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学生必读丛书之120脉诊入门与提高

脉诊入门必读

中医脉诊现时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了,年青的中医朋友们都想学,但心态大多有,急.难.燥.烦.弃的情绪,急,为学多年中医而不会脉诊着急.为没有师傅带教着急.为中医存亡发展着急,这是一部分想成为真正中医接班人的青年中医理所当然的情绪,从这里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难,畏难情绪,凭三根指头我能摸出病来吗?很多高年资的老师都不知脉诊为何物我能学得会吗?脉诊真那么神!连中医教授都称切脉发现囊肿'不可能.除非是神仙,'这个情绪正常又不正常,正常的是从学到掌握直到熟练确有一定难度,不正常的是;前人能掌握为什么我们不能掌握,老师不会我们就必然不会?我在准则中有一句话;'尊重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就是对此而言,专家们学多识广有经验.有成就我们当然要尊重他们,但专家不是神,他们的学术成就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甚而他们研究不见得没有遗漏和错误,不迷信这个部分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超越,让社会获得更多发展,因而这种情绪一定要抛弃它。树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意志。燥,学了一段时间.濒湖脉学会背下来.但就是没感觉,同时学的人都会一些我怎么不行呢?那个燥,我可见过,我有一个徒弟开始第一星期.尽管手把手地教他就是没感觉,用汗流浃背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他躁的不行,但他顽强的强制自己去实践,两个月后终于开心地对我说;'终于有了看病的感觉,'真应了一句俗话;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之中。没有师傅直接带,没有实践对像,生活工作诸事缠身,学脉诊从难的感觉开始到烦,直到弃也就是完全可能的了,如果这样我也就爱莫能助了。

学脉诊者应努力创造条件,也归纳几个字吧!即.定.敢.悟.持.成,定,学者要坚定信心.要有一定的定力,实践时医患双方均要定息不能浮躁,敢;没有也不怕,学.看.记配合,联系实践有空时多反复探究,悟其中道理,持,不管困难多大.只要能坚持必有所获,我可不是学中医出身的,也没有师傅,你们中医专科,本科......总比我的基础强多了吧!我相信我不离中医本色.又简化.深入了一部份的脉诊方法并不难学,咱们共同努力在脉诊方面获取一定进展和成就是不难办到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中医脉诊习之者寡,非不愿也,实授者之过,授者亦非愿,欲授而不知,奈何!代之以西医诊断之法,看家本领渐失,反曰;不靠脉诊照样视病!哀哉!生存之看家本领已无,而又无忧者决非大医也!忧而无门而入者情由可谅,殊知遗产不继哪来升华,没有升华岂能跟上时代步伐!三指切脉而指下了了,言不清脉像.说不出症候.装模作样又岂怪废医者说;装神弄鬼?我之所以怨中医自身边缘化,我之所叹失传了老祖宗之精华!

李时珍曰;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渭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我认为他言明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若欲达上士水平.望.闻.问.切之技巧不可偏废,仅以脉为主而忽视另三诊是不对的,反之放弃脉沴更不可取,更有一个'巧'字,寓意深遂!使我联系到,一窍难得,熟能生巧,前者可概括脉诊技巧实难掌握,看过濒湖脉学后我深有感触,其言;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参伍不调。如轻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此条言明前人对涩脉脉形的感受极不相同,尽管语言形像生动具体,然我辈能阅能背,仍有无从所适之感,要掌握难啦!根据临床不断体会,现代仪器确珍,复又切脉,往来反复无数次,终于有了对短且散,一止复来,雨沾沙的认同感,但对细而迟,往来难,持反对态度,对其后'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则佩服之至。涩脉的掌握来于熟能生巧,涩脉的掌握使我的诊病技术上升一个档次以上,此后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之诊断如探囊取物,对癌症的提前发现......均具非常显著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脉诊的掌握并非高不可攀,而掌握脉诊之重要更显现得明明白白,决不是可有可无。

我的诊病程序为;切.闻.望.讲.问.查,即;不论何人何病不先问诊,理由是;1,问诊易导致脉诊前有了先入为主的基础,易造成刻意探索认为有病之脉像,2,不问先切.过细体察,如实纪录,摒弃主覌,易得真脉,闻.望之进行随后,气味,舌苔,舌系带,下肢......,包括西医的看咽喉,听诊.叩诊.血压......,并如实纪录,综合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臆断即西医病名,然后

据所得向病人详述其应有症状,并对需核实的部份开始问诊避免误差,随即将臆断告之,此为讲问,并征求病人意见,我错否!掉否?每个病人的回答都视之为老师的阅卷结果,以前病人的修正使我不断提高,因之说;'是病人培养了我,'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会说;'对,太神了,'极少有重大不同意见,取得基本一致后,对一些疾病如;乙肝,高血脂,子宫肌瘤,癌症......嘱病人到相应医院作必需捡查,得结果后再行确定治疗方法,这不是标榜自已,而是说明医者必须慎重对待每个病人,同时在实践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不断进取,从中医患双方均受益,我体会到要达到一定修为,视病人如亲人很重要,而掌握四诊中之切脉尤为重要,总结起来为五诊合参,查则体现了'洋为中用'当我们提前诊断出病情.后为仪器.实验证实后病人的依从性大为提高,为后期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我有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诊断出难断之病就是好方法。'行医准则,因为谁也没说中医用传统方法诊病的同时,不能使用现代仪器,实验求证,原则是要针对性强,尽量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开支,墨守成规,只相信老一套,就会不思进取,落后于时代,

我从不否认我们中医先人的聪慧.伟大,中医开创无损伤诊断先河的光辉,那是我们能傲视他国先人历史的闪光点,但囿于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中医理论,诊治疾病的方法,毫无疑问都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甚至带进了或多或少的糟粕,所以,对废医者我认为他们的貌似科学实际是以偏慨全或是对中医的无知,是将他们对科学的部份不成熟的观念强加于中医,实质是他们滑入了伪科学的泥潭,故要为中医不遗余力的呐喊!反击那些洋奴化的科学棍子。但是对于什么;'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不可能融合'在废医叫嚣中,持沉默的极不敢苟同的反对观念,认为这会导致中医的更难融于现代科学体系,防碍.有害中医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医西医很多认识在一些疾病上有共同点,相互补充,疗效更佳,而对传统中医的培养持欣赏赞同的态度,并非是从两种体系不能融合的覌点出发,那是什么呢?是抢救,是先继承,留住中医的根,止住中医被边缘化的颓势所必须,没有根还能发展吗?而对大多数所谓中医正在进行的'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我是相当反感,是自取灭亡,可悲而可怜!中不中.西不西,混饭吃而己!有人会说;你不是也在搞仪器.实验检查吗?是的,但不等于在搞纯西医诊断,是利用现代科技力求发展,提高中医的传统诊断手段,不是盲人摸像。

基于上述认识,大胆探索.小心求证,提高脉诊等技术成了我追求的目标,应该说我们现时所处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所赋于我们的条件已远远优于我们中医先人所处时代,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较前先进得多的仪器,实验及实验条件都在不断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人体,对世界有了比前人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祖国医学向前推进呢!抛弃静止的.无所作为的覌点是中医.不.是整个中国医疗界应该的立场,当然发展,提高不是喊口号就办得到的,也不是搞点中医技术加西医技术的凑合,那种中医科学化是形式.是地道的欺人的表面文章。现时的中医院校办的中西结合班就在干这件蠢事,中医,西医老师各讲一套.相互攻奸,学生不知听谁的,让学生去结合?有的居然一次招十多个班,误人子弟。这样不对.那样也不行,就你行?看了我的上述内容有人可能会斥责我。实际上我在分析利弊,试图在谈中西结合正题前.先力图解放思想.妄图取得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医对脉像,脉形认识多矣!但对各种疾病在脉上力度的变化研究还很不够·就是对前两者的描述让人也很难在实践中认知.掌握,现代有些同仁正在研究脉诊,有的已取得令人钦佩的进展,本人对脉诊及相关诊断亦探讨.研究四十余年,体会颇深,不敢窃喜以存私,囤积以居奇,此后将逐条道来,试图与大家共享.共研,共进.

