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如何破除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小规模分散经营与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农业的矛盾,快速城镇化与农地资源、农民权益及农村文化保护的矛盾,农民流动和农民工的权益与现行户籍制度及社保体制的矛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化与人们对公民平权及城乡一体化期望之间的矛盾,城乡分割、村组封闭与城乡一体及社区和社会融合的矛盾,以及传统的以保障供给为主的数量安全型的农业生产与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等,迫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综合改革,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是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过去的十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农村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中央在农村先后实施了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免除农业税,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可以说,改革的重点均集中在“少取”和“多予”,或者说是“减负”和“增

收”。毫无疑问,免除农业税、增加农村投入等一系列重大惠民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我们也看到,当前农村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少取”和“多予”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的制度性障碍,这是阻碍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根本因素。如果说“少取”是前提,“多予”是重点,“放活”则是根本和关键。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和主题是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力。唯有突破一切阻碍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障碍,才能激发经济和社会活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尤其是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发展

活力,是当前农村改革开放的核心。

从笔者主持的调查来看,当前最迫切的改革是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户籍、金融以及集体经营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的改革,将农民从农村户籍中解放出来,将土地从农村集体中解放出来,将集体从经社一体中解放出来,将政府从全面管理中解放出来,将社会组织从行政控制中解放出来,厘清政治、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搞活农村土地、产权、资本和资源市场,释放农民个人、集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活力。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应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首先,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经营形式的改革,明确农民集体及其成员的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在切实保障农民和农民集体财产权的同时,让集体资源合理配置,走向市场,释放活力。建议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实行村社分离、村经分离和政经分离。由此,真正完成过去30多年未能完成的农村产权改革。

其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制订和完善土地流转、农地退出激励、补偿和收储机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

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为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建议以县市为中心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乡镇村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信息平台;实行高龄农民以及有稳定的非农工作的人员退出农地的奖励政策;实行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大规模经营农业企业农地流转的补贴政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第三,加快城乡二元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难点不仅在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较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二元化的制度和政策”、“不平等的服务供给”。城乡之间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及财政能力不同,也会导致城乡公共服务事实上的差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让全体公民能平等分享公共资源,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此,要进一步废除造成城乡二元化的制度和政策,首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的统一,进而逐步消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事实上的差距,最终实现标准同一、待遇同等。

第四,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农民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基础性的制度条件。户籍制度问题的实质是与户籍挂钩的各种福利和保障问题。户籍制度改

革的核心是将户籍制度与差别化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剥离,这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首先从制度上全面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按居住地登记户籍,实行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根据城镇工作生活年限逐步解决城镇户籍,全面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切实转变特大城市现行的行政性人口和户籍控制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口流动和城镇规模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如通过产业调整以及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的市场机制对城市人口进行调控;在农村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与户籍的分离,为城乡居民双向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在户籍制度改革基础上,使城乡居民真正从市民和农民身份向同等的公民身份转变。

第五,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当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仍存在主体不强、多元不力、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整合不力等问题,为此,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大力发展市场化和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主力的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议进一步推进乡镇农技、农机、畜牧、水利、水产等涉农乡镇事业单位的改制,将经营性、行政性和执法性职能分离,培育农技社会化和市场化体系;整合现

有的涉农技术推广部门,以县市或农业品种生产区为基础构建农技咨询、测评和推广综合性服务平台;对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确定政府农技推广专项基金以支持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开展农技培训、良种推广以及农业保险等。

第六,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迄今为止,作为基层社区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基层党支部都是以集体土地所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村社一体”、“政经不分”、“城乡分割”及“组织封闭”的体制。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关系决定着村委会及党支部的人员边界、管理边界、服务边界以及民主自治边界。村民自治仅仅是拥有村集体产权的“村民”的自治,也只有本村的村民才可能享受村社区的福利,村党支部也仅仅限于村党员参加。外来居民和党员被排除在村委会和党组织之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公共和社区服务、自治民主及党组织建设都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然而,农村及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已经打破了村社区的封闭性,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流动,村社区的多种所有制的发展,社区的地权关系、居民关系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大量的党员流动,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基层组织、管理和服务体制。为此,要加快推进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化改造,并实行政经、村经及经社分开;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及农村基层社区化党建工作,将村民委员会

