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课程慕课章节设计

茶艺课程慕课章节设计
茶艺课程慕课章节设计

茶艺课程慕课学习指南

1课程导引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知识目标:

(1)了解茶艺学习的价值;

(2)了解茶艺提升拓展角度;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知识目标:

(1)明确茶艺课程体系及内容;

(2)明确茶艺课程学习方法及考核要点;

素质目标:

(1)培养遵守纪律良好习惯;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知识目标:

(1)了解茶艺学习内容及要求;

素质目标:

(1)培养审美艺术能力;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茶文化艺术及哲学内在属性特点;

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心理状态及性情;

2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知识目标:

(1)了解唐代煎茶器具;

(2)掌握唐代煎茶主要步骤要点;

素质目标:

(2)生活美学艺术情感培养;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知识目标:

(1)了解宋代点茶器及点茶主要步骤要点;

(2)了解宋代斗茶与分茶;

素质目标:

(1)生活美学艺术情感培养;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知识目标:

(1)明代撮泡法及主要步骤要点;

(2)了解明代撮泡法形成背景及代表人物朱权;

素质目标:

(1)生活美学艺术情感培养;

3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及士大夫对茶文化推动体现;

(2)了解现代知识分子对茶文化的推动——茶会;

素质目标:

(1)生活美学艺术情感培养;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知识目标:

(1)了解佛家对中国茶文化推动体现;

(2)了解寺庙茶宴;

素质目标:

(1)生活美学及礼仪培养提升;

3.3道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知识目标:

(1)了解道家对中国茶文化推动体现;

(2)了解道家与品茶共同点;

素质目标:

(1)精神情操培养及提升;

4茶艺解读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知识目标:

(1)了解对中国茶文化著名人物——茶圣陆羽;

(2)了解《茶经》主要内容;

素质目标:

(1)培养认真研究,严谨探索科学精神;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知识目标:

(1)了解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体现;

素质目标:

(1)科学精神熏陶及培养;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茶器演变及影响因素;

(2)了解中国茶器特点;

素质目标:

(1)美学及人文精神熏陶及培养;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知识目标:

(1)了解喝茶所包含的品饮—艺术—道三个过程逻辑关系;素质目标:

(1)美学及人文精神熏陶及培养;

4.5茶艺层次结构

知识目标:

(1)理解茶艺层次结构内涵及要点;

素质目标:

(1)美学及人文精神熏陶及培养;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知识目标:

(1)明确茶人泡茶姿态及要求;

技能目标:

(1)能较好体现泡茶姿态及精神面貌;

素质目标:

(1)优雅、柔和、恬静的精神面貌熏陶及培养;5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知识目标:

(1)了解茶树花、叶、茎、根、果实、种子特性;(2)掌握茶树叶片形态及特点

素质目标:

(1)科学探索精神培养;

5.2茶叶分类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叶按不同标准分类类型;

(2)掌熟记茶叶按加工生产方式进行分类特点

素质目标:

(1)科学探索精神培养;

6茶区和浙江省主要茶品

6.1中国茶区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四大茶区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著名茶区及其特点

素质目标:

(1)科学探索精神培养;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知识目标:

(1)掌握浙江省茶区分别及其特点;

(2)掌握浙江主要茶文化茶夜特色:

素质目标:

(1)科学探索及人文精神培养;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知识目标:

(1)掌握浙江省主要茶品及其特点;

素质目标:

(1)人文精神及素质培养;

7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叶品质感官鉴别要素;

技能目标:

(1)会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操作;

素质目标:

(1)严谨、精益求精探索精神培养;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品介绍要点;

技能目标:

(1)会茶品介绍表达;

素质目标:

(1)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8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知识目标:

(1)掌握泡茶用具名称及用途;

技能目标:

(1)会熟练并真确使用泡茶用具;

素质目标:

(1)人文精神及素质培养;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泡茶操作技术要求;

技能目标:

(1)会泡茶操作基本礼仪及用具使用;素质目标:

(1)礼仪培养: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知识目标:

(1)了解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技能目标:

(1)会真确体现泡茶操作手法;

素质目标:

(1)人文精神和;礼仪培养;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知识目标:

(1)掌握泡茶技巧三要素;

(2)掌握泡茶用水要求;

技能目标:

(1)会冲泡符合茶品茶性特征的茶汤;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知识目标:

(1)掌握科学饮茶内涵;

