。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学说:原型批评是20 121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C.G 荣格 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氏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 数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观点与精神分析学的弗洛伊德学派相当一致的精神分析学家。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一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综心理学,而后又把它叫做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体系不仅仅只包括种种概念和理论公式的主体,而且还容含着治疗有精神问题的人们的种种方法。 二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的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焰。” ——C.G 荣格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

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摘要] 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神话意象原型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所倡导、建立的神话原型批評,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人类文化学派的产生。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首次系统地对神话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形成神话学中的人类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之一弗雷泽在其主要论著《金枝》中,提出了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思想进化论。这种进化过程说明了文学艺术尽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却不能不保留着巫术和宗教的痕迹。 原型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与《金枝》一样,他的《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也是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意识具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潜)意识、集体无(潜)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先于个体无意识而存在,它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并引发某种集体性或普遍性的情感。可以说,个体无意识乃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辐射和具体化。集体无意识中有着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世代相传,不断累积沉淀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自发地记忆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古老的阶段,即前历史阶段。这种心理经验被赋予神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众多原始的意象:这就是原型。这些负载原始心理经验的原型意象,在人类早期的思维如神话、宗教、礼仪或幻觉、梦境等行为中被反复强调和继承下来。即使发展到今天的高级思维,我们仍可在人类个体的意识或无意识中,特别是在文化或文学艺术中,发现这些人类远古祖先生活经验的“心理残迹”。 在荣格看来,文学艺术发源于神话、宗教、礼仪、幻觉、梦境,我们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在人类早期思维尤其是神话中反复出现过的原型意象。或者说,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原型意象以文学作品中某些反复出现的形象或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说明,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这种集体无意识或原始经验,艺术创作实质上是原型意象的再创造,是创作主体作为人类个体在汲取集体无意识的基础上,融合个人尤其是种族经验,并赋予形式如神话或想像的结果。他通过对《浮士德》和《查拉图士特如是说》中的人类导师或医生形象源于“救世主”这一原始形象的分析,说明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实际上是原型意象的时代翻版。就文学所表现的意识类型,荣格把文学分为心理型与幻觉型两种,前者表现的是生活经验和人的情绪意识,后者表现的则是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史前时代的原始经验,其创作素材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而是原型意象——这种作品,被看作是神话的复活。 自莫德·博赫金的《论诗的原型》(1934)一书发表以来,文学批评中便大量使

文艺学概论文学接受论(二):批评

文艺学概论第16讲: 文学接受论(二):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是对作家、创作、作品、读者、接受、流派、思潮、运动等各种文学要素和现象的以理性为主(也可有感性与情感形式的心理能力的参与)的认识与评价活动。其中,作品批评的主要内容有:内容的阐释与评价、形式(结构与技法)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对于文学批评的上述界定,结合上一讲对于文学欣赏的讨论,关于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如下:文学欣赏的对象仅仅是文学作品,而文学批评的对象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包括其他一切与文学相关的事物和现象;由此,在活动所涉及的对象上,文学批评的范围要比文学欣赏大得多。在文学接受内部,文学(作品)欣赏与作品批评的关系则可简要概括为:作品欣赏

是作品批评的基础,作品批评是作品欣赏的深化,是比欣赏更高一层次的接受;而且,作品批评还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文学创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可见:文学批评是整个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批评比创作及作品更受人们关注的情况,如人们对当代的诗歌批评与诗歌创作的关注情况)。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 根据批评的侧重点是放在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现象中的精神内容的阐释与价值的评判上还是放在形式(结构与技法)的分析或活动规律的揭示上,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文主义批评与科学主义批评。 根据作为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又可分为:社会学批评(侧重于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心理学批评(侧重于创作与接受活动的心理机制或作品内容的深层心理原因)、形式主义批评(侧重于作品结构、表现技法、语言媒介及其构造物的表现作用)、美学批评(侧重于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