制度改制为农村社区委员会制度,村支部转变为社区党支部,明确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基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管理对象从集体村民向全体居民转变;组织体制从村组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变;基层民主从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基层党组织从集体单位制向社区地域制转型;城乡基层组织管理也从城乡居村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的社区体制转变。与此同时,建议设立社区发展基金,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社区建置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民向社区聚集;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第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设施、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的财政投入,建设美丽幸福乡村。从调查来看,当前农村最迫切的需求主要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业水利设施以及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和道路等;其二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室外活动广场、室内活动设施以及养老、治安、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其三是农村社会服务设施,特别是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银行、邮政、购物等市场和社会服务设施;其四是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投入。尤其是要建立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农村污染处

理系统,农业面源污染监控和防治体系(农药化肥等使用的监控)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支持体系等,加大对农村规划的投入,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等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农村清洁卫生、污水处理、新农技推广等的支撑体系。进一步拓宽“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的范围,整合各类财政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集中使用”的原则,凡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都应纳入乡村建设,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并设立单独账户统一管理。抓紧制订美丽幸福乡村指标体系,以引导和评估乡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综合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大胆探索,有破有立,通过改革突破农业和农村发展资源和技术的瓶颈,通过改革打破僵化的体制机制的桎梏,通过改革释放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活力,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及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项继权,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地方和基层治理。主要著作有《民权与民生:中国农民权益实证调查》、《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与咨询》等。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当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高荣梁古伟[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未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管理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校长办学理念难于融入办学实际 学校教育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此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校长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是需要一位校长花很多年甚至要靠一所学校几代校长来共同实现。 然而受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落后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校长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真如何培养人、思考学校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没有精力思考学校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校长不能成长为“教育家”,而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更无学农爱农做农的思想意识。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吕红1金喜在2 (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7) 摘要:“体面劳动”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并倡导多年的理念,从“体面”的角度讨论劳动和就业,将其作为劳动的重要属性专门提出,在当前形势下确实很有意义。但是“体面劳动”在其实现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的制度性障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以促使“体面劳动”的实现机制逐步合理化、优化。 关键词:体面劳动意义制度障碍对策 一、“体面劳动”的提出 “体面劳动”(Decent Work)是国际劳工组织(ILO)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劳工问题而提出的。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体面的劳动》中,首次提出了“体面劳动”这一概念,并指出“国际劳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①。“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劳动者有劳动的满足感;同时在解决全球化社会层面问题时,必须有全球化的视角,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争取实现一种使各项权利和其他发展目标都可融洽地共存的一种劳动就业状态。 胡锦涛在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②”。这与党的十七大重申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同年,胡锦涛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及时反映职工群众愿望,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2009]第384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第46批)、东北师范大学重大攻关项目(NENU/SKB2007001)。 1吕红(1980---),女,汉族,吉林省舒兰市人,长春工业大学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就业与社会保障。 2金喜在(1954---),男,朝族,吉林省永吉县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就业与社会保障。

