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低密度生态养殖泥鳅模式初探

2015.2

近年来,徐州市泥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池塘高密度囤养,这种养殖模式下带动的产业体现以下弊端:一是高投入、利润率低,一般养殖户不能接受,推广难度大;二是产品规格小,遇到市场有较大波动年度,当年不能出售造成压塘,隐藏着高风险;三是饲料的大量投入造成对环境的高污染;四是高密度养殖还隐藏病害暴发的潜在威胁,因此这种养殖模式不适应当前低碳渔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探索泥鳅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泥鳅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于2013年在邳州市景明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水泥池泥鳅低密度生态养殖模式技术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水泥池4个,面积

2.5亩。池塘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灌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池深0.7~1.2米,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壁用空心砖垒砌,水泥抹面。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在池塘的两端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排水口用铁丝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在排水口端设有溢水口,溢水口离池底0.6米,常年保持池水水深在0.8米左右。如果池水水位过深,导致水温过低,影响泥鳅摄食,尤其在春秋两季极为明显。在进出水口处要长期设置地笼或其他捕鳅工具,检查是否有逃逸现象。

2.清塘、消毒及施肥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直接放养鱼种,必须先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先将池水注满,观察有无漏水情况,观察2~3天将池水排干,注入新水30~40厘米,曝晒3~4天,用生石灰200千克/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然后排干池水再进水30~40厘米,每亩用10~15千克茶籽粕、清塘王半瓶浸泡后连渣全池泼洒。

彻底清塘后,用40~60目筛网过滤进水50~60厘米,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每亩先用发酵腐熟的畜禽粪便80~90千克,一般经过10天左右池塘水体透明度达到30~40厘米,水色呈绿色或者茶色,此

时池塘内已有饵料生物,可以准备放苗。

3.泥鳅苗种的放养2013年6月18日从山东省鱼台县购进鳅鱼苗种3250千克,鳅苗体质健壮、规格齐全,据现场测量统计鳅苗规格为120~140尾/千克,价格28元/千克。试验池塘4个,2个试验池塘为每亩放养150千克模式,2个对照池塘为每亩放养

500千克模式。

4.饲料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当水温超过10℃时才开始进食,15℃时摄食旺盛,水温在25~27℃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8%~32%。投饲时应做到“四定”投喂。定时:一般每天两次,9―10时、17―18时。定点:让泥鳅在相对比较固定的地方进食,因而应在池中设饲料台。定质:要求投喂的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定量:投饵量可按泥鳅的存塘总重量来计算,要相对比较固定,但也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等做相应调整。另外,应尽量做到早开食、晚停食,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少喂甚至不喂。

5.日常管理

(1)水位调节:初放鳅鱼苗时,水位控制在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渐注水(每次注水不得超过10厘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1米以上。试验中通过定期换水、注水、泼洒EM 菌等方法调节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2)注意防逃:泥鳅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平时多检查进出水口的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3)巡塘:最好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泥鳅和池水的变化,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夏季天气炎热、傍晚突降雷阵雨或连阴天持续使用微孔增氧设施增氧,防止泥鳅浮头。如果因池水过肥导致缺氧应及时加注新水或者换水。

(4)疾病防治:泥鳅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平时应注意预防,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鱼体消毒、池塘消毒、饲料台消毒。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试验采用4个池塘(表1),其中1#、2#池塘为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150千克/亩模式,每个池塘放养鳅苗375千克,3#、4#池塘为对照池塘,放养密度为500千克/亩模式,每个池塘放养鳅苗1250千克。1#、2#池塘由于泥鳅个体较大,出售时以30元/千克的价格出塘,总产值10.4

万元,其中苗种费用

34

DOI:10.14184/https://www.360docs.net/doc/af389287.html,ki.issn1004-843x.2015.02.022

