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13规划林纯娜

一、基本概念:

1.市政公用事业

基于公众利益考虑,政府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并管理的必需的服务行业,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公共交通、环卫与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公共交通等。

2.自然垄断性(市政公用事业的特点)

市政公用事业因投资数额大、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而导致的特定业务由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高效的特点。

△自然垄断性要求市政公用事业维持垄断市场结构以保证较低的生产成本;

△自然垄断性使得市政公用事业市场竞争程度低,价格机制不灵活,这需要政府强化监管以保证公众利益。

3.政府监管

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之一。

△其本质是政府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并执行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市场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监管由监管主体(政府机关)、监管客体(各种经济主体企业)、监管依据(法规)和手段(监督裁决等)组成。

4.经济性监管

以经济效率为目的,对具有典型自然垄断性或严重信息不对称性产业,对其进入、退出、价格、服务质量、投资方面的企业决策实施的各种制约与限制。

5.社会性监管

以保证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治灾害为目的,对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及相应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监管。

如环境污染监管、产品质量监管、生产安全监管等。

6.A-J效应

管制机构采用客观合理收益定价模型对企业进行价格管制时,由于允许的收益直接随着资本的变化而变化,而导致被管制企业将倾向于使用过度的资本来替代劳动等其他要素的投入,导致产出是在缺乏效率的高成本下生产出来的。

7.合作治理模式

以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与竞争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与多元治理工具、方式相配合的市政公用事业治理模式。

8.竞争性特许经营

通过拍卖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行业中的独家经营权(特许经营权),在一定质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报价的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

因而把特许经营权(垄断经营)可以看做是对愿意以最低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一种激励。

竞争性特许经营改变了直接以行政手段授予市政公用事业垄断经营权的做法,通过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权可以筛选出最为优秀的的经营企业,从而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监管者的负担。

9.最高限价政策?

最高限价是国家指导价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规定商品买卖的最高价格。

传统价格监管: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

价格=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1+投资回报率) A-J效应

△最高限价:激励性定价

企业提价幅度=通货膨胀率-生产效率增长率(固定、监管者确定)

优点:激励企业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才能取得较多利润。

10.地区间比较竞争

政府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性企业垄断经营经营绩效,以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经营成本(或平均成本)为基准,并考虑经营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监管价格,促使效率低者努力降低成本,为增加利润展开间接竞争。

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必须使自己的成本水平低于其他区域同类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而努力程度要高于其他企业的平均努力程度以提高经营效率。

11.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2.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经营-转让。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基本知识:

1.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自然垄断性:市政公用事业因投资数额大、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而导致的特定业务由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高效的特点。

基础性:指市政公用事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公益性:指市政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所有城市所居民共同使用,在使用中不具有独占性或排他性。

网络性:市政公用事业具有生产、运输、销售纵向一体化的特点,其产品只有网络化的运输才能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因而通常都有网络化生产服务网络,即市政公用事业的网络化特征。

地域性:指市政公用事业因其管网覆盖有限使得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具有鲜明空间特征(不能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因各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决定了各地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状况也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外部性:基础性决定了其外部性,其健康超前发展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反之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2.市政公用事业的地位作用。

市政公用事业地位与意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意义

1、其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成其他经济活动的投资环境和成本,关系到其能否正常稳定运行。

3、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可带动汽车制造等行业发展。

4、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社会、环境效益为首要目标,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息息相关。

3.简述1978年以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1978-1992:市政公用事业承包经营改制阶段

主要集中于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上。

实施企业经理负责制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实施承包责任制,改革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形成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在投融资方面:以“贷”代“拨”;引导和鼓励企业、集体、个人、外商投资建

设公用事业,扩展投融资渠道

1992-2001:市政公用事业公司改制阶段

1993年《公司法》出台,依据该法要求我国一批公用事业企业进行了改组改制成立了独资有限公司,并大量上市。

该时期对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价格管理进了改革:提高价格水平,凸显其商品性;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下放定价权、改变政府单一定价;引入民主决策机制。

价格改革导致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2001-至今: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阶段

不足:一刀切、一哄上倾向,过度市场化:市政公用事业视同于民营化,国有股权私相授受,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4.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动因

1.消除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企业没有真正的经营决策权;垄断经营,企业没有外部竞争压力,没有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

2.基础设施短缺无法满足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高速城镇化对市政公用事业需求巨大,单一政府投资难以满足。因而需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传统经济体制下,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直接投资、补贴、补偿,使得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5.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趋势与不足。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态势:

1.在注重公益性基础上向经营性方向拓展。区分两类公用事业建设:社会公益项目,政府采购招标;市场化项目,采用市场机制,特许经营方式。

2.行政垄断向有效竞争转向。实施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垄断经营向政府服务转变。