汉语发展性深层阅读障碍的个案研究

收稿日期:2001-08-15。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259)和香港理工大学基金(CRG G -YC74))资助项目。 汉语发展性深层阅读障碍的个案研究 3 栾 辉 舒 华   黎程正家   林 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5)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与医疗科学系,香港)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北京100045) 摘 要 报告了一个发展性阅读障碍个案J ,J 的语音技能存在缺陷,音位、声调意识差,语音短时记忆能力弱,在汉字命名中产生大量语义错误、视觉错误和选择错误,表现出一系列深层阅读障碍症候群,是一例典型的深层阅读障碍个案。还讨论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分类标准以及分布特点。关键词 发展性深层阅读障碍,生理年龄对照组,语音缺陷,语义错误。分类号 B842 1 引 言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是目前活跃的崭新研究领域。研究者一系列的集体研究证实了汉语中阅读障碍的存在[1],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心理词典中汉字的形、音、义表征及其联结都很弱[2],阅读障碍儿童的困难可能表现在字词水平,也可能表现在段落水平[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组内的个体差异极大[4],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及缺陷。采用针对性强、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方法,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区分与分类,开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亚类型研究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双通道信息加工理论,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主要分为语音阅读障碍和表层阅读障碍,它们分 别来源于亚词汇(语音)和词汇(视觉)通路受到损害。第三种阅读障碍—深层阅读障碍—的定义由Marshall 和Newcombe [5]首先提出,这种类型的病人 的亚词汇通路受到损伤,词汇通路也相对较弱,只能利用间接的正字法表征与语义表征的匹配,并从语义表征中提取语音,从而产生语义、视觉和构词错误,病人对词的可想象性和具体性非常敏感,他们在 阅读中出现语义错误(即读出与目标词有语义关系的词,如:city →town ,mother →daughter )、视觉错误(visual error ,如:chest →cheat )、词源错误(deriva 2tional error ,如:children →child )、功能词替换错误(function word substitutions ,如:them →us )。 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个案研究的发现以语音障 碍和表层障碍为主,深层障碍的个案较少[6~8]。1983年,Johnston [6]首次报告了一个个案C.R ,18 岁,女性,在382个单词的命名任务中,她错了85 个,并产生了5个语义错误,如,chair →table 。Siegel [7]检验了6个不同年龄的阅读障碍儿童的口语阅读,发现他们表现出深层语义障碍的症候群,产生语义错误(如:look →see ,cat →kitten )、视觉错误、功能词错误、词源错误。Temple [8]报告了一个个案K.S ,在他9岁时进行的一项单词命名任务中,共产生了77个错误,其中有4个语义错误,eye →blue 、mother →mummy 、Peter →pan 、Mary →Brenda 。这个深层语义障碍的个案也受到一些质疑,因为K.S 曾有过听觉损伤,并且早期使用的语言并非英语,而是祖鲁语。 在日语中,Yamada [9]报告了一个发展性深层阅读障碍个案,12岁的男孩T.S ,他的主要特征是在阅读中产生大量的视觉错误(2615%)、语义错误(1215%)、选择错误(selection error ,即产生目标字组成的双字词中的另外一个字,如将目标字“季 [ki ]”读作“[setsu ]节”,‘节’与‘季’构成词‘季节’)(2315%)以及一些混合性错误,研究者认为这些错 误是语音通路损害与较弱视觉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汉语中,Lai [10]对40名智力正常的香港阅读障碍儿童分别进行了阅读(或命名)测验,发现他们产生大量的视觉、语义、选择以及混合错误,表现出深层阅读障碍的特点,从而证实汉语发展性阅读障  心 理 学 报 2002,34(4):338~34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38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考试题型: 1.填空(10题) 2.名词解释(5题) 3.简答题(4题) 4.论述题(1题) 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考核要求: 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 作业二:20分:分析你所在的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闭卷考试:70%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依恋的发展; 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6、幼儿品德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教育: 1、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 2、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 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4、幼儿社会性教育评价;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1、什么是幼儿社会性?P13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P13 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6。什么是幼儿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幼儿社会性发展心理结构(掌握定义) 1、社会情感; 2、社会行为技能; 3、社会认知; 4、自我意识; 5、道德品质; 6、社会适应;什么是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情绪表达和控制、依恋感、愉快感、羞愧感、同情心、责任感等。 什么是社会行为技能? 1、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 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重复(再现)。模仿性是幼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幼儿经常学父母、老师或同伴的样子,说和别人相似的话,或者再现别人做过的行为、动作。 道德发展的从他性。从他性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儿童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成人。同时,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 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在与成人、同伴交往使他们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由近及远,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道德情感也不断丰富起来。由于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变化,特别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使幼儿情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持久和稳定。 二、如何发展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及做法 我认为:第一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它应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在实际生活中就有老师偏爱某个孩子,其他的一些孩子就会说老师喜欢XX不喜欢我等。 第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参与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与人交往获得宽容、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获得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第三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人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与水平,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 虽然农村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一、办学经费不足,教师收入太低。 教育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办学是政府行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普遍很少。农村学校都是经济拮据,发展举步维艰,屈指可数的办公经费缴完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校园内小一点的改善都不敢奢求,略大一点的工程连梦都不敢做。但是学校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督导评估的迎检等;教室不够,要添几间;旧房成了危房,要拆了重建;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实验室、田径场、围墙、大门、学生宿舍,这些设施都是现时学校不可或缺的,可每一项对我们来说都是难以实施的项目。从希望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资要有硬措施、硬规定,要有计划,并保证落实到位。 二、应试教育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高考指挥棒不变,上面的评价机制不变,家长对学校以升学率多少论成败的标准也不变,于是各学校苦心孤诣抓分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早晚辅导,节假日补课,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体力不支。其结果是富了书商,发了眼镜店,穷

