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简述

1.2 软交换技术原理简述

1.3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地区网络配置现状与需求分析

2.1 现有业务网络的配置现状

2.2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2.3 新业务的发展对软交换技术的需求

第三章软交换技术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3.1 软交换技术的协议

3.2 软交换技术业务介绍

3.3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

3.4软交换技术的过渡策略

第四章软交换应用示例

4.1 应用总体目标要求

4.2 系统的选型和技术指标

4.3接口配置设计

4.4业务设计

第五章方案实施计划及测试结果分析

5.1 方案实施计划步骤方法

5.2 测试结果分析

5.3 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概述

1.1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WWW浏览和收发E-mail,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5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3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64kbit/s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DDN、X.25、帧中继和IP网,由于IP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IP 协议的WWW业务的开展,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IP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IP包中,IP 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IP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IP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

能,若在IP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电话业务的控制设备。值得一提的是,IP网中传送的IP包能够承载任何用户数据信息,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流等多种信息在一个承载网中传送创造了条件。

可见,电话网和数据网均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无法通过简单地改造而成为一个“全业务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即通信业务的融合,产生了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

1.2软交换技术原理

软交换技术采用了电话交换机的先进体系结构,并采用IP网中的IP包来承载话音、数据以及多媒体流等多种信息。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熏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1.3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1.3.1目前的软交换设备对业务的支持情况

目前,许多电话交换设备供应商和数据设备供应商均推出了自己的软交换设备,国内厂商包括中兴、华为和大唐;国外厂商包括阿尔卡特、北方电讯、西门子、朗讯、Cisco、Sonus、UT斯达康等公司。各厂商提供的软交换设备均遵从软交换技术的总体架构,只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是为了构件一个“全业务网”,即在同一个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视频流业务的融合;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将呼叫控制和业务功能在功能实体上进行了分离。但目前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在业务提供上与上述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语音业务仍旧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各电信运营商盈利的主要来源,软交换网实现多业务的融合,应首先能够提供至少与PSTN相同的语音业务。因此,各设备厂商也将对语音业务的支持列为首要任务。

语音业务可以分为语音转接业务和语音直接接入业务。

软交换网的虚拟中继业务提供语音转接业务,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语音终端用户,此

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PSTN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提供虚拟中继业务,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TG、SG和软交换机设备,若仅提供与PSTN相同的语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虚拟中继业务。

语音直接接入业务,要求软交换网具备PSTN本地端局的功能,在我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5月25日发布的《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以及补充件中规定了PSTN交换机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目前各软交换设备厂家均是利用软交换机来实现上述功能,而未采用专用的应用服务器。对于用户信息和存储和鉴权认证也是由软交换机来实现,也支持由专用的应用服务器或智能网SCP 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各厂商提供的软交换系统对于基本语音业务仍未采用“呼叫控制与业务应用的分离”的概念。同时,软交换网中为直接接入用户还必须配置AG和/或IAD设备;与PSTN相连,则还需配置TG 和SG设备。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基本的语音直接接入业务,但不同厂商提供的系统对于《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以及补充件中规定了PSTN交换机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的支持情况仍各不相同。同时,对于PSTN智能网实现的各种语音增值业务,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也是通过智能网方式来实现的,此时,软交换机具备SSP功能,触发智能网业务,访问智能网的SCP。近年来数据业务的增长较快,但业务应用主要集中在WWW浏览、E-mail、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流媒体在线观看、网上购物、ICQ及网上聊天等业务。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推出了一些数据与语音相融合的业务,例举如下:

·上网呼叫等待业务: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当有电话呼入时,

用户可以在PC界面上得到电话呼入的提示,并可选择接听、拒绝、前转来电。

·点击拨号业务:通过点击Web页面上的Tel或Fax的号码,发起电话呼叫。

·Web 800业务:通过点击Web页面上的800号码,通过PC发起电话呼叫,话费由被叫承担。

·短消息业务:通过PC发送、接收短消息至移动手机。

·个人数据库业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包括电话号码、E-Mail地址在内的通信录、单日或多日的个人日程安排表等重要私人信息存放在系统为用户分配的专用数据存储设备中,并可随时调用查看和编辑修改,以备纸制文件或手机的遗失。

·唯一信息业务:系统为用户分配专用的存储资源,用户的固定电话和手机电话留言、E-mail收件、网上购物定单等所有接收信息均存储在用户的统一信箱中,用户可通过PC机访问自己的统一信箱而获得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呼叫跟随业务:实际上是对电话业务中的呼叫前转业务的扩展,允许用户设定多个被叫号码,来电在不同的时段转接至不同的被叫号码,且在同一时段,来电顺序接至不同的被叫号码。

·网络交流中增加语音交流的业务:目前在Internet上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时,用户之间的交流只能基于PC文本的方式,此业务提供了PC-PC 的语音交流功能。

