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自出生至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特
和规律的科学,亦称为毕生发展心理学
心理年龄特征:研究者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共同具有的使他们与其他年龄儿童区别开来的心理发展的本质特征称做心理年龄特征
复演说:霍尔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对人类种族发展历史的重演即所谓的复演说
格式: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做格式。格式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它不同与静态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有不具有生理解剖的性质
同化:皮亚杰认为在格式与外部刺激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格式根据已有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够被纳入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同化
顺应: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在同化过程的同时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也会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叫做顺应
心理发展连续论:心理发展连续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强调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理论。一般都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发展的,渐进的连续过程
心理发展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有时候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候又会发生质变,使得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时间纬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弗罗伊德和艾里克森的新老精神分析理论都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共同特征都比较强调生物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
平衡过程P26:是有机体先天具有的一种机能,是发展的最高原则。平衡过程保证了在同化和顺应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发展具有连续性。使成熟因素和经验及社会影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客体永存: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它仍然存在与某个地方。这种认识叫做客体永存
感觉运动格式:儿童的格式为感觉运动格式其内容是婴儿作用于外界的动作及与动作想联系的感知觉
观点采择能力:指能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并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运算:皮亚杰用运算来代表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这种动作使儿童过去同一类别中孤立的动作表征组合在一起。儿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偿或可逆的关系,从而获得对一个变化体

系中不变量的认识因此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
守衡概念: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果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循环反应:在感觉运动格式形成的时期婴儿的愉快来源于机体在动作时所产生的感觉,婴儿为了获得这种愉快而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称这种反应为一级循环反应。
前运算阶段:不具备逻辑思维,产生了象征性功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自我中心: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的思维上的种种不足在感觉运动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他不能区分自身与外界
去自我中心:随着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对动作和直接感知觉的依赖形成对世界的心理表征他开始能够将自己与外界事物区分开来,皮亚杰将儿童思维上的这种发展称为去自我中心
替代性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他人行为受到的强化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儿童行为直接受到强化,因此将它称为替代性强化
内化: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称为内化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得到环境的一定支持或指导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
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叫横断研究这是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研究的实验设计方式
组群效应:指横向研究将社会环境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当成是年龄增长所引起的发展变化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指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
序列研究: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间隔一定时间后对同批被试进行一次或多次重复研究从而构成纵向研究。序列研究是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结合
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跨文化研究可以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收养儿童与其生身父母和养父母在心理或行为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发展特征的影响
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文化公平测验:是非语言测验在测验中较好地排除了文化因素,所以一般被认为是“文化”公平的智力测验,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ABAB设计:通过系统的引进和撤去自变量观察因变

量的变化其中A为没有引入自变量时的基线水平,B为引进自变量以后的水平如果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引入和撤去而系统地变化该自变量就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异卵双生子:母体一次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同时受精这样的双生子称为异卵双生子
同卵双生子:由一个受精卵在早期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完全相同的细胞分别着床发育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而形成的
髓鞘:包裹在神经纤维外面的一层脂肪类物质具有绝缘作用
髓鞘化: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巴宾斯基反射:由足根想足尖方向触摸新生儿的足底新生儿的脚趾呈扇形张开,大约在8—12月消失

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
摩罗反射(此指当新生儿遇到突然刺激引起的全身性动作)
游泳反射(把新生儿俯卧在水里,他就会用四肢做出协调很好的类似游泳的动作)
行走反射(从出生到56天,新生儿具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行走反射,从宝宝出生第8天开始,可以利用这一先天能力加以训练,不仅能使宝宝提前学会走路,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成熟和智力发展。)
强直性颈部反射(人类婴儿反射的一种强直性颈部反射(Tonic Neck Reflex),又名不对称颈紧张反射。这种反射,在出生后的数周内,能阻止新生儿由仰卧滚向俯卧或由俯卧滚向仰卧。当婴儿仰躺着的时候,他的头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者的姿势,伸出他喜欢的那一边的手臂和腿,弯曲另一边的手臂和腿。他喜欢的那一边似乎可预示他以后的习惯用手。这种反射最早在28周时的胎儿身上发现,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消失,若继续存在,则为脑性病变。)

