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_段宗涛

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_段宗涛
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_段宗涛

收稿日期:2013-04-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5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951);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20090258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710100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J08-ZT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

G2241020,2013G1241119)作者简介:段宗涛(1977-),男,陕西凤翔人,副教授,工学博士,E-mail:108395825@qq

.com。第34卷 第2期2014年3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4 No.2

Mar.2014

文章编号:1671-8879(2014)02-0108-

07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段宗涛1,

2,康 军1,2,唐 蕾1,2,樊 娜1,2

,刘 研1,代记婷1(1.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710064;2.长安大学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4

)摘 要:以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建设为目标,在深入分析车联网和大数据的内涵和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应用需求,基于分布移动交通信息原子服务计算平台,提出了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包括交通信息服务模型描述、基于机会通信的服务发现协议、基于语义的交通信息服务匹配算法和上下文驱动的服务动态组合4个部分,从这4个方面入手,建立了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原型系统,验证了服务描述、服务发现、服务匹配服务组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能够很好地提高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用户所需服务供给的针对性显著提高;该服务协同体系能为车联网用户提供更为智能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有助于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信息服务;车联网;大数据;服务协同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志码:A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

eration architecture based onvehicular network big 

dataDUAN Zong-tao1,

2,KANG Jun1,

2,TANG Lei 1,

2,FAN Na1,

2,LIU Yan1,DAI Ji-ting

(1.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Shaanxi,China;2.Shaanxi Road and Traffic Dete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enter,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Shaanxi,China)Abstract: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truct a new type of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based on vehicular network big 

data.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ular network big data,a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prop

osed.This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included four parts:the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description,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based on opportunity communication,matching algorithm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semantics and context driven dynamic service composition.This kind ofnew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had been validated in a service cooperationprototype system from the related four asp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ce coop

eration ar-

chitctur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s intelligence and individuation.Theservice quality is obviously improved.The ability of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s supply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is new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can supplymore intelligent and personalized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vehicular network users helps toguarantee the traffic safety and efficient operation.1tab,4figs,13refs.

Key words:traffic engineering;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vehicular network;big data;service cooperation

0 引 言

交通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出行前信息服务、行驶中驾驶人信息服务、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等。交通信息服务旨在最大化地方便乘客、驾驶人的出行,全方位地反映实时路况信息。出行者综合利用各类交通信息使其自觉调整出行行为,从而实现交通系统的优化运行。交通信息服务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可靠;出行决策的相关性好;能为整个区域提供相关的交通信息;易于被交通参与者和公众接受、使用[1]。

目前,交通信息服务为交通的畅通、高效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①交通服务信息的综合处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服务出行;②交通信息服务的方式急需进一步丰富,以获得更高的针对性服务出行。最近出现的车联网和大数据为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将原本互不联通的车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互通,获得交通参与各方的属性、状态等多源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与应用,提升智能交通的感知、传输和应用多个方面的信息化基础能力。车联网大规模部署之后,必然持续性获取大量包括人、车、路、环境等交通参与方的多源基础信息,并通过人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共享信息,从而构建出满足大数据特征的数据环境。上述2个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可能。

1 车联网和大数据的内涵及技术特征车联网和大数据是最近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大数据的飙升主要还是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互联网、传感网和物联网[2]。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大数据环境是车联网的数据特征之一。

1.1 车联网的内涵及技术特征分析

1.1.1 车联网的内涵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状态和轨迹等信息构成的庞大交互网络。

车联网采用的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的功能包括全面感知道路交通和大范围交通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从而达到车辆和道路的全时空监管与服务效果,最终为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提供信息支撑。

1.1.2 车联网的技术特征

(1)信息感知与信息融合。车联网是人、车、路互联的网络,信息感知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网络对车和路进行信息感知。围绕车辆信息感知包括车内信息感知和车外信息感知。车内信息感知主要感知车内的状况信息;车外信息感知主要感知车外环境状况信息。围绕道路信息感知主要包括路上信息感知和路边信息感知,主要感知路的状况信息。无论是车辆信息,还是道路信息感知,都是要获取车内状况和其所处环境信息,并为车联网获取不同于互联网的信息,并融合该信息。感知并融合感知信息是车联网的一个特征。

(2)智能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车联网的重要节点,完成车联网信息汇聚和发布的功能。车联网中车辆及其环境信息的汇聚对车载终端提出开放性的要求。车联网底层多源感知信息可以部分在车载终端进行处理,同时要求车载终端将适当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中心。车载终端根据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结合车联网中其他车载终端发布的信息、道路及周边环境信息,并结合具体应用需求,计算符合具体应用需求的信息。上述需求对车载终端提出了智能

第2期 段宗涛,等: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性的要求。

(3

)服务计算与服务协同。车联网的交通参与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各类信息服务要求车联网能够计算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信息。车联网中的车载终端计算能力有限,需要服务端完成大量信息和资源的汇聚与计算,并向车载终端发布实时综合信息服务。服务端采用服务计算技术完成车联网服务信息的大量计算工作。此外,车联网通过服务协同来整合大范围交通信息系统的全面信息,从而实现增值服务。通过服务协同,可以使车载终端获得更有针对性、价值更高的服务。1.2 大数据的内涵及技术特征分析1.

