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

?===gy v at y gt

v 22122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

同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

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2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

10-11N ?m 2/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1.41 重力 P=G 2r

Mm

1.4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 2r

M

(物体的重力加

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 1.43胡克定律 F=—kx (k 是比例常数,称为弹簧

的劲度系数) 1.44 最大静摩擦力 f 最大=μ0N (μ0静摩擦系数)

1.45滑动摩擦系数 f=μN (μ滑动摩擦系数略小

于μ0)

第二章 守恒定律 2.1动量P=mv 2.2牛顿第二定律F=dt

dP

dt mv d =

)( 2.3 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Fdt=mdv=d(mv) F=ma=m dt dv

2.4 ?2

1

t t Fdt =?2

1

)(v v mv d =mv 2-mv 1

2.5 冲量 I= ?2

1

t t Fdt

2.6 动量定理 I=P 2-P 1

2.7 平均冲力F 与冲量 I= ?2

1t t Fdt =F (t 2-t 1)

2.9 平均冲力F =12t t I -=1

22

1t t Fdt

t t

-?=1212t t mv mv --

2.1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F 1+F 2)△t=(m 1v 1+m 2v 2)—

(m 1v 10+m 2v 20)

左面为系统所受的外力的总动量,第一项为系统的末动量,二为初动量

2.13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n i n

i i i n i i

i i

v

m v m t F 1

1

1

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的总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增量

2.14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为零)

∑=n i i

i v m 1

=∑=n

i i i v

m 1

=常矢量

2.16 mvR R p L =?=圆周运动角动量 R 为半径 2.17 mvd d p L =?= 非圆周运动,d 为参考点o 到p 点的垂直距离 2.18 φsin mvr L = 同上

2.21 φsin Fr Fd M == F 对参考点的力矩 2.22 F r M ?= 力矩

2.24 dt

dL

M = 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矩等于质

点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2.26 ??

???==常矢量L dt dL 0如果对于某一固定参考点,

质点(系)所受的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则此质点对于该参考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2.28 ∑?=i

i i r m I 2 刚体对给定转轴的转动惯量 2.29 αI M = (刚体的合外力矩)刚体在外力矩

M 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a 与外合力矩的大小成正比,并于转动惯量I 成反比;这就是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2.30 ??==v

m

dv r dm r I ρ22 转动惯量 (dv 为相应

质元dm 的体积元,p 为体积元dv 处的密度) 2.31 ωI L = 角动量

2.32 dt

dL

Ia M == 物体所受对某给定轴的合外

力矩等于物体对该轴的角动量的变化量 2.33 dL Mdt =冲量距

2.34 000

ωωI I L L dL Mdt L

L t

t -=-==??

2.35 常量==ωI L

2.36 θcos Fr W =

2.37 r F W ?=力的功等于力沿质点位移方向的分量与质点位移大小的乘积

2.38 ds F dr F dW W b L a b L a b L a ab θcos )

()

()

(?=??=?=

2.39

n n b L a b L a W W W dr F F F dr F W +++=?++?=??= 2121)

()

()(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2.40 t

W

N ??=功率等于功比上时间

2.41 dt

dW

t W N t =

??=→?0lim 2.42 v F v F t

s

F N t ?==??=→?θθcos cos lim 0瞬时功

率等于力F 与质点瞬时速度v 的标乘积

2.43 2

022

1210

mv mv mvdv W v v -=?=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2.44 221

mv E k =物体的动能

2.45 0k k E E W -=合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动能定理)

2.46 )(b a ab h h mg W -=重力做的功 2.47 )()(b

a b a ab r GMm

r GMm dr F W ---=??=万有引力做的功

2.48 22

2

121b a

b a ab kx kx dr F W -=??=弹性力做的功

2.49 p p p E E E W b a ab ?-=-=保势能定义 2.50 mgh E p =重力的势能表达式 2.51 r

GMm

E p -=万有引力势能 2.52 2

2

1kx E p =

弹性势能表达式 2.53 0k k E E W W -=+内外质点系动能的增量等于所有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的代数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54 0k k E E W W W -=++非内保内外保守内力和不保守内力

2.55 p p p E E E W ?-=-=0保内系统中的保守内力

的功等于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2.56 )()(00p k p k E E E E W W +-+=+非内外

2.57 p

k E E E +=系统的动能k 和势能p 之和称为系统的机械能

2.58 0E E W W -=+非内外质点系在运动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增量等于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的

总和(功能原理) 2.59

常量时,有、当非内外=+===p k E E E W W 00如

果在一个系统的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一小段时间内,外力对系统所作总功都为零,系统内部又没有非保守内力做功,则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系统的机械能不随时间改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2.60 02

