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结构试验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试验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试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土木x班

专业: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x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2)

实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接桥练习 (4)

实验三简支钢桁架梁静载试验 (9)

实验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 (14)

实验五测定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21)

实验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 (27)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应变片选取的原则及质量鉴别方法;

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二、仪器和设备

1.电阻应变片(型号:3mm×2mm;灵敏系数:2.08)、连接端子、连接导线;

2.惠斯登电桥、放大镜、高阻表;

3.万能试验机、静态电阻应变仪、螺丝刀;

4.打磨机、砂布、铅笔;

5.丙酮(或无水酒精)、药棉、镊子;

6.剥线钳、剪刀、白胶布、绝缘胶布;

7.502胶水(或环氧树脂)、塑料膜;

8.直尺、游标卡尺。

三、试验步骤

1.划线定位:在钢片上选定应变片位置划出十字线,且深度适中。

2.砂纸打磨钢片表面,使其符合光洁度要求。

3.清洁表面:用棉纱沾丙酮清洁打磨位置表面,清洁后不可用手指触碰。

4.对正调整:用透明胶带将应变片与钢片位置临时固定,移动胶带使其到达

正确位置。

5.涂胶粘贴:在应变片反面滴一滴胶水,拇指按压挤出多余胶水。

6.粘贴接件:将应变片接线拉起至根部,在紧连应变片的下部用胶水粘接一

片连接片。

7.焊接引线:将应变片引线焊接在接线片上,焊点要求光滑牢固。

8.焊接导线:把连接应变仪的导线焊接在接线片上,并用绝缘胶带固定在钢

片上。

9.检验:用高阻表检验连接好的应变片电阻值。

四、现场图片

划线定位打磨清洗

粘贴按压焊接引线

焊接导线电阻检验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电阻应变片是根据电阻应变效应作成的传感器。在发生机械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会发生变化。使用时,用粘合剂将应变计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试件变形时,应变计的敏感栅与试件一同变形,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在有测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这次试验是一个细活儿,从打磨到粘贴到焊接,一步都马虎不得。在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快速准确的完成了应变片的粘贴与连接,获得了朱志辉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课堂之外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接桥练习

一、试验目的

1.了解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的构造。

2. 通过等强度梁的加载实验,掌握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的使

用方法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仪器和设备

1.dh3818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

2.等强度梁一套(附砝码3个)(梁板弾性模量E=2.00×105MPa);

3.应变片:工作片6枚(竖向R1,R2,R3,R4;横向R5,R6),温度片1枚(R7);

4.螺丝刀一把。

三、试验内容

1.记录等强度梁的截面尺寸如图1;

图1

2.打开电源检查K值。K值=2.080,符合。如图2;

图2

3.根据1/4桥电路将应变片连接好,应变清零,当数据全部清零后,开始加砝码,从1kg开始,逐渐加到3kg,记录应变数值,重复测量3次,接线方式如图3;

图3

4.根据半桥电路将应变片连接好,然后应变清零,当数据全部清零,开始加砝码,从1kg开始,逐渐加到3kg,记录应变数值,重复测量3次,接线方式如图4;

图4

5.根据全桥电路将应变片连接好,然后应变清零,当数据全部清零后,开始加砝码,从1kg 开始,逐渐加到3kg ,记录应变数值,重复测量3次,接线方式如图5;

图5

四、理论值分析

表1 等强度梁的截面尺寸

尺寸 l(mm) b(mm) h(mm)

300

42.76

5.472

7010bh

x 662

=?=E F 理论

ε

五、试验结果

表 2 应变测量记录表

荷载(kg ) 测次

1/4桥工作片互为补偿 半桥工作片互为补偿 全桥工作片互为补偿

+με

-με +με -με +με

-με

1

1 7

2 7

3 141 143 287 288 2

71

71

142

142

286 290 3 71 72 145 143 287

292

平均 71.3

72

142.6

142.6

286.6

290.0

2

1

142 145 289 288 576 676 2

140

144

286

286

574

580

3 141143288288577584平均141144287.7287.3575.7580

3

1 211 216 432432862872

2 208 217 432434868877

3 208 215 431431864875平均209216431.7432.3864.7874.7

表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

荷载(kg)测次

1/4桥温度片补偿半桥工作片互为补偿全桥工作片互为补偿

+με-με+με-με+με-με

1

理论值70 70 140 140 280 280 实测值71.3 72 142.6 142.6 286.6 290.0 误差(%) 1.9 2.9 1.9 1.9 2.3 3.5

2

理论值140 140 280 280 560 560 实测值141144287.7287.3575.7580误差(%)0.7 2.8 2.7 2.6 2.8 3.5

