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文章编号:1003—2398(2003)05—0031—03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Ξ

范少言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024)

A STU DY ON SUSTAINA

B L E PRESERVATION T O XIAN HIST ORICAL

AN D CU LTURAL FAMOUS CIT Y

FAN Shao 2yan

(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Northeast Norm al U 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 )

Abstract :In 1980,the 99cities with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mous values were made public by the State Council.Recently ,It is taking worldwide attention for the way and manner to protect those cities.The difficulty is to coordinate conflicts between 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developing its economy or society.Xi πan is an famous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in the world.This ar 2ticle is provided strong ways and the ideas for those famous cities which should take on sustainable de 2velopment.By the way it should be overcome that conflicts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city develop 2ment.So ,the primary problem of protecting Xi πan ,the famous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is a compre 2hensive strategy.Then the protecting districts are divided with the local law.The architectures around those historical or cultural sites should be coordinate with that environment in scale ,style ,color or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For the using those historical 2cultural elements ,the sites in the old inner city should be lined into a tourist https://www.360docs.net/doc/ae6657125.html,stly ,author gives the ideas that the sustainable protection ,stra 2tegic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and arrangement ,designing of city and so 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planned as a whole.While we are developing the social economy of Xi πan city ,we should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K ey w ords :cultural heritage ;famous cities with historic and cultural values ;sustainable protection ;

xi πan

提 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性保护;西安中图分类号:K92411 文献标识码:A

西安是久负盛名的世界文化古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空间急骤外拓和旧城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并行不悖的动向,保存与更新、继承与发扬成为建设的必然矛盾。如何使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城市未来的图景,构成城市未来文化的要素,是中国加入WTO 后还需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的问题之一。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111 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地域政治、经济、

 第18卷 第5期2003年10月 人 文 地 理HUMAN GE OGRAPH Y

Vol 118,No 15 Oct 12003 Ξ

收稿日期:2003—08—28;修订日期:2003—09—15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2K09-G 3)

作者简介:范少言(1962—

),男,陕西咸阳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所学专业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聚集地,其间虽有盛衰的演替,但就大多数城市而言,今天依然是各区域的中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占全国土地面积11196%,人口的26%,G DP的50%,有21个省会之多,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重庆等中心城市均名列其中;名城集中在东部地区,与国家经济格局一致。因此,今后历史文化名城仍将承担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

112 投资与效益的制约

历史文化名城和名城要素一般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潜在经济效益比较巨大。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动因和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而间接的转化成城市发展的因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高水平的资金投入,保护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基本一致。首先古建维修需要长久的资金支持。此外,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及大遗址保护区占地的经济代价十分昂贵。城市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在经济领先的价值取向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就成为了牺牲品。西安旧城改造中就因资金及认识的不到位,在城市发展中未呈现其应有的价值。

113 旧城风貌的丧失

。当前,大规模、高速度、简单化的旧城改造模式,使大量传统人文景观街区被毫无特色的新建筑所取代。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决策和建设设计的先天不足,原有城市景观被现代城市风貌所围绕,历史文化名城要素的背景和风貌环境不复存在,现代城市成为砼的荒漠。西安城墙内的明清风貌已在一次次的旧城改造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荡然无存,令人惋惜不已。

114 旧城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旧城更新使其区域人口数量大为增加,加剧了原本紧张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压力。城市发展一方面带来传统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和居住环境的破坏,同时破坏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名城的整体形象。人口、建筑密度的增加使建筑间距、建筑通风等原有建筑物理规范失去意义,满足人文尺度的城市空间难以寻觅,城市环境因建设而下降。2003年的SARS疫情,为城市的过度开发和建设敲响了警钟。此外,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基沉陷,给古建筑的保护带来更大困难。

115 保护观念的滞后

近年来,城市发展没有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潜在价值,城市建设忽视国家相关保护法规,不遵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未经文物部门勘察发掘,甚至不顾文物部门的制止,强行施工,导致重要遗址及珍贵文物的毁坏。此外,在法定保护范围内大拆大建,不顾环境的历史特点以新换旧或以仿古建筑取代古旧建筑,文化环境被非真实的历史信息所淹没。更有甚者,部分部门或团体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大量造假建筑于古遗址和纪念馆附近,干扰和破坏了故有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历史与生态环境氛围的和谐失衡,使名城失去了固有的历史文化魅力。