2.1 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是随着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Web2.0、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等大范围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数据现象。大数据需要管理的数据规模大,就当时的CPU和存储技术水平,管理这类数据必须特别对待。大数据的数据类型也不仅仅是关系数据,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更多。数据的快速增长是大数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Web2.0、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迅速部署和应用也为大数据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因此,学界总结大数据具有“3V”的特点。“3V”是指:规模大(Volume)、类型多(Variety)和变化快(Velocity)。数据快速动态变化是大数据与以往的大规模数据和海量数据概念中的规模大、

类型多的特点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点[

3]

。1.2.2 大数据的技术特征

大数据是相对于随机采样获得的数据(简称小数据)而言的,大数据更是对被采样对象的全方位信息的综合反映,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分析信息时的3

个转变[

4]

,如表1所示。表1 大数据相对于小数据的3个转变Tab.1 Three changes from small data to big data序号数据类型

小数据

大数据

1随机采样数据(样本)全体数据(总体)2精确性混杂性(允许不精确)3

重视因果关系

重视相关关系

第1个转变:

大数据环境下,能分析的数据更多,有时候甚至是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全体数据。大数据与小数据比,对被观测事物采集的信息更多、

更全面,结果是对被观测事物更精确的描述,也可以描述以前无法发现的细节———大数据揭示了样本数据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

第2个转变:因为数据如此之多,描述更精确,从而使研究者不再关注精确度。当具有海量实时数据时,更高精确性不再是关注的主要目标。拥有了大数据,不再需要过分对一个现象刨根究底,只需掌握事物的大体发展方向即可。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弃精确度。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得到宏观层面的洞察力。

第3个转变:它是因前2个转变形成的,即不再重点关注寻找因果关系,而是重点关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大数据环境下,寻找事物间的相关关系成为重点,相关关系能够提供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相关关系不一定能准确回答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能发现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2 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也称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是运用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向出行者提供出行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的系统。2.1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应用需求2.

1.1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实时向出行者提供出行相关信息,方便出行者从行前、途中直至目的地的整个出行过程中随时能够获得有关道路交通状况、出行所需时间、换乘方式、出行所需费用等信息,指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出行路线,以最高的效率和科学的方式完成出行过程。2.

1.2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需求按照获取信息的时间划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系统和出行中信息服务系统。按照获取信息的种类划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可分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路径诱导及导航系统、交通流信息诱导系统、停车场信息诱导系统。

出行前信息服务使出行者在出行前能获取出行路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当前道路交通状况及公共交通状况等信息,为规划最佳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出行中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出行选择及车辆运行状态的精确信息、道路交通状况信息,向不熟悉地形的出

011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014年

行者提供路径导航功能。向利用公交出行者,提供公交站点信息和途中换乘信息。

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与出行有关的社会综合服务及设施的信息。出行者获知该信息后,制定出行计划和选择路径。路径诱导及导航服务系统为驾驶人提供信息,引导驾驶人行驶在最佳路径上。交通流诱导系统是通过实时采集和发送交通信息,适时引导交通流。停车场信息诱导系统实时提供某区域内所有停车场的停车状况信息,向停车者提供停车场位置及可利用车位信息。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用户信息终端3个功能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组成

Fig.1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rg

nization其中,交通信息中心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处理、发布和接口功能,包括对道路交通运输信息和社会公众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最优路线搜索等算法的实现;通信网络完成用户信息终端和交通信息中心间的数据传输;用户信息终端主要指车载终端、诸如个人电脑终端和手持机等在内的个人信息终端以及公用信息亭等道路交通信息的发布设备。

2.2 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新型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其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交通运输领域积累了大量数

据,有效支撑了现有交通的运营和服务[

5]

。车联网的出现更丰富了交通信息服务的内容。随着各地各类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逐步推开,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量将进一步加大、数据类型将进一步增多、实时变化的数据将日益丰富。

在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原有的交通信息服务

体系难以满足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复杂性需求、不能适应车联网大范围信息共享的需求、服务方式

智能化和个性化稍显薄弱[

6-

8]。为适应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新型交通信息服务

体系亟待建立[

9]

。为降低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复杂性,本文在建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下将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分离。数据处理的目标是建立交通信息原子服务,采用分布式移动计算模式搭建交通信息原子服务计算平台。

交通信息原子服务是构成车联网交通信息服务的最小单位,包括一系列以单一基础业务和管理对象为主体的数据项。例如某一路段道路基础设施状况,某一时刻车辆运行状况、道路拥堵状况、停车场可用车位状态和换乘站车辆运行状况,某一时段气象环境信息等均可定义为交通信息原子服务。多个交通信息原子服务通过一定方式的协作可综合形成各种不同的交通信息服务,从而提供包括出行规划、车辆导航、停车换乘等多种交通信息服务。

在交通信息原子服务计算得到之后,采用服务协同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从而最终建立适应车联网大范围信息共

享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本文在分布式移动交通信息原子服务计算平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技术。