中西结合诊治疾病探讨

第一部分中医脉诊初探

引子

中医脉诊始于内经前,详于难经,推广于脉经,成熟于频湖脉学,从遍诊法到三部九候止于独取寸口至今己两千余年,作为四诊之一,为中医诊病之重要手段,里面浸透了先人们探索.求

证.补遗.成熟的无限艰辛,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中医先人们智慧的光芒,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无损伤诊断方法,从孩提时代对其神奇感,到学子时代无限向往,青年时代的孜孜不倦的探求,中年以后的不断实践体味,至老年后的初入堂奥,教徒授业,造福家人黎民,这血浓于水的情素是什么妖魔鬼怪也抹不去剪不断的了,从黑暗中摸索.到得到脉经,濒湖脉学后的求证,那豁然开朗的顿悟那是一个质的飞跃,谁说脉诊什么也摸不到?谁说脉诊不科学,是装神弄鬼?如果不是无知,那就确实是数典忘祖,

从西医进入我国后.由于其实效性.方便.可知.可证实性开始迅猛发展,为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预防.治疗疾病.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起过不可磨灭功勋的中医,则由于多种原因每况愈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比例倒置为20﹔200已成不争之事实,而20多万中医中能用传统方法看病者仅为100﹔1,中医丢掉了自已的看家本领.中不中.西不西.不思进取无疑是中医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必将是今后中医的带头人,而中医本科生.大专生无疑是今后中医的基本队伍,然能在中医岗位上就业者还剩多少人?能用传统方法看病者有多少人?能脉诊后四诊合参而言病者又有几人?能坚持传统沴法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领军人物又有多少?光靠国家保护能维持多久?因而激愤之余我这个中医的另类小人物疾呼'中医当自强', 话好说.但我深知脱离了师承教育的现行中医教学制度,或称西化了的中医教学难得教出一批成器的合格的中医来!后继乏人早已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人'是指真中医,在中医院校--中医事业的掘墓人一文中我试图指出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我喜欢的中医网友有点不占同,但他承认不会切脉,切脉是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技术,你不会那培养你的学校,教师肯定有问题,要想成为真中医靠自己去摸索积累只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能成功的!近时网上报导山东中医学院,从90多报名学生中挑选了20名成立了一个传统中医班,由10名教授任教,一个教授带2个学生,结果学生还未毕业已全被有关单位预定一空,这说明社会需要真中医,中医大有可为但必须自强!

我占成金氏脉学作者金伟先生的一个覌点,他在赞扬先人聪慧而伟大之时,又言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认识习惯,你切脉后说别人诸如肾阳虚当代人几个能理解?但对他的'在传统中医那里,脉沴讲究寸.关.尺'只是藉以了解疾病属性的方法'的言论决不敢苟同,因寸·关·尺古人对所属器官已经基本人有了明确的定位,定性,乃致预后,但他作为一个盲人由西及中的脉学理念我又极为佩服,与我似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对唐山研究脉沴的某先生说;'健康人无尺脉的说法'表示反对,我怀疑他的取脉部位有问题!有一个中医老教授提出'望.闻.问.切.查'五诊视病法,颇与我之方法相似,上面我试图说明,中医四诊之法仍有人继承,并且在不断提高它,学识有高低深研各不同,发展才是硬道理!

脉诊之所以为很多中医人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所代替,当然与掌握脉诊不易有关,时至今日我切脉之时容不得一点干拢,否则感觉全无,那是一个千变万化的纷繁世界,咱们的覌察必须全神贯注,不,必须耗精伤神.呕心呖血去体会.去覌察.去总结,那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智慧上的煎熬,这就是祖宗教我们的医,患双方切脉之前必须'定息',那微妙的.差异有时极小的脉像.脉形.脉度的变化往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变化,容不得浮躁!患者的生.愈.存.亡,操之我手,我们能麻卑大意吗!这就是我推崇'大医精诚'之缘由.定立为人准则之根本原因,奉劝欲学我此技之人,若习技以骗人赚大钱者切莫妄自跟进,那相当吃亏的,进入文章的实用部份时我将对不亮明真实身份,不加入'为中医呐喊圈'的人,谢绝进入,亦不准随便引用,发现一个就马上删除一个,知识产权我不能随便奉献给外国人,但若能抛砖引玉对我同行有帮助时,我当聊以自慰!

脉诊说难也不难掌握!金伟先生;现破格升为脉像研究员,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称号,兼任欧共体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评审委员,世界华人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他的学历是什么?盲人中专,我们这些睁眼人在他面前还能说困难二字吗?我学药

毕业.曾进修过两次西医,我有二个师傅,一,老祖宗的医学书籍,二,建立过师徒关纟但从未见过面的原北京针炙骨伤学院教授麻仲学博士,他曾写信鼓励过我'摸脉说病之人.少之又少,希望能坚持下去......,'至今难以忘怀,仅此而矣,然我自信通过我讲述体会,加上实践,初步掌握脉诊技术,并小有所成是完全能办到的,近两年带了13个徒弟,大专生12个.本科1个,资质并非拨尖,讲课加实践,长者一年,短的三个多月均基本掌握我之脉诊技术,出去实习均己初露头角,用一句俗话;'科学有险阻,只要敢登攀'为了中医的振兴,为了我可爱祖国的人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

真脏脉,死脉

真脏脉,又称怪脉.死脉.败脉.绝脉,但是从无直接感受,其原因多为垂死之人多按西医办法抢救,对垂死之人也无有心思去感受他的脉像变化,但中医先人们是详细覌察过了的,如濒湖脉学对真脏脉就有详细描述,

原文;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结脉之外,又有真脉,肝绝之脉,循刀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命脉将绝,虾游鱼诩,至如涌泉.绝在膀胱,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对死脉的描述古籍亦多,如濒湖脉学言;"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脉经>称左右两尺脉为"神门",<难经>.<景岳全书>则称左尺为肾,右尺为"命门",当然亦有其它论述,

那上面祖先人的述叙对否?是不是两尺脉都没有了,就必会'病死不愈'了呢?在尺脉消失前.后寸.关脉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方舟子曾根据生理,解剖学原理,在其"我为什么不相信切脉诊病"一文中言,寸口脉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没什么不同,都随心脏的博动而动,不可能在寸许长<指寸口脉之寸.关.尺>的桡动脉处有什么区别,从而否认中医脉诊的物质基础,他这话对否?本人曾言;肾脉健人健康,肾脉差有病恙,肾脉无人必亡,前两点多有证实,后一句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吗?

我的胡老师死前,即其神志尚清晰前,曾当面要求我"你要看着我走."我答应了,为了这最后对老师的承诺,我守候了他十余天,在他最后弥留之际,我正好左手一直未离的按在他的右寸口脉上,我一秒一秒的感受着他渐渐远去的脚步,开始右脉虽久卧病榻,其脉虽芤但较有力,寸.关.尺虽频率时快时慢但都能切到,当监护议波纹逐步趋平,他的呼吸急促起来,且出气多于进气,此时虽寸.关尚可,而尺脉突变细弱沉,同时出现了一种我从未摸到过的脉像,其从寸.关.尺越过时.似我等书写逗号,又似雀鸟轻啄.但脉率次数并不很多<即疾数,>,当监护仪波纹成一条直线时,其呼吸状态是只有出气而无进气,稍迟不足10秒钟尺脉重按亦无,而寸.关虽明显趋弱但仍存在,不足15秒关先失.寸后无,但他仍有出气,稍待约1分钟不到才停止,口腔停在张口呼气状态,此时一旁的值班医生听诊心脏跳动已无,同定死亡,撤去监护仪,安排后事,

这是首次死前脉诊,而且只摸了一只右手,感受;1,人无二脉<左.右尺脉>,病死不愈,此论正确,2,中医先人所书真脏脉不虚,非妄言,3,监护仪波纹全平还不能称当时病人生理意义上的完全死亡,4,脉跳停于前呼气停于后,5,尺脉消失于前,关.寸脉消失于后, 此虽亲身感受,但仅此一例,还需共同覌察,因机遇难得写出供同仁们共享,不作定论, 中医脉诊在脉像方面分为=十八种,其分类相当精细.有的差别极小很难区分,如浮脉与芤脉.弱脉与细脉.沉脉与伏脉,初学者实难掌握,脉形书中记载清清白白.我辈实难感受,但有相当一部份过细体会实觉极形像,尤临床常见的病脉倒易掌握,如;浮.沉.数.迟.洪.细.弦.涩.滑.结.代诸脉,因而初学者不必害怕,咱们先易后难即先入门再深研有何不可!前面几篇脉诊文章就是想跟初学者鼓气,同时也告诫不要想一蹴而成,仓公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心不精脉,以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告诫我等切脉之重要非同一般,我也是个半

调子.以研究弦脉,涩脉为主,方法相对简单易学且实际意义极易用于实战,下面请让我一一道来,

脉的分类

1,正常脉,绝大部份病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桡动脉处按寸.关.尺取脉,此类脉我们可称其为正常脉。

2,斜飞脉,有较多人的脉从尺部斜向虎口手腕侧面,名之斜飞脉.此属先天形成,并非病脉,只要我们依势持脉决不妨碍对该员疾病之探究,

3,反关脉(异位脉),有极少数病友脉不在寸口,而现于寸口背侧故称之反关脉,往可发现其有规律的博动,有一手有反关者.亦有双手均是者,此为先天所致一般并非病脉,但不易按寸.关.尺索病。

4,异行脉,此脉与反关脉相似,但有两点不同,其一,大多在正常取脉处亦可感受到有极微弱的脉动但极难感受,其二,通过有效治疗后,寸口背侧脉动消失,而正常取脉处又恢复正常脉动,此脉因病而异行于似头背静脉处,又因病愈而恢复正常,用解剖学无法解释,且先人们无此记载,故我妄自取名为异行脉。例;患者汶德湘男64岁荆州市郢城镇退休干部,2000年8月20日就诊,发现其左脉异行,本脉极弱似伏脉,经中药治疗当年9月8日复诊,吐血基本停止,而原左异行脉消失,

