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的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的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的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章绪论,大家快来下载吧……最便宜的

二、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

答:(l)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当代世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不统一,也可以视为国情差异与各国社舍保障制度多样化的客观反映。

(2)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差异存在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是不统一的,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视角,因此要想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理论界定,就像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在长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3)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嬗变?

答: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l)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现代社会,社会保障的目标逐渐融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的理念。

(3)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个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答: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否充分得到了发挥或是否全部表现为正面效

能,通常不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社会保障的多重功能主要表现在:

(l)穗定功能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与稳定机制,市场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是

通过预先防范和即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它在许多国家均被称为“精巧的

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2)调节功能

①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它体现在如下多个层次上:

a.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b.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c.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还直接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d.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

③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3)促进发展功能

①在社会发展领域:a.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

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b.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变化。c.能够促使社会成员韵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 d.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如社会保障对象通常不分性别的做法就

极大地促进了男女平等e.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透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着某些产业的发展。此外,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保障

与劳动力市场的维系,又促进着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社

会保障对市场经济并非只有单纯的维系、润滑作用,而是有着促进作用。

(四)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其实是一种风险分散或责任共担机制,风险分散与责任共担本身即是以互助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风险得到化解的;同时,构成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

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从实质上体现出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他助与自助;资

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和劳务服务的互助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

而且也是一种社会互助机制。

(五)其他功能

社会保障事实上还有着诸如防控风险等其他功能。在西方国家,有的经济学者还认为社会保障有资本积累功能,并把它作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

要指出的是,在肯定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的同时,也要警惕将社会保障功能泛化。

因此,在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当警惕泛政治化、泛经济化、泛社会化

现象。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保障的特征主要包括:

(l)公平性特征

表现在:①保障范围的公平性;②保障待遇的公平性;③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并非以不讲效率为条件。

(2)社会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制度的开放性;②筹资社会化;③服务社会化;④管理与监督社会化。可以肯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还会进一步强化其社会化特色,这既是社

会保障责任由社会分担的需要,也是这一制度提高效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福利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即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舍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因此,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

获得的保障待遇。②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除社会保障参与或受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③福利性作为社会

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保障虽然可以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但它在本

质上却是市场机制无法调控的。因此,我们可以自由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与水平

问题,并适当控制其范围与水平,但在政策实践中却不可能否定这一制度的福利性色彩。

(4)法制规范性特征

①社会保障具有法制规范性特征的原因:

a.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由于涉及国家、企业及其他法人团体与个人的权利、义务

及经济利益,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并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才能完成筹资

的任务,没有完善的法制规范,便不会有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财政基础,进而也不会

有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b.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与利益调整机制,有关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亦必须由法律明确规范,并要求严格依法办事,没有法制规范,社会保障

制度便可能滑出正常运行的轨道,因为从社会保障负金的筹集到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均是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

②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规范性具体体现即是法律的硬约束与政府的强势干预。尽管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制性因民间参与程度的提升和政府责任的控制而存在着弱化趋势,

但法制规范性这一特征将始终不会改变。

(5)多样性特征

①各国之间的国情差异与地域差异、各国之间的文化传统差异、各国国民的社会保

障需求差异与文化、价值偏好的差异等,均决定了多样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

基本特征。

②主要表现在:a.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b.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呈现不同的模式;c.项目结构多样化;d.水平结构多样化。

(6)刚性发展特征

①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发展的特征,既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②如果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作进一步考察,还可以看出其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

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

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刚性增长和

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即它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地增加,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③各国在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事业时,必须充分注意到社会保障刚性发展的规律,在尊重这一发展规律的同时亦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一规律走向极端。

5.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l)公平原则

①根据公平原则,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

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

发展的目标。

②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物质财富尚未达到十分丰富的阶段时,公平原

则亦只能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尽管公平原则的落实需要循序渐进,但社会保障制度

的发展进程,即是这一原则日盏得到落实的过程。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①社会保障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既不能单纯强调社

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单纯强调与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

需要与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陷入被动。

②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社

会发展客观上决定着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国家或社会便会因风险的发生而形成社会问题与社会危机。

③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它事实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3)责任分担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有必要确立责任分担原则。因为政府包办或者企业与个人承担过重的

责任,都会损害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并无助于解决那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才能解决

的社会问题,只有确立责任分担原则并按照这一原则来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

等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任,这一制度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相谐发展。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①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

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

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与福利。

②选择性原则:是一些强调效率优先的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遵

循的一项原则。其含义在于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经济收入状况及对

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社会保障的项目、对象范围、筹资方式和待遇水

平等。

③普遍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的关系:在肯定普遍性原则并尽可能地推进社会保障制

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同时,不能将选择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对立起来,而是应当承

认发展中国家按照选择性原则或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

合理性与过渡性。

(5)其他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需要遵循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①互济性原则是以互惠制为基础的,即我为他人作贡献,他人也为我作贡献,两者

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正是这种互助或互惠制的强制化、固定化

和规范化。

②法制性原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立法为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制度

确立的标志,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政

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的依据。不仅企业与个人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义

务或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亦必须依法行政而不能

越权行事。

6.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积极意义?

