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民生财政

民生与民生财政
民生与民生财政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民生话语体系的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视民之生计疾苦的不在少数,如《左传》、《论语》、《礼记》中均有孔子及其弟子关于请求当时国君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的话语,并将其上升到了君民关系的高度;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主张无为的道家学派,秉持的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主张。

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新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同上书,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同上书,第835页)

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会赋予民生不同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生内涵也更为丰富。正因为丰富,也就显得复杂。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现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时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界定,学术界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八种观点:

一是均利说:陈媚林认为,民生问题往往就是一个国家中利益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利益和谐的问题。

二是基本说:中央党校吴忠民认为,所谓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基本权益保护等状况。

三是相关说:民生问题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四是需求说:王国发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民生概念的内涵,那就是人民的主观需求。

五是权益说:何玉春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它关系到人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权益和未来权益。

六是法权说:邓慧强认为,民生权利是民生的法治表达。

七是整体样态说:黄克亮认为,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上升为人民政治形态与精神文化等既有物质需要也有非物质需要层面的整体样态。

八是根本利益说: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在现代,民生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上升为以物质层面为基础、以精神层面为支撑、以制度层面为保障的系统工程。立足于这一认识,面对如此丰富如此复杂的民生概念,解释与界定不能过于简单,而要把它的内涵、本质、核心等描述清楚。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些过于简单,有些没有抓住本质,有些不够准确。

我认为:1)民生是人民的生计、生活与生命。生计就是谋生之道,就是生存与发展之道。主要内容是教育与就业等。民生不属于生产范畴,而是属于生活范畴,主要内容就是衣食住行。当然人民的生活是多样化的与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政治层面的诉讼,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的生活。民生问题还是生命健康问题,人命关天,包括生老病死各个方及就业、低保、物价、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切实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民生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需要,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是政府的一种公共服务。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关于民生财政,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民生支出地位来界定民生财政。所谓民生财政,就是指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

2)借公共财政来界定民生财政。理论界的基本观点是从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两者的共同之处出发,界定民生财政的概念,研究得出民生财政本质上属于公共财政,但在具体含义上有所差别。

3)从人本角度界定民生财政。在这个意义上,民生财政是始终关注终极目标的财政,即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率)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4)民生财政的法学界定。除去纯私人的以及虽属公共范畴但与民生没有直接关联的欲求(比如对国防和一般行政服务的需求)外,那些直接关乎人之生活质量、具有共性、能诉求于公共途径加以解决的共同需要将借助政府行为并最终通过法律调整的方式,以制度化的手段得到保障。

5)民生财政就是民主财政。从民主财政角度界定民生财政涉及财政和政治的关系,基本观点是“民生财政是民主财政”,民主财政有天然的地方分权的倾向。就当前来说,中国既需要民生财政,更需要民主财政。

诚如上面所述,民生财政的概念界定难以统一,其特点必然具有多样性,甚至还会随着民生的变化发展而呈现出动态性。同样的道理,所谓概念不一,必然也会致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呈现出不一致性,甚至多样性。理论界基本都认为,应根据民生关系的重要性进行逐级安排有限的民生财政资金。尽管财政所有正常适度的公共服务都与民生相关,但各项服务与民生的直接关联度或关系密切程度不同,故而呈现出“阶梯性”和“层级化”。

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障。

我国财政支出类别中属于民生的主要类别:

1)支出功能分类: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管理事务、转移性支出。

2)支出经济分类: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 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得到切实保障。 2. 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财政局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一、2020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2020年,我区21项民生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4.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0%。 (一)工程类项目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完成20.08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完成34.145公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54户,发放补助资金224.6万元;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改厕9994座;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所,校舍维修6个,改造面积6420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完成324套;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开工保安站和;治理段完成投资约6081万元;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个。 (二)补助类项目及时发放。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对外免费开放,送戏下乡60场,开展体育活动100场;免费婚检4850人,婚检率99.7%,预防接种11.79万针次,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为713人特扶对象发放补助资金402.8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7万人;发放高龄津贴906.9万元,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券130万元,完成6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31个村(居)养老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60%,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85%以上,建成四褐山智慧养老社区试点1个;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1661.1万元,孤儿生活补助82.2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535.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566.2万元,帮扶困难职工补助7.1万元,医疗救助金2684.9万元;对766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按月免费发药;安置转送73名四类儿童去机构康复,为13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法律援助受理案件499件;继续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全区3287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2553万元,免除教科书863万元;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148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0人,退役士兵培训培训15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个,安排就业见习117人;完成农产品检测产品2660组,完成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并实施追溯,开展产品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3家。 (三)参保类项目保障有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36.2万人,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补助1.28万人次,补助金额2432万元,居民医保享受报销补助19.75万人次,补助金额26045.6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5.06%,参保居民住院及门诊特殊病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兜底报销)比例达35%,实现了“应保尽保,及时报销”的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缴费人员10.3万人,参(续)保率103.2%,对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

