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施康定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奥施康定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奥施康定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奥施康定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武汉430300)【摘要】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9例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使用奥施康定片治疗,初治中度疼痛患者最初剂量从5mg/d开始,重度疼痛患者最初剂量从10mg/d开始,随着患者的反应逐步提高剂量,按照5mg 剂量增加,直至疼痛消失。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药物剂量的调整、疗效、耐受性、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等。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44例(63.8%),部分缓解16例(23.2%),轻度缓解2例(2.9%),总缓解率89.9%。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发生率很低。结论:奥施康定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关键词】奥施康定;癌性疼痛;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27-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cr oxycodone) in cancer patient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pain. methods: fifty-nin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cancer pain were treated with cr oxycodone.for the

patients not treated before,the initial dosage of started from 5mg/d; for the

癌性疼痛护理常规

癌性疼痛护理常规 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一感觉的一种情感反应。 观察要点 1.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终止时间。 2.疼痛时的生命体征变化、体位、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3.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 4.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活动等。 5.疼痛的缓解方式 6.心理状况、大小便情况 7.患者的体重变化及营养状况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保持病区舒适的环境,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计划地集中操作,动作宜轻柔,置患者于舒适的体位,争取家属的配合,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可提高痛阈。 3.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注意患者皮肤、口腔、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4.配合医生为患者实施三阶梯止痛,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5.稳定情绪主动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解除患者的困扰,如亲人陪伴、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等,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焦虑和疼痛。 6.及时评价和记录各项止痛措施的效果。 7.观察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注意长时间应用止痛药物者 8.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及多摄取富含维生素食物,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灌肠。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给患者和家属有关疼痛和止痛药的知识 2.放松疗法全身松弛可以体会到轻快感,肌肉松弛可减轻疼痛感。放松方法有;音乐疗 法,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皮肤护理进行冷敷或热敷、按摩、触摸等松弛技术,可减轻肌肉紧张、炎症及痉挛引 起的疼痛。 4.饮食疗法进行营养护理原则是多样化、均衡化、低脂化和易消化,努力增加患者的 摄入量;若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则可考虑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对肠道功能已丧失患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 5.心理疗法 (1)提供一定的心理保证,降低焦虑和抑郁,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 (2)向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宣教 (3)进行心理暗示,必要时应用精神药物和安慰剂。 副作用及对症处理 1.恶心、呕吐临床强调进食后服药方法,可减轻或避免恶心、呕吐,也可选择不同作用形式的镇吐剂来治疗,如胃复安片。 2.便秘便秘是使用美施康定常见的副作用,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及多摄取富含维生素食物,另外还可服用番泻叶、50℅甘油盐水等,并适当给予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重度便秘可给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细则和流程00---1

笑嘻嘻学习医院除痛病历 姓名: 性别: 住址: 联系电话: 笑嘻嘻人民医院印制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 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细则及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第53号令)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管理细则和流程。 一、患者需提供材料: 1、除痛病历本。 2、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患者户口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5、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二、开具和调配处方: 1、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凭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为患者建立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并与患者或代办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证明和《知情同意书》需加盖医院公章)后,根据病情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所开具药品需在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本上载明。 2、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用处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开具药品,处方应书写规范(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缺一不可),也可使用电子处方,药房必须用相对应处方打印出纸质处方归档保存。 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批号管理。 (1)药房必须在处方和除痛病历中注明或记录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生产批号;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专用账册和专册登记中也必须注明或记录生产批号。 4、不能提供除痛病历本和有效身份证明的,医生将拒绝为其开具处方。 5、医院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三、流程简图: 挂号(取得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本)→选择首诊医师就诊→办齐疾病诊断证明、门诊病历、除痛病历书写、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证明材料→复印患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找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具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到门诊药房取药→除痛病历等证明材料留存药房建立相关档案→下次用药前到门诊药房索取留存的资料→找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方取药→除痛病历等证明材料留存门诊药房。

