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三化学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三化学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计算

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丽水学院附中杨帆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1.能够从水的电离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2.知道PH的大小与氢离子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 4.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初步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用具:CAI课件PH试纸稀盐酸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前不久,农夫山泉在上海一些大卖场进行派发PH值试 纸、测试水的酸碱性活动,并在广告中宣称:“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 的弱碱性水,喝着这样的水,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身体的酸碱平衡调节 到完美”。此广告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一是碱性水能否调节人体 的酸碱平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颐认为,人体胃酸 的PH值通常在3左右,酸性很强,但由于人体内的酸碱缓冲体系,喝下PH值为5~8的水后,其实几乎是没有差异的。另一名网友更对其产品本身提出质疑,该饮用水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着:PH值为7.3(±0.5),说明该产品并不一定是碱性水。还有网友质疑将pH试纸全部放入玻璃杯中,进行“pH试纸测水”的方法是否正确? 问题:1.你认为农夫山泉打出碱性水广告依据是什么? 2.你对网友的质疑怎么看? [温故知新] 1.请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 w= 在25℃时其值是_____________ 3.往水中分别加入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K w会不会变?将水加热到100℃时K w会不会变? [交流讨论]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 H-)之间有什么关系? 1.溶液中性的本质是C(H+) =1×10-7mol/L,还是C(H+)=C(O H-)? [归纳小结]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 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三、练习: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浓度的浓硫酸,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硫酸溶液100mL,操作方法是:在____里盛适量蒸馏水,用____滴定管取1mL 浓硫酸,使其缓缓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____中,并用____搅拌,以达____的目的。将____后的溶液沿____注入____中,用蒸馏水洗涤____和____2~3次,洗液都注入____中,振荡摇匀后,将水注入____,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处,改用____加水至____。盖好瓶塞,振荡摇匀后,转移至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10mL稀硫酸,注入____中,滴入3至5滴酚酞并摇匀后,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到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刚好使溶液____,即达滴定终点。 3.记录和计算:求:稀释前后硫酸物质的量的浓度。 4.讨论: ①碱式滴定管在盛氢氧化钠溶液前要先用____洗净再用____润洗,盛待测硫酸溶液的容器是____,容器在盛稀硫酸前,要用____洗。 ②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溶液洗,只用水洗,立即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会使测定的稀硫酸浓度____(偏高、偏低、不受影响,下同)。 ③滴定前,盛稀硫酸的容器水洗后,用稀硫酸润洗,再盛稀硫酸10mL,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会使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结果____。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后因操作不当进了气泡,测定结果,使稀硫酸的浓度_。 ⑤盛稀硫酸的容器内盛10mL稀硫酸后,再加入10mL水后滴定,则测定结果,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并记录读数,测得的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课时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终点判断等,学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2.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滴定过程中pH、温度变化等的曲线探讨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查明曲线变化的原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和滴定曲线。 教学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操作—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曲线分析—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观看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的微课。) 一、微课回顾: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终点的判断,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习: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常规操作、曲线绘制和应用练习。 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知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终点的判断,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终点判断的方法,完成下列空白: 生: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师:再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梳理一下甲基橙、酚酞、石蕊这几个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对应的颜色。 生:甲基橙3.1-4.4 红橙黄,酚酞8.2-10无色-浅红-红,石蕊5-8 红紫蓝。 师: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过程中,如果用甲基橙判断终点,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如果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生:甲基橙橙色变为黄色,酚酞无色变为粉红色 二、学生实验: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来完成中和滴定实验。同学们今天要做的是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取15.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注意两点:1滴定时先快后慢,接近终点(盐酸浓度约为0.1mol/L)时逐滴加入,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同学们所测得盐酸的浓度约为0.1mol/L。 2.注意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像图片这样)。注意边做边记录数据。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倒计时67|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知识清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碱式、通用、酸式)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精确度为0.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如氨水、碳酸钠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氯化铁溶液),均不能使用碱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给旋塞涂凡士林。把旋塞芯取出,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然后把旋塞芯插入塞槽内,旋转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2)检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2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转动180°再放置1-2分钟,若两次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3)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

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4)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

高二化学酸碱滴定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酸碱滴定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 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根据c(待测)=c(待测)V(标准) V(标准)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及分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 2.常见误差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 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 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 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

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 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 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 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 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高考化学总复习之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docx

