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李卓-孙小俊;李卫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0623;李卓-孙小俊;李卫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0623;李卓-孙小俊;李卫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归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样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6例患者诊出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出率为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出率18.00%(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显著升高,其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高图像半胱氨酸血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又称为中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患者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进而使得脑组织缺血性缺氧性病变坏死,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症状【2】。有资料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本院就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归为实验组。实验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选取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

实验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38±2.17)岁;对照组正常人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54±2.21)岁。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消

化道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不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正常人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所有选取的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将其进行离心10min,转速为4000r/min,离心结束后分离血清,制成无蛋白滤液,所有操作均在4度的环境中进行。将无蛋白滤液保存于零下20度的冰箱中,集中检测。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诊断,计算诊出率,进行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范围为5~15 μmol/L,超过15μmol/L则被判定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比较

组别例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水平(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n %)

非高同型半胱氨

酸血症(n %)

实验组50 22.56±6.27 36(72.00%)14(28.00%)

对照组50 10.90±3.39 9(18.00%)41(82.00%)P值- <0.05 <0.05 <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性别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比较

性别例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水平(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n %)

非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n %)

男性31 24.54±5.60 28(90.32%)3(9.68%)

女性19 18.43±5.66 8(42.11%)11(57.89%)P值- <0.05 <0.05 <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男性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可能与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长期大量饮酒、精神压抑等有关。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实质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过程,有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4】。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内皮细胞,并对胶原纤维和血管壁弹力层有破坏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有诱导作用,能间接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并干扰其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对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激活凝血因子及蛋白C,进而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同型半胱氨酸能使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增加泡沫细胞,并对斑块的钙化有促进作用,加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因此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能使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及斑块的形成速度加快,引发脑梗死。所以,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措施降低其水平,能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速度,预防脑梗死【5】。

本次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且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现,男性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是由于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受饮食、年龄、遗传等影响,还受雌激素水平、维生素B

12

、叶酸较大的影响【6】。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系,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有着较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能有效帮助临

床诊断、预防及治疗脑梗死。

参考文献

[1]杨庆河,常万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3,53(29):46-47.

[2]白媛媛,穆红,菊鹏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22):3421-3422.

[3]侯丹丹,孙学明,王伟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34-336.

[4]明秀峰,苏华,陈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09-810.

[5]赵建伟,李亚争.青年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43.

[6]任彩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关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44-1045.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度的指标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和糖尿病等,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在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最近,又有一个新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HCY理化性质 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 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HSCH 2 (NH 2 )CO 2 H。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两种形式[1],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机体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2%。HCY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两条:(1)甲基化过程,即通过叶酸循环途径,有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供体,VitB 12 作为辅因子,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L-蛋氨酸。叶酸循环中的限速酶为5,10-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2)转硫过程,由VitB 6 依赖的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完成,代谢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或由尿排出[2]。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尿中首次被发现以来,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与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有关,如胱硫醚β合成酶缺乏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近年来发现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后形成的热不稳定型表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关联,这一基因有可能作

