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文
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天、火箭、以及机械和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对于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高比强度、高必刚度、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对于单一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就促进了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与传统材料相比,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金属高韧性、高塑性等优点,还有加入颗粒的高强度、高魔量的优点。

该文针对不同工艺(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制备的SiC/ZL102复合材料在3.5%的NaCl溶液中进行时间分别为1天、2天、3天、4天、5天的腐蚀,分析他们在不同的腐蚀时间后的增重和去除腐蚀物后的失重,及在 3.5%的NaCl溶液中,对其进行电化学腐蚀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制备的SiC/ZL102复合材料的极化曲线。

关键词:SiC/ZL102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腐蚀;极化曲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aerospace, rockets, and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so on industries.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high stiffness will,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fatigue and so on.For a single metal or polymer materials can not meet demand.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https://www.360docs.net/doc/a24888367.html,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terials,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not only metal, high toughness and ductility, etc., as well as adding particles of high strength, high magic amount of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techniques (gravity casting and pressure casting) SiC/ZL102 composite prepared in 3.5% NaCl solution, the time was 1 day, 2 days, 3 days, 4 days, 5 days of corrosion. Analysis of the corrosion of their time in different weight gain and weight loss after removal of corrosion products.And in 3.5% NaCl solution,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its different processes (gravity casting and pressure casting) composites prepared SiC/ZL102 polarization curve. Key words: SiC/ZL102 composit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corrosion; polarization curve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是以铝及铝合金为基体,与各种颗粒人工合成的复合材料,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之一,近年来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尤为迅速。这不仅因为它具有重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以及良好的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等一系列优点,而且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丰富的铝资源,另外可用常规设备和工艺加工成型和处理,因而制备和生产铝基复合材料比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更为经济,易于推广和应用。因此,这种材料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1-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解决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制备成本昂贵的问题,而且材料各向同性,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纤维损伤、微观组织不均匀、纤维与纤维相互接触、反应带过大等影响材料性能的许多缺点。所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并日益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己成为当今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经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上逐步向民用工业方向发展,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在汽车上取代传统的铸铁材料,不仅可减轻汽车重量,提高其性能,而且能节油、减少排污和延长使用寿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日益向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很多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制备工艺上,如普遍采用原位合成工艺,所用的增强颗粒有TiC、SiC、TiB2等。

1.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1.2.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有竞争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品种之一。尽管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难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相匹敌,但它却有着极为显著的低成本优势,而且相比之下制备难度小、制备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并可以采用传统的冶金工艺设备进行二次加工,因此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国对国防工业投资力度的减小,即使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也越来越难以接受成本居高不下的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料。于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又重新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它作为关键性承载构件终于在先进飞机上找到了出路,且应用前景日趋看好,进而使得其研究开发工作也再度升温[7]。

近十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综述性文章并不鲜见,其中也大多提及应用状况[8-11]。然而,这些文章中有关应用的评述一方面缺乏最近五年的新进展、新成果,另外在内容上或者仅是应用前景介绍,或只是大体指出应用装备和系统的类别,或仅是处于样型研制、验证阶段的工作,而对具体详实的工程应用实例却少有报道。而设计使用部门恰恰最希望对该材料的工程应用状况有深入地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我国航空航天工程中应用的技术风险,使我们少走弯路,并且由此还能够确定应优先采用该种材料的工程目标。

1.2.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为代表的低成本金属基复合材料得到迅速发展。航空工业对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要求极高,一直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最具挑战性的应用领域。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的应用远远滞后于航天领域[2]。

由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因此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航天航空、军事、汽车、电子、体育等领域都是这种材料大显身手的好地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按其用途分类,可分为结构用材料和功能用材料两大类,其中功能用材料又可分为仪表级、光学级、电子级和耐磨级[12]。