了家长,苦了孩子,垮了老师。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新课程改革成了台上口号,这样的教育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有教师称现在是教育最黑暗的时期。 谈到农村学校的乱收费,不要把原因都归结于学校,探究原因,一是政府投资太少,学校无法维持;二是学校被迫搞升学率,搞补课,收取补课费辅费。最近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到目前的教育是“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一黑:“择校费”的黑洞,这突出表现在城市重点学校上,导致富校更富;二斜:教育经费向城市、东部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三苦:苦了家长、苦了弱校、苦了农村;四丑:特权、霸道、垄断、腐败,富优贫劣、城足乡缺。人大代表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三、农村中学一穷二累,导致教师纷纷往城里走。 教育的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初中与高中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城里学校通常满编,一个教师通常担任一门主课的教学,而农村中学近几年就鲜有教师进来了,一个教师一般要担任两门以上主课的教学,工作强度大,一身粉笔,两袖清风,难免三心二意。再加之城里中学普遍扩招,教师相对匮乏,于是那些教学效果突出的、有点门路的教师,千方百计挤往城里,农村中学变成了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与跳板。以我校为例,近三年来借调到城里的优秀教师多达20 多名,教师呈断层现象,导致青黄不接。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短缺,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知识难以更新。而且在片面强调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非制度障碍与制度性矫治

江西社会科学2013.1 182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 非制度障碍与制度性矫治 ■王爱华农民工市民化,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 遭遇到了种种困境,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工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社会资本积累有限以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等,是造成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非制度障碍。笔者认为:非制度障碍需要制度性矫治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清除,文化心理等非制度性的矫治只能起辅助作用;政府在破解非制度障碍中应承担起主导责任;非制度障碍的矫治必须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加强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突破。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3)01-0182-04 王爱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46)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困境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新群体。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42亿,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工虽然常年在城镇务工经商,但他们并没有直接转化为城市人口,而是处在一种既非真正的城市居民亦非传统农村人口的尴尬境地,即没有完成市民化。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基础上,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并获得相应的社会权利与福利待遇,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现象和过程。一般认为,市民化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市民化:一是职业由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转变成首属的、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农产业工人;二是社会身份由农民转变成市民;三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民工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城市化。 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尚处于低层次水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对劳务输出县301个村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因外出就业累计实现迁移定居的农民工,只相当于目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7%。若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1.3亿进城农民工中只有200万左右的农民工,通过买房、结婚等方式获得了城镇户口,他们中的8000多万人虽然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但都没能够在城市获得合法的市民资格、平等的待遇和实现安居乐业,即没有实现市民化。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69079万人,城镇人口首度超过农村人口,达到了51.27%,但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但仍未获得城镇户口的以农民工为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认知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认知 和神经机制研究 A Cognitive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o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Chines 北大心理系王慈欣王珏 指导老师周晓林 摘要: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采取被动听觉怪球 范式,从认知和神经机制两个层面上,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 加工及听觉加工能力进行探讨,以深刻了解阅读障碍儿童阅读 障碍的实质及其神经机制。研究比较了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 童在非注意条件下听纯音频率变化、复合音模式变化、声母、 韵母、声调变化时产生的失匹配负波(MMN),发现阅读障碍 儿童在听复合音模式差异、声母差异、韵母差异时,表现出显 著的更弱或者迟滞的MMN。而在听纯音频率差异和声调差异 时,两组被试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发展性 阅读障碍者存在听觉时间加工能力以及语音加工(声母,韵母) 的缺陷,但是在简单的改变声音频率和音调的任务中没有发现 加工能力缺陷。由此预测可能是由于阅读障碍者对于声音时间 信息加工能力的缺陷影响了他们对于言语刺激的知觉并导致了 阅读障碍。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事件相关电位(ERP)失匹配负 波(MMN)听觉怪球范式(Oddball) 一导言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某些儿童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损伤,却在标准阅读测验上的成绩低于正常读者约两个年级(孟祥芝,周晓林,2001)。研究表明,汉语儿童的阅读障碍发生率在4%-8%之间(Stevenson,1982;张承芬等,1998)。学龄儿童一旦产生阅读障碍,对其认知、情感、自我概念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发展性阅读障碍成为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遗传学等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发展性阅读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和神经基础(Castles,1999,周晓林等,2002)。