癌性疼痛综合

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 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癌性 疼痛(简称癌痛) 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 疼痛。 病因 一、肿瘤自身引起疼痛 1.肿瘤浸润骨组织 2.肿瘤侵犯内脏 3.肿瘤侵犯神经系统 二、肿瘤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 1、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三、非肿瘤病症的合并症 四、精神与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癌性疼痛的表现 (1) 头痛 (2) 上肢痛 (3) 背痛: 硬膜外脊髓压迫症中在出现其他神经症状体征以前, 约有90% 以上的患者会发生剧烈的背痛。 (4) 下肢痛 (5) 放射痛 (6) 腹痛: 肠癌患者出现发作性肠梗阻, 腹痛是常见的症状, 这种腹痛紧急而复杂, (7) 会阴痛: 癌细胞浸润盆腔时, 会出现会阴部及小腹疼痛。

(8) 全身疼和暴发痛: 癌症患者的终末期可出现全身疼痛。癌痛患者在使用止痛药的过程中, 会出现暴发痛。 评估 2. 1. 1 自我评估法 (1) 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由一系 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 (2)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是诸 疼痛强度评分方法中最敏感的方法 (3) 混合法:如Mcgill 疼痛调查表(Mcgill Pain Question2 naire ,MPQ) ,Memorial 疼痛评估卡片(Memorial Pain As2 sessment Card ,MPAC) 2. 1. 2 行为评估法 2. 1. 3 生理变化测量 治疗 三阶梯方案控制癌痛癌痛的治疗必须建筑在确切的诊断基础上。在正确估价痛因及性质后,首选药物三 阶梯方案止痛。 21211 首选药———非阿片类药(第一阶梯)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醋氨酚(paracetamal) 、双氯 芬酸钠等。主要针对轻度和中等度的周围性癌痛。对骨转移性癌痛常能止痛。这类药物对骨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细则和流程

笑嘻嘻学习医院 除痛病历 姓名: 性别: 住址: 联系电话: 笑嘻嘻人民医院印制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 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细则及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第53号令)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管理细则和流程。 一、患者需提供材料: 1、除痛病历本。 2、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患者户口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5、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二、开具和调配处方: 1、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凭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为患者建立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并与患者或代办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证明和《知情同意书》需加盖医院公章)后,根据病情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所开具药品需在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本上载明。 2、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用处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开具药品,处方应书写规范(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缺一不可),也可使用电子处方,药房必须用相对应处方打印出纸质处方归档保存。 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批号管理。 (1)药房必须在处方和除痛病历中注明或记录麻醉药品、第一

类精神药品的生产批号;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专用账册和专册登记中也必须注明或记录生产批号。 4、不能提供除痛病历本和有效身份证明的,医生将拒绝为其开具处方。 5、医院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三、流程简图: 挂号(取得门诊病历和除痛病历本)→选择首诊医师就诊→办齐疾病诊断证明、门诊病历、除痛病历书写、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证明材料→复印患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及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找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具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到门诊药房取药→除痛病历等证明材料留存药房建立相关档案→下次用药前到门诊药房索取留存的资料→找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方取药→除痛病历等证明材料留存门诊药房。 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用法用量: 1、医师应当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2、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 3、门(急)诊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1)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2)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癌性疼痛

定义 1 癌性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 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癌性 疼痛(简称癌痛) 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 疼痛 病因 一、肿瘤自身引起疼痛 肿瘤自身引起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75%。肿瘤的生长部位决定着疼痛的发生频率,进展性肿瘤在不同时期对疼痛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1、肿瘤浸润骨组织: 原发或继发肿瘤直接浸润骨组织和局部伤害感受器的激活;肿瘤压迫周围血管、软组织和神经组织;骨组织被破坏释放前列腺素。80%的原发骨肿瘤有明显疼痛。骨转移可分为局部骨转移或弥散性骨转移,疼痛的特点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等。如果压迫脊髓则是神经痛,临床治疗上区分伤害感受痛和神经痛非常重要,因后者用强效镇痛药也只能部分缓解。 2、肿瘤侵犯内脏: 肿瘤浸润内脏痛觉敏感的软组织、浆膜或包膜等;肿瘤浸润内脏血管会导致血管痉挛、闭塞;由于肿瘤压迫、阻塞导致内脏器官的坏死,其特点为持续加重的胀痛或绞痛,通常呈弥散性。 3、肿瘤侵犯神经系统:

由于肿瘤生长、压迫、浸润所引起的外周神经、神经根、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疼痛大多为持续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常伴有相应神经区域的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约95%患者脊髓受侵由于转移至脊椎或脊髓的原发或继发肿瘤引起脊髓受压导 致脊髓压迫症。早期可表现为神经根痛或感觉障碍,还可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结核、颈椎病等。 二、肿瘤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 1、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 肿瘤在治疗诊断过程中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血标本的采集、腰穿、骨穿、血管造影、组织活检等。这种疼痛对肿瘤病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异性,原因明确。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临床表明几乎所有的抗肿瘤治疗都可引起疼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手术治疗、放化疗和生物治疗。肿瘤治疗可引起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疼痛,由于的神经损伤和肌肉结构的改变导致手术后疼痛的持续存在或原有疼痛的加重称术后疼痛综合征,对术后疼痛综合征若不积极处理,会发展为病变部位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放疗损伤神经、脊髓、导致臂丛、腰丛、骶丛纤维化、微循环障碍及脊髓的脱髓鞘病变或局部坏死导致放疗后疼痛;进行性神经损害也多伴有疼痛,造成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并可出现传入神经阻滞性疼痛。对于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癌性疼痛应给予积极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主要采用外用止痛药,如蟾乌巴

癌性疼痛

定义 1 癌性疼痛得定义 疼痛就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得、不愉快 得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癌性 疼痛(简称癌痛)就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得 疼痛 病因 一、肿瘤自身引起疼痛?肿瘤自身引起得疼痛占癌性疼痛得75%。肿瘤得生长部位决定着疼痛得发生频率,进展性肿瘤在不同时期对疼 1、肿瘤浸润骨组织: 痛程度得影响也不同:? 原发或继发肿瘤直接浸润骨组织与局部伤害感受器得激活;肿瘤压迫周围血管、软组织与神经组织;骨组织被破坏释放前列腺素。80%得原发骨肿瘤有明显疼痛。骨转移可分为局部骨转移或弥散性骨转移,疼痛得特点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等。如果压迫脊髓则就是神经痛,临床治疗上区分伤害感受痛与神经痛非常重要,因后者用强效镇痛药也只能部分缓解。?2、肿瘤侵犯内脏:?肿瘤浸润内脏痛觉敏感得软组织、浆膜或包膜等;肿瘤浸润内脏血管会导致血管痉挛、闭塞;由于肿瘤压迫、阻塞导致内脏器官得坏死,其特点为持续加重得胀痛或绞痛,通常呈弥散性。?3、肿瘤侵犯神经系统:?由于肿瘤生长、压迫、浸润所引起得外周神经、神经根、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疼痛大多为持续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常伴有相应神经区域得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约9

