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龙电器虚增收入案例

1、科龙电器虚增收入案例
1、科龙电器虚增收入案例

科龙电器虚增收入

科龙电器(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

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即5.76=4.27+2.03-0.54)。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 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 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 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

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这个解释表明,科龙电器2004年度确实虚增巨额的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从该解释我们也可以发现,计入2003年度1.2亿元收入确认也是有疑问的,怀疑计入2004年度更恰当;事实上,2003年度确认收入有多少属于2004年度可能还有进一步核查,这只是一份管理层没有变动情况下未审计的半年报,相信还有更多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未为人所知。实际上,结合04年报对提取退货准备的解释,可以判断科龙03年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少有1.2亿元收入怀疑是虚构的或有提前确认之嫌:此前有网友在新浪留言称: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一个销售政策,要点如下:

1,空调淡季当旺季;

2,经销商12月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

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

4,经销商可以不把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货。

5,如03年价格调整,享受补差政策。

6,如经销商所提之货,旺季不能销售,可换货。

7,1 2月份的客户发票全部留在科龙各分公司,用于退货冲帐。

问题:

1、收入确认的条件有哪些?

2、科龙电器的收入确认是否存在问题?

3、收入是如何影响利润的?

4、“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

润人民币1.12 亿元。”这属于什么调整?追溯调整的分录应该怎样写?为什么是1.12亿元?

5、假如网友爆料的科龙2002年12月份的营销政策是真

实的,那么科龙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 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 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 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 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 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 年4 月18 日,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 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 年和2004 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 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 年11 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 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 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 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2003 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2005 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 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 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02年、2003年、2004 年分别虚增利润1.2 亿元、1.19亿元、1.49 亿元;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 30.255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21.36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897亿元。2006年8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的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用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也开始了。 2002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的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的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的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2003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3.55亿元。2005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的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17560.912万元的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4080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的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虚增利润1.2亿元、1.19亿元、1.49亿元;2003年的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30.255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897亿元。2006年8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的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顾雏军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股东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 目录 一、前言 (2) 二、科龙公司简介 (2) 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 四、各执一词 (4) 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 (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 (二)CFO独立性 (6) 六、总结 (7)

科龙造假案分析 一、前言 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这样一来,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了,可是审计师不是神呀,不可能做什么都那样客观独立工作,况且就算是神,也有人情世故之处,古希腊里徇私情的神还少吗? 总之一句话,审计的历史是这样的,一个利益群体对另一个有着专业技能并不得不与之共舞的利益群体不放心,甚至怀有恨意,处于平衡的考虑,审计师,就出现了。审计一职的出现就是人类在藏污纳垢不够彻底的产物。 下面将以科龙造假案为例,探讨审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意义问题。首先,回顾一下科龙德勤造假案始末 二、科龙公司简介 “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

科龙电器的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电器地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于年月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年月日,公司地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年度,公司获准发行股人民币普通股,年月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地董事长.b5E2R。 年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地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地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亿元人民币,年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到年月增至%.年月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年月日,股权转让完成.p1Ean。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年度报表地审计,年和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地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年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DXDiT。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地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地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地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地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科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地梦魇也开始了.RTCrp。 年在江西南昌,没有任何实力进行投产地格林柯尔通过信口开河地承诺诈骗国有土地,并骗取了本应由科龙电器全资子公司江西科龙获取地优惠土地使用权相关利益.年开始,顾雏军私自以广东科龙电器名义在广发银行开设秘密账户,并先后违法划转资金高达亿元.年没有实际履约能力地深圳格林柯尔通过关联交易从科龙电器中吸取万元地销售款,同时强买强卖,以其他公司地名义强行出售制冷剂给科龙电器,诈骗货款万元.为了掩盖罪行,顾雏军开始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地手段,隐瞒每笔资金地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地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等编制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使得近几年科龙电器地财务报告严重失实:年、年、年分别虚增利润亿元、亿元、亿元;年地现金流量表少计“借款收到现金”亿元,少计“偿还债务所支付地现金”亿元,多计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流量亿元.年月份,格林科尔集团老总顾雏军被拘.证监会公布地顾雏军几宗罪是“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通过关联交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专业人士指出,财务造假和虚假信息披露是手段,其最终地目地是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因此,顾雏军地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5PCzV。 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地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地《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年月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地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jLBHr。 二、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舞弊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 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 二、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2005年5月11日,科龙电器公告说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消息表明,中国证监会调查组在2005年4月份即已进入科龙电器进行调查。从证监会对扬州格林柯尔收购襄阳轴承协议一直不予认可上可以看出,证监会对顾雏军 早已保持了警惕。 为了查明科龙电器的违法违规情况,证监会从多个省市证监局抽调了大量 的人员奔赴科龙电器。此外,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证监局还对同属格林柯 尔系的ST亚星、襄阳轴承、美菱电器等上市公司进行了同步调查。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 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 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 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 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刚刚注册 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格林柯尔企业 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 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科龙电器作为顾雏军从香港资本市场转攻内 地的第一站,从入主开始,顾雏军就没有停止对科龙电器的掏空行为,科龙电器的梦魇历程也自此开始。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 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 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 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分析及启示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作者:————————————————————————————————日期: 2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2008118108 王乐羽 2005年对于科龙电器来说,可谓多事之秋。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独立董事辞职、股权被冻结、公司被收购……科龙电器事件集中暴露了其潜藏已久的问题。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通过虚增收入、少计费用以虚增利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编制虚假银行票证,抽逃关联企业注册资金等转移科龙资金的手段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达到34.85亿元。顾雏军,这位2003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资本玩家,2006年被中国证监会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其麾下盛极一时的格林柯尔系也正式分崩离析。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刚刚注册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科龙电器作为顾雏军从香港资本市场转攻内地的第一站,从入主开始,顾雏军就没有停止对科龙电器的掏空行为,科龙电器的梦魇历程也自此开始。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后来突然曝出亏损令国内外舆论哗然,连科龙的大股东格林柯尔及顾雏军本人都被置于难堪