3

理论值210 210 420 420 840 840 实测值209216431.7432.3864.7874.7误差(%)0.5 2.8 2.7 2.9 2.9 4.1

六、实验误差分析

(一)应变测量的分析:

以应变值的数据分析,基本上呈线性增长,说明实验结果可靠。数据都是成倍增加的,如图6。

图6

(二)以1/4桥工作片和半桥工作片互为补偿为例,实际值测量都比理论值小。如图7,图8所示。原因可能是:

1.测量时砝码的位置放的不好,造成了重量的不匀称,重心位置偏差。

2.可能实验室仪器设备较久,长导线的电阻过大,实验室的温度略低都会造成影响。

图7

图8

试 件

分载梁

百分表

试验三 简支钢桁梁静载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结构静载试验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掌握dh3818静态电阻应变仪和百分表的使用和操作。

3、熟悉静载试验数据的整理及试验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仪器及设备

1、试件:简支钢桁梁,如图1所示。

2、电阻应变片技术指标:阻值R=120Ω ,型号L ×a=5mm ×3mm ,灵敏系数K=2.08。

3、加载设备:千斤顶、反力架、分载梁、支座。

4、观测仪器:静态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及磁性表座、电子秤及荷重传感器。

三、试验方案

简支钢桁梁静载试验的布置如图2所示:简支钢桁梁由两片桁架联结而成,跨度4m ,每片桁架的上、下弦杆采用等边角钢2L40×4,斜杆为2L25×3,垂杆为L40×4。沿跨度方向在每片桁架的下弦布五个位移测点,在每片桁架的1-1、2-2、3-3、4-4、5-5、6-6杆件中截面处均按“角点法”布设应变测点(见图3)。

因试件并非实际工程中的结构件,故无荷载标准值。假定试件在正常使用状态的工作荷载P =20kN (不含自重效应),试验时加荷级差取ΔP =20%×P ,每级荷载下的荷载持续作用时间Δt=10分钟上,正式试验前应先预载一次。预载值为一个加载级差。

图1 简支钢桁梁

图3 应变片布置示意图

四、试验步骤

1、通过结构力学求解器可求得单位荷载作用下单片桁架的杆件内力如图3,图4。

图4 P N 作用下单片桁架的杆件内力

图5 N 作用下单片桁架的杆件内力

1

1

1

2、计算出各级荷载下控制点的理论应变值及位移值,见表1。

表1 控制参数理论值

P(kN)

控制点 4 8 12 16 20

杆件截面应变με(1με=1×10-6)1-1(5-5)-23.90 -47.80 -71.70 -95.60 -119.50 2-2(4-4)0 0 0 0 0

3-3(6-6)+23.60 +47.19 +70.79 +94.38 +117.98

桁梁挠度f(mm)下弦中点0.229 0.459 0.688 0.917 1.146

备注1、角钢弹模:E=2.06×105N/mm2

面积:AL40×4=3.086cm2

AL25×3=1.432cm2

2、下弦中点挠度计算公式:∑

=

EA

L

N

N

f P

L

2

(mm)

3、桁梁就位,安装并调试仪器仪表。

4、加?P荷载作预载,测取读数。检查仪器、仪表,桁梁及加装置等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

5.仪器仪表调零(或初读数)。

6.正式分级加载并读取应变和百分表的数据,记录于表2、表3。

7.满载读取数据后分二级卸载。

五、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1、原始记录如图7、图8,数据整理于表

2、表3。

图7 百分表读数原始记录

图8 应变读数原始记录

表2 应变读数记录表(单位:με)

P(kN)

截面编号

0 4 8 12 16 20

1-1(5-5)

1

ε0 -25 -47 -69 -89 -111 2

ε0 -14 -30 -44 -60 -75 3

ε0 -2 -13 -29 -43 -58 4

ε0 -66 -128 -154 -198 -241

2-2(4-4)

1

ε0 0 0 0 0 0 2

ε0 +2 +9 +11 +12 +15 3

ε0 +21 +37 +44 +54 +62 4

ε0 -20 -32 -44 -54 -62

3-3(6-6)

1

ε0 +22 +44 +68 +90 +113 2

ε0 +22 +45 +67 +90 +113 3

ε0 +21 +47 +74 +100 +127 4

ε0 +18 +36 +55 +74 +91

表3 百分表读数记录表(单位:mm )

部 P(kN) 表 号 位

0 4 8 12 16 20

1#

支座A

6.970 6.568 6.388 6.264 6.160 6.084 2#

4l 5.198 4.575 4.171 3.784 3.457 3.165 3#

2l 7.833 7.199 6.725 6.311 5.919 5.554 4#

4

3l

7.053 6.558 6.202 5.880 5.602 5.341 5

支座B

4.831

4.609

4.498

4.410

4.370

4.350

2、分解各级试验荷载下的界面内力,见表4。

表4 截面应变分解(单位:με)