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学检查的主要基因型。 2 HCY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分析法,Ueland等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后经改良,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 同位素法由Refsum等[3] 1985年建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 14 C标记的腺苷与HCY缩合后,经色谱分离,液体闪烁计数放射强度来测HCY浓度。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操作繁琐且有放射污染,未能推广使用。 2.2 色谱法 1987年Stabler [3]首先报道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该法可同时测定半胱氨酸、蛋氨酸、胱硫醚和甲基甘氨酸等多种物质。虽然灵敏度、特异性好,但仪器价格昂贵而不能推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比较成熟且推广使用的方法,不足之处是样品处理、层析条件、样品检测及定量的诸多变异,使其难以标准化。Fiskertrand [4]等首先于1993年用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和尿液的HCY和硫醇物进行测定。HPLC根据衍生方式(柱前或柱后衍生)、检测方法(荧光、电化学)可分为多种方法。应用HPLC准确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需要优良的设备、高超的技术经验和应用HPLC方法适当的时间,另外选择和制备内部质控也相当重要。 2.3 免疫学法该法应用特异性的抗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单克隆技术,采用荧光偏振法或免疫法测定HCY。美国雅培公司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5],用AXSYM仪器检测HCY,反应原理为: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也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全自动的荧光偏振免疫测定(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LC最常用,而高效毛细血管电泳最有发展前途。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均认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遂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1.1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产物,蛋氨酸是重要的“一碳单位”供体,蛋氨酸在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崔化下与ATP结合生成S-腺苷蛋酸(SAM),SAM在供出甲基后,水解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相反,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助因子,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携带的甲基,再形成蛋氨酸。此反应必须有N5-甲基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N5-甲基四氨叶酸是四氢叶酸经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催化而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 cBS)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因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MTHFR和CBS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2 人MTHFR基因定位在lp36.3上,cDNA全长约 2.2kb,大鼠的MTHFR基因的cDNA 与人MTHFR基因有85%同源性。人MTHFR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经流行病学分析,纯合子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呈现很强相关性。Frosst等应用PCR-SSCP分析证明MTHFR 基因在667位发生的突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由于T代替了C,编码的氨基酸已由缬氨酸代替了丙氨酸,而缬氨酸可能与MTHFR活性中心密切相关,MTHFR酶活性大大降低。 1.3 CBS是一个63kD均一四聚体蛋白,定位于染色体21q2 2.3,可编码551个氨基酸,目前已鉴定出33个突变位点,与心血管疾病可能有关的是位于287密码子T283c,由编码的异亮氨酸代替了苏氨酸。另一个突变位点为307密码子上的G919A,由编码的甘氨酸取代丝氨酸。CBS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均可使CBS酶活性降低,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 2.1 由于氨基酸分析仪器的灵敏度限制,过去一般认为血液中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Wicken等首先报道,男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总量为 3.3±0.8μmol/L,女性为2.4±0.7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他们使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层析用离子交换柱,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还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雌激素水平、高脂饮食、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2 wu等发现正常人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大部分是与蛋白质结合,可达70%,血浆中与同型半胱氨酸结合的蛋白是白蛋白。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表明,半胱氨酸不能取代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可能原因是同型半胱氨酸有更大的亲和力。同型半氨酸在血液中的存在方式是,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1]

1)骨代谢指标是罗氏骨代谢全套检查(早晨空腹静脉血)。 (1)骨形成标志物:P1NP(总1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端骨钙素; (2)参与骨形成的标志物:25-羟维生素D3、PTH(甲状旁腺素); (3)骨吸收标志物:β-CTX(I型胶原C端肽CTX)。 (4)影响骨代谢激素类:睾丸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脱氢异雄酮硫 酸盐 (5)骨矿物:钙、镁、磷元素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 09时20分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 (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一种命名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叶酸主要存在于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90%以上的叶酸被破坏,导致中国人普遍的叶酸缺乏,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定期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于高Hcy人群还要注意一定的饮食结构。

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

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80%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同型半胱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340nm波长检测吸收光度值变化与HCY浓度呈线性关系。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应禁食12小时抽血. 3.2 类型:新鲜不溶血的血清 3.3 标本存放留取标本后请尽快分离血清。在冰箱保存的条件下(2~8℃)稳定3天,-20℃保存至少可以稳定3个月。 3.4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不能做测定。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HCY测定试剂盒(京械注准20152401106) 4.1.1 试剂组成 乳酸脱氢酶 >35KU/L 丝氨酸 0.76mmol/l NADH 0.47mmol/l 胱硫醚合成酶>20KU/L 胱硫醚裂解酶>10KU/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密闭保存,效期为12个月;开盖2~8℃保存,可稳定28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HCY标准品血清进行校准操作。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如何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如何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万人中就有250人发生脑卒中,可见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会进行降压治疗,以防止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有些高血压患者已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却仍然发生了脑卒中,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此类患者除了患有高血压以外,还同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患者在空腹时进行抽血检查,若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起过了15微摩尔/升,就可确诊其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该病通常是由人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6等营养物质所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根据此类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可将该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级别。 其中,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5~30微摩尔/升,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按酸的水平为 31~100微摩尔/升,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于100微摩尔/升。 据统计,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约有75%的人同时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科学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当人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就会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促进凝血过程,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据统计,单独患有高血压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人3倍和4倍。而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正常人的12倍。 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去医院检测自己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来确定是否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上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方法主要是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营养物质。补充叶酸是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它能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下降超过20%、使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下降25%。轻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平时可适当多吃些绿叶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富含叶酸的食物,以及糙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和蛋、动物肝脏、肾脏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01T17:26:42.3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孙才于静 [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孙才于静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开阳 550300) 【摘要】目的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 年5 月~ 2015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另选取32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成员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成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4861,P=0.0000),实验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14.7156,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正常人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心血管疾病应该获得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寻求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现将2012 年~ 2013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将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正常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此探究心血管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特点,并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上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 年~ 2013 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另选取32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实验组患者均被诊断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53 ~ 79 岁,平均年龄(63.25±5.83)岁;陈旧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3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 例。 对照组的成员中均没有内分泌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其心、肾、脑以及肝功能均正常,且无营养不良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龄54 ~ 79 岁,平均年龄(63.23±5.79)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 > 0.05,数据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的可比性较好。 1.2 测定方法 指导实验组患者在1 各月内不要服用影响此次实验的药物。指导两组研究对象空腹12 小时,取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各取5ml,将血样置于转速为3000r/min 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离心10min 后,取血样的上清液,并放入温度为-20℃的环境中进行冷冻,最后,利用循环酶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用t 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9.04±9.95)μmol/L,对照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8.94±7.95)μmol/L,两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的升高,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会使患者的大脑、心脏以及全身组织发生出血性或者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心血管疾病是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项目。只有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减少疾病带给患者的损伤。因此,寻求准确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的诊断方式有超声心电图、心电图检测技术等,但是这两种方法只能够作为证实结果的检测,显然,这两种方法的预防性能低,不能使患者及早的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为此,本文对心血管患者以及健康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分析对比,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中,利用循环酶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成员的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心血管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健康人群。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预防性的诊断心血管疾病,从而使患者能够及早得到有效地治疗【4】。因此,这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

