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教 学 设 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教 学 设 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教 学 设 计

课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模块教科版选修3—1

一、设计思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是电场这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带电粒子平行于极板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发生偏转来研究的。采用类比方法,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以看成由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对于侧向位移、偏转角等有关计算,不能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推导,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和方法。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情景”的情境为切入点,以观察“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直线和偏转”为基础,通过类比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规律,归纳总结出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一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课学习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从分析粒子受力情况入手,类比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规律。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学过平抛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及规律,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能初步对电场中的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特征,类比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规律。

(2)能应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规律求速度、侧移量、偏向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物理情景,运用猜想、类比教学方法,对带电粒子运动的规律进行理论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规律

教学难点: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的结合处理带电粒子偏转问题。

六、教学资源

1、洛伦兹力演示仪

2、多媒体

七、教学方法

讨论法类比法2

九、板书设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一、分析处理此类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分解 二、规律推导: 沿Vo 方向: t v l

o = o x v v =

沿力的方向:2

2

1at y = at v y =

合位移 22y l S +=

合速度 2

20y v v v +=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一、概述·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

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供遗传学几个著名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能力目标: 1.在了解教师所提供的实验的基础上,说出每个实验证明的问题,提高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2.在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后,设计能够证明什么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 验,学习设计实验的技能。 情感目标:在了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1.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已经涉及,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此外,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特点和应用价值,各种媒体大量宣传,学生从媒体学习了不少知识。 2.遗传变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细胞结构和成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之后,学生已经了解有关细胞核、细胞器、核酸、蛋白质、染色体、DN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以及生物生殖发育的知识,了解了染色体的成分以及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中的数量变化,这些知识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知识。 3.学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同位素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分析 有关实验现象。 4.尽管遗传变异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日常生活中,遗传变异的现象也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但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学生还缺少知识。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去分析所见到的遗 传变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生共同探索遗传变异中的为什么。 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教材试图通过介绍和分析遗传学上两个著名的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物质,通 过了解科学家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本小节教学的重点,分析这两个实 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 本小节教学难点有两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原理是难点之一,学生对于杀死的细菌能够引起细菌的转化感到迷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何观察噬菌体在细菌中的活动,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本小节课题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仅仅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获得本节课题的结论 不够充分,所以若有时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关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可以采取不断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 维活动,在老师所提供的情境中参与分析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学生自 己设计实验对所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媒体: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

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 整体课堂管理中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冋 班级: 13美术 课型: 讲读 课名: 《兰亭集序》 设计人 : 霍丽虹 授课人: 霍丽虹设计时间:2013年11月10日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 如作者为什么 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 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 “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 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观对于现在又有怎样的意义和启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还构成互文关系。 前文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 世界,后文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 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其实庄子就为我们 指出了一条出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另外,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 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雅洁,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边品味边展开想象和联想,打 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 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 又可通过诵读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获 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本文的理解重点是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种看法? 本文感情曲折深沉,脉络清晰。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由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散, 人生苦短且不能自控,不禁“痛”从中来;又由“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借此批判了 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 联想到后人视今人之文, 亦会同慨死生之大, 然而生命不能永 恒,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故作序希望兰亭宴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 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虽然作者对 生死的思考最终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在情感的变化过程中, 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关注,这在当时流行 “一死生,齐彭 殇”消极思想的社会背景之下,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客观务实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设计要求:一是明确教学方式;二是分析其选用的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特 点、教师特点;三是要说明所选方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明本课特点与该方式的关系。 本课采取 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 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 读一读”、想一想”、 议一议”,最后由教师 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 读一读”,在这一 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 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再 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还要 议一议”你对哪些问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 折扣。(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 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

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 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 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 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 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 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 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 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 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 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 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 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 小学语文学习“景”字的教学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很好!