审计失败的思考_基于科龙电器的案例分析_陆菁琦

Jun.2016 57 Accountant 内控与审计 Internal Control & Auditing ◎文/陆菁琦 程姣姣 摘 要:近年来,随着蓝田股份、科龙电器、绿大地、紫鑫药业、万福生科等诸多审计失败案例的出现,事务所的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审计失败的话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科龙电器的案例分析,利用舞弊三角分析审计失败背后企业舞弊的表现形式,并且从公司内部以及注册会计师两方面探寻审计失败的成因。 关键词:审计失败;失败成因;舞弊三角 一、审计失败的理论认识 (一)审计失败的定义 理论界对审计失败的概念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主流的观点认为:审计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者漏报的情况下,审计师在执业中未遵守审计准则并出具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且给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带来了有形及无形损失。 (二)经营失败的概述 经营失败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变化(如经济衰退、不当的管理决策或出现意料之外的行业竞争等)而无法满足投资的预期。在审计业务中,具体的表现为被审计单位,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在经营方面的失败,而不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审计业务方面的失败。经营失败的极端情况是申请破产。 (三)二者的区别及联系 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在主体、形成原因以及结果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企业的经营失败并不一定导致审计失败,但有关研究表明,审计失败在很多情况下是源于经营失败。 二、案例背景介绍 科龙电器始创于1984年,顺德市容桂镇的潘宁在简陋的环境中带领百余工人开始了科龙电器的发展历程;1996年,科龙电器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2000年公司在深圳交易所A 股上市。然而,自上市以来,公司便开始大额亏损,科龙的巅峰时代从此结束;2002年公司易主,当年就扭亏为盈,之后几年财务状况良好,直到2005年证监会介入调查。2006年7月16日,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并同时给予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 存在严重舞弊行为的科龙在被调查前的那几年里,事务所为何未查出严重问题,到底是企业掩饰的毫无瑕疵还是 审计失败的思考 ——基于科龙电器的案例分析 事务所故意而为之?身为旁观者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本文通过透析科龙电器,挖掘舞弊的手段,总结审计失败的成因。 三、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手段透视 (一)舞弊的理论概述 舞弊存在是通常伴随着三种情况,俗称“舞弊三角”。1.舞弊的动机或压力。据了解,上市公司科龙电器在2000年、2001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退市预警。因此,如果2002年年报显示继续亏损的话,公司将面临退市的风险。管理层为避免公司退市,虚增2002年利润,使其扭亏为赢。 2.舞弊的机会。舞弊的机会一般源于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上的缺陷。科龙电器的董事长全权掌管公司的一切活动,其他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所以,实施舞弊的机会很大。 3.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能力。只有舞弊者能够对舞弊行为予以合理化,舞弊者才能够做出舞弊行为,做出舞弊行为之后才能心安理得。科龙电器的管理层会认为实施这一行为是为了挽救上市公司,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科龙电器存在舞弊的可能性。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陈述科龙的舞弊手段。 (二)舞弊的手段 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进行舞弊的手段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司会根据自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舞弊,以到达目的。上市公司舞弊的主要方式是粉饰财务报表,操纵会计利润,误导报表使用者对公司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而其他公司主要是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总之,舞弊者根据目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舞弊手段。下面具体揭露科龙电器的舞弊手段。 1.利用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舞弊 减值准备中坏账准备的可操作性最强,企业会计准则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没有具体要求,企业可自行确定计提的方法及计提的比例,这就给企业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对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利用坏账准备金操纵利润效果很是显著。科龙公司采用了以后年度转回以前年度的减值准备来达到调高利润的目的。 2.利用利润表项目进行舞弊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案例分析 一、科龙电器2001-2004年主要情况概述 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主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2001年,广东格林柯尔收购了科龙电器13.42%的法人股股权,至2004年格林柯尔持股比例达26.43%,而其控制人顾雏军正式成为科龙电器的董事长。2000年开始科龙出现净损失,2001 年度,科龙电器继续出现巨亏,当年新增亏损 15.57 亿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随即被戴上 ST(亏损程度严重,濒临退市)的帽子。2002 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 年科龙电器处理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的累计亏损,并将账上每股未分配利润由上一年的-1.22 元反转为+0.1859 元。 2004 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2004 年度会计报告称,新增亏损 6833 万元。 二、科龙电器2001-2004年审计报告研究 (一)审计报告概述 2001年度科龙电器的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连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加上科龙电器频繁变更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成声明书作为审计工作基础的可靠性等,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之后由于安达信事发,德勤华永接收。2002年度,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是由于三洋电机代三洋科龙偿还了人民币154000000元的贷款,注册会计师认为该笔款项科龙应计入资本公积,而合并报表中,该款项连同科龙电器代三洋科龙偿还的银行贷款人民币26420000元一并考虑,减少了当年度利润约7500万元。2003年德勤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4年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针对该年度的两项销售收入,这两项销售收入来自对中国境内两家客户的产品销售收入,其中有一家为新客户。德勤

