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计说明书

路线设计说明书
路线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

1、影响路线方案的主要因素

本项目路线布设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等进行路线的平纵面设计。尽量减少良田好地,减少房屋及其他拆迁,远离学校和环境敏感区,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减少噪音和废气污染。路线平纵指标掌握均衡,尽量采用较高平竖曲线半径,讲究平纵配合以及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影响路线方案的主要因素有:

(1)路线起终点应充分考虑与前后衔接项目的顺接;

(2)本项目地处山区,在路线设计时应讲究路线平纵横配合,使其具有流畅的立体效果,在争取较高的平纵技术指标时,更要注意合理运用技术指标,讲究平纵配合和前后指标的均衡掌握。在山区受到地形限制的时候,平曲线的指标可以适当降低,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的指标。

(3)充分考虑路线线位与乡村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确定道路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通过道路的修建为沿线村庄的脱贫致富制造条件。

(4)平面线形在不过多增加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服务水平,以利于项目功能的发挥和运营效益的提高。

(5)在不影响路线总体走向,不降低路线主线设计指标的前提下,路线布设应充分考虑大型构造物(如立交、桥梁)的设置位置以及路线与其他主要公路的交叉方式和位置,尽可能给大型构造物的设置提供有利条件,避免因路线布设不当造成大型构造物设置困难和工程数量显著增加。

(6)路线布设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区,兼顾填挖平衡。

(7)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尽力少占良田,尤其是高产田,尽量避免过多拆迁房屋和重要的电力、电讯、水利设施。

2、路线设计指标

2.1行车速度及路基宽度

本项目全段计算行车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度为10m,其他有关标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的一般值采用。路基宽度为10m,其

中:行车道宽2×3. 5m,硬路肩宽2×0.75m,土路肩宽2×0.75m。

2.2平面线形指标

本路段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如表。

2.2.1.平面线形技术指标

2.2.2.纵面线形指标

纵断面设计在满足排水前提下,考虑山区的实际地形地貌,尽量满足视距等方面的要求,最大纵坡以6%控制。

纵断面线形指标如表。

3安全设施设置

3.1设计原则

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准确、快速、舒适、并对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征求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意见。

3.3安全设施设计内容

本段公路安全设施含有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

3.3.1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的布置原则:

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及时的信息。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使司机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通过禁令、警告、指示等标志保证必要的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在交通标志布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各类标志统一布局,并前后协调,形成整体系统;

2).及时为司机提供准确信息,并通过调整标志布设间距达到减轻司机行车单调感的目的;

3).重要信息重复提示多级预告,同时应避免提供过多信息,分散司机注意力;

4).交通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

5).设置必要的禁令、警告、指示标志,保证行车安全。

3.3.2交通标线

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确定一下标线设计原则:

主线按照单向两车道进行划线:路基中线采用黄色双虚线线宽15cm,间距20cm;车行道边缘线线宽度为15cm。

3.4护栏

本路段路侧护栏采用波形护栏、浆砌片石防撞墙。

3.4.1设置原则

①波形护栏设置于收费站范围及两端渐变段的土路肩上;

⑧立柱间距:一般路段为4m,端头六根柱为加强柱,间距2m。路侧护栏端

头采用圆头式端头部设计;

3.4.2波形护栏的材料

路侧波形梁护栏用的主要材料应符合以下各项规定:

①波形梁、立柱、端头梁及连接螺栓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的规定;

②立柱埋置于混凝土中时,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15。混凝土用材料应符合现行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

③本路段护栏采用波形梁,立柱采用φ140圆形钢管,防阻块采用A型;

