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反思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反思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反思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反思

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苏联解体的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

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1、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

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然而,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例如,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共、苏联亡党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说过:是时势造成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恰如其分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3 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外因论者通常不否认内因及其他原因的作用,但他们往往凸现和平演变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4 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

解体后的苏联

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具体地说,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产生的…自我政变?”。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所诱发的腐败大暴露,以及这些官僚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新制度”的显贵,表面看来,似乎就是这些人搞垮了苏共和苏联,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更深刻的历史根源,以及当时苏联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动向,就不难发现,不能说由于党内出现了腐败和官僚特权阶层就导致党衰国亡,世界上有不少存在这类现象的国家,未必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苏联晚期,官僚特权阶层固然在党和国家的上层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作为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他们首先要依赖原有的体制和秩序,以维护和保障其既得利益,因而他们既不可能是积极的改革派,也不可能是激进的反对派,由于这个阶层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众多的“关系网”,使其中许多人善于观察方向,见风使舵,最终成为剧变的得益者。

苏联解体的致命根源——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同流合污;集体背叛完全是为了私利;民族问题;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

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一说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意识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是苏联演变的思想渊源;“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迎合了国家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反共需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和平演变的政治策略。

●“抛弃说”该说法认为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历史合力说”这一观点认为苏联演变是多种原因交错的结果。

●“人心不足说”这一观点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个瓶颈之时,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膨胀的野心催生了膨胀的欲望,如果当时坚持那么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

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独立。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独立。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独立。

1

解体前的苏联

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独立。

1991年8月30日,阿塞拜疆独立。

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独立。

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独立。

1991年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

1991年12月25日18时40分许,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徐徐落下,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从此苏联正式成为历史

综述:

苏联解体是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任何因素都不能单纯地考虑而完全地将其他因素撇开。苏联的民族问题始终是和各民族共和国的分离运动、苏联中央权威的丧失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灭亡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只要有不同的民族存在,就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所以,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真正将平等落实到实践中,而不能只流于形式。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最终走向“失败”有其历史上和政策上的必然性。苏联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思想和理论,违背民族发展的规律,人为地加快民族接近和融合的进程,以图最快地实现俄罗斯化,导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出现许多失误,在民族关系中潜伏下深刻危机。到最后,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权威几乎丧失殆尽,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诱发下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分裂运动,一个曾经的大国就这样走向了失败。

关于苏联解体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

苏联的解体是在上述复杂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但苏联的灭亡并不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许多有识之士在对苏联破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后,对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完善。同时,这对各共产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教训,它使得各个共产主义国家不得不对自己现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西方的和平演变进行重新审视。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在苏联的破灭还没有先兆的时候,就带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对仿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并且,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及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能够顶住各方压力,抵制住西方的和平演变,维护民族团结,不能不说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和有先见之明的。

苏联解体的警示

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总统宣布辞职并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核按钮,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大国转瞬之间分崩离析。曾经的加盟国因为获得了孜孜以求的自治权而欢呼雀跃,过去的老对手为苏联在新年到来之前的彻底消失而欣喜若狂。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当凛冽的北风迎面吹过那些一夜之间“由官转民”的人们的脸颊时,他们可曾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一、作风腐败,脱离群众

早在四个月前,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的时候,这个由苏共一手建立起来的政权就已经被判处了死刑。面对党组织活动被禁止党产遭查没的境遇,全国2000万党员竟然无动于衷,人们似乎忘却了入党时的誓言。或许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外衣,有用时牢牢地披在身上,一旦这身衣服失去往日光彩丧失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将其遗弃。苏联人民在祖国生死存亡时刻的冷眼旁观让人心寒,不过这一现象也表明广大无产阶级早已从内心深处遗弃了这个反复宣称代表他们权益的政党。

