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当代个人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个人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个人道德修养

2001年1月第22卷 第1期东岳论丛

Dong Yue Tribune Jan.,2001Vol 122 No 11

[收稿日期]2000-05-10

[作者简介]王成(1969-),男,山东大学南校区社科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与当代个人道德修养

王 成

(山东大学南校区社科系,山东济南250061)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修养;

[摘 要]个人的道德风貌如何,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

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解决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关于个人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计其数的优秀成果可资借鉴。主要包括:尚礼敬;尚诚信;尚明智;尚勇毅。我们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1)01-0116-03

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道德风貌如何,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解决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关于个人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计其数的优秀成果可资借鉴。对于这些光照千秋的珍宝,我们应注意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大胆借鉴吸收。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一、尚礼敬

礼敬,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礼”有三方面含义:11把“礼”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21具有特殊意义的规范“礼让”;31指待人接物和处事之道。敬,是恭敬、尊敬的意思。“礼”、“敬”合用,表示好礼、有礼、尊敬,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重、敬意。这里,我们谈两个问题:

(一)人际交往,言之有理。在社会交往中,注重语气

平和、持敬,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春秋时期,管子

即指出:“善气迎人,亲如兄弟。”[1]

(《管子?心术下》

)是说待人以和气之言,则人际关系亲如兄弟。白居易更有“平

易近人,人必归之”[2]

(《策林?政化速成》

)之说。这无疑对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文明运用语言颇具启发意义。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注意“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

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3]

(《礼记?冠义》

)。这样,言谈话语,“发出来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何等舒泰!何

等感通!”[4]

(《呻吟语?存心》)人际关系又怎能不和谐、融

洽呢?所以,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应当首先由言语有

礼有节入手,而要做到言出有礼,敬重他人,又须从加强自

身修养入手。“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1〕

(《管子?五辅》)“工夫只在定火,火定则百物兼照,万事得理。”

〔4〕

(《呻吟语?存心》

)不难看出,做到言语平和有礼,没有什么高深道理,关键在于知礼、行礼、尊让、存心厚道。“存心厚

者,自无尖酸口角。”[5]

不论交际对方出言如何可怨、可怒、

可愕,自己都应注意“意要安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

简切,心要慈祥”[4]

(《呻吟语?修身》

)。坚决屏弃出言不逊,务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平和坦露。这样会使自己的语言如芝兰芬芳,沁人心脾,并会引起交际对象的尊重与钦敬,使自己在交际中增强人格魅力。那种不谙“礼敬”之节的人,往往不注意出言平和、持敬,以为这是小节,不足挂齿。这种倾向是非常危险的。言辞缺乏礼数,不仅反映出说话者的品性、受教育水平低下,还会将其“乏礼”内心宣布出来,将其“乏礼”面目展示给对方。这只能导致交际失败。

(二)尊重他人,礼敬为尚。理解、关心、尊重是人的基

本需要,是沟通人际关系、强化彼此感情的重要渠道。所以,要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注意尊重他人,礼敬为尚至关重要。“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

也。’”[6]

(《孟子?万章下》

)可以看出,身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下的人们是非常注意与人交往时容恭心敬的。当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完全平等的条件,社会成员在人格、权利、尊严等方面完全平等。因而,

6

11

彼此间交往只能以平等、礼敬的态度交换思想,互通意见,而不可无礼放肆。“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7](《荀子?修身》)有礼,则不仅利于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融洽的良好氛围,且易于使双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否则,极易造成关系紧张,互不买账,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7](《荀子?修身》)就是这个道理。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应当首先注意尊重他人,不仅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尊严,而且要尊重对方的行为习惯、爱好兴趣等。如此方能“外谐而内无怨”[3](《礼记?礼器》)。需要说明的是,礼敬不仅适用于一般社会成员,家庭内部同样适用。“爱敬尽于事亲”[8](《吕氏春秋?孝行》),很难想象某人在家不懂礼、不讲敬,走上社会能敬人。虽然社会上也有这样的人:在外道貌岸然,在内无礼刁蛮。但他们在外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礼敬,而是“足恭伪态,礼之贼也”[4](《呻吟语?谈道》)。真正的礼敬,应当是“内不敢傲于室家,外不敢慢于士大夫,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其言后出。恩义无不答,礼敬无不报。”[9](《潜夫论?交际》)用今天的标准来说,就是在家庭内部互尊互敬、互谅互让、体贴关怀;在社会上对于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人都要讲礼致敬。

