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

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其中那些思想觉悟深、创新能力强、文化造诣高的人,就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人物和文化大师、文化大家。诚然,文化发展的历程,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向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有曲折、有断层甚至有毁灭的可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文化进步推动者责任担当的艰巨和使命履行的艰难。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在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已经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

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对文化的认识、态度是否正确、科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状态,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既不搞全盘西化,也不搞文化复古,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三自”》指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对待自己的文化,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那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在文化上尤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只讲孔孟,或者大多讲到两汉唐宋明清文化,而对近现代历史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却视而不见或少有提及。其实,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宝贵财富,同样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那种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反文化行为;那种看不上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看不见中国非凡发展成就、看不到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看得起自己的文化,又不能自高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进行理性的

审视和科学的分析。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重要的是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之上,摒弃糟粕、保留要义、革故鼎新,不断开掘出文化新义、创造出文化新品。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当然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确有过封闭保守的年代,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开放包容始终是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了解、包容吸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远胜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甚至敌视态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新时代,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气度和胸怀不会收缩、只会更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开放包容,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坚持文化开放,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文化的包容借鉴,还必须是吸纳基础之上的创新再造。曾经有一种倾向,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似乎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其实,人类文明多种多样,世界文化多姿多彩。除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外,诸如曾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东文化、南亚文化,创造过玛雅文明的拉美文化,还有被古人类学家称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外来文化关注的视野越广阔,对中华文化补充的养分就越丰厚。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转化再造、创新创造,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

三、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三自”》对“文化自强”的阐述深刻而又透彻: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长期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文化强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础就是我们党拥有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自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有正确的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有全面协调的整体推进。

第一,要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一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也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弘扬。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建设发展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关键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和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实践证明,文化之于民众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透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文化之于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内容为王。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创造是第一要务。这里讲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还包括新闻写作、图书出版、理论创新与阐释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其数量和规模可谓历史空前,关键是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新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思想、新题材、新土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

正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潜心创作、细心推敲、精心打磨,以更多高质量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来讴歌伟大时代、来激励广大人民。新形势下,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建立更通畅的传播渠道,采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对受众的影响更深刻更有效。这当中,还有一个借助科技和市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力推动利用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文化创造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必须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无论实现文化自强,还是建设文化强国,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壮。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大战略引领、大项目带动,以大企业为骨干,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石、人才是保障。各领域文化拔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文化代言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培养一大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一个体制机制、动力源泉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来自改革,文化发展动力源于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改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好的体制环境,是改革给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活力,这已经得到宣传文化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着力破除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党全社会都应当在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

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牢记也应该牢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砥砺前行。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Word版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尤其是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要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形象,深入挖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派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深更广更多的内涵。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造福青海各族人民的内在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青海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要准确把握青海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早已经被胡锦涛总书记非常清晰并更加强调地表述为: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费先生曾说: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

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 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 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书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里,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如费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同样如此。 在了解了国内外文化,古今文化,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 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问过很多同年人,他们很多都胸怀抱负却无处施展,亦觉得无力施展。 也许是过于强调GDP的增长,我们许久以来忽略了文化教育。 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许已和世界大国相差不多,但是谈到让人民的文化教养,我们也许还是有一些差距。 面对如今的局面,看到国家也意识到文化、信仰的重要,我们在这个转折点,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实现文化强国。 这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 从小事锻炼自己,从日常的行为中培养出自己的高尚人格。

自强-自律-自立-自信-自理主题班会教案

《四自三远离》主题班会 活动的目的:针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依赖思想严重,为了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开展一次'四自三远离主题活动"。让学生提高自我的生活能力,增强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生存习惯,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积极生活的能力。 1.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杜绝学生做不安全的活动,珍惜生命,远离危险。 3. 加强教育,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做人。 4.使学生明白网络具有的的危害性,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的必要性。 活动时间:两节课 活动准备: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告诉学生,将要准备的材料让学生准备好,例如扯破的衣服,布,纽扣,土豆,水果,针线,刀具,菜板,肉,抄手皮,葱蒜,盐,盆等。 活动的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夏令营中的较量>那个故事吧。日本队员生了重病还能继续前进,中国孩子生了病却回大本营。在前进的过程中,日本队的孩子自觉地保护环境,而中国队的孩子却随意的破坏环境。日本队的孩子自己做饭吃,而中国队的却