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一、科龙简介 “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A股,总股本达88200.6563万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经过02年的1系列股权转让,公司原单1大股东容声集团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广东格林柯尔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2004年10月14日,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信宏所持有的公司57,436,439股法人股(占股权比例5.79%);此次股权转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目增加至262,212,194股(占股权比例26.43%)。 证券简称:科龙电器 公司名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刘从梦 总经理:汤业国 注册资本:99200.6563万元 经营范围: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二、案件回顾 2001年:科龙财务报表出现问题:中报显示收入27.9亿元,净利润1975万元,而年报却出现净亏损15.56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安达信因安然事件颠覆后,其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入普华永道,然而,普华永道对格林柯尔和科龙这两个”烫手山芋”采取了请辞之举。随即,德勤走马上任,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 2002年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由于科龙在2000年和2001年都是巨亏,2002年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公布盈利,按照当时证监会的规定就可以免于退市,并脱掉ST的帽子。然而在科龙当年的净利润是通过高达 3.5亿元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转回实现的。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条件之一: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根据证监会的调查报告,科龙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而且科龙电器2003年年报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包括少记借款受到现金30.255亿元,少记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和多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97亿元。 2004年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因为未能确认两家客户达5.7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确定是否应对销售退回计提准备。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亏损6400万元。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随后德勤宣布不再担任科龙的审计机构。但它此前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及2002年和2004年年报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没有撤回,也没有要求公司进行财报重述。既然科龙被证实有重大错报事实,德勤显然难以

1、科龙电器虚增收入案例

科龙电器虚增收入 科龙电器(000921)今日发布未审计的半年报称:关于2004 年本公司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销售事项的跟踪,前任审计师在其2004 年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提出本公司对两家国内客户销售人民币5.76 亿元的货物,但未能从客户取得直接的回函确认,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对此事作了积极的跟踪,该事项的跟踪处理情况如下: 经查证,前任审计意见中所提及的人民币5.76 亿元的销售,是依据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2.03 亿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两家客户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记收入人民币4.27 亿元,再减去本公司2004 年对两家客户确认的退货人民币0.54 亿元后计算得来的。(即5.76=4.27+2.03-0.54)。而实际上本公司2004 年向两家客户实际开销售发票金额人民币 2.03 亿元中有人民币 1.21 亿元属于本公司对2003 年度的已出库未开票货物补开发票,该笔销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所以当中只有人民币0.82 亿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实际上向该两家客户销售了人民币 4.27 亿元加上人民币0.82 亿元总共人民币5.09 亿元的货物,其中已经收到货款的销售为人民币0.78 亿元,另外人民币4.31 亿元的货物由于该两家客户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将货物陆续退回本公司,该批退回的