3.投资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

4.公司制改革: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使市政公用事业企业真正成为法人主体与市场竞争主体。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与认知偏颇。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系统性、多目标性认识不足:重引资,轻竞争;将市场化等同与私有化,公私缺乏长期合作精神。

2.改革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相关投资、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力不健

全。相关法规存在冲突。

3.改革操作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源于法规不健全,地方特许经营操作存在透明、程序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

4.改革进程差异大。东部快西部慢;供气供水快,垃圾处理行业慢。

5.政府监管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尚处于放松监管与重塑监管并存与纠结之中;没有专门针对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机构权责模糊、缺乏制度性协调机制、监管方式单一、社会监管机制缺乏,工作与NGO缺乏制度性参与渠道。

6.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低效率:国有企业以实现公众利益为目标,没有利润目标,无市场风险,亏损政府补贴;企业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成本、效率无关。

2、缺乏竞争活力:现行管理体制使得市政公用事业是一种典型行政垄断(政府保护下的垄断经营),企业缺乏外在竞争压力,抑制了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使其实际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按企业能力最低可能成本。

3.投资严重不足: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投资能力有限,市政公用事业供求存在很大缺口,使得其他生产性企业不能及时得到相应服务,生产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居民生活。

4.价格形成机制僵硬:政府控制价格,实施“成本加成定价”(实际成本+固定利润),无法刺激企业通过提高效率和取得更多利润。

7.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

市场机制只是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运作方式而不是目的;强调市场的机制,并不是要削弱政府作用。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最重要的主体,其主导作用。

政府在发展市政公用事业中,在提供公共财政投资、加强行业监管以及改革配套法规政策、改革的组织领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竞争格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民间资本剧增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了条件。

今后有关市场机制改革方面应做好如下方面:依据公正和效率原则建立多样化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服务的生产供给机制;尊重和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同时加强监管通过法律的、经济的、

行政多种手段维护市场秩序。

3)加强统筹协调

市政公用事业设计多主体、多领域,各主体相互关联,对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强。当前各行业因自身属性历史发展条件等不同,存在多种运行模式,不协调。

今后应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城乡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扩大其服务范围;兼顾国家、企业、职工、社会公众利益。

4)遵循行业特点,分类区别对待

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各具特征,发展不均衡,面临的问题各异,因而各行业不易采取统一的改革模式,而是因行业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基本内容。

1、市场结构的监管

?结构监管就是政府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克服垄断行为。

?市场结构调整有三种模式及其监管:

针对横向分割模式的监管:区域比较竞争;

针对垂直分离模式的监管:因环节而异,注意协调;

针对内不模拟市场的监管:明晰内部委托代理关系

2、市场准入监管

□对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并控制数量;

□根据不同市政公用事业的产品和业务特点采取不同的准入政策;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

□对新进入者实施保护,对原有经营者的垄断行为加强监管。

□完善退出机制,对退出经营者进行严格的资产审查、评估,并保证行业的正常运行。

3、价格监管

?应将价格控制与保证一定利润相结合即将公平与激励效率相结合。

?加强成本监管:建立成本定期上报、审核制度;通过成本定额、成本比较激励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机制:成本约束机制、规定上限价格、价格联动机制等。?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代表充分、过程透明、程序规范、回应有效。

4、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

?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质量监管: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结构;制

定质量监控标准、质量与价格挂钩、低质量企业经济制裁。

?保证公众知情权、鼓励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知情权、运用网络、报纸、广播及时有效的向公众发布市政公用事业各项事宜;建立多种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市政公用事业运行状况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工作。

5、安全监管

?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安全风险,且一旦发生极易形成公共安全问题。

?在特许经营中充实安全方面的要求,对设施设备、作业场所、操作规程、故障抢修方面做相应的安全规定。

?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安全:企业是安全责任主体;通过安全法规条例严格约束;鼓励企业增强安全意识。

?完善应急预案、通过预案演习,提高政府和市民的安全应急能力。

6、市场秩序监管

?防治恶性竞争:为占据更多市场企业故意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导致企业疲于竞争,甚至破产,影响服务供给的连续性。

?防治人为垄断:企业为谋取更大私利会借助自然垄断地位进行人为垄断:利用信息不对称制定高价,或谋取搞个补贴;限制新进入者竞争。

9.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

一、明确市政公用事业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以公众利益为价值取向,维护市政公用事业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从官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以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公众利益实现及公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自己工作的指标。

2)以公众需求为发展方向,增强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的回应性和针对性。强化对公众需求的关注度,建立公众需求畅通的表达机制;加强内部合作,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面向公众设计管理流程,贴近服务对象,方便公众获取服务。

3)保障公共服务的普遍性,促进社会公平。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应充分考虑对低收入者的等弱势群体的影响,通过收费减免优惠、加大财政补贴等措施保障公共服务的普遍性,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2、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治理结构

