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能力模型解析

架构师能力模型解析
架构师能力模型解析

做人、做事,做架构师收藏

——架构师能力模型解析

文 / 周爱民

引子

究竟是什么让你在同一个位置上——例如程序员或技术负责人——工作了三年更久,而仍然得不到任何的发展空间?你觉得自己已成为技术圈中的大牛, 并去拿明天就要颁发的某某大奖,然而却仍然停留在同样的技术职位上,去年到水甚至填不平物价升幅?于是,你开始对老板不满,对员工不满,对昨天升职不满……你开始计划明天就要跑单,或者准备考虑提出加薪却又心怀忐忑。

如果技术人员有发展的轨迹,那么他要么“看透工具的本质,把关注点转移到圈子里去”,要么“顺着代码铺就的道路,亦步亦趋地成为良匠大师”。仅以言,你大概可以做到架构师、总架构师甚至首席架构师;但问题是:你现在还序员。那要如何才能踏上通往架构师之路呢?本文为你解析一个架构师的能力

你能不能做一个好的架构师?

架构师不是界定一个技术高下的职位名称,而是一个职务。所谓职务,包括职务——工作。前者决定了你具备哪些资源,可以影响到怎样的范围,以及面向者则简单地是你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

所以我说“架构师”不是指“一个能做架构的人”。前者是把架构师当职能,人。能做一份工作列表中的事,并不等于就成为相应职位上的人。在管理体系个人特性决定了你在哪个位置,而技术技能只是做事实施的必需。架构师这个要求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能力,因此它的进取之路总结起来就是:做人、做师。

因此“模型”由“个人特性”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构成,在第一张图中,“个人特性”既包括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包括(具体)业务能力;“技术技能此。所以个人特性主要与“做人”有关,部分地也包含“做事”的要素。

图1 架构师能力模型

“有效沟通”以及“学会谈判”与做具体的事无关,是个人能力特性的公共方过程,后者是知道如何定目标与求结果。而“风险与防备”是做事过程控制的面两项正好构成了一个做事基本能力的完整体系。基本上,这三项个人特性都通程序员”所不具备的,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程序员并不愿意去具备这性,因为在许多陷于技术泥淖的开发人员看来:沟通总是会使事情变得更加麻徒耗时间而无济于事。然而事实上,在整个的架构决策过程中,架构师需要不谈判。将“架构”变成“决策”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各个技术角色(及其思想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协调需求、实现之间的各种问题,也需要面对各种投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决策者)进行谈判,以确定项目的规模——没有规模也就没有范围如何展开设计呢?

一部分开发人员会认为上述过程是“项目经理”的事情,但真的如此吗?当你高级别的架构师,以至于要影响到多个项目的决策时,你就全然不会有这种感这种情况下,你的决策将先于项目的启动,或者说你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角

设计是架构能力的一部分,但架构师不是设计师——看清楚二者之间的不同出了架构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抽象是思维能力、模型化是表达能力

个人特性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抽象思维”,而这是与架构师角色直接能力。这种能力既有职业技能特征,又是普遍性的能力。

图2 能力模型中的个人特性

所谓普遍性的能力,是指“抽象”在我们——作为人这种个体的——生活中无如我们说花、草,说桌、椅……我们用语言去指称任何一个既已存在的(可以言而自然存在的)事物时,就用到了抽象。说“桌子”的时候,既没有描述桌式,也没有说明它的规格,但我们用这个名词时,所有人都知道“桌子是什么名词概念是整个抽象逻辑系统中的主体。如果失去了这些名词定义,我们基本话,也不能描述任何东西——那便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

用现有的成熟语汇去描述你的系统时,大多数人会理解你所表达的含义,例如个系统设计为一个三层结构”。然而架构师面临的系统在许多细节上并不见得的语汇去描述,因此必须自已构建一个抽象系统,这就需要概念抽象能力、概和基于概念的逻辑表达能力。

概念抽象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把目标分解或概括清楚”:言之“它是什么”,要么详细地说明“它包括什么”。必须使用大量的语汇来“什么”,这不单单是表达为文字,也表达为你在思想过程中的一个完整系统方法是“映射系统”。例如你可以用数学中的“数轴”来映射“实数域”。将式化为一个概念化的、可讨论的结构系统后,你的抽象过程就基本结束了。然而这个“抽象系统”可能只构建在你的思维意识里,还必须把它描绘出来。

是你自己思考清楚,系统就能设计完成。这个“描绘”就依赖于后面两种表达是 描绘概念实体,一种是描绘实体上的 逻辑——有趣的是,这似乎又回到了+算法”。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看UML,或 者更多种类的ML(建模语言),他们就用于方面的东西:要么 是概念实体(例如用一个框表明系统 边界),要么是实体如用 箭头表明逻辑时序)。

所以大家应该清楚,我们再如何 称赞UML,它也只是一种对模型化系 统的“你只能把它当一种 辅助表达的工具去使用,它本身既不 能帮助思考,也不见过 程中的或抽象思维环境中的参考。