作为结构材料,SiCp/Al复合材料已大规模应用于直升机旋翼系统上。英国航天金属基复合材料公司采用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法研制出了高刚度、耐疲劳的SiCp/Al复合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法国Eurocopter公司生产的EC-120新型民用直升机。此外DWA公司的25vol%SiCp/6061Al复合材料仪表支架已用于承载Lockheed飞机上的电子设备,Alcan公司生产的SiCp/6061Al复合材料自行车框架已在Stump jumper M2山地车上得到使用,BP公司研制的SiCp/2124Al白行车框架也已经在Raleigh’s赛年车上使用。此外Alan公司用Al2O3/6061Al复合材料汽车驱动轴来替代合金钢轴[12]。

作为仪表级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刚度、低密度、高微屈服强度、低热膨胀系数、好的导热性和尺寸稳定性,早在1985年,美国就采用SiCp/Al复合材料制成导弹惯性器件仪表壳体。用来替代铍合金和铝合金,并发展为继铍合金、铝合金之后的第三代航天惯性器件材料,1985年以后,这种材料迅速应用到航天飞机、导弹和卫星等航天器的零部件上[13]。

作为光学级材料,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台材料制作轻量化光学反射镜在国外科技文献中已有公开报道,1987-1988年美国ACMC公司与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合作,采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制成超轻量化空间望远镜(包括结构桁架部件与反射镜)和坦克激光反射镜。该ULW空间望远镜的主镜直径0.3m,整个望远镜仅重4.54kg[13]。

作为电子级材料,LEC公司生产的SiCp/Al复合材料于1996年应用于GM 电动汽车和Evl客车上,替代Cu/W合金。随后,1997年用该材料又制作IRIDIUMO的系统部件应用于Motorola公司发射的卫星上,并决定以后70多颗卫星均使用该材料。这一应用是电子级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发展的新的里程碑[14]。

作为耐磨材料,Alcan公司生产的SiCp/Al复合材料汽车刹车片已于1995年由福特汽车和丰田汽车正式投入使用。Lanxide公司生产的SiCp/Al复台材料汽车刹车片,于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日产量1000片[14]。

以上只列举了一些国外公开报道的应用实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还可应用于:卫星和空间领域,如激光反射镜和X射线望远镜;导弹部件;惯性导航平台及陀螺仪;电子器件,如微波渡导管、散热器等;体育用品,诸如自行车链、齿轮、高尔夫球头等[1]。

国内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使我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材料的组织性能、复合材料界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在材料制备技术方面已基本掌握了粉末冶金法、搅拌铸造、压力铸造及共喷沉积四种主要制备方法,并逐渐完善了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工艺的稳定性。国内从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单位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其中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的中试基地,拥有粉末冶金、搅拌铸造、共喷沉积和压力铸造四

种主要制备技术,其中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6]。

在其它民用方面,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一种新型废弃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也在开发研制中,这种材料以废弃玻璃和废旧铝材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研制一系列复合材料,该系列复合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且由于特有的环保优势而颇具工业化开发优势。

总之,从近几年国外公司数量之多和开发应用领域之广来看,在本世纪初,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不仅会成为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而且会逐步拓宽民用市场。我们坚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型材料。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相的选择

1.3.1 基体的选择[17]

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质要求,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可在25%-95%之间变化,绝大多数为80%-90%。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纯铝和铝合金都可以用作基体,无论用哪种作为基体,都必须要考虑一下三个方面:(1) 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2) 复合材料组成的特点;(3) 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的相容性。

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相容性在选择基体时也要充分考虑。在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要考虑到界面间的反应是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应避免选用有严重界面反应的基体。表1-2介绍了一些增强陶瓷颗粒及其有关性能。1.3.2 增强相的选择

金属基复合材料正是由于增强体的加入并与基体的良好复合才具有比普通金属材料更高的性能,因此增强体的选择非常重要。针对材料的具体应用,增强体首先应具有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如作为结构材料时,增强体应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密度等性能,而作为耐磨材料时,硬度、耐磨性是主要的选择依据。同时,增强体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金属基体有良好的浸润性,以保证增强体与基体金属良好复合和分布均匀。此外,增强体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15]。