5,其它,如隐脉......略,

寸,关,尺所候脏器

﹝中医诊断学讲义)采各家之长,言寸口脉法是;'左寸侯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侯肝胆膈,右关候脾胃,左右尺均候肾与小腹,上.中.下三焦分属寸.关.尺,我以为前人经验颇佳,对我影响极大,是入门的关健,但发展到今天,作为中医教学的中医诊断学讲义仍未有发展让人感到可悲与失望。不是我狂妄,是为中医精髓渐失,在位者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不图发展而扼腕,痛惜,导致废医者猖厥而激愤。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我从实践中探知(包括病人的证实,现代化仪器,实验的验证)寸.关.尺所候脏器可进一步细分,如此细分的结果,多可达到中医诊断的明确化,现概述如下;

左寸,候心,脑,右寸,候肺,支气管,脑,左关,无论男.女候肝.胆.胰,右关,候胃.十二指肠.脾,左尺,候左肾.输尿管.膀胱.肠道.子宫.左卵巢.左输卵管.左输精管.左睪丸.肛门。而右尺与之对应,候右肾.输尿管.膀胱.肠道.阑尾.子宫.右卵巢.右输卵管.右输精管.右睪丸.肛门。

我非神奇,金氏脉诊连出血点在脑室或在脑桥都能从脉诊上明确,且能为ct证实那咱可望尘莫及,看了其书钦佩之余.实感难学,我相信还有能人,但我愿献丑,抛砖引玉,作年青中医,西医脉诊入门的踏脚石,望大家看后不要窃笑老汉不知趣。

脉像与脉形濒湖脉学已很详尽,我在后面的文章中某些方面也会提及一些感受,但不是重点,我想单刀直入,重点讲脉度(即有关脉像的力度),各种不同层次的脉度所示病情.病名(西医的称呼),包括五诊合参和一查,切脉的手法。

第二部分中医脉诊,五诊合参

有朋友不占成我的切.望.闻.讲.问--查之诊断程序,简言;问与切需调换位置,按常规这观点是对的,然对我的程序有误解!我网上的中医朋友,有些我自认大大超过我的水平,如·老郎中.上永健康......,有些中医本科已毕业,有的已是在读或己毕业之研究生,在理沦上丝毫不逊色于我,他们不是初学者,在我讲述脉沴体会前曾诚惶诚恐多日,怕在教师爷面前卖拳,写时亦声明;我为半调子,欲抛砖引玉,但我坚信误导不了他们o初学中医有患者将手置桌上,一声不吭,我亦心慌,切脉不行.问之不讲.无可奈何!但凡讲对一句.再问诊就很配合了,随着对脉诊的不断探索,经验积累,通过切.望已能基本说对病人症状,病名,才达到目前先切......讲,后问的技巧,这好处前已讲过,1,消除切脉前的主观性,2,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3,增加了掌握脉诊的主动性,4,并未否除问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5,关健疾病用现代仪器,实验核查,

让中医诊断逐步具有现代性,6,减少了全面仪器检查......的盲目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使我们更贴近人民而具群众性,仅问诊,病人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讲述,如;去年沙棉一病人40岁,我地X院己开入院通知,作乳腺癌切除,她不愿切,到我处求治,我按上述程序诊断后并未开方,嘱行阴道B超检查,确证患有子宫肌瘤,患者几年求医,虽经多次问诊,谁发现她患多发性子宫肌瘤?这问诊怎么没有直切主题?非不愿B超也,实乃问诊没有怀疑也!这样的例子遇到很多,不胜枚举,故才产生上述程序,强调脉诊与行诊的客观性!重要性!我不强求个别朋友非赞同我的观点,不通.可各自保留,但有一点,即;中.西不可能融合的观点我是别人怎么说也不会同意的,这一点让历史去考验罢!多论无益o

一,脉诊部位与指法

这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位拿捏不对结果往往错误,濒湖脉学言;初持脉时,令仰其掌o掌后高骨,是渭关上o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o即,桡骨茎头内侧脉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食.中.无名指分取三部,初学者看后似明,深究有别,病人有长短,茎突非一点,指距有远近,医者指头有粗细,若不区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就可能对病情的诊断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认为;

定位;

1,明确以茎骨头中央点定关位,

2,掌后横纹与关位之间中心点定寸位,

3,依寸与关之间相等间距.定关与尺的间距从而确定尺位,达长者稀布指,矮者密布指,医者指粗,患者矮,不能三指同布

4,小儿单指逐个脉位行脉诊,医者指粗.患者个矮,三指同布超出范围时,亦只能单指逐个脉位分层次行脉诊o

指法;

一般寸口脉法称寸.关.尺为三部.对各部轻按为浮取(浮候),稍加用力按中取﹝中候),用力按为沉取(沉候),3X3=9,故称三部九侯o然寸口处(除胖人外)皮肉较薄,浮取易为,中.沉取较难区分,力过则中取部位超过.力轻则达不到,沉取力过致骨往不见沉候.太轻又接近中取,如此初学者心中无标准,导致产生脉难摸,更难摸准而易弃之,当无师带传之时更覚切脉之难.难于上青天o通过多年研究.我将脉诊内容简化,在某些方面又给予细化有较大收获,利于掌握,带徒13个短则3个多月.长不过一年均能掌握,具体方法如下;

1,定中取标准;无认寸.关.尺.最强感受的为中取标准,亦可总按寸.关.尺强度最盛时为中取标准,各脉强弱依此比照确定,不同的人就有了相对可参照的标准了,但脉像仍不脱离常规,

2,定沉取标准;此仍中取时弱于中取最强标准时,即超过中取部位仍向下慢慢搜寻至最有力时定沉取脉强度,

3,浮取不必轻按,触肤即开始,

4,上三点相当三候,但行指如上还不能细分,那么倒底分几层搜寻呢?回答;多层次.依人.依当时病情定,归纳讲;从浮取指缓慢下压至中取停,确定浮取强度,中取与中取标准比,确定中取强度,中取后指头缓慢向下压至沉取最强时,为沉取强度,再向下至指肚下无感觉,此时指两侧很多人近心端(左侧)仍跳动,依与中取强度标准定弦强度,也有人远心端(指头另一则)也在跳动,定强度与左相同,亦有两侧皆跳者,实践证明,左,右,强.弱对确定病症,病轻重,转归意义极大,在后面还要逐个详述o

二.寸口脉诊法的要求

脉诊是一个要求十分精细的诊断手法之一,它容不得半点浮躁.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它,有很多人切脉之时边行问诊,事后问及,知心朋友皆说;切脉我不过是摸个浮.沉.迟.数,主以

问诊.望诊为主,啊!原来如此。那么脉沴具体应有什么要求呢?综合一下主要为下述几条;

1,医患平息,患者远道而来需休息片刻.医亦需静下心来,诊室安静.避免干扰,清晨体内外环境尤佳,但遇有病随时皆可,不拘平旦,

2,患者体位,正坐或仰卧皆可,前臂自然平伸,尽量与心脏平齐,手指自然微曲,在腕关节下置一脉枕,使气血运行通畅,以求反映真实脉像,

3,正确布指,前述,另,医者手指微曲,三指平齐,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触肤,此态感覚最敏感,予平按或手指垂直下按均不适宜,

4,总按与单按相结合,

总按,a.三指平布同时均匀用力行浮,中,沉或上下逐层次取脉,往用于比较两手总体脉像强.弱或浮中沉取频率像形态,如,孕脉,涩脉等,

b.三指分别按浮.中.沉取的最强处,以不同指力同时取脉,此尤适涩.芤.结代脉,

单按,一指取脉,它指微提,根据各部与相应脏腑关系,推测疾病发生部位.性质.轻重.症状和转归意义重大,

5,内外推寻,上下求索,欲有进展此点尤为重要!仅浮.中.层取是达不到一定脉诊高度的,充其量比不会脉诊者稍强而矣!濒湖脉学言;脉有七诊.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实际遇特殊.特弱之脉各候五动(脉动50次)都难以体察明白,因而脉诊确需一定诊候时间,张仲景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强调沴候时间的重要性,到底多少适当呢?需依人.依医者感受清楚时为定,少则脉动100次.多者1000次不为多,当三部脉有独异(特殊变化)时,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以寻找真实情况,

<诊家枢要>言:持脉之要有三;日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日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这段我理解为;轻手为浮取,重手为沉取,不轻不重为中取,中取脉强则阴阳相适,余浮为阳,沉为阴,因而举.按.寻确为探脉之阴阳.冲和之关健,然此论虽精然非细,如中取强一般情况为正常脉,但若沉取后指肚下己无脉感,而指两侧或单侧弦动者仍有疾,故举.按.寻必行但需深化!