1)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监管责任。政府要始终发挥好主导作用即制定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改革的制度平台;与此同时要搭建好企业、公众参与事业发展的舞台。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或宏观管理,转变到贯彻法律,制定市场规则、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上来;要改革

管理机构,按职能设立机构、做到权责明确,协调一致;要强化与其他公用事业部门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

2)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的产权和权责分配关系,从而可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供给能力和承载力。

3)拓展参与渠道,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及时将产品服务质量检验、监测、评价结果、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维护公众知情权);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暴露市政公用事业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电话热线,群众来信,微信等信息反馈制度,抓好公众评价体系和机制建设;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监督委员会,集中收集反馈公众意见。

3、以行业特征为依据,建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

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可引入三种竞争机制:

1)垂直供应链分割竞争法:将市政特定公用事业生产、输送、销售环节分割开来,由不同企业各自独立经营相互制约和竞争。各环节应考虑其自然垄断性强弱。

2)地区比较竞争法:在设定不同区域平均价格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间同类企业的通过价格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发现企业真实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特许经营制度;招标时,不同企业为获得特许经营权而进行竞争;在某企业特许经营期间,其他具有潜在进入可能性的企业与其进行竞争。其实质是,将过去那种企业的长期垄断转变为不同时间区间的竞争,从而激励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4、以提高效率、保障公平为原则,健全投融资体制和价格机制。

1)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投资结构

释放存量资产市场,将政府垄断经营的城建资产投放市场,对其经营权、股权进行转让,盘活现有资产。

开放增量市场,即在政府统一规划、控制下开放未来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市场,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

2)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机制。建立物价部门、市政公用主观部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以价格听证会为主要形式联合定价机制,成本+适当利润;阶梯价格。

10.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公益性:城市污水排量巨大,负外部性强,影响面广,这决定了污水治理行业的公益性,事关城市水环境,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

2)区域性和自然垄断性: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不可能建立全国性长途管网;管网投资成本大,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各环节高度垂直相关,主要产品紧密结合,范围经济效应明显,使得单一企业处理比两家以上成本更低3)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高:管网和处理厂一旦建成后在无法转作他用,且固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大,因而易受到侵占。投资者一旦投资后即使利润很低也愿意持续提供服务。基于此,没有政府激励性承诺,私人不愿投资。

4)投入与质量正相关:污水处理质量与技术设备先进程度紧密相关,而技术设备先进程度与投资大小密切相关。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一般缺少提高技术设备水平的动力,在运营中企业也可能减少投入,而影响污水处理质量。这与污水处理的初衷相悖。故此政府不仅需要监管价格而且更要重视质量监管。

11.如何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1、明确政府监管职能,完善政府监管方式。市场改革后,政府部门必须保障好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将职责由直接管理污水处理企业和提供污水处理服务转变为进行行业监管,做好规划与科学公共决策进行引导、监管和管理。

2、明确和协调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关系。主要是进一步明确、细化和加强与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建设和环保领域内的各个政府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和监管内容,界定其权责关系。

3、完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污水处理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建立,收费仍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政府代为收费,上交财政,再由财政拨付处理企业。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拨付不及时,或拨付后不能保证用于污水处理相关投入。因而需要出台有关收费政策和配套措施。

4.采取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可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奖励等多种措施激励企业,提高其投资、生产、经营积极性。政府应加大管网建设,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

5.打造数字化监管网络,提高监管有效性。监管部门应积极建立数字化在线远程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管技术,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度力量解决问题,保障城市污水处理质量和处理安全。

12.城市燃气行业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和私人性

1)私人性:供应者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排斥部分使用者使用;一旦供应,不能同时供多个消费者使用;资源稀缺,使用具有拥堵性和竞争性。可采用市场化配置增进效率。

2)公益性:为居民必需,并广泛使用。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定价,政府需要采取合理的定价政策,以保护广大消费者。

2.关联经济效应,燃气行业具有相互连接的多样化业务:燃气生产、输送、销售;前期燃气工程、设配的生产、安装; 后期燃气设备维修等,各业务连续一体化,共同最终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同业务、环节具有不同的市场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这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供了依据。

3、网络性和自然垄断性,高度依赖于城市燃气管网,管网建设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沉淀成本高,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这意味着燃气供应存在显著规模效应:随供给量(销量)增加,摊入每方燃气的固定成本逐渐减小,燃气越可能低价销售,实现其公益性。

4、消费的不规律性,居民用户对燃气的消费具有很大季节波动,冬季多,夏季少。一日之内也有很大波动。要求燃气供应应有调峰能力,协调用气高峰与低谷。

5、可替代性,燃气有许多替代品,如电、煤、油太阳能等。其可替代性取决于燃气本身价格、质量、服务水平等。一般价格越高、污染越重、技术要求越高、配套成本越高等越易被替代。燃气供应结构中煤气易被替代,而天然气不易替取代。