任何一个优秀的架构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这决定了他如何抽象系统,“创造性地”设计与构画这个系统。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贯彻他从孩童开长过程,直至他形成独立的社会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接力决定于他如何思考,也反映了他这种思考方式的“独特性”。但这并不表明行的行为特性(我们这里只说他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应介意他是否用某种语L 或者形式化编程语言)来表达他的思考结果。

推动:设计做大,实施做小

架构师首先是把问题的真正目标确定下来,然后变成系统设计、平台设计或架在此之后设计输出将会有两个方向的发展,一是被忠实地贯彻下来,二是被变去。两个方向都存在致命的危险:架构最终能否被完整实现。对前者来说,可计过度,或设计本身出现了错误;后者则是对架构直接的伤害。

所以架构师必须参与实施的全程——尤其是在架构被映射为目标系统的前期。中,架构师的任务就是推动架构实施,以保证在项目全程的设计/架构/体系除了直接跟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沟通,以保证他们的设计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围之构师还必须有阶段化设计的能力。这种能力用于将一个原本规模宏大的架构设小的、易于实施的、对开发团队来说可控的关键点。例如在体系层次的规划上是独立、异质的、可迁移的存储框架来实现数据层,但在(前期的)实施上,表达为本地数据库,并要求前端开发人员必须通过一个清晰的数据交互层来访一组数据存取接口,或一个独立数据服务组件。开发人员可能在这里遇到障碍过这些中间层来访问本地数据库,纯粹是多余的。然而,正是这“多余的工作统弹性,为并行团队开发公共存储服务争取了周期,也为将来的灵活部署与数了可能。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无论原始系统设定有多大,实施时总是在“做小”。每一施块都是可控的,并为它在整个体系空间中留下了位置和接口,这样才可能由分”做大。一个大系统的架构师可能同时在考虑许多个项目中的、不同位置的清楚这些项目最终的总体规模。而这,就是平台架构师和体系架构师所涉的领架构真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吗?如同我对工程的理解一样,架构问题的根本于它是否完美或漂亮,而是在于是否合用。因此架构师必须对实施架构的团队

程有充分了解,知道他们的能力缺陷,知道实现过程要消耗的资源,清楚每个故障以及先兆。只有这样,架构师才能设计一个让这个团队能实现,而且在实受控的架构。

要知道,你作为架构师被请来,不是画几张图纸交给项目经理,说:你们去做来是你们不会做。即使你可以身体力行,在这个团队中教大家、培养大家,那销呢?风险呢?这些东西难道就不考虑了?项目的周期因为实现的复杂程度而时,项目就死掉了。那么,追根究底来说,是不是架构师的问题?是啊,你为一份“不合用”的架构呢?——你都不知道项目如何开发、由谁实施、如何管如何能面对这些实际环境去设计架构呢?

所以这一部分能力,是要在你的开发经验、团队经验以及用人识人的经验中去模型图的“实现能力”下的“设计能力→了解你的主要沟通对象”和“架构推支,对你或有一些可用的提示。

……

作者简介:周爱民(aimingoo),具有十余年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现担任盛大网络的平台架构师,著有《大道至简》、《Delphi 源代码分析》(本文全文刊载于2008年4月《程序员》杂志中)

3内训师管理与激励政策

13

总 则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管理并合理激励公司内训师,完善内训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培训优势,实现公司技能、业务知识的有效沉淀和传递,同时使各项资源利用最大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市场兼职内训师的选拔、聘用、培训、考核、激励等,各市场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分公司可设立专职内训师岗位。 第三条:内训师定义与构成分工 内训师队伍的构成:公司内训师队伍由初级内训师、中级内训师、高级内训师以及专家内训师构成。 初级内训师:训后考核合格,公司内部讲授的课时需达26小时/年。 中级内训师:具备初级内训师资格,且每次授课评分须达到”75分”(含)以上,方可 晋级为中级内训师。中级内训师在公司内部的授课课时需达到50小时/年。 高级内训师:具备中级内训师资格,同时每次授课的评分须达到”85分”(含)以上, 方可晋级为高级内训师;高级内训师在公司内部授课课时需达到50小时/年。 专家内训师: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积淀和卓越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由总公司教育部 /市场人资部评聘,参与单个课程的讲授。 102030405060年授课时间 授课小时数

内训师队伍的分工: 第四条:权责划分 原则上执行“谁聘任谁管理”的管理职责,即总公司教育部负责各市场内训师的归口管理,并将内训师资料报教育部备案。 教育部: ?负责对各市场辖下内训师进行日常管理 ?对全国范围内训师认证资格的审查 ?对全国范围内训师授课质量进行核查 ?对内训师进行进阶性培养 内训师: ?根据公司教育部的安排,实施相关内训课程; ?负责参与公司年度培训效果工作总结,对培训方法、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教育部完善公司培训体系; ?负责培训学员的跟进和考核; ?负责编写或提供教材教案; ?负责制作培训学员测试试卷及考后阅卷工作。 各市场人资部: ?协助教育部进行内训师日常管理工作。