3 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交通信息服务协同的过程如图2所示。用户在出行前或在途旅行过程中递交服务请求,解析器根据预生成的服务组合模板将服务请求转化为具体的任务集及相互逻辑关系。根据当前车辆及行车环境信息发现所有候选原子服务,并选择合适的车载服务节点参与服务匹配,将生成的服务组合方案映射至有限区域下的车联网络。在协同处理过程中,安排原子服务的执行计划并综合监控运行结果。当服务资源或车联网环境发生动态改变,若导致当前服务组合方案效用降低幅度较大,或生成的结果信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启动服务的动态替换过程。3.1 交通信息服务模型描述

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具有分布、动态、实现多样性等特点,往往需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基

11第2期 段宗涛,等: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图2 交通信息服务协同过程

Fig.2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cooperation p

rocess础设施服务部门(如停车场、加油站)等各个部门之间协同调控,才能达到更好的服务优化目的。为了避免形成一个个“服务孤岛”,如何有效抽象服务数据,提供一个通用的描述框架,实现服务数据在不同部门应用之间的共享与集成,是建设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的先决条件。

建立服务模型,对服务进行形式化描述是实现交通信息服务协同的前提与基础。服务描述包括语法和语义2个方面。服务的语法描述是一种规范用于组织服务向外提供的公共信息,比如人类的名字,它可用在人类社会中进行交流。即将服务描述为能够进行消息交换的访问点集合。服务的语义描述用于说明服务的功能,主要以服务的输入(input)、输出(output)、前提(preconditon)和效果(effect)作为衡量参数

[10]

,既包括服务的输入输出基本功能(I

、O),又考虑到服务的行为特征(P、E),即服务的前提和效果。图3(a)是对位置查找服务的语法描述,图3(b)是对航班预定服务的语义描述。由于交通信息服务和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车联网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基于语法的服务描述缺乏对服务语义的描述,无法根据服务数据进行推理,不具备机器可理解性和易用性,难以支持自动、动态的服务发现、执行、组合和协作。比如“炮轰”在军事领域和新闻上的区别以及“灌水”在网络上和农业水利上的区别等,虽然有相同的语法结构和组织规则,但是在不考虑语义的情况下,显然服务描述上所表达的意义差别很大。因此,为了实现对交通信息服务数据的自动理解,需要解决服务的语义表示问题。

本体是用于描述特定领域的概念模型。本体为语义网提供了相关领域的共同理解,确定了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概念的明确定义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使得人之间以及机器之

间能够准确地基于

图3 交通信息服务的语法与语义描述例子Fig.3 Syntax and semantics description examp

lesof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语义而不仅仅是在语法里进行交互。研究使用本体方法构造服务模型,通过模拟人类对交通信息服务领域中相关知识的描述,将原始服务数据上升为知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甚至消除对交通服务数据的二义性理解,增强服务描述的表达能力,提供知识的推理能力,使得服务数据更好地被共享和复用,发

挥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潜力[

1]。3.2 基于机会通信的服务发现协议

服务发现技术是使服务请求者可以在车联网中自动搜索所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车联网中的车辆由于速度快,密度不均匀形成了一个车载机会网

络[12]

。在此网络中,车辆节点移动、节点稀疏、通信

设备关闭或障碍物造成信号衰减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网络大多数时候不能连通。传统的基于固定路

由的通信模式无法有效运行[

13]

。由于车辆节点的移动,2个节点可以进入相互通信范围而交换数据,因此,为了在不连通的网络中实现服务请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通信,采用机会通信的工作模式,即“存储—携带—转发”。在这种模式下,当服务请求者与提供者不存在直接路径时,将请求信息在当前车辆节点缓存,并随着车辆的移动以等待合适的转发机会,将请求信息以节点对之间

11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014年

的逐跳转发方法传输至提供者。针对每个请求信息,确定对其下一跳节点与合适转发时机的选择方法,是设计高效服务发现协议的关键。

在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发现过程中,服务请求节点首先发布个性化请求消息,产生服务数据的节点将服务数据分发给请求节点。在融合网络状态与车辆特征,以及车联网服务发现协议的基础上,建立请求节点的消息发布方式。由于节点具有缓存能力,还需建立目标节点与中间转发节点的不同单播数据分发策略。

3.3 基于语义的交通信息服务匹配算法

交通信息服务模型能够提供精确的服务能力及行为的描述,这为车联网环境下的服务匹配提供支撑。传统的服务匹配算法是基于语法框架,从服务描述的关键词、属性或接口方面实现发现服务与请求者需求之间的匹配。由于交通信息服务种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透明)服务易用性的需求,基于语法的匹配算法缺乏语义层面上的描述,度量候选服务与需求之间符合程度的准确性受到限制。因此,在交通信息服务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本体完成服务匹配,使用推理机制对语义与语法的两级相容性进行检查。

车联网环境的移动特性与资源有限性,使得基于本体的推理与匹配程度计算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尤其在候选服务数量众多的情况下,会增加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因此,车联网环境下的服务匹配要求最小化通信时延与负载。建立面向用户的服务过滤机制,比如地域限制等,在计算和推理过程中过滤掉大量弱关联服务,提高服务匹配的效率,并严格保证服务的功能与性能能够满足。

