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进一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进一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进一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厦坪中心小学龙冬英

教师职业倦怠通常表现在: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下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丧失工作兴趣和热情,缺乏工作创新能力,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等等。这种状态下的教师感觉付出的多,收获的却与付出的成反,于是对事业的追求失去信心,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情绪焦躁不安,萎靡不振,对学生的情感疏离和冷漠。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可见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多方因素长期积淀产生的,结合学前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理想的放弃,对教师角色的迷惘。

教育的作用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唤醒学生的需求。教师是崇尚真理、乐学善思、发展知识的知识分子,有社会良心并愿意承担社会使命、维护社会正义的育人者,是学生学习追捧、竞相效仿的生活楷模。老师应具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而教育理想的放弃、角色的迷惘必然导至操守的沦丧和事业的受阻。

2.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不但会造成教师之间的不合谐,而且会让教师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从而诱发职业倦怠。

3.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

教师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在日复一日的作业中,无法排遣自己的烦恼,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职业倦怠。

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要正确引导社会对教师有合理的期望值。可以开些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评价老师,不断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工作,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教书育人的意义。

2.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改革学校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不唯成绩是论。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肢体动力能力、音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内省能力、自然探索能力、生存智慧这9种智能同等重要。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不能仅评价学生的语、数、外的成绩,应看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小时候也是成绩不好,但都有自己卓越的成就。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不管他是否成绩优秀。要创造一个“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局面,自然对教师的评价也随之改变。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职能。学校工会要多关心教师、多

同教师沟通交流,力所能及地为教师办实事,解决教师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多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及时化解教师的各种各种消极情绪。让学校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大家庭,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使教师之间团结友好、互相支持、互相肯定、共同提高。

3.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是由于不适应当前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造成的。所以,教育部门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帮助,帮助教师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不断充电,不断地学习。这样教师才能更理性地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不断地充实自己,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适时放松自己,比如:唱歌、做运动、看书、写字、下棋、种花、聚会、旅游……使自己能从中自得其乐,得到放松。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及时倾诉、渲泄,给自己释压。学校也可以创设心理咨询室来帮助学生和教师排解心理困扰。

教师职业倦怠既是一种职业现象,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阻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同时教育部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上教师自身的努力,自然就不会有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就会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成才、快乐、幸福的乐园!

2015.4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 在现在的教师圈中,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教师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老师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教师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一、何为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社会发展

克服职业倦怠 提升职业幸福感 文档

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使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

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这个工作,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第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刚参加工作时,人们一般工作热情度高、资源充足,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就我而言,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二、要学会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必须从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作为我们个人来讲,在其他客观因素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自我排除和调节。怎么样自我调节呢? 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日趋普遍的问题,近两年来,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寻找职业幸福感。即,试图通过帮助教师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来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感,顾名思义,就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那么,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细加琢磨就会发现,教师在职业状态中的感受正是其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人的生命质量可以被简单地描述为人们在活着状态下的感受;而在清醒状态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推理: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以负面的、消极的感受为主,那么显然可以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值得质疑;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体验,主要是快乐、幸福,那么显然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则可被人称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分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师,从宏观上来说,“教师本人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感受和获得,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从微观来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且享有这个权力。设想一下,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一个情绪不好的老师,怎么让学生爱上生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找到幸福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不知道在各位老师心中对幸福是怎么样理解的,我们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幸不福幸福都要看你怎么想,你认为幸福了,那再苦也是快乐的,你认为不幸福,那幸福在你身边你都看不到。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你的内心感变了,感受就改变了。幸福是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 什么是幸福?这是永远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相同的生活境遇,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倍感幸福,充满感恩;有的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因此,幸福是可以自己去获得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 第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艰难,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得与失,利与弊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有没有看到教师工作的优越性并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我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体会

我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体会教师的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

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

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和克服方法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和克服方法分析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书多年,每天单调的重复,似乎再也难以唤起当初的激情。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形成因素 1、对自身要求太高 一部分教师由于社会期望值过高,自己要求要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突,一旦出现差错,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2、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 有一些教师,他们多年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的工作负担都很重,鲜有学习的机会,而现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课堂。于是

知识陈旧、手段落后的教师就很难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了,于是他们就甘于平庸、得过且过了。 3、专业水平不高,工作成绩不出色 一部分教师由于在学生时代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达不流畅,把一次次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不思进取,整天被失败阴影笼罩,成就感低,产生职业倦怠。 4、专业态度缺失 有些教师事业之初缺少足够精力投入,几年下来业绩平平,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职业倦怠。 5、不得志,滋生情绪 由于有一些不公平事情,打击了一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教师注重名利,当无法如愿时,又不能自我调整,游离了心思,导致倦怠。如个别教师看到同辈和晚辈比自己发展好发展快,心里不平衡,从而将情绪带到工作中,渐渐工作的效益也低了。 6、缺乏进取之心 职称到头了不思进取,课堂讲课能混下去不思进取,有 些满足温饱型不思进取,有些认为没有什么奔头不思进取, 有些认为年龄过了头,无法提拔。有些孩子已就业不思进取等等。 7、缺乏足够的动力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压力(stress)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strain)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压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低、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挫折感增强、工作绩效降低等。 而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更严重的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乐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1. 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 2. 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 3. 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日本:国分,1998;松原,1995)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据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不当班主任的老师。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应有效解决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的加重,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 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校长提高班学习心得这次很有幸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班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周。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我带着《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问题和教授们进行了探讨,并将所学运用于我校的管理工作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

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视呢?久而久之,等到不思量的时候可能就接近倦怠了。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有些领导者是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一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面斗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的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甚至辱骂,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

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 克服职业倦怠的任务伴随着从教生涯的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而成功地克服了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从中收获的是心灵的充实、人生的幸福、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克服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其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已经直接体现在工作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三)教学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合格率、升学率、考入名校的人数等各学校都有指标。为了达到目标,教师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够得到休息,节(假)日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常繁重,教师间的相互评比,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同时,教师工作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应对各类检查、听课评课等活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生怕出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上的疲劳。 (四)教师的社交环境。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由于时间关系,少有机会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4)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新城初级中学袁健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