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实背景下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甲尔坝村作为城中村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一方面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另一方面也遇到许多不协调、欠沟通、缺管理等不和谐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巩固农村发展基础,如何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不受到损害,如何化解各种矛盾,保障农村事业繁荣发展,是村两委班子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几年,由于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甚至集中暴发,给农村工作的实施带来诸多困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缺资金,贷款包袱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甲尔坝村从1999年大规模建设开始至今,建立了温室大棚、宝格特蒙古风情园、农贸市场、三森建材城、家具城和汽车城,每一个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都是难如上青天。可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村两委想尽办法,向村民集资、向银行贷款、向社会融资,大量的贷款注入后,企业建起来了。村委会反而背上了巨额的贷款利息。这些贷款利息让村里几年甚至十几年翻不了身,不仅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老

百姓也对村两委班子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最终陷两委班子成员于两难的境地。 农村要发展,光靠两委会几个人和村民自身是完全不行的,必须依靠上级领导的统一领导和详细指导,需要上级有效资金的注入,给农民多一些实惠的无息贷款,少一些空话、套话和加重农民负担的高息贷款。 2、失地农民多,转移就业难。到目前为止,我村没有土地的农民达到60%,不再从事农业的村民更是达到85%,这些从土地流转出来的村民如何生计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农民大多没有技术在城市中谋求一职,也没有能力开厂办企业,有一些吃苦耐劳的还能承受一些重体力活,可同时有一些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时常聚众赌博、寻刑滋事,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给农村综治工作带来许多麻烦。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成了农村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何转移农村就业的困难常谈常有,是因为我们往往把这个问题书面化、形式化,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到实处,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3、为民办事欠沟通,农民误解生怨气。近年来,农村人受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待遇,比如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低保、残疾人救助等等。这些政策切切实实的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解决了实际困难。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政策解读问题、上下沟通问题等。例如有些事情过于形式化、教条主义,不适合在农村工作中落实。农村工作人员迫于上级要求,只好死搬硬套的去执行,不仅浪费人财物,而

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双阳区太平镇沃土小学金炳成 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存在的问题很多,困惑较大。身为村小校长的本人集多年的校长工作经历,对此感受颇深,在这里谈谈自己体会。 问题之一:经费来源渠道偏窄,资金严重短缺。 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费来源渠道偏窄,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目前,大多数村小的办公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按教师人头和学生数统筹来解决。而这些钱远远不够学校正常开销,资金缺口较大。没有办法,学校只能靠减少办公费用,压缩正常开支来缓解。个别学校在普九过程中,欠下许多外债,外债日积月累,日子就更加难过。至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就只是一句空话,根本谈不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更是纸上谈兵。这一问题给学校造成的困惑较大,亟待解决。 问题之二:家长的关注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决定教育的走向。 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对教育认识淡薄,对子女的期望值偏低。表现在对学生的成长关注不够。大多数家长存在着只让孩子识几个庄稼字就可以了的心理,因此,对学生的学业成长漠不关心,更缺乏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个别家长放任惯纵自己的子女,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吃喝穿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习惯的养成,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外加上社会上个别人对教师的歧视,认为老师就是“孩子王”,就是“臭老九”,就是“抠门”。其不知,老师工作的辛苦之巨,压力之大,烦恼之多,工资待遇之低。试问: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几口人,不“抠门”能活

吗?社会上口口声声喊重视教育,而在实际运作中,重视的怎样。,重视的程度如何,可能会决定教育的走向。 问题之三:教师队伍的老化,心理的倦怠制约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普遍存在教师队伍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认识老化和心态老化。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现有教师13人中超过48岁的就有6人,占教师总数46%,其中有3人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占班主任总数的50%。我校是这样,有的学校队伍老化现象还要严重很多。这些年老教师,身体状况较差,精神压力较大,教师的倦怠心理严重。特别是工资待遇的不均衡,给广大教师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有的地方拖欠教师工资,致使地区差过大,严重地打击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老师们牢骚满腹,心理很不平衡,这一切可能会制约教育的发展。 问题之四:村小的实验室、微机室装备落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村小的实验室、微机室设备普遍陈旧、落后。有的学校实验器材和体育器材短缺,微机室形同虚设,根本不能满足教学最起码的需要。有的学校拉关系,找门路,千方百计搞来了新的装备,由于老师不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缺乏网络教学的能力,而使这些装备成了摆设(远程教育国家投资很多钱,会用的人少实际作用不大),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学校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和困惑,望上级部门和领导,予与重视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以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2009-11-7

