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报告

关于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摘要:围绕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精确化管理、制度上衔接、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权益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关键词:社会救助困难群众生活权益

社会救助体系,是指国家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帮助解决各种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政策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目前,我县的社会救助体系是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为支柱,各种救助项目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各类优惠政策全面整合、相互配套。近几年来,我县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在不断完善,整体功能在不断增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但是,受长期民政管理模式僵硬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社会救助体系还需进一步的完善。该体系还需进一步实现救助项目法定化、覆盖范围全民化、施救标准科学化、操作程

序规范化、监督管理民主化、工作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

一、我县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及原因

城市低保自2002年开始启动,现有城市低保家庭1680户3674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10.17%,覆盖12个乡镇4个社区。农村五保自2005年开始启动,现有五保家庭2007户2007人,其中分散供养对象1984人,集中供养对象23人,五保对象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1%,覆盖全县十二个乡镇327个行政村。农村低保自2006年开始启动,现有农村低保家庭6886户10189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1%,覆盖12个乡镇,335个行政村。2010年共有重点优抚对象1304人,其中烈士家属122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9人;病故军人家属17人;残疾军人421人,老复员军人581人,带病回乡95人,两参人员59人。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象的审核难以确定。谁是低保户,谁在绝对贫困线下,这不是可以主观认定的,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在申请者当中,确有小部分人错误的认为这是国家的救助,不需要个人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因而通过隐报、瞒报等手段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骗取低保资格,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民政部门必须去伪存真、明确鉴别。低保的主旨是“应保尽保”,即确保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都能得到帮助。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走访取证工作以对申请者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其中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状况、工作史、经

济来源、社会关系等。这项工作面广、量大、难度不小。二是定期随访及资格再确认难以开展。家庭收入不是固定的,故民政部门必须定期跟踪随访低保家庭,以随时了解最新情况,对低保户跟踪随访的间隔时间,根据对象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就业能力强的(30岁左右的人员)低保户每三个月随访一次,而对“三无”人员则是每年一次。实际工作中,许多低保户不能充分理解国家的困难,采用种种手段逃避甚至抵触检查工作,以冒领多领低保。更有部分低保户,在收入达标被取消低保资格后心生不满,认为损害了自己应得的利益,从而对小区工作人员实行人身攻击,阻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造成“进保容易退保难”。三是有些部门配合不力,隐性就业显性化不够。低保工作归属民政部门管辖,但又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配合的系统工程。只有众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使隐性就业显性化,才能清楚核定真正的低保户。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商部门发了营业执照,却没有回收就业登记证,结果使一些人在稳定就业的同时继续领取低保,且劳动部门仍然将其作为失业人员进行登记;低保户在偏僻地段开了店面,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民政部门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按时发放低保;群众举报某低保户买房,到房管所核实查证时,工作人员却以保护客户的隐私为由拒绝配合……跟踪随访工作的困难,使得基层民政组织被迫将每星期“回报社会”的公益劳动变成了监控手段,但此种手段的有效性是极其

有限的。四是人力资源去缺乏,工作效率难以保障。尽管工作由民政部门主管,但实际的核查、入户调查、跟踪随访等工作皆是由居委会及社区来做,县(区)民政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审核,并不到具体户中走访。但无论是街道还是居委会,其职能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并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此事,故人手严重不足,低保的滚动管理也时常是慢了半拍。另外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大问题。在西方国家,社会救济工作都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负责的,因为这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特定的理念与技巧。但我们的低保工作者大都没有经过这样的培训,少数人甚至对低保户抱有鄙视心理,这种人力素质急需改善。最低生活保障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的是公民的生存尊严,如若在申请中遭受了侵害,这无疑与政策设计的初衷相违背的。五是由于党的低保政策的诸多优惠,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人“坐享其成”。出现了一些人“宁愿在家吃低保,不愿外出找工作”的现象。六是对低保申请者的从业情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基础等综合情况难以准确界定。目前对申请低保者普遍采取的审核办法是:被保者本人申请,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县(区)民政部门批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小区居委会的把关,然而居委会却没有一套衡量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严格的标准。因而,现有被保者的“纯度”有待进一步核实。同时,家庭收入的多样化,带来了调查取证难,尤其是隐性就业、弹性就业及隐性收入难掌握;在职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的真