对财政投入与民生的关联分析.doc

对财政投入与民生的关联分析- 民生的发展对财政的发展壮大也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了30年后,经济运行中遇到了环保资源等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已迫在眉睫,并且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和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未来国家产业的支柱。这几大产业与民生所涵盖的极大方面恰恰吻合。民生的大发展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我国的税源和税基,扩大财政的支配范围;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受了很多影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仅为7.8%,创近年来新低。八月份财政收入增长仅为4.2%。财政与经济的发展是水与船的关系,水涨则船高。经济发展得放缓主要是由于拉动经济发展得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国内消费不足。目前我国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6%左右,而美国的比重约为72%。国内消费的不足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有后顾之忧。由于我国教育费用高、看病贵、养老制度不完善以及住房等民生问题的大量存在,是的热门不得不把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造成国内消费不足,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也随之受到影响。加入我国得民生问题得到完善,13亿人民没有后顾之忧,开始消费,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带动作用,经济大发展,财政也会壮大。 对民生的财政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医疗改革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住房问题也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而有关教育的“免学费”及“异地高考”等问题也一

一解决,这一方面展示了我国民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民生领域内尚且矛盾重重,需要在“高清”监视下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通过研究财政投入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投入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民生出现问题也反映出了财政投入存在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难题。(一)投入范围过广,没有重点政府财政投入的范围一直是我国存在争议的问题。从建国初排除一切市场因素,全面宏观调控,到改革开放后又趋于全面市场化的状态,财政投入始终没有定位一个合适的范围。当然这也与“民生”的概念模糊存在关系。民生不是一个专门的学术用语,也没相对应的异域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凡是涉及公众、人民利益的都被认定为民生事业。这就导致我国财政对于民生的投入实际上是无所不包的,但是范围过于广泛往往不能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另外,财政投资范围问题还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不明确,容易造成地方政府滥用职权,滋生腐败。而且宪法、法律中都没有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明确规定,更为权力滥用提供了温床。(二)财政投资决策民主化,专业化不足涉及民生的财政投入决策都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决策时更不能容许差池。我国在对财政投入决策上尚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第一,对重大工程项目,专家论证制度不够完善;第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项目,没有设立相应的重大公共支出决策听证制度,活着就是设立了听证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作用。最典型的公共交通汽车涨价,却没有广大乘车人参与听证,这从根本上就违反了听证制度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民生的财政投入,如果不能更专业化,更民主化,反而会事倍功半。(三)财政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近些年,国家对于民生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关系到民众的住房、医

成果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成果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工作,通过加大支出力度和调整支出结构等具体举措,为保障改善民生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过快、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支出监管没有到位,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为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迫切需要适度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切实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力争在优化支出结构基础上,真正把民生财政做大做实。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国务院和财政部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但数据显示,10余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既表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虽然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也说明只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单兵作战”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需要与税收制度和其他分配制度协同发力。 研究认为,在财政支出结构确定之后,从支出发生到支出对象实际受益之间仍存在多种影响支出实效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制、管理和考核等方面,而其中财政支出管理则是一项关键因素。财政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所以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效果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财政支出监管措施未能落实到位,从而使支出方向发生偏差,导致支出绩效大打折扣。因此,在支出结构既定情况下,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能动作用,必须努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通过增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通过公众参与预算审查,决定重大预算项目和重大预算内容,将预算纳入公众监督轨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公众意志。二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通过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按预算计划划拨到既定项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三是要逐步增加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范围和力度,并将财政支出绩效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调整民生支出投向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谈财政与民生论文