3.4 上下文驱动的服务动态组合

随着车联网规模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单一的交通信息服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更复杂功能、增值服务等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因此,交通信息服务组合成为服务协同技术发展的必然。

车联网能够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数量和种类愈来愈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量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服务,因此在需要组合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合服务时,就会形成大量的组合方案。为实现最优的组合方案,同时体现用户个体的主观性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的客观性,服务的QoS评价是关键。

作为QoS的一个重要属性,服务可用性直接影

响用户的满意度。交通信息服务可用性数据主要来源于用户历史评价数据,随着Internet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量的用户历史评价数据存在于各类网络媒体之上,此类数据具有样本规模庞大,数据收集与统计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由于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可用性数据具有较强的隐含性、模糊性和非形式化性,需要研究车联网环境下各类服务提供者相关历史数据的自动收集与筛选机制,以及通过回归分析对历史数据建立类型化交通信息服务可用性的量化评价模型。

同时,交通信息服务的组合受到车辆、行车环境等上下文信息的约束,服务提供者所具有的移动性和不稳定性,都为动态服务组合的研究带来了迫切需求。此外,车联网环境的各种异常随时会导致服务业务流程暂时无响应、甚至中断等,都将极大影响服务的可靠性。图4所示为危险品在途监管的流程组合实例,可以看出,业务流程中的交通信息服务事务是跨越单个或多个服务的操作来实现的。当某个服务操作被执行了一半时,如数据采集服务中的读取操作出现故障而失效,需要对失效服务进行替换,保证整个流程的不中断。然而仅替换失效服务操作,会破坏事务数据的原子性。因此,需要研究交通信息服务的事务属性,支持事务级服务替换,进而提高事务级服务异常处理能力,维护组合服务动态自适应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图4 危险品在途监管服务的流程组合实例

Fig.4 Service composition process instance

for monitoring dangerous goods

4 结 语

(1)深入分析了车联网和大数据的内涵和技术特征。针对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需求,提出了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该协同体系由服务模型及其描述、服务发现、服务匹配、服务组合等4部分组成。

(2)基于该体系完成了交通信息服务模型的建

第2期 段宗涛,等: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

立和服务的描述、基于机会通信的服务发现、基于语义的交通信息服务匹配和上下文驱动的服务动态组合,从而向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用户提供新型交通信息服务。

(3)在实验室建立了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原型系统,验证了服务描述、服务发现、服务匹配和服务组合技术。从原型系统的运行结果看,该服务协同体系很好地提高了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

(4)随着车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展交通信息服务协同典型应用研究,进一步丰富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协同内容,为该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的推广使用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张国伍.智能交通物联网与综合交通信息服务[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13(2):1-8.

ZHANG Guo-wu.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information service[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3,13(2):1-8.(in Chi-

nese)

[2]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LI Guo-jie.The large data of scientific value[J].Com-

munication of China Computer Society,2012,8(9):8-

15.(in Chinese)

[3]周晓方,陆嘉恒,李翠平,等.从数据管理视角看大数据挑战[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16-21.

ZHOU Xiao-fang,LU Jia-heng,LI Cui-ping,et al.Big

data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manage-

ment[J].Communication of China Computer Society,

2012,8(9):16-21.(in Chinese)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Viktor M S,Kenneth C.Big data[M].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in Chi-

nese)

[5]Ekram H,Garland C,Victor C M L,et al.Vehiculartelematics ove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a

survey[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10,33(7):

775-793.

[6]常促宇,向 勇,史美林.车载自组网的现状与发展[J].通信学报,2007,28(11):116-126.

CHANG Cu-yu,XIANG Yong,SHI Mei-lin.Vehicu-

lar ad-hoc NET work status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7,28(11):116-126.

(in Chinese)

[7]陈立家,江 昊,吴 静.车用自组织网络传输控制研究[J].软件学报,2007,18(6):1477-1490.

CHEN Li-jia,JIANG Hao,WU Jing.Vehicular ad-hoc

NETwork transmission control[J].Journal of Soft-

ware,2007,18(6):1477-1490.(in Chinese)

[8]李丽君,刘鸿飞,杨祖元.车用自组网信息广播[J].软件学报,2010,21(7):1620-1634.

LI Li-jun,LIU Hong-fei,YANG Zu-yuan.Vehicular

ad-hoc network broadcasting of information[J].Jour-

nal of Software,2010,21(7):1620-1634.(in Chinese)[9]肖 玲,李仁发,罗 娟.车载自组网的仿真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7):5330-5335.

XIAO Ling,LI Ren-fa,LUO Juan.Vehicular ad-hoc

NET work simula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09,21(17):5330-5335.(in Chinese)[10]Marios D D,Andreas F,Nadeem A,et al.Location a-ware services over vehieular ad-hoc network susing

car-t-car communication[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in Communications,2007,25(8):1590-1602.[11]Marios D D,Saif I,Tamer N,et al.VITP:an informa-tion transfer protocol for vehicular computing[C]//

Violet R S.VANET-Proceedings of the 2nd ACM In-

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ehicular Ad Hoc Net

Works.New York: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

chinery,2006:30-39.