2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思路

211 保护过程

在西安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中,1500年是作为中国13个王朝的都城,因而城市中遗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西安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2944处,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等都是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遗产和世界的文化财富。自20世纪50年代西安编制第一版城市规划以来,均从整体到局部对西安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规划强化对文物的保护。重点保护文物、古建筑、古遗址的周围环境,按《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界定文物保护区的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在古遗址和古建筑的周围建设绿带或遗址公园。对文物古迹进行分级、分类、划分等级不同的保护区;对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划分“绝对保护区”,“文物环境影响区”,“环境协调区”,对古建筑周围的建筑高度、形式、空间景观进行控制,保护有效视距内的景观效果。

212 保护的基本理念

新批准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1995—2010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新规划在汲取以往保护经验,贯彻可持续性保护的原则,以保护西安的历史城市格局、重大遗址、地上地下文物、古建筑为重点,控制引导新的建筑形式融入西安的城市景观之中;因地制宜,多视角、多层次体现西安的传统特征、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的时代气息。

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层面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得以承继,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唐长安为历史西安的鼎盛时期,明清西安城的格局基本保留完整。因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上突出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等四大遗址。重点保护珍贵文物古迹,城市建设与文物古迹的绝对保护区、协调区和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相协调,保持明城内的古城风貌,体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213 保护的重点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构成要素甚多,保护围绕重点要素展开。首先,切实加强丰镐、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四大遗址的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规划在大遗址保护区周边划定城市绿化隔离带,对大遗址范围内的农村聚落集中建设,使其建筑风貌与古遗址保护的环境氛围相协调,禁止在大遗址环境影响区范围内建设污染环境的产业。其次,继续完善唐城林带和风景旅游路,串连唐代著名遗址,体现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

23 人 文 地 理 18卷

并将文物保护、景观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次外,深化明城的保护与改造。继续完善路、城、林、河四位一体的环城建设工程,严格保护钟楼、鼓楼、城墙四门等标志性古建筑及其环境,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明城总体上保持明清建筑风格。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带,串联北院门、化觉巷、书院门、三学街、大清寺、杨虎城公馆、七贤庄等1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组成传统旅游文化景观带。最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持古城风貌。突出保护城市东、西、南、北大街四条明清时的城市中轴线和钟楼的中心地位,从生态的角度建设城市河湖水系,营造城市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绿色空间,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美景[1]。

3 可持续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市场经济渐次成为城市发展主动力的作用下,城市历史文化名保护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城市原有风貌在丧失,文物遭到破坏,城市文物保护立法滞后,历史文化名城对城市发展应有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

311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性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主旨是协调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研究“人类—自然”系统的发展理论。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载体,其形成受到社会、自然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大系统,因此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由之路[2]。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应使名城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代过程中,保持与发扬其历史文化内涵,实现名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现代城市风貌构成的基本要素,达到城市社会文化与城市人文景观的和谐,发挥名城的综合价值。

312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性保护的基本途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性保护是西安城市发展的战略任务。其基本途径一是融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不仅要使西安文化名城保护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动力,而且也要使城市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名城要素成为西安未来发展的有机构成,这就要求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营造和城市风貌的建设等建立在历史文化要素的承继上,如城市中心区用地的更新和景观创造不仅要使钟、鼓楼成为地区复兴的经济源泉,而且现代城市景观成为其贴切的背景。二是依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经出台,但单一的法规不能有效的保障保护目标的实现,因而应进行系统的立法研究,从各个方面来规定名城的环节、程序和规章,以规范和消除人为因素和城市建设决策机制官僚化的影响。三是建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观。西安不仅要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活动中树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理念,而且要通过宣传、教育培植西安市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构筑系统宣传历史文化名城组织体系。

4 结束语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贯穿城市发展始终的主题,历史城市风貌在销蚀,近年的城市风貌和空间环境形态令人失望,面对时代文化精神的要求,城市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是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命题,如何使现代城市风貌、环境空间、城市结构的肌理等与历史建筑浑然一体,城市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衔接,是实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性保护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R].1998.

65—66.

[2]侯纪尧.论西安古都风貌[J].华中建筑,1994,12

(3):36—42.