项 P(kN) 截 面 目

4

8

12

16

20

1-1(5-5)

上中ε

0 -19.5 -38.5 -56.5 -74.5 -93 下中ε

0 -34 -70.5 -91.5 -120.5 -149.5 N ε

-26.75 -54.5 -74 -97.5 -121.25 X

M

ε

0 +7.25 +16 +17.5 +23 +28.25 2-2(4-4)

上中ε

0 +1 +4.5 +5.5 +6 +7.5 下中ε

0 +0.5 +2.5 0 0 0 N ε

+0.75 +3.5 +2.75 +3 +3.75 X

M

ε

0 +0.25 +1 +2.75 +3 +3.75 3-3(6-6)

上中ε

0 +22 +44.5 +67.5 +90 +113 下中ε

0 +19.5 +41.5 +64.5 +87 +109 N ε

+20.75 +43 +66 +88.5 +111 X

M

ε

+1.25

+1.5

+1.5

+1.5

+2

备 注 (近似计算)

2

2

2

N M 4

32

1X

下上中下中上中=,+=

,+=

εεεεεεεεε±

3、修正后的挠度值,见表5。

表5 修正后的挠度值(单位:mm)

部P(kN)

0 4 8 12 16 20

表号位

1#支座A 0 0 0 0 0 0

2#4l0 -0.2660 -0.5073 -0.7793 -1.0183 -1.2483

3#2l0 -0.3220 -0.6505 -0.9585 -1.2785 -1.5955

3l0 -0.2280 -0.4558 -0.6808 -0.9027 -1.1298 4#4

5#支座B 0 0 0 0 0 0 4、绘制“荷载-应变”曲线,见图9。

图9 荷载-应变曲线

5、绘制“荷载-挠度”曲线,见图10。

图10 荷载-挠度曲线

j

l f 2

s

l f 2

6、绘制各级荷载作用下桁梁的整体挠度曲线,见图11。

图11 桁梁的整体挠度曲线

7、计算校验系数。

表6 截面计算校验系数表

P(kN)

项 目 截面

0 4 8 12 16 20 应变校验 1-1(5-5)

j

N

ε(计算) 0 -23.90 -47.80 -71.70 -95.60 -119.50 s

N

ε(实测) 0

-26.75

-54.5

-74

-97.5

-121.25

s

N

j

N

N εεη= / 0.893 0.877 0.969 0.981 0.986

应变校验 2-2(4-4)

j

N

ε(计算) 0 0 0 0 0 0 s

N

ε(实测) 0

+0.75

+3.5

+2.75

+3

+3.75

s

N

j

N

N εεη=

/ 0 0 0 0 0 应变校验 3-3(6-6)

j

N

ε(计算) 0 +23.60 +47.19 +70.79 +94.38 +117.98 s

N

ε(实测) 0

+20.75

+43

+66

+88.5

+111

s

N

j

N

N εεη=

/ 1.137 1.097 1.073 1.066 1.063

刚度校验

(计算) 0 0.229 0.459 0.688 0.917 1.146 (实测)

-0.3220

-0.6505

-0.9585

-1.2785

-1.5955

s

j

f l l f f 2

2

=

η

/ 0.711 0.706 0.718 0.717 0.718

8、数据对比分析。

(1)由表4和图9可看出,应变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 (2)由表5和图10可看出,挠度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

(3)由表5和图10可看出,跨中挠度最大,L/4处次之,3L/4处略小于L/4处。

(4)由图11可以看出,桁梁的整体挠度曲线基本符合理论结果,但左右两半桁架挠度并不完全对称,此与理论(对称结构受对称荷载挠度对称)不符。 (5)由表6可以看出,应变试验结果与理论值较接近,但挠度的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较大,校验系数最小达0.706,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近30%。 9、误差分析。

(1)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有偏差,主要因为理论值是在假设支座和节点铰接,不抗弯的基础上计算的,而试验时的支座和节点不可能制作成绝对铰接,支座已生锈,从而钢桁梁的杆件并非单纯的受压或受拉,而是可能同时存在弯矩或扭转。 (2)仪器自身存在测量误差,另外还有读数时存在误差。

(3)试验所用钢桁架有一片是旧的,有一片是新的,故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试验四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