答: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

安排,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l)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

力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保障着人的基本生活,而

且实践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功能,直接体现了对弱者的重视

与照顾以及人文关怀的精神,直接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甚至解放了人类自身,是人由

家庭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最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可兄,社

会保障制度因价值理念的先进性和实践中的巨大功能,对社会文明发展进步有着重要

贡献。

(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非仅仅是为了被动地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是作为社会发展与市

场经济的维系机制和促进机制发挥作用。

(3)社会保障能够化解多种社会矛盾,不断增进国民福利,并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一方面,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建立,都直接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

的建立,又都直接表现为受益者福利的提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会促进着国民福

利的普遍提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保障不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

且构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它作为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系统或一个构成部分,既需要其他政策体系等为之配套(如医疗保险离不开医疗卫生事业的配套,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离不开资本市场的

配合),也可以为其他政策体系的实施提供配套。

(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众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从而是能够容纳众多劳动力韵新兴部门。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的依赖

以及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决定了中国不仅需要尽快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

度及其完整的体系。

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二、复习思考题

1.社会保障发展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影响社会保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影响社会保障

的主要因素也有差别。总的来说,社会保障的发展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l)经济因素。它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或措施都离不开相应的经济基础,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可能出现物质财富

的剩余,并使国家、社会或家庭具备帮助有需要者的能力,进而才会有物质的援助活

动存在。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2)社会因素。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因为任何社会保障实践活动,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且需要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

才能得到解决为前提的。因此,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

矛盾激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3)道德伦理因素。它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

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

如己、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

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旦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4)政治因素。它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开始的。以英国1601年颁布

《济贫法》为标志,政府通过法令来帮助教会履行济贫职责,西方国家中政治对社会

保障的影响由此开始变得日益重要。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因素。

(5)历史文化因素亦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同样会对一国社会保障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

2.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l)影响社会保障阶段划分的标志

①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

践活动的关键性因素。

②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

容的社会基础。

③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④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

要标志。

⑤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

观标志。

(2)以政府介入程度划分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①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②济贫制度的形

成与发展阶段;③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

展阶段与成熟阶段。

(3)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

①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②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③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3.比较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

答:慈善事业的三大支柱是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失业和民办慈善事业。宗教慈

善失业是通过宗教团体组织的慈善活动;官办慈善事业可以理解为由官方组织却未制

度化的救济活动;社会保障活动事实上还有由民间人士自发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即是

民办慈善事业。

(l)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和民办慈善事业三者的相同点

①三者都是社会保障处于慈善事业时代时的具体形式,是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

②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同,都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对统治者而言开拓疆土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尽管需要者众,但能提供帮助者少。

③特色相同,三者都是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并非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从而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

④历史意义相同,虽然三者的层次很低,却说明了人类社会对社会性保障机制的需要,以及互助和他助的道德基础,并提供了某些可行的解贫济困方式和手段,具有它

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迪。

(2)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和民办慈善事业三者的不同点

①官方的介入程度不同:三者中只有官办慈善事业是官方直接介入,组织实施的救

济活动。

②历史地位不同:宗教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是在为社会保障提供思想渊

源方面,而且宗教慈善事业的活动直接为社会保障提供着制度示范作用,到现在在许

多国家,宗教慈善事业都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补充。

③中西方的差异:中国,官办事业源远流长,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皇权至上,宗

教在社会的影响一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势力不大,贫弱社会成员对救灾济贫的需

要职能靠官方来满足。而在西方则盛行的是宗教慈善事业。

4.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从慈善事业时代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晨的时代,慈善事业时代只能算是社

会保障的起源,而济贫制度的确立亦只不过是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

个过渡,它们均因非制度性和非权利性,只能算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对这一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如下

评价:

(l)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因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平等地位,其各种救济

活动便很自然地成为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居高临下的施舍,接受救助者不得不对给予救

助者感恩戴德,而提供救助者则可以驱使被救助者,两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政府介入济贫事务的根本目的,既不是为了真正解决社会成员中的贫困现象,也不是真正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而是为了防止被

统治者在因灾或因不幸事件陷入生存困境时发生与统治者直接对抗的行为。因此,这

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活动是统治者的“灭火器”,这是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根本区

别的。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是极为有限的,并集中体现在救灾济贫项目上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由于慈善事业与政府的济贫政策事实上并非一种固定的、必行的社会政策,加之受当时财力的局限,其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5)保障效果是不艮型。由于身份极不平等,加之项目太少、水平太低,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实践效果也是不良的,不仅不能解决有需要的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问题,而

且也不能真正解决得到救助的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

5.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

答: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可以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是因为:

(l)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的,从而完成

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

使提供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享受社会保障则成了社会成员的法定

权利,这就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规范化与强制性发展阶段。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4)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解决的是社会成员的未来或可能遭遇的生活风险,客观上能够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与慈善事业及济

贫制度解决的现时或现实风险相比,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5)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其保障水平更是普遍高于社会救助项目,从而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而是社会保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尽管各国之间的社会保障理论及其具体实践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任何国家的社

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又都表现出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在实践中均具有

客观性和不可逆转性。

(l)立法先行

即是先有社会保障立法,于后才会有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实践,是通过社会保障立

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先行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在于,政府可以主导社会保障

制度,却不能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可见,立法先行不仅仅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惯例,更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首先是为了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而特定的社会问

题又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结构等紧密联泵在一起的。

②社会保障采用的主要是经济援助的手段,即使是社会服务的提供也需要有相应的

财力来支撑,从而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

③要指出的是,如果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而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则社会问题便

无法得到解决,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必然进一步演变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最终

损害的仍将是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3)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规律

①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协调发展。一方面,社会保障项目的内容应当协调发展;另

一方面,社会保障项目之间的水平应当协调发展。

②社会保障各子系统协调发展。不同社会保障子系统之间的保障水平应当相互协调;同时,不同子系统的项目之间应当相互配合。

(4)多样化发展

多样化发展规律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均将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应当遵循

的一项基本规律,它能够促使某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与发展本国的社会保

障制度时保持以现实国情为基础的较为清醒的头脑,而不会受所谓的美国模式、英国

模式、德国模式、新加坡模式乃至智利模式等牵制。

7.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答:(1)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发展

规徉,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

②尊重本国的国情。社会保障制度总与其国情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可能被照

搬到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时,亦不再单纯仿效已有的社

会保障模式,而是尊重本国的国情,努力探索着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道路。在尊重本

国国情的基础上,增进交流、互相参考、互相借鉴,已经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③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在现阶段的作用,而且应当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

④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工业化国家,普遍颁布有多部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法律构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⑤努力追求社会化。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则被看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社会保障不再单纯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化有程度高低之分,追求社会化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根据国情来定,落后国家或落后地区或许既需要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险,同时也需要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社区型社会保障,社区可以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

⑥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a.由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无法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基金制社会保障,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亦开始了与经济政策、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资本市场来创造并分享着经济发展成果。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亦开始将一些社会保障事务交由市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同时利用市场机制通过适度的竞争和对民间与社会资源的调动,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达到更高的效率。

(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①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而造成这一危机的重要原因则是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的泛政治化。

②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近十多年来为促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做者削减或调整社会福利的尝试,亦表明了社会保障水平太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某种负面影响,确实是值得重视的又一教训。

③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8.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及其改革?

答:(l)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①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自于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1948年英国宣布进入“福利国家”。从福利国家模式自产生后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段时期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福利国家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造成的财政压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

②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与其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调控不当或控制机制乏力所致。这一判断的前提,就是要客观地审察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既不能忘记这种制度曾经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后来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这样客观地评估福利国家的发展,可能有助于找到可行的改革方案,进而修正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衷且具有惯性的发展路径。

(2)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

①削减福利支出。

②词整福利结构。

③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④引入私营机制。

⑤各国还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社会保障待遇被骗取。

总的来说,改革并未动摇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社会保障支出的膨胀速度有所缓和,行政效率亦有好转。福利国家的改革并不表明这种模式的过时,福利国家的改革是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自我调整与完善,而不是放弃。

9.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

答:(l)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简要历程

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a.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b.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原有制度因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亦有着改革的必要性。 c.社会保障改革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兴起,它们的行动表明这种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

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历程:

①第一阶段(1986-1993年),改革理念: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社会保障的责

任主体:国家在这一阶段提出了社会保障社会化原则并通过中央政府的推动取得了进展,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不足之处:单纯强调为国企改革配套

亦使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走向片面化。正是这种片面化造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日益滞后于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只为某项改革配套,也不可能只为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服务。

②第二阶段(1993-1997年),改革理念:为市场经济服务,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

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日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阶段特色:这一阶段的社

会保障改革随着市场经涛改革的步伐加快而加快,它体现了为市场经济改革服务、以

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的特色。

③第三阶段(1998年一),改革理念:把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来安排。阶段标志:一是1998年3月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二是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和去单位化,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

障体系、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成为改革『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型

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三是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市场经济服

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论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是渐进改革的方式。这种渐进改革方式符合中国整个改革

事业的要求,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渐进式的而非休克式的,但不符合社会保障制

度变革的国际惯例,因为它在实践中不仅受制于经济改革,而且容易对其他改革的推

进产生路径依赖。因此,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程,便可以发现既有巨大的成就,亦存在着不少失误。

①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近20年来的变革,在维系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整个社会基本

稳定的同耐,促使曾经惠及亿万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整体转型,这在国际上是没

有先例的。具体而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国民的社会保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依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 b.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