实性难保证;城市居民邻里交往和了解程度低,提供相关情况难;银行存款、股票及其它有价证券情况调查难等客观实际,也使得这项工作难度极大。七是退出机制反应慢。当前低保工作运行机制中,退出机制反应慢是普遍现象。加上没有最长享受时间的限制,被保者容易产生“进去吃到底”的依赖思想。按照相关规定,低保人员一实现就业,居委会就应向工作单位核实收入,超过标准及时停发。但在实际中,一些低保人员不愿透露自己的工作情况,有的单位对核实工作也不积极配合。

新出台的《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救助对象的甄别与确定,突出了正在流浪、乞讨的特征。《办法》在救助方式上变强制收容遣送为自愿接受救助,实行“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充分尊重了求助对象个人意愿,在管理模式上变站内“监所式”为“居所式”;在服务形式上工作人员由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彰显了“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特性。但从运作情况看,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救助对象甄别难。表现在求助人员不愿或无法提供完整情况,核对工作工作量大,短期无法完成,可从救助角度考虑,即使不具备救助条件,救助站也得给予救助。二是救助协作难。三是特殊对象安置难。《办法》详细规定了受助人员的安置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救助对象说不清地址送不出,有的能说清又无人来接,或送出去无人接收等;送当地社会福利机构安置,往往无法接收,使按政策安置往往行不通。四是救助经费十分紧张。由于救助

站属财政供养单位,自身无经费来源,囿于地方财力限制,救助管理站往往入不敷出,业务经费和机构经费都十分紧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

退役士兵安置事关部队稳定和国防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退役士兵安置呈现出“四个矛盾”,即:保底安置与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精减的矛盾、政府指令性计划与企业自主权的矛盾、货币补偿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矛盾、义务与权利的矛盾相互交织等。表现在:一是历史遗留问题难协调。二是新旧体制碰撞。因政策原因,指令性安置与市场调节冲突,部分单位领导对安置政策认识有误区,态度消极,出现了拒接或变相拒接退役士兵问题,表现在久托不研究,不落实工作岗位,有的甚至拒接本单位、本系统入伍的子女,上访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单位既不接人,也不缴纳安置转移金,安置部门难制约。三是部分退役士兵择业期望值过高。部分退役士兵对国家安置政策和形势认识不到位,认为当兵尽义务,政府安置天经地义,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岗位满意就去,不满意就闹,托着不办理安置手续。四是安置管道不畅通。表现在政策不配套,自谋职业和有偿转移安置正在试行阶段,发展不够平衡,向规模以上企业分配安置退役士兵的难度较大。

综上,种种现状逼迫我们必须改革,而且是迫不及待的。

二、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权益。

(一)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精确化

民政主管社会行政事务,“人民政府”掐头去尾即是民政。民政作为政府序列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怎样把“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贯彻好,维护好民权、保障好民生、落实好民利,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传统民政工作需要深化、更新,新的民政工作层出不穷;面对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找准社会事务管理在和谐社会、和谐昔阳建设中的位置,选准坐标系,瞄准方位角,确立站立点,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理顺社会事务管理,协调好各种矛盾。

“细节决定成败”。近几年来,为切实管好社会事务,从中央到地方,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了对新形势和群众新需求调查研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规范了民政工作,民政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和维护社会稳定功能,起到了稳压器、减震器作用。但精细化管理原理作为一个新学科,人们对他的功效认识程度还仅仅浮在表面,运用其原理指导工作还只局限在部分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层面,推广普及要走的路程还相当长。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是有效节约行政成本的需要,是有效避免工作失误的需要,是有效推行办公标准化的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和严密控制各项民政业务流程,尽量缩短必要工作时间,使民政工作者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高的行政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

整的日常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随时掌控工作进程,随时评估民政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失误和不足,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避免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民政干部职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发展事业中肩负的责任和所处

的位置,进而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的把预期目标变成现实。

(二)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实现各项制度的衔接。

一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群众解决突发性、暂时性困难;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供养对象权益。要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移民扶贫力度。

二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研究探索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有效形式。继续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资助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其他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

人负担医疗费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认定制度。切实加强与城建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函制度等。

四是进一步加强救灾减灾工作。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五是完善落实优抚政策。要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解决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健全抚恤补助、生活待遇自然增长机制。按照政府补助和个人负担相结合、政策照顾和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体现优待优惠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推进退役军人安置改革,多方面帮助退役士兵实现就业。