选择增强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从热力学上考虑反应的可能性;(2) 从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上考虑增强颗粒的硬度、耐压强度、弹性模量、

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等各项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3) 基体和增强体之间的相容性;(4) 制造成本。此外,原位合成时还必须要考虑到颗粒的密度以及颗粒与基体的结合性能。

目前为止,原位复合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体有:碳化物中的TiC、

表1-1 增强陶瓷颗粒及其有关性能[1]

[1]

颗粒

性能

密度

(g/cm3)

热膨胀系数

(10-6/℃)

强度

(MPa)

弹性模量

(GPa)

B4C 2.52 6.08 2579(24℃) 448(24℃) SiC 3.21 5.40 - 324(1090℃) TiC 4.93 7.60 55(1090℃) 269(24℃) ZrC 6.73 6.66 90(1090℃) 359(24℃) Al2O3 3.98 7.92 221(1090℃) 379(1090℃) SiO2 2.66 <1.08 - 73

MgO 3.58 11.61 41(1090℃) 317(1090℃) BeO 3.01 7.38 24(1090℃) 190(1090℃) ZrO2 5.89 12.01 83(1090℃) 132(1090℃) AlN 3.26 4.84 2069(24℃) 310(1090℃) Si3N4 3.18 1.44 - 207

C 2.18 1.44 - 690

Si 2.33 3.06 - 112

Al4C3、SiC、B4C;氧化物中的的Al2O3、TiO2;氮化物中的AlN、Si3N4、TiN;硼化物中的TiB2等[17]。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针对SiCp/ZL102复合材料,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SiCp/ZL102复合材料,在重力浇铸和压铸下,分析他们的抗拉强度及拉断后其端口形貌。

2.分析重力浇铸和压铸的SiC/ZL102复合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

3.利用3.5%的NaCl溶液对重力浇铸和压铸的SiC/ZL102复合材料进行腐蚀,时间分别为1天、2天、3天、4天、5天,分析他们的增重和失重。

4.在3.5%的NaCl溶液中,对重力浇铸和压铸的SiC/ZL102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腐蚀。

1.4.2研究的意义

对上述的腐蚀实验的研究分析,更深的了解造成SiC/ZL102复合材料腐蚀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或阻止腐蚀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借助该实验来提高该材料的耐腐蚀特性,通过材料基体的选择,颗粒大小,数量等的选择,制备出耐腐蚀性能最佳的材料,以提高材料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对材料的后续开发与应用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的拉伸比较及

组织分析

2.1 SiCp/ZL102的制作

2.1.1 重力铸造

重力铸造是制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专指金属型浇铸。

其工艺流程为:熔炼、浇料充型、排气、冷却、开模、热处理、后加工。

重力浇铸的特点为:1.铸件内部气孔少,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产品的强度可得到较大提高,甚至超过压铸产品。2.产品致密性低。依靠液体自重成型,产品的致密性较压铸要低,其强度也稍差,但其延伸率较高。3.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浇铸产品在冷却收缩表面容易形成类似抛丸的凹坑。4.冲型慢,生产效率低。其生产效率只有高压铸造的1/4左右,导致产品成本高。5.模具寿命较压铸要长,模具成本低。6.工艺较简单。7.不适宜生产薄壁零件。

2.1.2 压铸

压铸是铸造模锻的一种方法。压铸模锻工艺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该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外表面光洁度达到7级(Ra1.6),如冷挤压工艺或机加工出来的表面一样,有金属光泽。所以,我们将压铸模锻工艺称为“极限成形工艺”,比“无切削、少余量成形工艺”更进了一步。压铸模锻工艺还有一个优势特点是,除了能生产传统的铸造材料外,它还能用变形合金、锻压合金,生产出结构很复杂的零件。