·其它还有会议等多方语音、数据通信业务等。

以上列举了一些目前软交换设备供应商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已经能够支持的一些主要业务,当然不同厂商对上述业务的支持情况、实现方式、业务功能不尽相同。

1.3.2软交换网的应用

从上述业务中可以看出,目前软交换网络提供的业务仍主要是在语音业务方面,且提供的增值业务功能也很有限,其中部分业务功能利用智能网一样能够实现,目前,软交换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尚无法提供真正吸引用户的“Kill”级的、软交换网特有的业务。软交换网业务的发展和完善仍需要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努力,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根据软交换技术的特点、设备的成熟性,以下提出一些目前软交换网可行的应用。

△长途语音业务

目前,大部分软交换设备供应商均已经能够提供成熟的虚拟中继业务,来转接PSTN语音业务。对于拥有庞大的、完善的IP网络,但无PSTN的电信

运营商来说,采用软交换网络提供长途语音业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由于软交换网是采用IP网作为承载,因此,可以节省TDM传输电路建设的投资。建设软交换网的TG、SG和软交换机,并完成与PSTN连接,同时选择合适的用户鉴权方式即可开放业务。对于拥有一个已经将自己各地分支机构通过IP网连接起来的跨地域的企业来说,采用软交换网将各分支机构的电话机连接起来,即TG、SG与各分支机构的PABX连接起来,或者通过AG、IAD直接连接各电话机,并建设软交换机即可使用内部网络疏通长途电话业务,节省数目可观的电话费。

△本地语音接入业务

对于拥有庞大的、完善的本地IP网络,但无本地PSTN端局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采用软交换网络接入用户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本地PSTN端局的覆盖范围有限,且用户线布放的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可以在用户端设置IAD设备,利用已有的小区宽带IP网络连接至软交换IP网络,完成各个IAD 与软交换机、其它媒体网关设备的连接,即实现了本地电话机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本地接入的电话能够与其它运营商的PSTN通信,还需完成软交换网与PSTN的连接。同时,对接入的本地用户还可以灵活、多样地为用户开放软交换业务,并随着软交换业务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移动3 G网络

无论是WCDMA还是CDMA2000,其发展目标均是在核心网络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交换,软交换技术无疑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3G网络中,原MSC将裂变为MSC-GW和MSC-SERVER,MSC-GW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IP网络作为3G网络的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流的融合。

第二章××地区网络配置现状与需求分析

2.1 现有业务网络的配置状况

●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分流业务的方式

Θ按比例分担

Θ按业务分担——降低风险,减少投诉

现网部分厂家MSC、GMSC不支持根据17951+漫游号码来选

路——负责疏通省际网间17951业务

“17951+固定电话号码”:5+4=9位号码

“17951+联通手机用户号码”:5+7=12位号码

为了降低MSC、GMSC、MSC/GMSC在号码分析处理能力方面

的压力、降低局数据的复杂性,对于“17951+联通手机用

户号码”省内长途话务:

–未建设独立TMSC2的省:软交换网承载

–建设了独立TMSC2,采用两级网组网方式的省:同

–建设了独立TMSC2,采用三级或二、三混合组网方

式的省(河北、广东): TMSC1网承载

2.2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长途软交换网与TDM汇接网的关系

●软交换网网络安全性的考虑

●向3G的演进

2.3 新业务的发展对软交换技术的需求

所谓新业务,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在2G/2.5G网络环境下,现有增值业务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就是3G概念和业务的拉动。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接入和传送层。将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的地址。

(2)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ATM信元或IP包。此外,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3)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那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4)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克服了TDM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

(2)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3)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交换的结构;

(4)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品。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S oft Switch)软交换网络不但可提供程控交换网所提供的业务,而且能够提供丰

富、独特、新颖、实用的新业务,应认真分析用户需求,积极研究软交换业务定位和市场策略。进一步完善软交换网络的支撑和管理体系。

第三章软交换技术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3.1 软交换技术的协议

软交换体系涉及协议非常众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国际上,IETF、ITU-T、SoftSwitchOrg等组织对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制定完成,或趋于完成。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真正实现软交换产生的初衷——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在软交换的研究进展方面,我国处于世界同步水平。信息产业部“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在1999年下半年就启动了软交换项目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此外,“IP标准研究组”正在研制有关中继媒体网关(TG)、信令网关、接入网关(AG)、综合接入设备等设备技术规范。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一简单介绍。

1.H.248/MEGACO

H.248和MEGACO协议均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应用在媒体网关和H.248/MEGACO与软交换设备之间。两个协议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H.248是由ITU提出来的,而MEGACO是由IEFT提出来的,且是双方共同推荐的协议。它们引入了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联)两个抽象概念。在Termination(终端)中,封装了媒体流的参数、MODEM和承载能力参数,而Context(关联)则表明了在一些Termination(终端)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H.248/MEGACO通过Add、Modify、Subtract、Move等8个命令完成对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