6、安全要求高,燃气是一种高危能源,城市燃气在生产、储运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而安全监管应放在政府监管的工作重心。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必备

13规划林纯娜

一、基本概念:

1.市政公用事业

2.自然垄断性

3.政府监管

4.经济性监管

5.社会性监管

6.A-J效应

7.合作治理模式

8.竞争性特许经营

9.最高限价政策

10.地区间比较竞争

11.BOT

12.TOT

二、基本知识:

1.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2.市政公用事业的地位作用。

3.简述1978年以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4.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5.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趋势与不足。

6.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7.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8.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基本内容。

9.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

10.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特征。

11.如何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12.城市燃气行业的基本特征。

济南市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十项标准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政工程文明施工 管理十项标准 为加强市政工程建设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根据《济南市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制定本标准。 一、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处应设置文明施工公示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概况、开竣工日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文明施工措施、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二、建成区域内的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围挡,工期在3个月以内的,需须设置不低于1.8米的彩钢板围挡;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须设置实体围墙;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设置的分隔设施应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施工现场夜间必须设置警示光,灯光间距不得大于38米,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施工工地弃土、淤泥随产随运,现场用料随用随进,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灰土、水泥,避免路面的损坏。人流、车流密集的路段施工时,要会同交警部门制定交通疏导预案,要创造条件,留有便桥或人行通道。施工中所产生的槽、沟、井、坑等应设置防护装置或警示标志及夜间警示灯。如遇特殊天气,现场映射专人值班,半封闭的施工路段,也要留有人行通道,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四、应保护好施工区域未占用道路、桥涵等市政设施,施工现场不得使用有可能造成未占用施工路面损坏的机具和方式进行作业,不得打桩设挡。 五、施工现场应按现场平面布置图划分物料堆放区,施工用料应当采用预拌材料,现场不得堆放沙石、灰土类施工物料,工程弃土应当及时清运,禁止在施工区域外堆放施工物料。

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保护,减少因施工对市容、环境和绿化造成的污染,施工现场要设专职的清扫保洁员,施工人员统一着装或佩戴统一的胸卡标志。每天对易产生粉尘的施工路面采取洒水压尘等措施。禁止在二环路以内的施工现场消解生石灰、拌石灰土、使用鼓风机吹扫路基浮土或其他能造成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严禁运输物料的车辆撒、漏而造成二次污染。运输沙石、灰土必须覆盖严密,驶出工地的车辆要保持整洁,轮胎要清洁冲洗干净,夜间施工工地应具备满足施工和居民出行需要的临时照明。 七、市政施工应控制使用强噪声、强振动的施工机具。22点以后禁止使用电锯、电刨、混凝土振捣器等强噪声的施工机具。如确因工期或施工技术要求需要夜间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办理有关许可手续,并告知周边单位、居民。 八、施工单位应当科学合理的安排工期,施工现场要有临时沉淀、排放施工用水设施和防汛措施,保证施工工地和临时人行、车行道路排水畅通,不积泥水,禁止随意排放污水或工程废水,禁止泥浆水、水泥浆水未经沉淀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九、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批准的时限完工。在工程施工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工期,在定额工期或合同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对严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路段或施工环节,要做到精心组织,统一协调,边施工边清理,最大限度的缓解交通和减少污染。 十、工程竣工验收前要清理好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清除在施工中搭建的临时设施和剩余物料,生活区域要严格进行消毒,清理撒落的油污及垃圾恢复道路原貌,做到整洁、美观、场地清。