(上接第60页)

[64]冯雷.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

经济,1999,(1):69—72.

[65]周志坚.试谈福安市乡村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问题[J].村镇建设,1999,(2):28—29.

[66]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J].人文地理,1999,(4):38—41.

[67]段杰,李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

展前景[J].经济地理,1999,(6):79—83.

[68]费洪平,宋金平.我国城市化地域类型及其协调发展

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4):7—13. [69]叶文虎,孙津.乡村城市化的真实含义[J].小城镇

建设,2000,(1):32—33.

[70]汤正刚.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市市域城镇规划的总方

针[J].经济体制改革,1995,(4):17—22.

33

5期 范少言: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25万人。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文明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

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使西安成为海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7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尤其是在航天航空、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缝纫机、大型风机、重型汽车、纺织、钟表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产霸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

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 一、编制目的 为保护淇县县域历史文化遗产及历史城区的传统风貌,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提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技术规定和管理依据,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历史环境品质,促进淇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期限与《淇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一致。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淇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朝歌街道、桥盟街道、卫都街道、灵山街道、高村镇、西岗镇、庙口镇、黄洞乡,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 城区层面的保护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四、保护原则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系统保护的原则。 五、保护目标 (1)保护遗产:保护淇县的有形和无形遗产,对县域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城区进行整体保护。 (2)复兴古城:改善古城的物质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注入活力产业,发展旅游产业。 六、保护内容 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本规划建立五层次的保护体系,即县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层面进行保护。 七、县域历史文化遗产总体保护框架 淇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框架为:“一带一区一网一城一街”。 东部为沿淇河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带”;西部为以太行山区河流沟谷、风景名胜、

传统村落等为主要构成的西部低山丘陵文化景观“区”;县域以河流廊道和交通干道为基础的文化遗产展示“网”;中心城区为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淇县朝歌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街巷支撑并有新中国风格历史建筑集中分布的中山街历史“街区”。 “一带一区一网”属于县域层面,“一城一街”属于历史城区层面。 八、县域遗产保护框架的保护 (一)淇河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带的保护 保护淇河生态环境。建立淇河滨河绿带,保护淇河的自然形态,保持良好水质。 保持自然山水格局、传统风貌以及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 淇河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带范围北侧、南侧、东侧均至县界,西侧至规划城区道路、沿河道路以及周边村道,总面积为87.8平方公里。根据各部分的环境和建设特征,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实施建设控制:淇河下游文化遗产保护风貌协调区、淇河中游文化遗产保护风貌协调区、高村古城文化遗产保护风貌协调区。 (二)太行山低山丘陵文化景观区的保护 维持生态保育功能,重点保持淇县城区西眺太行山的山脊天际线。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山体形态的建设活动。 对本区的植被、水体和自然生态系统严加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太行山低山丘陵文化景观保护区北侧、南侧、西侧均至县界,东侧至黄洞乡庙口镇的行政界线,灵山街道与卫都街道行政界线以及周边的村道,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 根据区域内各部分的环境和遗产特征,分为三个片区进行控制,包括云梦山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古灵山-朝阳寺文化遗产保护片区、黄洞文化遗产保护片区。 (三)县域遗产网络的保护 “一网”即县域遗产网络,由两部分构成,即遗产节点区域与遗产廊道区域。 (1)节点区域 节点区域的范围根据各个遗产的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原则上将相邻分布的一系列遗产的建设控制地带连成片,具体边界结合山体走势及周边现状道路及规划道路划定,以实现对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利用(节点及其范围详见附表6)。 (2)廊道区域 淇河两侧应各划定500米的遗产廊道,其中城区段、山区段根据现状与规划情况以及环境控制需要进行具体划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整理)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 (七贤庄历史街区说明) 近现代历史街区 【七贤庄历史街区】七贤庄建立于清满城的废墟之上。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安”的号召,在清满城的废墟之上建设新市区,达官贵人及商贾们纷至踏来。至1936年,西安新城先后建起了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等新村,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新生活、新住区的样板。 七贤庄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四合院民居空间格局,通过建筑材料和结构变化,塑造西安民国时期民居雄浑质朴的形式和鲜明的建筑特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购置七贤庄部分用房作为办事处,接待了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共重要领导人,并引导大批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据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民国时期建设的一德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等传统民居院落群已陆续拆除,唯七贤庄因种种原因得以幸存,成为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1革命公园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其部由河南入陕,围攻西安。陕西国民革命军团结西安民众困守孤城,与之进行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将军所部援陕部队及达,刘军全线溃败,西安方得以解围。刘军围城八个月,给西安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守城居民死亡近五万人,占当时西安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纪