[12]Mohandas B K,Nayak A,Naik A,et al.ABSRP-a servicediscovery approach for vehicular ad-hoc network[C]//

Brahim B.Proceedings of the 3rd IEEE Asia-Pacific

Services Computing Conference.Yilan:Computer Socie-

ty,2008:1590-1594.

[13]Boukerche A,Abrougui K,Pazzi R W N.Context-a-ware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vehicular network[C]//Ghazaleh N A.Proceedings of

the 6th ACM Symposium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ireless Ad-Hoc,Sensor,and Ubiquitous Net-

works.New York:ACM Press,2009:1503-1509.

1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 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 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 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 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含的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 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 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目前,美国已有3000多家 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 产品。

二、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目前,行驶在法国巴黎大街上的20辆公共汽车和英国伦敦的约2500辆出租汽车已经在接受卫星的指挥。 四、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了该系统,外出旅行者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开始实现不停车收费、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能抓拍违章车辆等功能。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三部分: 1)城市智能交通 为了缓解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道路交通相关的服务信息传输到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对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与交通组织优化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5G推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腾飞 (13) 第二节5G时代来临,推动车联网与智能驾驶发展 (14) 一、5G具有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 (14) 二、5G赋予车联网更多功能 (16) 三、5G是自动驾驶实现的先决条件 (19) 第三节车联网C-V2X或后来居上,车载终端有望先行爆发 (21) 一、DSRC与C-V2X对比,C-V2X有望后来居上 (22) (1)DSRC (22) (2)C-V2X (23) (3)LTE-V2X完胜DSRC,为车联网的最优解 (25) 二、车联网产业链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等主要环节 (28) 三、车联网潜在市场规模近万亿 (29) 四、车联网硬件设备有望率先受益 (30) 第四节智能驾驶产业链涵盖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 (35) 一、智能驾驶产业链 (35) 二、中国或成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未来规模超万亿 (37) 三、ADAS加速渗透,带来行业新机遇 (40) 第五节5G商用箭在弦上,产业链各环节蓄势待发 (44) 一、5G牌照发放,开启商用化进程 (44) 二、产业链各环节进展顺利 (48) (1)芯片及模组 (48) (2)终端设备 (49) (3)整车企业 (49) (4)基础设施 (50) 第六节部分企业分析 (53) 一、均胜电子:安全整合推动业绩增长,汽车电子前景广阔 (53) 二、德赛西威:汽车电子龙头,车联网智能驾驶逐步落地 (53) 三、华域汽车:汽车零部件龙头,智能电动打开成长空间 (54)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1. 车联网网络安全范畴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于“云”、“管”、“端”三层架构,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车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分为智能汽车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通信安全,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贯穿于车联网的各个环节,也是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2.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关系 1 )安全防护对象 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对象往往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或服务器。而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保护面广,任何一环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

重的后果。大量的车联网终端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受限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暴露在户外、野外,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2 )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传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常见的攻击手段有篡改、伪造、拒绝服务,但在车联网中,因车辆节点通常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高速动态变化,且存在错综复杂的V2V,V2I,V2N 等各种传输介质(无线或有线)、协议(TCP/IP 和广播)、结构(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等,使得车联网攻击一般针对信息的网络架构的安全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应对常见的攻击,传统安全和车联网一般采取设置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等防火措施,对于车联网安全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场景以及功能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形成“检测-保护-响应-恢复”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 3 )安全后果 传统网络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网络服务中断、信息泄露、数据完整性破坏等方面,但对于车联网来说,出现网络安全事件,轻则会造成汽车失窃、数据泄露,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汽车的控制权,危害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3.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防护并非仅指车辆本身信息安全,而是一个包含通信、云平台和外部新兴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安全防护,同时安全防护需要长期进行,需要定期对整个生态做安全检测以便发现潜在的风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章鱼大数据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章鱼大数据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开发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物联网行业现状 数字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及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才会导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的极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结果,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1年已经超过2300亿元,虽然和期望的“万亿规模产业”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不可小视。其中传感器设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RFID产业规模190亿元,M2M终端数量也已超过2100万个。另一个方面,我国的物联网企业也呈现出聚集效应,例如北京中关村

已有物联网相关企业600余家,无锡国家示范区有608家,重庆、西安等城市也有近300家。从区域发展来看,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2009年以前,可能没有哪家企业说自己是物联网企业。一夜之间产生的上千家物联网企业,他们的核心能力、产品或服务价值定位、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都是如何呢?首先来看这些物联网企业从哪里来。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前的公用企业转型,最典型的是电信运营商,他们有自己的基础设施,有客户资源,因此自然转型到物联网行业。除了电信运营商,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商、甚至是气象设施运营商,也都转型为物联网企业。第二类是传统IT企业,例如华为、神州数码,以及众多上市公司等。这一类公司也是在传统的优势积累基础上开拓物联网新业务。第三类是一些制造企业,包括传感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核心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如家电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这一类企业不能说没有大企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第二是嵌入式系统和智能装备,第三是软件与集成服务。 再来看我国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通过对多个部委和地区的物联网专项进行汇总,下图列出了目前提到最多,也是应用最成熟的八个领域。但是换个角度再看,不管是工业控制、供应链管理、精准农业,还是建筑自动化、远程抄表、ETC,其实都并不是新的技术领域,而是在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重新包装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总的来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车联网引领智能交通进入新时代