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 再用 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mL B.小于 20mL C.等于 20mL D.等于 5mL 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 3.刻度“ 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烧杯 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 CO2,丙不变然后滴加指示剂酚酞后,用同浓度的H2SO4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的体积()A.甲 =丙 >乙B.丙 >乙 >甲C.乙 >丙 >甲D.甲 =乙 =丙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A.胶头滴管B.量筒C.滴定管D.移液管 7.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10 - 18 ,下列说法正确C( H )和 C( OH)的乘积为 的是()A.该溶液的 pH 一定是 9B.该溶液可能 pH=5 C.该溶液的 pH 不可能是 7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8.常温下, 0.1mol/L 的一元酸 HA溶液的 pH=2,0.1mol/L 的一元碱 BOH的溶液中 c(OH- )/c(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OH- ) > c(H +) C. c(H +) < c(OH- )> c(B +) > c(A - )B. c(OH- ) < c(H +)<c(A-)<c(B+) c(A - ) <c(B +)D. c(B+ ) =c(A - ) > (H+) = c(OH- ) 9.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 NaOH转变为 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减小误差,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可选择甲基橙或酚酞。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 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由于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较大,且变色不明显,在中和滴定时一般不用其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例题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故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误差最小。若选用甲基橙,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NaOH的量不足,导致测定出的CH3COOH浓度偏小。石蕊变色范围太宽,误差大,且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因此,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资料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资料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曹瑞阁 【巩固练习】 知识点一滴定实验仪器与操作 1. 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 滴定管 B. 量筒 C. 移液管 D. 量杯 2. 要准确量取25.00 mL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 A. 25 mL移液管 B. 25 mL 量筒 C. 25 mL酸式滴定管 D. 25 mL碱式滴定管 3. 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 ) A. 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B. 液滴滴出速度 C. 滴定管刻度 D.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4. 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 ) 2

A. 胶头滴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移液管 5.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移液管 6. 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 5mL B. 20mL C. 大于5mL D. 小于5mL 7.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以选用的仪器是()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8. 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 温度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9.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在滴定操作时,盐酸() 3

A. 只能盛在锥形瓶中 B. 只能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C. 也可用碱式滴定管取放 D. 既可盛在锥形瓶中,也可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知识点二指示剂的选择 1.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时,适量选择的指示剂及终点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由红变浅红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2. 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若用甲基红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 由黄色变成红色 B. 由黄色变为橙色 C. 由橙色变成红色 D. 由红色变为橙 4

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8酸碱中和滴定

第八节酸碱中和滴定 月日姓名 【知识要点】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表达式: 2、恰好反应完的标准: ①体积②滴定终点 二、滴定仪器 酸式滴定管盛装 碱式滴定管盛装 锥形瓶、铁架台(带滴定管夹)、烧杯等 三、试剂 1、标准液置于中 2、待测液置于中 强酸+ 强碱,用,终点色变为 3、酸碱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用,终点色变为 强碱滴定弱酸,用,终点色变为 四、操作(洗、取、滴、读、算) 1、洗涤 锥形瓶 滴定管 洗涤原则 滴定管洗涤方法 滴定管洗涤干净标准 2、取液(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 3、滴定 注意:要等滴定管液面时再开始滴定; 操作:锥形瓶下面垫,左手右手眼 4、读数:平时凹液面 5、计算:先算C1= ,重复(平行做)以上实验2~3次,然后得出

C最终= 五、指示剂的选用 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甲基橙、酚酞 2、强酸滴定弱碱: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选用作 指示剂 3、强碱滴定弱酸: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选用作 指示剂 六、误差分析(一般是出现在以上操作的环节上) 依照公式:k已知C已知V已知=k B C B V B,有: C B =k已知C已知V已知 k B V未知

【典型例题】 例1. 用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测定某42SO H 溶液的浓度,如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 例2.误差分析题(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 1、未用标准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 )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 ) 6、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 NaOH 溶液( ) 7、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 溶液( ) 8、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 9、指示剂滴加过多( ) 10、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 11、取待测液时,未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 满溶液( ) 12、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 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 13、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 例3.以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情况,测得结果偏高的是( ) ①用酚酞作指示剂 ②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③锥形瓶盛待测液前,未用待测液润洗 ④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⑤用于取待测液的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⑥在摇动锥形瓶的过程中不慎溅出了一小部分溶液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② D 、④⑤⑥ 例4.实验室里,用0.11摩/升HCl 溶液去测定20毫升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三次实验 中用去HCl 的体积分别为21.7毫升、21.9毫升、21.8毫升,则NaOH 的浓度为( ) A 、0.12摩/升 B 、0.15摩/升 C 、0.11摩/升 D 、0.125摩/升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高二化学中和滴定基本操作