课堂教学设计单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一、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美好的课堂,从认真倾听开始。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并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1.播放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 2.指名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3.揭示:“当,当当!”的铃声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课铃声。(板书课题) 二、“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除了上课铃声很特别,还有很多特别之处,让我一起到书中去感受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吧! 1.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画出描写这所学校特别之处的句子,用“”标出有新鲜感的词语,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提笔即是练字时,强调学生书写工整) 2.学生分享自学情况: (1)复习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绚丽多彩

(2)说说你标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3)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聚焦重点段,感悟学校的特别之处: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真是数不胜数,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品味! (1)师生承接读:(教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男女承接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小学生。 5.资料袋: (1)出示少数民族图片; (2)指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还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 三、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你读我诵》中的《民族团结之歌》,自由朗读。 2.你问我答读: 读:多少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诵: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读:多少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进贤县罗溪中学杨洪国 一.教学内容分析Teaching contents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七年级Go for it Unit 5 I’m watching TV的section A部分,本节课主要感知和学习时态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和一些重点的短语。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she doing?She’s/He’s running.的话题展开引出现在进行时,并围绕本时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语言目标: ⑴短语:eating dinner, reading, talking on the phone, 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leaning. ⑵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she doing?She is cleaning. 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writing. ⑶语法: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2.能力目标:学会谈论人们正在做什么及掌握现在进行时的问答。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Important points 重点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重点词汇、词组搭配。 四.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以及现在分词的构成方法。 五.教学设备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hotos, pictures 六. 教学过程设计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1.Show students some photos, ask and answer: (学生通过句型复习五个已学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以“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型特点、教师等因素。遵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本部分的内容的学习关键要落实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教师的行动上。 《教学设计》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备内容》专题导语 课程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的内容,也是学生增强能力的载体。本专题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内容达到基本要求和获得课程内容的过程,所以,备课时,要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在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第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一个方面是基础,第二个方面是重点,第三个方面是学习的难点。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并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读懂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读教材时,不仅要读懂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要读懂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读懂呈现方式,也要读懂编写者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学习本专题时,老师们要反思的教学

行为和教学理念以及教材分析的思路,在反思中学习和理解。 《备内容》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各年级教学参考书 《备内容》专题小结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是教师备课的基本素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老师们要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力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学习完本专题后,老师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教材的价值,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育人价值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 《备内容》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1.组织一次教材编写意图分析的竞赛活动? 《创设情境》专题导语 本专题主要包含有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情绪调控以及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境来展开。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难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所以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就非常必要了。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决定和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状态。教师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基于这种感染和影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兴趣和乐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排解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最后,课堂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task)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课本、报刊杂志、学生作品、影视作品、歌曲等。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指练习。师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促进任务性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项教学目标演变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设计的任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尽管如此,其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年级公开课《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4页——8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比如: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在生 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了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对他们来说 并不陌生,应该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认整时,只是这种认识只是粗浅的,感性的。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们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 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 演示。在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学具钟,实物钟等。设计了开放性、 探索性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数学,看一看,指一指、拨一拨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从孩子们 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先通过观察幅情境图,孩子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 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向 孩子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 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 再结合游戏活动“拨钟比赛”等活动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利用“小明一天”情境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9时,也有晚上9时。还可以通过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孩子们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认识钟表 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会认、会读、会写整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2.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我有一个观点: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我还有一个观点:如果没有教学设计并且迷失了教学目标,教师自认为上得“好”的课,或者说教师的课堂表现力越强,带来的不良后果就越严重,因为教师表现力强,误导力也强。所以,做好教学设计已成为现今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精力都是在用于研究教学设计,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和做好教学设计呢?先来看看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定义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学设计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蓝图,没有这张蓝图课就无法上成好课,正如做建筑要有建筑蓝图一个道理。 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梳理清楚教学系统的各种关系的逻辑秩序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门课程在它的最上面都有一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把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作了一个宏观层面的规划,教师实施每节课的方向必需指向自己学科的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若干课的集合是为了实现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熟悉课程价值和总体目标才能把握住课程方向,而课程方向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教师开始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行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起来的,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成长起来,因此,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要去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要内化的;教学媒体、策略、评价及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以上一系列的逻辑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要非常的清楚明白,才可能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具体谈谈教学设计中几个重要并且不易把握的环节: 一、教学目标 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就是怎样做好教学目标,启动课程改革以后,都是以三维目标来进行目标的表述,三个维度的特点高度概括了一个人成长过程的立体定位,因此,三维目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要有三维目标的表述,在一节课中所有的教学要素都要服从三维目标的定向安排,科学合理地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情感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如何做到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我尝试新的“四步”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艺术性,做好题型设计,把握好知识量和难易层次,处理好师生的地位与作用,讲究板书的艺术性,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它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同学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与学和谐发展。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知识新领域,又可以形成课堂教学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通过师生、同学间互动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20多年来课堂教学的探究,认识到;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新时代需求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实施适应本地区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新形势下,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近年来,课