念死难军民,1927年2月,由国民革命联军总部发起,在皇城北门外清满城废墟上置地10.3公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西安围困被军阀刘镇华攻打时期阵亡的守成军民。革命公园有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亭、东大墓、西大墓、忠烈祠。八办在为延安输送革命青年的时候,曾因住处紧张,部分进步青年将革命公园革命亭作为休息与聚会的场所。 革命公园现在是西安明城内最大的一片集中绿化,并免费为市民开放。革命亭前的喷水池,立有太湖石,相传为唐兴庆宫遗物,在园中自成一景。园东有宽敞的展览室,常有书画展出。西南的“棋艺之家”,为棋艺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北面是人造湖,湖上架设曲桥,并建有亭子,称为“湖心亭”。西北有假山,山上有石洞、茅亭等。西南新开辟的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节假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元宵节灯展,花展;早晚有老年自娱班活动。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是周边居民和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革命公园以其独有的历史氛围、生态景观和城市生活优势吸引着人们。公园不仅给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场所,而且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和地区竞争力。 革命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已对其作保护规划,基本信息如下: 革命亭基本信息 革命亭保护范围图

某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资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自然概况 **县因**山而得名,位于**省东部、台州地区西北部。东连**、**,西接**,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地处**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俗称“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山脉、大雷山脉蜿蜒县境南北;始丰溪横贯东西,形成一封闭式的三角形盆地,称**盆地,县城即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区。**临近东海,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全县现有乡镇13个,其中5个乡,8个建制镇。1998年县城建成区人口7.76万,用地面积6.4KM2。1999年**县城关镇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章城市历史文化价值 **县自古以来就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目前仍保存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成片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古城传统风貌和格局颇具特色,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悠久文物丰富 浙东名邑**历史悠久,素有“文物之邦”和“小邹鲁”的美誉。 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龙”的世界——“我国东南第一个恐龙的故乡”。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栖息、劳动。夏、商、周三代,这里居住着瓯越民族。战国时代,属越国、楚国。秦朝属闽中郡。汉朝先后属会稽郡回浦县和章安县。 **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三国吴大帝初年(222-231),划出章安西北部设始平县。黄龙三年(231),因魏国也有始平县,改称南始平。西晋太康元年(280),因雍州亦有始平县,遂更名始丰。东晋永和三年(347),县的南部划出另建乐安县(今仙居县)。从此,除了同磐安、宁海接壤的小块地方有所变动外,**境域己趋定型。从南朝到宋,**县名几经更迭,先后曾称唐兴、**、台兴,至宋建隆元年(960),再一次更名为**县,一千多年沿用至今。南朝梁代(502-557)曾为赤城郡治所在,因境内赤城山而得名,因此称“赤城故郡”。纵观历史,自古以来,**县一直是浙东一座文化名邑,以境内**山得名的文化不但是浙东文化的代表,也是国内外闻名的名山文化。 横亘**境内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佛宗道源”之称。山中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被东晋孙绰誉为“山岳之神秀者”。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三登**,写下《游**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之首。 **山的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众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并在国际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尤为著名的有佛教“五百罗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着价值观、现代技术、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字:价值观;现代技术;城市化;全球化1、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历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长久以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城市,不但经受着历代风雨的侵蚀,而且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到了建国以后,在“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为代表的一系列运动中,不知多少古代城墙、牌坊和门楼,在推土机的轰轰声中灰飞烟灭,许多专家、学者痛心疾首,大声疾呼。直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才真正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文物史迹,到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单纯物质实体的保护,发展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的保护。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学术研究、立法、管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冲击2.1价值观北京大