六是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要完善和落实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慈善类民间组织,探索建立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机制和评估机制,促进慈善组织提高社会公信力。要推动社会捐助活动大众化、经常化、规范化。大力培养公众慈善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社会风尚。

此外,还要在社会救助领域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职业岗位开发,积极应用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

(三)继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今后民政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之一,作为民政人,要不遗余力地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而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快速推进,取得实效。特别要在下面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城乡一体化的观念。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是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是均衡国民待遇、共享改革成果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新的问题,比如工作量增加、资金压力加大、各种矛盾增多等等,我们不能因为碰到问题而因噎废食,应当用新的思想观念来面对实际问题,耐心做好工作。思想指导行动,只有思想端正了,观念确立了,工作才能跟上去,城乡一体化才能不尚空谈,实实在在推进。

二是制度上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协调机制。机制体制是推动新一轮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动力和活力,必须以改革的手段、创新的举措来推动城乡一体化,无论是领导体制、组织体制、管理体制,还是工作机制、服务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等,都要大胆探索,敢于开拓,勇于创新。近几年来民政工作创新创优成绩不差,作用很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我们也要继续敢想敢干,改革创新。上面有规定的,我们坚决执行;上面没有说法的,我们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要学习兄弟县市的、外地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总之,

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手段搞活体制机制,推动民政工作不断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政策上要更多地向农村一头倾斜。我们民政肩负着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重要职责,也掌握着代表政府制订某些政策的发言权,掌握着落实政策的执行权。今后我们在制订政策的时候,要多为农村居民着想,多考虑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目标,尽可能向农村一头倾斜。比如社会救济方面,对“三无”人员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医疗救助;优抚安置方面,对“三属”抚恤补助;养老方面,对高龄老人补助、居家养老服务等等。每年要随着全市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们在确定提高标准的时候,可以考虑农村人员多提高一点,每年多提一点,几年下来,城乡水平就可以基本达到一致了。还有镇(区)福利院建设,有几个镇还没有真正启动;农村社区建设,有些村水平还不高。我们都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去贯彻、落实、狠抓、抓好这些工作。

四是资金上要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保障。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不是一句空话,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思想上、工作上、体制上努力之外,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我认为主渠道还是要靠财政增加投入,建议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考虑这个问题,每年增加财政预算。但是,也不能单靠财政,我们自己也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比如进一步发展福彩、慈善事业;还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经营民政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借助各方面力量,共同来推动民

政事业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多年来,我市按照“政府统筹,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从完善社会救助的基本制度入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优抚救助、慈善救助等制度相配套,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救助对象生产生活困难。体系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民政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但从和谐社会建设上看,还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日前,就我市城乡救助体系民政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我市城乡救助工作现状 (一)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我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绝大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纳入了城乡低保,解决了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据不完全,全市目前累计约保障城镇生活困难居民6000余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00多万元,保障标准从启动之初的80元提高到目前的220元,补差标准达到98元,保障对象包括下岗职工、贫困职工、无就业能力人员、失地农民及老弱病残居民等贫困人员;农村低保累计保障困难群众40000余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000多 1

万元,保障补差标准由最初的36元,提高到目前的65元,城乡低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我市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 城乡低保各项制度执行规范。一是按照“调查要细、核查要准、复查要快、市批要严”的“四要”原则,执行城市低保三级审核审批程序,即居委会把好初审关,各乡(镇)、办事处把好审核关,民政局把好审批关。二是根据物价上涨因素,及时调整发放城市低保家庭物价补贴。三是积极扩大保障面,根据“按照政策、严格标准、深入调查、应保尽保”原则,严格审批低保对象。四是适时提高保障标准。五是城乡低保发放方式实现社会化,低保户个人持《低保证》和储蓄本到银行直接领取保障金。六是实施分类施保,各乡、镇、办事处以及村(居)委会结合保障对象基本情况,把低保对象按照A、B、C 三类进行分类施保:A为重点保障户,B为常年保障户,C为短期保障户。分类保障,使保障资金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真正用到最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身上。 (二)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超过省市确定标准。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市有16所敬老院,以市级***、乡镇敬老院、村级“和谐居”三种载体,实施市乡村三级集中供养模式。其中,市***有床位1000张,供养对象866人,16所乡镇敬老院有床位802张,供养对象185人,村级“和谐居”共有179间,供养对象89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748户1754人,其中集中供养1140人,集中供养率达65%, 2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9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前期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作出了明确要求。 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传达了王市长的讲话精神,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 市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实施办法(试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为了强化和推进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气象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宿政办发XX171号、172号文件中要求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明确专人负责信用记录核查实施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有组织、有部署、有分工、有成效。 二、加强应用,推进信用核查。 我局作为信用核查首批试行单位之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施放气球资格证发放两项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行信用核查,加强信用