5%患者脊髓受侵由于转移至脊椎或脊髓得原发或继发肿瘤引起脊髓受压导致脊髓压迫症.早期可表现为神经根痛或感觉障碍,还可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结核、颈椎病等。 二、肿瘤诊断与治疗引起得疼痛 1、肿瘤诊断引起得疼痛:?肿瘤在治疗诊断过程中也会引起一定程度得疼痛,如血标本得采集、腰穿、骨穿、血管造影、组织活检 2、肿等.这种疼痛对肿瘤病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异性,原因明确。? 瘤治疗引起得疼痛:?临床表明几乎所有得抗肿瘤治疗都可引起疼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手术治疗、放化疗与生物治疗。肿瘤治疗可引起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疼痛,由于得神经损伤与肌肉结构得改变导致手术后疼痛得持续存在或原有疼痛得加重称术后疼痛综合征,对术后疼痛综合征若不积极处理,会发展为病变部位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得生存质量;由于放疗损伤神经、脊髓、导致臂丛、腰丛、骶丛纤维化、微循环障碍及脊髓得脱髓鞘病变或局部坏死导致放疗后疼痛;进行性神经损害也多伴有疼痛,造成感觉与运动神经障碍,并可出现传入神经阻滞性疼痛。对于由一系列因素造成得癌性疼痛应给予积极得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癌性疼痛得药物主要采用外用止痛药,如蟾乌巴布膏、复方蟾酥膏、阿魏化痞膏、瘤痛安等经临床验证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均具有突出得疗效,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三、非肿瘤病症得合并症 若肿瘤患者伴有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风湿、类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 1.疼痛评分有哪些 A.NRS评分数字评分量表 B.VRS 口述分级法 C.FPS-R 改良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 D.BPI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2.疼痛评估时机 A,入院8h 内应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常规评估,24h 内进行全面评估。 B.疼痛控制稳定者,应每日至少进行1 次常规评估,每2 周进行1 次全面评估。 C.疼痛控制不稳定者,如出现爆发痛、疼痛加重,或剂量 滴定过程中应及时评估;如出现新发疼痛、疼痛性质或镇痛方案改变时应进行全面评估。 D.应用镇痛药后,应依据给药途径及药物达峰时间评估疼 痛程度。 3.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A.饭前 B.饭后 C.空腹 D.不应空腹 E.不宜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4.阿片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A.应整片服用,禁碾碎 B.皮下注射30min后评价效果 C.静脉给药30min后评价效果 D.芬太尼透皮贴每72h更换一次 5.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A.胃肠道毒性 B.肝肾毒性 C.心脏毒性 D.血液学毒性 E.神经系统毒性 6.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A.便秘 B.恶心呕吐 C.镇静 D.尿潴留 E.谵妄,瘙痒 7.使用阿片类药物,出现呼吸抑制症状时,如对躯体刺无反应,呼吸频率小于多少次/min,并出现针尖样瞳孔时,应立即遵医嘱停用阿片类及镇静药物,并给予纳洛酮等解救处理 A.8 B.7

C.6 D.5 8.成人癌性疼痛护理的基本要求 A.每次接诊肿瘤患者时均应进行疼痛筛查。 B.疼痛评估应以患者主诉为依据,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C.遵医嘱用药应及时、准确、规范,监测镇痛效果并预防不良反应。 D.应对患者和主要照顾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教育 答案: 1.第一题全选 2.第二题全选 3.BDE 4.第四题ABD 5.第五题全选 6. 第六题全选 7. A 8.第八题全选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疼痛科癌性疼痛治疗规范与管理

癌性疼痛治疗规范与管理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1 癌症疼痛概念:伤害性疼痛、神经痛、牵扯痛和自发性疼痛;源自肿瘤本身的疼痛、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和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2 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麻醉科执行“三阶梯治疗”用药原则用药规范: 第一阶梯:轻度至中度癌痛病人应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果有特殊指征,可合并应用辅助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有阿斯匹林、扑热息痛、醋氨酚、双氯芬酸钠等。对骨转移性癌痛常能止痛。这是因为骨转移处癌细胞产生大量前列腺素,而非甾体类抗炎药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有解热抗炎等作用。上述药物对骨膜受肿瘤机械性牵拉、肌肉或皮下等软组织受压或胸膜腹膜受压产生的疼痛也有效。 第二阶梯:当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满意止痛时,应弱阿片类止痛药,称为第二阶梯。临床主要应用可待因、右旋丙氧酚,可待因效果更好。 第三阶梯:中度和重度癌痛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在第一、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时采用,此类药物效果好,但易产生药物依赖和耐药性,连续用药后不能停药,若迅速停药就会产生戒断症状;重复用药效果逐渐下降,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效果。

强阿片类止痛药的应用需考虑许多因素,如年龄、性别、全身情况、癌症类型及疼痛程度和广泛度。药物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通常由小剂量开始,根据临床经验增加到恰当的剂量。 三阶梯治疗中的辅助用药:针对癌痛病人产生的全方位疼痛,除了局部疼痛外,还要治疗社会性、心理性因素所导致的疼痛,此时可选用辅助药物进行治疗。 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管理: 病人需持有卫生行政部门的疼痛治疗卡和病人及协办人的身份证,门诊挂号疼痛门诊,由疼痛门诊医生开局处方,依据医院管理规定开出一定数量镇痛药,一般为3天量,同时指导病人用药,评价用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作好文书记录。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科室负责人。 二癌症疼痛的神经介入治疗 1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术 规范:股神经、臂丛神经穿刺置管术等,常规皮肤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确定理想位置,置入导管,导管深度不小于10 CM,缝合固定导管,注入实验剂量,观察效果,无菌贴膜覆盖并妥善固定。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规范与流程图