运指尚有推.循.俯.仰.操.纵之法,书上己有不一一赘述,然记载虽简明,实际要掌握亦有难有易,需不断实践,由生疏到熟练应有一个过程,不必害怕,前言'敢于伸手实践就是对此而言。

三,脉度---提高脉诊质量的关键

在传承中医脉诊的基础上,一直有些发现用脉像.脉形解释不好!它虽在脉诊的范围内又与祖宗的脉诊方法不同,但又非常重要,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客观存在,掌握了它就能直接与西医诊断紧密挂钩,从四诊合参的求症医学转化为五诊一查的中西结合方法上来,明确的得出西医的诊断命名,并为现代仪器和实验方法所证实,这种无创伤.低廉的,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诊断方法,使群众听得清.心里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深受患者好评!彻底打击了废除中医者说中医不科学,说法玄妙,不知所云,无法证实的谬论,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科学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左证,它未脱离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常规四诊之法,但又不能等同,它的发现使我反叛中医的一切尊古不思进取的所谓正统的中医观念,又极力为中医呐喊.坚决反击方舟子.何作庥......这些伪科学棍子废医的无知叫嚣,这也是我自称为中医另类的理由之一,另外,我这个半调子发现的方法正好弥补了现代中医教学的部份缺陷,尤受我称之为'半调子中医'和西医中愿学中医者的欢迎,我的13个徒弟中有4个为中西结合大专班学生.有8个中医大专班学生,他们外出实习,招工反比中医本科生受欢迎,1个中医本科毕业现付高职称的

中医副教授也认办有了看病的感觉.充满了自信心,去年办了一个130多人的中西结合研究学会,参加者有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班大专生,一个多月后也各有进展,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反复思索.力求归纳.欲求理性化,其结论就是'脉度'的发现。

脉度---脉诊时运用不同指力进行总按.单按所得到的不同层次的脉动强度,

脉度的作用;1,总按可首先取得主要疾病的大致方向,患病的轻重与转归,

例一,总按左手脉濡.涩.弱,而右手脉强.无涩.濡,此病人多可能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其中涩脉程度较重,血压又不太高,脉博次数偏少或正常时,通常易出现心脏或脑部梗塞,反之出现脑溢血可能性大,

例二,总按脉轻触即得强度大.受凉时间就在近2日左右,轻按即得受凉当在5--6日,再按才得时逾10日,到中取前才有感受脉动者受凉当在20---30日或更长时间, 例三,总按.轻按之频率浮大(此非浮脉).洪.粗.有力,再按指肚下无感觉,但指两侧仍有脉动者,芤脉者也,如涩.数脉同时存在,此人病重,病危也!若加之舌苔黑者.可救者十之二.三,此类病人即到了西医告病危的地步。

2,单按以求具体部位.病种.病情轻重.乃至确定肌瘤.囊肿大小范围,转归。

例一,患者;汪×X,男,40岁,其脉芤.尺脉极弱沉,涩......,舌苔黑,脉博(P)次数.每分钟100---130次,(数脉)己确沴为肠癌,

例=,患者;杨×X,男,63岁,5天前因胃痛到我市X医院就诊,胃镜捡查,初步诊断为胃癌,复到我处诊断,总按;左脉.点浮.点濡.点涩,P6.约每分钟脉动70次左右,右脉点浮.点点濡,单按,左寸左点稍弦.右点弦.点涩,左关弱沉点稍弦,左尺弱沉,右寸点稍弦.右关较弱沉左稍许弦右点稍弦,右尺可,苔根黄......,bp;162/96mmhg,记录.书写病名为;1,高血压,有梗塞倾向,2,胃溃疡,3,胆囊炎,4,轻度前列腺炎,5,痔,然后逐一讲述症状,排除了胃癌,病人应正确后开中药煎剂5付......,今日其女电话告知;该父医院再沴已确诊为胃溃疡。

例三,患者;田xx,女,31岁,其左尺较弱沉,点稍涩......,4个徒弟先视先切脉,感觉相同,我讲;小田你左侧附件有囊肿......,她大声反对涗;'决不可能.我上个月在X医院查过阴道B超,朋友亲自做的,什么也没有,'我说;你再找朋友查一次,让她重点看左侧卵巢,沉默少许她问;王伯伯.长的大不大?我回答;大概2cm左右,当晚回电话说;'王伯伯.你真神!查出来了,左附件囊肿,大小为2.1X1.9cm,'

几种脉像和脉度的确定;

虽然濒湖脉学综合了前人对脉像.脉形体会,亲身感受又各不相同,有些按图索骥感受不出,不知大家有否同感,就本人而言有几种需重点与大家交换一下体会,

1,弦脉,原文为,'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那么他们这些感觉是在什么指力下得到的呢?没有解说,端直以长是什么感觉?与长脉怎样区别?挺然指下又是怎么会事?......,又没师傅带,我真感觉不出!再把体状诗等一看真是昏昏然不得要领,真想李时珍复活带一带我!

随着不断的实践,我开始有了(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的类似感觉,而这个左右弹的感觉必须是在指力直下指肚无感觉时才可能出现!但各人单侧或双侧弹的力度又不相同,得益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断的极大帮助,这单弹与双弹很多时候病情回异,且力度不同病情轻重都有区别,这使我不再考虑弦脉是否端直.长与不长,凡指肚下无感觉而指头单侧或两侧有感觉,均称之为弦脉,其强度与前述中取强度比较,开始可分3---4个层次,如今其脉度己能分成9个以上脉度,具体纪录为;

点点弦.点弦.点稍弦.稍许弦.稍弦.略稍弦.略弦.微弦.弦,很多时候这9个脉度还不能完全表达清,如是在点弦右上角打一个'十'或'一'符号,意思'十'者比点弦脉度强一点,而比点稍弦弱一些,其它脉度亦如此,故有人问分多少层次取定脉,我言;多层次,原因就是基于上

述状况。有人会说;薄薄的寸口脉处(除胖人)能分这么多层次的脉度鸣?回答是肯定能,随着实践够时间不断增多,相信各位均能办到。至于具体重要意义需容我在下一节文章中逐个阐述。

2,涩脉;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脉像,其重要性到了我要求徒弟非摸到不可的地步,否则入门后也不予签定师徒合同,宁可弃之!因为掌握了它很多疑难杂症就能诊断出来,就比一般只能摸个浮.沉.迟.数的中医强得多!群众信任程度猛增,与西医诊断的结果符合率猛增,还好.严厉苛求之下13个徒弟时间不长居然都过了关,签了合同,

原文: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然我等之感觉与先人们很不同,不同的人有涩脉之时,脉未必细,脉数之时也体会不出往来难,参伍不调的感觉不知从何谈起!病蚕食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解释为'如得病之蚕进食桑叶,缓慢而艰难。'如雨沾沙解释为像雨点粘结的沙团一样,稍触即散。亦有解为雨落沙上,涩滞难流。轻刀刮竹,一止复来......这些解释反误导初学者,我推断解释之人并无真的切脉体验.仅就字面之意释之.是似而非!把先人的意思解释错了,应该重释!就后面的话我经实践觉得应这样解释;

如雨沾沙,反对意见;雨点从天而降能像人的手一样,把水与沙揉合成团吗?雨点不是仅指倾盆大雨吧!若一般一颗或少量雨滴落于沙滩上它能或应该产生涩滞难流现像鸣?非也!

我之解释;雨点从天而降于沙滩.使沙面产生一小凹陷,此时因反作用力,紧接着比原小得多的力量向四周散射,

轻刀刮竹,反对意见;解释为用很轻的刀子去刮竹片.有艰涩不畅之感,此解释看似正确.实经不住推敲,且与实事不符,是的用轻刀刮毛糙之竹片又要用力,阻力大,艰涩感应有,但若是光滑的竹片呢?这感觉就不存在了,实际此脉来时流利突停之时如撞击大钟而停,但随即低强度的钟颤随之而起,散开,

我之解释;用重量轻的刀去用力刮竹,始速度快待胳博伸直而突停,复勿需大力而持刀收回,准备下一次的同样动作,

一止复来;反对意见;解释为脉律不齐,时有一止。这种解释没有普遍性,在某些心血管病人身上可能出现,但那时出现涩脉之时,又同时存在结,代脉,将后者特征解释为涩脉大错,原文;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结脉缓而时一止,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此形容应是早搏.结律不齐,故该校释为脉律不齐实属谬释。

我之解释;以血流反方向体会,涩脉尾有突停之感,紧接着向回流动,

病蚕食叶;反对意见;北中医大解释为'得病之蚕进食桑叶,缓慢而艰难,我反对'缓慢'二字的应用,绝大多数涩脉者脉速不慢,反初时有流利而快的感觉,

我之解释;顺正常血流方向体会,涩脉似有病之蚕进食叶类食物(如桑叶.构树叶等)初时似快,短时即停顿,继而顺势食叶瞬时即停,

我之解释也不一定尽如人意,我花这大篇幅谈论这释文,加以反对.决非展示自己,以反对权威学府抬高自己沽名钓誉,实不讲清.初学者按释意实无法感知涩脉,此脉掌握不易,若误导更难掌握!而不掌握脉诊水平难以提高,权恒之下,不吐不快!

