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_罗琪

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_罗琪
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_罗琪

日本茶道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茶道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茶道文化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本 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日本茶道文化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 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日本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日本茶道文化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道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经 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纪,千利休提倡日本茶道文化 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 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 的茶道,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日本茶道文化从茶室建筑、装饰和 摆设,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 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由于饮茶的神效,日本茶道文化“茶祖”荣西禅师到中国求禅法时,一边研究佛法,一边研究喝茶。回日本时,在行囊里带了大量 的佛经和茶树的种子。 荣西返日后,把茶籽种在肥县(现佐贺县)的背振山,同时把茶籽送给拇尾(现宇治县)高山寺的明惠上人。现在,佐贺的嬉野茶和宇 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说,日本茶道文化真是历史悠久。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与中国茶道相比,日本仪式的规则更严格,这是经过精心 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 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 平等。”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现在虽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不能 交头接耳,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 茶室除了讲究室外的幽雅环境,还很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通常壁上挂一幅古朴的书画,再配上一枝或几枝鲜花装饰,虽简单却 显得高雅幽静。茶客进入茶室后,应安静、恭谨地跪在“榻榻米”上,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 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 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 彩自有朴素、清寂之美。 献茶前先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然后接着献茶。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 轻啜慢品。饮茶时嘴中要发出吱吱响声,表示对茶的赞扬。饮毕, 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 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这一切完成后,茶道就结束。当然在茶道的 最高礼遇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 蔬菜、海草、竹荀等精制的菜肴。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其道具有: 1、煮水茶具:炉、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 2、茶罐茶具:、枣、茶入、仕覆、茶杓、茶碗。 3、饮茶所用的器皿:乐茶碗、茶筅。 4、茶室:广间、小间、水屋。而喝茶顺序为: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整个过 程大约要持续四个小时。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 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 茶会的成败与否。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 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 达到高潮。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 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 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 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正 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礼 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 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 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 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 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学习 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

浅谈日本茶道的特点

浅谈日本茶道的特点 作为一名专升本的学生,我有幸和本科生一样有了一门选修课。日语作为比较热门的选修课,我能选到纯属幸运,是后来又开的一个班才选到的。在这短短一学期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耐心帮助,以一门必修课的方式教我们,让我们对日语及日本的一些文化有了了解,在进入正文之前首先要对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 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 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有香、有味、有触感。 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 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 第四,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无形是说茶事完成一次艺术的创作便随之消失,永久是说茶道要求茶人日夜埋头于艺术创造与艺术修行之中。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题,确定主题后也就确定了首席客人,再根据首席客人选择陪客,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茶事的气氛融洽。为了办好茶事,主人要亲自东奔西跑,选择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后,主人还要精心准备最后一项工作---清扫。清扫茶室、茶庭是茶人每日的必修课,在举行茶事时更为重要。茶庭的地面上不能有一片多余的树叶,树叶上的灰尘也不能放过。主人要把客人将要经过之处的树叶一片一片用抹布擦干净。 日本人的审美,则在茶食、茶花中得到充分体现。茶道崇尊自然,追求与大自然的同化。茶点心与一般点心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求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外形美,而且要求色彩与形状朴素淡雅,易化,尺寸小。茶点心要达到使五感满足:第一是视觉。当点心端出后,点心的外形、色彩及容器的艺术风格要给人以美感。 第二是触觉。人们通过手拿、口嚼、舌头的触动,可以感觉到茶点心的柔软、易化,使人感到亲切和陶醉。 第三是味觉。茶点心要求尊重原材料本身的味道,不主张加过多的配料,要选用新鲜的材料,使客人感觉到每一种材料的香味。