财政与民生 论文题目: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 的开发研究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B14工程造价1班 学号:16330327214 姓名:佘晓璇

财政与广州养老服务开发研究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 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 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沿长保险产类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虽然目前养老地产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相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指出: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养老职业教育为辅,用人单位在岗培训和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熟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精湛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达到2万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100%;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具有养老服务职业资格或社会工作者职称的专业人才;养老护理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占20%以上、技师占2%,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任务措施 (一)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城市扶持专业,就读有关专业或方向的全日制学生按《关于印发广州市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享受免学费政策。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支持就读学生奖学金或生活补贴、课程(教材)研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加招生人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2018年起,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建设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平台。2017年依托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养老服务培训指导、技能交流平台;各区依托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并开展家庭老年人照顾者能力培训。2018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均建有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前,推动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与大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报告

财政民生保障情况汇报 关于民生保障情况的汇报 县财政局 民生民本一直是财政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所有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工作一直坚持以民生为重,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 一、坚持“学有所教”,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教育支出70338万元,同比增加7776万元,增长21.8%,按照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必须达到GTP4%要求,剔除上级专款教育支出35756万元,顺利完成省下达我县财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目标比例12.69%的任务,达到12.88%。一是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事业,教育费附加安排支出1200万元。二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四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五是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六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支出1946万元,上年仅23万元。 三、坚持“劳有多得”,大力扶持就业再就业。 抓好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一是对宝加、安达等企业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服务农村富余劳动

力、返乡农民工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4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6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4510人。二是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协调专业银行新发放小额贷款1019万元,带动创业1122人。三是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90万元,开办创业培训班13期、培训各类人员1428人。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514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044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809人、1103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补贴116万元,帮助1620名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二、坚持“老有所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14793万元,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补助5508万元。一是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欠缴和扩面工作,制定企业养老金基金预算和征收考核机制,铺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缴费人员39.73万人。二是协助全县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辞退民办教师、386个建制村1035名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三是企业军转干部37人(其中退休34人),1953年底复员退伍军人134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四是及时按政策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做实基本企业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114万元。五是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41万元,比上年增加29万元。六是农

财政民生工作总结

财政民生工作总结 市委政研室: 按你室要求,我们对1-9份的财政民生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总结,现总结汇报 如下: 一、1-9月份财政民生工作情况 今年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为切实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关注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 府发[XX]10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决定)精神,在关注民生共促进社会和谐的若干意见》(**市发[XX]3号)精神,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操作,从资金上确保了各项民 生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全力安排,确保到位 在资**排上,市、县两级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 作为。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对年初上级已下达文件或政策已明确 的民生资金,在支出预算中尽量给予安排;对年初预算下达后出台或调整的政策,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及时办理追加;对尚未明确负担办法的政策,根据财力可能,在资**排上进行预留。截至九月底,按照上级财政已明确的政策测算,全市 全年预计投入24.1亿元以上的民生工程财政配套资金,其中:中央、省预计投入13.02亿元,占54%;市本级预计投入1.48亿元,加上在廉租房建设等方面划拨 土地让利1.74亿元,总投入达3.22亿元,占13.3%;县级预计投入7.86亿元,占32.7%。在市、县预计投入的11.08亿元民生资金中,两级财政已经安排10.09亿元,市本级应安排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县(市、区)在最低生活保障、扩大 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等落实到人头的 指标上基本安排到位。分项目来看: 1、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市全年预计投入0.59亿元,对小额贷款基金进行补助,支持开展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 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 2、在生活保障方面。全市预计投入8.47亿元,其中:(1)增加城乡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经费。全市预计投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72亿元,其中新增投 入0.19亿元,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补差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30元,并进一步提高城镇特殊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的补助水平。(2)提高精简退 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全市预计投入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资金0.12亿元, 其中新增投入0.06亿元,将六十年代初期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生活补助金每人 每月提高50元。(3)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实行养老救助。全市预计 投入0.31亿元,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公共财政”概念的确立正式表明了财政职能的变化。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财政不再是为带来更多收入而支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支出活动,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明显。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二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三是公众有较高的财政参与度。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的为非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两个基本点是;一是从财政支出中划出若干项目界定为民生支出项目,二是这些支出占总财政支出较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行为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直接