堂教改虽然不断推陈出新,也初有成效,而如今面对“90后”和即将到来的“00”后的初中学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改还要迈大步伐,开拓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发挥个人优势,增强合作意识,表扬先进,鼓励落后,将竞争机制、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以适应现今中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几年来我尝试“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讨论---释疑----达标”。 自学:老师出示“自学指导”给学生指明本节学习内容和导学题目,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探求新知,也就是老师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开辟课堂前进的道路。 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本节知识初步认知和理解,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于存在疑惑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达到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全组学生达成共识。以小组长为代表将全组性疑难问题汇集于老师。 释疑:老师将各组汇总的疑难问题再进一步讲解,在此环节,若其它小组学生有会的就让学生解答,切忌与学生“抢上风”,慷慨地把讲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我。只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才做解答。 达标:达标检测是检验本节效果的重要环节,命题既要注重“双基”,又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标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达标的结果一定要及时检查、纠错、总结,对于成绩优秀的要及时表扬。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表.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014 年秋季邾城街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9. 玩中有窍门 (章节名称) 学科品德与生活授课班级二( 4)班教师姓名罗玲预计课时数 2 课时本案为其中第 2 课时课型活动型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玩中有窍门》。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 教学内容分析 《玩中有窍门》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中的第一个活动。《玩中有窍门》这一主题展示了孩子们在玩中找窍门、发现有趣 的玩法的情景,旨在提示孩子们在玩中要会动脑,玩出新奇,玩出乐趣。二年级的学 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的小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小脑袋瓜中总 是跳跃着许多的小问号。他们爱动脑、乐动手。为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图以 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体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 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重在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动手、动脑的 快乐,享受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在父母眼中,他们是调皮捣蛋的;在 老师眼中,他们是活泼好动的,身边任何一点点小物件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现在 他们的玩具更多是一些机械类的、操作简单的玩具,手指只需要按一下按钮, 玩具就会欢动起来。这样简单的玩具不能触动孩子脑子里的“按钮” 。没有创意的、单调的玩具不再吸引孩子们,也不能满足孩子们“爱动脑,爱动手”的需要。 教学方法选择 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及利用武汉教育云资源使用情况的选择 教室、电子白板 教师准备:纸飞机、跳绳、沙包、毽子、皮球、乒乓球及球拍。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 1、(1+x)(1-x) 2、(2a+3) (2a-3) 3、(100-1)(100+1) 4、.(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学生惊叹。)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 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多 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

课堂教学设计完美版

砚山一中课堂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历史组雷连锦 一、设计思想 借助情景式、合作式、探究性教学,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同时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能够基本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第三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总结升华,又是对经济史、文化史部分内容的指引。可以说,本节内容起到了较强的指导性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对这部分内容有所熟悉,但因为历史成绩不计入中考,所以没有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再者时隔三年,学生基本遗忘了诸多相关内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比较抽象,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而且有部分学生对政治史不感兴趣,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借助学生熟悉的一些成语,如“指鹿为马”以及电视剧《大汉天子》等,对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一多数学生,还没较好的形成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的能力与习惯,在此,也可调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豪感与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知道检查机构的实际效能; 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4、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运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影响。 5、掌握从西汉到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进一步分析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导和悟