我对涩脉体会有=点;1,顺正常血流方向,按中取强度取脉,(与弦脉要求不一样)脉速快慢不一,但每一次尾端力度较大突停,紧接着以低强度向前散进,距离长短因人因病情轻重而不一,重者长而轻者短。

2,逆正常血流方向,按中取强度取脉,脉速快慢不一,但脉速一般快(流利)尾端力度较大突停,紧接着向来向返还,无人何人复来距离决短于此前距离,依复来长短定病情与轻重,长者重,短者依距离逐轻。以单按最易确定部位,总按有涩感但定寸.关.尺中最弱的一部有恙,容易出错。

涩脉的脉度,现时我分成似点点涩,点涩,点稍涩,稍许涩,稍涩五个脉度,有时如点稍涩右上角加'十'或'一号,十者比点稍涩略重但又达不到稍许涩强度,一者似定点稍涩略过,而定点涩又定轻了,简言介于两者之间但又靠近点稍涩,

此强度以中取强度取脉,以复来长,短距离定脉度。

第三部分五诊合参诊断疾病

前面两部份我向大家汇报了我对中医脉诊的认识,研究的部份进展,尤其强调了指法.脉度确定的重要性,以期大家对我研究中医脉诊的心得有所了解,为我目前具体讲述五诊合参.共同研究.提高.发展中医诊断技朮奠定共同基础,但是囿于本人不会打字,每文深夜写蹴.往不能尽情述完.后述碍于文章标题书写不好补充.往似意犹末尽.如脉度.不仅弦脉.涩脉有度,其它如;浮脉.芤脉......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本人力求在此部份给予补充, 五诊合参诊断疾病,我认为实际上就是以中医传统诊法为基础,以其中脉诊即切脉为主导,再配合西医的一般物理诊断和现代医疗诊断仪器,实验检测加以验证的中西结合诊断疾病的方法,自认为适合中医.西医内科和中西结合三部份人员学习应用,它是我信仰的'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诊断出别处难断之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之信条,

这个部份我将分成;一.左寸.二.右寸.三.左关.四.右关.五.左尺与右尺.分别向大家汇报,

五诊合参诊断疾病之一.左寸

寸口脉法之左寸,祖宗认为主心,囿于当时解剖学.生理学......研究的滞后,导致发生'心主神明'的认识,应该体谅,但现实研究.包括本人的体会,左寸之脉的变化涉及心.血管.脑部.甚至包括内分泌状况,从这个层面讲,左寸的'心主神明'的功能基本正确,因而对中医祖先的认识的确存在一个继承并同时提高的过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不是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态度,废医者对这点的穷追猛打,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态度,那不是炎黄子孙应持有的心态,实不足取,那么左寸脉像.脉度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每种变化与有关疾病及其转归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把这之间的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经现代科学仪器不断证实,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种更新.价廉.神奇的方法,祖国中医脉诊技术和学术理论将向前大步迈近,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下面我来具体讲述给大家参考,以求抛砖引玉之效果,

体验一;左寸近心端.以下简称左或不写,按我弦脉确定之法,以其强度即脉度,可分为点点弦.点弦.点稍弦.稍许弦.稍弦.略弦.微弦.弦,八个脉度,

有点点弦.点弦患者,少数例外,大多睡眠基本正常.少数会间断有短时梦境出现,醒后不知梦境如何.有点稍弦者梦增多但难记清大部份梦境,稍许弦.稍弦患者梦多.睡眠品质差.醒后梦境如何能较清晰叙出,略弦以上者.恶梦连连.时梦呓.且有大叫惊醒.体出冷汗之状, 上述点稍弦以上患者,若脉率在每分钟80次以上者,随脉率的增加.心慌发生的次数和时间与脉率数成正相关的关系,与气虚.气滞亦正相关,当确诊病情后开方疗病时提示我们要作相应补气.行气.化瘀之治疗,

体验二;左寸远心端.以下简称右.其脉度可分为似点点弦.点点弦.点弦.点稍弦.稍许弦.稍弦.略弦.微弦.弦,

似点点弦者.其左寸右侧在指肚下脉动无感觉时.依稀有极微弱跳动.似有似无.指稍压即无.正确判断必须在指肚下压至脉动刚无之时的感觉,否则虽指肚下脉动无.实已过,切记,此类患者多可出现白天头部感觉昏昏然或出现极少次数的轻微头痛,脑电图不对称.脑血流图正常或稍有单侧血管少部供血不足,此类患者多有滑.浮脉同时出现,经解表.祛头风往可解除症状,

点点弦者有较少次数的轻微头痛,点弦者头痛次数增多,此类患者往可出现脑血流图不对称状况,经辨证治疗,如解表.祛湿.通络.祛风而治愈,

点稍弦者.头痛感明显.无需提示即言头痛,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失眠状况,按点弦者治疗方案可凑效.但时日延长,有一部份患者无效或不明显,此类患者多同具涩脉.濡脉.另论, 稍许弦.稍弦者.头痛明显.发作次数增多.增强,按点弦者治疗方案难凑效,需引起重视,仔细用多种方法给予明确诊断,临床具体辨症施治,少数脑瘤患者就有此脉出现,并伴有涩脉.灰舌苔,故不可忽视而致延误病情,

略弦以上者.头痛欲裂.危矣,脑血管痉挛者.头疼剧烈.有轻度涩脉问之不语者有之,脑血管外因所致出血者有之,初时可有芤脉.但无涩脉,中.后期才出现,脑溢血昏迷者有之,伴有涩.濡,硬脉,反脑瘤患者未见此脉度,可能为病例太少未遇到之故,此类患者病情凶险,往仅用中药治疗难控制,多需西.中结合抢救,后期治疗才能以中药.理疗为主,此乃本人一孔之见, 体验三;左寸与心血管疾病关纟密切,

1,当总按出现不同程度濡脉,左寸点弦左右强度时,患者血脂一组.血粘度会出现一定程度异常,似点点濡时血脂检查结果多在正常指标内,但逐向临界值靠近,点濡时血脂略超标,强度在此上时血脂.胆固醇.超标,高密度脂蛋白数下降或低于正常值下限,血液粘度上升至异常偏高水平,

时珍曰;濡脉;极软而浮细,见于寸部.现阳气亏虚,洪脉;指下极大.来时拍拍然,如洪涛拍岸.来盛去衰,主阳盛血虚,实脉;浮沉皆得.应指愊愊然,指其脉体宽大,为阳火郁成,我上书之濡脉实与上述三种脉像有相似之处,无师承教诲,不知定何为好,难也,我之感觉其脉在中取之时,主导脉细.但两侧同时有强度弱.且有些粘粘糊糊脉动相伴而行,中央主线细.加两侧脉动又呈宽大脉体.既不一定浮.也不一定沉取.实中取而得,临床治疗上滋阴.补肾.降火措施往疗效甚佳,虽无明确定义标准,但其结果屡与上述,暂称濡脉实无奈之举,特告诸位, 2,总按或单按左寸,当指肚感觉脉硬挺指时,此脉本人暂定为硬脉,查濒湖脉学未见与此相同之叙述,此脉之形成估计为现代医学认识的属血管壁胆固醇含量增高而致硬化而形成,故有此脉者,无论血压高低与否,心血管疾病已上身,此类患者心率快,脉有力者往血压高过正常值,而心率正常.稍慢.力弱者多可因服用降压药量大或心功能差,此类患者血压可大致正常,但大多脉压差偏少.甚至低于30mmhg,

3,同具濡.硬.涩脉者,预后;心率慢者易发生心肌或脑部硬塞,反之,易致脑溢血,

举例;

童某某.沙市某街办事处武装部长,男,42岁,因不明原因头晕,失眠.多梦.精力差,难坚持工作而入我市某医院住院,历时半月余,治疗进展不大,诊断为;点濡,关弱沉点弦.尺较弱沉,右脉,寸稍许弦.关点稍弦,尺弱沉,总按,脉点点浮,舌苔,根部.中部黄厚,舌前有较多红点,舌下静脉点稍显.末稍少瘀点.咽部充血有滤泡,

据此我叙过症状如下;多梦,睡眠品质差,常感头晕.精力差,食欲差,受凉15天以上,咽部不适.干咳无痰,小便有尿等待.尿不尽现像,干冷脚部睡觉时难转暖,

臆断;1,慢性咽炎,2,前列腺炎,3,痔疮,4,浅表性胃炎,5,心血管疾病,血脂高,血液粘度异常,

病人听完后的评价与补充;前述症状完全正确,后述1---4诊断无异议,但住院半月,没说我心血管有问题,一医主治医解释与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梦多.头晕.精力差......,

我言;勿需争论,请查1,血脂一组,2,血液流变学试验,

间隔一日.拿来市中医院化验结果,1.血脂6.8,2,血粘度中度异常,与我切脉之臆断完全吻合,医.患均满意,

中药辨症施治,5日后症状大为减轻,20付药后再查血,结果;血液粘度大致正常,血脂有所下降,继治......,

五诊合参诊断疾病之二,右寸

右寸,濒湖脉学言主肺,言虽简但岀自祖先之口,实属不易,如今视之亦正确无误,然经实际多年考证,并经现代医学和仪器不断校正,本人认为其诊断疾病范畴应具体化,并需言明,右寸主肺.脑为宜,

主脑

除极少数病人外,当出现右寸近心端不同程度的"弦"时,患者多出现脑部不同程度的头晕现像,本人言右寸能主"脑"理由即出自于此,

1,点弦之时,患者可偶而在24h内出现瞬时.次数极少的头晕现像,只有个别患者感觉有异,其一,时感头晕者有之,其二,无头晕感觉者极少,

2,点稍弦者,时感短暂头晕,尤蹲下后再起立者.感觉尤为明显,

3,稍许弦者,头晕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4,稍弦者,头晕更甚.发作频繁.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会带来较大影响,表现精神萎糜难振,晨起工作已无精打采,

