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

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刘长庚杨东华刘昱熙

(湘潭大学商学院)

Games Analysis of Prevent “Insiders Control” Effectively Chenggeng Liu Donghua Y ang and Yuxi Liu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Abstract: Enterprise is a repeated subgame equilibrium set consists of stake-holders (physical capital owners and human capital

owners)by negotiation and struggle with their effective

contribution powers. This paper try to find the core of the

equilibrium set. United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can make

enterprise become economic benefit union contain physical capital

stock and human capital stock by their effective contribution

powers, thus can prevent the problem of “insiders control”.

Key words: Insiders control, Game theory, United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作者简介:

刘长庚,男,(1963-),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英国雷丁大学访问研究员,研究领域:企业理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经营。

杨东华,男,(1975-),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理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经营。

刘昱熙,女,(1978-),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通讯地址:湘潭大学商学院,邮编:411105,电话:0-139********,

E-mail: xtuydh@https://www.360docs.net/doc/aa1046876.html,

按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些都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变革。

在政府以监管人的角色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新方式下,怎样维护企业各参与者的利益,有效防治以厂长、经理为代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将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焦点。

本文运用博弈论科学方法推导出泛股份制这种新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国企改革路径依赖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摘要: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其有效贡献力参与相互谈判和重复博弈所达成的子均衡解的集合。本文试图寻找这个均衡解集

的中心核。提出联合产权制度这种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包含按有

效贡献力形成的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的联合经济利益共同体,有效地防治

“内部人控制”问题。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博弈论联合产权制度

一、引言

内部人控制(青木昌彦,1994)是企业经理人员事实上或在法律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经理人员常常是通过与工人共谋而这样做的。这一命题最初主要被用来研究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激进式改革过程中治理结构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伴随公司“经理革命”,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也大量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张春霖,1995)。目前中国国有企业中特征表现为“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随着“放权让利”,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普遍呈现,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向(林毅夫等,1995;张春霖,1995;张承耀,1995;杨瑞龙,1999)。“内部人控制”在某种特定程度上,对调动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率,但其造成经济上更大的无效率却是显而易见的:不顾资本边际成本,随意投资;过分在职消费;行为短期化;不负责任的贷款;倾向高风险项目;侵吞出资者资产等。

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赖以指导、监管和控制公司运作的制度和方法。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通过合理的设计使经理的目标和所有者的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使得各要素能够正常地运行。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方案,诸如:通过金融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由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监督(青木昌彦,1994;钱颖一,1995);注重外部治理,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林毅夫等,1995);根据物质资本与工人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差别决定企业所有权共享和企业共同治理的程度(Rubinstein, 1982; Grant, Kajii, 1995);让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核心签约者与中心代理人,“劳动雇佣资本”(周其仁,1996);让资本所有者作为风险承担者掌握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资本雇佣劳动”(张维迎,1996);建立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杨瑞龙,1999)。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联合产权制度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2BJL001。

企业是各类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特殊契约,他们各自利益目标的实现是由相互谈判与重复博弈形成的。他们的谈判力取决于他们对企业的有效贡献力。企业中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假定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企业一切财富的源泉,他们理应按各自的有效贡献力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而要保障他们的剩余索取权得以实现,就必须要赋予对称的企业控制权。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贡献力在各企业的结构不一样,且是动态变化的,因而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也是动态的均衡,是多人重复博弈子均衡解的集合。在中国国企改革治理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贡献力。建立联合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包含按有效贡献力形成的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的联合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国企改革路径依赖条件下治理结构设计的最优选择。

本文就是在这一逻辑下,首先对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剖析,然后考察探寻联合产权制度这种重复博弈子均衡解集的中心核,接下来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监督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最后是结论。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剖析

自从推行“放权让利”的改革举措,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呈现特征表现为“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少学者认为,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这种现象有越演越烈的趋向。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理人员不需要与工人取得共谋(杨瑞龙,1999)。

“内部人”的基本行为目标为追求其自身收入最大化。其收入一方面与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正相关关系,在这种意义上,对于调动“内部人”努力改善企业绩效起着一定作用,但这种利润也很可能是账面上的,另一方面,由于“内部人”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且没有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和承担的风险相匹配,使用着并不是他们自己所有的资本,因而更有机会主义倾向损害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追求过分在职消费,诸如豪华住宅、高级轿车、公费吃喝等,为了使这种消费能长期储存,甚至通过资产的控制权转移、侵吞企业资产。为了追求个人领导权威,不顾资本边际收益,任意上马投资、购并项目。大肆扩大贷款规模,根本不考虑偿还。搞短期行为,倾向高风险项目。压制、闲置人才(人力资本的浪费)。所有这些损害了社会经济福利,同时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诸如腐败、社会公平等社会问题。

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正象许多学者观察到的:缺乏银行外部硬约束(青木昌彦,1994;钱颖一,1995),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硬约束公平竞争环境(林毅夫