面保障、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转化成政府主导、责

任共担、合理保障、多层次的社会化保障制度;c.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镇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主要社会保障项目均在制度创新中获得发展,在新型社会保障

制度下受保障的人口在持续扩大。

②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出现的失误

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效率;改革观念上过分强调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改革方式上存在着统放不分;制度安排中长期忽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既有历史问题,也有改革中未能妥善处理好的问题;既有制度之内的问题,也有制度之外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②法制建设滞后;③责任模糊;④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

待提高。

10.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①宪法的规定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表明了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

目标与方向已经明确,而且揭示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得到确立,它预示着中国

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②理清政策取向

借鉴国外经验不等于与国际接轨,利用民间力量和市场机制不等于走私有化道路,维护经济发展不等于只服从于经济增长,强调个人责任不等于政府可以推脱自己的责任,等等。因此,稳妥而又有效的选择将是在植根现实国情的基础上走理性而又中和

的发展道路。

③发展目标

a.中长期目标即在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

富裕的重要途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与和谐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b.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包括完成国家立法、在政府主导下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全面实现杜会化等;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

与和谐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四是促使

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与时代保持相适应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

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久远制度安排。

④制度的价值理念的选择

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维护公平、促进和谐的价值取向。

⑤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首要任务

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并根据责任分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次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3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二、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基础之上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

答:(l)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收益分配手段,从而很自然地将社会保障划人经济学范畴;而在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一些经济学家,尤其是像庇古、凯恩斯这样一些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更使将社会保障归属于经济学范畴成为学界中相当多的人士认同的观点。而社会学家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学的一个领域。学术界不仅能够看到经济学者之间或社会学者之间对有关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问题争论不休,而且经济学者与社会学者之间的争论更为激烈,这种争论必然对社会保障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些政治学者也会说社会保障属于政治学范畴,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目标,是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而法学家、管理学家等对社会保障学科的性质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2)现实中的社会保障是否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或政治学等学科的一个分支,或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在不同国家其实是不同的。

(3)鉴于社会保障独特的性质及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分支均非合适,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来发展或许更有利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健康发展。因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从基金筹集到支付的过程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它应当属于经济学范畴;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它又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从而又应该属于社会学范畴;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关系只能由独立的法律部门来调整和规范,并霈要运用到统计学、管理学及保险学等技术。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牵涉面甚广,上述学科均不可能包容它。目前的专业分割式研究正是造成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表面繁荣、背后危机的深层原因所在。因此,社会保障应当成为

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4)社会保障学是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来理解的,社会保障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显然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规范的、超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保障学,而应当将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立足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去探究,进而建立和把握它的理论体系。据此,社会保障学仍然是能够成立的,它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去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建立和逐步完善它的体系。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基础之上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

2.如何看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答: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日益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动用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经济领域中曰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日益重大。

(l)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①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为何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经济学者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已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致。当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规模很小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政论家、神学家与慈善家关注的问题;而当社会保障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安排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时,经济学界的关注就日益显得至关重要了。

(3)客观评价经济学或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茌充分肯定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石,以及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原理与方法对社会保障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经

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会保障理论,因为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从而绝对不是社会保障的全部理论基础。所以综上所述在强调重视经济学的重要

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用经济学替代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

为经济学的分支。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

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

理的选择。

3.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争论?

答:(l)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偏差,这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影响。

因此可以发现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即使在具

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早已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

政治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间题的重要专家。

(2)然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于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因此,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学科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样

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

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

要灭亡的。

(3)各学术领域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

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4.试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影响。

答:(l)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①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改策选择从空想主

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会保障理论,在强调重

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经济学的分支。

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

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理的选择。

(2)社会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①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

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保障通常被纳入社会发展而非经济发展的范畴,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通常作

为评价与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种

归类习俗也表明社会保障需要社会学的指导。

③社会学的优势正在于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对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有

着非常直接的启示。

(3)政治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①政治学所揭示出来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追求,对社

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影响。

②政治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是国家与社会、民主与法制、人权与主权、政党与政权、

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决策与行政、权力与腐败、发展与稳定等。在这些核心领

域中,几乎均与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几乎均是与社会

保障有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对社会保障

具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理论价值,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并

汲取政治学的养分。

5.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吗?