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有的学生上了大学还将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让父 母洗,还有的带着保姆上学,他们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这样的学生,同学们想想他们以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甲:以后离开父母就不能独立的生活。 学生乙:以后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主持人:那么现在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才会为将来我们立足于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你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如此的人》。 学生讨论:这个人在生活中不会照顾自己,更不会动手去做任何事,导致最后脖子上挂着面包圈而饿死了。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五自”,我们应该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学会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些家务活动比赛,每个组可以选派两个成员参加。 一:切土豆丝。程序:每个组的参赛成员将土豆削皮洗净再切成丝放在盘子里,看哪个组切得又快又好。 二:削苹果。程序:每个组一个参赛者,综合评价。 三:对扯破衣服的缝补和定纽扣。程序:每个组两个参赛者比赛,综合评定。 四:规定的时间内包抄手。程序:每组选派两个参赛者共同协作,综合评定。

云杉:文化自觉_文化自信_文化自强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 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素质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 自觉,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则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自觉使我们博览诗书,知识渊博,继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心,遇人即可侃侃而谈,口吐白莲,使我们散发温润如玉的气质。 很多当代大学生常常抱怨大学的学习体制,觉得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殊不知这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颓废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当你在日上三竿之时依然懒散在软绵绵的床上,当你在夜深人静之时仍然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和泡沫剧,当你在本该认真听讲汲取精神营养的课堂上低头玩手机或是呼呼大睡时,,,,,,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溜走,你也离文化自觉这种精神越来越远了,既然没有静下心来给自己的头脑充电,腹无诗书又何来的文化自信呢? 有时候我们说,很多经济产业都是靠大量的劳动力支撑,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在手里,所以常常“听命”于拥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弘扬和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所谓文化自信,小而言之,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知识、能力、品质的肯定与自信,相信他能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来面对一切未来不确定的挑战;大而言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个人若是对自己不够自信,妄自菲薄,做事畏畏缩缩,则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必定不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极有可能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浪潮中永远被发达国家甩在身后。 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着文化自身的振兴与繁荣,更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发展、前途,关系着整个名族国家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文化作用、地位的高度认同,树立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12级经管创新(2)班 王思琪 1210800522