联)之间的操作,从而完成了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是由IEFT提出来的,是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和IP设备控制协议(IPDC)相结合的产物。MEGACO协议是对MGCP协议的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MGCP协议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协议,协议的内容与MEGACO协议比较相似。目前软交换系统设备大都支持该协议,其不足也慢慢表现出来,将来可能要被H.248/MEGACO协议所取代。

在软交换系统中,MGCP协议与H.248/MEGACO协议一样,应用在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与软交换设备之间,通过此协议来控制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上的媒体/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3.会话初始协议(SIP)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以Internet协议(HTTP)为基础,遵循Internet的设计原则,基于对等工作模式。利用SIP可实现会话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并支持单播、组播和可移动性。此外,SIP如果与SDP配合使用,可以动态地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通话带宽、所传输的媒体类型及编解码格式。其具体内容可参见IETFRFC2543bis。

在软交换系统中,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也有的厂家将SIP协议应用于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基于SIP协议实现的增值业务。总的来说,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语音和数据相结合的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之间的呼叫建立与释放。特别是SIP协议以其简单、灵活的特点,使作为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的3GPP已经决定在其基础上建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全IP网络,并要求未来的3G终端必须支持SIP协议。

4.SCTP协议

SCTP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一种关于流控制传送协议。主要是在无连接的

网络上传送PSTN信令信息,该协议可以在IP网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SCTP可以在确认方式下,无差错、无重复地传送用户数据,并根据通路的MTU的限制,进行用户数据的分段;在多个流上保证用户消息的顺序递交,把多个用户的消息复制到SCTP的数据块中。利用SCTP偶连的机制来保证网络级的部分故障自处理。SCTP还具有避免拥塞和避免遭受泛播及匿名攻击的特点。SCTP协议在软交换中起着控制协议的主要承载者的作用。

3.2 软交换技术业务介绍

3.3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的技术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定位于下一代网络(NGN)的控制层,演化自部分厂商原来提出的呼叫服务器(CallServer)或媒体网关控制器。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软交换是NGN的核心,是电路交换网与IP网的协调中心,通过对各种媒体网关的控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

3.3.1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

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它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3.3.2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突出特点如下所诉:

⑴软交换设备是一个支持各种通信网络协议(如ATM、IP)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可运行在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⑵软交换设备控制着扩展的中继网关,接入网关和远程接入服务器(RSA),例如:

①软交换设备加上一个中继网关便是一个长途/汇接交换机(C4交换机)的代替,在骨干网中具有VOIP或VTOA功能;

②软交换设备加上一个接入网关便相当于一个语音虚拟专用网(VPN)/专用小交换机(PBX),在骨干网中具有VOIP功能;

③软交换设备加上一个RAS,便可利用公用承载中继来提供受管的MODEM业务(即MODEM呼叫通过SS7 ISDN用户部分ISUP发送信令);

④软交换设备加上一个中继网关和一个本地性能服务器便于一个本地交换机(C5交换机),在骨干网中具有VOIP/VTOA功能;

⑶通过一个开放灵活的号码薄接口便可以再利用智能网(IN)业务,例如:它提供一个具有接入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轻量级号码薄访问协议和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AP)号码的号码薄嵌入机制。

⑷为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下一代业务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⑸高效灵活:软交换网络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承载网络完全分开,有利于快速、有效、灵活地引入各类新业务。

⑹开放性:软交换网络结构中各种网络部件之间均采用标准的协议。因此各个部件既能独立发展、互不干涉,又能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

⑺多用户:软交换网络的设计思想迎合了电信网、计算机网及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的大趋势。模拟、数字、移动、ADSL、ISDN、宽带用户都可以接入网络享受软交换设备提供的业务。

⑻强大的业务能力:软交换网络可以利用标准的全开放平台为客户定制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⑼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网络解决方案:网络互通功能由分布式的网关完成,而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集中于少数软交换机完成。

⑽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例如:可编程的事件详细记录,详细呼叫事件写到一个业务提供者的收集事件装置中。

⑾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建的特性,包括展露给所有组件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0)接口、策略描诉语言和一个编写及执行客户策略的系统。

3.2.3 软交换技术的功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 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

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制定的SIP协议标准,两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软交换功能结构示意图

3.3.4软交换与H.323系统的互通

当软交换设备与H.323系统互通时,其互连点设在软交换设备与最低级网守之间,即通过软交换与H.323体系中的二级或一级(在没有二级网守的情况下)网守完成这两个网络体系之间的互通,互通示意如图3.1所示。