答: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能否得到也

一直是学者想证明的,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的条件

下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可以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但是并非任何时候

都能整合。

(l)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只耍是公平的,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的统一,就会导致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

公平与经济效率都是同等重要的,是无法分割、相辅相成的。公平和效率都应服从和

服务于社会保障这一目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

原则。所以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的不足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制

度设计还不完善,实际操作过程困难很多。因此,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和低效率

并存的问题还较为明显。

①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a.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小,覆盖面狭窄;b.在已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中,由于保障基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c.我国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项目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实行真正的社会统筹,同时,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展也很慢,导致统筹层次低,社会化管理和服

务水平低,保障功能弱。

②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是:a.缴费水平、待遇标准和范围差异大;b.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影响社会效率的提高;c.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中未引入市场机制.政事不分,监督不力,存在着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现象,未起到“自动稳定器”

作用,制约其提升社会效率作用的发挥。

(3)建构既是社会公平又有经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方向、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及主要对策

①主要方向;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主要以“国家

社会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要尽快向以“国民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转变,进而

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与效率。

②基本思路:社会保障在其“基本点”上从“强调国家责任”转向“强调国民权利,国家有义务承担”;在其“保障动因”上,从“缓解阶层矛盾”转向“促进社会发展”;在其”保障需要”上,从“个人需要”转向“社会需要”;在其”保障范围”上,从“局限于特定社会人群”转向“全体社会成员”;在其“保障制度”上,从“零星的、分散的”转向“系统的、完整的”;在其保障作用上,从“残缺性”转向“制度性”。

③主要原则:适度原则——社会保障需要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刚性原则——社会保障一旦形成,其项目、标准、水平具有可增不可成、可升不可降的刚

性特征;其推行具有强制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应服从其制度安排。

④主要对策:a.转变传绕的单位福利主义观念和体制,剥离单位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个人自研究与政策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影响。

上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3、什么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如何分类? 4、什么是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5、对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哪些要求? 6、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7、简要说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处理步骤,并分析其主要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8、什么是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为什么要进行平行登记? 单选 1、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D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核算和监督 B、记账和算账 C、控制和分析 D、预测和决策 3、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在账户借方登记的是( A )。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费用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的是( B )。 A、实收资本 B、债权人权益 C、任意盈余公积 D、法定盈余公积 5、下列各项中,会使企业资产减少的是( B )。 A、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B、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C、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D、接受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6、下列费用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 )。

A、制造费用 B、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设备折旧费 C、咨询费 D、技术转让费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销售费用”账户核算内容的是( C )。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B、广告费 C、业务招待费 D、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8、将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时,下列属于成本计算账户的是( A )。 A、“材料采购”账户 B、“库存商品”账户 C、“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D、“制造费用”账户 9、将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时,下列属于备抵附加账户的是( C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B、“原材料”账户 C、“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D、“累计折旧”账户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D )。 A、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B、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C、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D、会计科目的正确性 11、根据下列经济业务,不应当填制转账凭证的有( A )。 A、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 B、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12、下列明细分类账中,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 A )。 A、“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 B、“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 C、“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 D、“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 13、下列各项中,应设置辅助性账簿登记的是( B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C、资本公积 D、无形资产 14、下列账簿中,可以采用卡片式账簿的是( D )。 A、现金日记账 B、总分类账 C、管理费用明细账 D、固定资产明细账 15、在下列财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D )。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一、解释 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 1./ 2.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3.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4.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5.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 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 四、判断分析 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样就

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分析:由于测验的编制者给要测量的特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因而区分测验时不能只看测验的名称,而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五、简答 1.心理测量的特点是什么 & 答案要点: ①心理测量没有绝对零点,只有人定零点。 ②心理测量的单位不一定相等。 ③心理测量是间接测量。 ④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 ⑤心理测量只能测出欲测心理特性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而不能测 出其全部。 ⑥心理测量强调客观性。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心理测量的功能。 答题要点: ~ ①理论研究功能: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②应用功能: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心理咨询。③要有实例。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答题要点: ①论点:避免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神化心理测验,二是认为心理测验 无用。②应有的认识与态度:心理测验是一种工具、心理测验尚需完善、要严肃慎重对待心理测验。③要有实例。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编制 一、解释 1.测验的标准化:在心理测验中,误差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使测验情境对所有人都相同或相似来完成的,进行这种控制的过程就称为测验的标准化,它包括测验内容、实施过程、计分方法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标准化。、 } 2.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的计划表。详细说明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及其水平,以及它们在整个测验中所占比重。它是确定测验题目的内容、覆