术后镇痛的治疗规范 规范术后镇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逐步实现无痛化医院水平,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术后镇痛的基本原则 1、术后镇痛需因人而异的选择镇痛方案。 2、确定疼痛的强度,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 3、应有专人或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进行随访。 4、术后镇痛随访重点为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5、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治疗效果评估。 6、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药物剂量、确保镇痛效果。 7、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具体内容:1、实施术后镇痛的麻醉医师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掌握实施对象的外科情况。 { 2、术后镇痛必须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不愿意接受术后镇痛、

对镇痛观念不理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药物成瘾史、觉醒障碍、循环功能不稳定和低血容量病员以及婴幼儿不适用病人自控镇痛(PCA)。 3、术后镇痛要加强监护和巡视,每24小时至少巡视2-3次,监测病员疼痛评分、心血管和呼吸参数、镇静程度、运动和感觉阻滞平面、相关副作用、查看硬膜外穿刺点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 4、有详细的术后镇痛记录,包括:镇痛方法,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包括阿片类药,局麻药,其他辅助用药,用药时间,所用药物总量和浓度、初量,单次追加量、锁定时间、持续给药速度、最大给药量。 5、术后镇痛应做到①将副作用减到最少;②预防并发症;③用药个体化;④保证病人镇痛满意。 6、应告知手术医师或值班护士,病人及其家属,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通知麻醉科,以进行相应处理:①镇痛效果不满意;②输注管道及输注泵故障,③皮肤感觉进行性减退,阻滞平面上升,④麻醉恢复后再次出现运动阻滞。⑤病人进行性嗜睡,难以唤醒,⑥供氧时S p O2 <90%,不供氧时S p O2 <85%;呼吸频率<10次/分。 7、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为麻醉科镇痛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术后镇痛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每月一次,内容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概要

编者按现有证据表明,在阿片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改善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滥用和挪用,提高费用效益比,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学会(ASIPP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有关使用阿片治疗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指南。指南的全文刊登在最近发表的Pain Physician杂志上。该指南主要由疼痛介入治疗医师使用。本指南没有提出硬性规定的治疗建议。现摘译其中第8.0节阿片使用原则部分供大家参考。 阿片使用的原则 序言 在疼痛介入治疗中,病人可能不仅接受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还可能接受其他控制性或非控制性药物的治疗。另外,病人还可能接受控制性药物作为介入技术的辅助治疗,或用其治疗并存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基本观念 处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原则是: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价(法定进行生理评价,选择进行心理评价,正确记录定期评价的疗效结果,特别需要评价的是对功能状态的影响、疼痛缓解程度,发现和治疗不良事件,监测滥用行为。另外,病人还必须遵守控制 性药物协议和各个机构提出的规定指南。图1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表1为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流程。 图1 慢性疼痛综合评估和处理的建议流程 1、评估和处理 2、病史 疼痛史 用药史

心理社会史 3、评估 生理 功能 心理社会 诊断性试验 4、印象 5、处理计划 6、其他治疗手段 7、诊断性介入技术 8、治疗性介入处理 9、再次评估 10、持续疼痛 新发疼痛 疼痛加重 11、疼痛充分缓解和功能状态改善 12、再次全面评估 13、出院或维持 评价