货物大部分已经在2005 年上半年销售给其他客户。对于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退货,由于占2004 年度对该客户的销售比例不正常,并且前任审计师对该笔销售的真实性作出怀疑,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笔人民币4.31 亿元的销售在2004 年确认收入不适当,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了处理,此项追溯调整调减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人民币1.12 亿元。 这个解释表明,科龙电器2004年度确实虚增巨额的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从该解释我们也可以发现,计入2003年度1.2亿元收入确认也是有疑问的,怀疑计入2004年度更恰当;事实上,2003年度确认收入有多少属于2004年度可能还有进一步核查,这只是一份管理层没有变动情况下未审计的半年报,相信还有更多的财务舞弊手法还未为人所知。实际上,结合04年报对提取退货准备的解释,可以判断科龙03年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少有1.2亿元收入怀疑是虚构的或有提前确认之嫌:此前有网友在新浪留言称:2002年12月份,科龙针对当月销售出台了一个销售政策,要点如下: 1,空调淡季当旺季; 2,经销商12月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贴息政策。 3,经销商用科龙账上金额提货,享受提货奖励和年度奖励。 4,经销商可以不把货提走,科龙的各分公司仓库调整出部分位置放经销商的货。

科龙电器案例分析报告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1996年和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发行上市。1996年,海信凭借变频技术高起点进入空调产业;2002年,海信通过并购北京雪花进入冰箱业;2006年底,海信成功收购科龙电器,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新航母——海信科龙。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科龙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984年始生产冰箱,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二、案例描述 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89年1月6日。这一天,首都两份大报同时推出一条特大新闻:30岁的能源工程师顾雏军发明了“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目前世界上“所有制冷、空调、热泵及热流体循环中最佳的热力循环系统”。国内制冷学界的大部分专家对此投了反对票,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1996年,最终导致了国内制冷学界与顾氏长达10年之久的对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在这之后,顾雏军又开始进军客车制造业。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间,收购了亚星客车以及襄轴股份,以此为基础试图收购英国客车制造商五月花。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收购最终流产。 2004年8月17日,香港学者郎咸平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话音刚落,顾雏军以个人名义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状,状告郎成平诽谤。自此,“郎顾之争”愈演愈烈。 此后,便出现了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件。 三、案例分析

2021年科龙电器审计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审计案例分析 一、科龙电器-重要状况概述 科龙电器全称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重要从事行业是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广东格林柯尔收购了科龙电器13.42%法人股股权,至格林柯尔持股比例达26.43%,而其控制人顾雏军正式成为科龙电器董事长。开始科龙浮现净损失,年度,科龙电器继续浮现巨亏,当年新增亏损 15.57 亿元;由于持续两年亏损,随后被戴上 ST(亏损限度严重,濒临退市)帽子。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年科龙电器解决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合计亏损,并将账上每股未分派利润由上一年-1.22 元反转为+0.1859 元。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年度会计报告称,新增亏损 6833 万元。 二、科龙电器-审计报告研究 (一)审计报告概述 科龙电器审计师为安达信华强,因科龙持续两年亏损,存在持续经营问题,加上科龙电器频繁变更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成声明书作为审计工作基本可靠性等,安达信华强出具了无法表达意见审计报告。之后由于安达信事发,德勤华永接受。,德勤出具了保存意见审计报告,保存意见重要是由于三洋电机代三洋科龙偿还了人民币元贷款,注册会计师以为该笔款项科龙应计入资本公积,而合并报表中,该款项连同科龙电器代三洋科龙偿还银行贷款人民币2640元一并考虑,减少了当年度利润约7500万元。德勤出具了原则无保存意见审计报告。德勤再次对科龙出具了保存意见审计报告。保存意见重要针对该年度两项销售收入,这