2005年2月社科纵横Feb,2005 总第20卷第1期SOCIAL SCIENCES RE VIE W VOL.20NO.1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 徐小霞 (兰州大学中文系 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 神话原型批评具有人类学心理学的视野,其理论渊源和批评方法倾向之间具有衍生关系,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本土文化密切结合、交融,从而实现了这一批评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理论渊源 方法倾向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5)01-0125-02 一、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渊源 神话原型的产生和发展受益于以下三门学科,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以容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和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哲学。 人类学是19世纪兴起的综合学科,它以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寻求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过程,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发现文化的共同规律和个别文化模式。弗雷泽 金枝 一书是对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和民间习俗的人类学研究,但它确立的交感巫术原理为理解诸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把钥匙,涉及了许多文化和文学原型的源流。弗雷泽认为巫术是原始人用以解释、控制异己自然的重要手段,以巫术为核心,继而产生了巫术的象征活动仪式,神话则是先民们创造的对仪式的生动、合理的解释,弗雷泽认为这样一条线索存在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神话中。受弗雷泽 金枝 的启示,文学家们纷纷致力于从神话仪式角度研究文学,形成了所谓 剑桥学派 。弗莱甚至提出 金枝 本来是人类学著作,但它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比它自己的领域中的影响还要大,因而也确实不妨把它看作一部文学研究著作 。可以说, 金枝 可以视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奠基作。 如果说弗雷泽 金枝 使神话原型的批评视角投入到宏观的外部人类学领域,那么容格的分析心理学则将神话原型的批评视角潜入到微观的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去洞悉人类不易觉察的潜意识。容格认为人先天遗传着一种 种族记忆 ,这就像动物身上先天遗传着某些本能一样,是由被压抑和被遗忘的先祖遗传的经验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组成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素材是原型或原始意象,它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构形式,广泛存在于神话和宗教中,艺术创作的非自觉性现象是原型的自我显现,艺术家把握这些原型和意象,将其从无意识中挖掘出来,赋以艺术价值,并经过转化使之能为他的同时代人的心灵所理解和接受。尽管容格对原型的心理遗传性说法后代鲜有人附和,也尽管成熟后的神话原型批评流派在文化、文学中寻求原型,而非仅从容格的梦的意象中体认原型涵义,但原型概念成了现代文艺学的重要术语。 比较而言,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对原型的贡献较晚也较为间接,在他的 象征形式哲学 一书中,卡西尔提出 人是象征(符号)动物 ,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式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等无不是象征活动所创造的产物。同样,对于神话思维,作者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神话,认为神话是人类达到理性思维之前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神话思维中的纯概念东西、语言名称与具体所指的具体存在具有共在关系,它不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而是 从单纯的共在关系中直接发现因果 所以思维符号和思维对象之间具有隐喻关系。 这样,卡西尔象征哲学又为神话原型批评拓展了另一块研究文学的新领域即从象征这一符号体系中研究原型中的所指、能指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构成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的又一倾向。 二、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的不同倾向 在文学批评史中,不论兴起何种批评流派或批评主义,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最终以各种具体的方法论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发展成熟,神话原型批评亦不例外。笔者认为正是 在上述三个理论渊源基础之上衍生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的四种倾向和视角即剑桥学派、原型心理研究、原型的文化价值研究、原型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其理论渊源与这四种批评倾向的实践走向存在着生发、衍生的主从关系,可以用图示对之的逻辑关系进行如下表示; 首先我们看一下剑桥学派。在弗雷泽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剑桥学派主要由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人类学家、古典学家和文化史家构成,主要包括简 赫丽生、康福德和吉尔伯特 墨雷。这一学派借鉴 金枝 的人类学知识从希腊文化出发关注仪式功能,挖掘戏剧的起源,阐发艺术与仪式的互连关系。如墨雷 保存在希腊悲剧中的仪式形式 一文中指出,希腊悲剧是从古代宗教仪式中派生出来的,甚至在较晚的悲剧家欧里庇德斯 酒神的伴侣 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酒神祭仪结构。在 哈姆雷特和俄瑞斯忒斯 中,墨雷发现两个主人公原型是弗雷泽所揭示的遍及世界的仪式故事即金枝国王。继剑桥学派后,从原始文化尤其是宗教仪式的角度探讨文学和历史现象,形成了 神话 仪式学派 。这一学派如英国女学者杰茜韦斯顿在 从仪式到传奇 一书中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流行的圣杯故事的仪式根源。美国戏剧理论家费格生以 替罪羊 型的祭仪为基础重新阐发索福克勒斯戏剧 俄底浦斯王 提出了 悲剧运动的旋律 说,这两个派别不论其侧重点如何不同,其对仪式、戏剧及文学关系的阐释中都从人类学的宏观视野出发,吸收了弗雷泽 金枝 中的有关人类学知识,其研究方法给后代批评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容格学派原型心理学研究这一学派侧重从心理方面研究原型在创作中和欣赏的过程中的内在反应,而不是从文化宗教方面探讨社会群体的外在行为与文学的关系。主要代表人为英国女学者鲍特金,在 诗歌中的原型模式 一书中,她借鉴分析心理学对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在对俄底浦斯的分析中进一步将悲剧意义引向了原型的心理功能层次,随后她原型心理研究扩展到其他西方文学领域,用以贯穿与西方文明的一些基本原型(如天堂、地狱、死而复活)的 125