资源信息表

10.3 酸碱滴定(共4课时) 中和滴定基本操作(第2课时) [设计思想]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承载着传达分析化学中容量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任务。要认识容量滴定法,可以围绕三个基本要素展开:一是方法的依据,即作为分析方法的基础的是相应的化学反应理论;二是方法的工具,即实施分析方法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三是方法的判据,即相应的指示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比较深入地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依据,对于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有明确的认识。本课时重点分析第二和第三要素。 第二、第三要素是对方法的具体化。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重要环节: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确定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头脑中原本抽象的实验原理与具体的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由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过程。最后,在对具体实验过程的种种要求和规定理解之后,在观察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后,学生对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的认识才能真正深化,把握容量分析的本质,为今后学习容量法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判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滴定终点(C)。 (2)滴定管操作技能(C)。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用已知浓度盐酸测定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实验的步骤、药品、仪器的讨论,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感触容量分析精准、严谨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酸碱滴定的操作流程。 2.教学难点 将实验方案具体化、可操作化,实现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 三.教学用品 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或滴定管架)、锥形瓶、烧杯。 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甲基橙。

2011化学高考复习第12讲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二讲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盐类的水解 【考纲要求】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导致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微粒浓度之间存在的几种等量关系的应用。 3.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4.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理解水解反应能否进行到底的条件。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一、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所电离的或结合生成的 的反应。 2.规律:有弱就,无弱不;都弱都,谁强显,同强显。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2)外因:①温度②③PH值。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a2CO3 FeCl3 4.应用 ⑴配制FeCl2溶液时,既要加,其作用是;又要加,其作用。 ⑵把AlCl3溶液蒸干后在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理由是 。 二.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用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使完全反应,测出两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2.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3.仪器: (1)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①下端是旋钮②精确到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的溶液:。 (3)锥形瓶 4.操作:(标准浓度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⑴.准备:查漏→洗涤→→装液体→→读数 ⑵.滴定:(1)用滴定管移取一定体积的NaOH到中,加, 在瓶底垫;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合作者日期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NaOH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盐酸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用品: 1.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滴管、烧杯 2.所用试剂:0.1000mol/LNaOH溶液、待测盐酸、酚酞 三、实验原理:c(标)×V(标)=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c(OH-)×V(碱)】 四、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挤压碱式滴定管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6)记和算:数据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 C(盐酸)= 五.常见误差分析:[根据:c(H+)×V(酸)= c[(OH-)×V(碱)分析]

六、练习 1. 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 滴定管 B. 量筒 C. 移液管 D. 量杯 2. 要准确量取25.00 mL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 A. 25 mL碱式滴定管 B. 25 mL量筒 C. 25 mL酸式滴定管 3. 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 ) A. 胶头滴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移液管 4.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移液管 5. 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 5mL B. 20mL C. 大于5mL D. 小于5mL 6.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以选用的仪器是()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7.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在滴定操作时,盐酸() A. 只能盛在锥形瓶中 B. 只能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C. 也可用碱式滴定管取放 D. 既可盛在锥形瓶中,也可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8. 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若用甲基红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 由黄色变成红色 B. 由黄色变为橙色 C. 由橙色变成红色 D. 由红色变为橙色 9.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用酚酞做为指示剂,下列叙述中说明恰好达到滴定终点的是() A. 由红色变为深红色 B. 由无色变为深红色 C. 由浅红色变成深红色 D. 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10.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若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此时盐酸浓度的测定值与酚酞作指示剂的测定值相比较是()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