车联网引领智能交通进入新发展时代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馆展出的“2030年上海车联网智能交通体系”一度令观众 倍感神奇,而近期随着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善,汽车制造商和智能交通设 备商的联合已经让这个曾经看上去遥不可及的车联网智能交通梦在现实中前进了一大步。而 一系列的车联网智能交通技术理念和产业构想,让人们看到了更为壮观的产业蓝图。 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作为解决车辆与道路间矛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保障行驶安全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先后建立了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系统,其集成了智能交通灯控制、重要路段监控、动态车辆抓拍、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其次,具有车辆定位和智能调度功能的智能公交系统也已经在上海的多条公交线路投入使用。再次,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在长三角的高速公路中已经得到全面覆盖。纵观上述应用为代表的现有智能交通系统,存在应用范围上的局限,其限于某类车辆或者特定区域车辆,并且较多地关注于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综合管理,而对车辆自身安全行驶的辅助作用不大和车载的娱乐办公系统未能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车辆的爆发式增长和无处不在的信息需求将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紧密的结合起来,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研究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是车联网在提高行驶安全方面的典型应用,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车联网,前后及相邻车道的车辆信息可通过车辆上的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通信获得,一旦周边车辆出现紧急状况,驾驶员便可根据提示及时避让,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而通过使用安装在路边的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交管部门就可以利用RSU一方面实时采集到车辆更详细的运行情况,提高道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将路况信息和其他多媒体服务信息实时通报给行驶在指定路段的所有车辆,提高信息发布有效性。可以说,以车联网为核心的广义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定的重点攻关领域,车联网的可以提高智能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发展和建设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研究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研究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解决当下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典型运用。本文通过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系统的 构建,实现了车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尤其是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 救援的应用,使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车联网;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救援 1车联网概述 车联网是指由车辆运行路线、位置以及速度等信息组成的交互网络,即通过定位系统、 射频识别以及传感器等装置,对车辆状态信息及道路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其中的状态信息包 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以及属性信息等;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中央处理器;最后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对车辆的状态进行监管,以 及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而实现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例如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 救援等功能。 2车联网架构分析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 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车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交 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 系统领域的延伸。与普通的物联网技术不同,车联网技术主要面向道路交通,为交通管理者 提供决策支持,为车与车之间提供协同控制,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车联网在系统上 具备物联网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可满足智能交通对安全、环保和效率的要求。 具体地,为了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中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救援等安全辅 助功能,可构建如下的车联网系统: 2.1车辆信息采集: 通过各车辆终端处的传感器采集相应车辆的运行数据信息,例如速度数据、加速度数据、本车位置数据、运动方向信息等; 通过各车辆终端处的传感器采集相应车辆的事故信息碰撞感应信息、火灾信息、按钮报 警信息等; 实时采集交管部门和救援部门的相关车辆位置信息。 2.2网络拓扑结构: 在城市道路沿途设置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用于上述各种车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传; 各网络节点均连接至远程服务中心,实现车辆运行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图2车辆碰撞预警场景示意图 具体地,在碰撞概率计算时,可采用多种计算方法,例如计算车辆之间的距离、计算车 辆之间的靠近速度、前车是否有刹车/变道操作等,下面分别以车辆之间的距离、前车是否有刹车操作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车辆之间的距离:获取本车和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其它车辆的相对位置数据;根 据该相对位置数据,确定本车与其它车辆的碰撞概率(此处,可事先根据车辆速度建立相对 位置数据与碰撞概率的对应关系);如果碰撞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则触发报警操作。 2)前车是否有刹车操作:获取本车和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其它车辆的相对位置数据;获取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前方车辆是否有刹车操作;在前方车辆有刹车操作时,根据二 者的相对位置数据,确定本车与前方车辆的碰撞概率(此处,可事先根据车辆速度建立相对 位置数据与碰撞概率的对应关系,相对于前车正常行驶的情况,在前车有刹车动作时,则相 对地,应在较大的相对位置时即有较大的碰撞概率);如果碰撞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则 触发报警操作。 3.2事故上报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第六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车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车联网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来自车联网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积极建言献计。 专家认为,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工作的支撑,车联网发展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车联网安全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业界的共同参与和相关产业的联动配合,凝聚行业力量,从技术、标准、管理甚至到产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和投资力度,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终端(车端)链路数据的安全。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 2018年,车联网产业迈入快车道。这一年,我国陆续发布多个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辅助驾驶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支持国家经济特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9月6日,在2019物博会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9月7日,苗圩与吴政隆在江苏无锡共同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揭牌。 苗圩提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发挥我国在网络技术、试点示范、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聚焦车用芯片、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环节,逐一实现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先行先试;推动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强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探索,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保障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中位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1.0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0.2