2.2 拉伸结果比较

试样由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复合材料,经过车削加工而姓成的棒材。标距长度和直径分别为80mm和由10mm。拉伸实验是在电子拉伸试验机上进行,实验环境为空气介质[17]。

材料的抗拉强度(Rm)、断面收缩率(Z)、延伸率(A)入表2-1

表2-1 SiC/ZL102复合材料的性能

式样抗拉强度

Rm

(Mpa)

断面收缩率

Z

(%)

延伸率

A

(%)

重力铸造的

SiC/ZL102

167.34 2.37 1.00

压铸SiC/ZL102 141.30 0.00 1.13 由于在浇铸或压铸过中存在这缺陷,如气孔、杂质或没有搅拌均匀碳化硅聚集,导致在拉伸过程中产生了脆断如图2.1,从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出式样在拉伸中突然断裂,使的式样的抗拉强度没有升到最大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也没有明显变化。

图2.1 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的拉伸曲线

2.3 显微组织和颗粒的微观形貌

第三章 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在3.5%NaCl 溶

液中的腐蚀性

3.1 实验过程

3.1.1 实验内容

从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的式样上利用线切割分别截取五段,表明式样的顺序,程他们的质量。配置3.5%的NaCl 溶液(程3.5克NaCl 和100ml 去离子水混合)十份,把十个式样分别放入3.5%的NaCl 溶液中,尽量使试样与烧杯的接触面要小,腐蚀时间分别为1天、2天、3天、4天、5天。腐蚀完后,在程他们的质量及用显微镜观察他们的表面形貌,如图3.1,然后用20克的三氧化洛、50ml 磷酸和1000ml 水混合,保温80℃,把式样放入浸泡5-10min ,取出腐蚀物。然后再程他们的质量及用显微镜观察他们的表面形貌, 如图3.2。对比同种工艺下不同时间的腐蚀及相同时间不同工艺下的腐蚀。

实验中用到得主要仪器有:

3.2 结果分析

第四章 重力铸造和压铸的SiC/ZL102的电化学腐蚀性

-1.6

-1.4

-1.2

-1.0

-0.8

-0.6-0.4-0.20.0

0.2

I (Amps/cm 2)E (v o l t )

同上

参考文献

[1] 乐永康,张迎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

用.1997,12(5):33-39

[2] 刘智雄,刘荣佩,张国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昆明冶

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5):5-10

[3] 刘金水,肖汉宁,舒震等.热爆反应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

程.1998,16(3):64-66

[4] 吴人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J].金属学报,1997,33(1):79-84

[5] 李成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宇航材料与工艺.1995,4:1-4

[6] 李凤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1:

48-52

[7]乌崇德,傅丹鹰,益小苏.宇航材料工艺,1999,8(4):11-15.

[8] H Liu,B Michel . 材料研究学报,1995,9(S):56-571.

[9] 黄泽文.材料导报,1996,增刊:18-25.

[10] 朱和祥,黎祚坚,陈国平. 材料导报,1995.3:73-76.

[11] 张迎久. 材料导报,1997,11(3):52-56 .

[12] 樊建中,桑吉梅,石力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应用和发展[J].材

料导报.2001,15(10):55-57.

[13]崔岩.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应用[J].材料工程.2002,

6:3-6.

[14] 王文明,潘复生,Lu Yun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的

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7(3):61-66.

[15] 张大童,李元元,龙雁.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0,

28(l):5-9.