我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我对日本茶道文化的理解 自古至今,喝茶就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浓郁的香味,酣醇的口感,崇尚的健康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说到茶,很自然我们就想到日本茶道,它在世界颇负盛名,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现在,茶道在日本相当普及,可以说,它已融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学习茶道和开展茶道活动作为一种以茶会友、修身养性和对艺术的高雅追求。许多年轻女性都潜心学习茶道艺术,提高自身修养,以使自己的家庭和精神生活过得美满而富有情趣。而且,它已飘洋过海,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日本茶的地位我们无可非议,然而它的起源却颇受争议。一部分日本学者基于其日本自身的气候条件以及发现的茶籽化石等,坚定持“自生说”:日本列岛有自生茶;但占据日本乃至世界学界主流的观点却是“中国渡来说”,这得到很多方面的证实以及各国学者的支持。因而,今天,我们大都认为日本茶源自中国。中国进入唐代以后,饮茶得到普及,特别是陆羽的《茶经》问世后,其发展更为迅速。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僧将种茶,制茶,饮茶等方法及茶、茶种、茶具一并带回了日本,在日本传播,这样一来,饮茶作为一种高雅风流的文化现象在日本逐渐兴起…… 就日本茶道今天的普及程度及知名度来说,当时仅仅是兴起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说到另一个问题:日本饮茶的普及。一个人不得不提,荣西禅师,自其转撰写的《吃茶养生记》推广南宋新茶法之后,一度衰退了的日本饮茶走上了复兴与普及之路。南宋新茶法在日本上层社会中普及,日本茶树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也获得很大发展,日本饮茶由贵族和武士阶层逐渐向一般大众普及开来……到后面,日本还兴起了斗茶,这比中国晚了近2个世纪。 日本饮茶习俗不断普及,日本的饮茶文化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草庵茶道初步形成后,在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精心培育下,茶道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后来又经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改革和创新,终于获得了集大成的辉煌成就。 按照内容,即茶的种类、制茶法、点茶法以及饮茶法等,日本茶道分两个部分:一是抹茶道,二是煎茶道。抹茶道历史悠久,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平时不说抹茶道,一般说日本茶道,指的就是抹茶道;煎茶道历史较短,说的时候一般要在茶道前面加一个“煎”字,以示区别。另外,草庵茶道和书院茶道是根据茶会举行的场所——茶室来划分的。草庵茶道即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取代了书院茶道。 抹茶道,即我们平日说的茶道,它形成于16世纪末,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抹茶道的点茶法传承了中国宋元时期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使用的是末茶,即上等粉末。抹茶的“抹”与“末”字相通,所以称“抹茶道”。茶会是日本抹茶道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茶会上所用的物品叫“道具”而非“茶具”,这和茶会源于唐物鉴赏会且茶会上所用的百余件物品中大多与茶无关有关。礼法在日本抹茶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的礼法指礼仪和规则。抹茶道的建筑也分两类:茶室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介绍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介绍 现今日本比较着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看。 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流派: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日本茶道的发展日本茶道的祖师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 继村田珠光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绍鸥(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为千宗易,后来在丰臣秀吉的聚乐第举办茶会之后获得秀吉的赐名才改为千利休。他是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从此结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千利休还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

论日本茶文化分析

论日本茶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对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布全国,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本文旨在对日本茶文化进行介绍,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日本茶道。 关键词: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程式道具精神流派 一、引言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茶道十分繁琐,现代茶道由千利休删繁就简而成,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及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饮食外,茶道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二、历史发展 茶在唐代由中国传入日本,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年,中国唐宪宗时,中本平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永忠和尚当815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四鋪半草庵茶”,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后“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村田珠光还曾提出过“谨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他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從单純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 继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并将和歌理论引入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民族化。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它拥有自己的 的发展过程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 交手法,更是通过品茶和茶道来达到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目的。 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茶道由中国传 入日本后,经过发展、变化、融合形成了具备大和民族韵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来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将中国的茶叶盒种子带回日本,并种植在大阪 一带。茶叶刚刚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属于贵族用品,只有权贵、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用茶叶。茶道被当作一种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仅局限在权贵的身边。 但到了镰仓时代,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茶道有权贵和僧侣发展到了平民中间。 等到了室町时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开始对茶叶进行品评和开办品茶会,逐渐的这样的集 会变成了平民的娱乐活动,并由此发展成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对于“茶道”这个名词,最早则是由和尚村田提出来的。他把对佛法中的领悟融汇到 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并借由此发展成为了最具自然气息和朴 素的茶风。 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则把日本茶道进行改进并提高到了艺术层次。千利休把室内富 丽堂皇的的装饰简化到了非常朴素的程度,让日本茶道脱离了物质因素的纠缠,让日本茶 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与此同时千利休还特别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简化茶道的 特殊动作,要随意的品茶并放弃外界的形式操纵,来达到用心体会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传统日本茶道中的审美观念 在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分为了三个层次:品茶技巧、品 茶礼仪、茶“道”。 日本人的审美观和品茶观完美的体现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么挑选合适的茶具、怎么放置屋内的盆景和装饰品、怎么点茶、怎么调配茶后甜点;品茶礼仪就是主人和宾客 间的礼貌问题。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对房屋的打扫和茶会上的表演节目;第三点茶道,就是