022121mgh mv mgh mv +=+重力作用下机

械能守恒的一个特例

2.61 202

022********kx mv kx mv +=+弹性力作用下

的机械能守恒

第三章 气体动理论

1毫米汞柱等于133.3Pa 1mmHg=133.3Pa 1

标准大气压等户760毫米汞柱

1atm=760mmHg=1.013×105Pa

热力学温度 T=273.15+t

3.2气体定律 ==22

2111T V P T V P 常量 即 T V P =常量 阿付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

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据的体积都相同。在标准状态下,即压强P 0=1atm 、温度T 0=273.15K 时,1摩尔的任何气体体积均为v 0=22.41 L/mol 3.3 罗常量 N a =6.0221023 mol -1 3.5普适气体常量R 0

0T v P ≡ 国际单位制为:8.314 J/(mol.K)

压强用大气压,体积用升8.206×10-2 atm.L/(mol.K)

3.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RT M M

mol

v=

mol

M M

(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 mol 的气体中包含的摩尔数)(R 为与气体无关的普适常量,

称为普适气体常量)

3.8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P=231v mn (n=V

N

为单位体

积中的平均分字数,称为分子数密度;m 为每个分子的质量,v 为分子热运动的速率) 3.9 P=

V

N

n nkT T N R V N mV N NmRT V M MRT A A mol =

===(为气体分子密度,R 和N A 都是普适常量,二者之比称为波尔兹常量k=

K J N R

A

/1038.123-?= 3.12 气体动理论温度公式:平均动能kT t 2

3

=ε(平

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

完全确定一个物体在一个空间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这个物体运动的自由度。双原子分子共有五个自由度,其中三个是平动自由度,两个适转动自由度,三原子或多原子分子,共有六个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数越大,其热运动平均动能越大。

每个具有相同的品均动能kT 21

3.13 kT i

t 2

=

ε i 为自由度数,上面3/2为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度

3.14 1

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为:E 0=RT i

kT N N A A 2

21==ε

3.15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M mol 的理想气体能能为

E=RT i

M M E M M E mol mol 2

00==

υ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三种统计平均值

3.20最概然速率(就是与速率分布曲线的极大值

所对应哦速率,物理意义:速率在p υ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内的分子数百分比最大)

m

kT

m kT p 41.12≈=

υ(温度越高,p υ越大,分子质量m 越大p υ)

3.21因为k=A N R

和mNA=Mmol 所以上式可表示为

mol

mol A p M RT

M RT mN RT

m

kT

41

.1222≈===

υ 3.22平均速率mol

mol M RT

M RT m kT v 60.188≈==

ππ 3.23方均根速率mol

mol M RT

M RT v 73

.132≈=

三种速率,方均根速率最大,平均速率次之,

最概速率最小;在讨论速率分布时用最概然速率,计算分子运动通过的平均距离时用平均速率,计算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时用分均根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从平衡状态1向状态2的变化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 ’和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Q 二者之和是恒定的,等于系统内能的改变E 2-E 1

4.1 W ’+Q= E 2-E 1

4.2 Q= E 2-E 1+W 注意这里为W 同一过程中系统对

外界所做的功(Q>0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表示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W>0系统对外界做正功;W<0系统对外界做负功) 4.3 dQ=dE+dW (系统从外界吸收微小热量dQ ,内

能增加微小两dE,对外界做微量功dW 4.4平衡过程功的计算dW=PS dl =P dV

4.5 W=?2

1

V V PdV

4.6平衡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Q=

)(12T T C M M

mol

-(C 为摩尔热容量,1摩尔物质温度改变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7等压过程:)(12T T C M M

Q p mol

p -=

定压摩尔热容

量 4.8等容过程:)(12T T C M M

Q v mol

v -=

定容摩尔热容量

4.9

内能增量 E 2-E 1=

)(2

12T T R i

M M mol -

RdT i

M M dE mol 2

=

4.11等容过程

2

211 T P T P V R

M M T P mol ===或常量 4.12 4.13 Q v =E 2-E 1=

)(12T T C M M

v mol

-等容过程系统不对外界做功;等容过程内能变化 4.14等压过程

2

211 T V T V P R

M M T V mol ===或常量 4.15 )()(12122

1

T T R M M V V P PdV W V V mol

?

