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古都郢城

楚国古都郢城

西周至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遗存。楚于西周成王时立国,都于丹阳;至公元前223年灭于秦,共历经800余年,其间曾在郢、郡、陈、寿春等地建都。丹阳是楚国最初的都城,前后持续30多年;关于该城所处今地,学术畀尚存争议,一说位于今湖北秭归境内,——说在湖北枝江县境内,还有土张在今河南渐川县境内的丹水和渐水交会处丹水城,近年有人又提出渐川丹江下游的下寺附近为古丹阳城。都09据考察位于今湖北宜城东南。陈则在今河南淮阳。寿春位于今安徽寿县西南。

郢都是楚国定都最长的地点。根据记载,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至此,到前278年被秦将白起攻克,中间除—度迁都外,前后400年左右.此城位于湖北荆州城北5公里,今属江陵县境。因其在圮山之南,故名纪南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此城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钻探,70年代以后再次全面勘察,大致测定纪南城营建于春秋晚期或与战国之交。故城址呈扁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城内总面积约12千方公里。城垣周长15506米。城南北高,中间低。城墙保存较好,一般高3~5米,夯层清楚。城墙略呈梯形,上窄下宽,墙身内外有护坡。根据钻探,发现城门7座,还有2座水门。西垣北门有三个门道,中间门道宽,两边门道窄。城墙四周有护城河,河宽40米左右,河内堆积深至数米,有瓦片和陶片等。郢都故城内还有多处夯土台基,尤集中于东南部,有人认为此处是当时的宫殿区。其中编号30的台基长80米、宽54米,分布早晚两期房屋建筑基址,属于东周遗迹。此外还发现了夯土墙基、瓦片柱础、陶质排水管道、古水井等遗物。特别是古井分布较广,已发现400余眼,有些则属于窖藏井。在城东北靠近板河桥——带发现窑址7处,分大小两种,均由门道、火炷、窑床和烟囱四部分构成。据此推测这一带是制陶作坊区。城西南部“陈家台”经发掘,证明是铸铜作坊区。城内外还分布着多处墓葬区,城内已发现3处,2处为春秋时代的小土坑墓,另一处墓葬则多为秦汉时期。城外的三大墓区现存大中型封土堆约700余座,多葬有楚国王公贵族,故城周围分布的墓葬更多。郢都长期是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城规模宏大,遗迹甚多,文化堆积层较厚,特别是墓葬仅城外已发掘的就多达干座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属于战国晚期的极为罕见,这正与文献所记郢都被占,楚都迁陈的记载相合,说明郢都在公元前278年以后就废止了。

此外,考古工作开还对楚国范围内的当阳季家湖城、宜城楚皇城、襄阳邓城、云梦楚王城、孝感草店坊城等多处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当阳季家湖楚城是一座较郢都纪南城年代稍早的东周城,有人认为它是楚国早期的郢都。宜城楚皇城遗址呈矩形,城址内发现春秋战国的遗迹,有人据此推测该城可能属于楚的鄙都。

参考书目

王世民:《东周各国都城遗址的勘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5。

中国四大古都

19世纪20年代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东南西北四京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丰镐、丰京、镐京、京兆) * 东京(今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应天)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如辽、金、元西京(今大同,历史上又称平城、代京、云中) 雁塔北广场、芙蓉晚照、未央区、浐灞斜拉桥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华岳、西据太白,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特别是强盛的周、秦、汉、隋、唐以此为都,更增加了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号称“十三朝古都”。“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其《秋兴》诗中的名句。 秦中,即关中,是指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故称关中。关中地区南部为我国南北气候地域的分界线——秦岭,北部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滔滔渭水贯穿其间,滋润着两岸膏腴的土地。包括长安在内的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的渭河流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一地区土地肥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享有“陆海”、“天府”的美誉。西安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即指泾、渭、浐、灞、沣、滈、涝、潏等八条河流。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同时,由关中东出函谷,可联络中原;西逾千陇,可沟通河西;南越秦岭,可抵巴蜀、江汉;北上黄土高原,可进入阴山南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因此,西安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极大。 西安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浩浩千年古都,位居我国古代众多古都之首。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编辑本段南京 南京奥体中心、总统府、中山陵和鸡鸣寺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