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

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 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提要:各种地下管线的水平间距和管线交叉的垂直间距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结构 住宅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 住宅小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审批程序与建筑审批程序相同。住宅小区内的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各种工程管线等要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住宅小区内新建道路及各种工程管线须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并按照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 城市住宅小区公用设施的规划管理要严格按照住宅小区规划和有关各专业规划及规范的要求实施。各项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必须由符合资格等级的有证设计单位设计。小区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应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报建时应具备详细的设计图,土地使用证件及有关工程的规划批件。各种管线应在小区规划道路、花园绿地里埋设或架设,尽量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沿小区道路设置的管线应依次由道路红线向路中方向排列,原则上一侧排列次序为供水支管、电力电缆、煤气管、污水管、雨水管,另一侧排列次序为供水支管、电信电缆、供水管、热力管。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线平行,横穿道路时应尽量与道路中线垂直。各种管线的敷设,除交叉处外不得重叠,如交叉敷设时,原则上应以技术条件较低的避让技术条件较高的,小管线让大管线,支管线让干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软管线让硬管线。 各种地下管线的水平间距和管线交叉的垂直间距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距离。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交叉情况而定。电信电缆、电力应尽量敷设在人行道或自行车道内。此外,还应控制小区道路红线范围内,除按规划设置各种管线、电话亭、指示牌、交通标志外,不得设置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公共事业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般管理过程与战略管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事业的一般管理,相对于战略管理,是由中低层管理机构根据相关的公共政策和战略所实施的日常性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和实施与从物的角度对公共事业管理对象进行的划分密切相关。 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性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所以,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战略管理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 第二、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 第三、战略管理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 第四、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 第五、战略管理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而且在当时情况下公共部门有资源和能力能够予以解决的,才能进入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讨论范围,最终通过计划的制定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基本条件: 第一、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所认知的。 第三、它必须具有公共性。即这一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 . 第四、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工作报告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工作报告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处认真按照市安委会的总体部署和主管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及时整改落实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行业管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围绕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一)燃气方面 为不断加强燃气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我处在市政局的领导下,开展对全市18家燃气企业、1家汽车加气站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共开展燃气行业专项检查活动5次,检查燃气企业95家(次),发现安全隐患608处(次),下发整改通知书76份。并认真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供水方面 为确保供水水质安全,我处不断规范水质检测程序,将出厂水、管网水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报政府采购,走招标程序。今年以来,新增供水管道22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46%,供水量4086.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2%。新增用户2624 户,总数达94834户。

水质合格率达99.89%,水压合格率98 %。 (三)排水防涝 我处切实把做好排水设施养护和城市内涝防治和汛前检查 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排水系统清淤疏浚及设施维护,提高现有设施排泄能力。认真做好汛前排水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对中山排涝泵站的电器、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确保确保汛期前泵站设施完好、正常运行;按照年初计划,重点对经常易发生内涝地段的雨水口、排污水检查井进行清淤,含清理检查井内树根,重点反复对中山路中段、凤凰一街口、荷城路西段进行清淤、检查,确保排水畅通。针对群众反映积水严重路段:迎宾大道立交桥底、石羊塘市场、西江农场立交桥底、地道口南侧、荷城中学对面等路进行清淤疏通,累计解决群众反映路面积水问题14起。今年以来,共疏通雨水井1512座,污水检查井1384座,清运淤泥140吨。 在连番遭遇强降雨天气,我处积极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全体干部职工组成排水防汛应急分队,今年以来,共开展防汛排涝工作5次,到内涝严重的路段进行清垃圾、掀井盖,以加快雨水排放速度,减少内涝时间,为确保行人安全坚持到积水排干后盖好井盖才撤离。 (四)污水处理方面 我处强化污水提升泵站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对6个泵站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开展电器方面的例行检查,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泵站值班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值班人员的操作技能,完善泵站管理制度,使泵站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城西污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九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现状 临城现状有一座水厂,日供水量12000吨/日,水源为洞岙水库、陈岙水库及城区内河,临城现状用水均由该水厂供给。现状供水管网较为简单,呈树枝状布置,供水管径较小。 2.用水量预测 规划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进行预测。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到2005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50升/人.日,到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600升/人.日。经计算2005最高日用水量2.9万吨/日,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8.7万吨/日,其中长峙岛2005年最高日用水量0.3万吨/日,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1.0万吨/日,日变化系数K=1.3。 3.水量平衡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临城将发展成为舟山市中心城区,舟山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临城。城市开发势必带来各项用水迅速增长,因此临城用水量在近期会超过临城水厂的供水能力。 规划近期从定海的城北水厂、虹桥水厂引水至临城,最高日调水1.7万吨,解决近期用水的供需矛盾;规划在临城北部新建临城水厂,水厂终期规模11万吨/日,占地6公顷,水源为潮面水库、大陆引水的原水及周围洞岙、陈岙等水库、临城内河水。规划临城水厂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6万吨/日。水厂建成后可以满足中、远临城城区的用水需求。 规划长峙不建设水厂,长峙用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统一安排供给。 4.管网布局 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规划管网建设成环状网络,现状已铺设的供水管道基本已不能满足临城未来的供水要求,规划取消新建。规划近期沿329国道和定沈公路铺设两条引水管道,沿长峙大桥铺设一条引水管道,将位于定海城区的城北水厂、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_整理

