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坝建设对邻近河岸生态系统影响与修复方法探讨

橡胶坝建设对邻近河岸生态系统影响与修复方法探讨
橡胶坝建设对邻近河岸生态系统影响与修复方法探讨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4, 4, 77-8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journal/aep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10.12677/aep.2014.43012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Repair Methods of

Adjacent Riparian Ecosystem after the

Rubber Dam Completion

Zhen Duan1, Rong Zhang1, Yunfeng Song1, Jieyou Li2

1Hydrological Bureau of Tai’an City, Tai’an

2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College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Email: taswj@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 leejy2057@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

Received: Apr. 2nd, 2014; revised: May 4th, 2014; accepted: May 14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aper took Tai’an Dawen River No.2 rubber dam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ubber dam, soil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bank, the river slope and the bay for vegetation growth was built by using the engineer-ing aided and biological amphibious plant pattern. The suitable amphibious plant was selected for recovery of green and a new system of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was created for water and soi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above methods have good effects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riparian water and soil ecosystem.

Keywords

Rubber Dam, Ecosystem, Plant Community, Ecological Remedi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橡胶坝建设对邻近河岸生态系统影响与修复方法探讨

段震1,张荣1,宋云峰1,李杰友2

1泰安市水文局,泰安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

Email: taswj@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 leejy2057@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

收稿日期:2014年4月2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5月14日

摘要

以泰安市大汶河拦蓄枢纽2号橡胶坝为例,针对橡胶坝建成后上下游河岸水土生态环境变化,采用工程辅助+生物两栖植物模式营造河岸、河坡和库湾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选择适生两栖植物进行造林复绿;打造新的水环境景观系统进行水土生态修复。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营造和维护河岸水土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橡胶坝,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水资源与水环境

1. 引言

大汶河位于黄河下游右岸,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也是泰安市的母亲河。泰安市是山东省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其城市化进程较快,经济较发达。

泰安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一个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业已引起泰安市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解决水资源短缺,确保用水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泰安市大力实施大汶河防洪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除在条件许可的地方修建大、中、小型水库外,在大汶口以上干支流仅橡胶坝拦河坝就修建了17座。

毋庸置疑,橡胶坝建设在对泰安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橡胶坝上下游河岸生态系统构成胁迫。除橡胶坝建设施工期内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外,橡胶坝建成后,由于上下游河道受水位自然涨落或水库运行调蓄的影响,在河岸水面附近坡面形成涨水水位与落水水位间的消涨带;高水位时,消涨带浸在水中;低水位时又露出水面;消涨带在水浪冲刷、淹没作用下,造成河岸或库岸的淘蚀、崩塌,淤积等。

由于受当时治理理念及条件限制,修复方法大多基于防洪和最佳水力半径的概念,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而构建以人、水、绿色网络为特征,和谐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考虑较少,使得橡胶坝建成后上下游河岸水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随之降低,引起河岸水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针对橡胶坝建成后上下游河岸水土生态环境变化,按照不同形态、不同生境条件探讨生态修复技术、耐淹和耐旱树种、物种选择,水土保持,亲水平台和景观设计等,对维护河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工程规模与特点

2.1. 工程规模

泰安大汶河拦蓄枢纽2号橡胶坝坝址位于大汶河干流KM2 + 000处,该处河宽为1200 m,主槽宽

800 m,为平原河道,河道比降较缓,两岸为砂壤土,北岸有堤防,南岸为自然沙丘,河道深约4 m左右,河床多年积砂。橡胶坝坝高3.5 m,共设11孔,每孔70 m;冲砂闸门布置在河道右端,共设4孔,每孔净宽10 m;橡胶坝基础采用旋喷桩处理;坝下游两岸护砌加固2 km;另有管理设施及其它临时工程。工程建成后,雍水影响长度为3.5 km,蓄水面积为280万m2,蓄水量约为490万m3[1]。

2.2. 工程特点

与传统水库型大坝相比,橡胶坝的特点是:坝高较低,坝长较长,水深较浅,迴水长度较短;仅需少量的砂石料,施工期段,对坝址所在河段两岸生态系统胁迫相对小;在橡胶坝上游周边区域内形成的港湾、池塘,滩地、沙洲较和可供营建森林公园、草坪、花圃及亲水平台的地方较多。