大同旅游分析

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主要旅游资源等方面对自己的家乡(指县、)市、区)进行较全面的介绍,重点说明当地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并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 山西大同旅游资源简介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东经112 ° 15′-114 ° 15′ ,北纬39 ° 00′-40 ° 30′ ,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邻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总面积为14176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1%。总人口约331万(2011年)人口密度226人/平方千米,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华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国际较有影响力城市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0余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另外有北岳恒山等知名的自然旅游区。 自然地理环境 大同市面积为208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境内山川纵横,沟壑交错,西部为山地

和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带,东南部略为起伏的平川区。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76.35%。平川占总面积的23.65%。海拔在一千至二干一百余米之间。全境山脉均属阴山余支。 主要是:东北有采凉山,主峰高2144.6米。为境内最高山峰;还有马铺山,又名小白登山;北有西寺儿梁山、孤山,为大同城北的屏障;西北有雷公山;正西有武周山、马武山和大钟山;西南有七峰山,主峰高1714.1米;还有鸡爪山、塔山。大同市紧邻内蒙古高原,经常受其高压控制,东南又有恒山、太行山阻挡,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有严寒而无酷暑,降雨集中,多在七、八月间,年平均为370毫米左右。春、冬两季风沙多,雨雪少,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有时昼夜相差竟达20℃之多。甚至形成灾害。 人文地理环境 大同古称为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X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中,绵亘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更是我国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典范,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文化的缩影,也是其时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华。明确新时代古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既是X古都文化发展需要破解的迫切问题,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X古都文化的内涵 我国都城制度起于先秦,自夏商周以后,古都数量达217个,其中包括建立在内地的古都164个,建立在周边各地的古都53个。“大古都”通常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建都历史悠久;二是都城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三是我国历史上主流(或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四是都城建设宏伟,有着相当大的城址规模;五是在它遗址上或其近旁存在后续城市,且应是国家级或较高级别规格的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应地,古都文化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源远流长;二是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三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四是格局宏大;五是至今仍为中心文化。