-=-==

4.16 W E E Q P +-=12(等压膨胀过程中,系统从

外界吸收的热量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 的内能,其余部分对于外部功)

4.17 R C C v p =- (1摩尔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温度升高1度时比在等容过程中要多吸收8.31焦耳的热量,用来转化为体积膨胀时对外所做的功,由此可见,普适气体常量R 的物理意义:1摩尔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升温1度对外界所做的功。)

4.18 泊松比 v

p C C =

γ

4.19 4.20 R i C R i C p v 2

2

2+== 4.21 i

i C C v

p 2

+==γ 4.22

2211 V P V P RT M M

PV mol

===

或常量 4.23 4.24 1

21211ln ln V V RT M M W V V V P W mol ==或 4.25

等温过程热容量计算:

1

2ln V V RT M M

W Q mol T =

=(全部转化为功) 4.26 绝热过程三个参数都变化

γγγ2211 V P V P PV ==或常量

绝热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4.27 ??

?

???--=

-12111)(11r V V V P W γ 4.28 )(12T T C M M

W v mol

--= 根据已知量求绝热过程的功

4.29 W 循环=21Q Q - Q2为热机循环中放给外界的热量

4.30热机循环效率 1

Q W 循环=

η (Q 1一个循环从高

温热库吸收的热量有多少转化为有用的功)

4.31 1

21

2

11Q Q Q Q Q -

=-=

η< 1 (不可能把所有

的热量都转化为功) 4.33 制冷系数 212

'

2Q Q Q W Q -==

循环

ω (Q2为从低温热库中吸收的热量)

第五章 静电场

5.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

作用的静电力F 的大小与它们的带电量q 1、q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

连线。2

2

1041

r q q F πε=

基元电荷:e=1.602C 1910-? ;0ε真空电容

=8.8512

10-? ;

41πε=8.999

10?

5.2 r r q q F ?41

2

2

10πε=

库仑定律的适量形式 5.3场强 0

q F E =

5.4 r r Q q F E 3

004πε==

r 为位矢 5.5 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矢量和)

5.6电偶极子(大小相等电荷相反)场强

E 3041

r P

πε-

= 电偶极距P=ql

5.7

电荷连续分布的任意带电体

??=

=r r dq dE E ?41

20πε 均匀带点细直棒 5.8 θπελθcos 4cos 2

0l dx

dE dE x =

= 5.9 θπελθsin 4sin 2

0l

dx

dE dE y =

= 5.10[]j sos a i a r

E )(cos )sin (sin 40ββπελ

-+-=

5.11无限长直棒 j r

E 02πελ

=

5.12 dS

d E E

Φ=

在电场中任一点附近穿过场强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电场线数

5.13电通量θcos EdS EdS d E ==Φ 5.14 dS E d E ?=Φ 5.15 ???=Φ=Φs

E E dS E d

5.16 ??=Φs

E dS E 封闭曲面

高斯定理:在真空中的静电场内,通过任意封闭曲

面的电通量等于该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的电量的代数和的01ε

5.17 ?∑=

?S

q dS E 01

ε 若连续分布在带电体上=

?

Q

dq 0

1

ε

5.19 ) ?41

2

0R r r r

Q E ?=

(πε 均匀带点球就像电荷都集中在球心

5.20 E=0 (r

为零 5.21 0

2εσ

=

E 无限大均匀带点平面(场强大小与到带点平面的距离无关,垂直向外(正电荷))

5.22)1

1(400b

a a

b r r Qq A -=

πε 电场力所作的功 5.23 ?=?L

dl E 0 静电场力沿闭合路径所做的功

为零(静电场场强的环流恒等于零)

5.24 电势差 ??=-=b

a b a ab dl E U U U

5.25 电势?

?=无限远

a

a dl E U 注意电势零点

5.26 )(b a ab ab U U q U q A -=?= 电场力所做的功 5.27 r

r

Q U ?40πε=

带点量为Q 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的电势分布,很多电荷时代数叠加,注意为r

5.28 ∑

==n

i i

i a r q U 104πε电势的叠加原理

5.29 ?