自强自律自立自信自理主题班会教案

《自强自律自立自信自理》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 活动的目的:针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依赖思想严重,为了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开展一次'五自活动"。让学生提高自我的生活能力,增强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生存习惯,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积极生活的能力。 活动时间:两节课 活动准备: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告诉学生,将要准备的材料让学生准备好,例如扯破的衣服,布,纽扣,土豆,水果,针线,刀具,菜板,肉,抄手皮,葱蒜,盐,盆等。 活动的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夏令营中的较量>那个故事吧。日本队员生了重病还能继续前进,中国孩子生了病却回大本营。在前进的过程中,日本队的孩子自觉地保护环境,而中国队的孩子却随意的破坏环境。日本队的孩子自己做饭吃,而中国队的却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有的学生上了大学还将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还有的带着保姆上学,他们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这样的学生,同学们想想他们以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甲:以后离开父母就不能独立的生活。 学生乙:以后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主持人:那么现在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才会为将来我们立足于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你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如此的人》。 学生讨论:这个人在生活中不会照顾自己,更不会动手去做任何事,导致最后脖子上挂着面包圈而饿死了。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五自”,我们应该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学会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些家务活动比赛,每个组可以选派两个成员参加。 一:切土豆丝。程序:每个组的参赛成员将土豆削皮洗净再切成丝放在盘子里,看哪个组切得又快又好。 二:削苹果。程序:每个组一个参赛者,综合评价。 三:对扯破衣服的缝补和定纽扣。程序:每个组两个参赛者比赛,综合评定。 四:规定的时间内包抄手。程序:每组选派两个参赛者共同协作,综合评定。 比赛结束,计算每组的得分,选出优胜者。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来源:《红旗文稿》15至17期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 1. 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吧,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自觉,我认为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表现在每个人身上。有时候我们说,很多经济产业都是靠大量的劳动力支撑,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在手里,所以常常“听命”于拥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弘扬和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建设文化强国就无从谈起。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始终具有重要战略地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良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文化自觉与自信。“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决议》中说,“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理解,所谓的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的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文化充分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惧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决定》强调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文化要与时俱进。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决定》有五个闪光的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需要处理好以下几重关系: 一要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现状出发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多元文化现状的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 文化自觉的前提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深切了解和准确判断。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文化单一、相对封闭的局面,当代中国文化也进入了多元文化板块并存的复杂格局。当代中国文化实际存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外来文化和当下新文化四大板块。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看,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会长期存在,单一的大一统的文化格局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尽管存在文化多元格局,但文化自觉的实质是文化主体的自觉。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就是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的,同时不断创造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文化的中华民族,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群。无论当代文化怎样多元与多样,文化自觉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而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传统,才能确立文化自信。建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就成为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 二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依据和追求。 文化自觉的标志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了核心价值观,文化才可能自成体系,才能与其它文化相区别,才能有自身的理想境界。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两个文化渊源,一是从国外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相继认识到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试验的虚妄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体制的悖谬,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之前,搞社会主义的没有承认市场经济的,搞市场经济的绝对不搞社会主义。所以,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到一起,是一个旷世创举。社会主义是目的,它代表社会发展的理想与进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市场经济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效手段。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自身的正确性,还更需要手段的有效性。因此,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调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为社会提供普遍的文化理想、正义追求和行为准则,为普遍的文化自觉创造坚实的基础。 三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中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新时期的文化理想,为社会提供正确行为导向,促进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在坚持务实主义发展理念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逐步形成以现实主义态度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发展理想。理想主义本身没有错,文化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文化是人突破自然状态的存在状态,是人的自我超越。理想是人自我超越的文化追求。理想的价值有三:一是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有效的行为目标;二是为人们提供不断升华与自我超越的向上动力;三是为人们提供行为选择的价值底线,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自律。因此,理想对社会是