可见,古都文化是在历史时期形成,并在与时代新境融通之中不断传承发展的文化,它不仅在当时是支撑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是国都乃至全国繁华兴盛的重要因素,也对古都所在地区当今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X古都文化主要指X在辽、金、元、明、清时期作为全国的中心区域及对外交往与交流中枢所创造的、代表中华文化特质和当时文化发展最高水平并积淀传承至今的文化结构、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X古都文化积淀厚重,以五朝帝都为载体形成的帝都文化是其主体。举凡物质文化方面的城池宫殿、坛庙园林、衙署寺观、河渠道路,乃至衣着发式、饮食、舟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风习俗等,琳琅满目,无不具帝都气象,致广大而尽精微。 X古都文化的主要特征 X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三分之一是作为全国“首善之区”而存在的。这造就了其作为“大古都”的突出文化特征。 至正庄严。首先,作为五朝帝都,X文化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的正统意识。“致天下于大治”“厝天下于衽席之上”的士大夫理想在士人云集的X沉淀为一种城市精神和文化。其次,X的建筑生态体现了压倒一切的中心观念。在建筑格局上,X依据“天人合一,法天而治,象天设都”的传统都城规划理念,遵循辨正方位、讲求对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说明书 1规划背景 1.1规划背景 1.1.1区域概况 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武汉城市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是武汉城市圈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市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荆州市与湖南省的岳阳市和常德市相接壤,是长江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中部核心城市。 1.1.2古城概况 荆州古城垣秦汉时形成土城墙,南宋时始筑砖城,元时遭毁;明初依旧基修复,沿城墙始掘护城河;现存明代城垣为清顺治三年重建,具有土城、砖城、水城“三合一”的特色。城垣因地势而筑,顺河湖迂回,势如游龙。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1.28公里,高约9米,城墙厚约10米,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1.1.3项目背景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串联着古城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古城风貌重要节点及绿化水系等,保护和利用好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对保护荆州古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古城资源,打造荆州旅游强势品牌,贯彻“旅游富市”发展战略。在《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框架内,制定《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 1.1.4规划范围 荆州古城墙内以内环路为界,纳三国公园、三义街、洗马池、盆景园、玄妙观、原三监狱空闲地、西湖公园等入范围线;荆州古城墙外,北抵太湖港西路与太湖港北路,南至健康街、四机厂通道、外堤路与学苑路,西到云梦路与西门街,东靠荆州大道与南湖路,并将太晖观与得胜街片区纳入范围线。总面积约457.75公顷,其中:荆州古城城墙高9m,周长11.28km。砖城墙面积54807㎡(含瓮城面积8500㎡、关羽祠面积1594㎡、城墙面积4413㎡),土城墙面积142418㎡。护城河面积574522㎡,护城河内岸周长11044m,护城河外岸周长13314m。 1.2案例分析 1.2.1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南京古城墙建于1366--1386年,全长约33.676公里,现存约21.35公里。高度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城墙分外城、内城两道,外城长达60公里,今已不复存在,但外城的18个城门名称仍沿用至今。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南京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 规划理念: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全部构思基于保护、利用和保证体系三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关键字:阆中、旅游资源、观光与休闲、古城保护 一、阆中古城的简介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市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2000多年来,阆中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和川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杜甫曾赞道“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二、阆中旅游资源分析 1、人文旅游资源 1)风水文化 风水山水,包括风水山(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天门、地户)、龙脉(剑山、巴山、续龙桥)、天然八卦(云台观)、九龙捧圣(天宫院)、伏羲玉台(三台山)等风水文化的山水景点; 风水城区,包括天心十道、风水楼、街名文化、住宅风水; 风水文化展览,包括风水文化博览馆、风水馆、天文历算博览馆、风水大院、天宫院等; 2).建筑 古建筑,包括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阆中古城的整体格局形成于唐宋时期,现存的古城主体是明、清建筑,夹有少量元代建筑,整座古城呈正南北—东西方向; 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在古城范围内有7座建筑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民居大院,如蒲家大院、马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 古街巷。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 3)宗教文化 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现在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云台山的道观、彭城佛教的圆觉寺、千佛寺,双龙的长青寺,古城内的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4)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作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在这里他曾率精卒万人,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名城宣传(江苏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

城市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是经济繁荣的见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大批的著名城市。它们有的是经济高度发达,变化日新月异的经济特区,有的是历代皇朝苦心经营,楼台宫阙金碧辉煌的古代帝都;有的是蕉风椰雨,海鸥飞翔,汽笛声声的临海城市;有的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有的则是与国外一衣带水,毗邻而居的边境城市。 心灵之旅,由此开启! 中国十大名城

名城——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常住人口217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03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万元。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人口数量:2172.9万人(2016年) 占地面积:16412平方千米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行政区类别:首都、直辖市 地区生产总值:24899.3亿元(2016年) 人均生产总值:11.5万元(2016年) 风俗特产: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 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 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 名城——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人口数量:827万人(2016年) 占地面积:6587.02平方公里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苏省 行政区类别: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10503.02亿元人民币(2016年) 人均生产总值:127264元人民币(2016年) 风俗特产:南京小吃、雨花石、雨花茶、金陵折扇、 南京云锦、南京仿古牙雕、南京木雕、南京天鹅绒、 金陵金箔、金陵辟邪等。 名城——西安