=

Q

a

r

dq U 04πε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

体的电势

5.30 r

r

P

U ?43

0πε=

电偶极子电势分布,r 为位矢,P=ql

5.31 2

1220)

(4x R Q U +=

πε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Q

圆环轴线上各点的电势分布

5.36 W=qU 一个电荷静电势能,电量与电势的乘积 5.37 E E 00

εσεσ

==

或 静电场中导体表面场强

5.38 U

q

C = 孤立导体的电容 5.39 U=

R

Q 04πε 孤立导体球

5.40 R C 04πε= 孤立导体的电容 5.41 2

1U U q

C -=

两个极板的电容器电容

5.42 d

S U U q

C 021ε=-=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5.43 )

ln(2120R R L U Q C πε==

圆柱形电容器电容R2是大的

5.44 r

U

U ε=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5.45 0

0U U

C C r ==

ε 相对电容率 5.46 d

S

d

C C r r εεεε=

=

=0

0 ε= 0εεr 叫这种电

介质的电容率(介电系数)(充满电解质后,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为真空时电容的r ε倍。)(平行板电容

器)

5.47 r

E E ε0

=

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充满各项同性均匀电解质后,两板间的电势差和场强都减小到板间为真空时的r ε1

5.49 E=E 0+E / 电解质内的电场 (省去几个)

5.60 2

03

3r R D

E r εερε==半径为R 的均匀带点球放

在相对电容率r ε的油中,球外电场分布

5.61 222

1

212CU QU C Q W ===

电容器储能 第六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

6.1 dt

dq

I =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

6.2 j dS dI j ?

垂直

=

电流密度 (安/米2) 6.4 ???==S

S

dS j jd I θcos 电流强度等于通过

S 的电流密度的通量

6.5 dt

dq

dS j S -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6.6 ??S

dS j =0 电流密度j 不与与时间无关称稳

恒电流,电场称稳恒电场。

6.7 ?+

-?=dl E K ξ 电源的电动势(自负极经电源

内部到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

6.8 ??=L

K dl E ξ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

绕闭合回路移动一周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在电源外部E k =0时,6.8就成6.7了

6.9 qv

F B max

=

磁感应强度大小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Idl 在空间某点P 产生

的磁感应轻度dB 的大小与电流元Idl 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元和电流元到P 电的位矢r 之间的夹角θ的正弦成正比,与电流元到P 点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6.10

2

0sin 4r

Idl dB θπμ=

πμ40

为比例系数,A m T ??=-70104πμ为真空磁导率

6.14

?

-==)cos (4sin 42102

0θθπμθπμcon R I

r Idl B

载流直导线的磁场(R 为点到导线的垂直距离)

6.15 R

I

B πμ40=

点恰好在导线的一端且导线很长的情况

6.16 R

I

B πμ20=

导线很长,点正好在导线的中部 6.17 2

3222

0)

(2χμ+=R IR B 圆形载流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6.18 R

I

B 20μ=

在圆形载流线圈的圆心处,即x=0时磁场分布

6.20 3

02x

IS

B πμ≈

在很远处时 平面载流线圈的磁场也常用磁矩P m ,定义为线圈中

的电流I 与线圈所包围的面积的乘积。磁矩的方向与线圈的平面的法线方向相同。 6.21 ISn P m = n 表示法线正方向的单位矢量。 6.22 NISn P m = 线圈有N 匝 6.23 3

024x P B m

πμ=

圆形与非圆形平面载流线

圈的磁场(离线圈较远时才适用)

6.24 R

I

B απ?μ40=

扇形导线圆心处的磁场强度 R L

=

?为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弧度)

6.25 nqvS Q

I ==

t

△ 运动电荷的电流强度 6.26 2

0?4r r

qv B ?=

πμ 运动电荷单个电荷在距离r

处产生的磁场

6.26 dS B ds B d ?==Φθcos 磁感应强度,简称磁

通量(单位韦伯Wb ) 6.27 ??=ΦS

m dS B 通过任一曲面S 的总磁通量

6.28 ?=?S

dS B 0 通过闭合曲面的总磁通量等于

6.29 I dl B L

0μ=?? 磁感应强度B 沿任意闭合路

径L 的积分

6.30 ?∑=?L

I dl B 内0μ在稳恒电流的磁场中,磁

感应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环路积分,等于这个闭合路径所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与真空磁导率0μ的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和公式: 真空中的光速82.99810/c m s =?;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普朗克常量为h ,2h π=; 2111ln ,1121x dx C x x x +=+<--?。 1、(15分)山西大同某煤矿相对于秦皇岛的高度为c h 。质量为t m 的火车载有质量为c m 的煤,从大同沿大秦铁路行驶路程l 后到达秦皇岛,卸载后空车返回。从大同到秦皇岛的过程中,火车和煤总势能的一部分克服铁轨和空气做功,其余部分由发电机转换成电能,平均转换效率为1η,电能被全部存储于蓄电池中以用于返程。空车在返程中由储存的电能驱动电动机克服重力和阻力做功,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对外做功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η。假设大秦线轨道上火车平均每运行单位距离克服阻力需要做的功与运行时(火车或火车和煤)总重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常数μ,火车由大同出发时携带的电能为零。 (1)若空车返回大同时还有剩余的电能,求该电能E 。 (2)问火车至少装载质量为多少的煤,才能在不另外提供能量的条件下刚好返回大同? (3)已知火车在从大同到达秦皇岛的铁轨上运行的平均速率为v ,请给出发电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与题给的其它物理量的关系。 2、(15分)如图a ,AB 为一根均质细杆,质量为m ,长度为2l ;杆上端B 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软轻绳悬挂到固定点O ,绳长为1l 。开始时绳和杆均静止下垂,此后所有运动均在同一竖 直面内。 (1)现对杆上的D 点沿水平方向施加一瞬时冲量I ,若 在施加冲量后的瞬间,B 点绕悬点O 转动的角速度和杆 绕其质心转动的角速度相同,求D 点到B 点的距离和B 点绕悬点O 转动的初始角速度0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7.1简谐振动