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试剂盒(酶循环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1.1规格 试剂1(R1):1×40mL、试剂2(R2):1×10mL; 试剂1(R1):2×90mL、试剂2(R2):2× 9mL; 试剂1(R1):2×48mL、试剂2(R2):2×13mL; 试剂1(R1):2×45mL、试剂2(R2):2×15mL; 试剂1(R1):2×40mL、试剂2(R2):2×10mL; 试剂1(R1):1×48mL、试剂2(R2):1×13mL; 试剂1(R1):1×60mL、试剂2(R2):1×15mL; 试剂1(R1):2×60mL、试剂2(R2):2×15mL; 试剂1(R1):2×30mL、试剂2(R2):2×9mL; 试剂1(R1):2×60mL、试剂2(R2):2×6mL; 试剂1(R1):1×18mL、试剂2(R2):1×5mL; 试剂1(R1):2×80mL、试剂2(R2):2×22mL; 试剂1(R1):1×80ml、试剂2(R2):1×22mL; 试剂1(R1):2×10mL、试剂2(R2):2×2.7mL; 试剂1(R1):5×10mL、试剂2(R2):5×2.7mL; 试剂1(R1):10×10mL、试剂2(R2):10×2.7mL; 试剂1(R1):20×10mL、试剂2(R2):20×2.7mL; 试剂1(R1):2×12mL、试剂2(R2):2×3.3mL; 试剂1(R1):5×12mL、试剂2(R2):5×3.3mL; 试剂1(R1):10×12mL、试剂2(R2):10×3.3mL; 试剂1(R1):20×12mL、试剂2(R2):20×3.3mL; 试剂1(R1):2×16mL、试剂2(R2):2×4.4mL; 试剂1(R1):5×16mL、试剂2(R2):5×4.4mL; 试剂1(R1):10×16mL、试剂2(R2):10×4.4mL; 试剂1(R1):20×16mL、试剂2(R2):20×4.4mL; 224测试/盒:【试剂1(R1):60.8mL、试剂2(R2):16.4mL】。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_王雪茵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雪茵,胡永华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病因异质性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脑卒中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18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79(2013)11-0988-05 The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 WANG Xue-yin ,HU Yong-hua.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Stroke is a kind of diseases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heterogeneity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High homocysteine level i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stroke.This article reviews those studies between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 in recent five years. 【Key words 】Homocysteine ;Folic acid ;Epidemiology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3,17(11):988-9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44,8123006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系,北京100191 【作者简介】王雪茵(1987-),女,北京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遗传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胡永华, E-mail :yhhu@bjmu.edu.cn 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 势,脑卒中所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将在2015年达到650万、2030年达到780万,且大多数将发生在中等 收入和低收入国家[1] 。此外,脑卒中的复发率较 高,且54%的复发病人会出现残疾失能症状[2]。2008年中国居民第3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 病已成为国民第1位的死因,全国新发脑卒中患者 每年约250万人,幸存患者750万人,其中2/3致残 [3] 。因此,脑卒中所带来的全球卫生经济负担和 家庭损失是不容忽视的。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既可以维持人体内甲硫氨酸的正常水平,同时也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有研究报道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 ,与脑卒中的发病、预后 和复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之间关系的营养和遗传因素进行综述。1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是甲硫氨酸 脱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后者是人类的必 需氨基酸之一。从食物中获取的甲硫氨酸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下与ATP 结合形成S-腺苷甲 硫氨酸(S-adenosyl methlonine ,SAM ),SAM 脱甲基后变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 ,SAH ),然后在SAH 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 Hcy 和腺苷。Hcy 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代谢:再甲基化和转硫作用。其中,再甲基化过程是以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在维生素B12依赖的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 ,MTR)的作用 下重新合成甲硫氨酸。这一过程中的甲基供体———5-甲基四氢叶酸,是由食物中的叶酸转化成的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此外,在肝细胞中,甜菜碱也可作为甲基供体,完成再甲基化的替代过程。在转硫途径中,Hcy 首先在以维生素B6为辅因子的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 ,CBS )的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 并最终转变为半胱氨酸。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 ,tH-cy )水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代谢酶编码基因的突变会引起相关酶活 性的改变;营养因素:营养物质(维生素B6、B12和叶酸等)的缺乏可影响上述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的 正常进行;性别因素:男性Hcy 水平高于女性,且女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1-05-12T15:02:22.0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刘雷 [导读] 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关系。 刘雷(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内科 110101)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040-02 【摘要】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关系。方法测定患脑梗死者88例和脑出血者86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组与腔隙性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脑出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血栓形成组与腔隙性梗死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比脑出血的危险性可能性会增大。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最近约20年人们才意识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脑梗死、脑出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初步研究,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脑出血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6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4例,患脑梗死者88例,分脑血栓形成组36例,腔隙性梗死组52例,男56例,女32例,发病年龄41~76岁,平均65.6岁,无脑栓塞病例入选;脑出血组86例,男60例,女26例,发病年龄40~78岁,平均6 2.3岁。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 (1)除外其他可能影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如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胃肠疾病、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严重硬皮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等。(2)近2周未用以下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氨甲碟呤、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阿扎立平等。 1.2 标本收集所有患者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取外周静脉血4ml,取2ml置入含0.1% EDTA 0.2ml抗凝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浆,用日本东芝unicel DxC800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15μmol/L。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脑血栓形成组中Hcy的平均水平是(13.26±5.08)μmol/L,与Hcy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比,结果高于正常值的有15例,高Hcy所占比例41.67%,52例腔隙性梗死Hcy的平均水平是(13.30±4.59)μmol/L,正常范围相比,结果高于正常范围的有22例,高Hcy所占比例42.31%。两组异常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y水平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05)。见表1 表1 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检测结果的比较 注: 脑血栓形成组与腔隙性梗死组比较, χ2=0.0036, P>0.05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与其他两组比较, χ2=16.97, 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1969年Kiler MeCully首次提出高Hcy血症患者发生致死性心脑血管病[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已得到中外专家共识。 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人体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3]。其水平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可灭活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Hcy加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自身氧化,而氧化后影响NO的合成和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导致内皮细胞进一步受损对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破坏,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破坏导致血流变学的异常,血粘稠度增高,血管内皮破坏,血栓形成;Hcy使单核细胞激活,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血管内壁增厚,导致管腔狭窄。 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外报道比较多。Yoo等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样证实轻度增高的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因素,可能提示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5]。国内顾雪村等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行DSA检查的116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证明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独立因素[6]。Pavlovic等对201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40项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Hcy血压的异常与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7]。王娟经过对50岁以下的脑梗死病人分析发现Hcy值明显增高,是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8]。上述文献都阐述了高Hcy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充分证明了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Gudrun等对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Hcy分析[9],发现缺血性卒中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脑出血有差异,本研究与其也基本符合。 总之,本研究初步发现高Hcy血症脑梗死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前两者与脑出血差异明显,由于脑卒中的发生是多因素引起,因此只能推测高Hcy血症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比脑出血的危险性可能性会增大。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McCullyks.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implication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rosis[J].Am J patho,1 1996,56(4):111-128. [3]李保华,毛利忠,王克义,等.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8-11. [4]李福春,卢宏.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0(5):554-556. [5]Yoo JH,ChungCS,Kang SS. Relation ofplasma homocystein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J]. Stroke, 2001, 29:2476-2483. [6]顾雪村,王拥军.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关系.脑卒中:新理论与新实践(2).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6:105-108.