发展性阅读障碍相关研究概览

发展性阅读障碍相关研究概览 摘要:本文从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检出率,阅读障碍儿童所面临的困难、心理机制、筛查、干预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概述,提出国内应该加大普及对阅读障碍相关知识推广的力度,以更好地帮助阅读障碍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障碍;检出率;心理机制;筛查;干预 阅读障碍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前者是指后天脑损伤造成的阅读困难,后者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智力正常儿童的阅读水平显著落后于智力或年龄相应的阅读水平[1]。自从1896年詹姆斯•克尔(James Kerr)第一次报告了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可以拼出每一个单独的字母,但却是字词盲(word blindness)以来,国外研究者们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对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病率、表现形式、病因、筛查、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对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开展筛查、治疗等工作。国内相关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也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际研究相比,尤其是干预治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关的筛查和干预工作更

是一片空白,甚至教师和家长几乎对此一无所知。 一、阅读障碍的检出率 在目前的文献中,各研究对儿童阅读障碍检出率的报告不尽相同。美国的儿童阅读障碍检出率为5%~17.5%[2];英国为3%~6%[3]或者4%~8%[4],研究表明一般适龄儿童中有7%会存在阅读障碍[5]。 当有关拼音文字系统的阅读障碍日益受到重视的时候,许多人却认为表意文字系统(中文、日文等)不会存在阅读困难。1982年,Stevenson进行的跨语言研究结果显示,日本、中国台湾、美国五年级学生的阅读障碍检出率分别为5.4%,7.5%和6.3%[6]。这表明在表意文字系统中也存在阅读障碍,并且其发生率并不低于拼音文字体系。这个研究结果得到了后继研究的证实[7]。张承芬使用不一致定义和低成就定义法,阅读障碍儿童的检出率分别是7.96%和4.55%[8]。舒华等采用调查与个案研究的方法也发现汉语儿童存在阅读困难[9]。彭红等对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首次进行筛选,从309 名儿童中筛选出了25 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筛出比例为8%[10]。综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我国阅读障碍儿童的发生率大致在 4.5%~8%之间[11]。 二、阅读障碍儿童的困难 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在读、写、工作记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导致其学习出现困难[12]。根据美国华盛

2019年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其它一切非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无疑,相对落后的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保证。农民这支队伍带得好与坏,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并且切实做好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其发展的背后,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尤其存在一些潜伏性的危机,如果不对其及早加以重视和解决,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振荡。 当前我国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工作粗放,农村工作缺少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这后,面对着巨大的个体小农群体,国家在农村实行互助组、初级社的基础上,于20**年发动了“公社化”运动,把74万个农业初级社改造成2.6万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既是农村的经济组织,又是农村的政权组织,是“政社合一”单元社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劳动,评工论分的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为国家机关用行政命令手段指挥生产,用强迫方式控制农民提供了方便。以致于十年动乱期间,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自主权,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亩,交售

多少粮食,从事哪些公益事业,都要由上级机关说了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民从集体耕作转向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按理说,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也应随之转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乡村干部还是习惯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不习惯于为分散的农户服务;习惯于训斥农民,不习惯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行政命令,不习惯于用法律法规管理群众。各级农业部门也是较多的注重决策层表面的研究,而较少的注重执行层面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注重物质成果,较少的注重农民的思想动态。以致于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疏远,干部和农民思想难以找到共同语言,一些乡村干部既不愿意也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众多乡镇干部甚至把农村工作简化成:收税费、统报表、控人口这“三大任务”。似乎只要收上各种税收,报上各项数据,计划生育不亮黄牌,全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如地处黄土高原贵州省纳雍某自治县的一个村,近**年没有召开过政策贯彻会议,再加上其它宣传设备缺乏,群众对党的政策几乎是一无所知,该村的一位农民说“俺只知道交钱,交皇粮”。这种忽视了做人民群众工作的严重后果,就是如今农民思维方式与干部工作行为的对抗。在农民的心目中,现在的干部就是“要钱、要命(计划生育)”。为了对抗“要钱”、“要命”,许多农民已从家庭作业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推举出他们自认为“信得过”的领头人,或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因,或以天灾人祸为由,盲目而又有组织的向合理和不合理收费进行有力的反击和坚决的抗衡。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闹事”多数源于此。由于乡村干部的