等,1995),国有股份比重过大且控制权旁落(张春霖,1995;张维迎,1996),董事会、监事会治理机制不完善(杨瑞龙,1999)。

企业中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假定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企业一切财富的源泉,企业是这些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特殊契约,他们各自利益目标的实现是由相互谈判与重复博弈形成的。设有n 个人参加博弈,{}n N ??=,3,2,1,N 是全部参加人的集合,这就形成了一个企业。在合作博弈中集体理性的实现是以个体理性的满足为条件的,因此,合作博弈问题是如何在不违背个体理性的条件下实现集体理性,而集体理性目标实现的障碍是利益安排的问题。假设参加人i 自己单干可获得的收益为U i ,而合作后集体安排给他的收益为X i 。对于合作博弈而言,如果要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就要寻找一种利益安排方案:),,,(321n x x x x X ??=,这个方案满足条件:

i i U X ≥ i=1,2,3,……n (2.1) i n

i x N V 1)(=∑= (2.2) 设“内部人”S M 是N 中的一个联盟,{},,,3,2,1N S k S M M ∈??=S 中的成员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当他们一旦达成结盟协议,这个协议是有约束力的,可以保证他们采取统一的集体行动,记V(S M )是联盟S 可以保证得到的最大利益。现在一个利益安排方案X

在满足了(2.1),(2.2)式的条件后就不一定被集合N 中全部成员接受了,“内部人”S M 可能会拒绝这个方案,他们可能会提出至少按Y 而不能按照X 进行利益安排的要求,原因是:

①i i X Y >,M S i ∈ (2.3) ②)(M i S i S V Y M

≤∑∈ (2.4)

(2.3),(2.4)式说明对于联盟S M 来说,利益安排方案Y 优于利益安排方案X ,或

称Y 优超X ,这就是“内部人”侵占其它利益相关者而获得超额利益的现象。由于“内部人控制”,利益安排方案X 是不能实现的。优超的概念说明集体N 的利益安排方案不仅仅要满足个体理性(i i U X ≥),而且满足“小集体”联盟的理性,否则大集体N 的利益安排方案是无法实现的。

由此我们联想到更多的“小集体”联盟,劳动者S L ,资本所有者S C ,技术拥有者S T ……。

我们必须找到各“小集体”联盟谈判达成的一个重复博弈子均衡解的集合,这就是一个中心核,它表示全部不可优超的利益安排方案的集合,记为G (N ,V )。如果存在某个利益安排方案的中心核,那么它满足条件:

①)(1N V X i n

i =∑= (2.5)

②N S S V X j j i s i j

??≥∑∈),( j=M,L,C,T …… (2.6) 从(2.5),(2.6)式中可以看出,这个方案现在不是任何小集体可以用实力对抗并拒绝的利益安排方案了。当大集体选择了某个中心核的利益安排方案时,局中人也许希望选择其他利益安排方案,这样对他更为有利,但是他现在没有能力否决这个方案,除非他脱离这个大集体同其他人形成企业契约而获得比现在利益安排方案更大的利益。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利益安排方案,就能防治各种“小集体主义”,包括“内部人控制”现象,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通过形成大联盟N ,得到最大的利益V (N ),然后通过中心核的利益安排方案把得到的这个最大利益分配给局中人,局中人从利益安排中得到的利益超过(或不低于)他们自己单干或形成小集体可以得到的利益。

三、探寻联合产权制度这个“中心核”

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赖以指导、监管和控制公司运作的制度和方法,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通过合理的设计使经理的目标和所有者的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使得各要素能够正常运行。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方案:青木昌彦(1994)提出建立一个金融机构外部制衡机制,让商业银行在公司化企业的监督及治理结构中发挥主要作用。林毅夫等(1995)从制度适应性的分析出发,强调外部治理,主张为企业创造一个硬预算约束的外部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经理人员就业市场与股票市场来约束经理人员。Rubinstein (1982)、Grant 和 Kajii (1995)则设计了一个无限期轮流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根据物质资本与工人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差别决定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推导出企业所有权共享和企业共同治理是必然趋势。周其仁(1996)认为人力资本天生归人所有,只能激励不能压榨,其产权的残缺必将导致产出低效,人力资本所有者应作为企业的核心签约者与中心代理人,“劳动雇佣资本”。张维迎(1996)认为物质资本不易“偷懒”,易受“虐待”,是天生的风险承担者,因而应让物质资本所有者掌握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资本雇佣劳动”。杨瑞龙(1999)提出企业是出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他们的代表应以股东董事、工人董事、银行董事以及外部董事的身份参与企业共同治理。

如前所述,企业中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假定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企业一切财富的源泉,他们通过相互谈判与重复博弈而缔结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契约,并以他们的专用性投资共同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重复动态博弈具有多阶段、多因素、多目标的特征。参与博弈各方追求的均是全过程整体效用最大化,可在T 个阶段的R=(R1,

R2,……,RT )纳什均衡解集中求得最优的纳什均衡解所在的中心核。设企业联盟N 要实现的目标有q 个,全过程的目标记为i N d ,i=1,2,3,……,q 。k P ijl u 与k H ijl u 分别为第K 阶段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第i 个目标,j 个策略与第l 个行动下的效

用函数,k H O u 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单干的保留效用,设第K 阶段第i 个目标的权重系数为

k

i L ,则一个利益安排方案下K 阶段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目标为

k

P d ,其最优目标模型可表达如下:

),,2,1;(1k k P k P k i k P q i k

P R R d d L d d ijl iR iR R ??=∈∑== );;,,,(max 21k ijl k ijl k r k k k P k P x x x u d ijl k ijl

ijl αββ??= s.t. {}k HO k ijl k ijl k r k k k H k H u x x x u d ijl k ijl ijl ≥??=);;,,,(max 21αβα (3.1)

k H P k N i i d d )(+=

(j=1,2,……,n;l=1,2,……,m )