(2)掌握主要喝茶方式;

技能目标:

(1)会根据科学饮茶原则进行泡茶品茶;(2)会三种以上泡茶方式

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9绿茶与红茶行茶法

9.1绿茶行茶准备

知识目标:

(1)掌握绿茶行茶准备要求;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准备绿茶行茶用具并布具;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绿茶行茶操作;

素质目标:

(1)礼仪礼貌培养;

9.3红茶行茶准备

知识目标:

(1)掌握红茶行茶准备要求;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准备红茶行茶用具并布具;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红茶行茶操作;

素质目标:

(1)礼仪礼貌培养;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技能目标:

(1)能体现良好的行茶姿态与美感;

素质目标:

(1)柔和恬静气质培养;

10茉莉花茶行茶法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知识目标:

(1)掌握茉莉花茶行茶准备要求;

(1)能熟练准备茉莉花茶行茶用具并布具;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茉莉花茶行茶操作;

素质目标:

(1)礼仪礼貌培养;

11乌龙茶和普洱茶行茶法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知识目标:

(1)掌握乌龙茶行茶准备要求;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准备乌龙茶行茶用具并布具;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乌龙茶行茶操作;

素质目标:

(1)礼仪礼貌培养;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知识目标:

(1)掌握普洱茶行茶准备要求;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准备普洱茶行茶用具并布具;素质目标:

(1)刻苦严谨实践精神培养;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普洱茶行茶操作;

素质目标:

(1)礼仪礼貌培养;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技能目标:

(1)能体现良好的行茶风格与韵味;

素质目标:

(1)柔和恬静气质培养;

12行茶解说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知识目标:

(1)掌握行茶解说撰写要点;

(2)掌握行茶解说表达要点;

(1)能良好表达行茶解说;

素质目标:

(1)良好心理状态培养;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知识目标:

(1)掌握行茶解说撰写要点;

(2)掌握行茶解说表达要点;

技能目标:

(1)能良好表达行茶解说;

素质目标:

(1)良好心理状态培养;

13品鉴茶汤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知识目标:

(1)了解品鉴茶品方法;

(2)掌握我国各地主要茶俗;

技能目标:

(1)能熟练掌握三种少数民族品茶方式;

素质目标:

(1)家乡风俗与文化热爱培养;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知识目标:

(1)掌握品鉴茶汤方法;

技能目标:

(1)能用正确方法冲泡茶品并会品鉴;

素质目标:

(1)家乡风俗与文化热爱培养;

14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

14.1茶艺表演规范

知识目标:

(1)掌握茶艺表演类型;

(2)掌握茶叶表演技术规程;

技能目标:

(1)能按照茶艺表演技术规程进行茶艺表演;素质目标:

(1)肢体节奏感及礼仪培养;

14.2茶艺表演演示

知识目标:

(1)掌握茶艺表演类型;

(2)掌握茶叶表演技术规程;

技能目标:

(1)能按照茶艺表演技术规程进行茶艺表演;素质目标:

(1)肢体节奏感及礼仪培养;

15茶席介绍

15.1茶席解读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席内涵及特点;

技能目标:

(1)会布置并设计茶席;

素质目标:

(1)艺术审美能力培养;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席构成要素及主题撰写;(2)掌握茶席设计评判标准;

技能目标:

(1)会布置并设计茶席;

素质目标:

(1)艺术审美能力培养;

16茶席设计

16.1茶席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席题材类型;

(2)掌握茶席结构类型;

技能目标:

(1)会布置并设计茶席;

素质目标:

(1)艺术审美能力培养;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席设计文案撰写与方法;技能目标:

(1)会设计茶席并撰写茶席设计文案;素质目标:

(1)创新及审美能力培养;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知识目标:

(1)掌握茶席设计文案撰写与方法;技能目标:

(1)会设计茶席并撰写茶席设计文案;素质目标:

(1)创新及审美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自动排课系统)

2008~2009学年度《WEB 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班级:05网络3班 学号:090205338 姓名:周秋艳 2008年12月17日