[16] 樊建中,姚忠凯,李义春,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

导报.1997,11(3):49-50

[17] 武振生.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硕

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18] 王文明.SiCp/6066Al铝基复合材料工艺优化及弹性模量的数值模拟[D].重

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杜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让语文教学“全线提速” 单位:肥城市安庄镇坡庄小学作者:杜冬梅

让语文教学“全线提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在语文教学上,“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现就给合我近几年来的教学体验来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激励者、参与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提高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在语文课堂上教学中,教师应依据题材不同、课文内容的不同、学生自身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只有做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才能创造多彩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效益的最大值得到充分发挥。 1.趣味导入,引人入胜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所以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巧妙的选择最佳的导入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全线提速”。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比喻导入、意境导入、引用导入等。如在教授新课《飞向月球》时,我采用的是答问导入法。在一上课之时,就面含微笑的说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美丽吗?你们有没有想过住在其他的星球上呢?如果给你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们希望自己生活在怎样的星球上呢?”这段话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纷纷举手发言。紧接着,老师又神秘的说:“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月球上去参观,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这样的导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设置情境,体悟感情 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指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的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精心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指导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精神和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无限怀念之情,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亲自布置了教室:黑板正中挂了一幅邓小平的遗像,上面披着黑纱,下面配一朵白花,遗像下工工整整的写了“在大海中永生”的课题。上课时,我用低沉的声音说着:“1997年2月19日,是亿万人们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去世了,噩耗传遍全国,神州悲歌动地。3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生命与自然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然要坚持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1]。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一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生态文明。在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持续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2]。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

电大论文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兵团电大红山分校马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因此要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真实全面的了解,2012年10月15日至20日,我对乌市第三小学600多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乌市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3%,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40%。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2%,双休日内也仅占10%。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00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浅表性阅读,满足于儿童动漫书籍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5.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5%,能背20首的占30%,能背30首的占10%,能背40首的仅占5%,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离新课标的要求甚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是一位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成,特别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有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你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了出来;有时你讲这,他问那;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的和学生讨论解答。老师要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问,想问,这是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来源 1、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 2、来自于课堂生成 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 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提问,往往会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是种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我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同学们,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个小声说的学生这时挺高兴地和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这个神奇的机器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暴雨时吸进水,干旱时喷出来抗旱,火灾时吸进火,又马上有人质疑,火和水吸在一起会打架吗?老师借势问:“那你怎么设计让他不打架呢?”有学生马上回答:“设计两层——”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求知欲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质疑,问难,回答,补充,由于我课前设计有效地问题,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地有效问题,真是酣畅淋漓地理解了短文,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呢? 1、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 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

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科技发展;辩证 1 引言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然而,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自然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适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说明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的形态出现。但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因而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许多当时还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但非常迫切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用宗教与神学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说明的方式。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兴起,实现了自然观念上的根本变革;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随着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并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新图画,从而使辩证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能更好的与自然界沟通,发现其客观规律。在现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逐渐从上帝手中夺回了人类的控制权,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不屈与伟大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就如同我们今天看《西游记》一样,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而在当时这却反映了一种严肃而虔诚的象征。神学的存在大多是用来弥补当时无法用届时掌握的知识来解释,而现在根本不需要宗教和神学来弥补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事情。因为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现在无法解释的时候,到将来终将被人类所知晓。科学的知识只应该在科学的范畴之内解决。在有关科学和宗教、神学的关系方面,人类终于能够挺起胸膛说出不需要证明大家也知道是正确的推断了。就如同人们常说,今天的科幻往往就是明天的科学。自然科学的进步决定哲学家前进的隐喻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着哲学的发展。无论是何种自然观,都是先植根于当时的科学与自然认识的大环境,再从中吸取养分,经过深刻地思考与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例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培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课内教学的延伸,还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与扩展,更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孩子一提到课外书,就觉得头疼。感觉读书是一种“刑罚”,是老师让我读或是家长逼我读的。课外书对于他们而言,买来是摆着当装饰看的,不是拿来读的。往往一个学期下来,书还是崭新崭新的。买书是迅速的,读书堪比龟速,甚至原封不动。似乎书买来了,就算是读过了。读书毫无乐趣可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呢? 一、联系家庭创设阅读的条件 父母读书多的家庭,孩子也爱读书。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爱读书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但多数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自己难得读书。因此,作为教师,可通过告家长信、校讯通、家长会、读书回执等形式紧密联系家长。其一在于改变家长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其二在于提升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管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