其中R k 表示在K 阶段可求解出的博弈均衡解个数,k P R d 表示第R 个博弈均衡解下物

质资本所有者可以达到的阶段总目标;k H R d 为对应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所有者

的期望目标;k

ijl β为K 阶段第i 个目标,第j 个策略,第l 个行动下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目

标激励强度系数;k ijl α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激励强度系数。同样,在K 阶段任何一个博弈均衡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最优目标模型也可以用与(3.1)式相类似的表达式表述。求解(3.1)式,得K 阶段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贝叶斯博弈均衡解为:k P k ijl k ijl k r k k k k P R R d

x x x u =??);;,,,(***

21)(αβ与k H k ijl

k ijl k r k k k k H R R d x x x u =??);;,,,(***21)(αβ简记为k

k P R u )(和k k H R u )(。 设K 阶段的贴现率为k δ,则全过程物质资本所有者最优目标模型为:

k k P k T

k P R u d )(1max δ=∑=

s.t. k k H k T

k R u )(1

max δ=∑ (3.2) R H P T R N d d )(1

+=∑=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全过程最优目标模型为:

k k H k T k H R u d )(1

max δ=∑= s.t. k k P k T k R u )(1

max δ=∑ (3.3) R H P T

R N d d )(1+=∑= 求解(3.2),(3.3)式,得T 个阶段的贝叶斯博弈均衡解集为:

从解集A 可以看到,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只有在满足其他各方全过程??????????????????????????????????????

?

???????????+++++++++++++++++++++++++++++++++++++++++++++++++++++=)()()(),(),(),()()()(),(),(),()()()(),(),(),(21212121212122221222212222

122221222212222111211112111121111211

11211112112222221111112222221111112222221

1111122222211111122222211111122222211111

1k P k k P k k P k P P P P P P k H k k H k k H k H H H H H H k P k k P k k P k P P P P P P k H k k H k k H k H H H H H H k P k k P k k P k P P P P P P k H k k H k k H k H H H H H H R p R R R p R R R p R R

R h R R R h R R R h R R

p p p h h h p p p h h h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A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整体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他们自身的全过程效用最大化,也就才能实现整个博弈的均衡。他们各自全过程整体效用的实现依赖于他们的谈判力,而他们的谈判力又取决于他们对企业的有效贡献力。他们理应按各自的有效贡献力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而要保障他们的剩余索取权得以实现,就必须要赋予对称的企业控制权。因此在中国国企改革治理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贡献力,寻找他们谈判的中心核。

联合产权制度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凭各自有效贡献力进行重复动态博弈,最后按他们对企业的有效贡献力的大小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参与企业治理的制度模式。通过建立联合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包含按有效贡献力形成的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的联合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多元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基础上,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经营控制权与收益绩效分享。对企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有效贡献力进行界定,而且作为股权结构中的股份资本予以确认,一样地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及控制权,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视他们的有效贡献力博弈均衡的结果而定,且是动态变化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效贡献力通过市场谈判博弈均衡实现的价值来度量,按他们各自的市场现值折算成股份。物质资本所有者以其物质资本市场现值对企业经营负有限责任。人力资本所有者除了以人力资本入股外,也可以其拥有的物质资本入股,由职工持股会综合管理,职工以其股权大小按股选举职工持股会,持股会以其全部股份对企业经营负有限责任,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与监事会,与其他物质资本股同股同权,按股参与企业控制与红利分享。物质资本股与人力资本股可以在各利益相关者相互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受让,鼓励持大股。经理人员由董事会通过经理市场选择聘任。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将企业目标内化为各利益相关者的个人利益目标而形成行为的自我控制,使企业真正所有者归位,有效地降低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过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高额代理费用并为建立科学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和分配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分散在经济管理部门的管事权、财政部门的管财权以及组织人事部门的管人权整合起来,代表国家在国有企业中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同时,由于国家有多元的行政目标,使得国家在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者权力时,常常与其行政目标混合,而偏离了追求商业利益的目标,没有以上博弈各方所具有的完全效用函数,企业中国有股份比重过大,易造成效用者缺位,使“内部人”有机可乘,所以除保留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弥补“市场失灵”状况而必须的国有企业外,国有资产应逐渐从其它各条竞争性行业中以资本受让的方式有效退出,让具有完全博弈效用函数的各利益相关者凭其有

效贡献力积累购买,吸引具有企业所有者合格主体特征的自然人、法人的加盟,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利益相关者监督行为经济学分析

在联合产权制度中,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贡献力不同,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不同,从企业分享的利润份额不同,因而他们对企业经营监督的动力也就不同。我们用B 和S 分别代表大股东与小股东。由于对公司进行监督是要投入时间、精力及财物的,这些投入本来股东可用到其他创造收入的活动,设S 和M 分别代表监督投入和创造收入投入水平。这样,S B 为大股东用于监督的投入,S S 为小股东用于监督的投入,M B 为大股东用

于创造收入投入,M S 为小股东用于创造收入投入。假定大股东和小股东各种投入的收益

函数分别取如下柯布——道格拉斯形式:

βαB S B B M S S R )(+= (4.1)

ν

γS S B S M S S R )(+= (4.2)

γανγβανγβα>≤++;1,;1,,,0<<

R B 大股东的收益,R S 为小股东的收益。大股东通过监督总和带来的收益大于小股东,

所以γα>。

大股东与小股东要选择各自的投入分配方案,B B 和B S 分别代表大股东和小股东可用

于投入的总预算。假定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目标是在满足预算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各自的收益函数,那么大小股东的最优选择:

{}

βαB S B M S B M S S R B B )(max ,+= (4.3) s.t. 0,;≥≤+B B B B B M S B M S

ν

γS S B M S S M S S R B S )(max }

{,+= (4.4) s.t. 0,;≥≤+S S S S S M S B M S

解(4.3),(4.4)最优化选择的一阶条件,我们得到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反应函数分别为: ?

?????-++=0,)(max *S S B B S B B S βαα (4.5) ?

?????-++=0,)(max *B S B S S B B S νγγ (4.6) (4.5),(4.6)说明,小股东在监督投入上每增加一单位,大股东的最优投入就减少一个单位,反之大股东在监督投入上每增加一个单位,小股东的最优投入也同样减少一个单位,而且大股东理想的监督投入最优规模大于小股东理想的监督投入规模: B S S B S B S B S S B B v B B S S +=++>++=+**)()(γγ

βαα (4.7)

(4.7)式意味着在均衡点,至少有一方的最优解是角点解,假定大股东用于投入的总预算大于其理想的用于监督投入的最优规模,)(S B B B B B ++≥βαα

,使用重复剔除严

格劣战略的方法,我们得到(0,S B )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解。也就是说小股东更热衷于创

造收入而不愿意监督公司,监督公司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大股东身上。

各利益相关者凭他们的有效贡献力成为企业股东,经理人员想不提高企业绩效来增加股份红利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仅通过提高各股东的显性和隐性报酬来“讨好”他们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用S b 代表股东的股份分红收入,S P 为股东因股价上升带来的收入,

W V 为显性报酬收入,如工资,W i 为隐性报酬收入,如住房、旅游等隐性好处,则每一股东

在该企业的收益为: )()(μρi V P b S W W S S R +++= (4.8) (4.8)式中的ρ为股价上升带来的收入的折现率,μ为隐性报酬收入的折现率,大股东的)()(μρi V P b W W S S +>+。只有经理人员当且仅当使)(μi V W W +上升,并超过)(ρP b S S +下降的幅度时,“讨好”他们才有效。刚开始实行联合产权制度时,各利益相关者必须以降低报酬收入为条件,即)(μi V W W +下降,随着实施联合产权制度的时间越长,各利益相关者积累的股份越多,)(ρ

P b S S +上升幅度更大,且大股东为主要监督者,经理人员要想“讨好”他们的成本和难度就越大。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部人控制”现象其实就是“内部人”采取优超方案侵占其它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现象,防治的办法是找到各“小集体”联盟谈判达成的一个重复博弈子均衡解集的中心核,使其不可优超。联合产权制度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谈判与重复博弈均衡解集的中心核。建立联合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包含按有效贡献力形成的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的联合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国企改革路径依赖条件下治理结构设计的最优选择。

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其在国有企业中以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力,同时国家应把主要精力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致力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除保留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弥补“市场失灵”状况而必须的国有企业外,应将国有资产逐渐从其它竞争性行业中以资本受让的方式有效撤出,让具有完全博弈效用函数的各利益相关者凭其有效贡献力积累购买。

在联合产权制度中,小股东更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创造收入的活动中而不愿意监督公司,监督公司的任务自然由大股东承担。经理人员想不提高企业绩效来增加股份红利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仅通过提高各股东的显性和隐性报酬来“讨好”他们是比较困难的。

参考文献:

[1] Ronald H. Coase, 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2] Rubinstein, Ariel, 1982, “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 Econometrica

[3] Oliver E. Williamson,1990,“Organization Theory: From Chester Barnard to the Presend and Beyo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Hart, Oliver,1995,“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Grant, Simon and Kajii, Atsushi, 1995, “A Cardi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ubinstein-Safra –Thomson Axionatic Bargaining Theory”, Econometrica

[6] Beirman, H. Scott and Fernandez, Louis, 1998,“Game Theory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Addision-Welsley

[7] 奥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机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加里·S·贝克尔:《人类经济行为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10]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 刘桂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 施锡铨:《博弈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载《改革》1994年第6期

[14] 钱颖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载《经济研究》1995年第1期

[15] 林毅夫、蔡昉、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载《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16] 张春霖:《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载《改革》1995年第3期

[17] 张承耀:《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载《改革》1995年第3期

[18] 崔之元:《美国二十九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19]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20] 汪丁丁:《产权博弈》,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10期

[21] 杨瑞龙、周业安:《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寿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研究