影响个体收入水平、公共福利、消费意愿、理财观念等,民生财政管理水平也必然直接影响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效果。 从公共财政的特征来看,公共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也就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即满足民生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从公共财政的实践来看,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现民众平等的纳税义务和财政分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收入制度设计,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都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用于国防、司法的支出与民众的生存权和财产权亦密切相关。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 一) 民生领域的界定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问题, 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 生、老、病、死等方面。孙中山先生则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 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 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1]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 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 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将人类需求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相提并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创新意义,而且完全契合我国实际。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体体现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财政,在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方面无疑均要有所作为;民生财政作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将以其高度的社会统筹性、利益关系矫正性和实施的速效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 一、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概念,是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概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 年,我国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无论是社会成员结构,还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社会建设突出强调“社会整体性”,以社会各阶层总体利益优化实现、社会和谐为直接目标。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产生了比较多的不同利益群体,那么,以支配财富多寡为核心区分社会地位的所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替代了以往的阶级划分法而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然而,如何能够代表社会全体呢?如何能够跨越社会地位界限的鸿沟,让每个社会成员都相信存在着惠之于己的理想状态的利益目标呢?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的

难题。社会虽然是由不同人群、各个阶层构成的,但是我们应该强调它的总体最优。对于有13 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各方面的不平衡如此突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平衡。怎样实现社会总体最优,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突出强调社会建设的“社会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所有社会群体的福利改善和利益诉求,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感受。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当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其有强烈的归依感,而不是感觉被边缘化时,家庭和美、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第二,社会建设强调满足社会成员的现实的基本需求。人的需求既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有从“社会人”角度看的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社会建设要把满足社会成员现实的基本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在满足现实的个人需求方面,注重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基础教育、普遍就业、住房、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艰巨。在满足现实的公共需求方面,基本公共设施、公共安全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建设,这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层次有很大差别,我们既不能按照最高需求来满足,也不能按照静止不变的标准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社会建设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建设的基础就稳固了。

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分)答案

试卷名称: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2012-09-18 考试用时:3分钟33秒 考试得分: 100.0 未评分试 题: 答对试题 数:28 正确率: 100% 单选题:共15题,正确15 题多选题: 共8题,正确8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 民生财政是以民生领域为支出重点,以()为基本取向。(分值:3.0/得分:3.0)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2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分值:3.0/得分:3.0) 国家 银行 行政单位 企业 3 ()决定了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位(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4 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转变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值:3.0/得分:3.0) 建设民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建设财政 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吃饭财政—公共财政—建设财政—民生财政 5 1953年以前国家的主要财政支出是()(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 文教事业 军政支出 解决温饱 6 乡财县管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乡镇财政国库。(分值:3.0/得分:3.0) 强化 改革

弱化 撤销 7 民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8 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继续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事,其中不包括() (分值:3.0/得分:3.0)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9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分值:3.0/得分:3.0)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15%的人群没有进入医保覆盖范围 10 关于建设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是()(分值:3.0/得分:3.0)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块块为主”变为“条条为主”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11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分值:3.0/得分:3.0)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2 ()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体现财政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分值:3.0/得分:3.0) 严控一般性支出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1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把更多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把更多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是对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又是对‘新三最’目标的深化和提升,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履行职能重要的物资基础、调控手段和财力支撑,将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财政局将坚定不移地围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在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局长访谈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李捷表示,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也推动了我市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现在,要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宏伟目标,财政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充分地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四个“更加注重”,加快完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用的公共财政体系。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加大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同时,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把更多的政府资源、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城乡教科文卫和社保就业,优先保证加大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 更加注重财政管理机制创新。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力提高困难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政府财力、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多管齐下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更加注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涉及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等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活。 着力点 ■加大对产业跨越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力培植后续财源。 ■财政产业发展投入重点支持物流会展、文化旅游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