日本饮食文化特色介绍

日本饮食文化特色介绍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对日本的文化感觉,好似男人与男人或女人对女人,有一种同类感。日中交流了数千年,正因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舟船 往来,互通有无。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 深切的文化血缘。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国 文化当做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做一种"子文化"。中国的文 化是鸡,日本的文化是鸡蛋。中国人何须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至 于文化,老师还需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呢?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也是天大的误解。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文化机体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 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存在决定 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 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 本式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 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 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 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日本的茶庭文化分析——以桂离宫为例

一、日本茶庭文化概述 日本茶文化中,茶庭文化占据着较高的地位。日本人喜爱闲适自然的生活氛围,自从茶由中国引入日本后,日本人进一步创新饮茶,包括饮茶方式、饮茶工具以及饮茶目的等,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茶文化。 1.日本茶庭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庭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日本奈良时代,也就是中国隋唐时期,茶叶就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当时只有一些以推崇隋唐文化为风雅的日本贵族开始效仿中国文人墨客饮茶。直到我国宋代时期,随着佛教及其饮茶习俗的传入,日本人对饮茶和追求自然的民族性格被激发出来,茶庭文化才真正开始流行,并形成了茶道。 2.日本茶庭文化的发展概况 茶庭又称“露地”,就是茶道与庭院的结合。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茶庭文化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并没有很快发展。直到室町时代,茶道和庭院首次结合并走入园林,成为茶庭文化的开始。桃山时代,茶庭文化开始盛行,从最初的思想层面逐渐地落实到实践。由于佛教禅僧在饮茶的过程中对茶道注入了寂灭无为的哲理和不分高低贵贱的思想,形成了草庵式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成为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茶庭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江户时期(1603—1867)是茶庭文化发展的兴盛期,饮茶风俗弥漫到整个日本社会,皇家、武家、僧人纷纷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增添茶室建筑和茶庭。 二、桂离宫的历史沿革 桂离宫,又叫桂山庄、桂别墅,位于日本京都市西京区,因位于桂之川西岸而得名。桂离宫当时的主人是八条宫智仁亲王,后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明治十六年成为皇室的行宫。 1.桂离宫的造园历程 元和元年(1615年),八条宫智仁亲王在得到桂地后倾其心力修建别墅。在设计师小堀正春和智仁亲王的监工下,先在池塘西岸修建了一座书院,即现存的古书院部分;然后开始整理庭 院,引桂川之水入园,在池岛之间架桥,搭配种植植物,放置景观石,铺设飞石步道。在修建过程中,智仁亲王于宽永六年离世,初见成效的桂山庄便开始日渐荒废。 宽永十八年,成人后的智仁亲王之子智忠亲王决定子承父业,在原先的基本上对桂山庄进行扩建。在古书院南侧增建了“御座之间”,即中书院。在庭院各处增建茶室的同时对庭院进行重整修顿。为了迎接后水尾天皇,继续对桂别墅进行改造,并在书院旁建造了御幸御殿,即新御殿。 1976至1982年,桂离宫得到彻底翻修。经过这次大规模整修,据说桂离宫内的建筑、水体、景观等至少可以维持300年。 2.桂离宫的园林布局 桂离宫占地面积约66990平方米,庭院内由书院、茶庭、池塘等构成,水清见底,倒影如画。桂离宫的园林布局是许多优秀建筑经过严密的构思设计组织在一起的。茶庭建筑则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书院式建筑则以简朴、素练的空间构成方式进行结合。 从东侧的表门进入到达御幸门,御幸门前的道路就是御幸道,直走便到达书院建筑群。书院建筑群位于池塘西岸,由古书院、中书院、新御殿及周边衔接性建筑组成。古书院临湖建有月见台以供赏秋观月,古书院北侧就是月波楼。御幸道东南侧则是红叶马场,隔塘相望就是松琴亭,其西南方是园中最大的岛,被称为“大岛”,岛上有赏花亭和园林堂,赏花亭往西北通过土桥就是古书院,过园林堂前的土桥则是梅马场,梅马场以北是古书院,以南是笑意轩。其中,月波楼、松琴亭、赏花亭、园林堂、笑意轩等都是茶庭。 3.