④所有构件均进行热浸镀锌防腐处理。

⑤波形护栏连接螺栓和拼接螺栓及螺帽均采用防盗形式。

⑥波形护栏立柱帽为防丢失,采用Φ8钢筋焊接到立柱帽上,并与M16×170连接螺栓锚固。

道路工程_路线设计要素

路线设计中平纵横三个设计相关要素及其极值限制 一、平面线形要素: 1.直线 最大直线长度: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速或由于驾驶员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而且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工程费用高。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若在转向相同的两个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易于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容易造成驾驶员的判断错误。 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在转向相反的两个圆曲线之间,如果没有设置缓和曲线,考虑到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已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2.圆曲线 最小圆曲线半径:由a=v2/r,圆曲线半径越小,汽车需要克服的离心力越大,即与路面的摩擦力越大。考虑到汽车在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者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乘客有充分的舒适感以及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不过多增加工程量。 最大圆曲线半径: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由于地形、经济等条件相适应,并尽可能采用大半径;但半径达到一定程度是,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雾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员造成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最小圆曲线长度: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驶时,如果曲线很短,驾驶员操作转向盘频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危险的。路线转角的大小反映了路线的舒适程度。但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看成比实际的短,易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情况转角越小越明显,一直造成驾驶员枉做减速的操作,因此在小转弯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由于车辆要再缓和曲线上完成不同曲率的过渡行驶,所以要求缓和曲线有足够的长度,以使驾驶员可以从容的打转向盘,使得乘客感觉舒适,线形美观流畅,圆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也能在缓和曲线完成。所以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乘客感觉舒适、超高加宽渐变率适中以及在缓和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不少于3s等方便。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_条文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条文说明) 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 总则 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 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 1) 平原地路线 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 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 (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 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1)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 (2)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平均纵坡及纵坡长度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 (3)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也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

道路毕业设计说明

第1章绪论 1.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公路建设程序和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线、路基路面结构及有关设施设计、计算的能力。 公路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级公路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和发展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今天,高等级公路和全国公路网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便捷、和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1.2 项目概况 1.已知资料 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见表1-1(辆/昼夜,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0%) 表1-1 交通量表 2.路线所处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总体呈现出由南到北先逐渐变高再逐渐变低的走势,跨越了两个地貌特征区。此路段前半段地形开阔平坦,为剥蚀堆积垄岗平原区,地面高程在370~390m之间。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地势较高,地面高程稍高,高程在390~420m之间。 设计路段无不良地质路段,地层产状平缓,岩层略有起伏,部分地区形成开阔的背斜和向斜,断裂不甚发育,且规模较小。 (2)工程地质 路线全部位于安徽省内的微丘区地带,路线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地质相对稳定,未发现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发现有软土呈零星分布,一般

深度为0.5~2m,分布范围十几至几十米。沿线主要地层为花岗岩,呈全风化、强风化等。 (3)水文地质 测区内水系发育,地表水丰富,湖泊鱼溏众多。路线跨越梅目水库上游小河一条和部分小沟,集水面积均不大。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路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4)气候、气象 路线地处安徽中东部偏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不高,阳光充足而湿润。雨水分布季节性强,雨季期为4~9月,夏季受季风影响,多雨,易照成洪涝灾害。 1.3路线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1.3.1 确定各车型换算系数 高速公路以小客车为折算标准见表1-2: 表1-2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表 1.3.2 交通量计算 初始年交通量: N =3100+1.5×1000+900×2+1500+(850+1000)×1.5+1000× 2.0+900×3+95×3=15660辆/日 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 N= N 0×1 ) 1(- +n k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而人们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了设计人员能够在路线 设计时不仅能够考虑到公路路线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还要考虑到其安全性和协调性。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公路路线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 了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公路选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思路 引言: 公路建设往往与生态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而公路路线 设计则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所在,与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就要求了公路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能够对路况信息和施工建设地 点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调研,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提升公路路线的设计 质量。 一、公路路线设计之中的问题 (一)不良路段路基稳定性问题 在公路路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对不良路段的设计要点加以把握, 从而使路基的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一般来说,不良路段的路面结构层厚度较低,而一般公路路段的填方高度不足,导致路面的基层往往会长期处在湿度过高的状 态之下,导致公路建设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不良路 段公路设计时,必须遵循我国当前相应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提升路 基填土的高度,并对不良路段的纵坡加以调整,使路基的标高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使过田路段的高度能够比原始地面要高。在抬高路面之后,还要选用强度和 力学性能符合公路通行需求的填料来提升不良路段路基的稳定性,使公路工程的 使用寿命得到全面的提升[1]。 (二)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 对于公路建设而言,旧路改建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注意到多种问题。而对于公路旧路改建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边坡塌方问题,有些公路工程的旧 路改建往往会出现旧路降坡过多的情况,而在施工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导 致较大裂缝以及下滑塌方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交通中断等多种问题。这也就 要求了公路路线的设计人员能够对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 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使路基标高与原旧路面保持一致,使边坡稳 定性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如果公路路段邻近悬崖或者滑动的高边坡,那么应该在 设计之中采用最大纵坡的设计形式,以不降低原设计标准为基本要求,将坡脚设 计改为抬坡脚不降坡顶设计,并在平面上对平曲线半径加以合理调整,进而使大 规模滑坡现象得到避免,降低开挖土方的数量,提升了工程的总体进度。 (三)公路与村庄交叉路段的设计 对于公路路线设计而言,道路交叉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道路交叉 口设计必须根据沿线不同等级的公路交叉情况进行设计,并要能够使车流量满足 从村庄的支路到次道再到主道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之中,应该根据村庄路口 的高程来控制公路的高程,防止出现村道路纵坡增大的情况[2]。 二、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 (一)安全性原则