基于WEB的高校教师排课系统 一、用户需求分析(10分) 学校教务的管理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其中,作为学校教务重点环节之一的排课系统也尤为重要。 先前,在统筹安排各班级上课的时间需要人工实现,而且经常会出现同时有多个班级要使用教室的冲突。既耗时又耗精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充分完美应用,以学校的教务管理为该系统的应用背景,开发一个教室智能排课系统。 此系统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的应用软件。该系统实现上机时间的安排,课程的安排,教室的安排,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冲突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更切合学院教学需要,降低了排课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和节省了时间,同时课程安排完成后,学院可迅速获得课表情况信息,为教学工作带来方便。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二、系统总体设计(15分) 1.系统功能描述 1.1 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教学任务等数据的输入、编辑功能; 1.2 数据处理:自动排课、课表修改、删除功能;

1.3 数据输出:桌面查询教师、教室、班级课程表,报表打印教师、 教室、班级课程表; 1.4 帮助:指导用户使用该系统及其他相关说明。 2 系统功能设计 分析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排课软件,它们都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但在真正的排课算法上都会有些问题,因为排课算法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冲突。在做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排课人员对排课算法的主要要求有: 2.1 怎样的合班组合能避免冲突? 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的班级组合。 2.2 什么地方有空能排课? 对教室和班级而言是查空,对教师而言是有无排课需求。 2.3 有两个以上的空哪一个更好? 是要考虑离散和平衡问题。 2.4 排课前如何考虑教师宏观利用问题? 例如:多媒体大班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尽量排在上午, 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尽量排在下午。 2.5 对于数量巨大的信息,系统仍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小的 系统开销。 三、系统功能模块分析(25分) 详细分析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功能模块下的子模块构成。

(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

茶艺 教育目标: 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和”“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4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很好。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 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籍描述了茶的药性。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

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龚(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不同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 三、六大茶系 绿茶是不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炒、烘、蒸、晒),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的特点。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云南的普洱茶也是黑茶的一种,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醇茶。其药用价值在于分解脂肪、减肥键美等方面,在六大茶系中其减肥效果最好。 黄茶是由于在炒青、绿茶过过程,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再经过闷堆工序而形成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茶具的介绍 (1)茶壶。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或瓷器茶壶。 (2)茶盏。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瓷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3)茶杯。茶杯作为盛茶用具,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玻璃制作的。 (4)茶托。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垫底用具。 (5)公道杯。公道杯又称茶海。它是为了使茶汤浓度均匀而设置的过渡性用具,当然也是为了使茶汤不因浸泡时间过长而太浓。 (6)闻香杯。它是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余香的一种用具。 (7)茶池。又称“茶船”,它主要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排课系统设计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必要和首要设计阶段,将会影响以后数据库设计的延续和质量,需求分析方法也很多,最重要是形成有实用价值的实际性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在该排课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通过询问和自己所掌握的关于该系统的数据联系方式和工作方式,形成了关于该系统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1.1需求表述 1.1.1 基本功能描述 排课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主要完成工作有: 1、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的录入和相关完整性条件约束的建立, 2、数据库相关的触发器与存储过程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联系的 管理; 3、执行程序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数据处理和调用; 4、能够通过DBMS建立一系列视图来更方便的操作数据库。1.1.2 开发技术描述 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200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XP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本实验中最终将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我们设计的数据库实现。 1.2分析形成初步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阶段后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得到的该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也是进行详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它在数据库设计中占有恨重要的地位。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部