一、试验目的

1、学习编制结构静载试验计划。

2、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有一个实际的认识。

3、熟悉对试验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结构性能进行评定。

二、试验梁基本情况

1、设计依据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试验梁基本尺寸

梁全长L =1.7m ;计算跨度0L =1.6m ;梁截面型式:矩形;梁截面尺寸:梁宽b ×梁高h =100mm ×180mm 。 3、设计荷载

使用状态短期荷载设计值

m

kN Q s 10= ;承载力设计荷载值

m

kN Q u 15= 。

4、材料

钢筋采用HRB235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受拉主筋净保护层厚度c=20mm ,配筋见图1。

@125 φ6@50

2φ12 A

A B

B A-A 截面

B-B 截面

154mm

26mm

1.7m

1.6m 550mm

550mm

560mm 图1 试验梁配筋图

1#

2#

3#

4#

5#

图2 试验装置简图及测点布置图

L 0/4

L 0/4

L 0/4

L 0/4

6#

4# 2# 26 54 40 30 30

5# 3#

1#

2# 7#

1#

3# 4# 5# 6#

应变测点布置 (图b )

试验梁立面图(图a )

连续搭接布置应变片确定开裂荷载值

(图c ) 1#(4片应变片)

分载梁

梁底面

三、试验内容和步骤

1、用钢筋参数测定仪确定主筋位置,见图1;

2、粘贴应变片; (1)受拉主钢筋上的测

点有应变片7、8、9,即对应着应变仪通道11、12、13, 见图2b 和图3;

图3 应变片布置情况

(2)混凝土应变测点有应变片1、2、3、4、5、6、1a 、1b 、1c ,对应着通道1、2、3、4、5、6、8、9、10,见图4;注:要求分析截面应变分布及确定中性轴位置。

(3)校核性测点(用千分表测混凝土表面应变);

3、梁安装就位,试验梁安装方式,见图2a ,确定试验荷载图式,见图4,采用二集中力,四分点,等效荷载,修正系数为0.91;

图4 加载图式

4、焊接应变片的连接导线,并接入应变仪(注意编号);

5、挠度测点选择及布置,见图2a,安装百分表、千分表和振弦应变计;

6、传感器标定;

7、应变仪调试。

8、预载;

在正式实验前对结构进行预加载,荷载量不宜超过开裂荷载值得70%,其目的是:

a.使试验结构的各支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b.检查加荷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加荷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c.检查测试仪表是否都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使试验人员熟悉自己担任的任务,掌握调表、读数等操作技术,保证采集

的数据准确无误。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缺乏经验,在测力仪无读数的情况下盲目加载,导致试验梁被压裂,无法进行弹性阶段的试验。

9、正式试验,荷载分级;

a.荷载分级的目的,一方面为控制加荷速度,另一方面是为便于观察结构

变形情况,为读取各种试验数据提供所必须的时间;

b.试验荷载一般按20%左右为一级,即按五级左右进行加载;

c.本次试验中基本采用3kN的加荷等级差;

d.分两级卸载。

10、确定实测开裂荷载及裂缝观测,见图5。

中南大学C++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内容: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专业班级:电气信息类1203班 学号:0909120320 姓名:李湖 日期:2013年3月16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程序源码 4.调试结果 5.实验心得

程序设计实验(一) 1、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结构和特点。 应学会在一种以上的编译环境下运行C++的程序,建议学习并 掌握Visual C++ 6.0和GCC(RHIDE和DJGPP)的使用方法。2、实验内容和步骤 (1)检查所用所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已安装了C++编译系统,并确定他所在的子目录。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 统,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如果想查找Visual C++ 6.0,可以单击Windows桌面上“开 始”按钮,在菜单中选择“查找”窗口,在“名称”栏中 输入文件名“Microsoft Visual C++ 6.0”,请注意搜索范围, 应当使“搜索”栏中的内容为“C:\”,表示从C盘根目录 开始寻找,即搜索整个C盘。单击“开始查找”按钮, 系统会自动在指定的范围内找寻所需的文件,如果找到, 就会显示出文件路径,如“C:\Windows 000\Start Mean\Program\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表示在

C:\Windows 000\Start Mean\Program\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文件中有Visual C++ 6.0。也可以选择Windows 桌面上的“开始”—>“程序”命令,在其弹出的菜单中 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命令,再在其子菜单中 查有无“Microsoft Visual C++ 6.0”命令。如果在安装时采 用系统提供的默认方式安装,应该在这个位置找到 Microsoft Visual C++ 6.0。 如果想查找RHIDE和DJGPP,只须选择“开始”—>“查找(F)”—>“文件或文件夹(F)”命令,并指定RHIDE 和DJGPP即可。 (2)在Visual C++环境下编译和运行C++程序。 在第一次上机时,按以下步骤建立和运行C++程序: ①先进入Visual C++ 6.0环境。 ②按照第15章15.2节介绍的方法,在自己指定的子目录中 建立一个名为test.cpp的新文件(此事尚未向文件输入内 容)。 ③从键盘输入以下程序(第1章第8题): int main(); { int a,b; c=a+b; cout>>”a+b=”>>a+b;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 1、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 2、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