共产党的杰出领袖常常用鱼水之情比喻党群关系,因为水里蕴含着鱼类生存所需的养分,当鱼儿探头探脑地浮出水面时,危险其实正在向它逼近,当鱼儿挣脱了水的阻力跳上岸时,它所嗅到的绝不是新鲜的空气而是死亡的气息。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并且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发展壮大。二战后,苏联拥有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这本是开展经济建设的大好时机,可是一些党政干部却在安逸的氛围中丢弃了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艰苦的环境对人的意志是一种锤炼,但舒适的环境同样是对人意志品质的考验,一批没能抵挡住糖衣炮弹的公职人员逐渐演变成社会特权阶层。在权力的荫蔽下,他们的子女可以轻而易举地跻身待遇优厚的职能部门。同样是社会公民,贵族阶级凭借手中本应用来服务于人民的权力让自家子弟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待遇。高干子弟尚且如此,那么高干本人自然是有过之无不及。一家在建政初期为病弱的公职人员设立的疗养食堂,日后逐渐沦为遍布全国的特供商店,在这里只要出示象征权贵身份的证件就能畅通无阻,在这里美味佳肴成了家常便饭世界名牌应有尽有,灯红酒绿下的贵族们早就不和苏联人民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了,他们所代表的绝不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意识形态阵地沦陷

伴随执政党作风发生蜕变的还有苏联的意识形态。斯大林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后,对学术界展开了大规模整肃,动辄便对学界人士上纲上线把“托派分子”的帽子扣在普通学者头上,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学界在其高压政策下变得噤若寒蝉。另一方面,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他将民众对其个人的忠诚上升为对国家的忠诚,谁要是对他不忠就等同于背板祖国,苏联的政治生活由此走向了极端。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为斯大林唱了十多年赞歌的赫鲁晓夫突然调转枪口,大肆谩骂这位“自己生身的父亲”。众所周知,领袖在群众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道合理地纠正领导者犯下的错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别有用心地诋毁领导人则会造成思想混乱,进而引发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同年十月发生的匈牙利事件便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负作用的直接体现。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意识形态更趋僵化,由于当局缺乏理论创新和必要的引导,致使广大青少年无法认同开设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攻读马列著作反倒沦落成令人耻笑的行为,而“入党只是升官发财的跳板”这一功利思想也正是在勃氏主政期间逐渐形成的。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民主化”、“公开性”等口号,在其“历史不应留有空白点”

的言论鼓动下,大量否定列宁、肆意歪曲斯大林的文章见诸报端,与此同时那些拥护社会主义、主张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学者却遭到口诛笔伐,他们被污为“改革的敌人”受到当权派蓄意打压。在此期间各种自由化思潮沉渣泛起,苏联历史被涂抹得一团漆黑,十月革命被贴上了血腥的标签,卫国战争的胜利被描述成与苏共无关,马列主义的指导原则被公然放弃……戈氏的倒行逆施彻底卸去了苏联人民的精神武装,意识形态这座大厦轰然坍塌

三、背离马列主义的干部路线

从十月革命至建国初期,为了在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下形成统一领导,苏共主要施行干部任命制。然而随着战后经济建设的持续开展,该制度的弊端也渐渐暴露。由于人事任免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因此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取悦上司、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针对这一现象列宁提出以推荐与选举相结合的干部制度取代单向委任制,这项旨在改善用人制度的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却在施行不久后随着列宁的去世戛然而止。

斯大林时代,苏联在干部任用的理论层面继承和发扬了列宁时期的优良传统,但在落实政策的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选拔标准,片面地将干部对领袖的忠诚度作为首要选拔依据,忽视对被候选者德才方面的考量,从而使一批投机者凭借吹捧斯大林进入到核心权力层。

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在上台伊始便大举推行“干部更新制”,此项制度虽然打着杜绝干部队伍老化的旗号,但实质却是赫氏排斥异己安插亲信的一种手段。从苏共二十到七年后的苏共二十二大,全党共有80%的干部遭到替换。该制度不仅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助长了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作风。