大数据技术架构解析

技术架构解析大数作者:匿名出处:论2016-01-22 20:46大数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化。大量数据由家庭、制造工厂和办公场所的各种设备、互联网事务交易、社交网络的活动、自动化传感器、移动设备以及科研仪器等生成。它的爆炸式增长已超出了传统IT基础架构的处理能力,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数据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数据架构,围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全过程,开发使用这些数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一、大数据建设思路 1)数据的获得 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制造极其微小的带有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并开始将这些设备广泛的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设备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转进行监控。这些设备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数据,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自动的。因此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交网络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2)数据的汇集和存储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 3)数据的管理 大数据管理的技术也层出不穷。在众多技术中,有6种数据管理技术普遍被关注,即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内存数据库技术、列式数据库技术、云数据库、非关系型的数据库、移动数据库技术。其中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受关注度最高。上图是一个图书数据管理系统。 4)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大数据的处理类型很多,主要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流处理和批处理两种。批处理是先存储后处理,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处理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5)大数据的价值: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就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它能够精确预测未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它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它能够代替人脑,承担起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6)数据的使用 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析技术 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应用的关键,也是其必要条件,就在于?屔与经营的融合,当然,这里的经营的内涵可以非常广泛,小至一个零售门店的经营,大至一个城市的经营。 二、大数据基本架构 基于上述大数据的特征,通过传统IT技术存储和处理大数据成本高昂。一个企业要大力发展大数据应用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低成本、快速地对海量、多类别的数据进行抽取和存储;二是使用新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与云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在当前的技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精.选)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 讲师:吴文辉 一、分享意愿 1.什么叫分享意愿 分享意愿,就是讲师要愿意通过一个案例或故事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清楚、明白。如果讲师只是随便讲一讲,就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这样的讲师就没有资格做内训师。 2.如何体现分享意愿 体现分享意愿,就是让学员能够感受到讲师愿意,通过案例让别人听明白所讲的内容。如果一讲而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分享意愿构成三要素 作为培训师,分享意愿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是指讲师愿意把内容分享得更加到位,根据学员的需要临时调整课程内容。比如,本应上午讲解的内容没有讲到,讲师有义务在下午的授课中补充讲解。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分享思维逻辑。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是指讲师的肢体动作是否到位。比如,讲师坐着授课与站立授课的效果差异很大。 4.如何判断分享意愿的构成 学员接受度 如果讲师的知识观点被学员接受了,就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是足够的。 课程进度 原计划两个小时的内容提前讲完了,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存在问题;原计划两个小时的内容没有讲完,拖延了授课时间,说明讲师对时间的把控不到位,也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内容阐述度 如果讲师没有把握好阐述度,把本应深入讲解的内容一带而过,本应浅讲的内容讲得过于深入,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课程内容熟练度 如果讲师讲课时一直盯着PPT看,说明讲师对课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也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学员参与度 如果讲师授课没有让学员参与、没有互动,也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 5.如何培养分享意愿 好的培训课程要有“虎头”“龙身”和“豹尾”,即讲师应做好开台、述台和退台。 在分组讨论时,分享意愿的关键要素是现场分享意愿的展示、评估和辅导。保险行业、直销行业等是分享意愿比较高的行业。比如,经常会遇到从事推销行业的人,通过递名片、记电话等方式结识陌生人,劝说对方去听课、体验产品,从而完成销售。同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内训师,就要向推销人员学习其

系统架构分析

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摘要 当今,以信息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社会变革,全面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进入了以网络信息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建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多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文章从J2EE技术出发,对Struts、Spring和Hibemate框架进行了分析。Struts是一个MVC模式的框它将业务代码与视图代码分离开,有效的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Spring是一种轻量级的容器,依赖注入动态的使系统各组件间达到松散结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兼容各种框架。Hibemate是一个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工具,提供了Java类到数据表之间的映射,实现了对象与数据库关系之间的交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移植性。 关键词:架构、多层分级、struts、Spring、Hibemate

系统功能架构分析与设计 1.系统分层结构应用及MVC框架开发简介 我们在做着表面上看似是对于各种不同应用的开发,其实背后所对应的架 构设计都是相对稳定的。在一个好的架构下编程,不仅对于开发人员是一件赏 心悦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软件能够表现出一个健康的姿态;而架构设计的不 合理,不仅让系统开发人员受苦受难,软件本身的生命周期更是受到严重威胁。 信息系统功能部分一般采用多层架构,是在MVC框架概念上发展而来的, 最适合B/S及C/S程序的模板。而B/S是随着Internet技巧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良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 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其中,表现层:包含代码、用户交互GUI、数据验证,这层用于向客户端用户提供GUI交互,它允许用 户在显示系统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同时,系统提供数据验证功能。这样就大大简 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保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 总体成本。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工具软件中,成为应用程序的构成基础。MVC把系统的组成分解成模型、视图、控制三个核心组成,三者的分离使得一 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显示视图。MVC具有设计清晰,易于扩展,运用可分布的 特点,使得前台后台的数据控制和表现能力彼此分离,加快开发进程及产品推 向市场的时间。 2.SSH开发框架的引入 SSH为Struts+Spring+Hibem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集成SSH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 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 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框架,充当MVC里的Controller层,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m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体做法是:用面 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提出一些模型,将这些模型实现为基本的Java对象,