中南大学软件体系结构实验4-结构型设计模式实验

实验4 结构型设计模式实验 实验学时: 2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 2:综合性 3:设计性 4: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必修 2:选修 3:其它) 实验类别: 3 (1:基础 2:专业基础 3:专业 4:其它)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包括适配器模式、组合模式和外观模式,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 二、实验内容 1.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类BinarySearch 的binarySearch(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试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和类BinarySearch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要求实现快速排序和二分查找,使用对象适配器实现) 2. Windows Media Player和RealPlayer是两种常用的媒体播放器,它们的API结构和调用方法存在区别。现在你的应用程序需要支持这两种播放器API,而且在将来可能还需要支持新的媒体播放器,请问如何设计该应用程序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3. 使用组合模式设计一个杀毒软件(AntiVirus)的框架,该软件既可以对某个文件夹(Folder)杀毒,也可以对某个指定的文件(File)进行杀毒,文件种类包括文本文件TextFile、图片文件ImageFile、视频文件VideoFile。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4. 某教育机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操作系统原理试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CPU调度 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二、实验目的 多道系统中,当就绪进程数大于处理机数时,须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实现处理机调度,以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按优先权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2、设计按时间片轮转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四、实验要求 PCB内容: 进程名/PID; 要求运行时间(单位时间); 优先权; 状态: PCB指针; 1、可随机输入若干进程,并按优先权排序; 2、从就绪队首选进程运行:优先权-1/要求运行时间-1 要求运行时间=0时,撤销该进程 3、重新排序,进行下轮调度 4、最好采用图形界面; 5、可随时增加进程; 6、规定道数,设置后备队列和挂起状态。若内存中进程少于规定道数,可自动从后备 队列调度一作业进入。被挂起进程入挂起队列,设置解挂功能用于将指定挂起进程解挂入就绪队列。 7、每次调度后,显示各进程状态。 实验二:内存管理 一、实验内容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帮助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题目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四、实验要求 1、自行假设主存空间大小,预设操作系统所占大小并构造未分分区表; 表目内容:起址、长度、状态(未分/空表目) 2、结合实验一,PCB增加为: {PID,要求运行时间,优先权,状态,所需主存大小,主存起始位置,PCB指针}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4、进程完成后,回收主存,并与相邻空闲分区合并 .1、Vo类说明(数据存储结构) 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 Public class PCB{ //进程控制块PCB,代表一个进程 //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 private String name;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private int time; //赋予进程的优先权,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小的进程先执行; private int priority; //状态,假设有“就绪”状态(ready)、“运行”状态(running)、 //“后备”状态(waiting)、“挂起”状态(handup) private String state; //进程存放在table中的位置 private int start;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ength; //进程是否进入内存,1为进入,0为未进入 private int isIn; //进程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 private int base;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imit; //一些get和set方法以及构造器省略… };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

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 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有________处?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中南大学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验二

中南大学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验二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实验3 设计模式实验二 实验学时: 4 每组人数: 1 实验类型: 3 (1:基础性 2:综合性 3:设计性 4:研究性) 实验要求: 1 (1:必修 2:选修 3:其它) 实验类别: 3 (1:基础 2:专业基础 3:专业 4:其它)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包括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观察者模式和策略模式,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 二、实验内容 1. 某企业的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含一个采购审批子系统。该企业的采购审批是分级进行的,即根据采购金额的不同由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来审批,主任可以审批5万元以下(不包括5万元)的采购单,副董事长可以审批5万元至10万元(不包括10万元)的采购单,董事长可以审批10万元至50万元(不包括50万元)的采购单,5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单就需要开董事会讨论决定。如下图所示: 试使用职责链模式设计并模拟实现该系统。 2. 房间中的开关是命令模式的一个实例,现用命令模式来模拟开关的功能,可控制对象包括电灯和电风扇,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3. 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公告板系统。系统提供一个主菜单(Menu),在主菜单中包含了一些菜单项(MenuItem),可以通过Menu类的addMenuItem()方法增加菜单项。菜单项的主要方法是click(),每一个菜单项包含一个抽象命令类,具体命令类包括OpenCommand(打开命令),CreateCommand(新建命令),EditCommand(编辑命令)等,命令类具有一个execute()方法,用于调用公告板系统界面类(BoardScreen)的open()、create()、edit()等方法。现使用命令模式设计该系统,使得MenuItem类与BoardScreen类的耦合度降低,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4. 某实时在线股票软件需要提供如下功能:当股票购买者所购买的某支股票价格变化幅度达到5%时,系统将自动发送通知(包括新价格)给购买该股票的所有股民。试使用观察者模式设计并实现该系统,要求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5. 某公司欲开发一套机房监控系统,如果机房达到某一指定温度,温度传感器(Thermosensor)将自动传递信号给各种响应设备,例如警示灯(CautionLight)将闪烁(flicker())、报警器(Annunciator)将发出警报(alarm())、安全逃生门(SecurityDoor)将自动开启(open())、隔热门(InsulatedDoor)将自动关闭(close())