5,略弦已上者,彻夜难眠,白天昏昏欲睡又睡不作,表现为西医所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像.很难或已不能维持正常工作或学习,

此类患者头晕与患多种疾病之一相关,如;心血管,急.慢性咽喉炎......,当消除原发因素后,头晕现像消失,勿需使用安定等类似药物治疗,我们发现此类情况时,当五诊合参过细诊查病因,消除之,不能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语一言以敝之,误人病情徒增烦恼, 例一,童某某男,42岁沙市某办亊处武装部长,在我市某医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虽出院然头晕症状未减,出院次日找我诊治,

PE;脉点硬,点濡,p8,左寸稍弦,关弱沉点弦,尺弱沉,右寸稍弦,关点弦,尺稍弱沉,咽部充血有滤泡,舌苔;根部稍黄,舌中.前部红点较多而色暗,舌纟带下略肿,舌下静脉稍显,臆断;1,慢性咽炎,2,前列腺炎,3,痔,4,胆囊炎,5,心血管疾病,血脂.血粘度异常, 据五诊结果叙述症状,病人言正确,嘱查血脂一组和血液粘度,三日后持检查报吿单返回,结果为,血脂6.83血液粘度中度异常,

治疗;以中医辨证施治.开方;中药10剂,增元液十天量同服,以降脂.降血液粘度为主,一个星期后带来4人让我诊治,并言头晕等症状已消失,该员办事处书记讲;"他以前上班就扑在桌上,现在快活了啰,唱进唱出,"20剂后再行检查,血液粘度大致正常,血脂指数下降, 例二,苏某某男22岁武汉大学学生,现在本市公安局工作,

大三时,日夜难眠,神昏癫倒,无法学习,服安定亦无效,欲休学诊病,返家找我诊治,其右寸略弦,与上述右寸略弦项下症状相符,五诊合参,究其根本病因为"慢性咽喉炎",开中药5剂,在家服用,五天后症状控制,复开5剂带回学校服用,园满完成学业,

主肺

右寸主肺,千真万确,但需细化,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圽可通过对右寸的脉诊初步探明,脉诊非但不虚.经细化使古老的脉学焕发更灿烂的光辉,

右寸远心端即我通常标的右侧,发现不同程度的'弦'时,通常才与'肺'相关,

1,右寸右点点弦.点弦时.多因受凉而致患气管或支气管炎,大多有咳嗽或频繁咳嗽.咳痰现像,

2,右寸右点稍弦时,除有咳嗽症状外.听诊肺部往可发现湿性啰音,亦可同时闻及干性啰音,此患者已患轻重不同的肺炎,

3,右寸右稍许弦时,不管其是否有咳嗽咳痰现像,均需拍片查痰,因已患肺结核需确诊以及时治疗,而今几次发现右寸右侧比点稍弦强,但比稍许弦弱时,我怀疑为肺结核者,胸透西医诊断为肺炎,拍片即确诊为一型结核,行抗痨治疗,故提请大家对此类点稍弦强的患者的注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拜托大家了,

4,右寸右稍弦.略弦及以上者,肺结核病情已较重了,

5,右寸右稍许弦以上患者.单按右寸又具有涩脉者,可已患上肺癌,需催促病人去确诊,已赢得及时治疗时间,钱如粪土.生命宝贵,千万不要消炎治疗.赚钱而躭误病人生机, 举例

1,患者;王某男4岁患者;朱某某女35岁

两患者均有右寸右点稍弦强的脉像,因次于右寸右稍许弦的原规律,又不像肺炎症候,但都有神疲力乏之症状,因而我均怀疑患上肺结核,故在"臆断",肺结核病名后打了个问号,嘱及时确诊,

无巧不成书,王某在某医院拍片诊断为肺炎,复嘱持该胸片到市结核病院找专家确诊为一型结核,而近日朱某某亦同样结果,先胸透诊断为肺炎,我脉诊后不同意该诊断,复又去该院拍片,确诊为"肺结核",

2,患者;张某某男58岁

该员随其爱人严某某来我处,切脉为右寸右弦,臆断为"肺结核",我未开方,直嘱去结核病院确诊,9天后严某某登门叙述离后经过说;"从离开你家门后,他就骂你'什么狗屁医生,我没有痰,又不咳嗽,说我得了痨病?真他妈的放屁,'但我们几姊妹劝他说,王医生不赚你分文,他的脉摸的准,你还是查一查好,"

他俩到市结核病院一查,严说;"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说,肺癌,你最多能活7个月,"我听其无端背后骂我,已是气愤,此时忍不住了,大声说;肺结核,不是肺癌,严不怪我,反接着说;"是的唦,我们又到武汉同济找专家,又查了一通,检查费两地累加用了几千元,最后一博士生导师把相关检查数据看完后说;'虽满肺病灶但不是肺癌,是粟粒性肺结核,'"

3,患者;汪某某男48岁

右寸右微弦,臆断;肺结核,每吐一口痰均带血丝,子午潮烧,拍片确诊为六型结核,本人行一.二线用药,

一组,异烟肼配PAS---Na,

二组,乙胺丁醇配链霉素

每组用20天,交替使用以避免耐药性产生,均同时服用中药制剂'增元液'6个月后拍片病灶钙化,康复时间之短令人欣喜,

4,患者,李某某男63岁

右寸右弦,单按右寸点稍涩,对其讲;我不用药了,下午请直接到胸科医院去就诊,你不是你处卫生院诊断的'气胸',但肺部确有重疾,当时尚无经验,不敢也不愿直言是'肺癌', 5天后其女找我,连说;'谢谢您,王医生,那天下午按您嘱咐去了胸科医院,检查确诊为肺癌,那医生还说,再迟一天来就不收入院了,"口虽未应,心中却为新发现而窃喜,为患者庆幸, 其它

不论在右寸,左寸,得轻浮脉,而关脉点浮或不浮,尺不浮者,为近期轻度受凉,然两寸.两尺不浮,仅关脉点浮者受凉久矣,以此点补充浮脉应用之不足.

文章引用自:从一个胃疼患者的経历看中医脉诊的重要性

中医诊病离不开望.闻.问.切,能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境界,为我们追求的较高目标,欲达此目标我自认为不会脉诊者难,尤当病人虽真实反映病情,而其它诸多同仁又一致诊断为某病,但又长期无法治愈或作有效治疗时,脉沴的重要性更显得不可或缺,而当现代科学仪器一旦作出扴查报告时,要推翻那'科学'的结果更是难,难于上青天,但多年的脉沴研究,使我坚信;只要我们不畏艰难继承中医先人的诊断经验并加以发展提高,在较多疾病的沴断上达此目标并非高不可攀或想入非非,此类实例多矣,今讲一例以共同破除畏难情绪.攀登无创伤诊断高峰,

诊断经过

四月二十一日下午,我与湖北省中医药专科学校付主任中医师杨晓乔老师,一起到沙市某

新特药商店探视一位老病友,也接沴了6位病友,其中有一位病人,姓名;杨某某,性别;男,年龄;50岁,职业;司机,

一,诊断纪录;脉博次数;每分钟80次,脉点点浮,左手,寸脉.点弦,关脉.较弱沉点弦右点点弦,尺脉.弱沉,右手,寸点弦,关弱沉点弦,尺弱沉,舌苔,根部稍黄厚,舌乳头有红点.色淡,舌系带中.下肿,舌下静脉点显,悬雍垂红肿,扁桃体肿大小于1度,咽部有较多滤泡与白黄色假膜,

二,臆断;1,慢性咽喉炎,2,胆囊炎,3,浅表性胃炎,4,前列腺炎,

三,对话经过;通常是由我描述病人可能症状,并将初步臆断结果告知,再让病人评判或补充,然而杨师傅在我逐条讲述臆断时,不断打断我的叙述,言语冲撞,语声粗大,全盘否定,双方纠缠达一个多小时,天欲黑,肚已饿,杨老师三次插言;'不早了,还有病人要看,'意放弃此病人,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为病人计,为争取冶疗机会,展示咱中医脉诊的实用性,咱要坚持说服不能放弃,不能发火,因他是我的病人.是同胞手足,

杨师傅说;'你四条诊断一条都不存在......,'我患胃疼多年,看过无数医生,胃镜检查结果为浅表性胃炎,''住过院',我同事胃溃疡都好了,能喝酒了''我的胃病医生说是最轻的''什么胃药我没吃过?才进口的外国药我都吃了不少......,'

我讲;事实上你讲的情况都证实我的诊断是正确的,''你受凉月余咽喉炎因之复发'他爱人在旁插言;'你原来一凉就干咳,是的,'我又讲;'你先又没告诉我,浅表性胃炎,但胃镜结果说明我此诊断没错,''你承认有尿等待,尿不尽,诊断你患有前列腺炎又怎会不存在呢,''胆囊炎,你说其它医生没说;但此病轻者右肋下隐痛......,重者大多反射到腰背疼痛,极少数正好是向胃部引起痉挛性疼痛,你正是如此......,'当我强压脾气逐条解释后,杨师傅终于黙认了,不再纠缠,但仍要我按胃病治,这时我真有点'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触,天快黑了,我不由'火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我硬压住怒火,遵从自已'不向病人发火'的束条,就是如此,我仍不由站了起来,大喉咙再也抑制不住了,大声说;'当胃病治我就不治了,'说完一想这态度不对,又坐下来近乎是用央求的口气说;'杨师傅让我开两付药试试,有效再继服三付行不,''浅表性胃炎不会疼的,这说明其它医生对你的胃疼病根未找到,所以用胃药治不好,'直到此时他才点了点头,于是我满怀委屈开方了,