内部讲师能力素质模型--评定标准

https://www.360docs.net/doc/a7582185.html, 散发人性道德光辉 沉淀人类管理智慧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内部培训讲师评定标准 能力项目 见习培训师 培训师 高级培训师 授课水平 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语速得当,音量适中,阐述清晰、逻辑性强。 2、熟练掌握基本授课技巧,能利用传统教学方式使学员准确掌握课件涉及的内容。 1、措辞得体,针对性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能通过与学员互动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学员状况,并采用各种技巧启发引导学员深入思考,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1、语言有渲染力,能以幽默、轻松等易被学员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并能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准确表达。 2、能根据需要,设计并熟练采用多种模式和工具实施教学,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课件把握 1、能完全、准确地表达标准课件涉及的内容,时间节奏控制得当。 2、能根据课件需求设计出标准试卷,考核相关知识要点,并参照标准答案阅卷评分。 1、能针对课件涉及的知识要点,熟练运用自身的知识展开培训。 2、能根据课件需求熟练运用不同的测试方式,并对学员发散性的测试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估。1、能根据实际需要,在超越课件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展开培训。 2、能根据培训需求重新设计合适的测试方法,对测试方法本身的信度、效度做出评估,并有效控制测试进程。 专业水平 1、熟知所讲授课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参照相关标准准确解答学员提出的课件相关疑问。 1、具备某一个或多个方面比较专业和系统的知识,能站在专业领域的角度灵活解答学员的疑问。1、在某个领域有精深的知识,能就学员提出的课程外的相关专业问题准确解答并给予启发引导。教案编撰 1、能将公司已有的制度、流程、作业标准等文件或书籍资料改编成课件用于教学,课件版面简洁、实用。 1、能根据已有的培训需求重新搜集相关信息,独立进行课件开发,编写出质量较高的课件。 1、能分析判断出学员的培训需求,通过信息整合、制作辅助工具等方式编撰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及相关课件。

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系统架构设计师需要负责系统及相关产品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岗位职责1 职责: 1. 负责公司系统的架构设计、研发工作 2. 配合产品经理对公司产品以及公司基础研究项目进行技术需求分析,承担从业务向技术转换的桥梁作用,根据产品业务需求提出技术方案和系统设计 3. 负责制定系统的整体框架,编写软件架构设计文档。对系统框架相关技术和业务进行培训,指导开发人员开发并解决系统开发、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主持和参与系统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设计,负责开发和维护统一的软件开发架构,保证软件模块的复用性 5. 参与各项目、各阶段的技术评审;特别是技术架构方面和软件复用方面

6. 参与部门研发技术方向规划,负责提供软件产品框架和技术路线;负责关键技术的预研与攻关, 解决项目开发或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难题 7. 协助部门经理合理分配软件研发任务使项目团队高效率运作,确保技术架构得以推进和实施 岗位要求: 1. 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毕业, 8年以上软件产品开发及架构设计经验 2. 具有丰富的大中型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及技术队伍管理经验 3. 熟悉C/C++或JAVA等开发语言,并且实际开发工作不少于5年;熟悉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Oracle和MongoDB 等 4. 精通设计模式和开源的框架,有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开发能力(OOA、OOD、OOP),精通UML,熟练使用Rational Rose 等工具进行设计开发 5. 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安全、应用系统架构等有全面的认识,熟悉项目管理理论,并有实践基础

《内训师能力提升》项目方案【最新版】

《内训师能力提升》项目方案 教学形式:体系化方法讲授+训练+辅导 教学内容比例:60%讲授、40%训练及辅导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工具应用+经验萃取+案例展示分析+体验式+训练点评 教学成果:一人一门课输出 教学实施:4天+1天模式,分两次实施 课程实施安排计划 一、第一阶段实施:体系化方法讲授,出课程4天 时间:2019年11月5- 8日 天数时间安排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输出成果 第一天

9:00-12:00内训师定位内训师角色认知个人能力发展对照表 内训师角色定位 内训师能力地图 内训师自我画像 实操: [if !supportLists]1、[endif]内训师授课能力自测表 2、时间轴成长之路定学习计划 中午休息 13:30-16:30个人岗位经验提炼为什么要做经验提炼个人课程主题 岗位经验提炼的流程

个人的岗位经验提炼 实操: 1、个人授课选题确定及指导 2、STAR工具访谈萃取个人经验 2、岗位工作流程的经验萃取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体验式、经验提炼实操 教学目标:[if !supportLists]1、[endif]通过内训师定位模块的学习,了解内训师的能力及素质模型,建立内训师的使命,找到自己的精准课程方向及未来能力提升方向 [if !supportLists]2、[endif]通过个人经验萃取提炼的学习,通过实操流程提炼出每位老师个人的岗位技能经验及心得,转化为个人的品牌课程。目的为了输出符合企业特点和实用性的课程,内部的经验可复制化。 第二天