中南大学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 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实验任务 1. 了解MATLAB命令窗口和程序文件的调用。 2 ?熟悉如下MATLAB的基本运算: ①矩阵的产生、数据的输入、相关元素的显示; ②矩阵的加法、乘法、左除、右除; ③特殊矩阵:单位矩阵、“ 1 ”矩阵、“0”矩阵、对角阵、随机矩阵的产生和运算; ④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求根、多项式之间的乘除。 基本命令训练 1、>> eye(2) ans = 1 0 0 1 >> eye(4) ans =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2、>> ones(2) 1 1 ans =

1 1 >> ones(4)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ones(2,2) ans = 1 1 1 1 >> ones(2,3) ans = 1 1 1 1 1 1 >> ones(4,3)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zeros(2) ans =

0 0 0 0 >> zeros(4) an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zeros(2,2) ans = 0 0 0 0 >> zeros(2,3) ans = 0 0 0 0 0 0 >> zeros(3,2) ans = 0 0 0 0 00 4、随机阵>> rand(2,3) ans = 0.2785 0.9575 0.1576 0.5469 0.9649 0.9706 >> rand(2,3)

中南大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报告整理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 姓名:张** 学号: *********** 指导教师:李** 时间: 2018-11-12 实验一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运行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操作MES终端软件,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任务下达和控制加工,让学生

了解智能制造的特征及优势。 (2)通过创意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 (3)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学会绘制控制系统流程图,掌握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流动路径。 (4)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掌握各机械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5)通过实验系统运行让学生了解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采用何种元器件来实现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2.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了解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各个模块,熟悉各个模块的机械结构。 (2)了解各种典型传动机构的组装、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学习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典型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性能; (5)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组装; (6)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完成工件抓取、传输和加工。

3.实验步骤 (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进行检测单元的设计; (3)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上下料机构的组装与检测控制; (5)物料传输机构的组装与实现; (6)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模块的连接与控制; (7)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状态与工件状态位置的检测; (8)对机器人手动操作,实现对工件的抓取、传输。 4. 实验报告 ①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主要由:总控室工作站、AGV小车输送物料机构、安川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法那科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ABB机器人组装工作站、视觉检测及传送工作站、激光打标工作站、堆垛机及立体仓储工作站。 ②画出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传输系统结构简图;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设计思路 (4) 四、关键代码 (4) 五、实验截图 (5) 六、源代码 (5) 实验2 使用LRU 方法更新Cache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内容 (8) 三、设计思路 (9) 四、程序截图 (9) 五、实验代码 (9) 实验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下表所示: 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最短编码长度为: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此过程的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 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 观察上图,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HUFFMAN 树节点、HUFFMAN 编码表节点。 四、关键代码 哈夫曼树重点在于如何排列权值大小不同的结点的顺序 private int leafNum; //叶子结点个数 private HaffmanNode[] hnodes; //哈夫曼树的结点数组 public HaffManCode(double[] weight) //构造指定权值集合的哈夫曼树 { int n = weight.length; //n个叶子结点 this.leafNum = n; this.hnodes = new HaffmanNode[2*n-1]; //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for(int i=0; i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 0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 07 实验日期: 2015 年 10 月 18 日指导教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 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 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 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 通常取4或5件。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m j ij i x m x 1 1 式中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 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中南大学x射线实验报告参考

中南大学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 月日指导教师 实验 日期 评分分评阅人评阅日期 实验目的 1)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会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实验参数设臵,独立完成一个衍射实验测试; 4)学会MDI Jade 6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鉴定的方法; 6)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定量的方法。 本实验由衍射仪操作、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实验报告包含以上三个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1、X射线衍射仪 (1)X射线管 X射线管工作时阴极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灯丝附近装有控制栅,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焦轰击到靶面上。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束轰击的焦点便成为X射线源,向四周发射X射线。在阳极一端的金属管壁上一般开有四个射线出射窗口。转靶X射线管采用机械泵+分子泵二级真空泵系统保持管内真空度,