体系信用。9月5日,我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就信用核查的时间节点、阶段以及核查实施的主体、核查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极构造诚信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目前,《xx市气象局关于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核查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在走公文流程。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者,结合失信类别和程度,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 三、自我加压,打造诚信机关。 近年来,我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诚信机关形象。一是政务公开,凡是我局行政许可项目,均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一站式办结,办理结果向社会、向行政相对人公开。二是规范审批流程、尽量压缩办结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便捷服务对象。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20xx年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两建"办、市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及区"两建办"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根据《**市诚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年)(送审稿)》,区发改和招商局对我区的规划进行了相应修编,形成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doc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或节能小组。 最高管理者还需要为体系的建立和保持提供其他资源,如时间、办公条件、信息、资金、人力等,特别应保证充分的资金来用于管理方案的实施。 2、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应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企业的活动范围 企业的活动范围即企业的活动领域,包括与企业的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有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电气运行、维修车间、公用工程)和生活活动(职工食堂、浴室等)等。 (2) 企业的管理权限范围 管理权限范围即已确定的企业的职责和权限界限,包括承担企业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企业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其责任的许可范围。当企业的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与其他企业存在管理上的接口时,如集团公司与下属矿厂存在管理接口的项目时,必要时,应明确组织职责的输入与输出的界限。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从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谈谈以下看法。 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 (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 (2)信用管理部门分散。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制订一套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缺乏对各领域,各地区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存在着多头建设的问题。 (3)信用标准规范模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各地的信用评级的统一化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怎样把握才能恰到好处,这更增加了统一标准的难度。 (4)信息发布共享障碍。政府信用信息封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征信行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各个行业各行其是,行业自律程度松紧不一,中介业务标准程度不一。此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等原因都导致了信息共享的障碍。 (5)失信惩戒机制薄弱。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经济政策法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2.信用体系缺乏会导致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1)从企业来说,信用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间诚信水平低甚至诚信失常,会使交易过程中契约的有效性时刻面临挑战,让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今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把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四项工作分别列入了____年向全省、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省政府、.freekan.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就目前“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四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全面完成低保对象复核认定工作为落实好省、市要求,*县于_月__日召开第*次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_月份起,把城市低保标准由*元提高到*元,同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政〔____〕__号)文件。_月下旬至_月份,我县开展了对城市低保对象全面复核认定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名,组成了以民政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参与的复核认定小组,对低保对象进行了___%入户调查,共认定低保对象*户*人,取消了*户*人的低保待遇。对全县低保对象的保障金

额进行了调整,使人均月补差标准由*元提高到*元。压滤机滤布复核认定工作圆满完成,低保数据和报表上报市局。今年元至_月份城市低保金*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 二、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农村特困救助制度与农村低保制度的并轨 _月下旬,在我县第*次政府常务会上,确定了全县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元,对人均年收入低于*元的农村困难家庭实行差额救助,全县人均月补差不低于__元,_月_日起执行。同时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政〔____〕__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政办〔____〕__号)文件,为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打下了基础。按照上级要求,从_月_日起,我县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整体向农村低保对象过渡,并进行扩面,使全县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____年底农业总人口比例的_._%。目前各乡镇正在审核各村扩面后上报的农村低保户申请,县民政局正在准备对乡镇上报的低保户进行抽查复核、审批。今年第 一、二季度全县共兑现特困救助金__万元,第三季度全县特困户整体向低保户并轨,按照人均月补助__元的标准兑现农村低保金__._万元,__月_日起按照新扩面后的人数和人均月补助__元的标准开始兑现第四季度低保金。 三、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县作为全市唯一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示范县,自____年_月_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已审批医疗救助*人,发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县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和《池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201X年工作开展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XX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快,效果好。201X年以来,根据池州市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县以打造“信用XX”为目标,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公开、利用为主线,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平台建设,创新拓展应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打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召开的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暨媒体通气会精神,召开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建立了多渠道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会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执行计划,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二是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党群部门、政法系统、社会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建第四届文明县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四是政府带头落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言行,通过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是为进一步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201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XX县201X 年推进XX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 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强化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用人机制,严格公务员诚信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公务员诚信作为公务员个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奖励表彰等工作的基本内容,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培训计划中,加大公务员诚信考评,塑造“忠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形象。 建立和完善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讨论与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县重点项目都在确定前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市政府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 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矿长、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集团公司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机电设备、技术、计量、行政等部门领导和主要耗能区队(车间)的主任等。能源管理委员会下设节能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矿、厂)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 企业边界确定后,再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边界。企业应识别确定的企业边界覆盖下的导致能源消耗的所有活动和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初始能源评审 初始能源评审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现场观察和历史数据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做一般性的调查,初始能源评审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管理调查,二是能源技术调查,这对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和在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是非常有用的。初始能源评审的结论将作为建立和评价组织的能源方针、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确定优先事项、编制体系文件的基础。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利益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宁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1.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 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