3. 对邻近河岸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3.1. 生态系统特征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整体称为生态系统。在这个自然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达到动态平衡。河流生态系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特征。自然属性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动物)、分解者(指能够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在无人为干扰的环境中,可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保持稳定。研究表明,在天然淡水水域中,各类生物相生相克,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网)结构。一个物种类型丰富而数量又均衡的食物网结构,其抵抗外界干扰的承载力高,生态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种流动等)也会趋于完善和健康。然而,由于受修建闸坝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中增加了社会属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就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产者主要有人类有意无意地使某种生物消失或将某种生物引入,污水排入,致使动植物信息系统遭到破坏;消费者主要有引提水、调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2]。

3.2. 影响分析

在河流上修建橡胶坝后,使顺水流方向的河流发生非连续变化。流动的河流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不仅使河流系统中的几何学特征(如河流长度、链长度、弯曲度、河流比降和河流横断面形状)和水文水力特征(如流速、水深、水温以及水流边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改变了食物链(网)结构和抵抗外界干扰的承载力高与生态功能[3]。主要表现在:橡胶坝建成后,河流系统内原有的河床、草地或滩地被淹没到水底,浮游和陆生动物被迫迁徙;改变了原来河流营养盐输移转化的规律,由于橡胶坝截留了河流的营养物质,气温较高时,促使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繁殖,产生水华现象,藻类蔓延遮盖住大植物的生长使之萎缩,而死亡的藻类沉入水底,腐烂的同时还消耗氧气,溶解氧含量低的水体可能致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植物和河间动植物死亡;由于坝上水深高于坝下河流水深,在深水处阳光微弱,光合作用也弱,导致坝上游的生物生产量低且自我恢复能力弱;河流泥沙在坝上淤积,而大坝以下清水下泄又加剧了对河岸的冲刷,这些变化都大幅度改变了河岸水土生态环境;由于靠橡胶坝进行人工径流调节而改变了自然河流年内丰枯的水文周期规律,即改变了原来随水文周期变化形成脉冲式河流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在施工期内将对部分河道和区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期间的土石方开挖、浆砌石砌筑、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拌和机械施工作业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三废”和噪声污染,对施工河段水土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施工期生产、生活占地会破坏原有的植被;施工期施工人员集中,给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提供条件。

4. 生态修复方法

生态修复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因此,生态修复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独立作用,或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稳定健康的状态[4]。

4.1. 河岸修复

4.1.1. 修复方法

河岸是水源保护的一道生态防线。导致河岸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人为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对退化河岸水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岸水土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另外,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种类和宽度应因地制宜),一方面防治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源。

河岸水土生态修复与立地现状类型、适生树种选择、河岸土壤环境联系密切。采用“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河岸不同的地形地貌、立地现状,选择适合河岸生境的两栖植物,并通过选植物的耐淹、耐旱特性进行合理配置,营造持续、稳定、良好的岸坡水土生态环境[5]。工程措施主要是整地或挖穴,为岸坡植物生长营造持续、稳定的土壤环境系统;植物措施主要是种植物群落。河岸修复布设示意见图1。

4.1.2. 物种选择

根据泰安地区植物研究和试种结果,选用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如垂柳、白杨、枫杨等乔木树种、荆、白腊条、紫穗槐、连翘、胡枝子等灌木类及白茅、橘草、白羊草、狼尾草、野菊等草本类。

4.2. 河坡修复

4.2.1. 修复方法

河坡是指由水域向陆域发展的自然过渡带。河坡生态修复对保护水陆交错带生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Figure 1.Riparian restoration layout diagram

图1.河岸修复布设示意图

在河坡上种植草坪或灌木后,草坪、灌木与土壤所形成的土壤生态系统,像河岸上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岸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可改善温度、湿度和提供部分食物,为水陆过渡动植物创造适宜环境,使两栖动物和其它生物得以生长和繁衍,保护了水域空间的动植物多样性;稳定的边坡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因此,河坡生态修复主要考虑的是以坡度指标进行类型划分,根据水位变化规律,选择适合水陆生境的两栖植物,并通过植物的耐淹、耐旱特性进行合理植物配置,辅以工程措施+ 适生两栖植物相结合模式,营造适生的河坡生态环境。修复中将河坡分别划分为:5?≤坡度(河湾/库湾)、5?≤坡度≤ 15?、15?≤坡度≤ 25?、25?≤坡度≤ 35?四种类型,本文仅对5?≤坡度≤ 15?型做介绍,其余不再赘述。