二、尚诚信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重要的规范。儒家视诚信为“立人之道”,它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无论是待人处世,还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都离不开诚信。这里谈谈有关交友方面的问题。人生在世,总要结交朋友。《周礼?地官?大司徒》有言曰“联朋友”。郑注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现在一般把那些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的人称作朋友。《毛诗传》在评论《诗?小雅?伐木》时说:“‘伐木丁丁’,鸟鸣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也。”说明朋友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地位。而《周易?系辞》更是直接道出了朋友之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说两个人只要志同道合,就像锋利的利器可以截断金属,能够克服一切人间困难,散发出如兰的芳香。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10](《论语?学而》)实际上是要求朋友之间交往应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忠诚,心志相一。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在当代同样影响着人们的交友实践。在我国市场经济初创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必要的信任有所流失,喟叹人在旅途孤独无助的人越来越多,渴望真正的友谊也成为当代人的普遍希求。实际上,只要重温一下“诚信”规范并加以实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1](《易?乾?文言》)的朋友并不难寻。“诚信”规范告诉人们,要使自己的言行取信于人,必须讲求信用,因为“尽诚可以决嫌疑”[12](《上杜司徒书》)。只有以诚赢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可,对方才可能以诚相待。如果言辞不实、信口雌黄,对方就不会与之真诚交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3](《老子》第十七章)因为信用不足,必然会有

不信任的事发生。所以,交友必须诚心诚意,“推之以诚”[14](《中说?周公》)。说话要“信而有征”[15](《左传?昭公八年》)。答应对方的事情,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10](《论语?子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履行诺言,也要向对方陈明原因,求得谅解,万不可敷衍塞责,或食言而肥。当然,也有可能答应了朋友一件事,但后来发现此事不合于道义,或不合于国家法律,此类诺言则可不必信守。按照先哲们的说法,言合于理者应当信守,否则,不守信也是应该的。孟子所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6](《孟子?离娄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尚明智

明智,是中国古代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儒家视“智”为“三达德”(智、仁、勇)之首,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智是道德的核心,但却表明只有智者才能成为仁人。它要求人们明辨是非,不受迷惑、蒙蔽,能见于未萌,见微知著,正确决断,趋利避害,能知人知己。而这些要求都离不开一个“明”字,中国古代哲人用“明”来解释“智”,称之为“明智”,是十分精当的。在培养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弘扬明智品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谈一下以智用言。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离不开语言媒介。要做到与人交和谐融洽,离不开以智用言。“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16](《墨子?修身》)。夸夸其谈,吹嘘自己的才能和功劳,华而不实,常无益于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而内心明辨,言简意赅,努力做事,讲究智慧、明晰,则有利于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促进人际关系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信息激增的当今时代,更应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论语?为政》),不要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不知而言不智”[17](《韩非子?初见秦》)。当然也要反对“逢人只说三分话,话到嘴边留半句”的做法。“知而不言不忠”[17](《韩非子?初见秦》)。我们所提倡的是“言要则知”[7](《荀子?子道》)。说话要合乎要领,抓住问题的实质,对疑难问题不妄加解释。“智莫大于阙疑”[18](《说苑?谈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必切中肯綮。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说话技巧。苦口良药虽利于病,但因其苦口人常不乐食;逆耳忠言虽利于行,但因其逆耳人常不乐听。所以,我们主张把握人们思想变化发展规律,以智用言。善化良药为甜口,善变忠言为顺耳。“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正之。”[19]“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平之以坦荡。”[20](《格言联璧?接物》)这样,不仅人际沟通灵便,而且各方面关系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需要说明的是以智用言,绝非曲意逢迎,上下其手,而是“兵形像水,因地而制流”[21](《孙子兵法?虚实》),在谈话可能受阻或情绪对立时,曲直相生,灵活应变,相机而言。