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 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2.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4.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

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根据省减灾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减灾救灾系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局专题调研,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新思路、新举措、新见解。为此,通过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就全区的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位于**西北部,东以**为界,分别与**区**乡和**区**乡接壤,西南**水与**区、**市隔河相望,北面和西北面为**,隔河与**市、**区相对。全区总面积495平方公里,东西长38.85公里,南北宽22.6公里。跨北纬30°35′—30°47′,东经113°35′—114°17′。 境内有**山、**山、**山、**等山丘岗坡,有**、**、**、**等河流湖泊34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约占1%,大多为平原地带,最高处为**山,山顶海拔71米,最低处西湖湖底海拔19米,东湖湖底海拔15米。 辖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19℃。季节平均温度:春季3—5月16.1℃,夏季6—8月27.4℃,秋季9—11月17.9℃,冬季12月至次年2月4.9℃,最高温度达到39.4℃。年平均无霜期为240天,年降雨量平均为1198毫米,降雨日为124天,雨量最多出现在3——8月,占全年降雨量7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的防灾救灾体系在长年的工作积累和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一)投入不足资金渠道单一 我区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建设、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区防灾减灾经费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的资金投入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的发展推广滞后。另外,我区对相对应的防灾减灾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如我区大部分以农渔业为主的基本设施还不十分先进,就走马岭街道办事处金松大队来说,全队居民几乎有一半以上是由渔民包养鱼塘组成,鱼塘的排水设施基本上处于老化阶段,道路因为大队经费不足,施修力度有限,泥泞不堪。电线杆等基础设施等建立在水塘傍边,长期受池水侵泡均有倾斜、倒塌、老化趋向。除了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农作物耕种,灾害来临时的抵抗能力相对十分低下。正因为如此,导致基本设施的陈旧严重影响灾害来临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低,影响了全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 (二)防灾减灾科技人才匮乏 我区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区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另外,我区防灾减灾基层队伍大多兼职,不十分稳定,就我区目前的情况,救灾信息员除局专业部门和局领导担当之外,其他各个地方街道办事处的灾害信息员均由各个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科长担当,协