7.1简谐振动 一、简谐运动的定义 1、平衡位置:物体受合力为0的位置 2、回复力F :物体受到的合力,由于其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叫回复力 3、简谐运动:回复力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F k x =- 二、简谐运动的性质 F kx =- ''mx kx =- 取试探解(解微分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cos()x A t ω?=+ 代回微分方程得: 2m x kx ω-=- 解得: 22T π ω== 对位移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cos()x A t ω?=+ sin()v A t ωω?=-+ 2cos()a A t ωω?=-+ 由以上三个方程还可推导出: 222()v x A ω += 2a x ω=- 三、简谐运动的几何表述 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条直径 上的投影所做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 因此ω叫做振动的角频率或圆频率, ωt +φ为t 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角,也叫 做相位,φ为初始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 角,也叫做初相位。

四、常见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1)水平弹簧振子 (2)竖直弹簧振子 2、单摆(摆角很小) sin F mg mg θθ=-≈- x l θ≈ 因此: F k x =- 其中: mg k l = 周期为:222T π ω=== 例1、北京和南京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9.801m/s 2和g 2=9.795m/s 2,把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拿到南京,它是快了还是慢了?一昼夜差多少秒?怎样调整? 例2、三根长度均为l=2.00m 、质量均匀的直杆,构成一正三角彤框架 ABC .C 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转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 是一导轨,一电动玩具松鼠可在导轨运动,如图所示.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轨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论证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 △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 △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 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 同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2020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2020版》 (2020年4月修订,2020年开始实行)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20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力学 1.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伽里略速度变换 2.动力学 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 ☆科里奥利力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4.动量 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 6.※角动量 冲量矩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7.有心运动 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8.※刚体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 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9.流体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 10.振动 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1.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驻波波的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实验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根据笔试成绩组织前几十名左右考生参加(也就是说实验不是所有人都考,只有角逐一等奖的同学才参加),最终根据实验和笔试的总成绩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4、各省市的实验时间稍有不同,具体可参考当地往年的考试时间。 5、考试内容在预赛的基础上稍有增加,具体考纲后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 6、比赛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省一、省二、省三,其中各省省一前几名入选该省省队,可参加决赛。 7、成绩有什么用? 省一等奖可基本满足除清华、北大、复旦以外其他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二等奖可满足部分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三等奖可满足大部分211学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8、各省省队成员可参加清北金秋营、冬令营,并根据成绩获得降分优惠。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 第一章 热力学平衡态和气体物态方程 1> pV TR ν=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8.314R =11??J mol kg -- 2> 222213 x y z v v v v === ——分子的速度分布 3> 213 p nmv = 23 k p n E =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4> 32k E kT = ——分子运动的能量公式 231.3810A R k N -==?1?J K - 5> p nkT = ——阿伏伽德罗定律 6> 12i p p p p =++???+ ——道尔顿分压定律 第二章 气体分子的统计分布律 1> 23/2224()2mv kT dN m v e dv N kT ππ-=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 P v = ——最概然速率 v =——平均速率 r v ==——方均根速率 3> /0 P E kT n n e -= ——玻尔兹曼分布律 /0m g z k T n n e -=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按高度的分布律 4> 0Mgz RT z p p e -= ——等温气压公式 0ln z p RT z Mg p =