靠推翻赫鲁晓夫上台的勃列日涅夫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掌握最高权力的18年间颁布了大量巩固官僚阶层自身利益的规章条例,究其目的就是要让党政高官对自己感恩戴德进而成为自身坚定的拥护者。此外,勃氏为巩固权利还不遗余力的实行职务终身制,在苏共二十六大上当选的14名政治局委员中,超过70岁的有八人60岁以下的仅一人,截止至1985年苏共四月全会,这14人中先后有六人在领导岗位上寿终正寝。

戈尔巴乔夫这位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似乎对西方的议会制和多党制有着偏执地喜爱,他不仅在多个场合公开否定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而且为欧美式的选举制度大唱赞歌。由于苏共长期施行的错误干部路线以及戈氏言论的蛊惑,一大批国内反对派通过

竞选掌握了国家机器,曾被开除党籍的叶利钦依仗其“民权卫士”的伪装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但此后的事实证明,叶氏治下的俄罗斯无论是腐败程度还是经济状况,其问题的严重性都远甚于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改革”使众多反社会主义者取得了政治身份,他们正是凭借着这把保护伞有恃无恐地从事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戈氏这种不合国情、不适时宜的变革最终葬送了苏联。

结语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对于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83 次更新时间:2014-11-19 21:37:32 进入专题:苏联解体● 梁柱吴恩远曹长盛安启念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颓然跌落,三色旗随后升起。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认真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铭记20世纪遗留下的这一沉痛的政治遗产,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话人 梁柱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吴恩远:在苏联解体20余年之际,人们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分析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其焦点在于,一些人坚持认为存在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或称苏联

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由于弊病太多,已走入死胡同”,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因;戈尔巴乔夫的责任仅仅是次要因素。 毫无疑问,苏联模式存在重大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单一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极大消融了企业改革创新能力和生产活力;思想领域的保守、僵化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丧失生命力……不改革、不克服自身弊端就没有出路。然而,实际上任何体制、任何模式如果不发展、不变革都会没有出路。“苏联体制弊端”与“苏联解体”之间并无必然逻辑联系,关键在于苏联模式能否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当时的苏联体制同样还有巨大优势的一面。由经济学家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是重新评价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威著作。该书没有回避苏联体制的弊端,但同时指出:“毫无争议,苏联在自己的存在时期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没有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政治范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航天、核能方面成为第一大国。它发展了自己的能源经济潜能,建立了结构最发达的统一的能源体制。苏联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和干部培养体制客观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该书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体制、苏联模式的垮台不是必然的”。 这不仅是俄罗斯权威经济学家的观点。苏联解体后的多次俄罗斯民意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不存在必然性,是完全可以防止的。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也不认可“苏联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的观点。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安启念: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成功地进行改革,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赫鲁晓夫最先发动改革,但他为人鲁莽,改革过于随意,准备不足,不讲策略,很快失败。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因循守旧,失去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机遇,使各种问题不断积累,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执行了错误的方针,导致国家解体,共产党下台。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党的指导思想改变,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苏共覆亡至关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 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 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2. 经济上管得过死,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效率与效益。主要表现在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结构。(3)这种带有严重的官有制色彩的济体制最终的结果是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也就是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也必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 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主要表现在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4)大搞个人崇拜,钳制自由思想,破坏人民通信自由,文化团体和工作者变成了准国家机关和国家代言人,难以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这种文化体制严重扼杀学术自由,阻碍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这种文化体制是严重背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也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已经扭曲了马列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压抑的思想总有一天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阻挡。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体质必然阻碍理论创新,而一个更缺乏创新的政党,必然会被抛在时代的后面。历史一再证明,没有生动活泼、独立自由思想的社会,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动力。 另外,苏联在对外关系上大党大国主义盛行,对外盛行大国沙文主义和输出革命,而且国内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形式上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不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欲,本质上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扭曲和变形,正是由于这种僵化的体制存在着自身和无法克服的弊端,再加上它的执行者不愿意也没能力对它进行革新,因此苏联的解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不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包艺辉单位名称玉林实验中学填写时间2020.6.12学科历史年级/册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名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 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 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 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 2.XX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为了对抗美 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将避免孤立、确保本国安全放在了首位。为此,苏联着 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 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的经 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取得独立 自主的地位。同时,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东欧各国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经济方 面: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 针被东欧国家普遍采纳。以后为消除这种经济模式和方针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东欧各国虽曾进行过经 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的框框,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 现滑坡。政治方面: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