对坡度≤ 15?的河岸,根据其朝向,对河坡进行挖穴整地后,种植耐阴/阳两栖植物;岸坡在15度以下区域,在对坡地进行简易整地后,种植喜光、耐旱的两栖植物。具体修复方法是采用“水平阶整地+ 土工格栅+ 两栖植物造林”相结合,即:保留现状平缓坡地地形的基础上,对部分范围的河坡面进行水平阶整地,将现状地表修整为外高内低的阶梯状;在阶面上铺设土工格栅,保证坡地整地客土的稳定;种植两栖植物。河坡修复布设示意见图2。

4.2.2. 物种选择

由于大多数植物在水库或河水位的消涨侵蚀作用下普遍难以生存,此次植物选择主要考虑其耐淹性能;虽然大部分耐淹植物都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水库或河水位回落后,河坡土壤瘠薄,裸露期土壤环境干旱、贫瘠,植物的抗旱性能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植物选择需考虑其规格和生长量符合水位变化和淹旱的立地要求。选择用适应性强的荆、白腊条、紫穗槐、连翘、胡枝子等灌木类及白茅、橘草、白羊草、狼尾草、野菊等草本类。

4.3. 库湾及水边修复

4.3.1. 修复方法

橡胶坝上游库湾和下游部分河段,一般坡度≤ 5?,由于其地形开阔,水流冲刷力小,易于自然形成特殊的湿地景观。该区域是水、陆界面交互延伸的一定区域,是水域和陆地过渡形态的自然体,利于不同水陆两栖植物的生长。

采用“两栖乔木缓冲带+ 水生植物过滤带”的修复模式。根据河道水位变化规律,在滩涂或湿地营

Figure 2. River slope restoration layout diagram

图2.河坡修复布设示意图

造植物过滤带,形成水生植被过滤系统。系统由各类喜湿、抗性强、吸附能力强的植被组成,根据水位变化,分别布置多级植物过滤带;然后,根据滩涂或湿地水位变化,布设多级植物过滤系统,包括水生乔木缓冲带、水生植物过滤带,逐级拦截或吸收受污水体中污染物颗粒;在水边种植水生植物,其绿藤密密箍箍的枝叶可改善温度、湿度条件,也能为两栖动物和植物提供一定的生存和繁衍空间;它发达的根须深扎在水下的泥土中,吸收无机盐的能力很强,它茂盛的茎、叶大部分露出水面,光合作用效果很好,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化的水生植物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既能改善水边温度,又能提供充足的食物,可满足水中多样化动植物生长和繁衍的条件,特别是有利于产卵、孵化及幼鱼、幼虫的成长,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植物和河间动植物提供多种栖息环境。因此,水边生态修复主要是据水位变化规律,选择适合水生境的植物,并通过植物的耐淹特性进行合理配置,营造适生的水边生态环境。