5> 1(2)2 E t r s kT = ++ ——分子的平均总能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6> 1(2)2 m U t r s RT M =++ ——理想气体的内能 1(2)2 m U t r s R T M ?=++? 7> ,1(2)2V m C t r s R =++ ——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 第三章 略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A pdV δ= ——元功的表达(系统对外界所做的) 2> 2 1V V A pdV =? ——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3> 21U U Q A '-=+ 或 21U U Q A -=- ——热力学第一定律(积分形式) d U Q A δδ'=+ 或 dU Q A δδ=- ——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形式) 4> ()U U T = ——焦耳定律 5> 0lim T Q Q C T dT δ?→?==? ——热容 ()V V U C T ?=? ——定容热容 ()()[]p p p Q U pV C dT T δ?+==? ——定压热容 6> ,()V V m V C u C T ν?==? ——气体摩尔定容热容 ,()()p m p m p C u pV C T ν?+= =? ——气体摩尔定压热容 U u ν = 7> ——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 8> ,,p m V m C C R =+ ——迈耶公式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讲稿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讲稿 课题: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主讲人:桐城中学华奎庭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固体的特性 (1)晶体与非晶体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与多晶体。从本质上说,非晶体是粘滞性很大的液体。因此,固体严格地讲主要指晶体。 晶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解或凝固的过程中,固、液态并存,温度保持不变。而单晶体,除此之外还具有天然的规则几何外形。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导热系数、电阻率、吸收系数等)具有各向异性。 多晶体是由许多小的单晶粒组成。(晶粒的线度约为10-3cm)由于晶粒的排列的无序性,故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外形也不具有规则性。 (2)晶体的微观结构 所有的晶体从微观结构上看,都是大量的相同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统称为结构基元)在空间周期性规则排列组成的。由这些结构基元在空间周期性排列的总体称之为空间点阵结构。每个几何点称之为结点。空间点阵是一种数学抽象。只有当点阵中的结点被晶体的结构基元代替后,才成为晶体结构。各粒子(即结构基元)并不是被束缚在结点不动,而是在此平衡位置不停地无规则振动。 由于这种周期性的并且有某种对称性晶体点阵的规则排列,决定了晶体宏观上的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决定了物理性质呈现出出各向异性。又由于晶体的空间点阵决定的每个粒子所保持的严格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结合关系,当晶体被加热时达到瓦解程度的温度是一样的,不断

加热,不断对结合关系进行瓦解直到瓦解完成,完全变成液体,温度始终不必升高。因此,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3)物体的热膨胀 在外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热膨胀。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膨胀不同。气体最显著,固体最不明显。也有极少数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如:水在0℃~4℃)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减小。这种现象叫反常膨胀。水、锑、铋、铸铁等都有反常膨胀。 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线度膨胀近似遵从如下关系: l=l 0(1+αt )或△l=αl △T 式中的α叫膨胀系数。一般金属的膨胀系数约为10-5/度。 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的线度(如长度、直径、周长)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固体的线度会增加.设温度为0℃时固体的长度0l ,温度升高到t ℃时长度为t l ,长度增量0t l l l ?=-与温度的增量t t ?=成正比,也跟0l 成正比,即00t l l l t α-=,0(1)t l l t α=+.式中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其数量级为10-6K -1~10-5K -1. 当固体的线度发生膨胀时,固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在发生膨胀,分别称为面膨胀和体膨胀,其变化规律分别为 0(1)t S S t β=+,0(1)t V V t γ=+. 式中0S 、0V 分别为固体在0℃时的表面积和体积,β、γ分别为面胀系数和体胀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有:2βα=,3γα=. (二)液体的性质

物理竞赛公式大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 △t →△t △r =dt dr 1. 3速度v= 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 dt dv =22 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 -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 ?-==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 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 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10-11 N ?m 2 /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镜像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镜像法 思路 用假想的镜像电荷代替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保持求解区域中场方程和边界条件不变。 使用范围: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使用范围 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步骤 确定镜像电荷的大小和位置。 去掉界面,按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所求区域场。 求解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求解电场力。 平面镜像1 点电荷对平面的镜像 (a) 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上方有点电荷q (b)用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方的感应电荷 图4.4.1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有一点电荷q,距离导体平面的高度为h。 用位于导体平面下方h处的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即YOZ平面为零电位面。 去掉导体平面,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上方区域场,注意不能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下方区域场。

电位: (4.4.2.1 ) 电场强度: (4.4.2.2) 其中, 感应电荷:=> (4.4.2.3) 电场力: (4.4.2.4) 图4.4.2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图4.4.3 单导线的平面镜像 无限长单导线对平面的镜像 与地面平行的极长的单导线,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单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单导线(所带电荷的电荷密度为) 电位: (4.4.2.5) 对地电容 : (4.4.2.6 平面镜像2 无限长均匀双线传输线对平面的镜 像 与地面平行的均匀双线传输线, 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导线间距离为d, 导线一带正电荷+,导线二带负电荷-。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双 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 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双导线。 图 4.4.4 无限长均匀传输线对地面的镜像 求解电位: (4.4.2.8) (4.4.2.9)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0 △t 0△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 a=dt dv =2 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 x=x 0+v 0t+2 1 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 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0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 g gx 2 1.22轨迹方程 y=xtga —a v gx 2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 =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 a t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 角速度 dt φωd = 1.30 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 =6.67×10-11N ?m 2/kg 2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 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 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 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 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 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人用水 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 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 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所以有: 2F=(M+m)a,解得: 2F a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 —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 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在竖直方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等效法