图3.1 软交换与H.323系统的互通

当软交换设备与H.323系统互通时,建议采用快速呼叫建立过程,对于无法做到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非快速建立方式,发送快速呼叫建立请求时,如果对方不支持快速呼叫,发端则必须能够倒换成非快速连接。以下快速呼叫流程为例说明软交换设备与现有IP电话网互通时的通信流程。

由软交换设备侧发起呼叫的流程图见图3.2。

图3.2 由软交换设备侧发起呼叫的快速呼叫建立流程

(1)软交换设备向一级网守发送LRQ进行地址解析

(2)地址解析通过后,一级网守发送LCF

(3)软交换设备向被叫网关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4)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送呼叫进展消息

(5)网关同时向一级网守发送ARQ消息

(6)一级网守向网关发送认证通过消息ACF

(7)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送提示消息

(8)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送连接消息

由网关侧发起呼叫的流程图见图3.3。

软交换设备

图3.3 由网关侧发起呼叫时的快速呼叫建立流程

(1)网关向一级网守发送ARQ的消息,进行接入认证,其中应包含主叫号码或

卡号(主叫号码采用E.164编码)

(2)一级网守回送ACF,接入认证通过

(3)网关向一级网守发送ARQ进行地址解析

(4)地址解析通过后,一级网守发送ACF

(5)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6)软交换设备向网关发送呼叫进展消息

(7)软交换设备向网关发送提示消息

(8)软交换设备向网关发送连接消息

图3.4是以软交换设备方先挂机为例描述呼叫释放流程。

图3.4 呼叫释放流程

(1)如果已打开H.245通道,则软交换设备与网关之间要先关闭逻辑通道

(2)如果已打开H.245通道,则关闭逻辑通道后,软交换设备与网关间互送结束会话命令

(3)软交换设备向网关发送释放完成消息

(4)网关向网守发送DRQ

(5)网守向网关发送DCF

3.4 软交换技术的过度策略

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到分组化的IP网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渡过程,总的来看,目前有两大过渡策略:一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重叠网策略;二是以综合交换机为核心的混合网策略。下面我主要介绍的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重叠网策略:主张这中策略的主要理由实现由的电路交换网在传输电话业务方面是基本胜任的,而且是电信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全球电信公司来自传统话音和传真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即使像NTT这样的老牌电信公司其业务收入的50%也是来自传统话音业务。因而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在演进前期最好不要或少去触动它,让其独立发展。对于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可以通过建设一个重叠的分组化网(ATM网或IP路由器网)来解决。两个网的业务节点独立发展,其间通过一类特殊的协调设备实现互连互通。这类协调设备不仅交换话音、数据和其他业务,而且完成7号信令与IP的转换。历史上,这类设备开始称为协调设备或协调交换机,功能较简单,其重点是解决两个不同网络间的话音业务融合和转移问题。协调交换机只能完成基本的呼叫处理,智能较低。随着需求和

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层与媒体层的分离,上述设备开始被称作关守、呼叫代理、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1999年后开始称作软交换并被定位于网络控制层。其基本作用类似,但功能上越来越强大和集中,并且变成了最通用的术语。关于软交换术语的定义,各种版本可多达几十种,总体上来看,它是一个建立在开放的计算平台上能够实现分布式通信功能并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呼叫控制和信令的开放式标准软件系统。

软交换对用户是透明的,主要处理实时业务,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媒体网关接入、带宽管理、选路、信令互通和安全管理等功能。支持H.323、H.248、SIP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等各种协议,利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实现分布式通信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结构扩展性,很小的机房占地和更有效的机房空间利用率。采用软交换后可以卸载或旁路IP拨号业务,减轻电路交换网的压力,代替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的汇接局和端局。其初始成本,若仅考虑话音业务应用,应该比传统电路交换机低,而运营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若综合考虑话音和数据业务,则一个融合的网代替两个独立的网,无论是初始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将会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具有更丰富的呼叫特性、应用特性和可扩展性。其次,软交换还有一个区别于传统交换机的重要特征,就是它采用了开放的体系结构、标准的接口和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API),特别是在其上面的应用层和媒体控制层已经与媒体硬件分离并纳入开放的标准计算环境,这不仅允许充分利用商用的标准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而且采用独立于硬件的平台可以有利于网络运营商灵活选择网络各层的最佳设备,实现不同设备的兼容和互通操作,大大加速了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生成和部署,增强了网络运营商和业务提供者在电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最后,由于软交换的价格可以遵循软件许可证方式,不必遵循现行交换机的价格模式,投资大小可随用户数增加而增长,有利于新的电信运营商或传统运营商开发新的市场。而现行电路交换机由于其负有很大的公共设备成本,使其初期建设成本很高,当用户数量不大时其建设成本将会更高,将比软交换机高出一个量级,不利于竞争的新电信运营商或传统运营商开发新市场。