同型半胱氨酸和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第26卷第3期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100034) 李健(综述)李晓玫王海燕(审校)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物质是闭塞性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对其代谢、测定、诊断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氨基酸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有关其代谢紊乱的报道最早来源于先天性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导致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尿患者的观察。此后,又相继发现其他几种参与HCY代谢的酶或辅酶改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近几年来,随着测定技术方法的改进,已经能够对正常人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HCY进行测定,并且发现在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牛皮癣、维生素B12缺乏等疾病的患者中存在HCY的代谢紊乱[1~3]。本文就HCY的代谢、致病作用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时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的生化特征与代谢[4] HCY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循环中S-腺苷HCY水解反应后的产物,同时,又是胱硫醚β合成酶合成胱硫醚的底物。血液中的总HCY包括HCY、HCY二硫化物和胱氨酸-HCY3种形式,它们大部分以蛋白结合方式存在,小部分处于游离状态。 HCY代谢途径有3条:①HCY被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又称为再甲基化途径,再甲基化反应需要蛋氨酸合成酶参与,同时需要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在此条件下,HCY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肝脏中存在着另一条再甲基化途径,该途径以甜菜碱为甲基供体,在甜菜碱HCY甲基转移酶催化下合成蛋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②HCY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的反应:又称为转硫化途径,反应由胱硫醚合成酶催化,维生素B6为辅酶,缩合成胱硫醚及水。这一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利于HCY的转运。生成的胱硫醚在γ-胱硫醚酶作用下裂解为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③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这部分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释放到细胞外HCY的增加反映了其生成和代谢的紊乱。有研究表明[5],蛋氨酸的浓度可以影响HCY从细胞释放,在低浓度时,细胞释放受到蛋氨酸合成酶的影响;而高浓度时,细胞释放则受到胱硫醚合成酶的影响。