寿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研究 摘要:引入代理人制度以后,中国寿险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寿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影响了保险业的声誉。本文列举了目前常见的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分析了这些行为的原因并做了静态的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寿险代理人道德风险博弈 1992年,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的开业,一种全新的保险营销制度——代理人制度进入了中国寿险业。个人代理制的引入,对我国寿险近20年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人对保险知之甚少、保险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个人代理制使得保险营销员可以面对面和客户交流,增加了客户对保险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保险意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保险代理人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制度,在委托-代理制度框架下,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便时有发生。寿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指的是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寿险代理人不按照代理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销售保险,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的一些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展业行为。由于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保险公司很难对代理人的展业行为进行全程监控,道德风险行为在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广泛存在。一、寿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对客户 在展业的过程中,代理人最常见的违规行为就是销售误导。销售误导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隐瞒产品性质。目前我国国民保险意识不强,大部分人对保险知之甚少,不少人反感保险推销,部分代理人(多出于银保渠道)便隐瞒产品性质,在对客户讲解的时候把保险产品说成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促成客户签单。日后客户发现是保险产品要求退保,产生退保退保损失,造成纠纷。 2、虚假宣传。现在寿险市场上产品大多数为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三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完整版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美国商业电脑和设备公司的分权制 由于拥有最优的新产品、有创造性的营销办法和对顾客的良好服务态度,美国商业电脑和设备公司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第一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高额利润,同时公司股票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它成为投资者最喜爱的公司之一,投资者欣赏它的高速发展和高效益。可是总经理很快就发现,曾经一度适用于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合需要了。 多年来,公司一直是按照职能原则组织起来的,设有主管财务、销售、生产、人事、采购、工程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的产品系列已不只是商业电脑,而扩大到包括电子打字机、复印机、电影摄影和放映机、电脑自控机床和电子记帐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经理已开始关心这样一些问题: (1)现行的组织结构没有规定总经理办公室之下各部门应负的利润责任。这不适合于目前在国外经营上处事应极为机动的特点;(2)似乎各部门强调小团体垒“墙”相隔,因而不利于销售、生产和工程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3)在总经理办公室之下的各级似乎无权作出很多决策。 因此,总经理把公司分散成15个自主的国内和国外分公司,各分公司都负有利 润责任。然而,当改组方案实施后,他开始感到对这些分公司不能恰当地加以控制,采购和人事管理职能大量重叠;各分公司经理不顾总公司的政策和战略而自己作主经营业务。总经理显然已感到,公司正在分解成若干独立部分。 在分析了因分公司建立犯错误和造成损失而陷入困境的一些大公司的情况后,总经理认为,自己在分权制方面走得太远了。因此,他收回了委派给分公司经理的一些职权,要求他们在下述重要事情的决策上要得到最高管理部门的批. 准:(1)超过1万元的基本建设投资;(2)新产品的引进;(3)销售与价格战略和政策的变动;(4)工厂扩建;(5)人事政策的变动。 当看出他们的一些自主权被取消时,分公司经理感到的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公开抱怨,公司是在忽上忽下的过程中,先是分散后又集中,弄得下面无法工作。总经理对此非常担忧,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请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总经理将公司划分成15个分公司的做法是对的吗? 2、总经理现在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答: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 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酒类公司

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1)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1) 二、案例介绍 (2) (一)公司背景 (2) (二)股权制衡关系 (2)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权制衡的解释 (3) 三、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内部控制作为降低交易费用和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为相关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及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影响公司治理(陈汉文、张宜霞,2008)。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根据五部委制定的实施时间表,《配套指引》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依据 La Porta et al.( 2002)的界定,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因为持股比例在5%-10%之间的制衡股东具有一定的监督动机和能力,但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比较小,除非还存在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制衡股东。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考察,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2010)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会对其有所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是三个重要的因素。吴益兵等(2009)认为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是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复杂状况及企业的成长性,而在控制这些因素基础上,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过于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后果的考察,国内学者张川等(2009)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杨玉凤等(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果的考察,张龙平等(2010)认为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林斌、饶静(2009)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是为了向市

囚徒困境博弈的行为博弈均衡分析

囚徒困境博弈的行为博弈均衡分析 Christopher Stephens: Modelling Reciprocal Altruism,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47, No.4, 1996, pp.533-551. 互动利他主义建模 1、利他主义困惑与标准模型 The altruism puzzle and the standard model 在一个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博弈者都有两种可能选择:背叛(Defect)或合作(Cooperate),可一般表示为: 囚徒困境博弈要求两个主要条件:(1)Y>W>Z>X(命令条件,The ordering condition);(2)(Y+X)<2W(反利用条件,The anti-exploitation condition) 尽管“背叛”策略是一次性博弈中每个博弈者的优超选择,但相互合作却比相互背叛要好。 2、利他主义的非正式条件 Informal condition for reciprocal altruism 3、对反利用条件的Axelrod证明的批评 Criticism of Axelrod’s justification of the anti-exploitation condition 4、相互利他主义的一组正式模型 A menu of formal models of reciprocal altruism 5、对于guppies、baboons和bats模型的互动利他主义建模 Modelling reciprocal altruism in guppies, baboons, and bats (1)建模guppies的同时合作