某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验做法介绍

某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验做法介绍 某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验做法介绍 编织救助网体现为民情 ——***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今年以来,为秉承总理关怀,认真落实省、市(厅)局的指示精神,努力实现“苦干三年,建设新**”的目标要求,县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理念,通过洒“捕鱼网”、筑“拦河坝”、编“救助网”,从抓重点难点、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入手,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为基础,以灾情救助、临时困难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司法等相关救助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洒“捕鱼网”,抓重点难点,全方位对特困人群实施救助 ***属国定贫困县,辖==个乡镇、===个村,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有各类贫困人口==多万人,农村常年有====户、=.==万特困人口需要得到政府救助。从年初开始,我们把上述困难群体的吃饭、教育、医疗等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 (一)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一是严格依法审批,应保尽保。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三榜公示。二是坚持分类施保,分类救助。在对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基础数据进行了立档和建立基础数据库,重点对三无对象实行足额保障,对家庭特别困难且家庭中有患重病重残人员实行重点救助,对下岗但有劳动能力的对象积极为其牵线拾桥,谋求再就业的机会,今年上半年,共招聘===名低保对象分别作城市协管员、交通协管员,促进了再就业,维持了家庭基本生活。三是动态管理,分对象逐户审批。按四类低保对象分别实行一年、半年、三个月进行复查,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坚决取消,今年共停发===户===人低保对象,新批===户===人。四是银行直发,便民服务。从====年=月=日起,在全县各乡镇统一实行银行直发,低保户凭《低保证》在信用社指定网点领取保障金,截止目前,全县享受低保的====户=====人全部实行了银行直发。 (二)切实加强灾害救助,确保灾民生活无忧 建立健全灾情综合信息系统,完善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实行汛期==小时昼夜值班。规范报灾程序,做到报灾、查灾、核灾及时准确。实行快捷救灾,对重大灾情一经核准第一时间把救灾资金拨付到灾民手,确保灾民生活无忧。今年共解决春荒资金==余万元,发放捐赠衣物=.=万余件、救灾大米=万余公斤,确保全县近=万受灾群众度过春荒。在“=.=”特大洪灾中,拨款==万元救灾资金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急需。与此同时,县上的联系领导和对口帮扶部门实行乡镇连片负责制,深入灾区慰问灾民,送去慰问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 (三)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实施 我县有农村人口==万,到目前有特困人员=.=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常年需要救助的=.==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受资金和救助人口较多的制约,我们于====年在新场乡,今年初在诺水河镇分别开展了特困户救助试点工作,对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启动农村低保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我们已在广纳、春在、铁佛等==个乡镇进行农村低保试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市信用征信管理办公室:在收到《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导准备工作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梳理,现将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结合实际,我局重点在社会救助和民间组织管理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社会救助方面近年来,我局把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当作完善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把诚实守信、规范操作、阳光救助作为加强社会救助规范管理的关键措施,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和授权声明制度"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理念,营造社会救助诚信自律氛围。为了维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社会救助真正惠及困难的群众,我局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制度。申请者在填写社会救助申请时,所有家庭成员必须在"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上签字,承诺自己所申报的内容真实,若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待遇,将接受管理审批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罚。自从实行"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制度后,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了,少数想钻制度空子,把社会救助作为谋私利手段的人没有了可乘之机,那些有劳动能力却不愿

自食其力的"懒汉"也只能望而却步,营造了社会救助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公示制度,努力打造阳光救助。为进一步增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有效解决低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我局下大力度逐步规范了社会救助公示制度。一是统一制作固定宣传栏。近几年,我市各区县统一为各街道、乡镇以及所有的社区、村制作了户外固定公示栏,内容涵盖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申请程序、办理流程等。二是坚持"三榜"公示制度。社会救助对象的申报审批过程,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即第一次公示村(居)委会调查评议后的情况,第二次公示街道(乡镇)审核后的情况,第三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情况。并将公示后的享受救助人员名单,以照片和文字形式进行存档,以备检查。三是公示内容齐全。内容主要包括低保对象姓名、致贫原因、保障人口、保障类别、保障标准等。四是公示地点范围广。在所有行政村交通便利、环境开阔、人口集中、易于聚集、停留、观看的地方设立低保固定公示栏,除在村委会设立外,还在有条件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选择醒目位置进行长期固定公示。五是公示管理严。在公示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公示内容全面完整,对因天气、人为等原因造成公示内容损毁丢失或模糊不清的,工作人员及时按原公示内容重新进行公示。同时,对每次的公示情况都要保留存档,作为档案永久保存。六是举报电话公开。在各项工作内容公示时,直接公开市救助局、区县救助局、乡镇及村级负责人的举报电话,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确保诚信社会救助落到实处。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的和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套系统 方法,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建构长效节能机制,加强企业系统能源管理,识别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查找能源使用、管理方面的改进空间,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绩效、合理用能、节约能源费用。同时顺应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7部委于联合修订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自201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第九条明确提出“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能源指标的精细化管理。根据国外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经验,企业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少可实现10%左右的节能量。面对国家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将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企业尽快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 二、政策法规要求 (一)《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新修订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将于自2018

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主要目的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我公司从2015年起,能源消耗量均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属于重点用能单位。 《办法》第九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办法》第十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明确能源管理部门,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二)《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相关规定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 1 / 5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的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她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在中国现阶段,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则是指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它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城乡一体化 新体系以城乡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为主线,把广覆盖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目标任务,致力构建统一的社会救助框架,使各类救助对象都能得到相应救助。如:体系中除了要求原有的低保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外,又特别针对农民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等。 (二)组织网络化 新体系对原来多头管理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党政领导、民政综合管理服务,劳动、计划、财政、卫生、教育、建设、国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参与,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强化了统筹力度,密切了部门关