其次,谈一谈知错必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3] (《老子》第三十三章)。了解他人才能品质的可说是智,了

711

解自己的才算高明。生活中,人们往往易于认识自己之所长、所能,对于所短、不足常常认识不清,故有“知过之谓智”[22](《陈确集?别集?近言集》)之说。陆九渊还说过“自明然后能明人”[23](《语录》上),把自知之明作为知人之明的前提。这里重点说说知己、知错的问题。了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足,并自觉予以剖析、检查、改正,是富于智慧的表现,也是勇德的体现。“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24](《李觏集?易论第九》)有了过错自己不知道,是不明智的表现;了解了自己的错误却不去改正,是不勇敢的表现。“改过不吝之谓上智”[22](《陈确集?别集?近言集》)。有过错就改,无所吝惜,这才称得上上智。可见,知己改错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公民,无疑都应具备。我们都不是圣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改过不吝”的精神,勇于检讨自己,克服缺点错误,抵制错误思想,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上智”之人。反之,有错不知,或是知错不改,文过饰非,拒绝批评建议,这样的人乃是“下愚”。“饰非拒谏,自以为是之谓下愚”,而“下愚者必不自愚”[22] (《陈确集?别集?近言集》)。所以,知过改过,“则知明而行无过”[7]。这才是上智、大智、真智,是当代人应当具备的美德。

四、尚勇毅

勇毅,是古代中西带有共同性的道德规范。儒家视“勇”为“三达德”(智、仁、勇)之一,足见勇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伦理思想中,与勇德紧密联系的概念还有“毅”。“勇”、

“毅”联用,表示勇敢坚毅,它要求人们勇猛无畏、见义勇为、信勇刚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勇于进取、勇往直前。在培养个人道德素养过程中,弘扬勇毅品质,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里仅就积极进取,勇于竞争谈一下。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无往非难境,惟有胆力者无难境;天下无往非畏途,惟有胆力者无畏途。”“自古英雄豪杰,立不世之奇功,成建国之伟业,何一非冒大险、夷大难,由此胆力而来者哉!”[25](《新民说?论尚武》)这就告诉我们,胆力(即“勇”)是越难境、走畏途、建奇功、就伟业必不可少的品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征程之艰辛自不待言,成就这一千古伟业,需要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发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反之,我们就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被国际反社会主义势力摧垮,又回到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凋敝、人民贫穷的老路上去。这就需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发扬“持节不恐”[26](《新书?道术》)的光荣传统,从传统旧观念、旧习俗的束缚下走出来,在实践中不断摆脱闭锁心理,不断超越别人、战胜自我,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迎风搏击,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有勇气跌倒了再爬起来,经得起种种考验,在百舸争流中顶风破浪,艰苦创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义理之勇”,而非血气之勇,即我们所主张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是以科学求实态度为基础的,是上勇、大勇、真勇,不是下勇、小勇、恶勇。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在历史上培养了先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这些优秀成果在今天和未来同样具有普遍性、永久性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石一参.管子今诠[M].北京:中国书店,1988.

[2]白居易.白氏长庆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

[3]十三经注疏: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吕坤.呻吟语[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5]申居郧.西岩赘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许维 .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国书店, 1985.

[9]潜夫论笺[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十三经注疏:易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刘禹锡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3]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王通.中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十三经注疏: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6]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7]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北京:学林出版社, 1984.

[18]刘向.说苑[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9]古训粹编?药言[M].民国周氏师古堂刊本.