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张 1.Linux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哪位计算机爱好者、在什么时候开发的?(P2)答:最早是由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于1991年初开发的。 2. Linux之所以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主要原因有哪两个?答:免费和开源(1)它属于自由软件(2)它具有Unix的全部功能 3.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内核版本号各代表什么含义?(P4) 答:Major.minor.patchlevel major为主版本号minor为次版本号(奇数:不稳定,即测试版;偶数:稳定版)patchlevel 表示当前版本的修订次数 4. Red Hat的总部设在美国的什么地方?答:Red Hat的总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首府罗利 5.说出以下图标中属于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三个标志。(p5) 答:从左往右依次为美国,德国,德国lan Murdock最早开发(应属德国),中国 第二章 1.VMware虚拟机的定义是什么?(P10)答: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2. VMware虚拟机的优点是什么?答:⑴、使用虚拟机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多台计算机,而不需要多台物理的计算机。⑵、vmware虚拟机上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具体的可以在创建虚拟机时看到。⑶、可以方便的将系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样当系统发生故障如中毒时,可以直接恢复到以前正常时的状态 3.在我校机房的Linux系统中,用户名和密码分别是什么?用户名:root 密码root 4,图像界面中关机重启步骤?答:动作—注销—注销对话框—选择注销,关机或重启—确定 第三章 1,图像界面中,写出设置桌面背景的操作步骤。答:应用程序—首选项—桌面背景—打开“桌面背景首选项对话框”设置 2..图像界面中,写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操作步骤。答: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日期/时间属性”对话框设置 3.图像界面中,写出设置网络的操作步骤。答:应用程序—系统设置—网络—打开“网络设置”对话框设置 4.桌面上初始的图标是哪几个?答:计算机root的主目录回收站; 5.简述在Linux系统中打开终端的两种方式。答:应用程序—-系统工具—-终端或桌面空白处单击右键—打开终端 第四章 1.图形界面中打开“创建新用户对话框”步骤答:应用程序—系统设置—用户组群—用户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添加用户 2.写出用命令模式进行用户管理的的操作步骤。答:应用程序—-系统工具—-终端打开终端后使用相关命令 useradd [option] 添加用户账户passwd [option] 改变账户密码usermod [option] 改变账户属性 userdel [option] 删除账户su [option] 切换用户身份 例子:useradd –d /var/student –c “student’s account”–s /bin/csh –u 1000 student 用户主目录用户描述使用shell 用户ID 用户名 第五章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 1.写出以下命令的功能。 1.mkdir /usr/tmp/lianxil在/usr/tmp目录下建立lianxil目录(p67) 2. cp /usr/tmp/lianxil /tmp –v –r –R 将/usr/tmp目录下的lianxil目录及其子目录复制到/tmp目录下并显示命令执行过程(p66) 3. mv /tmp/lianxil /uer 将/tmp目录下lianxil目录移动到/uer目录下(p66) 4 .mv /usr/tmp/lianxil /usr/tmp/new-lianxil –v 将/usr/tmp目录下的lianxil目录重命名为new-lianxil 5.rm /usr/tmp/new-lianxil –r –d –f –v 删除/usr/tmp目录下的new-lianxil目录(p66) 6. who who命令用于显示谁登录了系统(不仅显示账号,还显示终端文件名、时间、来源IP等。) 7.date 03031400 将当前系统时间修改为3月3日14时8.cal 8 2001 显示2001年八月的日历(显示指定年月的日历) 9.clear命令的功能是什么?清除屏幕上的信息,它类似于DOS中的CLS命令。清屏后,提示符移到屏幕的左上角 10. 写出以下子目录的内容:/bin:这个目录存放linux 常用的操作命令,如ls ,mkdir等。该目录还存放一般用户使用的可执行文件。 /boot:包括内核和其它系统启动时使用的文件。/dev:设备文件.在Linux中设备以文件形式表现,从而可以按照操作文件的方式简便地对设备进行操作。 /etc:该目录主要存放系统管理时用的各种配置文件/home:是用户工作目录,系统每添加一个用户,home目录下就会为该用户账号添加一个同名的主目录。/root:系统管理员(root或超级用户)的主目录。/usr::包括与系统用户直接相关的文件和目录,一些主要的应用程序了保存在该目录下。 /tmp:该目录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默认所有用户都可以读取,写入和执行文件。应定时删除该目录下所有文件以免临时文件沾满磁盘。 /var:该目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主要存放容易变动的数据。 写出下列命令的功能 11. pwd 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12. cd /etc 切换到到该目录下 13. cat /etc/httpd/conf/httpf.conf 用来将/etc/httpd/conf目录下的httpf.conf内容显示到终端上 14. more /etc/httpd/conf/httpf.conf 显示文件内容,每次显示一屏。 15. head –n 15 /etc/httpd/conf/httpf.conf 显示文件前15行。16. tail -n 15 /etc/httpd/conf/httpf.conf 显示文件后15行。 17. find / -name httpd.conf -print 查找名为httpd.conf的文件目录 18.知道一个文件尺寸小于为2500bytes,可使用什么命令查找?答:find /etc -size -2500 -print 19. grep -2 html /etc/httpd/conf/httpf.conf 在文件中查找包含字符串html的行,如果找到,显示该行及前后2行。 20. grep ―html‖/etc/httpd/conf/httpf.conf 在文件中查找包含字符串html的行,如果找到,显示该行。 21. cp more_1 /usr/mengpc/tmp/exam1 将文件more_1拷贝到目录/usr/mengpc/tmp下,并改名为exam1。 22. cp -r /usr/mengqc /usr/liuzh 23. rm -r * 删除当前目录下隐含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24 . mv ex3 mew1 将文件ex3改名为new1 25. mv /usr/mengqc/* 将目录/usr/mengqc中的所有文件移到当前目录中 26. wc /etc/httpd/conf/httpd.cof 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 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27. mkdir dirl 在/root下建立新目录dir1 28. rmdir dril 删除目录dir1。 29. cat /etc/httpd/conf/httpd.cof | more 分屏显示文本文件/etc/httpd/conf/httpd.cof的内容 30.写出以下字符串表示的文件权限和数字表示。 -rwx------ 文件所有者对文件具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数字表示为700 -rwxr—r-- 文件所有者对文件具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与所有者同组的用户和其他用户只具有读取的权限。数字表示为744。 -rw-rw-r-x 文件所有者、与所有者同组的用户对文件具有读取、写入的权限。而其他用户只具有读取和执行的权限。数字表示为665。 33.写出drwx—x—x的含义。答:目录所有者对文件具有读取、写入和进入目录的权限。其他用户只具有进入目录的权限,无法读取、写入数据。数字表示为711。 34.写出从图形界面查看文件bb权限的操作步骤。答:右键单击文件bb—菜单点击属性—在bb属性对话框中查看或修改权限。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管理【教案§1P3或教材P4】 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系统【教案§4P8或教材P13】 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人本原理【教案§4P1或教材P13】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态来进行管理。 决策【教案§5P1或教材P56】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计划【教案§6P2或教材P69】 是人们将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将来从事的活动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周密地安排。 许诺原理【教材P79】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目标管理【教案§7P8—9或教材P80—61】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组织【教案§8P2或教材P90】 是静态意义上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和动态意义的组织行为或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 管理幅度【教案§8P9】 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授权【教案§8P12或教材P101】 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领导【教案§11P1 或教材P156】 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定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激励【教案§12P1 或教材P170】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挖掘被激励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引导、强化、改变人的行为。 沟通【教案§13P3或教材P194—195】 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交换的过程。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 题答案要点 第1章 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是()。 A、直接材料预算 B、直接人工预算 C、生产预算 D、销售预算 2、资本支出预算是()。 A、财务预算 B、生产预算 C、专门决策预算 D、业务预算 3、随着业务量的变动作机动调整的预算是()。 A、滚动预算 B、弹性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4、滚动预算的基本特点是()。 A、预算期是相对固定的 B、预算期是连续不断的 C、预算期与会计年度一致 D、预算期不可随意变动 5、编制弹性预算首先应当考虑及确定的因素是()。 A、业务量 B、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 D、计量单位 6、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分为财务预算和()。 A、业务预算 B、销售预算 C、生产预算 D、现金预算 7、可以概括了解企业在预算期间盈利能力的预算是()。 A、专门决策预算 B、现金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8、下列项目中,能够克服定期预算缺点的是()。 A、固定预算 B、弹性预算 C、滚动预算 D、零基预算 9、编制弹性成本预算的关键在于( )。 A、分解制造费用 B、确定材料标准耗用量 C、选择业务量计量单位 D、将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10、零基预算的编制基础是()。 A、零 B、基期的费用水平