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的需求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感兴趣。所以教师引荐读物时就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了。 二、衔接内外点燃阅读的激情 1、辅助性课外阅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和课文内容相吻合、适应小学生诵读的诗歌。因为诗歌和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既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可以先让学生诵读古诗《赞孔明》,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诗文同教,相得益彰。 2、欣赏性课外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同题材的其他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原著,让学生欣赏原著,并能与课文对比着读,不仅能读出区别,更能全面地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文学素养。如:学习了《我是什么》后,推荐学生自学《小水滴旅行记》等文章;学习《盘古开天地》一文,

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西丰小学:褚晓薇身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一、建立有效的课堂 眼下的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 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 使用合适、新颖、恰当的教学资源 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

中国古代自然观浅析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来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容,发展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自然观;天人合一;气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秦汉一直到明代,约一千五百多年间,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越早期越是如此。[1]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和产生 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有: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时空观念;自然界运动变化;自然界对立统一等。 殷周时期以人格化至上的“天”为自然界的派生者和决定者。《国语·郑语》中把“五行”看作是组成万物的五种本原。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宇宙发生论: 《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彖传》以天地为本原,提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易·系辞传》以“太极”为本原,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式。 《管子·内业》以“精气”为本原,“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淮南子·原道训》曾记:“气者,生之元也”,这就是说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万物。 《管子·水地》还认为“水”是本原。 庄子提出了“生生者不生”的逻辑,即最终的派生者一定不是被派生出来的,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而是具有永恒的性质,所以宇宙的根源是“道”。《庄子·知北游》认为人与物均是气所构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并得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结论。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的意思。“道”是最高的原则,是自己如此,以自己为法,别无遵循,不受制于任何他物。“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无为”,而“无为”就能做到“无不为”。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更多地讲人的精神境界。他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天人合一”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他的“蝴蝶梦”就是其“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典型、最生动的表现。庄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比起老子的“复归于婴儿”的境界来,更多地具有审美意义。[2]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发展 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以“天”作为世界本原。他还将“五行”体系化为木、火、土、金、水,认为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并提出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孟子的“天人合一”,虽有人伦道德的内涵,但其中的“天”还没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含义。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则在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浓厚氛围下,把孟子的“义理之天”的“义理”向宗教神学的方向推进,认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属性。“人之(为)人本于天。”(《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所以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不过董仲舒的“天”,也不是基督教的“上帝”。“天、地、阴、阳、木、水、土、金、火、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春秋繁露·天地阳阴》)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天”字,即“人本于天”之“天”,是包含“天、地、阴、阳、木、

自然观论文

中国自然观的发展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文明之路,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人与自然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当前的自然现状,对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基础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尤其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不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看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和绝对化。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 但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核武器的威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并未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深深的不可摆脱的生态危机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警告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代已不再是一个理想的口号,它是我们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而提出来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自从布伦特兰女士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来,强调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建立起一个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球生态圈”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共同愿望。但这一阶段仍处于设想时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其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走近我们;阅读,让我们记住历史和时间……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等事实。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做好“点灯人”,让学生向往阅读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的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一种对阅读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 二、做好阅读宣传,让学生走近阅读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阅读,我会在班级里面为阅读宣传。 (1)大声给学生读。比如说每天中午课前的20分钟可以定为阅读的时间,每天读、每天读,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每天午间的20分钟,成为他一天当中,最憧憬最快乐的时光,然后他记住了这个故事,记住了你这位老师,也就深深的爱上了阅读。 (2)讲述自己对书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讲给学生听,听后,他会对这本书有更深的感情,也会不自觉的捧起这本书。 (3)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来推荐阅读,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爱上阅读。 三、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比如,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评价精选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 评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评价如水融入心间 ——让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因评价而精彩。主要从运用方法和评价主体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引言:“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作为一名道行尚浅的语文老师,我正在努力学习中,边看边听,边学边做。由此积累了些许经验,那如何让课堂因评价的加入而更加精彩呢? 一、运用方法 1、课堂上,运用有效适度的表扬评价 表扬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肯定却不夸大优点,要让表扬真正激励学生。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例如:孙双金老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有一处评价让我印象深刻,请一位学生读句子,该学生读的句子很流利,但并没有读出感情来。孙老师如此评价道:“你读的真流利,声音又响亮,口齿清晰没有一个错别字,如果你能读出让老师感觉台阶多,爬得很累就更棒了!”我想这位孩子听了心里会暖洋洋的,更愿意去读。 就我自身教学而言,也尝试运用课堂评价。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有一位很少主动举手的小女生怯怯举起手,结果回答声音细弱如蚊,我抓住契机进