处方;

柴胡10g荆芥10g秦艽15g瓜篓15g法夏10g郁金10g大白15g铁脚威灵仙15g

蒲公英50g地丁30g大青叶20g红蚤休15g桔埂10g麦冬15g大叶金钱草20g滑石50g 包煎,二剂

要求;不让吃发物......,避免再受凉,

晚上8时多了,我与杨老师合骑一辆电动车终于能回家了,天老爷似乎在考验咱们,天越下越大,风凉嗖嗖的,我掌车把的手不由自主的在抖,在心里忐忑不安的同时,又充满了说服病人后的喜悦,近9时,饥肠缕缕像落汤鸡的俩个'白衣狼'终于到家了,

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咱俩又去了那药店,杨师傅的爱人笑吟吟的迎上来,我忍不住关切的心情急不可耐地问道;'杨师傅好了没有?'她笑答道;'好了,我的子宫肌瘤B超也做出来了,'药店一女店员也挤上来拿出B超结果单说;'我的也查出来了,大小都与你说的差不多,3.3cm 乘 2.2cm乘 2.4cm,'我高兴了,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尤其是与前态度判若俩人的杨师傅来了后......,

这才是咱们医生得到的最高奖赏,幸福是什么?1,当我治好病人疾病之时,2,当我诊断出难断之病时,3,当我治好别人未治好的病的时候......,青春的活力仿佛又回到我这个年过六旬的老者身上,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万岁.

五诊合参诊断疾病之三,左关

左关,先人曰主肝,不错是能反映肝脏的一些问题;但同时其变化亦反映胆囊和胰腺的一

些病况,有位网友曾辑录了一篇文章,其中言右关主胰......,我疑辑录错误,询问朋友,其曰;原文如此未录错,然实践中反复考证,胰腺炎.胰腺癌患者的病况.只是在左关位上反映,与右关不沾边,哪么在左关位上怎么反映.切脉感知肝.胆.胰的变化呢?此文就此谈谈本人的体会和认识,供大家一起研究,

胆囊

胆囊常见之疾病有.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胆管阻塞和极少数癌症.如,胆管癌,怎样从脉诊上探知,又怎样去明确诊断呢?

1,胆囊炎,其病脉像多为,a,左关弱沉,b,左关弱沉右点点弦,c,左关弱沉右点弦,无论指右侧是否弦,只要有左关弱沉脉像存在.定胆囊炎应无问题,至于右点点弦,点弦出现则病情更明显罢了,

病人体会,偶而在右肋下出现短暂瞬间即逝的轻微疼痛,尤其容易在受凉,酒后,多食高脂肪食物,鸡蛋,暴食,加上紧接着的较剧烈运动后发生,但随着脉感右弦程度的加重,症状亦加重,有的疼痛持续时间延长,有的右后腰酸.胀.疼,另有少数患者胃部疼.甚至发生痉挛性疼痛,但反映胃的右关位并无大的变化,极少数患者虽有同样脉像及脉度变化,但自身从未疼过,其中后发生上述症状者屡见不鲜,此展示"未病"可由脉诊先病发前发现,

B超检查;较多的病员结果会发现"胆囊壁毛糙或粗糙,"亦有较多患者B超检查什么也发现不了,但按胆囊炎治疗,立竿见影,

2,胆结石,其病脉像与胆囊炎相似,但脉度就不同了,一般为左关弱沉,右稍许弦以上脉度,

病人感觉,诱因与胆囊炎相同,而右肋下疼痛加剧,且多向右背部肩胛骨放射性疼痛,重者冷汗淋漓,面色苍白,甚至呕吐......,

B超检查;在胆囊甚至胆管内发现大小不等结石,同时胆囊壁粗糙,因而有胆结石的患者通常伴胆囊炎,治疗上用中药利胆排石煎剂效速价廉,远比用西药价廉,

3,胆道蛔虫;脉像,脉度似胆结石,但可有极轻微涩脉出现,

胆道蛔虫患者,其疼痛钻心,呕吐多剧烈,甚至可吐出蛔虫,用醋.乌梅.山楂.芹菜子末服下,止痛效速,

4,胆管阻塞,脉像,左关弱沉右点弦以上,并有轻度涩脉出现,巩膜黄染,甚者发绿,指甲.皮肤都发黄,肝功能检查,黄胆指数急剧上升,GPT,GQT亦同时显著上升,按黄胆型肝炎行中.西药治疗无效,反每况愈下,

5,胆管癌;脉像;左关弱沉或极弱沉.脉度为右稍许弦以上,必有不同程度的涩脉出现,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巩膜甚至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黄染,大便由黄逐层转灰.转白,体质每况愈下......,

造影后或B超,CT验查可发现肿瘤状物,肝功能检查,黄胆指数显著上升,肝功能异常, 胰腺

胰腺的脉像与胆囊相同,因而在未询问病人前,不易断然确诊,所以怎样从左关位上直接感受.区别胆.胰问题还需同仁共同深入研究,我现时是在先行切脉发现脉像有类似胆囊疾患之后,询问病人是右侧还是左侧肋下有否相应症状后,才能确定,右肋下无异常而左肋下有疼感出现或曾出现过者为胰腺炎,实验室检查;血液中淀粉酶将有不同程度上升, 胰头癌患者.柯红,女.34岁.左关极弱沉.右稍弦,单按左关涩,因而当涩脉出现时,应提示病人用现代仪器,实验检查确诊,

我视此病例人数较少,只有这点体会,见谅,

中医学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1,《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收集论文162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2,《神农本草经》该书成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 3,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体宇宙是一个整体。其包含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 (二) 辩证论治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1,阴阳: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其在阴阳二气运动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则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二)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与地,则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对立导致阴阳相互制约,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等。 (三)阴阳互根互用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如外为阳、内为阴,没有外也就无所谓内,没有内也就无所谓外等等。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孳生助长对方。认为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五)阴阳相互转化其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昼夜的变化。阴阳转化表现为渐变形式和突变形式两种。 4,五行各自的特性 (一)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中医学整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 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 5.《洗冤录》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 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 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 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 3.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 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4.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5.下午为阳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6.阴阳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7.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8.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2)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 (3)[明]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五行学说 1.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 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2.土的特性:生化,承载,受纳。 3.金的特性:肃杀,潜降、收敛。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书目集

大学生必读书籍书目集 本集册共收录了包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弗大学以及一些知名教授学者等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的必读书目12条。希望能够方便大学生们寻找名著名作,多读一些好书。

目录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1) 二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一) (3) 三大学生必看的100本书(二) (5) 四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三) (7) 五大学生必读的书 (9) (一)文学部分(37种) (9) (二)哲学部分(34种) (9) (三)历史学部分(31种) (9) (四)艺术类部分(10种) (9) 六哈弗幸福课推荐书目 (11) 七北大清华推荐书目 (12) (一)清华 (12) (二)北大 (14) 八北大清华教授推荐书目 (15) 九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 (20) 十哈佛名师力荐——20本该读的英文书籍【本本经典】 (22) 十一大学本科生必读书目(博通类) (2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24) (二)哲学 (25) (三)自然科学 (25) (四)中国史 (25) (五)世界史 (26) (六)国学(中国文化) (26) (七)文学 (27) (八)文化 (27) (九)社会 (27) (十)美学 (28) (十一)心理 (28) (十二)经济学和政治学 (28) (十三)语言 (28) (十四)艺术 (29) (十五)未来 (29) (十六)赏析 (29) (十七)散文 (29) 附录:中国文学名著 (29) 十二44位大学教授推荐书目一览 (32)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0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0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0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0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0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0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0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0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0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中医学基础学习知识(相互学习知识重点)

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五脏:肝、心、脾、肺、肾 整体观念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学基本特点官窍:目、口、鼻、耳、舌 形体:皮、肉、筋、骨、脉 辨证论治1)病、症、证 2)辨证论治辨证 论治 .整体观念:人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1)人是有机的整体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诊断上以外知内;治疗上整体调整;结构上不可分割;2)人与自然相统一: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地域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症:症状或体征。指疾病的临床表现。 病: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完整的病理过程。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 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随其对立面的变化而变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分阴阳 对立制约:对立——阴阳属性相反、相对制约——阴阳相互抑制、约束 阴阳的相互关系互根互用:互根——阴阳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用——阴阳相互促进 消长平衡:阴阳相互消长、阴阳协调平衡 阴阳相互消长:指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阴阳协调平衡:指阴阳双方的消长在一定限度内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 阴阳相互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条件:“极”、“重”“甚”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行的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木曰曲直本义:描述树木枝曲干直的生长状态。引申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本义:火苗有炎热向上的特点。引申义:温热,升腾。 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本义:水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土爰稼穑本义:土主管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引申义: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本义:金有顺从变革的特性。①金属的器物可随人的意向改变形状②革土生金。 引申义:沉降,收敛,肃杀。