学的俞孔坚教授曾在《中国房地产报》上深刻批判当今建筑价值观的三种倾向:拜权、拜金和非农。拜权主义的价值观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遗毒,是封建集权意识的反映。古城中,象征统治权威的宫城定要设在城市中心,其他建筑严格按等级秩序展开,这是权力的象征,价值观的象征。到了现代社会,拜权主义的建筑价值观则表现为以高大、气魄来彰显地位和权力。看看中国的城市,到处都是以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人大、政协、公检法为衬托的布局形式,而且有严格的高低秩序限制,这都是封建集权思想在作怪。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以显示富足、金钱为导向的建筑,这是资本主义早期的意识形态。北京的央视大楼就是如此,上海的好多奇形怪状的建筑亦如此,除了显示出自己的富丽堂皇之外,毫无文化底蕴。非农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试图摆脱小农意识,融入都市的氛围,但骨子里的农民意识却因为文化的薄弱而无法消减,使得其意识形态既非城市也非农村。这种价值观的建筑在城市建筑里也多有体现。抛弃本土的建筑形式,一定要用外国的,洋气的;抛弃乡土的材料,一定要用现代的,远离泥土的;就连绿化也如此,外地的苗木上档次,本土的便“土气”。恰恰就是这些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东西却被人们唾弃了。拜金主义、拜权主义、非农主义,三种意识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目前长安街两边的建筑形态,就出现了浦东,也出现了深圳这样的城市。建筑是一种文化,历史文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一由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引发的思考 1 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起因(2006年) 2006年6月某日:南京城南某区政府召开“建设新城南”高层论坛,区政府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将投资40亿元打造新城南,改善近2万户居民居住环境”。6月29日《南京晨报》以“40亿元让城南‘大变脸’为题,以正面支持的态度报到了这一高层论坛”。 8月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姚远在《南方周末》发表了《南京的“历史”关头》文章; 8月中旬:全国16位建筑、规划、文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联名紧急呼吁保护南京老城南。 8月21日:《现代快报》用11个版面推出《老城南》特刊,指出“今天,一个猩红的“拆”字,将一笔抹去老城南五大片区这23条散发出古城气息的街巷,刹那间变成历史”。 8月30日:《新民周刊》推出封面报到《秦淮河,正在消失的历史》,文章在采访多位老居民的陈年往事和情感,并陈述了多位学者、专家的意见之后,指出“这些未经整合的民间的情感、智慧需求,是否与政府的决策走在同一条路上呢?” 9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媒体广场”报到说:“城市改造一方面要保留文化,另一方面要改善人民环境。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点,兼顾这两者?它是困扰着全世界有悠久文化的城市的通病,同样也困扰着南京”。 10月2号:《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老南京最后的纠葛》的文章,记录了多名专家、市民和区政府等部门对老城南不同声音,分析了目前老城南历史保护现状的社会背景,如物权法、政府角色和公众参与等。 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家来信上作出重要的批示。随后一场包括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市民百姓在内的社会大讨论广泛展开,一时间老城南保护成为南京媒体的热点话题,成为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聚焦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地区要再进行深化。 二、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

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三、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2、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迹等; 3、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4、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表述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 3)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包括古城功能的改善、用地布局的选择或调整、古城空间形态或视廊的保护等; 4)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界线,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word参考模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 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张建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 教学方法: (1)研读教学法。“研读”指研究性阅读。具体地说就是知道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课件,变学生被动的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问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展示,化文本中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与冲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体味文章的内涵。 教具准备: 西安的图片资料、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历史问题:你们知道世界四大名城是哪些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解说)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是有道理的。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城是一个古城魅力十足的所在:你看,那依然迎风挺立的古城墙,那铸就了历史永恒的兵马佣,还有那历代碑刻聚集地的碑林和那夕照中美丽的大雁塔,无不在告诉我们西安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 二、介绍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图片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安历史文化) (一)、历史的足迹 1. 八百里秦川居中间,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 2. 走过蓝田人 3. 半坡遗址存 4. 十三王朝建都地 5. 西安事变天下闻 小结:西安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二)、名胜解读 1. 周公庙里思无穷 2. 千里演进长安城 3. 巍巍宫殿今何在 (1)渭河南岸阿房宫 (2)大明宫与九成宫 4. 大小雁塔城中立 5. 长安城外帝陵多 (1)秦始皇陵 (2)乾陵 (2)昭陵 6.关中塔祖法门寺 7.丞相祠堂“五丈”寻 小结:西安,古称长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周、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唐朝以后多次更易名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