[20]金缨.格言联璧[M].清同治年间郭氏刊本.

[21]五经七书:孙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22]陈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3]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4]李 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贾谊.新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丛 山〕

811

l联系实践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 第一,好学。好学是实现自我修养的首要途径。好学的程度越高,修养的质量就越好,对自我修养的实践就越有益。好学,简单讲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一是知之,这是克服愚昧、求得知识的行为过程;二是好之,这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学习行为,其外在表现是安贫乐道,笃志好学,学而不厌,虚怀若谷,随地从师,躬行实践,迁善改过;三是乐之,这是学习境界的顶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它是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对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使人进入一种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学道相融、浑然而一的境界。好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和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奠定自己学识和修养的基础。第二,内省。内省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内省亦称自省或自我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事实上的自我,一个是自己认识上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往往差距较大,因此人们经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学上把它称为人的自我知觉。这种自我认识的途径,就是我们强调的“内省”。应该说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理性反思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杰出人物十分重视内省的反思方法。陈毅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严求诸己,谦恭律己,“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的内省精神分不开;恽代英有《每日反思表》;雷锋每天入睡前要“过电影”,等等。这些都值得青年大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借鉴和学习。第三,慎独。慎独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又一重要途径。慎独的基本内核是: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管处在明与暗,还是显与幽,都不做坏事,它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倍养》中强调对于一个有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投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患,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会慎独,自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唐太宗曾说:凡是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如果小事不追究,大事就不可挽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第四,力行。力行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实践途径。力行也称身体力行。“身体力行”能克服大学生自我修养认知的不足,通过与社会交流、互动,使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认知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准确性。力行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进行自我修养的意志,因为自我修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提升、循序渐进的过程,意志力是自我修养的基础,实践性是意志力的特性,实践越充分,意志力就越会得到磨炼,意志品质就越会得到巩固。通过力行,还能检查到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以便及时矫正与肯定。

品德修养自我评价

本人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良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转眼间,我的大一生活已经结束了,现在我对自已一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总结:在思想品德上,我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及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了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虽然我还没有入党,但我会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 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览各类书籍,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背景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做到好学力行。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这一年来的大学生活,使我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大二美好大学生活开始的时候,我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在生活上,我诚实守信,待人友好,乐于助人,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融洽。责任心 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友爱,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完成各项工作。篇二:政治思想品德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高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强调“修己以敏”,“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了“修养”的有益思想,并赋予新的 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曾成为全党的必读课本。进入历史新 时期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时都强调 要讲修养、讲道德、讲荣辱。 修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做动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身养性,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求得学士、才干、道德、 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另一层含义是作为名词,如:某人很有修养,指一个人在思想理论知识、才华、道德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水平。所以修养既是过程,又是目标。 一、准确把握加强修养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个人成长规律方面,从时代和事业发展需要方面,阐述加强修养的 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 1、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 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能否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决定于外界环境,即:组织培养,群众支持,才 华施展之地,更决定于自身的素质,自身的努力,这是内在动力。而素质不是 天生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修养,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造,以期提高自 身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然后达到成就事业,有所 作为。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内在要求,成就事业是修身的必然结果。 2、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人格魅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如果是领导,其影响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因素的影响,二是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人格魅力)。权 力影响,是由领导者的职位和人们对职位的传统服从所形成,一旦离开这个职

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第一,人生价值正位。 现在大家都关心自己的人身价值怎么样实现,那么人生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人身价值的正位就是应该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上。我们既不否定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社会价值,所以正确的正位,就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善于把自我价值融入社 会价值之中,善于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体现自我价值。 第二,维系道德良心。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四个心”入手,从培养“四个心”入手,这“四个心”就是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羞耻心。我们日常生活常常提到某某人挺有良心的,或者某某人挺 没有良心的,良心被狗咬了。什么是良心呢?良心就是仁爱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这四心的结晶。良心对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养成 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三,优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怎么养成的呢?从许多经验来看就是要不断实践,你要 做善事你要不断做,你不乱扔垃圾你不断实践,把认识落实到行为,行为沉淀为习惯,习惯升华为信念。我们在养成道德素质时要注意 养成一些优良的行为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主宰人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威廉斯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人生。” 相关阅读: 古人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那么如何才能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呢?