合适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基于对病人当前症状的最初评估做出的治疗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和治疗中最关键的三个要素是病史、体检和治疗决策。其他内容包括会诊、协调治疗、当前问题的性质和面对面评估所需要的时间。 病史 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系统回顾、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 现病史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由最初发生到现在有关当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情况。现病史包括的内容有: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时间分布、背景情况、影响因素;伴发的症状和体征。 系统回顾是通过全面询问全身系统的情况,以发现病人当前或以前可能有过的症状和/或体征。 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对接受阿片治疗的慢性疼痛病人很重要。这部分内容为回顾病人的过去史,包括过去的经历、疾病、手术、伤害和治疗情况;家族史为病人家族中的医学事件、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因素;社会史为对应于病人年龄的当前和过去的活动。 疼痛介入治疗中的过去史包括过去疼痛性疾病的病史;交通事故、职业或非职业性伤害;各种疼痛性疾病的病史;关节炎、纤维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药物依赖、酒精中毒或药物滥用;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自杀倾向等。 家族史也很重要,必须包括各种疼痛性疾病(包括退行性疾病的病史,还要包括家族性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依赖、酗酒和药物滥用,以及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自杀倾向等,尤其是第一级直系亲属者。 下列社会史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而言也非常重要:环境、教育、婚姻状态、子女、习惯、爱好、职业史、家族支持系统和娱乐性药物使用。 对功能状态的影响

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综述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概论 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技术概况做一系统性介绍,希望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做好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工作,帮助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护理进展 国内的调查表明:在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各期癌症患者中,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患者,75%都有疼痛问题,且92.51%的癌症患者为中度疼痛[1],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患者最为恐惧和最难忍受的症状,其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护理对策中,消极、祈祷的疼痛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积极、勇敢的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2]。由此可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癌痛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1.癌症疼痛简介。 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疼痛,癌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肿瘤疼痛原因包括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80%、肿瘤相关或无关的疼痛综合征占10%左右、肿瘤诊断或治疗相关的疼痛占10%左右等等。另外,大部分肿瘤患者因患“绝症”后的心理改变、对肿瘤知识的缺乏、家庭社会生活的改变加重肿瘤患者的躯体疼痛,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医疗护理不仅需要有效的镇痛治疗,还需要针对肿瘤疼痛的特殊护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及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止痛剂和有效止痛方法,90% 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通过1400名注册护士问卷调查表明,最佳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是对疼痛估计不足、处理疼痛的知识不够和患者不愿报告疼痛[4]。因此,获得疼痛护理的良好疗效,疼痛的评估和再评估是基础。 2.疼痛评估。 2.1疼痛的分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微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持续或阵发性疼痛,可短时耐受,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Ⅲ级:不可忍受的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持续,活动受到限制,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中晚期肿瘤患者大多都是疼痛Ⅲ级。 2.2建立疼痛护理单:疼痛患者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的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2.2.1疼痛护理单的内容: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疼痛的分类( 急性、癌痛、慢性非恶性疼痛);入院时疼痛的情况( 有无疼痛、周期性疼痛、活动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疼痛的部位(A、B、C 等),出现的日期、时间、部位、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多数对青霉素产生变态反应,需要警惕。应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d对青霉素变态反应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也曾有个别患者用青霉素变态反应而换用头孢菌素不发生变态反应。i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为300@g mL-1。皮试结果判断按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 3.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等,尤其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 3.4造血系统毒性: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5肾损害: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无尿等。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为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3.6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尚在体内干扰维生素 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较明显的出血倾向。在7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因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使出血倾向更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3.7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因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作用,当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4头孢菌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4.1头孢菌素与)-内酰氨酶抑制剂合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由产生)-内酰氨酶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的)-内酰氨酶抑制剂有:舒巴坦、舒它西林、克拉维酸等,但价格也昂贵。 4.2头孢菌素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但必须注意和监护肾功能情况,以免对肾功能损害。此外,与氨基甙类抗生素不能在同一注射器或输液瓶内配伍。 4.3头孢菌素可干扰某些检查结果:以本尼迪特溶液(beni dict)或费林(f ehli n g)溶液及cli nitest试纸检查尿糖时,可出现阳性反应,但不干扰酶法测定的结果。 (2002-11-21收稿;2003-01-03修回) [文章编号]1671-6051(2003)02-0117-03[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董碧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世界卫生组织(W 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项重点。由于在很多国家中癌症在诊断时大部分已经超越了根治范围,因此,一般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肿瘤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姑息治疗中,W HO 又首先把癌症疼痛提到重要和优先解决的地位。 据W HO统计,1997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多万,每年620万人死于癌症。而引起病人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就是疼痛。现有资料表明,60%~90%的癌症患者经历过疼痛,中、重度疼痛占50%,30%伴有重度至非常严重的疼痛。在非转移性癌症患者,疼痛占15%,而其中50%~80%未得到适当的镇痛治疗,世界范围内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在中国,癌性疼痛发生率为51%~61.6%,中国现有260多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180万,死亡140万,每天忍受疼痛者在100万以上。 癌性疾病的早、晚各期都可能发生疼痛,剧烈疼痛有时是患者及家属决定停止治疗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1986年W HO提出“癌症能控制,而且必须得到控制”,要达到“2000年时,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1991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的通知”。近年来随着三阶梯治疗方法的推广,已有不少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仍未让癌痛普遍获得理想的缓解,如在发达国家,50%~80%的癌性疼痛没有得到完全控制,而中国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 711 2003年4月成都医药A p r.2003第29卷第2期CHE NGDU MEDI CAL J OUR NAL V o l.29N o.2