博弈模型分析

1.3 管理型医疗概念研究 - 概念提出 - 博弈关系杨燕绥/王瑶平 - 分析模型岳公正 管理型医疗中的博弈关系:模型分析 (暂题) 概括地讲,管理型医疗是一种主要由医院(或者医生)、患者(或者受益人)、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或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政府四方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进行多方合作的医疗社会管理机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行政管理具体情况等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管理型医疗的结构和内容应当有其特点,具体操作方式和方法也很自然地存在差异。但是,从逻辑实质看,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诸多差异的管理型医疗在本质上都是一个由医院、患者、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政府四方围绕医疗服务定价、服务标准和成本控制等问题进行协商、规范和监督的管理过程。 本节的研究内容:1、对于管理型医疗中的博弈关系进行划分;2、对于管理型医疗中主要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 1 管理型医疗中博弈关系的划分 一般分析,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主要由医院、患者、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政府四方组成。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医疗保险在实际操作上涉及的主体还包括参保人、缴费人、受益人、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营利和非营利)、药店、类似医生协会和药品协会的NGO组织、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监督评价机构等等。如何将这些组织和机构协调起来,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管理型医疗的主要内容。

图1-3—1 医疗保险的运行关系1 依据图1-3—1分析,医疗保险的运行中,包括了多元主体(医院、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雇主、雇员、药店等)之间复杂的多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关系。 1、医院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关系; 2、医院和受益人的关系; 3、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受益人的关系; 4、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药店的关系; 5、受益人和药店的关系; 6、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政府的关系; 7、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雇主(企业)的关系; 8、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雇员(患者、投保人)的关系; 9、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1杨燕绥著:《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第239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 2013级会计五班 20132319293926 组长:刘金桥 65 王冬梅17 34 19 组员:王禹王泽宏陆明珠 20122319210752 杨

炀 “巨人集团”内控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底1998年初,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跨行业经营,进入房地产业。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想借助房地产火爆的买方市场大赚一笔,不想国家出台紧缩银根政策,想靠贷款维持建设的路子被堵,私人间借款面临到期,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基础建设,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地上建筑不见踪影。 董事会被架空。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制约管理层专权,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而董事会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决策人或主管手中,那么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而拖垮整个公司。 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老“巨人”的总目标是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老“巨人”跳出电脑产业,在全国兴起的房地产热和生物保健品热的刺激下,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史玉柱本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但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而且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为了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而从1994年2月大厦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期间。老“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急于扩张,又未赢得银行的支持,在资金链上难以为继,于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将生物工程的结生物工程连维持正常运作的费用都不足,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果是多元化经营变成了最糟糕的多元化失败。 本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巨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资金链断接;4.风险控制失效,筹资未申请银行贷款;5.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与制衡存在严重问题,形同虚设;6.内部监督缺乏;7.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扩张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巨人做大作强,反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案例分析题11 某宾馆经理接到处分职工王大成的报告,他觉得问题不太清楚,就作了一番调查 事实是王大成的母亲患病住院,他母亲想喝鸡汤 由于王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母亲,连去市场买鸡的时间都没有 在这种情景下,他在餐厅里偷了一只鸡,犯了错误 经理了解了情况以后,批准了餐厅对王作记大过一次、扣发当月奖金 然后带着慰问品去医院看望王的母亲,并对他母亲说:;王大成在工作中表现很好,在家里对你也很孝顺,他是你的好儿子 ;患病的母亲含笑听着 次日,经理找王大成谈话,先肯定他工作好,接着又指出偷公家东西是十分错误的,并征求其对处分的想法 王大成对这种赏罚分明、合情合理的处理十分感动,并表示自己错了,愿意接受这种处分 这时,经理离开座位说:;你母亲生病半个多月,我们都不知道,没有给予关心,我们很对不起你 ;说后,经理毕恭毕敬地向王大成鞠了一个躬 问题: (1)从管理与道德的关系,分析王大成的行为

王大成的行为,违犯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也是违犯爱护企业财产的规定,这是容易认识的事实 因而王自己也认识错误,接受处分 但从这件事,不仅要认识道德,还应分析管理问题:a.餐厅的管理是否有疏漏,为什么会出现生产材料被偷走的事情?b.餐厅管理者对王家庭困难情况是否了解得不多,关心得不够?c.餐厅对员工的教育力度应该加大 概括一句话,应该从行为科学来认识管理的问题 (2)评价经理处理这件事的做法 本案例中经理的做法略嫌过分,本来是员工犯错误,反而像是领导有错 一般情况下,此举不妥 案例分析题12 齐鲁石化公司是一个现代石油化工生产的企业,由于这种行业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公司一开始就实行从严从实管理,制定岗位操作要求,实行公司、厂两级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1990年7月,公司所属烯烃厂裂解一班工人提出;自我管理,让领导放心;的口号,并提出;免检;申请 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在全公司推广创;免检;活动,并细化为一套可操作的行为准则,这就是(1)工作职责标准化;(2)专业管理制度化;(3)现场管理定量化;(4)岗位培训星级化;(5)工作安排定期化;(6)工作过程程序化;(7)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契约化;(8)考核奖惩定量化;(9)台帐资料规格化;(10)管理手段现代化