古都文化西安

千古帝都古韵西安 西安,这座神秘的城市,以其古典优雅的风采使人着迷。 即便穿行在此起彼伏的现代建筑群中,即便飞驰在城市纵横交 错的高架桥中,我们心中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远古气 息。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 页的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古称长安。长安这个 享誉全球的名字,增在中古时代响彻世界。长安从周文王算起 已有 3000 多年的城市史,1100 多年的国都史,13 朝政治中心史,他所积淀的历史遗产的深厚性,所蕴藏的文化瑰宝的丰富 性,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博大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中 都是罕有其匹的。 一、天府之国 古都长安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古人娄敬曾描 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 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 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张良也曾描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 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跨渭河,南依秦岭,统领八百里秦川。东部有函谷关,西部

有散关。并且自古以来就有“八绕水长安”的说法。据《西安 府志》记载“长安之地,潏、滈经其南,泾、渭流其后,灞、 浐界其左,沣、涝合其右。”由此可见,古都长安确可谓是“天 府之国”。 二、秦中自古帝王州 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以及新莽、西晋、前赵、前 秦、西魏、北周等大小王朝都曾在长安建都。 早在周朝,周文王就修建了丰京(传说丰京在沣河以西), 武王称王后修建了镐京(传说镐京在沣河以东),这是古都长安附 近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大城市。 秦人和周人一样,最初都活动在关中西部,并且都是逐渐 向东发展。约在秦孝公十二年,秦的首都由栎阳(今临潼县镇 东二十五华里武家屯附近)迁到咸阳。从此到秦亡,约 140 余年咸 阳始终是秦的首都,中间没有再向其他地方迁移。 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本想在洛阳建都,经娄 敬和张良建议,决定以长安为国都,但并没有立即动手修筑城 垣。至汉惠帝元年,才正式开始修筑长安城,经过五年时间基 本完工。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又重新修建了长安城,这座新城当 时名为大兴城。最先修的是大兴宫城,到了隋炀帝大业六年, 又动用十万多人修筑了外郭城。 唐朝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重新修建了长安城。据考古工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

此为本人自己整理查找的,考到了很多,需要的同学自己参考。 什么是古都? 1、时间上,应当是较为长久的。 2、空间上,其古代遗址应当能够确指,并与当代相关城市相近。 3、性质:是一个不受外来控制的、独立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所在。 八大古都 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依据:在中国的历史上,八大古都都是主干王朝的都城,在时间,空间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故其有代表性,具有影响力。 古都北京 主要时期: 1、先秦燕国都邑:蓟 2、辽陪都南京:燕京析津府 3、金中都:燕京,1149年后为都。 4、元大都:忽必烈1260抵中都,1267建大都。 5、明北京城:永乐19年即1421年以后为都。 6、清北京城:顺治元年即1644年~1911。 古都西安 西安曾经是12朝古都,其为都的时间千年以上,主要有以下统一王朝: 1、西周:丰镐 2、秦:咸阳 3、西汉:长安 4、隋:大兴 5、唐:长安 古都洛阳 主要时期: 夏中晚期:二里头遗址 商:西亳(偃师) 周:洛邑 东汉:雒阳 曹魏西晋:洛阳 北魏:洛阳 隋唐东都:洛阳 北宋西京:洛阳 古都郑州 主要时期: 1、文明肇始 轩辕故里(新郑西山古城) 禹都阳城(登封王城岗遗址)