四、等效法方法简介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 赛题精讲 例1:如图4—1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 墙壁A 和B ,相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0从两墙 之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弹性 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将弹性小球在两墙之间的反弹运动,可等效为 一个完整的斜抛运动(见图).所以可用解斜抛运动的 方法求解. 由题意得:g v v t v d θ θθsin 2cos cos 2000? =?= 可解得抛射角 20 2arcsin 21v gd = θ 例2:质点由A 向B 做直线运动,A 、B 间的距离为L ,已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如果将L 分成相等的n 段,质点每通过L/n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a /n ,求质点到达B 时的速度. 解析 从A 到B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均匀增加,故此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 运动,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但若能将此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代替,则此运动就可以求解. 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n a n n a an n a n a a a a a 2)13(232)1(2 -= -=-++= += 末 初平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2 22v v L a B -=平 解得 n aL n v v B )13(2 0-+ = 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知识分享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 式整合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 第一章 热力学平衡态和气体物态方程 1> pV TR ν=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8.314R =11??J mol kg -- 2> 222213 x y z v v v v === ——分子的速度分布 3> 213 p nmv = 23 k p nE =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4> 32 k E kT = ——分子运动的能量公式 231.3810A R k N -==?1?J K - 5> p nkT = ——阿伏伽德罗定律 6> 12i p p p p =++???+ ——道尔顿分压定律 第二章 气体分子的统计分布律 1> 23/2224()2mv kT dN m v e dv N kT ππ-=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 P v =——最概然速率 v =——平均速率 r v == ——方均根速率 3> /0P E kT n n e -= ——玻尔兹曼分布律 /0 mgz kT n n e -=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按高度的分布律

4> 0Mgz RT z p p e -= ——等温气压公式 0ln z p RT z Mg p = 5> 1(2)2 E t r s kT =++ ——分子的平均总能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6> 1(2)2 m U t r s RT M =++ ——理想气体的内能 1(2)2 m U t r s R T M ?=++? 7> ,1(2)2 V m C t r s R =++ ——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 第三章 略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A pdV δ= ——元功的表达(系统对外界所做的) 2> 2 1V V A pdV =? ——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3> 21U U Q A '-=+ 或 21U U Q A -=- ——热力学第一定律(积分形式) dU Q A δδ'=+ 或 dU Q A δδ=- ——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形式) 4> ()U U T = ——焦耳定律 5> 0lim T Q Q C T dT δ?→?==? ——热容 ()V V U C T ?=? ——定容热容 ()()[]p p p Q U pV C dT T δ?+==? ——定压热容 6> ,()V V m V C u C T ν?==? ——气体摩尔定容热容 ,()()p m p m p C u pV C T ν?+= =? ——气体摩尔定压热容 U u ν =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4(能量和动量1word)

第四章 能量和动量 1、功 W=FScos θ= 2、功率 P=dW/dt=FVcos θ 3、动能 4、重力势能 5、引力势能 6、弹性势能 7、机械能 8、动能定理 K E W ?= 9、势能定理 10、机械能定理 它 11、机械能守恒 0=?E (只有重力做功) 12、总能量守恒 0=?总E 13、冲量 I=Ft= 14、动量 P=mV 15、动量定理 16、动量守恒 △P=0 第一讲 功和动能定理 一、功 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用加速度a 表示。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用功W 表示。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用冲量I 表示。 W= cos Fs θ 变力做功的几种计算方法 1、微元法。将整个过程分为无穷小段,每一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做功,然后再累积起来。 ∑?=?=ds F s F W θθcos cos