1、反身内省,靠自己的努力达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赖别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 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强调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这是修养道德最普遍的办法。 2、存心养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拥有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诱惑而丧失。 3、主敬。时时刻刻收敛身心,无论有事没事,都慎重小心修养 的功夫。 4、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道德知识学习。 5、力行。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力行。“学而不行,不异于不学”。 为什么有些人在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甚至是接听 电话时都会给人一种很美妙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这里面关 系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这种美,并不一定外表长的很好看;并不一定拥有一块名牌手表, 或者一副很好的嗓子.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终归是不行的.但是,有 很高修养的人最容易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魅力所在之处. 一个要想加深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 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怎么"受"呢? 1,应该改言,改性,改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学会不断 的改进,要改言,改性,改心,这样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 2,应该受教,受苦,受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的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问题就是他不能"受".和学习读书是同样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学习总结800字

大学生思想品德个人学习总结800字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工作之余,也能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与“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事,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本人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及生活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好评! 在学习中能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实生活,能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平时已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医学等知识,有坚强的上进信念,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相信凭其虚心求学的态度,任劳任怨的品质,在专业上会有不断的升华提高,是学以致用的模范!在生活中崇尚质朴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有良好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重视时间观念,能平易近人,有刻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拼搏,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常能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有敏捷的动手能力和灵活智慧应用能力,富有团队意识和协作心态,深受众多人好评。

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大学期间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可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我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热爱祖国,在校我能遵纪守法,与同学友好相处,为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在学习上,我能勤奋踏实地学习,不断努力,力求每次都能做到最好,虽然我现在学习成绩还没有到最理想的阶段,外语是我最薄弱的环节,但是我有坚定的信念: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成功。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

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

思想品德与修养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总之,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 ——学习传统文化有感2014年9月参加优秀青年培训班以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卓越团队建设等多个课程,这些课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特别是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经过深入的学习和自己反复琢磨,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了现代的管理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管理的“道”,而西方现代管理方法是管理的“术”,道是论述事务的本质,而术是对处理事务的技巧和方法的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管理偏重于“德”治,而西方现代管理方法偏重于“法”治,德治讲究的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人文性是软的一面,法治追求的是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是硬的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目标的管理注重的是定性的管理,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对人的管理,西方现代管理办法对目标的管理注重的是量的管理,目标必须清晰和量化,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对事的控制。 深入的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会在企业发展、团队建设、日常工作管理多个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学相结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管人,用西方现代管理文化管事,这样将会对企业和团队内部的各项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从“道和术”,“德和法”,“定性和定量”三个方面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学习心得。 一、道与术相结合,本质和技巧并重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分成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代表的道

家思想,儒家思想对管理的“道”主要是中庸思想,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象。道家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无为”,主张的是为人、处世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基本原则,无为并不是要人们无所事事,而是主张人们的活动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从“中庸”到“无为”讲的都是,企业和团队的外部关系不应是“竞争”关系,而应是“竞赛”关系。因为“争”会导致自我混乱,使自己脱离市场根本,把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到企业和团队的非正常上升通道外。明智的企业应当在“不争”上下功夫,去了解存在于市场中新的、尚未被发现的利益需求点,设法去满足尚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传统文化中要求的是管理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使管理活动顺应自然之“道”。克服轻率和浮躁的弊病,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做事。 明确了企业和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后,如何去做呢?所遵照的路径和工作方法有哪些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再好的目标也都是只有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企业中心思想贯彻执行过程中就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就需要重“术”,就是对目标的执行进行技巧性监控、处理,加强反馈,加强考核,这是西方现代管理学中描述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的强项,通过目标分解、计划设定、人事关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国旗下讲话(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四一班韩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的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切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即修身养性!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知识化为动力,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要懂得尊敬师长、知书达礼。俗话说:百事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更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中