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分答案完整版

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 分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试卷名称: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2012-09-18考试用时:3分钟33秒考试得分: 100.0 未评分试 题: 答对试题 数:28 正确率: 100% 单选题:共15题,正确15 题多选题: 共8题,正确8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民生财政是以民生领域为支出重点,以()为基本取向。(分值:3.0/得分:3.0)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分值:3.0/得分:3.0) 国家 银行 行政单位 企业 3()决定了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定位(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4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转变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值:3.0/得分:3.0)建设民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建设财政 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吃饭财政—公共财政—建设财政—民生财政 51953年以前国家的主要财政支出是()(分值:3.0/得分:3.0) 经济建设 文教事业 军政支出 解决温饱 6乡财县管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乡镇财政国库。(分值:3.0/得分:3.0)强化 改革

弱化 撤销 7民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8财政部表示,2011年,财政继续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事,其中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9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分值:3.0/得分:3.0)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15%的人群没有进入医保覆盖范围 10关于建设财政的说法正确的是()(分值:3.0/得分:3.0)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块块为主”变为“条条为主”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11下列哪项不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分值:3.0/得分:3.0)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2()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体现财政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分值:3.0/得分:3.0) 严控一般性支出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1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不包括()(分值:3.0/得分:3.0)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的有关理解 内容摘要:财政体现着民生性。本质上说我国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本文还分析了财政惠及民生的几个政策改革,并强调保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发展。 关键字:民生,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政策改革,稳健财政政策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税人自始至终的监督下,财政自然能体现着民生性。 首先,我们应了解何为民生?民生是民众生活的总称,涵盖方方面面。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相关的物质条件,以此逻辑延伸下去,广义的民生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如平等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当下中国不少地方由公众对于某年预算安排中“民生支出”的关注而引致“预算透明度”以及“听证”的要求。正是体现了这种权利)。所不同的是,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微观个体和处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群体,民生侧重点会有不同。例如,处于孩童时期的微观个体,其民生的重点是生命权,

而处于青壮年时期,发展权和生命延续权跃居为生活主要内容;战争时期的民众,争取存活下来成为民生的首要内容。和平但物质匮乏时期,吃饱穿暖成为百姓的最大期盼,而物质丰富之后,人们开始追求被尊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等。而所有这些,体现着民生概念的层次性与动态发展特征,其实都可以被公共财政的正面效应所包容和对应。本质上说我国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 作为三民主义之一的议题,民生总是与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分不开的。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靠政府来具体运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财政收入过低,政府的腾挪空间过小就很难指望政府做出什么像样的民生业绩。但是财政收入的提高也要靠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来支撑,如果超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味强调增加税收,就变成了杀鸡取卵,不可持续。因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而我国公共财政是为适应经济转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确立框架且不断完善的一种财政型态。改革开放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财政转型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经过约二十年积极而艰难的探索,终于在1998

小财政大民生:

【导语】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是宁夏民生投入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自治区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使一大批民生实事惠及广大百姓。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破解民生难题的正确道路,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被老百姓赞誉为民心工程。【正文】从2007年开始,自治区每年实施包括10项内容、30件实事的

民生计划。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第一重任,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民生情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正文】吴忠第四中学是成立于1984年的老学校,校园面积小、校舍陈旧。从2009年开始,在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吴忠四中和全区796所中小学一起开始实施校舍安全工

程,1700万元资金不仅解决了吴忠四中的教学楼和实验楼,还添加了实验楼和餐厅。并且当年拆迁当年就实现了入住,见证当年新校舍改造的学生眼下正面临中考,对于改造后的新学校深有感受! 【同期声】曹晓玲9:25:09 问:现在搬到新的学校和以前的学校相比有什么变化? 四中学生1:田敏??001521:从教

室方面来看感觉比以前的教室宽敞了很多以前感觉坐到最后一排的同学上课都在墙上靠着呢但现在最后(一排)就留出了很大的空位过道之间也宽敞了行走也方便一点而且我们可以自己装饰教室然后每天来都会有一种亲切感感觉在教室里面上课都比较高兴 学生2马爽:001551:而且在新校区之后我们又添加了许多实验室和多

媒体教室以前在老校区每次上实验课时老师都是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而在新校区后同学们就可以亲自动手来做实验这样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些 学生3马丽蓉:001614我觉得我们的操场发生的变化也挺大的比如说在原来的老校区里面我们都是水泥地我们上体育课里非常不方便但是我们来到新校区以后就换成这种