通信线路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中国移动淄博分公司《2010年中国移动GSM网配套本地传输网工程》可研的批复。 2.中国移动淄博分公司下达的关于本工程的设计委托书。 3淄博分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淄博邮电勘察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现场勘测资料,截止日期为2010年11月8日。 4.会同中国移动淄博分公司相关人员共同商定本工程设计方案。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2010年中国移动淄博GSM网配套本地传输网工程线路安装单项工程。 本单项工程涉及共计18个点。需要引接光缆的有3个点分别为,张店、周村、临淄本工程引接直埋光缆5.3公里,引接架空光缆2.35公里。工程总投资.99,国内需要安装的设备费71561.89,建筑安装工程费.37, 三、设计范围及内容 1. 2010年中国移动淄博GSM网村通配套本地传输网工程线路安装单项工程,光缆线路的敷设安装,测试要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 技术要求, 防护措施。 2.本设计与设备安装单项工程的分工,以光配线架(ODF)为界,光配线架以内(包括尾纤制作,局站设备,电源配置安装)由设备安

装单项工程负责,光配线架以外由其它单项工程负责。 四、光缆建设方案及路由选择 本光缆线路工程建设方案及路由选择,根据淄博联通分公司光环路建设原则和淄博的现状确定以架空和直埋的敷设方式为主,具体路由按旗、县、区划分,分别叙述如下: 1、乐通基站:12芯光缆从机房引出沿原有杆路向西敷设200米然后新建南新建杆路2.05公里至基站。 2、金林:光缆由至乐通AG设备光缆打断后引出沿油田围墙向东敷设1.7公里至查金林基站。 3、朱和基站:12芯光缆从主干光缆上引出(标石195),向东敷设300米后沿原有管穿过铁路然后沿铁路向南敷设 五、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1、乐通基站工程量表: 项目名称单位数量 架空光(电)缆工程施工测量百米23.500 立8.0米木电杆山区综合土梢径φ140mm根41.000 木杆另缠法装7/2.6单股拉线山区综合土梢径φ 条12.000 140mm 三四线位 电杆地线拉线式条41.000 安装吊线保护装置米10.000 木电杆架设7/2.2吊线山区千米条 2.350 水泥杆架设7/2.2吊线平原千米条0.050 架设架空光缆丘陵、城区、水田12芯以下千米条 2.350 增装支撑物终端支撑物套 1.000 光缆成端接头芯24.000 用户光缆测试12芯以下段 1.000 2

一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根据既定的资料,通过对带状地形图的分析,根据地区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等交通部给定的相关规,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设计的主要容是:道路线性设计和结构设计,包括正确进行道路的定线,路线平、纵横设计计算、个体工程及概算编制等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北三环二期一级公路的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一级公路、定线、个体工程、概算编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Guangzhou area geology,landform,terrain,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specification of the highway route design,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given specific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 is: road linear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including fixed line the correct road, The flat section, profile and cross section design of the route,the individual project and budget etc..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Guangzhou North third ring road two first-class highway preliminary design. Key words:first-class highway; alignment; individual project; budget estimate making.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264147.html,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作者:王洪洲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强,农村公路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村公路设计中,路线设计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部分,路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设计成果的质量。本文结合农村的公路工程,探讨了其路线设计原则和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一、农村公路含义 农村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县道是指具有全县(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主要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主要公路。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及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村道是指直接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及以上公路的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和建制村与外部联络的主要公路。 二、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常见模式 1、直线。直线的公路线形里程最短,如果公路建设施工中采用了直线,通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施工的成本,并提高施工速度。另外,由于直线设计路线可以降低驾驶的风险,从而就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便于车辆的快速行驶。如果直线设计的里程过长,则反而容易让驾驶员出现驾驶疲劳的状况,导致在需要转弯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 2、平曲线。平曲线也是公路设计过程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线路形式,该线路的设计应当尽可能提高圆的半径,其半径越大,弧度就越小,这样有利于一些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驾驶员行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3、纵坡度。结合公路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较于平地而言较高。在公路路线上,一旦出现坡度,驾驶员通常会选择熄火下滑的操作方式,一旦出现了突发的情况,则会紧急刹车,此时是非常容易引发故障的,所以对于纵坡度的设计和规划必须尤其谨慎。 4、线形组合。公路路线设计采用不同线形的组合方式,容易出现协调上的问题,不同线形组合不合理,将会诱发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重视选线之间存在的联系,加强对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测,明确外界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设计。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一、本标准包括公路路线、大中桥梁、隧道、交通工程设计收 费定额。 二、四级公路设计收费,按三级公路收费标准的75%计取。 三、公路、独立大中桥梁和隧道的可行性研究费用,按相应勘 察设计费用的18%计收,其中;予可行性研究为8%,工程可行性研究为10%。 四、交通工程设计费,按相应部分审定概算的19%计取。 五、应委托单位要求,编制国际、国内招标文件,分别按施工 图设计费用的40%和10%计取。 六、本标准未包括的项目,按有关行业规定办理。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一、公路设计 1、工作内容: 初步设计阶段,选定路线方案(含有30%的比较线),进行纸上定线,确定小桥、涵洞、过水路面、渡口码头、路线交叉等的结构类型的基本尺寸,选定大中桥、隧道的设计方案,确定路面设计方案及其结构类型,计算各项工程数量和用地数量,拟定施工方案、工期、编制概算及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路线平、纵、横断面的设计,路基防护、排水设施,路面分段的结构组合,中小桥涵结构类型