中医学概论重点

中概复习提纲 中医学就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得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得医学理论体系。 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得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得建立 (2)扁鹊、《难经》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4)《神农本草经》最早得一部药物学典籍 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2)西晋、王叔与《脉经》24种脉法,最早得脉学专著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4)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3)金元四大家: (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得第一部专著 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 (3)温病理论得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

中医理论体系得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结构上得整体联系、功能上得相互协调、病理上得相互影响、诊断上得整体诊察、治疗上得整体调节)、人与环境得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密切) (二)辨证论治 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与转归得一种完整得过程。症:疾病得外在表现。征:体征 证: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得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得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得性质(如寒、热等)与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得全面情况。 辩证-将四诊所收集得资料、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得原因、性质、部位与正邪之间得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辩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或病人得机体得反应性不同,其病理变化就会不同,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有时会出现相同得病机变化,采用相同得治法 (三)恒动观: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运动得、变化得,发展得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得静止得、僵化得观点。 1、生理上得恒动观“动而不息”就是自然界得根本规律 2、病理上得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得发展变化中、有一定阶段性、处于恒动中) 中医学得学科性质与特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得交叉性、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得双重性、中国传统文化得综合性 中医学体系得主要建构方法:取象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对比)、推演络绎、试探与反证、心法与顿悟 气: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得极微细物质,就是构成宇宙万物得本原或本体。 气一元论得基本内容:1、气就是构成自然界万物得本原 2、气具运动、变化得特性气机:气得运动(升、降、出、入)气化:通过气得运动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好书推荐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好书推荐 推荐了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后面还为大家找来了十条读书技巧,一本本读起来吧! 天下第一奇书《周易》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欧洲第一部文学巨著《荷马史诗》 史书之祖《尚书》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 世界上第一部寓言总集《伊索寓言》儒家经典《论语》 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孟子》 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历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巨著《几何原本》哲学家主宰下的等级社会《理相国》希腊城邦国家制度的发轫《政治学》

自由至上思想的经典之作《庄子》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典籍《圣经》千古之绝作《史记》 古代原子唯物主义杰作《物性论》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 历史上的第一部算经《九章算术》

千古奇书载地理《徐霞客游记》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代表著作《伦理学》民间文学史的一座金字塔《一千零一夜》世界上第一部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的巨著《资治通鉴》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承前启后的伟大诗篇《神曲》 射向禁欲主义的一支利箭《十日谈》 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国最早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君主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乌托邦》 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天体运行论》 极富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一曲人文主义者的悲壮颂歌《哈姆莱特》 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理想国度《太阳城》 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堂吉诃德》 归纳逻辑的奠基之作《新工具》 开启物理学大门的巨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超人智慧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著作《政府论》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基础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医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 1、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2、消毒的概念: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4、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5、休克病人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甲发绀、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而快、尿少及血压下降。 6、休克分型: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7、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8、休克救治原则: (1)、积极消除病因(2)、补充血容量(3)、纠正酸中毒(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7)、保护脏器功能(8)、各型休克的处理 9、青霉素过敏的处理 (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按医嘱应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对病情动态做好护理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10、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普查主要通过X照片。 11、结核分为五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继发型肺结核(Ⅲ)、结核性胸膜炎(Ⅳ)、其他肺外结核(Ⅴ) 12、原发性综合征: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称为原发性综合征。 13、干酪性肺炎:浸润型肺结核伴有大片干酪样坏死时,常呈急性进展,严重的中毒症状称为干酪性肺炎(或结核性肺炎)。 14、结核球:干酪坏死灶被纤维包裹,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洞内干酪物干涸浓缩形成。 15、抗结核治疗原则可总结为10个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16、初治菌阳肺结核: 主要推荐短程化疗方案为:2H3R3Z3E3 /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氨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

中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四气: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藏象: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腧穴:“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 假神: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 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简答题 一、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 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 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二、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集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护理一年级《中医学基础》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5=10) 1.阴阳 2.藏象 3.胃气 4.主诉 5.大汗 二、填空题(1×20=20) 1.土之母为,之子为。 2.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奇恒之府。 3.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经络系统是由、、连属部分组成。 5.面部赤色主和戴阳证。 6.脉诊时常采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尺三部,两手共六部脉,分候各脏腑,左寸候,左尺候,右关候,左关候。 7.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明润含蓄。 8.正常舌象常概括为“淡红舌、”。 9.以寒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湿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风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三、单项选择题(30×1=30分,注意选准后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脉经》 E.《本草纲目》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 曲直 4.阴阳的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以说法上都对 5.五行相侮正确的是() A.木侮土 B.水侮火 C.金侮火 D.水侮木 E.土侮金 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神志 B.主血脉 C.主藏血 D.其华在面 E.开窍于舌 7.与水液代谢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 肝脾肾 E.脾胃肾 8. 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肾 9.具有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第 1 页共6 页

大学生必读书籍

大学生必读书籍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大学生必读书籍推荐 一、大学规划、励志、人物传记类 1、《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2、《曾国藩家书》 3、《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5、《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丹尼尔·戈尔曼 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斯蒂芬柯维 7、《乞丐囡仔》,赖东进 8、《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卡尔纽坡特 9、《大学生与现代社会》,朱永新 10、《回归大学之道》,德雷克博克 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2、《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 13、《未来之路》,比尔盖茨 14、《唤醒心中的巨人》,安东尼.罗宾斯 15、《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阿兰拉金 16、《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 17、《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 18、《我的奋斗》,希特勒 19、《曾国藩传》 20、《毛泽东传》

21、《胡雪岩全传》 22、《拿破仑传》 23、《林肯传》 24、《丘吉尔传》 25、《罗斯福传》 二、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历史类 26、《君王论》,马基雅维利 27、《理想国》,柏拉图 28、《乌托邦》,莫尔 29、《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30、《正义论》,罗尔斯 31、《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 32、《政治科学》,迈克尔·罗斯金 33、《货币战争》,宋鸿兵 34、《孙子兵法》 35、《宽容》,房龙 36、《知识经济》,达尔·尼夫 37、《经济学》,萨谬尔森 38、《国富论》,亚当·斯密 3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40、《资本论》,马克思 41、《中国经济》林毅夫 4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最新整理《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学习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医学重点 (2)

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属性 阳:明亮的、温热的、在上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外向的、无形的、机能亢进的 阴:晦暗的、寒冷的、在下的、静止的、抑制的、虚弱的、内向的、有形的、机能衰退的 自然界:阳日天昼火热温夏春干气清…… 阴月地夜水寒凉冬秋湿味浊…… 人体:阳男外表背上气腑实…… 阴女内里腹下血脏虚……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对立转化 如:阳盛则热阴胜盛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填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者补之;“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五”,指木、火、土、金、水。 “行”,即运动变化。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 五行系列分类表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第二章 脏象 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脏腑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此表要背:五脏: 五行 季节 生 化 过 方向 五气 五色 五味 五脏 五官 形体 木 火 土 金 春 夏 长夏 秋 生 长 化 收 东 南 中 西 风 热 湿 燥 青 赤 黄 白 酸 苦 甘 辛 肝 心 脾 肺 目 舌 口 鼻 筋 脉 肉 皮毛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一)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哈佛大学推荐必读书籍 20本名著缩短你和名校见的距离

哈佛大学推荐必读书籍 20本名著缩短你和名校见的距离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容貌,至少容貌会被岁月夺回。所谓的差距在内涵和智慧!如何提高自己的内涵和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大家所关注的,同时对于留学申请者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对于留学生,想要快速的提高自己的内涵和综合实力,点课台教育认为读书则是最好的选择!关于书的名言大几从小学就开始背诵,小编也就不敷缀了!但是怎么看书,该看哪些书?这倒是一门学问! 今天点课台留学编辑为大家带来的是哈佛大学强力推荐学生必读的20本书籍。希望看完这些书籍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实在的也能够提高你的英语写作能力! 20. Fever Pitch, by Nick Horn 与其他列表上的书籍有些不同,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以仍旧加了近来。这本书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了作者对足球一生的狂热。这些散文各自描写某一赛事,引人入胜,非常有趣。 19.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Howard Zinn 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从课本上学来的历史观。Zinn讲述美国历史的角度极为特别,他描述的不是美国的富有与强大,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无权无力的那群人。他讲述了黑人、女性、中国铁路劳工、穷人、工人等一切被权势压迫的群体的故事。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少数力量,默默无言地生活着。 18. The Power of Less, by Leo Babauta 这本书教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有序、简洁地处理生活事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7. The Elements of Style, by Strunk and White 英语写作者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也不光适用于作家,对博客写手以及任何需要写报告、邮件和其他网络文章的人都适用。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应该读它。 18年前我刚开始记者生涯的时候第一次读了这本书,现在我每年都要读上一遍。它教你精确地运用语言,避免常见错误,使你的文字更加清晰有力。 16. The Monk Who Sold His Ferrari, by Robin Sharma 这是本能引发你对人生的思考的寓言故事。关于你的人生、你的目标、你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你需要培养的日常习惯,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启发。不是说任何问题都能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