茶艺教学案例

茶艺教学案例

茶艺活动课案例 西苑小学 2015.5.6

茶艺活动课案例 一、主题选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是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可现在的青少年又很少与茶接触,有必要在学校里进行发扬民族优秀的茶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茶,喜欢茶。 因此,我编创了茶艺教材,开设了茶艺课。在茶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实践。在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用直观演示法以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学上的点滴细节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真正落实到位二、实施方案 (-)课题:《乌龙茶艺》 (二)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茶的起源、历史及基本知识,通过实际演示沏茶,引领学生步入茶境,主动参与识茶器、知茶礼、习茶艺等学习实践中,并能进行合作与交流互补。 (三)学情分析: 课程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业负担重,中考压力大, 往往是两点一线循规蹈矩。知识的学习与信息的储备是足够的,但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与能力,茶艺课可以将他们从“紧箍咒”中引领出来,以淡淡茶香调节他们紧张的神经得以短暂的放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茶的发展史、种类及世界地位;让学生了解乌龙茶的产地及各产区的代表茶;认识沏茶器具的名称,了解各器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乌龙茶的冲泡技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分组的形式练习沏茶,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看沏茶示范,学生能体验到茶道艺术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通过沏茶练习,培养学生学习、劳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 通过茶道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及其与家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同学间的和协交往。 (五)教学重点: 铁观音茶的实践沏泡及沏茶器具的认识与正确使用。 (六)教学难点: 茶道礼仪的表现与茶道境界的感悟。 (七)教学用具: 铁观音茶、沏茶器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 (八)教法学法:(幻7) 1、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主动被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赏析提高法:闭门造车的做事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多看多学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求不断进步。 3、启发提问法:新知的教授与巩固,均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课堂,沿着老师的教学轨迹边思考边学习。 4、交流总结法: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让学生们在体验的同时有所感悟,从而也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5、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九)学习学法 1、主动参与学习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大气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 前言 (2) 2 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 国内电厂气力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1 工作原理 (3) 2.2 电除尘器的特点 (3) 2.3 除尘系统工艺流程 (4) 3 喷雾干燥法 (4) 3.1 喷雾干燥吸收工艺基本原理 (4) 3.2 工艺化学过程 (5) 3.3 主要设备介绍 (6) 3.4 系统控制 (7) 3.5 最终产物 (7) 4 喷雾干燥法工艺特点 (7) 4.1 SDA工艺特点(与石灰石/石膏湿法比较) (8) 4.2 SDA工艺特点(与CFB/GSA-FGD比较) (8) 4.3 喷雾干燥法工艺流程图 (8) 4.4 喷雾干燥设计图 (8) 5 燃料计算 (9) 5.1 确定理论空气量 (9) 5.2 确定实际烟气量及烟尘、二氧化硫浓度 (10) 6 净化方案设计 (11) 6.1 电除尘器 (11) 6.1.1 运行参数的选择及设计 (11) 6.1.2 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11) 7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2) 7.1 通过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量 (12) 7.2 集尘极的比集尘面积和集尘极面积 (13) 7.3 验算除尘效率 (14) 7.4 有效截面积 (14) 7.5 电除尘器内的通道数 (15) 7.6 集尘极总长度,宽度,高度 (15) 7.7 灰斗的计算 (15) 7.8 校核 (15) 8 烟囱的设计 (15) 8.1 烟囱高度的确定 (15) 8.2 烟囱直径的计算 (17) 9 管道系统的设计 (17) 9.1 阻力计算 (17) 9.1.1 系统阻力的计算 (18) 9.1.2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19) 9.2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与计算 (19)

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对象 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二、本课程任务、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配合,课程设计按项目进行,加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提高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两周的时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习内容:指定号数纱线的工艺设计、上机试纺、质量检验。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为两组,分头进行上述内容,一周后,两组交换,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上述内容。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先修纺织材料学,机械设计基础,纺纱学,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四、内容 1.了解纯棉普梳纱的质量要求和工艺设计要领。 2.熟悉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的传动特点,操作规则。3.根据指定的纺纱任务设定工艺参数(并合数、捻系数等),确定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的变换齿轮、罗拉隔距。 4.按照工艺流程加工出指定号数的纱线。 5.对加工出的纱线进行质量评定(根据国家标准对纱线进行品等检验) 五、考核 按时上交100米纯棉普梳纱及上机试纺的工艺方案,纱线品等检验报告。

专业课程设计讲义 序:专业课程设计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实验性教学环节,在两周的时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以下学习内容:指定号数纱线的工艺设计、上机试纺、质量检验。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为两组,分头进行上述内容,一周后,两组交换,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上述内容。 一.任务:利用AS181A型梳棉机、AS271型并条机、AS511A型细纱机纺出指定号数的纱线。由于AS181A型梳棉机的加工特点(输出棉网重叠卷绕),为控制输出棉层的号数,应首先控制喂入的原料量,根据长期测定的该机的落棉率数据,即可得知输出棉层的号数。计 算方法如下:测定原料的回潮率为W 实 %。 W 实%= 干 干 实 G G G-×100% (A) G 实=G 干 (1+W 实 )(B) G 干= 实 实 W G +1 (C) 式中:W 实 :原料的实际回潮率。 G 实 :原料的实际重量。 G 干 :原料的干燥重量。 测定AS181A型梳棉机的落棉率或查找该机台的历史资料,落棉率用A%表示。假设:喂入梳棉机的原料重量为M克(湿重) 则:输出棉层的重量为M’=M(1-A%)(湿重) 输出棉层的干重为M 干= 实 W M +1 "= 实 ) ( W A M + - 1 % 1 棉卷卷绕滚筒直径D=242毫米,周长L=242×3.14=759.88≈760毫米。 梳棉机输出的棉层的号数T 梳 tex = L W M) (公 干 + ?1×1000×1000 = L A M) (% 1-× 实 公 W W + + 1 1×1000×1000 (D) 将加工好的梳棉棉层喂入并条机加工成棉条,要求在并条机上加工三次:第一道并条:并合数n1=1 牵伸倍数e1=e1 第一道并条加工后输出的棉条号数为:T 1 并= 1 1 e n T tex? 梳 第二道并条:并合数n2=5 牵伸倍数e2=e2 第二道并条加工后输出的棉条号数为:T 2 并= 2 2 1 e n T? 并= 2 1 2 1 e e n n T tex ? ? ? 梳 第三道并条:并合数n3=10 牵伸倍数e3=e3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高校课表编排子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高校课表编排子系统