市政总结 第一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畴与任务 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定义与畴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的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设施。我国广义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分为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两大类。 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能源系统、水资源与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 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行政管理、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大众住房等。 其以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为主体,具体畴在六大系统。 (1)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交通设施。 (2)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 (3)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 (4)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5)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 (6)防灾系统: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 2、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种类与功能 1)城市给水工程设施有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设施。 2)城市供电工程设施有城市电源工程(电厂、区域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工程等设施。 3)城市燃气工程设施有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设施。 4)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有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等设施。 5)城市通信工程设施有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四个分项工程设施。 6)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 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城市环境卫生工 程设施的功能是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清洁市容,净 化城市环境。 7)城市防灾工程设施主要有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防震工程、防空袭工程 及救灾生命线系统。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4、工作程序:负荷预测、目标、源、网络设施规划。(选质定量、选点定源、选制定网) 5、城市工程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与交通系统的关系、各工程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线综合关系(P6)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的得分: 80.0 完成日期:2014年02月16日 18点2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 ( B ) A.准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C.准公共性、私人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营利性 2.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如果主要提供公共物品,那么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是 () ( C ) A.企业事务 B.经济事务 C.公共事务 D.私人事务 3.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B ) A.广播、教育、卫生、气象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C.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4.由一批学者设立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的简称是()。 ( B ) A.NACE B.ICNPO C.ISIC D.NCNPO 5.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

( B ) A.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B.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C.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D.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6.公共事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把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合而为一的社会 结构转变为()。 ( C ) A.国家—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B.政府—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C.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团体 D.国家—私人组织—团体 7.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特征()。 ( C ) A.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B.时代性、单一性、层次性 C.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D.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 B ) A.马克思 B.马斯洛 C.斯金纳 D.弗鲁姆 9.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 C ) A.政治性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8-10章

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 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 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 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 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 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 ③布置防灾设施; 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 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 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 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C 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

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 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 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 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 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 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 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 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 离; 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2.危险化学品运输 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运输危险化学物品,应设置固定的运输线路,限定运输时间。 3.建筑物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 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4.避难场地 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 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 适宜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 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它构成了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和外部性。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通常所说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相比较而言,自然环境是较稳定的,而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合,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行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城市公用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它是典型的垄断性产业。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城市公用事业生产和运行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垄断;民营化;特许经营;价格监管;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日益丰富。从产品涉及公众基本生活质量来看,现代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类内容:(一)公共交通。其内涵有传统的城市和城市间的公路客运,也有一定条件下的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和水路客运。 (二)城市供水和排水、电力供应、煤气、天然气等。 (三)邮政、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等也逐步成为大众的基本需要。 2、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城市公用事业涉及公共利益和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并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相比,城市公用事业有其独有的基本特征。 ( 1) 外部性 城市公用事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相互促进不同行业公用事业之间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为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最终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大系统,从而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 ( 2) 地域垄断性 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城市公用事业都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其各种交易活动一般都限制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例如,供热、燃气、自来水等一般只在本地供应,消费者选择本区域的企业供应比选择外区域的企业供应更有效率,但这种地域垄断性也使得消费者对公用事业企业缺乏选择权。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2019-06-25T09:31:10.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陈泽龙[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市容市政管理局广西崇左市 532200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当前,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城市布局也不断完善,因此需要更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如今的市政设施建设。本文就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建设;问题与对策引言 市政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市政设备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因此,一旦设备出现老化、破旧甚至被故意破坏时,人类的生活则会出现很多的不便。并且,要重视对市政设施的管理及其的养护工作,因为在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中,不仅是对建设的情况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市政设施管理还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市政设备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可太低。 1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发展重点(1)以改善城市环保能力和提升居住环境为重点。实施城市环保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能源多样化利用及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设,改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能源供应及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同时加大城市居住环境的改造,主要实施了对城区道路的绿化改造,完成了城区的增绿补绿工程、公共绿地的景观绿化工程以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地率的管控。(2)以改善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对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灯光亮化、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工程加大了投资建设,并力求避免重复建设。(3)以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为重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和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市政道路及对原市政道路进行改扩建已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常态,市政道路关系到一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2.1市政建设要协调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安排、科学开发、总体建设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中、近期的布局规划,综合其总体性和统一性,重视金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进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适当的超前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社会建设工程,横向观察,对开发区的工业、农业、工业、运输、住宅、文化教育、医用卫生、购物、服务、公用事业、城市绿化、行政管理、土地平整、组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续管理等,做到各个环节进行连接,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2.2提高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管理工作的效率 要想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的工作效率,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已刻不容缓。现如今,必须依据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市政设施管理的功,所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是市政管理的重中之重,也不可再拖,只有这样,才能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加有条理,是工作人员明确并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都得以提高,责任和权利对等,权利越大,责任也相应地应该更大,既不能出现多个领导指挥一个工程的情况这样就没有统一的领导方法,更不能使工程完全无人领导指挥管理的情况出现。要想进一步使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往往不足够,还要依据统一的分级制度,分配工作时要相应的结合不同部门的主要职能方向,也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全面且及时地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 2.3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管理 融资在市政公用设施的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政府出台相关融资政策,在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来加大市政公共设施的的资金投入,促进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够的问题。市政公用设施融资的基本原则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受益期间以吸引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严格进行工程监管、工程审计和资金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专项应用于城市维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非法挪用或占作他用。 2.4加强对建造过程的设计管控 对公用设施的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要更加完善。对设施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在项目开工前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对项目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审核,切记不能盲目的开工,没有计划的建设最后只能变成没设计的无计划施工,会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另外,设计图纸必须要在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工作,是为了防止随意变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设计方案的完善也要加强。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同,往往在建造完工后,各种方案所实现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往往有极大的差别,因此要对不同的项目,针对其独特的方面,使得方案的设计更合理。在建设的过程中,其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且也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不用的市政公用设施,因为他们的样式并不相同,所以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建设成本,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方案的费用,降低成本。 2.5创新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想做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岗位制度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尽快完善,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随后还要对当地在市政建设方面能够提供的设备、人力、设施和技术等资源进行统计,以此作为基础,并且在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中,要细致划分所有有可能涉及到的的各项工作,并对此制订出工作目标,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降低后续工作的复杂性,也可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对相关工作要有更高要求的检验标准。其次,在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依据我国市政设施维护制度及其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对维护工作实际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作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并且,还要将市政设施定期实际的维修情况装订成册,方便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验收和抽查。还有,对设施维修区进行审核,该工作可全面,可重点,可定期,可抽查与检查,维修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加快工作也要不断进行,保证可以全面加强对维修工作的考核。 2.6市民参与公用设施的规划和监督工作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关于印发《济南市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管理办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关于印发《济南市城市供排水水质督 察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济政公字[2009]234号 【发布部门】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发布日期】2009.12.08 【实施日期】2009.1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关于印发《济南市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管理办法》的通知 (济政公字〔2009〕234号) 《济南市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济南市市政公共事业局 二OO九年十二月八日 济南市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排水水质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预防和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排水水质,是指城市供水水质、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污水及处理后水质和再生水设施出水及再生水回用水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是指对城市供水及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污水水质检测和监督的活动。 第四条在本市从事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污水排放及水质检测、监督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本市供排水水质督察遵循企业自检、行业监测、行政督察、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本市供排水水质的监督管理(以下简称监管部门),市供排水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水质监测机构)具体负责供排水水质的监测和督察工作。 第七条公众享有对城市供排水水质的知情权、水质管理工作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公众对城市供排水水质进行社会监督。 第八条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发布城市供排水水质公告,建立对供排水水质的社会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4章