2013-04新视角 “导学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我校在课题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注重导、悟、议、练和结的有机结合。其中的“导”,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指引了方向,化解了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悟”这一环节承前启后,突出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和能力的提升,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掌握基本技能和领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行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较之以往在对学生的培养的方向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在试题命题上也有体现,明显降低了计算的能力要求,提高了生活、生产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不仅注重对学生授之于鱼,更重视授之于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实施化学课堂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在课堂过程中努力创设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悟源于导 “学而不思则罔。”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十分强调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多让学生思考领悟,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面对不同程度的问题或新知,学生的悟不外乎是“自悟”和在教师启发下的思考领悟。“自悟”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进行自学,完成后稍加以问题辨析完善理解即可。案例一:学习“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时,学生找出课本有关阐述浏览就能理解。附上诸如盐水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等的问题就已经能让学生对溶质和溶剂的区分有一个比较具体化的认识。 以上案例中,完成溶质溶剂概念的大致框架认识后,抛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将少量花生油加到汽油中去,发现两者能很均一稳定地混合在一起,这时所得到的溶液里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医院里常常将少量的水和较多量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溶液里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讨逐层深化概念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尝试归纳出有水存在时和两种液体一多一少时这些情况下溶质、溶剂的划分。 二、悟源于疑 学习过程中有些概念并不完善,要加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案例二:学习“盐的定义”时,课本阐述的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翻开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让学生思考表中的NH4Cl、NH4NO3等是属于酸碱盐的哪一类,并让学生充分讨论,有学生认为是酸,因为当中NH4+与H+有可能类似,有学生认为不是酸,NH4+就是NH4+,H+就是H+,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结构上的一点不同会带来性质上的巨大差别。也有学生认为是盐,但又很快遭到反对,理由是根据盐的概念判断,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Cl、NH4NO3等物质当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不是盐。讨论过后又在课本上找不到很好的理论依据,请求教师解释。解释从NH4+的中文“铵”字切入,金字边的铵,非气字头的氨。铵根是一个原子团,其离子具有类似金属离子的性质,所以铵根和酸根结合的物质属于盐。 在课堂上要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领悟,除了学生要肯思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难度的导入符合该班级的整体认知水平,面向大多数学生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建立一样的知识架构,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整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大多数学生有信心思考,带动班级学习气氛。 2.把握社会舆论,紧抓最佳时机,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当年流感盛行,让学生认识达菲;当年毒奶粉事件,让学生认识三聚氰胺;当年健美猪事件,让学生认识瘦肉精。这些都大大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提高科学素养,增加学习热情。认识完舆论事件和相关物质后,可以马上让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去思考一些枯燥的问题—— —如何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还可以顺着这些话题,让学生明白三聚氰胺是如何在牛奶的蛋白含量检测中瞒天过海的。 3.注重迁移,回归生活 学习“水的净化”时,会学到过滤。但由于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关系,有不少学生的思维是比较被动的,仅仅知道用滤纸漏斗等对浑浊河水进行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却不知道洗菜盘下水口的格筛所起的作用也属于过滤。有一年的中考模拟题有过类似茶叶、菜叶与水分离是什么原理的试题,竟将近一半学生答错。由此可见,课堂中若不注重知识迁移,多感悟身边事物,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知识。 4.引入矛盾,激起头脑风暴式的探讨 我们实际生活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只有单纯的对或错的两个对立面,所以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比如塑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是好是坏?这些问题难度低,可参与度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发言,然后从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的思考结果之间领悟该问题的真谛。 5.开展问题探究时多拓展,以点带面 单一问题的探究,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就比较广,而且往往我们可以从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其他问题。现在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就是从这个方向设计的。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导和悟 文/杨继峰 摘要: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案例,重点讨论了“导、悟、议、练、结”五步课堂教学法中导与悟的作用和实践,并提出一些关于提高学生思维领悟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导学讨论式;课堂引导;思维领悟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