7、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练习题

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一、单选题 1. 内部控制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行性提供合理保证,其原因是()。 A. 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是丙公司管理层的职责 B. 内部控制的成本不应超过预期带来的收益 C.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中 %华 @会计¥网??校 D.对资产和记录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是丙公司管理层应当履行的经管责任 2.下列与现金业务有关的职责可以不分离的是()。 A. 现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B. 现金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的记录 C.现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D. 现金保管与现金总分类账的记录 3.在了解控制环境时, C 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是()。 A. 内部控制的人工成分 B. 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成分 C. 丙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 D. 会计信息系统 4.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导致C注册会计师不能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是()。 A.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清晰区分内部控制要素 B.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根据变化的情况修改相关的内部控制 C.丙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D.C 注册会计师对丙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 5.C 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实施的程序是()。 A.查找丙公司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所有重大缺陷 B.了解丙公司情况及其环境 C.实施审计程序,以了解丙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 D.实施穿行测试,以确定丙公司相关控制活动是否等到执行 二、多选题。 1 在了解戊公司控制环境时, E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的内容有( )。 A. 戊公司治理层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 B.戊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C. 戊公司员工整体的道德价值观 D.戊公司对控制的监督 2.戊公司下列控制活动中,属于经营业绩评价方面的有()。 A.由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B.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发现的差异进行调查 C.对照预算、预测和前期实际结果,对公司的业绩复核和评价 D.综合分析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3.在了解戊公司内部控制时, E 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程序有()。 A. 查阅内部控制手册 B.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C. 重新执行某项控制 D.现场观察某项控制的运行 4、在识别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后,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 A所设计的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B 控制本身的设计不合理,但得到了执行 C 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得到执行 D控制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5、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 运行的审计证据。 A 控制是否存在B控制在测试时是如何运行的 C控制由谁执行D是人工控制还是自动化控制 6、对控制测试的程序包括() A 询问 B 检查和观察 C穿行测试 D 重新执行

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

文章编号:1000-8934(2003)03-0039-05 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 潘 天 群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博弈逻辑(game logic )是随着博弈论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它是一行动逻辑。博弈逻辑研究的是理性的人在互动行动中即博弈中的推理问题。在博弈行为中存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正如在传统逻辑中存在逻辑悖论一样,博弈逻辑中同样存在悖论或者“问题”。博弈参与人运用演绎推理时存在逆向归纳法悖论,而运用归纳推理时存在归纳是否有效的问题。 关键词:博弈逻辑;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逆向归纳法悖论;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中图分类号:B8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11-13 作者简介:潘天群(1965-),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哲学、逻辑学、博弈论。 1 一种新的逻辑:博弈逻辑 博弈论研究人类活动中的互动行为,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博弈论中,人类的所有活动,只要是互动行为,均可以看成是博弈行动。在此基 础上,一种新的逻辑“博弈逻辑” (game logic )得以兴起,它是一种特殊的行动逻辑(action logic )。 博弈论研究多个理性人在互动过程中如何选择自己的策略。理性的人是使自己的目标或得益最大化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理性的人即是使经济目标最大化的人———经济人。理性人如何使得自己的“得益”最大?关键是“推理”。 博弈逻辑中存在着两种研究纲领。第一种研究纲领是结合模态逻辑系统,建立新的博弈逻辑系统。在这方面,日本筑波大学的金子守(Mamoru Kaneko )教授是这方面的权威。近几年,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有关博弈逻辑方面的论文。他不仅在模态逻辑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博弈逻辑(game logic )系统,而且,建立了与博弈逻辑密切相关的公共知识逻辑(common knowledge logic )系统。第二种研究纲领是研究博弈活动中的实际“推理问题”,许多博弈论专家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博弈逻辑做整体的分析不是这里的任务,本文的目的是简要论述博弈活动中的推理问题,属于第二种研究纲领。 根据博弈论,人们在实际的博弈活动中涉及到 两种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然而,正如传统逻辑中存在着悖论(演绎悖论和归纳悖论),在博弈逻辑中同样存在着悖论。 2 博弈逻辑中的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博弈论有两个假定:第一,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第二,博弈参与人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同时取决于其他人的行动。 每个理性的参与人在策略选取,使自己得益最大时,要充分考虑局中其他人的策略选取。同时,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与他有同样的想法。在博弈中,“每个人是理性的”是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 ),它是每个参与人进行策略选择或者推理的前提。 博弈参与人的推理表现在他对策略的选取上。决定参与人的策略选取一方面是博弈结构,另一方面是其他参与人的策略。博弈结构是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函数或者得益函数。按照博弈的次序来分,博弈分动态与静态博弈;按照信息的分布来分,博弈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在不同的博弈结构下,参与人所用的推理不同。 根据参与人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在博弈中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我们来分析博弈参与人是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 (1)静态博弈的演绎推理 让我们来分析典型 的“囚徒博弈”的例子。 第19卷 第3期2003年 3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19,No.3 Mar.,2003