从网络角度看,通过软交换机结合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跨接和互连电路交换网与分组化网,尽管两个网仍基本独立,但业务层已实现基本融合,可统一提供管理和加快扩展部署业务。当数据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流业务时,可以考虑将电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关键词:网关、服务器、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 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技术概述 软交换技术概述 、尸■、亠 前言自从第一款产品在电信市场上成功推出以来,“软交换”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倍受青睐的时髦用语。由于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 通信,软交换技术承诺可提供许多优势,如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以及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 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 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X功能(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 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 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 (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 (软交换)技 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 (Inrerntional SoftSwich Consortium )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IF 、ITU-T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ch 论坛ISC 的定义,SoftSwich 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主要组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软交换系统主要应由下列设备组成: 1) 软交换控制设备( Softswitch Control Device )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 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2) 业务平台( Service Platform )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 和应用服务器。 3) 信令网关( Signaling Gateway )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 系中则需要由IP 来承载。 4)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按照其所在位置和所处理媒体流的不同可分为:中继网关(Trunking Gateway)、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多媒体网关(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无线网关 ( Wireless Access Gateway )等。 5) IP 终端( IP Terminal )目前主要指H.323 终端和SIP 终端两种,如IP PBX、 IP Phone、PC等。 6) 其它支撑设备。如AAA?务器、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 )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运用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展,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随之而来 的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也明显提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且能够向用户提供灵活性、多样性的业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各大通 信运营商已经着手于下一代网络的方案设计当中。软交换技术就是下 一代网络的关键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今业界注重的焦点。下面就对软 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其主要特点以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软交换的概念 所谓的软交换区别于传统的电路交换,它主要是将业务/操纵与传送/ 接入独立起来各自行使功能,又相互通过标准协议来实行信息交换, 从而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业务。软交换从真正意义上讲它不但 能够实现多个网络运行环境,而且还能够在网络上同时引入多种业务 使得应用起来更加方便。软交换的具体示意图如下: 2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 软交换技术设计它不受特定的操作系统的限制,能够更好的实现多种 业务的同步通信。 它的设计是基于创建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能够有很 好的性能,包括可伸缩性能、接口标准性能以及业务开放性能等特点。它的设计需要一下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 2)在软交换网中能够幸免错误应用或是恶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保证与多个第三方系统的安全执行; 3)对于在应用过程中新增加的设备或者协议要求第三方硬件销售商 能够给予支持的能够; 4)能够支持同步通信,同时支持多个系统的运营;

5)对于运行时间的捆绑软件交换技术要能够给予支持,并且对于同步通信网络结构方面的改善软件交换技术也能够提供支持; 6)软交换技术要能够支持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彻底性故障的恢复,并且对于各种大小的网络要能够提供可伸缩性能; 7)对于他方提供的业务和应用不但要有支持全系统策略的水平,而且对这些业务和应用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到软交换性能及安全的行为。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 1)软交换技术它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如PSTN、ATM和IP协议等; 2)软交换技术能够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实行运行,方便可靠; 3)软交换技术具有高效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功能。比如,将软交换陪上一个中继器就能够实现长途交换机的功能;或者将软交换接入一个网关就能够实现便虚拟的语音专用网络。可见,软件换技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水平; 4)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接入一个开放性的数据治理系统接口然后就能够从新利用智能业务,实现所谓的开放性能; 5)软交换技术能够为第三方的业务开发者提供更多的API接口,便于有更广泛的业务的拓展; 6)软交换技术对于可编程事件和呼叫事件存有详细的记录,从而能够实现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的特性; 7)软交换技术拥有先进的软件组成特性,这些软件都是由策略服务器来实行治理的。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4.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 摘要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此文主要论述了软交换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功能应用 一、软交换基本知识 (一)、软交换基本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概念的最早演进 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 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 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承载控制 (二)、软交换体系的基本要素 软交换功能结构图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三)、体系架构 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1、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 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 2、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系中则需要由IP来承载。 3、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浅谈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