知识点一:燃气种类 第四章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燃气种类及燃气系统 燃气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生物气四大类。一般在城市系统中,采用前三种类型燃气,生物气适宜在村镇等居民点选择。 知识点二:城市燃气系统 城市燃气系统包括气源、输配系统、用户系统。 天然气供气系统通过长输管线将天然气输送至天然气门站,通过调压系统,进 入城市输配系统。 人工煤气厂一般离城市较近,大部分直接进入城市输配系统。 液化天然气均采用汽车或火车运输至小区气化站,直接减压输送至用户 管道系统。液化石油气也采用瓶装送至用户。 部分城市采用由多种气源通过混气站混合后送入城市输配 系统。第二节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任 务和主要内容 知识点一:主要任务 结合城市和区域燃气资源状况,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各个时期的 气化率、管道普及率及各种燃气的用量,进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确定各种供气 设施的规模、容量;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 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道;制定燃气管道的保护措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现状城市燃气系统和用气情况分析; 2)选择城市气源种类,确定气源结构和供气规模; 3)确定城市气化率,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4)确定气源厂、储配站、调压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位置; 5)确定输配系统的供气方式、管线压力级制、调峰方式; 6)布局输气干管和城市输配系统; 7)确定区域调压站、储配站的规模、用地及位置; 8)提出近期燃气设施建设项目安排。