C、国内外同行业费用水平 D、历史上费用的最好水平 11、被称为“总预算”的预算是()。 A、生产预算 B、销售预算 C、专门决策预算 D、财务预算 1、D 2、C 3、B 4、B 5、A 6、A 7、C 8、C 9、D 10、A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 A、固定预算 B、零基预算 C、滚动预算 D、弹性预算 E、增量预算 2、在下列预算中,属于业务预算的内容的有()。 A、资本支出预算 B、销售预算 C、生产预算 D、现金预算 E、零基预算 3、在管理会计中,构成全面预算内容的有()。 A、业务预算 B、财务预算 C、专门决策预算 D、零基预算 E、滚动预算 4、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A、现金预算 B、预计利润表 C、预计资产负债表 D、投资决策预算 E、销售预算 5、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现金预算依据的有()。 A、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 B、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C、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 D、产品成本预算 E、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 6、编制弹性预算所用业务量可以是()。 A、产量 B、销售量 C、直接人工工时 D、机器台时 E、材料消耗量 7、全面预算的作用概括起来有()。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仓储管理概述 1.简述仓储的概念、基本功能与主要功能。 (1)概念: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暂时不用的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仓储是物质产品生产的持续过程,仓储也创造产品的价值; ●仓储既包括静态的物品储存,也包括动态的物品存取、保管与控制的过程; ●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 ●仓储的对象:必须是实物动产。 (2)仓储的基本功能: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 (3)仓储的主要功能 ①储存功能②保管功能 ③加工功能④整合功能 ⑤分类与转运功能⑥支持企业市场形象的功能 ⑦市场信息的传感器⑧现货交易的场所 2.简述仓储对现代物流的贡献与作用。 (1)仓储对现代物流的贡献 ●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调节物品的供求 ●生产需要 ●营销的需要 (2)仓储对现代物流的作用 ●仓储是现代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仓储能够保证进入下一环节前的物品质量 ●仓储是加快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仓储树立了一种全新观念:库存是一种负债和浪费 3.什么是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现代仓储管理具有什么特点? (1)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存储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包装、分拣、整理等活动的经营管理。 —主要功能:通过对货物储存管理,创造货物的时间价值。 —辅助功能:货物包装、货物分拣、货物整理、货物简单装配等 (2)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效益原则 (3)特点: ●运用“零库存”管理的基本理念 ●实施整合化管理的策略:把社会的仓储设施,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 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 ●实现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第5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5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 A )。 A. 长期股权投资 B. 交易性金融资产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 持有至到期投资 2.甲公司长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2013年1月1日,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2013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1300 B.1380 C.1500 D.162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该题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甲公司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初始入账价值1300万元。 3.下列各项中,不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是(C)。 A.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B.支付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 C.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 D.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的金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计入当期损益的事项。 选项A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选项B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选项C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处理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选项D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2014年1月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 200万元取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持有的股份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另支付相关税费5万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3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09年度现金股利共200万元。2014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4年1月5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入账价值为(D )万元。 A.1005 B.1220 C.1020 D.1205 5.甲公司2013年1月5日支付价款2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对乙公司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复习要点及思考题答案(计)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复习要点及思考题答案(计)