行表扬:“今天你勇敢地举起了手,真是一大进步,我很欣赏,可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这位女生似乎受到激励,再重复一遍时的声音要响亮一些了。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2、课堂上,运用委婉式评价 课堂上并不是一味的表扬、肯定,当然会有学生出现问题。这时不能简单粗暴的去批评,而是换种方式指出不足,既可以化解学生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也可以指出并纠正不足。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有位腼腆的小女孩被老师点名读表现阮恒害怕、纠结的句子,小女生声音很小,但读的很流利。当她读完时,老师温柔的声音及时出现:“你读的可真流利,下次回答自信些让老师听到你响亮的声音。”那个小女孩在后面课堂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声音响亮很多。同样有位小男生,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老师面带微笑,请他来读相同的句子,男孩读起来却磕磕巴巴的,小脸慢慢涨红。老师不慌不忙地走到他身旁“你已经尽力去读了,再多读几遍,读流利,会很棒的。”委婉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也维护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3、课堂上,运用非语言评价

论文: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远眺巍巍群山、浩浩江海、漫漫沙漠、莽莽森林??无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宏伟壮观! 静听微风悠悠、绿叶沙沙、泉水淙淙、乌啼婉婉??更使人感到大自然美妙无比! 大自然是凝固的旋律,又是流动的画卷。这神来之韵和这神来之笔怎不令艺术家浮想联翩,又怎不使科学家觅经拆幽呢! 那么何为自然,大自然又是如何被人类所认识,这种认识又是如何发展,这种发展又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呢? 首先,我们来阐释一下自然的概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概念也是不尽相同,众所周知,现今我们理解自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发方面,从广义来讲,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它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巨系统。从狭义来讲,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这是从自然的客观性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然的概念做的正确解释。而自然观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看似简单的描述在哲学的历史上却经历了各种的曲折和磨难。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自然观的发展。最早对“自然”作哲学思考的是活动于古希腊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城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三位哲学家。米利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是: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他们一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性本原构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找出这个本原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米利都学派

通过对流行的宗教观念的改造,在事实上肯定了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米利都学派本原学说的真正局限在于,它无法解释宇宙的秩序问题。这种自然观被称为有机轮的自然观,这种有机论的自然观贯穿于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刻地影响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自然哲学。 有机论的自然观,在希腊以外其他古代民族的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如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印度佛教的自然观等等。这些古老的自然观,尽管表述形式不同,但在视自然为充满内在活力和生机的整体这点上却是一脉相通的。有机论的自然观以及由对自然的认识导致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观念形态保存在古代的哲学中,同时作为现实的文化行为又体现在人类的实践中,对于古代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一种与希腊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占据主导地位。新时代的哲学家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笛卡尔的二元论便是其经典表述,他认为,自然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实体:心灵和物质。心灵和物质作为平行的实体互不依赖,互不决定,互不派生。但是,笛卡尔认为,只有上帝才算得上实体,物质和心灵都依赖于上帝。他称上帝为“绝对的实体”,称物质和心灵为“相对的实体”。这样,借助于“上帝”,笛卡尔从形式上保全了他的哲学的完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