全面认识血同(血同型半胱氨酸)

全面认识血同(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同,又名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直接影响人体甲基化和抗氧化的能力。血同是继血压血糖血脂之外另一大人体健康杀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血同升高会造成人体甲基化和抗氧化能力减弱。血同升高会加剧血管老化和粥样动脉硬化形成。 血同于1931年首次被发现。195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文森特-迪维尼奥(Vincent du Vigneaud),在1931年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出Hcy,并于1932年首次论及同型半胱氨酸,成为报道Hcy的第一人。 1962年,Carson 和Neil两位科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某些智力迟滞的儿童与同型半胱氨酸尿症具有相关性。 1964年,Harvey Mndd等科学家研究发现,Hcy尿症的病因与血同代谢关键酶——胱硫醚β合成酶的缺失有关。 1969年,经过大量研究,McCully首次发表文章描述了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血管病变,提出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早期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并从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死亡儿童尸检中发现, 其体循环内存在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由此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的假说。 1988年,Kaug等人研究发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与血同代谢相关 90年以后,随着对Hcy体内代谢途径的确立,国内外学者围绕Hcy与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血同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在数十个大型医学研究报告均中指出血同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21世纪之后,血同已经被各大医疗机构作为一种常规检测纳入诊疗体系。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 其它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服用影响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药物,都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尤其是肾功的损害,会严重影响那些含硫氨基酸的排出,因为肾小1 管内皮细胞的胱硫醚-β-合成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化作用,被认为血液中的非蛋白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很重要的代谢途径。 3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目前,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虽然过量胆固醇沉积是造成动脉壁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临床上胆固醇的水平并不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指标,这是因为胆固醇在动脉壁的堆积与多种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研究,如果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浓度升高,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复合体,随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泡沫细胞。而且,同型半胱氨酸还可自发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这些产物会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续性的收缩,引起缺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不仅如此,同型半胱氨酸自发形成的巯基内酯化合物,可以和反式视黄酸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与此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还可引起血栓素(TXB2)以及PGF1αR的形成。这样就会促进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引起临应酬上常见的梗塞性疾病。这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 当然,同型半胱氨酸还可通过其它一些途径诱发心血管疾病。它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