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随着各分析器的不断完善化,各分析器之间的联络神经也日渐完善,因而不仅各分析器的活动逐渐发展而且各分析器之间也有了协同活动的可能。这样条件反射也就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巴普洛夫将其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模式知觉:指主体在知觉一个视觉图形时不仅知觉到图形的各个组成成分,而且能将这些成分知觉成有机的整体
深度知觉
习惯化: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身体动作和生理指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头转向刺激源,心理放慢当同一刺激持续呈现时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这个习惯叫做习惯化
去习惯化:当再次呈现新的刺激的时候,婴儿又会出现心率放慢的反应这个过程称为去习惯化
去习惯化法发展心理学经常利用婴儿的去习惯化和习惯化现象来研究婴儿对刺激的认知活动,这样的研究方法叫做去习惯化法

前言语思维:在婴儿期儿童通过手的抓握和摆弄物体的动作,获得了对事物的具体属性及事物之间简单关系的认识,这种认知活动成为前言语“思维”
是A非B错误
依恋:婴儿对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即负责照顾他并给予他爱的人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婴儿最初的爱的表现
陌生情景:
双向性原则: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会主动选择与自己的先天倾向相吻合的环境,这种先天倾向也会影响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心理学家将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称做“双向性选择”
第二信号系统:P105
单词句:一次只能说出一个词但却表达类似句子的意思的话语称做单词句
多词句:大约在一岁左右儿童就能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在一起说出来的话语
直觉行动思维:这种既包含有词的成分但又不能脱离开儿童自身动作和对事物的感知觉而进行的思维
主题游戏:在这类游戏中游戏有明确的主题和角色分工,游戏的情节是想象的游戏的规则是内隐的
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均为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现的
平行游戏P133
合作游戏P133
自我中心言语: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种介于出声的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
内部言语:不出声的默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谚语,它有三个特点:1发音隐蔽是无声的默语2句子压缩简略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机能和自我调节机能
LAD语:乔姆斯假设在儿童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化的言语获得区域,称为言语获得装置简称LAD它的作用是根据普遍语法生成个别语法其作用方式是原始语言材料到LAD到语法能力
积极词汇:既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消极词汇P139
选择性强化P144
具体形象性思维:摆脱了对情境和儿童自身动作的依赖,依靠头脑中事物的表象和语言来进行思维
认同: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过程(自居作用)
他律道德:儿童将道德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皮亚杰成为“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这种道德的特点是只能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动机来进行道德判断
自律道德:儿童将道德看成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达成的共识,在适当条件下道德规则是可以修改的。也称为道德相对论。特点是能够将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
中介缺失:指儿童完全不能利用语言这个中介手段来帮助记忆
说出缺失:指儿童虽然不能自发地利用说出的语

言来帮助记忆,但在成人提示下进行复述却有助于提高记忆
系统化策略:也叫建构性记忆指在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时不是孤立的加以记忆而是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或心理结构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成分
延迟满足P177
青春期:又称思春期,发身期或青春发育期指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成熟的一段时期
青少年期:指个体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它侧重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个体的发展,不仅以身体的成熟为基础更要以个体心理以及社会性的成熟为先决条件
经验性思维:抽象思维的一种形式,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时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理论性思维:抽象思维的高级形式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抽象思维逐渐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达到直接根据概念命题来进行逻辑推理的“理论型”阶段
元认知: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主体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动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是主体对认识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能力,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心境化:情绪一旦产生它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即对个体的整体性认识
自尊感:是自我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对自己可以胜任值得人尊重的自我体验,当个体对自己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时则产生自尊感
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
二元阶段论P254
伴性遗传:由X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称为伴性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