4.3.2. 物种选择

在动水处种植野生茭白、香蒲、菱角、芡、水葱等水生植物;在湿地或沙洲上种植芦苇,滩涂或漫滩上种植蒲草等水生植物。

4.4. 营造新的水环境景观系统

在橡胶坝上游周边区域内,根据具体地形地貌、河系特点,修建人工港湾、池塘,放缓岸坡,建造森林公园、草坪、花圃及景观建筑,修建水上娱乐设施,打造新的水环境景观系统。蜿蜒性河流在改善水生态方面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有利于补充地下水,有利于改善水质,同时富有美感,所以平面形态设计时充分考虑天然河道形态,不设置固定模式,尽量维护河道原有的蜿蜒性;横断面形态设计时充分考虑天然河道的形态特点,即河床较为宽浅,有季节性行洪要求的采用复式断面;尽量保护原有植物群落,维持河道原有自然景观,尽可能体现断面形态的多样性;对崩岸、塌岸、迎流冲顶、淘刷严重河段,采取必要的保岸措施;护岸型式优先选用坡式护岸,受地形条件或两岸建筑物限制时采用直立式护岸;对平原区内河道尽可能采用植物护坡,同时保留原有岸坡上原生态树种,护岸形式优先选用生态护岸,土地紧张区域选用干砌块石护岸;护岸工程下部护脚措施根据水流条件、河势条件、材料来源等,选用硬质护岸和生态柔性护岸;水位变幅不大或流速不大河道,尽可能采用生态柔性护岸;若河道附近有村庄,设计时则考虑一定的便民生活设施,如埠头等。生态河岸设计实施后,结合橡胶坝上下游河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和适宜条件,放养草鱼、鲢鱼、鲤鱼、鳜鱼、鳙鱼和泰安鱼等鱼类及其它动物。

5. 结语

在水土生态修复的实践中体会到:橡胶坝建设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营运期的监测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在工程施工、营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风险防范,将工程建设对河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具体的水土生态修复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河系特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泰安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土生态修复时,应选择适宜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致谢

感谢山东省省级水利科技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提供资助(项目编号:SDSLKY2013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局(2006) 泰安市大汶河拦河蓄水梯级开发工程规划. 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局, 泰安, 9-15.

[2]董哲仁(2003) 生态水工学的工程理念.中国水利, 1, 7-9.

[3]夏军(2007) 水工程建设对河流环境影响与生态修复调控的途径.水科学研究, 1, 2-11.

[4]Whigham, D.F. (1999) Ec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wetland preservation, restoration, cre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40, 31-40.

[5]张建春, 彭补拙(2013)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生态学报, 23, 56-63.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摘要: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国内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受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以及修复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岩石流、雷击、火烧、人类建造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本身无法缓解胁迫,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系统难以回到原初的生态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此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1、生态系统的受损类型 主要包括: (1)、突发性受损;特点为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例:泥石流、火山爆发。 (2)、跃变式受损;特点为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损伤,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渐变式受损;特点为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损。例如: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生态系统;其为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式。(5)、复合式受损: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损形式。 2、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

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成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基本特征,如下:(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系统结构简单化;(3)、食物网破裂;(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6)、生产力下降(;7)、其他服务功能减弱;(8)、系统稳定性降低。 3、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对于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系统最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因此,“优先性”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摹写措施,是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系统受损,其变化的特点通常都是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目前,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封山育林、林分改造、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林业生态工程等措施等。 (2)、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世界草地资源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8%。我国有392万km2 的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1%。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主要归结为人类干扰。人类干扰的原因中,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另一方面,我国草原区所处的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所以,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和退化,应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结合。受 植被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这种结构的改变还导致了群落的矮化。土壤退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二章 生态恢复与重建

第十二章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特点 ?注重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小气候变化研究,相对忽视动物、土壤生物研究 ?生态恢复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多,生态恢复重建生态功能和结构综合评价少?新技术应用有待提高,定性和半定量多,缺少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定量研究 未来恢复生态学研究趋势 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都要求对生态系统进行程度不同的调控,目的是为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恢复原理及相关理论基础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斑块-廊道-基底理论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因子概念?a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一般特征?a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a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有时会出现多个因子起限制作用。 ?生物恢复工程与限制因子原理?a生态恢复工程是从多方面进行设计与改造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但必须找出该系统的关键因子,才能进行恢复工作。 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结构?a物种结构(种群数、量)、时空结构(空间层次、发展演替)、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a生物环境相互适应、系统综合功能、高效物流能流; ?结构理论在恢复生态工程中的应用?a恢复工程应采用多种生物物种结合,实现物种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态适宜性原理?a生物由于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作进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其生长发育对环境产生了要求。如植物中有喜光、喜阴、喜湿植物等。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生态恢复工程?a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恢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技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形成典型退化生态区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在典型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总体目标:(1)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机制等基础理论问题,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基础。(2)建立支撑国家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网络的技术体系,实现年际尺度生态系统变化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推动生态监测遥感装备及数据分析产品产业化,保障国家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等制度实施。(3)针对石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在典型生态脆弱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方案,建立国家和区域重大生态工程技术示范区,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4)发展生态治理与生物能源、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技术,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西宁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公开招标