目录 1.引言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3) 1.4.术语 (3) 2.项目概述 (4) 2.1.项目背景 (4) 3.1.设计目标 (4) 3.1.1.技术规划路线建议 (4) 3.1.2.大数据软硬平台/网络架构规划建议 (5) 3.1.3.大数据应用集成点规划建议 (5) 3.1.4.大数据团队建设规划建议 (5) 3.1.5.大数据系统实施指导建议方案 (5) 3.数据平台总体架构规划 (5) 3.1.数据平台愿景 (5) 3.2.数据处理流程 (8) 3.3.主要功能 (8) 3.4.设计原则 (9) 3.5.平台建设路线 (9) 4.数据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10) 4.1.数据平台结构图 (10) 4.2.数据采集系统 (11) 4.3.数据存储系统 (11) 4.4.离线计算系统 (12) 4.5.海量数据库系统 (12) 4.6.管理系统 (13)

5.应用平台架构设计 (14) 5.1.应用平台架构图 (14) 6.平台安全 (15) 7.平台监控 (15) 8.部署架构 (15) 9.平台运维 (15) 10.团队建设 (16) 10.1.运维工程师 (16) 10.2.应用开发工程师 (16) 10.3.通信协议开发工程师 (16) 10.4.基于Hadoop的开发工程师 (16) 10.5.数据开发工程师 (16) 10.6.数据挖掘工程师 (17)

1.引言 1.1.文档目的 本文档是关于xx公司物联网大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1.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五大子系统设计; 3.应用平台设计 4.平台部署架构设计; 5.平台运维及团队建设; 1.2.文档范围 本文档仅限于北京xx科技公司内部人员和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人员阅读。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 1.北京xx科技的大平台项目相关人员; 2.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外部人员; 1.4.术语 1.Hadoop: Apache的分布式框架。 2.HDFS : 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996225.html,Node : Hadoop HDFS元数据主节点服务器。负责保持DataNode文件存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颜志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颜志国唐前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信号采集与控制体系,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相互融合趋势。文章以智能交通中的信号实时采集、动态控制诱导、最优路径规划等环节入手,阐释了各种智能传感器、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及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整体描述了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的具体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动态诱导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1]。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

《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导读:本文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原创:陈粱 ■ 国际关系学院陈粱 车联网是面向车辆通信的网络,由在道路上行驶的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汽车与路边通信单元以及后端服务器共同构成。特点是通信节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是一种无限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众多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研究完善相关技术。2010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胎压监测系统(TMPS)的攻击。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控制胎压警告灯的开启与关闭,这将会误导驾驶员对于车辆胎压状态的判断,从而达成某些非法目的。2011年,由于斯巴鲁运用验证短信的方式对汽车执行互联服务存在漏洞,在DEFCON会议上,技术人员利用截获的车主发送

的验证短信解锁了车辆。2013年,DEFCON会议上黑客通过福特翼虎、丰田普锐斯的软件漏洞,实现了在车内连入车辆网络,从而控制车辆的油门与刹车等关键系统。2014年,360公司利用特斯拉汽车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漏洞,实现了远程解锁、开关车灯等一系列操作。2015年,Jeep 大切诺基由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其刹车与转向系统被远程控制,最终导致克莱斯勒公司召回140万辆问题汽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实现对特斯拉的远程入侵,他们将特斯拉的主屏幕更换成科恩实验室的标志,且车主无法进行操作。随后,又实现了远程解锁汽车,行进中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刹车、后视镜、后备箱等。2017年伊始,车联网的安全风向标又急转至客户的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6月,美国某经销商集团数据库遭到攻击,涉及多个品牌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数据泄露。12月,日产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的金融公司数据库数据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等都在窃取范围内。 纵观这几年的车联网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在逐步升级,其规律是按照车联网架构层级逐级而上的。先由感知层的各路传感器信号被攻破开始,再通过利用处于中间的通信层和计算层的车载网络和车载设备漏洞攻击,之后向更高层级的控制层和服务层发起挑战,最终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窃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车联网的安全威胁贯穿整个网络架构,每个层级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车联网安全形势有待改善。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总结,车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3)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 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 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 系统技术方案 (8) 2.3 智能小车系统 (8) 2.4 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9) 2.5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11) 2.6 ETC系统 (11) 2.7 智能停车系统 (12) 2.8 城市照明系统 (13) 2.9 支持的实验 (14) 2.10 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1.1 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RFID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图(4)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 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实验室建设的创新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来,构建整体化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实现系统内的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使各个实验区和实验设备不再是信息孤岛;