最新 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及对策-精品

民生财政支出的困境及对策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2003年以来,政府财政对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这种将公共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到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安排,很大一部分学者称之为“民生财政”,以此来区别于将财政投资重点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传统型“建设财政”[1]。但到底“民生财政是什么”,我国各界学者对民生财政的定义各执己见,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角度。第一种是从民生财政与公共财政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民生财政的定义,贾康、梁季、张立承(2011)、王宁涛(2010)学者认为民生财政就是公共财政,二者只是在不同阶段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称呼罢了,所有的公共财政的实质均应体现民生,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地为民服务;而顾辉(2012)、马海涛、和立道(2010)、魏立萍、刘晔(2008)等学者则认为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所涉范围中的其中一部分,是“窄口径”的公共财政,是具有“以人为本”民生价值取向的公共财政[2]。第二种是从财政目标的角度来定义民生财政,李塔娜(2010)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民生财政即为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为前提,不断推动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避免过大消费差距,逐步实现基本消费均等化,提高社会总福利和公民幸福指数的财政。王宁涛(2011)认为民生财政是指民主财政,将财权归还于民,让公众能充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真正掌握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来对财政进行监督,关注公共财政中每一项财产的具体去向。刘尚希(2011)指出民生财政作为国之公器,要将“民生”作为财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时刻关注民生―――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从“物本财政”到“人本财政”的转变。第三种是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来描述民生财政。傅道忠(2009)指出所谓民生财政就是在公共财政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保、就业、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财政项目[3]。一些学者按照财政支出与民生需求的紧密程度,将民生财政划分为由低到高多个层次,张馨(2009)将民生财政的支出范围划分为“阶梯型”[4];王一宏、朱大兴(2011)将民生财政支出总额比作一个从里到外化分为四层的圆[5];闫宇光、寇明峰(2011)将民生财政支出项目以表格的形式划分为三个层次。 二、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现状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取得显著成绩。杨伊、温涛(2013)提出,我国在2006年―2010年期间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分别增长了1.9倍、3.2倍、2.1倍,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提高了很多,在2011年的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和文化事业方面的预算总支出超过前一年民生财政支出18.1%,总计10509.92亿元,民生财政支出数额与往年相较非常可观[7]。余丽生(2014)提出,根据2007年―2012年这五年的财政数据,国家将财政用于教育经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民生支出均有显著提高,中央的民生财政支出金额5年累计达16.8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1%,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3以上。2013年由于受财

民生与民生财政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民生话语体系的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视民之生计疾苦的不在少数,如《左传》、《论语》、《礼记》中均有孔子及其弟子关于请求当时国君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的话语,并将其上升到了君民关系的高度;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主张无为的道家学派,秉持的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主张。 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新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同上书,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同上书,第835页) 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会赋予民生不同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生内涵也更为丰富。正因为丰富,也就显得复杂。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现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时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界定,学术界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八种观点: 一是均利说:陈媚林认为,民生问题往往就是一个国家中利益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利益和谐的问题。 二是基本说:中央党校吴忠民认为,所谓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基本权益保护等状况。 三是相关说:民生问题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四是需求说:王国发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民生概念的内涵,那就是人民的主观需求。 五是权益说:何玉春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它关系到人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权益和未来权益。 六是法权说:邓慧强认为,民生权利是民生的法治表达。 七是整体样态说:黄克亮认为,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上升为人民政治形态与精神文化等既有物质需要也有非物质需要层面的整体样态。 八是根本利益说: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在现代,民生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上升为以物质层面为基础、以精神层面为支撑、以制度层面为保障的系统工程。立足于这一认识,面对如此丰富如此复杂的民生概念,解释与界定不能过于简单,而要把它的内涵、本质、核心等描述清楚。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些过于简单,有些没有抓住本质,有些不够准确。 我认为:1)民生是人民的生计、生活与生命。生计就是谋生之道,就是生存与发展之道。主要内容是教育与就业等。民生不属于生产范畴,而是属于生活范畴,主要内容就是衣食住行。当然人民的生活是多样化的与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政治层面的诉讼,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的生活。民生问题还是生命健康问题,人命关天,包括生老病死各个方及就业、低保、物价、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切实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