(完整word版)文学批评复习

文学批评提纲 题型: 1.名词解释(5题×5)(张力、反讽、生化、解构主义等) 2.填空(10题×1)(流派、代表人物、著作、代表观点、机构等) 3.不定项选择(10题×2) 4.简答(2题×10)(要点5′展开5′) 5.论述(25)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评论性文章(理论要点10分,结合文本阐释15′, 一篇文章,运用所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 导论 1.什么是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做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2.文学批评的性质:科学性、自发性、开放性 1)科学性 a、意味着它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而是一种知识,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 b、文学批评的科学性,还意味着它具有客观的基础,而不是主观的随意评价 c、也意味着文学批评必须按照审美的标准,而不是可以采用任意的尺度 2)自律性:表现在批评对创作的独立,对理论的独立 3)开放性:a、文学批评的开放性,主要是由于文学作为“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的本质所决定的 B、也是文学批评进行审美发现的必然要求 C、同样是文学批评应对今天全球跨学科的学术趋势的挑战而做出的回应 3.文学批评的功能:阐释功能(阐释与判断)发现功能创造功能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主体 1.蒂博代将文学批评分为自发批评、职业批评、大师批评

2.批评主体应怎样坚守明确的价值立场(10分简答题) 1)注重核心价值与共识性价值的辩证关系 2)体现崇高的精神担当 3)贯穿严肃的政治情怀 4)显现高尚的学术人格 第二章文学批评的对象(怎样展开研究):文本、作者、思潮、文学史 第三章文学批评方法(上)(重点) 一、社会历史批评 1.什么是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2.重要的理论家及代表作、代表观点(会出选择填空题) 中国——孔子“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知言”) 外国——斯达尔夫人、别林斯基 **斯达尔夫人: 《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认为评价作品不应有固定的绝对的客观标准,必须考虑作品写作期间的社会,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环境;特别强调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社会制度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别林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其中别林斯基坚持文学应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3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以文学与社会关系为基准来考察和评价作家作品,这是社会历史批评的总体原则与特性,包括以下三点: 1)将作品置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联系作家的生平创作与时代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注重对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强调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及倾向性与社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红字》 摘要:《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霍桑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家。本文将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对这部小说所传达的思想有新的认识。 关键字:红字;神话;原型; 正文 《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宗教禁忌下发生的爱情悲剧。在精神世界深受《圣经》影响的西方世界,小说也不可避免的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分析《红字》中圣经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源于本世纪初英国的古典学界崛起的仪式学派(又称剑桥学派)集大成与加拿大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批评的解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派。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可以是意象、主题、人物、象征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并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在批评实践中在批评实践中,神话原型批评力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从而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的角度和空间。小说《红字》从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都有神话原型的体现,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 1、人物原型 文学是神话“位移”的结果,而霍桑就是将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神话故事“位移”到自己的小说《红字》中经过再创造而产生了新的故事。但新角色仍然保留了原型的影子。 在《红字》中,海斯特是夏娃原型。她在青春貌美之时嫁人,后来她先于丈夫来到新大陆,而丈夫两年来却音讯全无。在这块推崇禁欲思想的新大陆上,海斯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与年轻俊美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了。这样一来海斯特就与偷吃禁果的夏娃相似了,她们都是没有经受住诱惑而犯了上帝所不允许的错误。当事情败露人们发现她与别人偷情,并怀有身孕,海斯特被关进监狱,为她所犯的错付出代价,被关进监狱,并遭世人的唾弃。就像夏娃偷吃了禁果而被赶出了伊甸园。海斯特自己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她始终对孩子的父亲三缄其口,保护着丁美斯代尔,防止他遭到迫害。 与海斯特相爱的丁美斯代尔是教民们尊重的牧师。他年轻俊美,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有着极高的禀赋与极深的造诣,在教民中有很高的威望,他集上帝所有的爱于一身。但他同样没能久居与天堂,在激情的冲荡之下他违背了上帝的教诲,就像亚当跟从夏娃偷吃禁果一样,他无法抑制的爱上了海斯特。他们共同犯下了上帝不能饶恕的大错。然而,丁美斯代尔并没有选择与海斯特一起承担错误,他选择了逃避,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良心的谴责,以及齐灵渥斯的折磨。最终七年之后,他将真相公之于众,他的灵魂也得到了解脱。 海斯特的女儿与海斯特都是替罪羊。替罪羊这一名称最初来源于《圣经·利末记》。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时,在赎罪日那天,他们用公山羊为赎罪祭“亚伦就把那只活着的山羊奉上两手按在羊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错,就是他们的罪行,把这罪归到羊头上,藉着所派人之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上,藉着所派人之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罪孽,带到无人之地。”【1】(P109),珠儿就是自己父母罪孽的替罪羊。作为一个孩子她是无辜的,然而就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