及各部尺寸,大桥、隧道的结构设计各部分详细尺寸;回执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设计详图;计算各项工程数量、用地数量;拟定施工组织;编制预算及设计文件等。 2、困难类别: 同《工程勘察收费标准》第二节地形测量一般地区地形测量困难类别因素表05-1、05-2、06、07规定。 3、收费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收费定额 注:1.与正线同等深度的比较线,超过30%部分的初步设计,按表列标准的60%收费。 2.大中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的设计收费按相应标准计取,其长度应从路线里程中扣除。 3.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与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收费相同。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第六篇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第六篇路线交叉 长深公路遵化(承唐界)至南小营段高速公路是长深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纵3”,是联系东北、华北、京津地区与南方各省区之间的又一重要运输通道。 一、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本项目拟建4座互通式立交,互通平均间距10.91km一座,互通最小间距为7.83km,最大间距为17.89km。其中与一级公路交叉的互通3座,与二级公路交叉的互通1座。互通式立交形式与初步设计(推荐方案)完全一致。 二、路线交叉设计 1 互通式立交 沿线设置互通式立交4座、服务区2个,详见下表2-1: 互通式立交设置一览表表2-1 (1)候家寨互通 侯家寨互通位于遵化市侯家寨镇,为112国道沿线的侯家寨等乡镇上下高速公路服务,交叉桩号K2+340.95,交角82°。原长城旅游路为地方村道,等级低,路面情况较差,互通设置将长城旅游路按二级公路标准拓建,路基宽12m,西侧以平交形式与112国道相接。互通形式采用单喇叭A 型,交叉方式为主线下穿匝道。 (2)遵化东互通 本互通遵化市东出口,为邦宽公路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交叉桩号K10+174.249,交叉角度130度。互通主体布设于西南象限,本互通方案为双喇叭A-B型方案,A型喇叭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B型喇叭位于邦宽线上,承唐高速公路上跨邦宽公路,匝道上跨正线,邦宽公路与远期建设的东三环采用平交方式进行交通流转换。 (3)遵化南互通 本互通为遵化市南出入口,为遵化市南部地区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112国道与本项目交叉桩号K21+860.661,交叉角度64度。互通形式采用双喇叭A-B型立交方案,互通主体布设于主交通流(遵化至唐山)象限。A型喇叭口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B型喇叭口位于112国道上。 (4)四里庄互通 互通布设于遵化市四里庄,为112国道上下承唐高速公路服务,匝道上跨桩号为K39+746.231,交叉角度71度。互通形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主体布设于南部象限,喇叭头位于承唐高速公路上,互通与112国道采用平交口进行衔接。对互通内河流采用三座匝道桥梁进行跨越。平交口范围内对112国道进行车道加宽,同时对平交口进行渠划,并配合交通工程设计,减小对直行车辆的影响,消除交通隐患。 2 分离式立交 全线共设分离式立交16座,其中与铁路交叉3座,其余均为与地方等级道路或规划道路交叉。详见下表2-2:

基于路线布设与路基设计的公路工程设计要点研究

基于路线布设与路基设计的公路工程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4T13:21:13.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张智鹏[导读] 对于公路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而言,其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就是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 重庆新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摘要:对于公路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而言,其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就是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一般来说,路线布设水平的优劣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时间、工作质量以及成本投入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路基设计对路基施工水平、土石方量、排水以及边坡安全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对于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意义深远。 关键词:路线布设;路基设计;公路工程;设计要点 一、公路工程中路线布设的重要性分析 公路路线设计,主要包含公路的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以及构造物位置之类要点,属于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关公路的几何设计会对公路安全性有决定性作用,若是依靠选线来确定公路的走向且以此进行几何线形的确定,那么其余项目,比如:隧道设置、桥涵构造物位置以及安全设施都随着所选择几何线形而确定下来。 现今,我国的公路路线布设设计依旧依据传统的概念原则进行相关的设计。现今有关高等级的公路需要依照交通量以及车速发展状况,依据交通工程学概念理论展开设计,对于一些几何路线不可以只是照搬其余国家的参数与方法。因为汽车工业与公路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所以公路的行车速度持续提升,交通量正处于剧增形势,因此交通事故愈发频繁起来。我们需要基于自身的实践工作,针对我国国情,采取适当的技术理论,加强对我国公路标准与规范的完善健全,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现状,不仅保障质量,而且要尽量减少造价。目前,公路路线布设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到几何尺寸设计方面,要满足路线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方面要求,公路工程路线布设设计不仅应当适应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并且必须符合汽车驾驶员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实际要求,另外还必须考虑到乘客舒适程度,地形地物适应水平,自然条件平衡性,环境保护以及运营经济性之类方面。因此,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路线的布设设计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公路工程设计中路线布设问题分析 1、缓和曲线长度不满足综合要求 路线平面线形可以由不同的线形组成,使其可以在不同线形的作用下,进行缓冲,降低弯道的危险性。若没有对路线的线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便会出现缓和曲线长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缓和曲线长度,既要满足超高、加宽渐变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注重与地形的适应性,以及线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有些公路平面设计由于缓和曲线设置不合理,要么不能满足超高、加宽渐变段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要么不能较好的与实际地形相结合,导致投资过高,线形不协调的情况。在具体设计时应先将超高、加宽渐变段的长度进行确定,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线形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2、平面设计直线存在的问题 直线线形是进行公路布线设计时,应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线形。但是直线线形设置如果过长,容易使驾驶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能对沿线景色进行合理的把控,对旅途感觉十分的乏味;在长直线路段车辆行驶过程中,还会使速度难以进行控制,出现速度过快的问题,有些车辆在接近直线路段尾部时,并没有对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得在转弯时很容易出现危险;而有的线路中,坡度较大,同时路线的起伏性也比较频繁,使得线路稳定性难以提升,对线路的连续性造成了影响,使驾驶人员在视觉方面出现了疲劳。 3、路线超高横坡度及渐变段位置不合适 在城镇公路进行布线时,必须对超高横向坡度合理设置,避免对通行车辆的稳定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公路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使车辆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行驶。如超高横坡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很容易在弯道车辆进行拐弯时,对车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交通事故的产生次数不断增加。还有一些超高渐变路段设置的位置不合理,导致公路表面出现了大面积的积水;此外,也存在由于超高设置不合理,使得板梁结构支撑出现影响,造成支座处于悬空的状态,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形同虚设。 三、公路工程路线布设的设计重点 1、关于平面线形规划工作 在开展平面线形规划过程中,需要保证所选地点尽可能远离居住区。在对公路工程设计时,其平面线形需要尽量以曲线为主,并且和地形起伏保持一致,同时也要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将曲线作为基础开展定线工作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加强设计过程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从而确保线形连贯性。另外,线形设计的困难之处在于选出合理的曲线半径,所以应该全面考虑来自诸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设计工作,最终确保线形连贯性。 2、关于超高设置的工作 对于公路工程超高的设置工作而言,应当充分考虑路段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安全性分析。充分按照过往车辆的构成情况以及行驶速度计算出有关对应值,同时在下坡路段,应当对超高曲线实际情况予以充分重视,并且在切实把握路段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设计工作。此外,也可以在允许条件下,选择不设超高左偏曲线,进而开展超高设置的设计工作。最后,在行驶车辆容易产生超速的路段或者地势较陡的下坡路段,应当合理设置超高率。 3、关于纵面线形和爬坡车道的设计工作 在进行公路工程路线纵断面最大坡度设计时,需要切实考虑和车辆行驶相关的特定纵坡长度,在设计坡度时,需要考虑车辆的性能、载重量以及纵坡的长度等有关条件。对于部分车道而言,其通行情况相对较差,这时便可利用增加车道或者设计爬坡车道的方法加以妥善解决。在对连续陡坡线路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掌握国内车辆的基本性能以及有关坡段距离范围,爬坡距离应当尽量不使用最低值,而路线设置则应当满足最低值这一要求。 四、公路工程设计中路基设计的相关要点 1、关于路堑的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