浅谈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 摘要:通信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随着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不 断发展,通信工程也将面临着系统的升级换代问题。鉴于通信工程在我国信息技术 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对软交换技本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软交换技术,特别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软交换技术 的网络构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新技 术的革新来促进通信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工程;应用;软交换技术 前言: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技术也在逐步革新,随之而来 的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也明显提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且能够向用 户提供灵活性、多样性的业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软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中的核 心技术之一,不仅能够提供全面完善的连接控制、网关管理以及呼叫控制等功能,还能够有效提升通信系统资源管理与分配能力,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软 交换技术就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今业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就 对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其主要特点以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软交换网络的核心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 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采用软 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交换与同步通信,是目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 面的现代通信技术,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传统的通信网络是将各种模块都集中起来,通过一台硬件设施实现各个模块 之间的连接。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使得开放性差。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了出来,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各部件独立发展构成开放 的网络架构,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 网络构架主要是软交换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的地方,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分层化,另一个特点是构件化。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分为四层,分别是接 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接入层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接入手段,并进行信 息转码,保证网络传递;承载层完成的是承载工作,通过分组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控制层的功能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部分;业务层主要提供业务和应用。 3、在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目前是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的技术,接入能力提升,可以同时完 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实现开放性的通信过程,并且能够保证设备整体运行,实现 通信的高效率。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本文以各电信运营商为例,今后电信发展中应用软交换技术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3.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1)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这种方式对本地网络形态没有特殊要求,由于演进速度较缓,带来的改造风险也不高;但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的影响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录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简述 软交换技术原理简述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地区网络配置现状与需求分析 现有业务网络的配置现状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目标 新业务的发展对软交换技术的需求 第三章软交换技术的规划的理论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协议 软交换技术业务介绍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过渡策略 第四章软交换应用示例 应用总体目标要求 系统的选型和技术指标 接口配置设计 业务设计 第五章方案实施计划及测试结果分析 方案实施计划步骤方法 测试结果分析 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概述 .软交换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浏览和收发,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帧中继和网,由于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协议的业务的开展,基于协议的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包中,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能,若在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与NGN》练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NGN的定义。 从广义来讲,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大量采用当前业界公认的新技术,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各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及共享的融合网络。下一代网络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从狭义来讲,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在这种分层体系架构下,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能够兼容各业务网(PSTN、IP网、移动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并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2.简要说明NGN的特点。 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有三大特征。其特点如下:(1)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部件化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2)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有效的实现各种业务。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和接入方式,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同时能够支持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3)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能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有QoS保证的传送技术,使NGN能够提供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证服务质量。 3.简要说明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4.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 5.简要说明固定电话网向NGN的演进步骤。 6.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基于R4的核心网的结构。 7.简要说明RTP协议的功能。 8.简要说明SIP协议的功能。 9.简要说明SIP系统中各种服务器的功能。 10.SIP消息有哪两大类?分别说明这两大类消息的发送方向。

基于SIP的软交换

基于SIP协议的软交换技术介绍 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 这里着重介绍软交换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于SIP的软交换。一.SIP介绍 SIP是类似于HTT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这些会话可以是Internet多媒体会议、IP电话或多媒体分发。会话的参与者可以通过组播(multicast)、网状单播(unicast)或两者的混合体进行通信。 1.1 SIP的功能 SIP可以用来创建、维护和结束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语音电话、视频电话、Internet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Internet电话呼叫以及多媒体发布等等。SIP也可以邀请成员加入已经存在的会话,可以在已存在的会话中加入或去除媒体类型。SIP更支持名字映射和重定向服务,这样就可以支持用户的移动通信。总的来说,SIP有五个方面功能: 用户位置:判断通信终端的位置。 用户可达性:判定通信终端是否愿意参与会议。 用户能力:判定要将使用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参数。 会话建立:在通信双方建立会议的所有参数。 会话管理:包括传输和终止会议、修改会议的参数、请求各种服务。 由于有些服务对安全性要求很高,SIP也提供了安全机制包括服务拒绝、验证机制(用户对用户和代理服务器对用户)、整合保护和加密。 1.2 SIP实体 SIP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用户代理UA(User Agent)和SIP服务器。SIP 实体主要由以下几类:

通信工程软交换技术分析

通信工程软交换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20:55:26.7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霍志广 [导读] 摘要: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通信与信息的专业界线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网络可靠性的提高,使得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NGN 网络应运而生。 身份证:13018519890110xxxx 摘要: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通信与信息的专业界线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网络可靠性的提高,使得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NGN 网络应运而生。NGN 也就是下一代网络,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网络。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其特点是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本文介绍了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架构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 关键词:网络软交换多媒体 对传输网而言,N G N 指下一代智能光网络;对移动网而言,N G N指3G 和后3G;对数据网而言,NGN 指下一代因特网和I P V 6;对电话网而言,NGN 指软交换体系。 1 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思想 在传统的电话网中,用户接入模块、中继模块、交换矩阵、控制模块都集中在一台硬件设备中,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内部总线连接。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开放性差。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出来,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各部件独立发展,构成开放的网络架构,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 软交换网络的网络架构 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分层、构件化。软交换在纵向上依次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 应用层。 (1)接入层。为用户接入软交换网络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并将信息转成能够在I 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 (2)承载层。采用分组技术,负责将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 (3)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4)业务/ 应用层。用来提供各类业务。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等,另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分组承载网。 3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思考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已被电信运营商广泛应用。今后,各电信运营商的交换网将以软交换为主进行建设。在电力行业,国网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软交换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新技术之一,许多网省公司也将软交换列入发展规划。山西省在电力行业率先启动了软交换建设,建设了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软交换网络。浙江电力、广东电力目前也开始进行软交换试点应用。目前,进行软交换技术在西北电网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西北电网的软交换如何发展呢?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分阶段进行。 (1)网络建设初期。在网络建设初期,软交换提供的业务量比较小,网络规模也就相对较小。软交换需要独立设点,逐步由点到面,扩展网络容量。可以在西北电网中心汇接局设置一套软交换设备,配合综合接入设备I A D 或媒体接入网关AMG和智能终端等,覆盖本地用户,提供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 M G,连接西北电力行政交换专网汇接中心及公网,实现与电话交换网络的互通。 (2)网络建设中期。在网络建设中期, 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增加,网络规模扩大,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逐步增加。软交换所控制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极其接近甚至略胜一筹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退到边缘,数据网用户不断增加。这时,可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电力公司设置通用媒体网关UMG 设备,通用媒体网关设备主要做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实现电力电话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开展VOIP 长途业务。随着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1 套软交换设备,实现双归属组网,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增加业务层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并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 (3)网络建设后期。网络建设后期,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设置软交换设备,与西北公司的软交换设备通过S I P - T 、BICC 协议互连互通。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 P 承载网就可以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以带用户为主,中继网关的功能减弱,主要是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 4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 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都纷纷被引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 P 电话、I P 视频业务等。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会议电视等。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1)实现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络的互通。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不仅是语音和数据,还包括视频业务甚至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 P 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例如,基于软交换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