9:00-12:00课程开发课程需求分析个人课程三级大纲1.0版 课程目标撰写 课程逻辑搭建 课程素材收集 实操: 1、课程主题名称撰写及指导 [if !supportLists]2、[endif]课程需求调研访谈、问卷设计及指导[if !supportLists]3、[endif]课程目标的撰写及指导 [if !supportLists]4、[endif]课程三级大纲的编写及指导 [if !supportLists]5、[endif]课程配套练习的设计及指导 中午休息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

国家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 图1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映射 图11通过具体的映射图展示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三个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映射关系。由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A基础共性及C行业应用涉及到整个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图中对B关键技术进行了分别映射。 B关键技术中包括BA智能装备、BB智能工厂、BC智能服务、BD智能赋能技术、BE工业网络等五大类标准。其中BA智能装备主要对应生命周期维度的设计、生产和物流,

系统层级维度的设备和单元,以及智能特征维度中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主要对应生命周期维度的设计、生产和物流,系统层级维度的车间和企业,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主要对应生命周期维度的销售和服务,系统层级维度的协同,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主要对应生命周期维度的全过程,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和协同,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所有环节;BE工业网络主要对应生命周期维度的全过程,系统层级维度的设备、单元、车间和企业,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和系统集成。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三个维度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貌。为更好的解读和理解系统架构,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业机器人和工业网络为例,诠释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在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相关标准。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智能特征系统集成互联互通融合共享 图12a CAD 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 CAD 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维度的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的企业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如图12a 所示。已发布的CAD 标准主要包括: ● GB/T 18784-2002 CAD/CAM 数据质量 ● GB/T 18784.2-2005 CAD/CAM 数据质量保证方 法 ● GB/T 24734-2009 技术产品文件 数字化产品定义 数据通则

大数据 技术架构解析

大数据技术架构解析 作者:匿名出处:论坛2016-01-22 20:46 大数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化。大量数据由家庭、制造工厂和办公场所的各种设备、互联网事务交易、社交网络的活动、自动化传感器、移动设备以及科研仪器等生成。它的爆炸式增长已超出了传统IT基础架构的处理能力,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数据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数据架构,围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全过程,开发使用这些数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一、大数据建设思路 1)数据的获得 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制造极其微小的带有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并开始将这些设备广泛的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设备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转进行监控。这些设备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数据,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自动的。因此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交网络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

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2)数据的汇集和存储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 3)数据的管理

4)数据的分析

5)大数据的价值: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就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它能够精确预测未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它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它能够代替人脑,承担起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6)数据的使用

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整理

系统规划:包括系统项目的提出预可行性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现有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软件架构设计:XML技术;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的质量属性;架构(模型)风格;特定领域软件架构;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架构评估;软件产品线;系统演化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概念;设计模式的组成;模式和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分类;设计模式实现;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文件涉及;存储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性能设计与性能评估;系统转换设计划; 软件系统建模:系统需求、建模的作用以及意义;定义问题(目标、功能、性能)与归结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物理模型);结构化系统建模;数据流图;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统一建模语言(UML);数据库建模;E-R图;逆向工程; 分布式系统设计:分布式通行协议的设计;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特征;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与文件的加密;通信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1、概念类 系统规划 项目计划:包括范围计划、工作范围计划、活动定义、资源需求、资源计划、活动排序、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No.13 July,2019 第13期 2019年7月 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 董春利",王莉1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8;2.上海剑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51)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集中式云计算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高延迟、低频谱效率和非自适应机器类型的通信。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新技术正在推动将集中式云计算功能转移到网络边缘设备。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物联网和任务关键型、垂直解决方案的关键推动因素,被公认为是一种关键的架构概念和技术之一。文章讨论分析了移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移动边缘计算;虚拟机;计算卸载;VM迁移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被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定义为一种新技术,在移动网络边缘、无线接入网络内以及移动用户附近,提供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ETSI发布了一份关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白皮书,移动边缘计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兴技术,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低延迟、近距离和高带宽等先进特性,以及实时洞察无线网络信息和位置感知功能,移动边缘计算为多个行业(如消费者、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应用和服务。特别地,MEC被认为是智能城市中处理视频流服务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来自监视设备的视频流在MEC服务器上进行本地处理和分析,从视频流中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可以将有价值的数据传输到应用服务器,以减少核心网络流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移动应用在上行链路中的数据收集、边缘计算和下行链路中的数据传递方面,具有固有的协作属性。增强现实数据需要低延迟和髙速率的数据处理,以便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正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可以在本地MEC服务器上执行,而不是在集中式服务器上执行,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物联网在电信网络上生成额外的消息,要求网关聚合消息并确保低延迟和安全性。引入利用MEC收集,分类和分析物联网数据流的新架构,MEC服务器负责管理各种协议、消息分发和分析处理。MEC环境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链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从而为移动运营商、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机会。 1MEC的系统架构 ETSI描述的MEC参考架构使MEC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为在MEC主机上运行的纯软件实体⑵。移动边缘平台提供运行MEC应用程序所需的基本环境和功能。MEC应用程序在虚拟化基础架构之上作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运行,并且可以与移动边缘平台交互以执行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相关的某些支持过程。此外,虚拟化基础设施包括一个执行由移动边缘平台接收的流量规则的数据平面,并路由在应用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流量。MEC主机级管理包括移动边缘平台管理器和虚拟化基础架构管理器。前者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以及应用程序规则和要求,包括服务授权、流量规则、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配置和解决冲突。后者负责分配、管理和发布虚拟化基础架构的可视化(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操作支持系统通过生命周期管理代理商或运营商的第三方客户,通过面向客户的服务门户接收用户应用程序的请求,操作支持系统决定是否授予请求。授权请求将转发给MEC协调器进行下一步处理。MEC协调器是核心功能,因为它根据部署的MEC主机、可用资源、可用MEC服务和拓扑,维护一个整体视图。出于性能、成本、可扩展性、运营商首选部署的原因,MEC支持不同的部署方案叫例如在蜂窝宏基站演进型Node B站点(Evolved Node B,eNodeB)、在3G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站点、在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小区聚合站点,和聚合点(其也可以位于核心网络的边缘,例如在分布式数据中心中),探讨了一个网络规划问题,该讨论决定了在可用站点中安装MEC 服务器的最佳位置,以便在安装成本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之间进行权衡。 2MEC的关键技术 MEC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卸载和移动性管理。 计算卸载是一个将资源密集型计算从移动设备迁移到资源丰富的附近基础设施的过程画。虽然移动设备受到计算能力、电池寿命和散热的限制,但是通过将能量消耗的应用程序计算卸载到MEC服务器,MEC可以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上运行新的复杂应用程序。计算卸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决定是否卸载、是否适用全部或部分卸载、卸载什么以及如何卸载。卸载决策取决于根据3个标准分类的应用程序模型。第1个标准是应用程序是否包含不能卸载的用户等不可卸载部分(例如用户输入、摄像或需要在UEs处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40105001o 作者简介:董春利(1964—),男,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无线电网络,下一代无线泛在网络。 -131_