桂离宫的园林艺术 桂离宫是庭院和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日本茶文化中,茶庭和茶室的选择都是十分讲究的,其中影响因素有美学、礼仪、宗教、社交等。日本民族的价值观使建造者在设计庭院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朴素、清幽的环境,使用不规则对称美、缺陷美烘托意境,营造独特的园林艺术。桂离宫内的茶庭没有绚丽高贵的装饰和现代化的人造材料,具有的仅仅是野趣横生的自然造物和寂静质朴的脱俗清静。 日本的茶庭文化分析 ——以桂离宫为例 □宋童恬叶洁楠 摘要: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桂离宫内的大部分建筑是茶室建筑,如月波楼、松琴亭、赏花庭、笑意轩等。该文以桂离宫为代表,分别从桂离宫内的茶庭建筑、园路规划、园内布景等方面,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探究日本茶庭文化在庭院中的设计运用,以期为日式庭院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桂离宫茶庭茶文化 114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禅,在日本培养了武士道,也孕育了茶道。两者都是禅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人以禅林茶礼为主体,制定了艺术性的茶道文化,也就是说片在禅(宗教)与礼法(道德)之外,附加了许多艺术要素,不像中国,禅宗茶和民间茶分开。日本将茶与禅结合成具右日本特色的东西, 既多角多面,又含蓄蕴藉。 一个受西洋式训练,把宗教、道德、艺术分开探讨的人,在接触茶道之时,往往感到珍妙无比,但欲入无门。想理解日本独有的茶道,得先将头脑日本化。由于已故的冈仓天心先生的努力,撰写了「茶之书」,使西方人明白一些关于日本茶道的事。冈仓先生巧妙 的替茶道下了定义:茶道是一种宗教仪节,它崇拜的对象是一些具 有美感的事物,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间,而是存在 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上。 又说:它试图以温驯的方法,在不可能之处分找到可能之物,在我们所谓的生活中,完成真正的美学追寻。根据已故藤代博士随笔 的记载,看到「茶之书」德文译本的柏林大学的雪茨富尔教授说: 那是一种哲学。已故竹内胜太郎述及哲学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姿态 出现的理由时,德国哲学是形上的与主观的。但法国哲学,却能深 深把握人间生活,并名正言顺地加以批评。纪德与普鲁斯特不但是 作家才也是著名的人生批评家。他又论及东方哲学:在印度,宗教 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也可能是哲学作品。而在中国,哲学同时 可能是宗教的。但在日本,人生本身可能就是哲学,利休的茶就是 生活哲学最好的典型。更精确的说:利休茶就是人生的批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浅谈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浅谈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茶原产于中国,日本茶道源自中国的茶文化。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是不喝茶的。去中国学习佛教禅宗的日本僧侣在学习传播中国 文化的时候,把中国的茶种和喝茶的道具和礼仪一起带回了日本。 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 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刚开始,这些茶叶作为一种贵重 药物被利用,后来在日本栽培成功逐渐推广饮用,与此相对的符合 日本人的茶道礼仪也渐渐制定出来。 茶道的发展经历了众多茶道大家的推广和发展。茶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三位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在室町时代,商业经 济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产品增多,竞争激烈,商业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很多人为了享受宁静、闲寂的生活,追求“侘”的审美意识,往往找一块僻静的处所,过起了隐居的田园生活。在 这样的背景下,村田珠光主张茶与禅在精神上的统一,提出了“谨 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创作了“侘茶”这一茶道方式。武野绍鸥承 先启后,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将日本的歌道理论 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典雅、素淡、纯净的思想导入茶道,为日本 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六世纪末,作为 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 正宗茶道。作为“千家流”流派的鼻祖,在他死后,他的后代创设 了“表千家”、“裹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个流派。作为茶 道主流一直延续到现在。经过千余年的历史发展,日本茶道已经发 展成为融合建筑、园艺、美术、宗教、思想、文学、烹饪等诸文化 风格的以饮茶为主体的综合艺术技能。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虽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却倡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论从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见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是釉没足