班会,自律自信自强

主题班会材料 自律自信自强 ——扬起生命的风帆 一自律自制 自律即自制力,是指控制冲动,以及控制自己在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在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让自己的感情受外界事物刺激的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对于情商的定义中,把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规定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他指出:情商高的人能很好的控制冲动,控制情绪,从而能够更快地从人生的挫折和低潮中恢复过来。戈尔曼将高情商与成功联系起来,并从“糖果实验”的例子来阐明控制冲动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实验中,戈尔曼让一群4岁的孩子呆在一间屋子里,每人给一块糖,并对他们说,谁能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糖就可以得得到两块糖。14年后,研究人员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吃糖的孩子都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而那些没有抵住诱惑的孩子则表现为社会能力较差,容易遭受打击,遇事犹豫不决。另一位有名的学者拿破仑.希尔也曾经对美国各监狱中的成年犯人作过一项调查,他发现这些不幸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力。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陷于失去自制的状态之中,比如深陷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对别人大发雷霆,或者是面对诱惑无法自控。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情绪失控是因为你认为发生的问题很严重,但实际上,那些你认为很严重的问题,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你所受的痛苦和困扰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而要赢得他们的谅解和宽容,那就更不容易了,甚至有些问题在周围的人看来你只是在庸人自扰。并且,缺乏自制、情绪失控常常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在气急败坏的环境下,我们往往做出愚不可及、毫无理智的事情。这种行为只会让我们赔上自己的声誉、工作、朋友及所爱的人。很有可能某一天老板会说:“这个人的确很有发展潜质。但是,很遗憾,我们不能对他委以重任。他经常喜怒无常,太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了!”由此可见,没有自制力是一个人一生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 有些人常常对自己说缺乏自制力并不算什么大问题,表面上的勃然大怒并不代表真正的厌恶,因为贪图享乐而放弃计划也只是暂时的行为。所以,缺乏自制力的人通常不会为此感到愧疚,因为他们总可以找到诸如:“我实在忍不住……”之类的借口为自己开脱,这些人的人还会常常对别人说:“我虽然当时很冲动……但我事后很后悔!”好象后悔和遗憾能够弥补他们制造的伤害。但是,问题是周围的人并不会这么想,缺乏自控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人来说,无法控制自己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像生理上的残障一样,会剥夺他们的自信。 一个能够完成自己人生设计的人,在性格上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和自制的力量。也就是说,一个希望成功的人即需要强烈的情感力量,同时也需要对自己情感力量的坚定掌控。 拥有自制力不仅会使人充满自信,而且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特别是在商业社会。自制力能产生信用。商业银行的准则是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投资家认为: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即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一个人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可能在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成功。因为,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轻易发怒是良好的品质,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比较焦虑、烦躁的人更容易应付困难、解决矛盾。 自制,是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企业管理者在生冷冷清、存货积压严重、员工不信任、债权人纷纷上门催款的情况下,个人的自制力会受到最大的考验。这时若有不快就大发雷霆,会给员工们留下难以更改的坏印象。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依然能够不报怨、不发脾气、冷静地解决问题,他就会受到员工们的爱戴和商业伙伴的支持,并最终渡过难关。 自制,也是对诱惑的拒绝。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每个孩子都会的;而能够有理智地拒绝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成人的标准。这个世界上没有从小就决心不求上进的人,绝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强烈的进取欲望。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失败者远远多于成功者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经不住诱惑而在进取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_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_上_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 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 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 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 示。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关于自律自理自主自强的文章

篇一:《《自律自理自主自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朝气蓬勃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律自理自主自强》。 秋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收获的日子。金色的秋天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象,天气晴朗,清风和畅,这样的季节是我们总结的时刻,更是我们厚积而薄发的时刻。在这个学期里,学校更加注重学校发展的内涵建设,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始终把和谐、奋进,规范,高效”的校园风尚作为工作的重点。学校的美好未来靠我们师生共同奋斗和共同描绘。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让自己充满朝气与阳光,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胸怀志想,坚持不懈,做一个锐意进取的人;学会关爱与关荣,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实现自主和自律,做一个主宰自己人。 同学们,学校和老师殷切的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天天向上的奋斗目标。同学们,我们一直坚持认真严肃的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认真进行班级值日维护美丽的校园,积极参与纪律,卫生,仪表等检查的评比。新学期我们应该更加主