2015.2

2.2万元、饲料成本1.95万元、租金0.5万元、水电费0.73万元、鱼药0.02万元、其他开支0.60万元,纯利润4.4万元。

3#、4#对照池塘由于密度较大,出塘时泥鳅个体不大,出售时以24元/千克的价格出塘,总利润13.52万元,其中苗种费用7万元、饲料成本2.96万元、租金0.5万元、水电费0.92万元、鱼药0.27万元、其他开支0.6万元,纯利润1.27万元。

表1试验池塘的放养和收获情况试验池塘1#2#3#4#

苗种放养

放养密度(千克/亩)150150500500

规格(尾/千克)120~

140120~140120~140120~140

放养时间(月.日)6.186.186.186.18

鱼种收获

起捕时间(月.日)11.2011.2011.2011.20

平均规格(尾/千克)27296670

总产(千

克)1764171328902746

成活率(%)93896257

总产值(万元)5.35.16.936.59

三、讨论

1.150千克/亩放养模式亩纯利润是500千克/亩放养模式的3.5倍左右。

2.由以上试验结果得出结论:一是高密度、高投入、低产出,一般养殖户不能接受,推广难度大;二是产品规格小,遇到市场有较大波动年度,隐藏着高风险;三是由于饲料的大量投入造成对水体环境的高污染并且还隐藏病害暴发的潜在威胁,成活率低。低密度养殖低投入、高产出,成活率高,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无疾病暴发,是真正的生态健康养殖,低密度养殖模式有着很好的养殖效益。

3.泥鳅具有打洞钻泥的习性,因此,泥鳅防逃设施建设很重要,排水口防逃设施也要建设好,最好使用直径20厘米的PVC 塑管扎孔做成,有利于防逃和调节水质。

4.泥鳅喜欢在夜间或白天很安静的环境出来觅食,在喂食时,应掌握泥鳅的习性,本次试验投喂普通颗粒饲料,浪费较大,2015年准备投喂浮性颗粒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使利润最大化。

江苏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张茜

喻梅王甫珍电话(0516)85807625

邮编221018

台湾鳗鳅属于鳅科,体长可达19厘米,比普通的鳗鳅大3倍左右,近年来,市场逐渐走俏,台湾鳗鳅养殖正在兴起。笔者于2013年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天水产研究所在绍兴富盛镇开展的台湾鳗鳅40亩土池养殖,经过5个多月饲养,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旨在为台湾鳗鳅池塘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一、场址选择台湾鳗鳅的场址要考虑水源、水质、土质、交通等因素。地势要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水源充足、无污染、无渗漏,避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同时池塘给排水应方便,最好建成排灌自流,以节省电费。土质以中性或者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宜,保水性能要好,透气性适中,同时堤坝结实、能抗洪涝,更能防逃逸。另外要没有对台湾鳗鳅有毒的污染物质,还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便利,通讯顺畅。

二、池塘建造

采用机械作业挖土,池塘长宽比为2.5∶1左右,东西向长、南北向短,以增加太阳的光照。土池深80~150厘米,池底淤泥15~20厘米,池的面积4~5亩。池底挖掘平坦一些,进水一侧要向排水一侧的池底稍倾斜,比降约在1/250。从堤脚线向池中央有渐深的坡度,进水口向排水口呈一深水线,排水口处为鱼池的最深点,如此便于排水和捕捞池鱼。进出水口用网布包住过滤水。池塘周围及上面应用网围起来,防止蛇、鸟、鼠、蛙等天敌进入。池塘进水口要求高出水面约25厘米。因台湾鳗鳅有潜泥、逃逸等习性,池塘四周必须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用聚乙烯等网片沿池塘四周围拦,网片下端埋入土中至少15厘米,网布上端高出水面约20厘米,也可用砖块、水泥板、硬塑料板建成。

三、放养准备

鳗鳅苗种放养前,尽可能排干塘水,通过冻结或曝晒以杀菌除敌害,同时清除杂草杂物及过多淤泥。

放养前一周,堵塞漏洞,及时检查进水管及排水管是否畅通,并包上网布,灌水10厘米,利用药物杀灭池中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和病原细菌。最好用35

DOI:10.14184/https://www.360docs.net/doc/af389287.html,ki.issn1004-843x.2015.02.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