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同学们要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2、从仪态上,穿着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大方得体;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保持微笑,语气和蔼; 3、增加个人兴趣爱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实践。 4、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做个有责任、有文化、有素养的学生。 同学们,从你我做起,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努力成为新一代出色的青年。 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版体系练习题答案 (9年5月修订)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A 7、A 8、B 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C 16、B 17、C 18、B 19、C 20、D 21、A 22、D 23、B 24、C 25、C 26、B 27、D 28、A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BD 7、AB 8、ABC 9、ABCD 10、BCD 11、ABCD 12、ABD 13、AC 14、AD 15、ABCD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6、B 7、B 8、D 9、B10、C 11、D 12、A 13、B 14、C 15、B 16、B 17、A 18、A 19、C 20、C 21、C 22、B 23、B 24、A 25、D 26、B 27、C 28、D 29、C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 4、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ABC 10、ABD 11、ABD 12、ABC 13、A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B 6、C 7、B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D 17、D 18、D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CD 5、ACD 6、ACD 7、ABC 8、ABC 9、 ABCD 10、BC 11、BCD 12、ABCD 13、ABCD 14、ACD 15、ABC 16、ABC 17、ACD 18、ABC 19、ABD 20、ACD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一、单选题 1、C 2、D 3、A 4、A 5、B 6、B 7、B 8、A 9、A 10、C 11、A 12、A 13、D 14、D 15、B 16、A 17、B 18、D 19、B 20、A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单元测试题答案

精心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A.对 B.错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C)。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A)。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B)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B.宋代理学学风 C.唐代诗学学风 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A A.对 B.错 9 A.对 B.错 10、“”这一概 A.韩愈 B. C. A.西学 B.心学 C. A. B. C.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A)。 A.《尔雅》 B.《康熙字典》 C.《永乐大典》 日、俄两国的一些汉学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是具有威胁性的。A A.对 B.错 要研究和传承国学,必须实现的贯通是(ABC)。

A.文理贯通 B.古今贯通 C.中外贯通 第四章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花鸟等物,赋予他们特殊的品格与寓意,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A A.对 B.错 儒家所说的“修身”就是对个人的(B)的提高,类似道家的修炼养性。 A. B. C. “礼”、“ A.对 B.错 A.对以 B.错 A. B. C. A.孤僻 B.自觉 C.谨慎 “ A.朱熹 B.左丘明 C.杨振 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A A.对 B.错 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两方面着手:一是修德,二是修心。B A.对

大学生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不同的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内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道德修养有助于正确解决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品质中新旧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完善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理应加强道德修养,为以后走向社会、成家立业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那么,大学生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呢? 一、学思并重。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若只学习而不加以思考和分辨,很容易误入歧途,空想妄想。在向别人学习时,我们要“则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省察克治。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 并及时抑制和克制。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 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却不思改过。大学生刚刚走向社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犯点错误再所难免,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改过,学会抑制不良倾向和念头,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三、慎独自律。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 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礼记中庸》中言曰:“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有邪念或者做自己知道不对而在别人面前不敢做的事,因此产生了许多罪恶,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严于律己,自觉按照要求行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四、积善成德。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人的境界可能达不到,但在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做善事做好事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凝结成优良的品德。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积累善行美德形成的道德力量的支持下,中华文明下才能够薪火相 传、命脉永续! 当然,大学生在按照这些方法去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道德修养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共性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了解社 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复习题

思修大题 2011-12-30 21:33 1、初入大学的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主、全面、创新学习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简述人才素质的构成要件及其在人才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人民有用人才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简述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在许多方面都是想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建设提供了目标区别:表现形式: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道德规范的内容它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调节领域: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法律之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调节方式: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才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26)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用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