《软交换技术与NGN》综合练习题解答

《软交换技术与NGN》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广义的下一代网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实际上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 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 2.狭义的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 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 3.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 4.下一代网络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分离。 5.下一代网络的运送层主要完成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送,一般为 IP 网络或ATM网络。 6.软交换网络以分组网作为承载网络,呼叫控制集中在软交换设备上。 7.对本地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就是在固定电话本地网建立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和智能业务 中心,通过三个中心快速实现网络低成本快速化、移动化和综合化。 8.本地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是建立本地网集中的用户数据中心,对本地网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 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 9.基于R4的移动核心网CS域中MSC被分为MSC服务器(MSCServer)和媒体网关(MGW), 实现了CS域中呼叫与承载的分离,并支持信令的IP承载。 10.M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 Server与媒体网关MGW之间的接口,接口上采用H.248协议, 该协议增加了针对3GPP特殊需求的扩展事务(Transaction)及包(Package)定义。 11.N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 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该接口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 议BICC协议,该协议提供在宽带转输网上等同于ISUP的信令功能。 12.Nb接口是R4核心网中MGW之间的接口,用来在R4核心网内承载用户的话音媒体流,有IP 与ATM承载两种方式。 13.IP协议采用的地址是 IP地址。 14.IP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现在采用的IPv4地址包含 32 位二进制数。 15.在无类别域间选路CIDR中,网络地址的长度由 32比特的掩码中包含的连续的1的位数来确定。 16.128.211.168.0/22表示该网络中的最低地址是 128.211.168.0 ,该网络的网络地址占 22 位 二进制数,该网络的主机的地址占 10 位二进制数,该网络能所包含的最大主机数目为 (210-2)。 17.IP网络中的路由器根据目的主机的 IP地址来寻址选路,完成数据转发。 18.Internet传输层有三个传输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流控制传送协议 SCTP,其中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主要用来在IP网络中传送电话网的信令。 19.传输层的 UDP 协议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少量数据或 实时性较高的流媒体数据。 20. RTP 协议能够为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需实时传输的数据提供端到端的传输功能,它实际上包含 两个相关的协议: RTP 协议和 RTCP 协议。 21. RTCP 协议用来传送监视实时数据传送质量的统计数据,同时可以在会议业务中传送与会者的信 息。 22.RTP的数据通过偶数的UDP端口传送,而对应RTCP数据使用比RTP端口大1的奇数 UDP端口 传送。 23.G.729和G.723.1是我国下一代网络中常用的参数语音编码,其中G.729编码的比特率为8kbit/s, G.723.1编码的比特率是 5.3kbit/s和6.3kbit/s。 24.SIP协议的网络模型结构中有两类基本的网络实体,其中用户代理是驻存在终端系统中的功能块, SIP服务器则是处理与多个呼叫相关联信令的网络设备。 25.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用户代理是直接和用户发生交互作用的功能实体,它能够代理用户的所有 请求或响应。 26.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代理服务器是代表其他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中 间程序。 27.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重定向服务器把请求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地址映射成零个或更多个新地址, 向请求方发送应答以指示被叫用户的地址。 28.为了实现漫游,SIP用户需要将当前所在位置登记到网络中的注册服务器上,以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 位置服务器确定该用户的位置。 29.SIP协议使用SIP的通用资源定位器(URL) 来标识用户、进行寻址,该地址实际上就是SIP服务器 的应用层地址,采用 user@host 格式。 30.SIP协议消息分为请求和响应两类。其中,请求消息从客户机发往服务器,响应消息则从 服务器发往客户机。 31.一个SIP请求消息由请求行开始,请求行由一个方法符号、一个 REQUEST-URL 、一个SIP的版 本指示组成。 32.SIP应答消息的起始行是状态行, 状态行由SIP 版本号开始,接着是一个表示应答结果的 3位十进制