西宁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项目 招 标 文 件 项目编号:川招青海公招(服务)- 采购人:西宁市林业局 采购代理机构:四川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分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 (5) 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8) 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 (11) 一、说明 (11) .适用范围 (11) .采购方式、合格的投标人 (11) .投标费用 (11) 二、招标文件说明 (11) .招标文件的构成 (11) .招标文件、招标活动和中标结果的质疑 (12) .招标文件的修改 (12) 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13) .投标文件的语言及度量衡单位 (13) .投标报价及币种 (13) .投标保证金 (13) .投标有效期 (14) .投标文件构成 (14) 四、投标文件的递交 (16) .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 (16) . 提交投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 (16) . 投标文件的撤回和修改 (17) 五、开标 (17) .开标 (17)

六、评审程序及方法 (18) .评标委员会 (18) .评审工作程序 (20) .评审办法 (22) 七、定标 (25) .推荐并确定中标人 (25) .中标通知 (25) 八、授予合同 (25) .签订合同 (25) 九、废标 (26) . 废标情形 (26) 十、处罚 (27) .处罚情形 (27) 十一、采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 (27) 十二、其他 (28) 第四部分青海省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 (29) 二、投标文件目录(上册) (37) .投标函 (38) .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39) .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40) .投标人承诺函 (41) .投标人诚信承诺书 (42) .资格证明材料 (43) .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44)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4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694951.html,