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 戴年俊

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戴年俊 摘要:配电自动化可以加强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从而为电力用户提 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要求,所以要加强配电自动化系 统的配电管理工作。文章对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和技术挑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 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技术挑战 1前言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配 电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工 程的工作量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复杂性比较高,所以在配电管理中比 较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完善相应的 制度,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优化配电管理,这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智能配用电信息系统架构 2.1系统架构 为充分利用供电企业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同时兼顾调度、运检和营销专业应用需求,构建采集设备层、通信信道层、数据 融合层、高级应用层四个层次的智能配用电系统结构。采集设备层包含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配变终端(TTU)、故障指示器、配网状 态监测装置、集中器及电能表等采集设备;通信信道层包含光纤通信、无线公网 通信、无线专网通信及电力线载波等通信设备;数据融合层包含前置采集服务器、SCADA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无线公网采集服务器及二次安防防护设备等;高级应用层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故障精确定位、实时线损分析、配网主动抢修、用户用电行为分析及负荷预测等功能模块。 2.2系统设计方案 自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配电自动化试点至今,配电自动化系统已 在96个地市开展应用,但是配用电相关专业系统间信息集成度不高,数据挖掘 和深化应用不够,配网运行状态监测、故障隔离等基础功能应用不足,配电自动 化系统实用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通过汲取“十二五”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的经验,从功能定位清晰、应用主体明确、数据平台统一等方面设计了跨生产控制大区与 管理信息大区的智能配用电一体化主站系统方案。基于信息安全防护和投资成本 的考虑,将“三遥”配电终端和少量“二遥”配电终端以光纤专网方式接入生产控制 大区,而将大量“二遥”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电能表等以无线公网方式接入管 理信息大区。生产控制大区主要服务于配电网调度与控制,进一步强化配电自动 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运行监控、图模管理、馈线自动化及拓扑分析等基本功能应用,从管理信息大区获取所需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模文件及单相接地故障定 位结果等信息,同时将实时数据、馈线自动化定位结果等信息推送至管理信息大区。管理信息大区主要服务于配用电运行状态管控,通过整合中配电网的数据信息,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配用电设备管理、线路和设备重过载分析等 功能,进一步实现故障精确定位、实时线损分析、配电网主动抢修、用户用电行 为分析及负荷预测等高级应用功能。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基于配用电统 一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协同管控机制实现权限、责任区、告警定义等的分区维护、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概述[精编版]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概述[精编版] 内训师六项能力模型 讲师:吴文辉

1.什么叫分享意愿 分享意愿,就是讲师要愿意通过一个案例或故事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清楚、明白。如果讲师只是随便讲一讲,就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这样的讲师就没有资格做内训师。 2.如何体现分享意愿 体现分享意愿,就是让学员能够感受到讲师愿意,通过案例让别人听明白所讲的内容。如果一讲而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分享意愿构成三要素 作为培训师,分享意愿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 课程内容分享意愿,是指讲师愿意把内容分享得更加到位,根据学员的需要临时调整课程内容。比如,本应上午讲解的内容没有讲到,讲师有义务在下午的授课中补充讲解。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 授课思维分享意愿,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分享思维逻辑。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 授课肢体分享意愿,是指讲师的肢体动作是否到位。比如,讲师坐着授课与站立授课的效果差异很大。 4.如何判断分享意愿的构成 学员接受度 如果讲师的知识观点被学员接受了,就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是足够的。 课程进度