日本茶庭的空间构成与茶道仪式的关系_宁晶

部空间狭小而充满了紧张感,没有一点多余的浪费。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当中,主人和客人相向而对,营造出非常封闭的空间氛围。这种清寂的非日常性质的空间,是将茶道所追求的自然、朴实、真实的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关系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样的狭小空间当中,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动作都受到了限制,因此能够保持室内的安静,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茶本身(图2)。 最初的茶庭实际上是作为通往茶室的小路来设计的,后来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庭园形式。千利休最初将这个附属于茶室的庭园取名为露地。露地一词本身源于佛教,在佛教中露地表示的是清净无垢、超凡脱俗的世界,说明千利休把茶庭称为露地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千利休主张露地中的树木、山度和关系。后两个字“清寂”则针对的是茶室、茶庭所必须具备的清洁而闲寂的氛围。因此可以说,茶庭不仅是进入茶室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是茶室的外延空间,茶室和茶庭二者皆为具体地表现茶道思想的物理空间。即茶庭是茶道的序曲,是在自然当中的顿悟空间,是人们进入茶室之前的精神准备的场所。 三、茶庭的空间构成与茶道仪式 的关系 关于茶庭的空间构成,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茶庭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图3),分别被称为内露地和外露地。外露地中一般设置有供客人们换衣服、木屐的休息室以及厕所和等候处等设施,内露地一般设置有等候处、厕所和茶室等设施。 图1:使用自然材料的茶室建筑的外观图2:茶室的内部空间 饮茶的行为过程,同时茶道本身也不仅 仅是一个个人行为,它是需要以茶会的 形式来完成的。而茶会则是一个有着各 种繁琐的规则、礼仪和特定仪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涉及到禅宗思想、茶 具以及陈设的艺术品,还有举办茶会的 主人与参会的客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 心灵的沟通等,甚至还会涉及到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领域的东西,可以 说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和仪式。 茶道的宗旨是对于表面上的华丽以 及喧闹的事物给予否定,同时摒弃一切 浮华和虚荣的东西,强调内心的洗尽铅 华的枯淡和坚强,寻求内心和精神上的安 宁。茶道追求的是恬静和闲寂的境界,崇 尚素朴和自然、古雅的状态。伴随着茶 道的兴起,举行茶道仪式的场所便应运 而生,随后便继而出现了专门举行茶道仪

茶道对日本人的影响

茶道对日本人的影响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对日本人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日本受中国的影响,饮茶的历史早在陆羽的《茶经》诞生之前就已开始,然而将饮茶习俗和优良的唐代茶种传入日本的则是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僧们。因此,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像中国茶文化那样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综合影响,而主要受佛教禅宗的影响。 我国古人把饮茶从最初的单纯饮用、解渴、提神升华为通过饮茶获得某些精神上的需要、反映人生信仰、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和寄托、表达对朋友的情谊等。日本的茶道和茶文化,无论从其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茶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茶道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一端。日本有学者指出,日本茶道是以中国茶道为母亲而成长起来的茶道,并且是在古代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日本茶道之所以出色完成的深层原因,必须归功于陆羽写了《茶经》,建立了其它饮料所没有的理论上的丰碑这个史实。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严格的程式。但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