系,经过大协调,真正形成了大救助格局。 (三)保障制度化 一是把救助体系的长效功能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既使之保持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联对接,又着眼于体系的动态正常运转,保持它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讲究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了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救助多元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救助种类的多样化。要求以低保为基础,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加快建立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多种类别的专项救助。二是强调救助形式的多渠道。要求坚持救助与互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相结合,定期救济与临时救济相结合,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渠道。三是强调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实施救助的主体,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支持体系建设。 三、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记,同时又是衡量社会与经济、城市与农村是否协调发展,能否相互促进的重要尺度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减少城乡在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不公平,进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这与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行动目标一致,应作为其中的一项必要内容。

社会救助工作知识问答

社会救助基本知识 1、什么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答: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贫困人群实施生活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即子女读书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社会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是对贫困人群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托底救助保障制度。 2、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3、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县(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村)民,除有特别规定外,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是低保对象的法定权利。 4、哪些情况下,户口不在当地的困难群众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救助?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户籍不在当地,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⑴结婚后,在配偶所在居(村)委居住一年以上,户口尚未迁入的;⑵在外读书、户口已迁出的子女;⑶未报户口的子女。 5、哪些特殊情况,不予低保救助? 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列入低保:⑴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部门及镇(乡)、街道、居委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自食其力的;⑵家庭拥有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或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及其他非基本生活必需的设施、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

均值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六倍的;⑶法定赡(扶、抚)养人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⑷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⑸城镇居民住房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一倍以上的家庭(单身家庭以2人计算),一般不予低保。 6、低保家庭收入如何核算? 答:低保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各类收入的总和。包括:⑴工资、劳务报酬(包括各种奖金),各类补贴、津贴,离(退)休费,遗属补助、精减下放职工补助,失业救济金、村养老金等工资福利性收入;⑵种植、养殖、农副业加工、买卖等生产经营性收入;⑶稿酬及版权、专利权转让等知识产权收入;⑷利息、股息、红利收入,财产租赁、转让收入等财产性收入;⑸继承、赠与,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等转移性收入; ⑹应计入的其他家庭收入;⑺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出的赡(扶、抚)养费,支出部分在计算其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申请低保救助的居(村)民,居民按其提出申请当月前6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村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7、哪些收入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 答: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⑴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待遇;⑵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⑶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中用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⑷独生子女费、丧葬费、抚恤金;⑸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⑹上级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2019年下半年,总务部节能科准备在全公司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但需要公司主要领导的支持! 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每年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中有多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并且企业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节能降耗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企业要想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是能源管理工作的总抓手

1、节能降耗首先应本同期对比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2、分析各种能耗增长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能耗增长问题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并执行。 5、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6、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7、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一、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结合,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企业在管理能源方面,借鉴其他体系模式,结合能源利用管理特点,提供优化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完整管理标准规范,促进企业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利用节能贯标机制、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节能文化促进机制、全过程管理控制机制,持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能源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过程方法】均以过程为基础,着眼于每个具体过程,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有效识别与控制,对各个过程及其作用进行识别、策划和管理; 【管理的系统方法】着眼于整体和实现总目标,促进用能单位策划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匹配。

四、能源管理体系特点: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市加快推进“十三五”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柳政办【201X】158号)任务分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任务,201X年以来,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全县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制度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融水县信用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完善本部门信用信息记录、失信行为分类和联动监管等信用管理制度。制定信用信息采集目录,明确信用信息分类,按照信用信息的属性,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贩卖个人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X年起,开展编制融水县加强政务领域信用记录建设的意见和办法;编制融水县政务信用信息目录;持续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健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二)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1.开展融水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研究,建立了“信用融水”网站,201X年底前同步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XX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XX”网站。 2. 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融水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方案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主动采集履职过程中形成的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本系统、本行业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实现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引入公民身份证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索引码,为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夯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1)201X年成立自治县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编办),组织协调45个县直部门,梳理、清理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共梳理出5581项行政权力,其中保留3423项,拟取消或转移2158项,精简率38.67%。保留的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以融政发〔201X〕18号文件予以印发并在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在此基础上,201X年再次组织协调32个县直部门,进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经过梳理确认,保留权力事项3641项、共性权力11项,与权力事项对应的责任事项26424项,形成《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以融政发〔201X〕28号文件予以印发并在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 (2)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是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X年调整政府工作部门时,我县将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整合,设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并于201X年印发了“三定”规定,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和维护市场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