题目:高校课表编排子系统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白娟 2014年1 月 3 日

摘要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课表是高校日常教学活动运行的指挥调度表,是高校能否进行正常教学的关键,因此科学的,合理的课表在高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高校教务管理是一向复杂而繁重的工作,课表编排作为其中腰组成部分是长期困扰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大问题,计算机排课无疑是必然优势。课表编排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约束的,多目标的,结构复杂的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并且已经被证明为一个NP完全类,是典型的组合优化的问题,其问题求解的时间复杂度呈指数函数增长。每个学校在排课表时考虑的因素千差万别,各种约束条件也不尽相同,但是它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关键字:NP完全类; 约束满足;课表编排;课程设置;

目录 目录 (4) 第一章需求分析说明 (5) 1.1编写目的 (5) 1.2问题定义 (5) 1.3可行性分析 (5) 1.4任务描述 (5) 1.5目标 (5) 1.6运行环境 (6) 1.7功能需求 (6) 1.7.1功能描述 (6) 1.7.2排课约束 (6) 1.7.3操作规程 (6) 第二章概要设计说明 (8) 2.1数据描述与数据库设计 (8) 2.2数据表 (8) 2.2.1E-R图 (9) 2.2.2数据流图部分 (9) 2.3运行需求 (11) 2.3.1硬件 (11) 2.3.2软件 (11) 第三章详细设计说明 (12) 3.1模块的具体算法 (12) 3.1.1登陆模块 (12) 3.1.2管理员模块 (13) 数据库中各表的物理结构 (17) 第四章编码+测试 (19) 4.1登录模块 (19) 4.1.1 管理员模块 (20) 4.1.2教师模块 (22) 4.2测试方案设计 (24) 测试结果分析: (24) 第五章用户使用说明书 (25) 第六章实验总结 (28) 第七章参考文献 (30)

茶文化课教案设计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茶叶的分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三、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北等 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 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 黑茶以边消为主。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 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 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 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茶叶有哪些类型? 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教务排课管理系统设计(VB课程设计)

类型:【02课程设计】 作品名称:教务排课管理系统设计 作品关键词:排课管理系统、Microsoft Visual Basic、Microsoft Access

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需求分析也是软件定义时期的第一个阶段,虽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以粗略了解了用户的需求,甚至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但是可行性研 究的基本目的是用较小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是否存在可行的解法,因此许多细节被忽略了。然而在最终的系统中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微小 的细节,所以可行性研究并不能代替需求分析,它实际上并没有准确地 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为此,必须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1.1 系统编写目的 排课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十分重要、又相当复杂的管理工作之一,是 为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时间和地点,使整个教学能够有计划有秩序的 进行。 课表编排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组合规划问题,它要保证在课程安 排中教师、学生、教室不能产生冲突(所谓冲突,就是将需上不同课程 的两个或多个班级安排在了同一时间、同一教室、或为同一教师在同一 时间段安排了多门课程等情况),并且要满足教师的要求和教室资源的要 求等约束条件。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课程设置 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手工排课的缺点越来越突出。由于计算机具有 运算速度快,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很自然地进入到这一应用领域中。用 计算机进行排课能够快速地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性结果,具有排课 时间短、人力省和质量高的优点,不但能够使教务人员从繁杂的排课任 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对于推动教学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研修课程设计报告书