阳极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使电子轰击面不断改变,即不断改变发热点,从而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2)测角仪系统 测角仪圆中心是样品台,样品台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平板状粉末多晶样品安放在样品台上,样品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中心轴旋转;测角仪圆周上安装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器亦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工作时,一般情况下试样台与探测器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即θ-2θ连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分别转动;有的仪器中样品台不动,而X 射线发生器与探测器连动。 (3)衍射光路 2、物相定性分析 1) 每一物相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衍射谱,没有任何两种物相的衍射谱是完全相同 的 2) 记录已知物相的衍射谱,并保存为PDF 文件 3)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与样品衍射谱完全相同的物相 4) 多相样品的衍射谱是其中各相的衍射谱的简单叠加,互不干扰,检索程序能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全部物相 3、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绝热法 在一个含有N 个物相的多相体系中,每一个相的RIR 值(参比强度)均为已知的情况下,测量出每一个相的衍射强度,可计算出其中所有相的质量分数: 其中某相X 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N A i i A i X A X X K I K I W 式中A 表示N 个相中被选定为内标相的物相名称 式中A O Al X O Al X A K K K 3 232= 右边是两个物相X 和A 的RIR 值,可以通过实测、计算或查找PDF 卡片获得。 样品中只含有两相A 和B ,并选定A 为内标物相,则有: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 DEBUG 的使用 (4) 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 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 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 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五、实验步骤 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 例1 -A CS:0106 MOV AX,1234 MOV BX,2345 MOV CX,0 ADD AX,BX MOV CX,AX INT 20 运行程序

最新中南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1)单链表的实现(2)栈和队列 (3)二叉树的遍历(4)查找与排序学生姓名:代巍 学生学号:0909121615 指导老师:余腊生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201班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实验一单链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各种存储表示方法,以及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各种 基本运算及其在某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这些基本运算。在熟悉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要求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用C/C++语言编写程序,完成以下功能: (1)运行时输入数据,创建一个单链表 (2)可在单链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结点 (3)可删除单链表的任意一个结点 (4)在单链表中查找结点 (5)输出单链表 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用一组地址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以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 指针(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置) = 结点(表示数据元 素或数据元素的映象) 以“结点的序列”表示线性表称作线性链表(单链表) 单链表是指数据接点是单向排列的。一个单链表结点,其结构类型分为两部分: (1)、数据域:用来存储本身数据。 (2)、链域或称为指针域:用来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或者说指向其直接后继的指针。 1、单链表的查找 对单链表进行查找的思路为:对单链表的结点依次扫描,检测其数据域是否是我们所要查好的值,若是返回该结点的指针,否则返回NULL。

中南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敏 姓名: 学号: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时应注意AMI、HDB3码的码元都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矩形脉冲。编码输出AMI-HDB3比信源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 码和HDB3码。 (3)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4先置左方(AMI)端再置右方(HDB3)端,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DET、BPF、BS-R和NRZ ,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 HDB3单元的NRZ信号(译码输出)滞后于信源模块的N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 DET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 BPF信号是一个幅度和周期都不恒定的准正弦信号,BS-R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 ?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连零很多时,则难以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稳定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由于分离参数的影响,各实验系统的现象可能略有不同。一般将信源代码置成只有1个“1”码的状态来观察译码输出)。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 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

中南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微控制器技术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3) 二、基本实验内容 (4) 三、实验设备 (6) 四、实验设计思想与结果分析 (9) 实验一清零程序与拆字程序设计 (10) 实验二拼字程序与数据传送程序设计 (13) 实验三排序程序与散转程序设计 (16) 实验四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18) 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21) 实验六A/D、D/A转换实验 (24) 实验七串行通讯实验 (29) 五、实验总结 (34)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工具的操作及调试程序的方法,包括:仿真调试与脱机运行间的切换方法; 2.熟练使用SST89C554RC单片机核心板及I/O扩展实验系统; 3.熟练掌握在Keil C51与Proteus仿真软件虚拟联机环境下,基于51单片机控制器数字接口电路的硬件、软件设计与功能调试; 4.完成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软件编程设计和硬件接口功能设计题;