2.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1)现状燃气系统和用气情况分析,上一层次规划要求及外围供气设施;2)计算燃气用量; 3)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燃气设施; 4)规划布局燃气输配设施,确定其位置、容量和用地; 5)规划布局燃气输配管网; 6)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例题】下面四项内容中,不属于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 )。 A 现状城市燃气系统和用气情况分析 B 计算燃气用量 C 规划布局燃气输配管网 D 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答案】A 【解析】A 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第三节燃气工程 规划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导论 掌握1,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公用企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与服务,实现社会公益和互益,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生活质量,从而确保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有序所采取的活动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a、管理性质的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b、管理事务的垄断性与分享性 c、管理任务的生存性与福利性 d、管理资源的消耗性与非营利性 f、管理目的的互益性与公益性 3、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特征 a,独立性与交叉性相结合。b、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结合。 c、社会性与专门性相结合。 5、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对公共事业管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构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体系。b、提出中国特有的公共事业管理学理论。c、针对现实需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现实意义: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具有六个方面的现实意义:a、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b、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c、加强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改革。d、加快公用企业组织的民营化进程。e、通过研究,发现和构建一个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f、促进公共事业的有序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 熟悉1、公共事业管理的分类与目的 分类a、以社会功能为视角进行分类:实体类、公务类、公益类和中介类四种。b、按照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c、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d、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和授予的学位进行分类e、从宏观上对公共事务进行分类: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f、根据公共管理的组织目标进行分类:纯公益性公共事业、准公益性公共事业、半公益性公共事业。 目的通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公用企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以下目的:a、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b、保障社会组织和公共的基本需求。c、提升社会的内在凝聚力和文化素质。d、减轻政府管理的财政压力。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任务:a、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要有责任去梳理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体系,揭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法则,探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b、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特征,已经决定了它必然寻找实现公共事业管理最佳职能定位、最佳管理目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城市公用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它是典型的垄断性产业。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城市公用事业生产和运行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垄断;民营化;特许经营;价格监管;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日益丰富。从产品涉及公众基本生活质量来看,现代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类内容:(一)公共交通。其内涵有传统的城市和城市间的公路客运,也有一定条件下的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和水路客运。 (二)城市供水和排水、电力供应、煤气、天然气等。 (三)邮政、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等也逐步成为大众的基本需要。 2、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城市公用事业涉及公共利益和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并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相比,城市公用事业有其独有的基本特征。 (1) 外部性 城市公用事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相互促进不同行业公用事业之间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为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最终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大系统,从而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 ( 2) 地域垄断性 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城市公用事业都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其各种交易活动一般都限制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例如,供热、燃气、自来水等一般只在本地供应,消费者选择本区域的企业供应比选择外区域的企业供应更有效率,但这种地域垄断性也使得消费者对公用事业企业缺乏选择权。

最新市政公用习题集增值服务二

2011市政公用习题集增值服务二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2011年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题集》 2011年网上增值服务(二) 仿真试题1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只能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下面层的是( )沥青混凝土。 A.粗粒式、 B.中粒式 C.细粒式 D.砂粒式 【答案】A。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2表2K311011。 2.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厚度较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时,其振动频率和振幅大小宜采用 ( )。 A.低频低振幅 B.低频高振幅 C.高频高振幅 D.高频低振幅 【答案】D。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17倒数第14~13行。 3.下列关于水泥混凝土道路垫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垫层的宽度与路基宽度相同 B.垫层最小厚度为l00mm ’ C.排水垫层宜采用颗粒材料 D.半刚性垫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答案】B。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19倒数第16~14行。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按( )强度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A.标准试件的抗压 B.标准试件的抗剪 C.直角棱柱体小梁的抗压 D.直角棱柱体小梁的弯拉 【答案】D。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21第13~14行。 5.适用于各类土(包括强风化岩)的深水基坑围堰是( )。 A.套箱围堰 B.土围堰 C.钢板桩围堰 D.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 【答案】C。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26表2K312012。 6.现浇混凝土盖梁前,搭设施工脚手架时不能实施的选项( )。 A.通道必须设置临边防护 B.必须与承重支架相连接 C.必须可靠接地 D.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答案】B。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11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P36倒数第6行~P37倒数第1行。 7.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 )附近。 A.弯矩零点 B.1/4最大弯矩点 C.1/2最大弯矩点 D.弯矩最大点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公共事业是全体公共的事业,向公共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公共组织负责提高全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 1.公共性:社会与地区大多数人共同的,共有的愿望和需求,代表各个阶级共同的利益。 2.是人类社会共同体具有的共同性,共享性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求,个人利益相关,但个人 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表现为六个方面 ①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需要 ②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需要 ③为社会成员提供设施与公共管理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⑤公共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需要 ⑥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需求。 3.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型,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 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农民工,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 4.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 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社会发展使环境、资源、人口等涉及社 会公共利益的事务纳入了公共事业。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①质改革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由社会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例:城市社 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②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人们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 及能力都增强。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 系的形成,公共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使传统的政府事业向社会 大众自己的公共事业发展。 2.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特征 是指设计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特征①公共性②基础性③长远性④劳务性:A直接劳务性——公安、司法B间接性——国防、 立法C公共工程——桥梁、水利设施等。⑤非盈利性⑥阶级性 3.社会公共事务的类别①社会政治事务②社会经济事务③社会事务。 (三)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概念:是指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产品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 和个人家庭提供服务,是社会总产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公益性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投资免费向公众提供的纯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点 P.萨缪尔孙提出两个特点: ①非排他性:是指消费上的非排他行,即一个人在消费该产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也消 费这类产品。 ②非竞争性:A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提供者并不增加成本B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