基于教学目标、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卫强 【课程开发者简介】 卫强,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市“双名工程”学员。参与区“课程建设种子校”、《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教学与指导策略研究》等项目。主持或参与《基于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视学习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拓展(探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十门校本教师研修课程。 课程类别:实践与体验课程形态:混合课程适用对象:小学教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基于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科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属于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能力的实践体验类课程。课程以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手册、学期课程纲要和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等为重点容,根据教师学习需求与问题导向、实践与任务、有能力自主学习等特点,以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等为专业引领,通过面授、讨论、交流展示、在线互动、作业及实践结合方式予以落实。 二、课程开发背景 2014年,学校成为徐汇区小学10所课程建设种子学校之一。在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允漷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研究,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 2015年,学校又有幸成为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文萱院长主持的市级重点项目《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项目学校,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指导与策略研究。 在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发现除少数种子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有的是教学理念滞后,习惯于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有的是课程意识薄弱,教学设计上缺乏整体性思考;有的是忽视对课标的学习,教、学、评不一致;有的则是入职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改革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和业务培训。 此外,为有机整合课程建设种子校和项目学校的实验任务,学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融合性的教师研修项目,以促进项目实验校各项任务的扎实、有序推进。 三、课程目标 通过《基于教学目标、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课程研修,提升课程意识,明确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研制教学指导手册,强化“教——学——评”的一致

促进教师深度学习_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

2016年第8期收稿日期:2016-07-12 项目基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 类项目(2015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AS151393)作者简介:张贤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讲师。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明确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1]。其中,针对性不强和内容泛化涉及到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属于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学习,与学历教育不同,没有固定的培训课程[2]。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通常会根据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并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一般来说,不同的培训项目设计的培训课程是不完全相同的。设计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者持有的课程设计理念。在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有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 2008年福建教育学院开始全面转向全省中小学 教师培训工作。在开始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国还处于教师培训大规模发展的阶段,由于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和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理论的支撑,我们在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时 通常采取的是横向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出的教师培训课程基本上属于横向课程。随着教师培训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转轨[3],加之我们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反思,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认为要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内涵,就要聚焦教师培训课程的深度,使教师培训课程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最终实现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内涵。 一、教师培训规模发展阶段:教师培训横向课程的贡献 横向课程主要指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确立了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以后,为了实现培训目标和突出培训主题,并列式地、罗列式地、横向式地设计出来的一系列培训课程。比如,2006年秋,福建省首次实施高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刚实施的前几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不太了解,处于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普及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省级培训班,培训的目标在于提升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认同,促进教师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 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 张贤金吴新建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 )摘 要: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和内容泛化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设计什 么样的培训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者持有的课程设计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有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基于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案例,认为教师培训横向课程是教师培训规模发展阶段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进入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阶段后,纵向课程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是教师培训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内涵。 关键词:教师培训;横向课程;纵向课程;转轨;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8-0069-03 第77NO.7July.2016 8期2016年8月NO.8August.2016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专业课课程设计9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设计,巩固和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技术与经济全面考虑问题的观点;初步学习工程经济的计算方法等。因此,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教育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专业课课程设计。为此,我院开设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和“电力市场”五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以供学生选择。.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大纲 ——区域电力网的规划设计 编写:刘天琪,邱晓燕 —、设计要求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在电源及负荷大小及其相对地理位置已确定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区域电力网络的设计。要求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最优方案,并对所选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计算(如调压计算、稳定性计算),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 二、原始资料 1.电源点和负荷点的相对地理位置; 2.发电厂装机容量、额定电压和功率因数; 3.各负荷点的最大最小负荷、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额定电压等。 三、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前述课程设计的要求,在电源和负荷大小及其相对地理位置已确定的情况下,完成以下设计内容: 1.制订网络可能的接线方案,选择电力网的电压等级; 2.选择各方案发电厂及变电站的主接线,根据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比较各方案的负荷矩、线路长度和高压开关数等指标,摒弃显然不合理的方案; 3.对待选的各方案,确定其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及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变压器及断路器); 4.计算各方案的一次投资,对待选方案进行工程经济计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优设计方案;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指导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工作衔接 本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所选项目必须与前期所作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所选的项目相同,也就是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课程设计。不能重新另选项目背景。 2、课程设计报告封面要求 报告封面应包含课程设计题目,作者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和设计完成日期。 3、课程设计包含的内容 (1)项目概述 (2)工作任务书(业务需求) 1)项目目标 2)功能要求 3)性能要求 (3)项目进度计划 1)分解项目工作 2)项目工作关系表 3)绘制甘特图 4)绘制网络图 5)里程碑计划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分解项目工作 2)项目规模估算表 3)开发成本 4)管理、质量成本 5)直接成本 6)间接成本 7)总估算成本 (5)项目质量计划 1)项目质量保证组织 2)项目的质量目标 3)质量保证活动 4)质量控制活动 (6)项目团队计划 1)项目团队组成 2)项目团队管理 3) 项目沟通计划 (7)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1)组织及职责 2)配置管理环境 3)配置管理活动 (8)需求分析阶段的项目管理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5)需求管理 (9)设计分析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10)编码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5)成本管理 (11)测试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二、课程设计范例 1、项目概述