生态影响专项评价及生态修复方案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1.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矿产开采)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中有关规定,同时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本次生态评价范围为以采矿场区为主体,矿区所在区域及周围500m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采矿区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区域内无珍稀濒危物种,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小于20km2。根据工程的特点、影响范围及生物影响程度,该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按三级评价。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①概况 采石场位于海拔50~240m的低丘中,地势沿南东方向低、往北西方向顺山坡坡角25~30o逐渐升高,地形切割中等。 本区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盛长亚热带植物:木本植物以松、杉、毛竹等针叶树和阔叶树为主,草木植物则以经济作物为主,植物的生长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由花岗闪长岩类所形成的低山区盛长茂密的树林;在低丘陵和冲积平原中则适于各种经济作物和草本植物的生长,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蕃薯、花生、棉花、黄麻、菸草、甘蔗等。 ②生态系统现状 经实地调查,评价区主要有4种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以松、杉、毛竹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体系;灌草丛分布于森林与农田之间的荒坡地;人工生态系统中工矿厂房、村庄建筑、绿地和非农用地有序排列。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表1。 表1 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③植被分布现状 梅岭地区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属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主要植被类型有以下七种: a)亚热带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代表。西部低山和中部高丘以松、杉纯林或杉松、杉竹混交林为主。杉木纯林主要是人工林,其余为天然次生林或半天然半人工林。北部和东南部以马尾松林为主,并有大面积疏林。 b)亚热带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北部,不少毛竹林中混生有杉木、马尾松、油茶等。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分布零散,多在村庄附近。主要优势树种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及金缕梅科树种。如木荷、樟树、枫香等。 d)亚热带经济林:以油茶为主,分布较广;另有茗茶、油桐及板栗、桃、梨、柑桔、柚等果树,分布零散,多为人工栽培。 e)灌木草丛:灌木树种有20余属50余种,主要有杜鹃花、山楂、小山竹等。草本植物有野古草、桔草等禾本科植物;还有豆科草类,以及蕨类、苔类等低等植物。 f)藤本植物主要有葛藤、猕猴桃、野葡萄、鸡血藤等。 g)山顶沼泽,主要植物有沼柳、萱草、水桠林、挖耳草、望江南和泥炭藓等。 根据现场调查,采矿场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面积3.86hm2,主要为人工干扰后的次生群落,郁闭度不大,现场踏勘过程中也未在矿区范围内发现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④动物分布现状 根据湾里区区志,湾里区动物种类主要有鸟类、兽类、爬行类、水生类等。 a)鸟类主要有:苍鹰、金雕、白尾鹳、红隼、猫头鹰、鹌鹑、竹鸡、长耳鹗、白颈长尾雉、山斑鸡、杜鹃、雨燕、啄木鸟、云雀、家燕、白眉、春鹊、乌鸦、八哥、柳莺、红嘴相思鸟等177种。 b)兽类主要有:灵猫、云豹、狐、黄鼬、獾、水獭、野兔、松鼠、竹鼠、豪猪、野猪、黑鹿、穿山甲、羚、蝙蝠等。 c)爬行类以蛇为主,主要有:金环蛇、竹叶青蛇、乌梢蛇等,此外还有食蛇龟、鳖、螃蟹、田螺等。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现代生态学 课程论文 题目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姓名胡节学号2016303110112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武汉 2016年12月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修复规划为例 胡节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景观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增加了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人类面临着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挑战,因此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本文从生态恢复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着手,探讨出了生态恢复性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从诊断分析生态破坏的原因,到制定方案、评估检测,再到实施实践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整个恢复过程。以此推广到更多的恢复性设计中。 关键词:破坏;恢复;生态;恢复性设计 The Study of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s --Taking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Houston Plantation & Na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Huji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ndscape destruc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are the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asonable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Houston's botanical garden and Nature Center. Detection, and the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entire recovery process. Key words:Destruc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restoration design 1.绪论 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得植被受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全球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到极大威胁。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增加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已变成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破坏了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以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1.1相关概念辨析 1.1.1恢复 恢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受损状态恢复到未被损害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广义则包含将一个目标或对象带回到相似于先前(并非原有)的状态;但目前所说的恢复是仅作为一个概括性词语存在,它包含改造(reclamation)、修复(rehabilitation)、挽救(redemption)、更新(renewal)以及再植(replantation)等术语[1]。 1.1.2景观生态学理论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 (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2019年3月 控制 与治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目录 目录 1 农村污水.................................................................................................................................. - 1 - 1.1 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 - 1.2 农村生活污水营养供体利用型处理技术.................................................................. - 2 - 1.3 农村生活污水自充氧层叠生态滤床处理技术.......................................................... - 6 - 1.4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8 - 1.5 人工快渗一体化净化技术........................................................................................ - 11 - 1.6 村落面源污染收集与处理技术................................................................................ - 12 - 2 畜禽养殖................................................................................................................................ - 14 - 2.1 畜禽养殖废水氨氮削减及粪污资源化技术............................................................ - 14 - 2.2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床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技术............................................ - 16 - 2.3 多原料预处理高效厌氧发酵技术............................................................................ - 21 - 2.4 高浓度有机污水制备生物基醇................................................................................ - 24 - 3 农田径流................................................................................................................................ - 26 - 3.1 以营养盐平衡为核心的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 26 - 3.2 基于水稻专用缓控释肥与插秧施肥一体化的稻田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 27 - 3.3 基于硝化抑制剂-水肥一体化耦合的蔬菜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28 - 3.4 基于行间生草耦合树盘覆盖的果园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30 - 3.5 基于污染物输移的“陆域-陆水界面-沟渠塘”的全过程拦截技术.............................. - 31 - 3.6 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技术............................................................................ - 33 - 3.7 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 - 35 - 3.8 农业废弃物(秸秆)养分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技术................................................ - 37 - 3.9 农田氮磷入支流(河浜)前拦截技术.................................................................... - 40 - 4 低污染水................................................................................................................................ - 4 5 - 4.1 添加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发酵液的人工湿地强化净化技术................................... - 45 - 4.2 光伏电解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 47 - 4.3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的模块化组装技术.................................................................... - 49 - 4.4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季节性交替维稳技术................................................................ - 51 - 4.5 湿地植物生产有机酸和改性生物质炭技术............................................................ - 53 - 4.6 农田型低污染水调蓄经济湿地技术........................................................................ - 56 - 4.7 规模水产养殖低污染尾水组合生态净化技术........................................................ - 58 - 4.8 尾水多阶湿地深度净化技术.................................................................................... - 61 - 4.9 以本土物种为主的生物群落构建与配置技术........................................................ - 63 - 4.10 湿地配水及水力途径改善技术.............................................................................. - 64 - 4.11 村落型低污染水高水力负荷生态砾石床技术...................................................... - 65 - 5 农村垃圾................................................................................................................................ - 68 - 5.1 农村面源固体污染物制取活性炭闭路循环技术.................................................... - 68 - 控制 与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