前车之鉴——苏联改革对中国的警示与反思

前车之鉴——苏联改革对中国的警示与反思 摘要: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0多年了,有关苏联的事情似乎已经是陈年往事了,但是,苏联这个曾经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其建立、发展、兴盛,还是衰落以致解体,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何时,研究苏联的过往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果显著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的改革该何去何从?我们从苏联改革的研究中能得到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实现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苏联改革;中国;戈尔巴乔夫;警示 一、苏联改革概况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国,为了恢复因战争遭到破坏的经济,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俄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成立。不久以后,斯大林接任苏共最高领导人,他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推行计划经济,着重发展重工业,史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是这一模式本身就有弊端,后来被继任者僵化,为苏联最后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赫鲁晓夫继任后,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在经济方面,他推行物质刺激原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进行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重视工业轻视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在赫鲁晓夫以后,勃列日涅夫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中不适当的部分进行了更改,对外实行强硬的路线,大力发展军事。勃列日涅夫纠正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过度批判,但是他的思想与政策过度僵化,导致矫枉过正,反而使苏联国家与社会丧失了改革与进步的活力1。 在这以后的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虽然实行了一些改革,维持了苏联社会的稳定,但由于他们执政的时间过短,未从根本上扭转苏联经济不断衰落的局面。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1百度百科词条“苏联”,https://www.360docs.net/doc/a62434118.html,/view/6824.htm#2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思考

一、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条件 在全面地观察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西方敌对势力对苏联政权采取了不间断的干涉及遏制。首先是公开支持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此类的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理人,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即戈尔巴乔夫提倡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大肆蔓延,致使党内发生大规模思想混乱,党员对自我信仰和国家前途产生怀疑。关于这个,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季诺维夫就亲口承认过:“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和激进分子恐怕一个月都坚持不了,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其次是关注及培植苏联境内的反对派势力,援助他们加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从内部推动苏联解体。再次是积极同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的经济实力。最后通过纠结对苏联进行援助的国家一致中断对苏援助,向苏联施加经济压力,加重苏联国内经济危机。由此看出,在促成苏联解体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就是这样通过“思想上谋杀、政治上捧杀、经济上扼杀”一步步将苏联推向万劫不复。但从另一个侧面来想,帝国主义借和平演变来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40 年历史,但到90 年代初才在苏联看到效果。显而易见尽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具有相当的杀伤性,但是这始终是外因,国内因素才是发生苏联演变的决定性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无任何先例可供借鉴,本能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非但未能及时解决,反而被遗留下来,最终积重难返。因此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经济领域的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 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苏联的经济领域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二是苏联国内固有的单一所有制指令性经济。此外在当时还存在严重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僚特权阶层。以上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造成生产停滞。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加速”战略,但是改革仍没有逃脱原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同时又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缺乏有效的举措和正确方向,加之在制定政策上朝令夕改,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导致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速度一再下降。经济改革遭遇困境,为私有化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温床。1990 年8 月初,“沙塔林方案”的出台,要求500 天内实现经济全 盘自由化和私有化。尽管私有化浪潮推行缓慢,但却造成了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私有化未能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形势严重恶化,1989 年起经济增长逐月下降,1990 苏联经济出现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经济状况不断亮起红灯,苏联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人民群众对苏共经济改革不力的不满,为敌对势力煽动群众,制造动乱颠覆苏联制度创造了可乘之机。 2.政治领域内苏共中央和敌对势力里应外合促成 苏联解体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就存在党政不分和政企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个泱泱大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分裂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咎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它是政治、经济、民族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淡化了党的领导,使联盟失去了固有的凝聚力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很快便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的所谓治国方略。1987年又提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打破障碍机制”。1988年在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原来的政治体制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政权”,必须“彻底打碎”。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公开性”等思想的影响下,1989年3月苏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通过决义,修改苏联宪法第6条,取消了宪法中有关苏共“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政治体制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的条款。1990年在苏共28大,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要“重新认识”苏共在社会中的作用,他认为苏共是“行政命令体制的核心”,说“苏共几十年来只为专横的官僚体制服务”,必须予以“根本改造”,为此,苏共28大决定放弃党的“政治垄断地位”,“把政权转交苏维埃”,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共只能和其它政党平等地进行“自由竞争”,这就最终结束了苏共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领导作用,由于苏共组织受到削弱,党内思想混乱,人心浮动,致使大批党员退党,社会动荡,反共活动猖獗,苏共在苏维埃政权中长期形成的凝聚力荡然无存。到1990年底,全苏非正式组织已由年初的6万个发展到9万个,许多非正式组织单独或联合组成政党,同苏共内部的反对派和从苏共退出的反对派人物协作,夺取了一些加盟共和国、市、州的部分或全部权力。1991年8.19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借口苏共参与了“反宪法政变”,戈尔巴乔夫本人主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就此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被彻底摧垮,为苏联的迅速解体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民族矛盾的日趋尖锐是苏联解体的内在因素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全国共有大小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占51%,乌克兰族占15%,乌兹别克族占6%,其它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还有:白俄罗斯、哈萨克、阿塞拜疆、鞑靼、亚美尼亚、塔吉克、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土库曼、吉尔吉斯、日耳曼、楚瓦什、拉脱维亚、巴什基尔、犹太、摩尔多瓦、波兰和爱沙尼亚族等。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有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一切民族特权,使各民族一律平等,享有充分的民族自决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为了使一些弱小民族享有自治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设置了自治共和国、自治州以及自治专区(也称民族区),此后历届政府均把民族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20个自治共