两项销售收入来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两家客户产品销售收入,其中有一家为新客户。德勤以未能从这两家客户获得直接回函确认,也未能拟定与新客户交易真实性,因此,未能获得足够证据以证明这些收入真实性给出了保存意见审计报告。德勤华永对科龙审计分析是失败,德勤没有依照科龙实际状况出具恰当审计报告,在-间,科龙电器财务报告虚假,披露不实,公司经营和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做法,有调控三项费用,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反常内部交易为获取银行资金等,而在德勤对科龙这几年审计报告中,这几项均未反映,德勤违背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没有按规定执行必要审计程序,德勤应当为其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析 注册会计师必要拥有独立性,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独立性和形式上独立性两个方面。所谓形式上独立性,又称为“形体”独立性、“外在”独立性或“表面”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要与被审计公司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关系,例如不得拥有被审计公司股权或担任其高档职务,不能是公司重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地执行业务。所谓实质上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性、“内在”独立性或“事实”独立性,即以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判断时不依赖和屈从外界压力和影响。它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特别不应使自己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影响和压力。总之,实质上独立性和形式上独立性结合起来构成审计独立性所有内涵,两者缺一不可。-科龙电器国内审计师为德勤华永,年度审计费用分别为350万港元、420万港元、550万港元,共计高达1320万港元。高昂审计费用,使注册会计师对客户过度依赖,缺少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严重缺失独立性,是导致审计失败主线因素。德勤接手科龙后当年财务报告,德勤给出了保存意见,而在证监会日后调查成果中,当年已有重大钞票流异常,德勤却没有可以发现这些状况。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一、科龙公司治理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1、公司尚待建立部分管理制度,如《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同时,根据最新法律法规、交易所最新上市规则,本公司需对《内部控制制度》、《信 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 2、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不完整。 3、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 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的工作水平待加强。 4、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存在尚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5、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先生在担任本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海 信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副总裁。 6、公司与第一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海信空调」及关联方青岛海信电器 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电器」存在同业竞争。 二、科龙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未完全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2、公司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不完整。截止到目前,公司董事会下设了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并正常运作,但尚未设立提名委员会和投资战略委员会。 3、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内部各部门对《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缺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必要知识和敏感性,信息披露工作水平有待加强。本公司应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相关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等程序,加强内部相关知识和规则的培训,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和检查,强化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子公司规范信息披露意识,避免在信息披露中出现应披露而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的情况。 4、公司尚未制定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5、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仅限于电话、传真、邮件、股东大会等常规方式,与投资者直接沟通渠道较为单一,不便于投资者、社会公众将意见及时、准确和便利地传达至本公司管理层。 6、公司副董事长杨云铎在担任科龙公司国内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兼任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白色家电的营销管理。

审计失败案例

审计失败案例 【1】 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 近期,业内有专家对于科龙电器的审计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进行公开质疑,对科龙进行审计的两位德勤的签字会计师也被指存在疑点,更有科龙小股东表示要起诉德勤,为其投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随着科龙风波的深入,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再次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李伟: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 如果指控为真的话,那么德勤失陷科龙就是一起典型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从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的实践来看,由审计失败导致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层出不穷,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如安达信、中天勤等甚至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如果说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则是防范会计失真和可能的舞弊行为的最后一道关卡。审计失败不仅可能会导致证券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者的重大损失。而且由于注会行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一起审计失败往往会对整个行业的声誉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防范审计失败。 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因素很多,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总结过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据审计学权威阿伦斯的定义,审计失败主要包含两大条件:一是审计结果是错误或者不恰当的。二是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独立审计的原则,或者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错甚至欺诈行为。科龙目前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德勤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例如,倒顾三人团中的朱德峰所提出的科龙销售收入确认问题,就体现出德勤未能恰当地

解释和应用会计准则,同时这也说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德勤的职业能力和操守提出怀疑。如果我们考虑到去年郎顾之争时郎咸平教授针对科龙财务处理方式提出的疑问和其后德勤的缄默,我们有理由相信科龙财务方面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 审计失败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依赖于管理机构、上市公司、社会舆论、投资者和会计师行业等的共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师们能充分行使其权利,严格地遵循独立审计的根本原则展开各项审计工作,这才是化解审计风险之根本。 余运彪:会计师应当恪尽职守 会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替企业做假账或者对于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打 掩护和无动于衷,这种行径是非常可耻的。如果情节严重,应当追究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科龙电器出问题,其审计会计师的失职是很明显的。如果审计会计师能够严格 按照相关制度尽职工作,本着谨慎会计原则作出判断,那么,所谓科龙神话就不会持续这么久,科龙传奇就不可能迷惑这么多的人达这么长的时间,甚至成为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影响和误导了许多人。所以,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实际作用来看,科龙事件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相关会计师没有尽职尽责,是不容置疑的。顾雏军资金腾挪的伎俩,巨额资金的流向与来源,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会计报表上不可能不留下痕迹。银行间存贷款情况,相关账务往来,会计师不可能不知情。知情而不据实发表如实信息和预警信息,不仅失职,还有渎职嫌疑,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也表明了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制环境还相当不尽人意。企 业造假,会计师做假账的成本太低,因而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拜倒在金钱的脚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