动和自觉的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推动班级建设和学校发展。更应该以主题精神,实践精神,在学校和班级的自主管理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约束,对班级与学校的行为进行观察,监督,管理和评价,实现自我发展,班级发展和学校发展。 与此同时,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提高效率。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自主是不大容易的事情,自 主需要自律盒子里作为基础,只有实现了自己约束住自己,自己管理住自己才能算得上是有了自我的主见,实现了独立的人格。而自主不是最终的目标,学习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自强,自主知识我们实现自强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自我的独立,缺乏自我的思想,我们只能永远做一个“人云亦云”的拾人牙慧者。当然这样的人也实现不了人生的理想,因为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哪里有实现理想之说呢?同学们,我们正走在前进的大路上,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主体人格健全,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各类优秀人才,让我们在参与学校和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提升主动性,培养“自律,自理,自主,自强”的品质形成善于思考,奋发拼搏,勇于创新的素质,成为一个充满自尊和自信的合格中学生! 篇二:《自强自律自立自信自理》 《自强自律自立自信自理》主题班会六(一)班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2011年03月10日14:08来源:文汇报 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义。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那种随意解构、颠覆的做法,只会营造出一种有悖于“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不良的精神“民生”氛围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协文艺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热议“民生”。由物价说到房价再说到堵车,这些当然都直接关乎“民生”,而与物质“民生”相对应的精神“民生”,大家由于职业关系关注更多。议论焦点之一,是时下戏剧舞台和影视银幕荧屏上经典作品的改编,创作者的改编态度和实践,及其给观众营造的人文生态和艺术鉴赏环境。 岂能以“创新”为招牌对艺术经典横加“解构”乃至“颠覆” 譬如,戏曲《赵氏孤儿》是中外闻名的经典。西方人之所以早就关注它,乃是看重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历来倡导的、以剧中人物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代表的“大忠”战胜以屠岸贾为代表的“大奸”的道德观。此乃这部经典作品之魂。但现在据此改编的同名话剧和电影却偏偏横移搬用西方时髦的“人性深度”理论,说按照“现代人性观念”,原作讴歌的“大忠”是“小市民的愚忠”,于是以“创新”为招牌横加“解构”乃至“颠覆”。再如,“吴越之争”的经典传说早已深入民心,勾践卧薪尝胆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艺术典型,西施作为献身报国的伟大女性的艺术典型,范蠡作为反抗以强凌弱的知识分子的智慧典型,从精神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但有一部描写“西施归越”的戏曲作品,偏要在“创新”旗号下“解构”并“颠覆”这些典型形象。改编者按“人性复杂”索骥,硬要描写越灭吴后西施还朝,勾践一见便因其貌美强行纳入宫中为妃,发现西施腹中怀有夫差的“敌种”后又发配其往荒郊,范蠡闻讯也怒发冲冠,赶往荒郊怒斥西施背叛与他的爱情……这样,改编者以一连串动作把活在人民心中的美的艺术典型勾践“颠覆”为“色狼暴君”,把西施“颠覆”为“色女荡妇”,把范蠡“颠覆”为“头顶绿帽的小肚鸡肠”。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此种经典改编殃及精神“民生”,令人忧虑。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试题 90分以上

一、判断题(10 道) 1. 要开发资源,首先是珍爱资源。 正确 错误 2. 重点发展观的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正确 错误 3. 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 错误 4.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 错误 5. 文化发展要立足创意,瞄准市场,拒绝盲目克隆。 正确 错误 6.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正确 错误 7. 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确 错误 8. 抓文化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而不顾客观条件。 正确 错误

9. 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基础资源。 正确 错误 10. “十年动乱”把我国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文化与民生幸福的关系表现是()。 A. 直接关系 B. 间接关系 C. 无关系 D. 无法衡量 2. 我国文化建设新成就十分显著,下列选项中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内日报的发行量现已稳居世界首位 B. 在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日报100强中,中国占了25席 C. 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D. 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居世界首位 3.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A. 胡锦涛 B. 吴邦国 C. 贾庆林 D. 李长春 4. 历史、传统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 A. 基础资源 B. 重要支点

C. 主要构成 D. 关键所在 5. 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划分时,本应市场运作的却长期依赖(),造成文化发展缓慢。 A. 政府 B. 国有企业 C. 相关文化协会 D. 文化工作者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 基础设施 B. 公共设施 C. 公益设施 D. 福利设施 7. “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这种思想属于()。 A. 浪漫发展观 B. 荒唐发展观 C. 重点发展观 D. 片面发展观 8. 下列选项中,符合对文化产业的正确表述的是()。 A. 事业单位为骨干 B. 繁荣文化市场 C. 基层为重点 D. 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 稿/2010.17 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 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