5G 推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腾飞

5G推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腾飞 5G 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完美搭配。5G 网络具有高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完美搭配。车联网领域,高传输速率使得车内AR/VR、超高清流媒体等业务有望得到应用;智能驾驶领域,低时延高可靠的连接是智能汽车实现L4/5 自动驾驶的关键。5G 的持续推进,有望推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腾飞。 车联网C-V2X 有望后来居上,2025 年市场规模近万亿。车联网主要有DSRC 和C-V2X 两种技术,DSRC 发展较早,但C-V2X 有望凭借更多应用场景、更低延迟时间、更远通信距离等优势后来居上,成为未来主流技术标准。车联网领域,中国联通预计2020 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2025 年将突破9000 亿元,终端设备OBU、RSU 市场空间分别高达280 亿、1430 亿元。 辅助驾驶加速渗透,2030 年自动驾驶规模超万亿。智能驾驶领域,IHS预计2020 年L1/2 渗透率有望达到40%,2025 年L3、L4/5 渗透率分别有望达到15%、5%。短期市场以ADAS 为主,2020 年国内市场空间约878 亿元,长期看5G 推动L4/5 自动驾驶逐步落地,2030 年国内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5G 商用箭在弦上,产业链蓄势待发。国内5G 牌照已经发放,C-V2X 进展顺利,第一阶段LTE-V2X 有望于2019-2020 年开始商用部署,为车联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产业链通信芯片及模组、终端设备、整车企业、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各环节蓄势待发,未来有望大幅受益于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爆发。 5G 时代来临,推动车联网与智能驾驶发展 5G 具有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 5G(5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 之后的延伸。根据IMT-2020(5G)推进组,5G 概念可由“标志性能力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来共同定义。 其中,“标志性能力”指标指Gbps 用户体验速率,“一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构架。面向 2020 年及以后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连接,以及垂直行业应

车联网平台安全评估项目技术要求

车联网平台安全评估项目技术要求 一、项目介绍 本次招标内容为销售公司车联网运营部车联网平台安全评估项目,用于车联网运营平台、手机APK、通信协议潜在漏洞检测以及系统加固,保证运营期间系统的整体安全。 二、供应商资质要求 1、公司资质方面的要求:需要有车联网平台安全评估项目经验; 2、代理资质:需要有源厂商的授权或业务转接证明。 三、注册资金要求 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 四、付款方式要求 合同签订,供应商完成平台第一次测评同时系统完成整改,且供应商完成整改检测后,我方以电汇方式全额支付合同金额。 五、工期/交货期 ①自签订合同之日起40天。 ②项目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联通大厦 六、开票种类及税率 17%增值税专用发票。 七、项目要求 1、根据车联网平台、手机APK、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加密特点,制定安全评估方案; 2、根据评估方案明确安全评估相对应的输出成果(系统潜在漏洞及漏洞价值); 3、根据输出成果,制定系统整改建议或方案; 4、我方整改完毕后,供应商针对整改进行系统漏洞复测,并输出复测结果; 5、供应商提供的安全评估方案需要由我方认可后方能进行测评,同时与方案相对应的成果输出 是否被我方认可,作为是否支付合同全款关键条件; 6、供应商需派遣相关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安全测评,且我方人员全程跟踪; 7、供应商需根据互联网项目经验,同时结合我方车联网现有条件,提供系统整体加固建议。 八、其他要求 1、付款要求:供应商需配合我方完成项目完结报告,以完成项目付款; 2、工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东风路16号-联通大厦。 九、报价要求 需要按照我方提供的报价模板进行项目报价,且报价中涵盖增值税,如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物联网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当今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缓解中,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交通系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方面感知,对交通工具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旨在提供关键的有效信息,提升人和货物的移动性,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事故,减少拥塞,减少环境影响。围绕这个目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实现以下服务。 1)交通管理:交通情况检测,交通协调,动态收费管理,排放管理等。 2)公共交通管理:运输车辆追踪,运维车辆调度,多车种协调等。 3)旅行者信息服务:个人路径导航,动态搭车,旅行信息查询等。 4)车辆安全:路口安全提醒,路口冲突避免,自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 5)商业车管理:车队管理,航队管理,货物跟踪,电子清算,动态称重等。 6)紧急情况管理:丢失车辆追踪,被盗车辆控制,紧急情况响应,无线求救支援。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基于5G的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基于5G的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随着5G技术和车联网的发展,传统的自动驾驶技术在5G 车联网的助推下,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基于DSRC 的车联网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备较好的覆盖范围,但是受到传输距离短的限制,发展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基于LTE的车联网技术具备重复利用蜂巢式基础设施与频谱的优势,网络度盖范围更大,也可以平滑演进到5G;5G网络具备高可靠低时延的优势,5G的商用将为LT&V2X提供更强大的性能和更多的可能性。基于5G车联网的自动驾駛场景,可以克服传统自动驾驶技术无法互联的缺陷,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减少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5G车联网的最终目标是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这对整个汽车与交通行业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5G技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是最近几年的科技发展热点。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的车联网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5G网络的车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抉的传输速率,对自动驾驶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一、车联网技术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白皮书(2017年)》中,给车联网的定义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V2X(Vehicleto Everything)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典型应用,其核心关键是V2X无线通信技术,包括DSRC、5G-V2X、LTE-V2X(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借助于V2X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突破单一汽车在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非视距感知、车辆信息共享等技术瓶颈,助力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推广应用。 当前,国际成熟的V2X无线通信技术有两种技术路线选择,一是基于IEEE802.11p的DSRC技术,二是我国参与推动的基于LTE的V2X无线通信技术(LTE-V2X)。 (一)基于DSRC的车联网技术 DSRC由物理层标准IEEE802.11P和网络层标准IEEE 1609构成。在此基础上,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发布的SAE J2735和SAE JF2945两个标准规范了信息内容和结构。DSRC系统包含了车载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