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调研报告 题目: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发展姓名(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编制时间:2012.04.05 -2012.05.25 版本:

摘要 自19世纪马克思创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一来,虽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却从未在某一个国家实践,再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叶分别得以在两个伟大的国家实践,那就是中国和前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却使两个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命运! 当20世纪的钟声敲响了资本-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战鼓!列宁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危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就万民于水火的济世良方。 当沙皇俄国屡败与东方小国、败于土耳其;当国内民怨沸腾,人民已看不到尊贵的沙皇的时候,列宁领导的共产党人起义,迅速执掌了国家政权。从此一个超级大国应运而生!他一度领导着苏联向着超级大国走过了了风雨的72年!就在1991年拥有1800万党员的苏联解体了!东欧剧变了! 在苏联解体和先前将原苏联各共和国维系在一起的纽带不断脱裂的情况下, 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即苏联解体的情形是否会在中国重演。菲迪南的文章概述了原苏联与中国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的重大差异和经济与政治改革前后的不同情况。它认为, 原苏联出现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的局面, 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 中国也面临着与原苏联相似的一些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目前, 中国领导人从苏联的急剧变化中吸取教训, 正设法不惜一切代 价来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而此时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继续也将长久地书写着世界的历史,辉煌地走下去。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剧变,共产主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为什么苏联解体?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不是单个原因所形成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但是究其原因就像是下象棋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过程的结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1)。 苏联剧变的原因在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2)。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弊端。 1.高度的个人集权,在党与国家政治中缺乏民主。斯大林时期,苏共成为 中央集权的政党,这样,苏共的领导家长制,就把列宁的各种党内民主 破坏殆尽了。 2.严重破坏法制,滥杀无辜。斯大林用残酷手段清洗和消灭任何一个政治 反对派,实行个人独裁。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摘要: 1991年12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十几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包括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是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等。这些见解从不同视角力图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本人看来,苏联解体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将会从历史根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多角度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起源。 关键词:苏联解体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外部因素 引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 多年。可是在不到10 年就迈进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之即,这个与美利坚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往日黄花。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锤头图案的红色苏联国旗,在暮色中悄然降下,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 为什么苏联这个强盛多年的红色帝国会如此下场?苏联解体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一、苏共在思想意识和政策方面的失败是根本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也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首先,苏在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共就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苏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马克思主义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不符合苏联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的现实;讲“三无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完全是一厢情愿,反而麻痹了党和人民。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一脉相承的。从赫鲁晓夫开始,苏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没有搞清楚,一度认为已经进入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15年建成共产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实际上是以野蛮的、强盗的方式破坏社会主义。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其次,苏共放弃了对思想领域的控制,出让了文化舆论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因特网、CNN和好莱坞等思想宣传工具不断的向苏联选出自由、民主的观念,最终导致苏联民众观念的变化,为后来苏联的解体而转向资本主义打好了思想的基础。同时,在对内宣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苏共向人民简单地宣传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人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跟宣传的不一样,反而对苏共的宣传产生了怀疑,为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买下了祸