讲完,拖延了授课时间,说明讲师对时间的把控不到位,也说明讲师的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内容阐述度 如果讲师没有把握好阐述度,把本应深入讲解的内容一带而过,本应浅讲的内容讲得过于深入,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课程内容熟练度 如果讲师讲课时一直盯着PPT看,说明讲师对课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也说明分享意愿存在问题。 学员参与度 如果讲师授课没有让学员参与、没有互动,也说明讲师的意愿有问题。 5.如何培养分享意愿 好的培训课程要有“虎头”“龙身”和“豹尾”,即讲师应做好开台、述台和退台。 在分组讨论时,分享意愿的关键要素是现场分享意愿的展示、评估和辅导。保险行业、直销行业等是分享意愿比较高的行业。比如,经常会遇到从事推销行业的人,通过递名片、记电话等方式结识陌生人,劝说对方去听课、体验产品,从而完成销售。同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内训师,就要向推销人员学习其分享意愿。 做过直销的人都非常愿意分享意愿,具备做内训师的潜质。比如,让员工在几百人面前分享营销的经历和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员工基本都会产生强烈的分享意愿。 6.分享意愿不强烈的原因 分享意愿不强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对事物的追求欲望不足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没有兴趣爱好以及追求的欲望,自然不会有强烈的分享意愿。当一个人分享意愿不足时,应该思考自己的研究领域是不是自己关心的,如果不是,更换一个研究领域或许能提高分享意愿。

《金字塔原理——内训师逻辑表达模型》

金字塔原理——内训师逻辑表达模型 课程背景: 当今企业内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何将已有的内部经验显性传播与留存?如何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质量,让学员参与其中,真的做到学以致用?企业内训时如何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至关重要,使用金字塔结构思考、表达、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性、条理性,准确高效阐述思想。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每个人希望达到的境界,金字塔原理是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有效方法、训练思考、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 课程模型: 课程收益: ▲学习金字塔原理,分为4个逻辑,突出重点,逻辑清晰 ▲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 ▲使用金字塔4个原则,搭建逻辑清晰的公文框架结构 ▲组织素材、重点突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让学员上台演练,真正做到培训后改变,成为标准内训师 ▲用金字塔原理现场制作PPT,梳理课程结构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内部培训师、需要实施内部培训与辅导的员工及各层级管理者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视频互动+角色扮演+小组发表+情景模拟+实操演练 课程大纲

第一讲:表达的逻辑 互动游戏:数字迷踪引出成人学习表达逻辑图 小组绘图:你所认为的金子塔结构图(为课程结束再次绘图做比较) 一、为何用金字塔结构,从成人表达逻辑讲起 1.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表单工具:共性事物图、联想组织图 2. 神奇数字“7” 3. 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案例展示:各项目之间逻辑关系的金字塔结构 4.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5.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6.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二、金字塔内部结构 1. 主题之间纵向的关系 表单工具:疑问/回答式对话结构图表 2.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案例: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的推论 3. 序言的结构 案例:商业报告中的序言前后比较的思考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1. 自上而下法 模型:自上而下构建金子塔模型 案例:答非所问的例子(学习本章节之后修改案例制作金字塔结构)1)画出主题方框

大数据技术架构解析

大数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化。大量数据由家庭、制造工厂和办公场所的各种设备、互联网事务交易、社交网络的活动、自动化传感器、移动设备以及科研仪器等生成。它的爆炸式增长已超出了传统IT基础架构的处理能力,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数据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数据架构,围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全过程,开发使用这些数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一、大数据建设思路 1)数据的获得 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制造极其微小的带有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并开始将这些设备广泛的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设备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转进行监控。这些设备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数据,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自动的。因此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交网络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

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2)数据的汇集和存储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 3)数据的管理

4)数据的分析

5)大数据的价值: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就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它能够精确预测未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它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它能够代替人脑,承担起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6)数据的使用

大型软件系统技术路线分析

大型软件系统技术路线分析 纵观全球大型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技术发展路线,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逐步从vb、.NET向J2EE java全面迁移,迄今为止,所有的集团客户和高端政府机关在大型软件系统技术的选择上,几乎清一色的选择JAVA品台,而且面向集团化的大型软件系统定位的企业,如九思软件、东软集团,也统统在此路线上完成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设计。 在国外,JAVA技术已成为解决大型应用的事实标准,符合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则是构建面向对象的多层企业应用的中间核心平台。因其具有易移植性,广开放性、强安全性和支持快速开发等特性,成为面向对象开发组织应用的首选平台。参照文档如下: 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支持EJB组件开发技术,包括消息队列、负载均衡机制和交易管理等。支持中大型网站和中大型组织应用等需要大规模跨平台、网络计算的领域。 软件构造有几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XML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构件技术、网络化应用。其中Java因为与平台无关、安全、稳定、易开发、好维护、很强的网络使用性等,而成为主流环境。J2EE是企业级应用的标准。 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级应用程序,并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的应用模型、组件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机制。 使之具有重用的能力,并集成了基于XML的数据交换一个统一的安全模式及灵活的事务控制。 J2EE应用程序由组件构成。一个J2EE组件是自包含的,与其相关的语气它组件通信的类及文件集成到J2EE应用程序的功能软件单元。J2EE规范定义了下面一些组件:1)、运行在客户端的应用客户程序及小程序。 2)、运行于服务器网络的Servlet&Jsp组件。 3)、运行于服务端的企业逻辑组件。