农村高中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农村高中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当前,学生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更多。学生的视野极其开阔,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多,这是农村学生无法比拟的。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资金充足,师资力量雄厚,这也是农村高中望尘莫及的。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存在较大的差别。农村学校成为城市学校优质生源和优质师资的培养基地,经过多年培养出的优秀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现象愈加严重。 3、学校管理理念相对陈旧,办学目标比较单一,发展内涵有待丰富。学校办学思想相对落后,办学目标过于单一,学校管理沿袭十几年前的管理模式。以不出问题为底线,以拼消耗、拼时间为主要手段,以完成升学目标为终极追求,管理方式比较原始。常常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公平教育权利的享有、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4、不少高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专业发展意识不够强烈,教师钻研业务的意识很不浓厚,仍然有相当多的教师仅仅以沿用了多少年的陈旧教法教

学,以老生常谈的方式管理教育学生,一支粉笔一本书,多年教案讲多年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先进的教育技术、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会“拿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高中是个“短腿”。在学生人生观形成的指导方面,目前多数学校、多数教师缺少有效办法,几乎任其“自生自灭”。 5、学校过于偏重年级组作用而削弱了教研组功能的发挥,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县高中学校普遍采用年级组负责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落实,但无形中却淡化了教研组功能的发挥。教研组活动只局限于教研课的客套评课或布置学校下达的一些共性工作,学科教研组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教研组很少开展针对具体教学问题进行的专项研讨活动,很少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很少就某一教学专题组织共同的学习和讨论。 6、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班级设置相对缩水,加上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影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多教师跨年级、跨学段授课,工作超负荷现象严重,不能够潜下心来研究开展教学研究。 7、学校承载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静不下来做管理工作,沉不下去抓教育教学,放在学校管理方面的

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试行) 各科室、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强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识别和上报意识,鼓励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医疗安全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医疗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患者人身安全与医院正常运转,根据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制度”的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制定我院《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涵盖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公共设施、后勤保障、治安和其他事件。医院通过自愿的、不具名的报告途径获得显性或隐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对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定期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主动性: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部门报告显性或隐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非惩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医护人员,不给予责任追究和处罚;对主动发现并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

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部门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管部门 医务处:负责每月统一收集、核查全院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汇集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部门 1)质控办:负责收集、处理由临床医技科室上报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护理部:负责收集、处理涉及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服务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院感办:负责收集、处理全院各部门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4)药剂科:负责收集、处理涉及药品管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设备处:负责收集、处理涉及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6)总务处:负责收集、处理医院公共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秋《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在线作业

1.第1题 根据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观点,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归因方式有什么特点? A.把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 B.把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C.把失败归因为稳定因素 D.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2.第2题

在3岁时,儿童将会用杯子替代任何一种容器,小便盆、碗、帽子或盘子。这中现象属于_________ A.客体代替 B.客体虚构 C.时空转换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3.第3题 新生儿不像成人那样看得清楚,直到______个月大他们才能看清楚。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4.第4题 儿童用一个在碗的上方搅动的动作代替一把汤匙,或者把胳膊绕道头上象征绞人的绳索,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 A.客体代替

B.客体虚构 C.时空转换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5.第5题 在摆弄客体中的发展变化。婴儿在______岁末时,就已经能够运用感官去使用客体,例如,用一只杯子做喝水的动作。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6.第6题 _______是指身体内部的和核心部分和皮肤之间的区域,这是所有空间中最隐秘和个人的部分。 A.内部空间 B.私密空间 C.轴向空间 D.末梢空间 答案:A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7.第7题 判断下列问题中,哪个问题是开放式问题。 A.这些水果中的桃子,你喜欢么? B.今天是谁送你来的? C.你今天是怎么来的?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党委课题组 (2014年11月11日) 根据旗委办《关于近期信息报送的约稿通知》精神,旗直机关党工委成立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调研课题组,对全旗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到2014年10月,全旗共有基层党组织913个(其中:党委40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849个);共有党员28682名。其中:男:25334名,占88.3%;女:3348名,占 11.7%)。调研中我们重点就村级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基层党组织“三力”不够强。(1)凝聚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有的主要领导勤政廉政形象差;个别领导班子不团结;个别主要领导统揽全局能力较差。(2)执行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工作思路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有的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不尽责现象。(3)战斗力不够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