二、基本实验内容 实验一清零程序与拆字程序设计 根据实验指导书之“第二章单片机原理实验”(P17~P23页)内容,熟悉实验环境及方法,完成思考题1、2(P23)基础实验项目。 实验二拼字程序与数据传送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完成实验指导书P24思考题3、4题的基础实验项目。 实验三排序程序与散转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完成实验指导书P24思考题5、6题的基础实验项目。 实验四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基本部分: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1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基本实验项目(P36),。 提高部分:(任选一题) 题目一:LED交通灯控制(使用8255接口芯片) 要求: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功能为:通过开关实现LED灯工作方式即时控制,完成LED交通灯的开关控制显示功能和LED交通灯自动循 环显示功能。 题目二:LED灯控制(使用8255接口芯片) 要求: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功能为:通过KK1实现LED灯工作方式即时控制,完成LED开关控制显示和LED灯左循环、右循环、间隔闪 烁功能。 题目三:键盘扫描与数码管显示设计 要求:阅读、验证P69上的C语言参考程序功能。用汇编语言完成编程与功能调试。 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基本部分: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 导书之“3.3 定时/计数器实验”基本实验项目(P40)。 提高部分:(任选一题完成) 题目一:定时器控制LED灯 要求:由单片机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P1口的P1.0-P1.7分别接 八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模拟时序控制装置。开机后第一秒钟L1, L3亮,第二秒钟L2,L4亮,第三秒钟L5,L7亮,第四秒钟L6,L8 亮,第五秒钟L1,L3,L5,L7亮,第六秒钟L2,L4,L6,L8亮, 第七秒钟八个LED灯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1, L3亮,然后L2,L4亮……一直循环下去。 题目二:计数器实验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 课程设计 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得 (3) 二、实验内容 (3)

三、设计思路 (4) 四、关键代码 (4) 五、实验截图 (5) 六、源代码 (5) 实验 2 使用 LRU 方法更新 Cache (8) 一、实验目得 (8) 二、实验内容 (8) 三、设计思路 (9) 四、程序截图 (9) 五、实验代码 (9) 实验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得 了解与掌握指令编码得基本要求与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得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得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与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下表所示: 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得 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P1 P2 P3 P4 P5 P6 P7 0 10 110 1110 11110 111110 111111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得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得各类操作码得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此过程得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 码只要对您所生成得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 观察上图 ,不难瞧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得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得出现 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2、再取出两个最小得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得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就是否只有一个节点,就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得操作。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得元素时类,此类得功能相当结构。)、HUFFMAN 树节点、HUFFMAN 编码表节点。 四、关键代码 哈夫曼树重点在于如何排列权值大小不同得结点得顺序 private int leafNum; //叶子结点个数private HaffmanNode[] hnodes; //哈夫曼树得结点

中南大学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MATLAB数学建模实验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材料国际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7日

目录 一、数学实验学习体会 (3) 二、实验一:MATLAB作图 (4) 实验目的 (4) 实验内容 (4) 三、实验二:线性规划 (7) 实验目的 (7) 实验内容 (7) 四、实验三:插值 (11) 实验目的 (11) 实验内容 (11) 五、实验四:拟合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内容 (12) 六、实验五:MATLAB在材料力学里的应用 (14) 实验目的 (14) 实验内容 (15) 七、实验六:MATLAB创建2048小游戏 (19) 游戏规则 (20) 游戏代码及运行结果 (20) 八、心得与收获 (26)

一、数学实验学习体验 通过对《数学实验与建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建模思想、模型分析以及对于数学矩阵实验室(即:MATLAB软件)的使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八周的数学建模讲授、八周的数学实验。在这里,主要谈一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的数学实验给我带来的感受与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正如这些强大的功能,我们才有必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这项技能,我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矩阵运算和处理实验数据对于我的专业领域大有裨益,这也坚定了我熟练掌握MATLAB的决心。 我做的第一个实验是图形的绘制。这在Microsoft软件中也可以实现,而MATLAB给我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更加“强大、丰富、专业”,不仅包含了二维三维,甚至多维度空间图形也能表现出来。还可对坐标控制、图形修饰、窗口分割等操作,如果特殊需要时还可用polar得到极坐标图形,调用semilogx得到对数坐标函数等。三维图形有三维曲线、三维曲面,这种功能对求两个复杂三维立体图形的交线交面等很有帮助。在二维图形绘制时可以绘出条形图、杆图、饼图,当然也可以调用函数bar3、stem3、pie3、fill3等绘制三维图形。对三维图形可以进行精细处理,比如视点处理,色彩处理,还可以进行图形的裁剪,在实际生活中也很有用。 另外一个让我影响深刻的功能就是数据处理,对于材料科学的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在大量实验数据里找到一定规律,从而揭示一种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而从MATLAB中最初学习到的就是插值与拟合,种类丰富,处理也十分精确,还可以自定义插值、拟合函数,最后通过plot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数据规律性的探讨十分有帮助。 通过这么短时期的学习,是很难理解到MATLAB的精髓的,要想从使用到理解到熟练掌握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探索过程,我相信,MATLAB软件不仅将对我的科研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将为我处理生活问题带来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