各位:根据掌握要点认真复习,后面附有作业题答案。 第1章掌握要点 1.1.1节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1.1.3节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3节嵌入式处理器 1.4节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看课件,有补充的内容) 补:1.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 2.嵌入式系统调试常用的基本方法 3.交叉编译和交叉调试 4.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2章掌握要点 2.1节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2.3.1节 ARM和Thumb状态 2.3.2节 RISC技术 2.3.3节流水线技术 2.4.1 ARM存储系统 2.4.2 Cache:写通、写回、读操作分配cache、写操作分配cache、工作原理、地址映像 2.4.3节 ARM存储系统 补充: (见课件) 1. ARM简介:ARM的命名方式、5种变形

2.理解片内Flash的3种编程方法。 3.理解ARM7芯片存储器存储空间分布。(8个bank,每个bank32MB)第3章掌握要点 3.1节ARM编程模式:处理器模式、处理器工作状态、寄存器组织、 异常中断 3.2节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3.3节指令系统:掌握和熟练应用课件所讲的指令、可编程序段 第5章掌握要点 5.1节键盘接口:行扫描法原理、掌握编写驱动程序 5.2节 LED显示器接口:理解工作原理,掌握编写驱动程序 5.5.1节 UART异步串行接口:异步通信格式、接收的4种错误类型、初始化、发送程序、接收程序 第1章作业题答案: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第一种,根据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原文为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第二种,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 用计算机系统。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水体通常指()和()的总和。地表水、地下水 2、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三大类()、()和()。化学性污 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3、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和()。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4、水体的生物性污染的三个阶段,它们是()、()和()。病原污染期、总体污 染期、新污染期 5、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有()()以及雨、雪的淋洗和冲刷。化肥、生活污水 的粪便(氮的主要来源)和含磷洗涤剂 6、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包括()、()、和()。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 染 7、水体的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和()等。病原细菌、病毒、寄生虫 8、水体的生物性污染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和()。病原污染期、总体污染 期、新污染期 9、根据大小的不同,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和()。悬浮物质、溶解物质、 胶体物质 10、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和()水质指标。物理 性、化学性、生物学。 二、单选 1、以下不属于水体的物理性污染的是()C A悬浮物质污染、B热污染、C无机有毒物质、 D放射性污染 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C A自然界的水在其蒸汽状态下是近乎纯净的 B依靠尺寸不能反映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性质 C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特性 D各项水质指标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3、以下关于浑浊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浑浊度是指水中的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B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时,所对应的浑浊度规定为1个浑浊度单位C近年来,根据光线的散射原理而制成的杰克逊烛光浊度计得到广泛应用。 D散射光的强度愈小,表示浑浊度愈高。 4、关于生物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说法正确的是()C A生化需氧量越低,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被污染的程度越重。 B通常的测量标准(测溶解氧消耗量)为BOD5,且对于对同一废水而言COD

作业复习与思考题答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答案: 1、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如下: 1)把网络操作分成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2)定义并提供了具有兼容性的标准接口 3)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4)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5)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6)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个区域的网络可单 独升级或改造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语义+语法+规则) 3、OSI七层: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 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 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3)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5)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

足用户的需要。 4、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5、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是发生在网络层。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多路重发以及出错检 测等。 6、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 1)电子邮件E-MAIL. 2)远程登陆Telnet 3)文件传输FTP. 4)WWW服务 5)电子邮件服务 7、一台微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选择一个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ISP。 练习二答案: 1、主要包括: 1)可靠性高。 2)极强的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功能。 5)开放性好。 UNIX系统一开始就作为开放系统,UNIX操作系统的源程序一开始 就向学术界开放。 6)通用。UNIX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通用性,使之适合于不同类型(分时和批 处理)用户的需要。 2、主要包括: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