从苏联解体看“三个代表” 论文

一、苏联解体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帝俄时代的白蓝红三色旗冉冉升起。至此,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新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的解释了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途径,避免了重复苏联之覆辙.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并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且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执政措施,经济改革,社会矛盾,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和挫折.导致苏联社会内部各阶级出现了较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最终解体。 当时苏联所实行的是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其次再加上苏联的领导人指挥失误、政府高层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加深日益恶化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二)对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的反思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适时、正确地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研究苏联衰败的制度上的原因以及有关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苏共垮台、苏联亡国乃是其制度性缺陷导致的。这些制度性缺陷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而是一种国际性现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破解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深层原因以及现实社会主义的制度性缺陷,既是尊重历史,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1.苏联政府无法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苏联解体前的计划经济措施以及其“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无法顺应世界经济改革潮流,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苏联的无产阶级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于生产工具落后。这种体制导致战后苏联的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大卫·科茨 按语:本文节选自《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的后半部分。 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我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 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80年代他当过苏联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也利用自己的职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个人的财产。 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斗争。再就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控制权落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争。但从根本上说,是精英集团自身的问题。 下面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推行资本主义道路呢?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他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到人民对制度的选择,他在各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观点,不暴露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而是说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一些公开讲要在苏联进行一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一种最廉价的欺骗。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 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1985年,迫于苏联社会十年来日渐增长的社会经济危机,苏联领导人着手开始改革。六年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土崩瓦解,在此废墟上分解成俄罗斯和其它国家,并加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分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昔日的第一世界如今早已面目全非。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失败2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强大的苏联会发生一夜剧变,出乎人们预料地迅速解体。对此的解释很多,有人认为根本原因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对斯大林的否定,放松了阶级斗争;有人认为是苏共党内出了叛徒;有人强调经济没有搞好;也有人说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也有专家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体制。当然,对于苏联体制的解读也是有差别的。邓小平曾在评价苏联时说道:“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而当经历了无数领导人的更替,这种制度的更是被有心人抓住了重要的漏洞,并花大功夫潜心布置,设下长久的计谋,直到各个联邦里的国家开始纷纷寻求自治独立的时候,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从中作祟的各个势力只需要站出来顺水推舟,苏联这头庞然大物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分崩离析,最终被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我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各届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正确,不完整和对自己心中所想的目标过分而盲目的追求。社会主义本是人民大众生机勃勃的事业,是为民众谋福利的事业,但由于苏联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没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把人民主权从理念变成现实,导致人民与政权长期分离。结果,人民对国家的政策没有影响力,对苏共没有监督权,苏共变成了向民众发号施令的机关,追求自身利益的代表。从种玉米的赫鲁晓夫苏到盲目自大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种回答角度: 一、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首先始于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向社会主义改良学说的转向,苏共领导人改革的最初目的还是要复兴社会主义。但是,当改革转入政

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戈尔巴乔夫用整整十二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顷刻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史上难解的“历史之谜”。二十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从多方面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形成多种观点。本文就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再探索。 一、众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向: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