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和”,即温和之心,也就是指“和”的精神,在茶道之中则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和客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则指互相有礼有节、尊敬谦恭真诚地交往;“清”即清洁、整齐,构成茶道精神的这一要素,可说是日本人心灵的独特贡献。凡是观赏过茶道表演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茶室茶院和茶具是相当清洁的,可说是一尘不染的。当然,“清”亦指饮茶者要心灵清白;“寂”指茶事中恬静的气氛和茶人们庄重的表情。人们在茶室中不需言语,只需通过茶壶烧水的咕噜声和弥满整个房间的茶香,就能进行精神方面的交流,产生共鸣。另外,“独坐观念”也是日本茶道思想的一个主要概念。所谓“独坐观念”是指客人走后,主人独自坐在茶室里“静思”、“熟思”,回味当日的茶事,又可涌起一股充实感。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四则,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日本茶人们的行动指南。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日本茶道精神主要与禅的思想相联系。总结起来即“和敬清寂”,“一期一会”, “独坐观念”。 “和敬清寂”。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茶道 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这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 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 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 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 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此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 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 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 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 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 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 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 有香、有味、有触感。 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 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 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第四,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无形是说茶事完成一次艺术的创作便随之消失,永久是说茶道要求 茶人日夜埋头于艺术创造与艺术修行之中。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题,确定主题后也就确定了首席客人,再根据首 席客人选择陪客,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茶事的气氛融洽。为了办好茶事,主人要亲自东奔西跑,选择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后,主人还要精心准备最后一项工作---清扫。清扫茶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有两种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诞生于四百多年前,而煎茶道则诞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在日本,人们把抹 茶道称之为茶道,谈及煎茶道时要加以“煎”字,本文阐述的茶道 是抹茶道。茶道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日本本生并没有饮茶习俗。 唐朝时,805年,遣唐使者日本僧人空海、最澄带回了茶籽。至 今在日本还可以找到空海与嵯峨天皇一起饮茶的诗文,诗的名字叫 做《夏日访大将军藤原冬嗣闲居院》,这个时候,饮茶在日本还未 普及,只是在官僚僧侣之间进行。 宋朝时,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制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宋代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来华学习的日本僧人又 将这种点茶法带回了日本,其中,荣西和尚的贡献是较有影响力的。他从天台山回国后便写下了《吃茶养生记》。他又把从天台山带回 去的茶籽普及栽培,为以后日本茶道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明朝时,中国的茶叶生产发生了变革,把饼茶制造改成炒茶。这时期,日本开了小茶架点茶之先河,因为点茶的过程要在将军面前 完成,所以点茶人的整套动作便十分讲究,茶道具的摆设就开始有 规定,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是千利休完成的。他将茶会 整合成一套程序,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示了日本生活文化最完美的 境界。 到了今天,日本拥有茶道人500万,从日本的教学内容上不难看出茶道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学 校几乎都有茶道教室,甚至有些学校还把茶道列为必修课。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 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

日本园林(池泉庭院、枯山水、茶庭)

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园林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从史前到明治维新,日式园林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其中最著名的制式应当数日本庭园黄金时代——室町时代的“枯山水”以及桃山时代的茶亭。虽然日本园林传承于中国,但发展成熟后的日本园林却有别于中国传统园林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可以说中国园林是“移步换景”,于山石间品自然之美;而日式的园林则更多的需要静坐于侧,安定心神,于景中感悟其中深意。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这些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源于日本对“禅宗”的感悟与再现。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

浅析茶道与日本茶庭

浅析茶道与日本茶庭 摘要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最主要代表。日本茶道集美学、宗教、艺术、文学及建筑设计等为一体,通过茶事活动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意境。本文拟从日本茶道发展、日本茶道精神、茶庭与茶室景观特征研究等方面入手,探讨自然美在日本茶道中的具体体现。认为日本茶道中除“禅茶一味”的宗教美学思想之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景物融合为一,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欣赏的审美关系。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面对新的设计形式和现代造园要素,本文剖析现代日本城市公共景观,探究日本传统茶庭意境在现代园林的重新营造,空间暗示、造园要素、尺度模拟、色彩质感抽象和原风景等层面上传统意境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运用。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室和茶庭、茶道精神、日本现代景观

ANALYSIS OF TEA AND TEA GARDENS IN JAPAN ABSTRACT Japanese tea ceremon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it is also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culture.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JimeiSchool of religion, Art, literature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s a whole, through the tea activities to self-cultivation,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spirit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tea ceremony,Japanese tea ceremony spirit, tea gardens and tea room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nature in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embodied in specific. Believe that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inbesides "religious aesthetics taste Zen", but also reflects the human and naturalscenery merge into one, man and nature is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interdependence, mutual appreci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face of the new design and modern gardening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blic landscape of modern Japanese city, explore thetraditional Japanese tea court to re cre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ace implied, gardening elements, scale simulation,abstract of color texture and original landscape level of traditional artistic conception in modern Japanese garden the application of expression. Keywords: Japanese tea ceremony, tea and tea garden, tea ceremony, Japanese modern landsca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