浅析软交换技术

浅析软交换技术 刘全平1张科2 (1.成都军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2. 成都军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参谋) 摘要:软交换技术进一步发展了IP通信的概念,通过使用SIP协议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包括移动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了 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通过软交换通信 解决方案,用户可按照喜好随时进行彼此通信,并可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 何媒体进行通信。软交换通信将我们常用的多个电话和设备—以及多个 网络(固定、互联网、有线、卫星、移动)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独立于地理 位置的通信,促进通信与业务流程的集成,简化运行并提高生产率。 关键词:融合通信软交换 “融合”已经成为通信产业继IP技术之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融合源于网络,又回归于网络,就是网络的融合,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通信的融合,即现在最为时髦的叫法“融合通信”,也有人把它称为“统一通信”。 融合通信是指以IP为中心,把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覆盖了电信、IT和互联网三大领域。融合通信概念下的三网融合,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所说的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物理网络”融合,或者是固定网、移动网和无线接入网的融合,融合通信的新概念是服务的融合,是把三网的通信服务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和运行管理服务能力进行融合。 通过统一的IP技术来实现存储、通信、计算资源整合及统一管理调度,并能提供开放平台接口,实现合作伙伴及用户个性化开发要求,从而形成新的IT价值链。目前,IP技术已经演变成整个新IT架构的基础,是各种IT技术融合的黏合剂与催化剂,基于IP技术融合和发展新的IT架构是行业趋势所在。融合通信只是一个思想,要实现它提出的目标,需要具体的可实现的技术,“软交换”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多设备、多网络“融合”通信的问题。 1 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 软交换技术简介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和控制的核心。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2)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3)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它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2)呼叫控制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4)互连互通功能(H323和SIP、IN) (5)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 (6)认证与授权功能(7)计费功能 (8)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9)协议和接口功能 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目前欧洲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试验和评估新技术和新设备。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决定至少3年内其承载网络采用ATM技术。本地网的软交换试验规模逐渐扩展。比利时电信则重点发展ADSL,以增强竞争优势。 英国BT话音网络在长途网层面正在进行网络优化,1998年开始将原有的近200个长途/汇接交换机优化为67个大容量的基于ATM的交换机NGS,NGS处理能力达5M BHCA,具有155Mbit/s中继接口和256K交换模块。在本地网层面,准备开展有关软交换的试验,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替换65%的TDM交换机。软交换的本地试验准备选择5个节点,2或3个厂家进行试验。 德国电信1997年开始国内电话网络优化工作,目前网络仍有充足的容量,近期国内没有开展软交换试验的计划。但在国际网络方面,正在积极进行技术准备,目前正在准备技术投标、实验室设备测试等,计划在2002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

软交换技术认识

软交换技术认识 软交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能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的主流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务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如果每一种业务都对应于一种网络,那么网络数量也会随之不断增加。网络种类繁多必然会导致网络资源难以共享,而且资源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也给网络间的互通加大了难度。运营商们非常希望能够用同一种网络来支持不同的业务,以达到业务的融合和网络的融合。而电信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相分离,软交换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软交换是一种基于公共的分组承载网络,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相分离,能够承载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一种交换技术。软交换这一概念的提出,便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为是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的关键技术。 一、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其指导思想在于软件系统不但独立于所控制的硬件,而且与自身所运行的平台无关,依靠各种协议的互通进行工作,通过与业务控制点(scp)的配合来重用已有的业务,并允许用户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i)进行编程以开发和创建新业务,从而使得独立软件商可以真正参与业务的开发和提供,有力推动现有通信网络向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演进过程。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二、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1、层次化的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与其他层次之间采用标准协议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 可以利用标准开放式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强大的业务能力还不仅仅指业务的种类,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业务提供的速度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需求。 3、高效性 软交换体系结构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核心承载网络完全分离,有利于最快、最有效地速度引入各种新业务,大大缩短了新业务地开发周期。 4、多用户 软交换体系结构能够为语音用户、adsl 用户、移动用户等提供业务。 5、设备的综合接入 软交换支持众多的协议(mgcp、h.248、h.323、sip 等),通过这些协议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各种网关,允许设备的综合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地性能。 6、开放地网络体系结构 由于软交换”分离”思想使得网络功能部件化,各网络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通信,因此各个部件之间既能独立发展,又能互联互通。 三、传统电路交换与软交换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