区块链系统架构解析

区块链系统架构解析 数据层的主要作用是描述区块链技术的物理形式。区块链系统设计的技术人员们首先建立起的一个起始节点被称作是“创世区块”,之后在同样的规则之下创建的规格相同的区块通过一个链式结构依次相连组成一条主链,随着运行时间越来越长,新的区块通过验证后不断被添加到主链上,同时主链也会不断延长。每一个区块中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的技术,比如时间戳技术,他的作用在于确保每一个区块都可以按时间的顺序相连接;再比如哈希函数,他能够使得交易的信息不被轻易篡改。 源中瑞区块链数据层是最底层的技术,主要实现了两个功能:数据存储、账户和交易的实现与安全。数据存储主要通过区块的方式和链式结构实现,大多以数据库的方式实现持久化,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采用的。账户和交易的实现与安全这个功能基于数字签名、哈希函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等多种密码学算法和技术,保证了交易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的进行。 数据层的一大功能是存储,存储系统的选择原则是性能和易用性。一个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取决于网络或本地数据存储系统的性能。曹138****2880****8271,微同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算法将原始信息进行转换,接收者能够通过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还原成原文的过程。加密算法的典型组件有加解密算法、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其中加解密算法是固定不变和公开可见的;密钥则不固定而且需要保护起来,一般来说,对同一种算法,密钥长度越长,则加密强度越大。 加密层:区块链技术的基石,提供了整个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匿名性保证。 数据层:采用偏序的数据结构,又采用了消息摘要的形式,使得历史数据难以篡改,数据的完整性得以保证。 网络层:规定了整个网络节点里的通信机制,可以实现没有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共享。 共识层:通过POW、POS等共识算法来保证全网数据的一致性,是区块链技术里的关键。 激励层:是通过经济激励机制,使得整个区块链系统可以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合约层:提供区块链系统的可编程性。

培训师胜任力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培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可以说,广义上的培训最初是和教育相同的一个概念,它与生产劳动的历史一样悠久。早在人类文明之初,部落的长者通过口传身授教给年轻人各种生产与生活的技能与本领,从而使各种经验得以保存和延续,部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些可以算是培训的最早形式。但是培训这个概念的最初产生却在20世纪初,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训又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 1911年,美国古典经济学家泰勒在其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培训这一理论。在书中泰勒系统论述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提出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应对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此后,开始不断有学者发表培训的理论文章与专著。培训活动开始日益得到理论研究人员、生产劳动的实践管理者以及员工的重视。在工业发达国家。有数据显示,在1993年,有70.9%的美国企业向员工提供了有计划的正式培训。50人以上的美国企业中,提供正式培训的企业比例高达90%。在日本,1976年就已经有76.7%的企业向其雇员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培训,1985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到83.9%,1000人以上的企业几乎100%的实施教育培训,即使是30-99人的小企业,实施教育培训的比例也高达77.6%。此外,法国员工接受企业培训的比例为33.9%(1994-1995年),德国员工接受企业继续培训的比例为24%(1993年)。 培训的蓬勃发展对于培训的最终执行者——培训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培训师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培训的质量。因而对于培训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培训师的胜任力模型结构。从而为培训师的选拔、培养以及考核等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 参加行为事件访谈的被试: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选取了培训师10人进行访谈。 参加预试的被试: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卓尔 中心、科培中心、外语培训中心、IT培训中心等部门 选取了100名培训学员、培训师和培训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参加正式问卷调查的被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广告培训班、精算培训班、物流培训班、郑州民营企业CEO班、贵州共管班、金融硕士班、餐饮高级管理班,共计7个培训班学员及培训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各部门培训管理人员和培训研发人员。问卷共发放了28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85.7%,有效问卷216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数据处理的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版本,主要采用了如下统计方法: 1、题项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2、效度检验:因子分析3、信度检验:“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4、培训师胜任力的结构解析:因子分析5、描述性分析(三)研究过程1、行为事件访谈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Interview,BEI),要求被访培训师谈经历中最成功的三件事和最失败的三件事。包括事件中涉及的人、时间、地点、原因、结果、情境、当时的感受,采取的行为等。此后,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抽取出胜任力特征要素。 2、编制问卷 将行为事件访谈得到的胜任力因素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出培训师胜任力特征61个。编制成培训师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要求被试用五点量表评定这些特征对于培训师的关键性程度。其中1表示“非常不关键”;2表示“不关键”;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关键”;5表示“非常关键”。 3、问卷的分析与修订 培训师胜任力模型 特 别 策 划 ● 李 冰 王晓平 张 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