课程设计用c++设计一个排课程序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用c++设计一个排课程序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6月

目录 一、课题背景 (3) 1.1选题的意义 (4) 二、课题要求 (4) 2.1设计功能要求 (4) 2.2 报告要求 (5) 三、系统总体方案: (5) 3.1方案描述 (5) 3.3各功能模块: (6) 四、源程序代码 (7) 五、测试数据及结果 (24) 六、总结 (25) 参考书籍 (26) 致谢 (2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计算机为我们完成更多的事情,进而达到办公自动化和优化日常工作的目的,也就成了一个大众化的课题。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与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关键词:计算机c++程序语言排课系统 一、课题背景 1.1实际应用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办公自动化工作的推进,教务管理自动化也被摆上了日程。在教务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项就是每学期的课程排定工作。由于教工、教室和设备的相对紧张,如何进行合理地安排和分配,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人工进行排课不仅任务重,效率低,而且易出错,难于维护,想要排出一张各方面都满意的课表非常困难。并且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手工排课的难度和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学校教务的管理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

茶艺教案

初中综实自主开发教材 《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余饭后”是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可见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以前是如何放肆的喝茶,茶仅仅是作为一种解渴或助食的饮料而存在。然而自唐宋以来,喝茶在文人雅士眼中却是十分雅致的事情,到现在已发展到茶艺。同样是喝茶,从好茶的清香醇味中寻求一份超托凡俗的气质,并且籍着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配搭,体会从传统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茶艺文化,并会进行茶的一般冲泡技艺。 首先通过“十大名茶知多少”的活动,了解茶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了解茶叶的冲泡,加深体验,并学习如何品茶,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茶艺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冲泡品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茶艺并掌握茶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

(3)掌握品茶的艺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分派的任务。 (2)制定活动方案,形成初步的规划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茶艺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 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2.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完成调查研究,了解与我们关系 密切的茶艺文化。 (2)合作学习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茶艺第一课时 ---茶叶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感受。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模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乙醛缩合法制乙酸乙酯 091017 学生姓名胡曦班级、学号化工 指导教师姓名任晓乾 日16月年月课程设计时间 2012年512日-2012

课程设计成绩 70%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质量,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及设计过程表现,30% 设计最终成绩(五级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一、设计任务3 概述4二、 2.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4 2.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4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5 3.1酯化法5 3.2乙醇脱氢歧化法7 3.3乙醛缩合法7 3.4乙烯、乙酸直接加成法9 3.5各生产方法比较9

3.5确定工艺方案及流程9 四.工艺说明10 4.1. 工艺原理及特点10 4.2 主要工艺操作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工艺流程说明10 4.4 工艺流程图(PFD)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物流数据表10 4.6物料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工艺总物料平衡10 4.6.2 公共物料平衡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消耗量19 5.1 原料消耗量19 5.2 催化剂化学品消耗量19 5.3 公共物料及能量消耗21 六. 工艺设备19 6.1工艺设备说明19 6.2 工艺设备表19 6.3主要仪表数据表19 6.4工艺设备数据表19 6.5精馏塔Ⅱ的设计19 6.6最小回流比的估算21 6.7逐板计算23

6.8逐板计算的结果及讨论23 七. 热量衡算24 24 热力学数据收集1.7. 7.2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26 7.3校正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对塔Ⅱ)29 八.管道规格表24 8.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8.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8.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8.4 三废排放说明26 九.卫生安全及环保说明24 9.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9.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9.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9.4 三废排放说明26 表10校正后的热量计算汇总表34 十有关专业文件目录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