人教版化学选修4重要知识点解读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2020·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的酸碱度,AG= + - c(H) lg c(OH) 。25℃, 用0.100 mol·L?1NaOH液滴定20.00 mL 0.100 mol·L?1 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中的pH=11.25 B.B点溶液中存在2c(H+)?2c(OH?)=c(NO2?)?c(HNO2) C.C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 D.25℃时,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0×10?5.5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项,D点lg c(H+)/c(OH?)=?8.5,则c(H+)/c(OH?)=10?8.5,K W= c(H+)×c(OH?)=10?14,所以 c(H+)=1.0×10?11.25,pH=11.25,故A项正确;B项,B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NO2和NaNO2溶液,溶液中存在①电荷守恒:c(H+)+c(Na+)=c(OH?)+c(NO2?),②物料守恒:2c(Na+)=c(HNO2)+ c(NO2?),将①×2?②得: 2c(H+)?2c(OH?)=c(NO2?)?c(HNO2),故B项正确;C项,C点lg c(H+)/c(OH?)=0,则c(H+)/c(OH?)=1,HNO2的电离程度与NaNO2的水解程度相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 ,故C项正确;D.A点 lg c(H+)/c(OH?)=8.5,则c(H+)/c(OH?)=108.5,K W= c(H+)×c(OH?)=10?14,所以c2(H+)=1.0×10?5.5,由于c(H+)与c(NO2?)近似相等,所以HNO2的电离常数K a=c(H+)×c(NO2?)/ c(HNO2)= 1.0×10?5.5/(0.1?1.0×10?6.5)= 1.0×10?6.5,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D。

《结晶水含量测定与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结晶水含量测定与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1.测定CuSO4?x H2O中结晶水的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次数至少( C)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解析】 测定CuSO4?xH2O中结晶水的含量的实验中,需分别测定:①准确测定某晶体的质量;②准确测定的坩埚质量;③待试管冷却后,在天平上迅速称出试管和CuSO4的质量;④加热,再称量,至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为止。至少4次。 答案选C。 2.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实验,经计算相对误差为+0.4%,则下列对实验过程的相关判断合理的为(B) A.所用晶体中有受热不挥发的杂质 B.用玻璃棒搅拌时沾去少量的药品 C.未将热的坩埚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D.在实验结束时没有进行恒重操作 【解析】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实验,经计算相对误差为+0.4%,即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高。 【详解】 A.所用晶体中有受热不挥发的杂质,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低,故A不选; B.用玻璃棒搅拌时沾去少量的药品,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小,导致水的质量测定结果偏大,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高,故B选; C.未将热的坩埚放在干燥器中冷却,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低,故C不选; D.在实验结束时没有进行恒重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低,故D不选; 故选:B。 3.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实验中,下列操作会引起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C )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 B.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进行称量计算 C.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D.两次称量结果相差0.2g就不再继续加热而进行计算 【解析】 在硫酸铜晶体(CuSO4·n H2O)结晶水含量测定中,加热前后质量的减少量即是失去结晶水的质量,当晶体未研成粉末,导致晶体分解不完全,未加热到两次称量结果相差0.1g,固体的质量差偏小;坩埚未干燥、加热过程中晶体爆溅、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等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 【详解】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可能又吸水,导致减少的质量偏小,故A错误; B、晶体未完全变白,导致晶体分解不完全,固体的质量差偏小,使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等都将导致硫酸铜分解固体变黑说明硫酸铜分解生成CuO与SO3,故m(H2O)偏大,m(CuSO4)偏小,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测量结果偏大,故C正确; D、两次称量结果相差0.2g就不再继续加热而进行计算,导致晶体分解不完全,固体的质量差偏小,使测量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8:酸碱中和滴定

专题八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导向】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考点聚焦】 知能图谱: 一、中和滴定的概述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原理:H++OH-==H2O,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总量)与碱提供的OH-(总量)的物质的量相等。 3.指示剂的选用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滴定时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 强酸滴定强碱,强碱滴定强酸,都用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指示剂一般只能加2~3滴,否则会引起误差。石蕊试液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中学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洗瓶;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 1.准备过程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涤玻璃仪器—→用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装待测液的滴定管—→装溶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2.滴定操作 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30s 内不恢复原色,读出体积并记录。 3.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如果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可以利用以下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c B B A A B V V c C = 。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分析步骤:⑴确定滴定物质和被滴定物质;⑵写出滴定未知浓度和滴定物质体积的关系式;⑶判断。 2.分析依据:c B B A A B V V c C =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 引起体积误差的常有: ①读数,②仪器洗涤,③滴定管漏液,④标准液不标准(如称量、配制、混入杂质等引起的),⑤指示剂用错,⑥待测液的量取等。 注意:①一般锥形瓶盛放待测液不需用待测液润洗,有水不影响结果,润洗反而会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盛放标准液)一定要用标准液润洗,如不润洗,结果会偏高。 ③滴定管(移液管)在量取待测液时要润洗,否则结果会偏低。 (另: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用待配液润洗,否则浓度会偏高。) 【例1】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 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 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