利用F —s 图解释上面的积分公式。 例:F 和v 总是垂直的力,做的功为0。如:向心力不做功,洛仑兹力不做功。 例:大小不变,且F 和v 总是同线的力,做的功绝对值等于力和路程之积。如:摩擦力做的功。 2、图像法。F S -图中,图线和s 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功。 3、效果法。利用功能原理,从做功产生的效果上考虑。 例题:将立方体在地面上推翻需要做的功 例题:半径为r 的半球形水池装满密度为ρ的水,问要将池内的水抽干至少 要做多少功。 答案:44 1 gr πρ 解:先求匀质半球的质心位置,在距圆心x 处,取微元dx ,设密度为ρ,球半径为r ,质心坐标为 L 例题:一帆船在静水中顺风飘行,风速为υ0,船速多大时,风供给船的功率最大。(设帆面是完全弹性面,且与风向垂直) 答案:0/3υυ= 解:设每个空气分子的质量为m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 ,帆船的面积为S , 对船参考系,风以(0()υυ-的速度撞击帆,并原速反弹 00[()]2()Ft nm St υυυυ=-- 202()P F nSm υυυυ==- 由上可知,υ取不同值,有不同的功率。当0/3υυ=时,风供给船的功率最大。 在船参考系中风对船是不做功的。 二、功率 (P) θcos Fv t W P == (θ为F 和v 之间的夹角)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例11:如图13—11所示,用12根阻值均为r的相同的电阻丝构成正立方体框架。试求AG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解析:该电路是立体电路,我们可以将该立体电路“压扁”,使其变成平面电路,如图13—11—甲所示。 考虑到D、E、B三点等势,C、F、H三点等势,则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13—11—乙所示的电路图,所以AG间总电阻为

r r r r R 6 5363=++= 例12:如图13—1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 制圆制,其质量m=0.2kg ,半径为r ,长度L=0.1m ,圆柱 上顺着轴线OO ′绕有N=10匝的线圈,线圈平面与斜面 平行,斜面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B=0.5T ,当通入多大电流时,圆柱才不致往下滚动? 解析:要准确地表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最好画出正视图,问题就比较容易求解了。如 图13—12—甲所示,磁场力F m 对线圈的力矩 为M B =NBIL ·2r ·sin θ,重力对D 点的力矩为: M G =mgsin θ,平衡时有:M B =M G 则可解得:A NBL mg I 96.12== 例13:空间由电阻丝组成的无穷网络如图13—13 所示,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间的等效 电阻R AB 。 解析:设想电流A 点流入,从B 点流出,由对称 性可知,网络中背面那一根无限长电阻丝中各点等电 势,故可撤去这根电阻丝,而把空间网络等效为图13—13—甲所示的电路。

(1)其中竖直线电阻r ′分别为两个r 串联和一个r 并联后的电阻值, 所以 r r r r r 3 232=?=' 横线每根电阻仍为r ,此时将立体网络变成平面网络。 (2)由于此网络具有左右对称性,所以以AB 为轴对折,此时网络变为如图13—13—乙所示的网络。 其中横线每根电阻为21r r = 竖线每根电阻为32r r r ='= '' AB 对应那根的电阻为r r 32 =' 此时由左右无限大变为右边无限 大。 (3)设第二个网络的结点为CD ,此后均有相同的网络,去掉AB 时电路为图13—13—丙所示。再设R CD =R n -1(不包含CD 所对应的竖线电阻) 则N B A R R =',网络如图13—13—丁所示。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微元法针对训练 例18:如图3—17所示,电源的电动热为E ,电容器的 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的平行光滑长导轨,它们的电阻能够忽略不计, 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平均磁场 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 向里的方向.L 1和L 2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 质量分不为m 1和m 2,且21m m <.它们在导轨上滑动 时与导轨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电阻 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将开关S 先合向 1,然后合向2.求: 〔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当回路中有电流时,该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可忽略不计〕 解析:当开关S 先合上1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当开关S 再合上2时,电容器通过导体小棒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导体小棒受到安培力作用,在安培力作用下,两小棒开始运动,运动速度最后均达到最大. 〔1〕设两小棒最终的速度的大小为v ,那么分不为L 1、L 2为研究对象得: 111 1v m v m t F i i -'=? ∑=?v m t F i i 111 ① 同理得: ∑=?v m t F i i 222 ② 由①、②得:v m m t F t F i i i i )(212211+=?+?∑∑ 又因为 11Bli F i = 21i i t t ?=? 22Bli F i = i i i =+21 因此 ∑∑∑∑?=?+=?+?i i i i t i BL t i i BL t BLi t BLi )(212211 v m m q Q BL )()(21+=-= 而Q=CE q=CU ′=CBL v 因此解得小棒的最终速度 2221)(L CB m m BLCE v ++= 〔2〕因为总能量守恒,因此热Q v m m C q CE +++=22122)(2 12121 即产生的热量 22122)(2 12121v m m C q CE Q +--=热

高中物理竞赛公式

物理竞赛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