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有的班子成员怕丢选票而不 敢坚持原则。 2、基层党务干部“内功”不够足。(1)思想观念陈旧。 有的教条主义比较明显,抓工作怕担责任;有的目光短浅,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2)人文素质较 低。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知识结构不够全面;有的行为 举止不够庄重。(3)工作本领较弱。有的谋划和落实能力 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4)责任心 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5) 作风上不够实。官民关系错位,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11 月我旗有41人受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农村牧区党员30人; 有的精神松懈,工作懒散拖拉,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党建工作运行方式不够活。(1)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尚未根本破解。在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中,特别是牧民务工 党员因其分散性、流动性,教育管理主要采取“业余、小型、分散”等方式进行。上级要求开展大型活动时,一些党组织在 活动阵地、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等方面都难以保障。在流动 党员教育管理中,没有实现全覆盖。目前,近20%的流动党 员没有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已经领证的也有相当一部 分不主动亮明身份,党组织难以掌握其去向,党员也难以通 过党内渠道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2)党组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0-3个月教程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0—3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自我和他人的区分还不是很清楚,儿童的关注与意识中心在于自身的本体感觉以及情绪体验,是基于儿童的生理需求和感受的,社会性发展的各个面向都带有“前发展”阶段。 1.社会行为发展主要特征 对他人的注意明显高于对物品的注意:刚出生的儿童即对人脸的图案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鲍尔T.G;R,1980)、并能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八Me卜2off&Moore,19771(图6-2)、本能的反应。伴随着这种本能的反应,儿童逐渐对他人表现出兴趣。儿童在一个半月时出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微笑,如儿童会自然地把头转向成人,注视成人的面部,并被成人夸张的哈哈大笑。在2个月时儿童会注视同伴。当3个多月的儿童与同伴在一起时,会互相观望和抚触。 社会行为以情绪性沟通为主:受限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0—3个月儿童与他人的沟通常常是一种情绪性的沟通,并主要基于儿童的生理需要。特别是新生儿,在沟通时主要以哭泣、吮吸、探寻、抓握等本能反射为主要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对于他人各种行为的回应也是情绪性的,表达和反应了自身的生理感受。 亲子交往由泛化的前依恋行为构成:0—3个月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依恋,也没有特定的依恋对象,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此时的亲子交往行为主要是与养育者之间的情绪交流。在生命的第一周,微笑和哭泣已经出现,儿童借由这种生理性情绪向成人表达自己的的生理需要,并藉由一些简单的回应行为(如挥舞手臂)回应成人的声音等,建立并维持与父母的关系。儿童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明显出现欢愉或不快的情绪。这一切,都是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法宝。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基于生理需求社会适应行为:0—3个月的儿童还不能清晰地区分自我和他人,只要他们身体的需求能够得到适当的满足,对于需求的满足是谁供给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分别。此时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是基于生理需求的,吃母乳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越来越多的广大农村适龄儿童得到了最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的开展确实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即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师资资金 一、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也越来越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受到了我国的广泛重视。那么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对于农村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进展得很顺利,很大程度上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讲,整体水平还很落后,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方面都很薄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小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设施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的设施存在很大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这种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有很多小学的教室存在着安全性问题,不仅如此,还存在着数量很少的问题,学生们不够用,导致多个班级学生共同拥有一间教室,教学资源非常不足。除此之外,图书馆和一些教学器材资源短缺,使学生们不能充分地运用资源来提高学习成绩。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的桌椅板凳数量少,而且非常陈旧,照明条件很差,老师教学运用的主要器材还是粉笔和黑板。综上可见,目前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着实面临着困境。 (二)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育中发挥着指引的作用。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现在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教师的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加上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想过于保守,只针对书本的知识作讲解,不能培养学生们开放的思维,不仅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由于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工资待遇有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还有一些老师会把对薪资待遇的不满带到课堂上,对学生教学不负责任。而有一些优秀的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也纷纷到更好的学校去就职,农村学校也因此丧失了很多优秀的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