癌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癌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情绪状态,对其进行评估和实施相 应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疼痛评估护理 癌是肿瘤的一种,为恶性肿瘤,因癌肿压迫局部的组织器官,神经或血管, 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而致痛。 在人类发展史中,疼痛是最早被重视和探索的医学问题之一。2004年国际疼 痛研究学会(IASP)将10月11日列为世界镇痛日,并建议据各国情况将10月中旬一周定为镇痛周,我国第一个镇痛周是2004年10月20-26日,主题是:免除 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目前出台了第五镇痛周是2008年10月11-17日,主题是:对抗癌痛[1]。 1 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一感觉的一种情感反应[1]。疼痛现已被列 为“第五生命体征”[2]。 2 疼痛与癌症的关系及发生率 2.1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而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 疗措施均可能引起疼痛。癌痛是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 生存质量。 2.2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500万患者在癌痛的折磨中艰难度日,其中50%~80%患者没有得到缓解;每年有250万患者因癌痛得不到及时治疗而 死亡。60%~90%晚期患者有剧痛,约25%患者临终前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 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疼痛 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体质等多方面产生不同程 度的影响。 3 癌痛的评估 3.1 影响癌痛的原因 3.1.1 患者的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一般来说,年长者 较年幼者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同等程度的疼痛在性格外向 者反应会强烈,主诉更多。民族、家庭、过去的经历对疼痛的评估均会产生影响。癌症病人的疼痛由肉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3.1.2 护士因素 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 求镇痛时才被动的予以处理。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导致患者主诉与护士评 估不一致占77%,护士过低评估病人的疼痛占54%,护士过高评估疼痛仅占13%。 3.2 常用的评估方法 3.2.1视觉模拟评分法。 3.2.2 口述评估法。 3.2.3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 3.2.4 Memillan疼痛估计表。 3.2.5 监测患者的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 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4 疼痛的护理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WHO将姑息治疗列为癌症治疗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199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我国自90年代推行,并于1993年下达“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直接导致了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癌痛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在全球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但至今仍未普及到的全部癌痛患者受益。“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是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1、治疗癌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癌痛及其治疗带来的心里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癌痛的评估方法 ①数字分级法(NRS):数字分级法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国际上通用。 ②根据主诉的程度分级法(VRS分法),分为4级。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目测摸拟法(略) 3、三阶梯止痛原则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药物(非甾醇类止痛药物)。该类药物对轻度疼痛有肯定疗效,并可增强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止痛效果,延长对阿片类药物量增加的需求或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但该类药有“天花板效应”。只能用一种不行就改为第二阶梯止痛药物。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品主要有可待因等该药对中度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该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被有封顶效应的NSAID药物剂量所限,当癌痛不能消除时应改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品,主要有吗啡、芬太尼、美沙酮等,该类药物可选剂型多,且无“天花板效应”。只要能正确选择,按时给药,用量恰当并合理使用辅助药物,预防及治疗不良反应,90%以上中,重度癌痛患者可消除疼痛。 4、合理用药的几个原则 合理处方原则:对病人用药正确、剂量适当、治疗期限合理而且用药产生的危害性极小。 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无创给药(口服、外贴、直肠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观察病人服药后反应并及时处理。(五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