从博弈论看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本质及规范举措

从博弈论看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本质及规范举措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经营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已经达到4927.3亿元,对稳定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保险市场也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新格局。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风险性和金融性于一体。保险经营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信息交流的愿望、拥有的资源和保险知识等差异,造成对方希望了解或本来能够了解的信息不能为对方所了解,从而形成了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本文试图就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负面现象,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规范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政策举措。 一、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负面现象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一般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是单向的,信息优势只存在于买卖双方中的一方。而在保险市场中,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信息不对称却是双重的,对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存在。保险市场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两种负面现象:一是“逆向选择”,即“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现象”。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隐藏信息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行为,当消费者受到伤害即购买“次商品时”时,消费者也不再选择“好商品”,或者在选择“好商品”时不愿付更高的成本。在保险市场上,潜在的被保险人总是比保险人更了解保险标的风险状态,保险双方存在信息差别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保险定价中,保险人通常使用分类计算法厘定保单价格,这种方法尽管简便,但却不能区别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保险标的,从而也就不能确定适合于被保险人的保费水平,当保险费处于一般水平时,基于投保效用的考虑,高风险者将选择投保,而低风险者将退出需求市场,从而出现“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现象。二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事前道德风险是指被保险人在防损行为方面产生的背离,因为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人们在投保后防灾行为而产生“隐蔽行为”,从而面临着人们松懈责任甚至可能采取“不道德”行为而引致的损失。事后道德风险是指被保险人在减损方面行为产生的背离。不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都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对被保险人而言,由于保险人不了解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被保险人的风险意识降低,甚至被保险人为了少交保险费和多获赔偿,可能故意隐瞒保险标的所面临的风险,甚至夸大保险损失,故意编造和制造保险事故,虚假索赔骗取保险金,也往往会造成保险公司因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而陷入困境。对保险人而言,一些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可视为道德风险问题,中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保险公司层出不穷,保险商品复杂多变,保险服务参差不齐,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200 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考研管理学案例分析精选题目(十四)

考研管理学案例分析精选题目(十四) 案例14 ABC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配件生产集团。最近,对该公司的三个重要部门经理进行了一次有关领导类型的调查。 一、安西尔 安西尔对他本部门的产出感到自豪。他总是强调对生产过程、出产量控制的必要性,坚持下属人员必须很好地解生产指令以得到迅速、完整、准确的反馈。安西尔遇到小问题时,会放手交给下级去处理,当问题很严重时,他则委派几个有能力的下属人员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他只是大致规定下属人员的工作方针、完成怎样的报告及完成期限。安西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导致更好的合作,避免重复工作。 安西尔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 所安西尔说,在管理中的最大问题是下级不愿意接受责任。他讲到,他的下属人员可以有机会做许多事情,但他们并不是很努力地去做。 他表示不能理解以前他的下属人员如何能与一个毫无能力的前任经理相处,他说,他的上司对他们现在的工作运转情况非常满意。 二、鲍勃 鲍勃认为每个员工都有人权,他偏重于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满足员工需要的学说,他说,他常为他的员工做一些小事,如给员工两张下月在伽里略城举行的艺术展览的入场券。他认为,每张门票才15美元,但对员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却远远超过15美元。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对员工过去几个月工作的肯定。 鲍勃说,他每天都要到工厂去一趟,与至少25%的员工交谈。鲍勃不愿意为难别人,他认为艾的管理方式过去死板,艾的员工也许并不那么满意,但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鲍勃说,他已经意识到在管理中有不利因素,但大都是由于生产压力造成的。他的想法是以一个友好、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对待员工。他承认尽管在生产率上不如其他单位,但他相信他的雇员有高度的忠诚与士气,并坚持他们会因他的开明领导而努力工作。 三、查里 查里说他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他认为不论是否属于他们的任务都安排在他的部门,似乎上级并不清楚这些工作应该谁做。 查里承认他没有提出异议,他说这样做会使其他部门的经理产生反感。他们把查里看成是朋友,而查里却不这样认为。 查里说过去在不平等的分工会议上,他感到很窘迫,但现在适应了,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不以为然了。 查里认为纪律就是使每个员工不停地工作,预测各种问题的发生。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没有时间像鲍勃那样握紧每一个员工的手,告诉他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他相信如果一个经理声称为了决定将来的提薪与晋职而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那么,员工则会更多地考虑他们自己,由此而产生很多问题。 他主张,一旦给一个员工分配了工作,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取消工作检查。他相信大多数员工知道自己把工作做得怎么样。 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他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混淆。查理的确想过,希望公司领导叫他到办公室听听他对某些工作的意见。然而,他并不能保证这样做不会引起

内部控制分析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 11财务分析3班郑明心111062284 【摘要】:在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是内部控制缺失有着共同的缺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是出现问题的根本诱因。从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分析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深刻总结出内部控制缺失的突出表现 【关键字】:丰田内部控制 公司简介: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案例介绍:2010年1月起,丰田汽车的油门踏板因设计问题在踩下去之后可能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开始召回 RAV4、Matrix、 Avalon 等8款车型,全球召回总量接近 1000 万辆;2010 年2月,继“踏板门”后,丰田公司因为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刹车系统出现问题,再次卷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的混合动力汽车预计总量为 27 万辆。大规模召回行动损害了丰田“安全、可靠”的形象,给丰田汽车可能带来长期的信用和品牌声誉损失。“品质和安全”这一曾经的“看家法宝”,正在为频繁出现的“召回门”事件所侵蚀。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损失不仅包括修复油门踏板的直接费用以及丰田今后的促销让利,还包括声誉上的损失以及相应的官司费用。据统计,2010 年1月份,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 15.8%,市场份额环比下降 4.1 个百分点至 14.1%。据摩根大通分析师估计,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直接损失将高达18亿美元。此外,8种问题车型因修复油门踏板而被停售导致的损失也将高达 7 亿美元。 丰田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从各个厂家今年召回的原因来看,厂商设计不合理、生产管理不严格、供应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三大原因。尤其是供应商的零配件不合格问题更是突出。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完整word版)【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5例

【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5例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案例分析题2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