2、夏启、少康之都(新密新砦遗址--夏邑);还有巩义、荥阳等地都有遗址(公元前2070~)。 3、商汤亳都(郑州商城,3600年前) 4、郑韩故都(新郑) 古都安阳 (一)地理特点: 地处洹漳流域,由安阳和邺组成。 (二)主要时期: 1、殷商:公元前1300年第20王盘庚迁至北蒙,叫做“殷”(今安阳小屯),以后8代12王为都254年。 2、曹魏邺都 3、十六国时期的邺都 4、南北朝时代的邺都 古都开封 主要时期: 1、夏都:老丘(陈留镇国都里村) 2、战国魏:大梁,公元前365年。 3、五代时期:后梁的东京、后晋后汉后周的东都。 4、北宋东京:开封 5、金朝南京:汴京 6、明初北京:大梁 古都南京 主要时期: 1、东吴:229年建都建业。 2、东晋:317年都建康。 3、南朝(宋齐梁陈)420年都建康。 4、十国时期的南唐,937年都金陵,称江宁府。 5、明初都城:南京应天府,又称京师。 古都杭州 主要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923年都杭州。 2、南宋:1138年正式都临安府。 古都迁徙特点 宋代以前,由西向东,南宋以后,南北交替的大十字迁徙,最后定都北京,是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的结果。 古都布局与规划 (1)平面布局:方正型;自然型 (2)城市规划: 1、以宫殿建筑为中心 2、中轴对称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中国八大古都简介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 中国八大古都按定都时间先后,: 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这些古都,在建筑、风景及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和结晶,那么这些名胜古迹你都去过哪些呢? 中国八大古都 一.中国八大古都按目前国际影响力排名: 1.北京; 2.西安; 3.杭州; 4.南京; 5.洛阳; 6.郑州; 7.开封; 8.安阳。 二.中国八大古都按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相交处的一片广阔的区域,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大部分在河南即中原。自古以来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常后来的说“中国”就是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的国家”。 在早期,华夏族称四境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也指京师,例如《诗经·民劳》中写“中国,京师也。”或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解释即中原地区。 洛阳是河洛的中心,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九”在此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二指九个王朝。后者的解释不确切,因为在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但有些因为时间较短或“皇帝”的称号为自封,不为后人所承认,承认的只有九朝,依次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 在这九朝中,时间最长的是东汉,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情严重,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有望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后的秦始皇元年即221年为战国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当时,封建生产关系正大量孕育,政治上表现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这个时期,我国在历经夏、商、西周的统一王朝以后,分裂为数百个诸侯国。他们相互兼并,角逐争雄,混战不休;各诸侯国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连绵不绝,新旧势力斗争激烈,社会在剧烈地动荡着。这一时期的阵痛,正预示着封建制度这一新生儿即将诞生。战国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数百个诸侯国被吞并,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落。但是由于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接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唐朝,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即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中国十大古都

中国十大古都 中国十大古都 第一名:北京,中国金王朝的中都、元王朝的大都、明清王朝的京师,统治中国长达800年。 第二名:西安(长安),中国西周王朝、西汉王朝、北周王朝、隋唐王朝都城,统治中国长达750年。 第三名:洛阳,中国东周王朝、东汉王朝、西晋王朝、北魏王朝、后唐王朝的都城。鉴于其正统强大的王朝少于北京、西安,故排第三。 第四名:南京,中国东吴王朝、东晋王朝、刘宋王朝、南齐王朝、梁王朝、陈王朝、南唐王朝、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东晋王朝以南京为都保存了汉族的文化、明王朝以南京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殊死抗战救亡图存。不过南京除明王朝作了短暂都城外统治的都是半壁江山。 第五名:开封,中国后梁王朝、后晋王朝、后汉王朝、后周王朝、北宋王朝都城。 第六名:郑州,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东周时期为郑和韩的都城。不计黄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 第七名:大同,北魏都城,辽金元陪都。 第八名:杭州,中国吴越王朝、南宋王朝都城。 第九名:安阳,中国商王朝都城。 第十名:成都,中国蜀汉国、成汉国、前蜀国、后蜀国都城。 一些小王朝都城如武威、朝阳(龙城)不能列入“十大古都”。拉萨为吐蕃帝国,大理为南诏帝国、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帝国和大中国(高氏政权)的都城,属于东南亚、南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考虑列入东南亚古都,与吴哥、占婆等齐名)。不属于中国传统王朝也不列入(西夏属于辽宋夏金,因此列入)。一些新考古发现的夏商的都城,由于其规模较小,且传承性很差,如登封二里头、朝歌古城等,也不列入。

中国古都的变迁与文化融通

中国古都的变迁与文化融通 本文为台湾辅仁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研究项目。原题为《论中国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 中国古都学是研究我国历史上的都城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或至于消失,或经过改革成为新的城市的科学。 历史上的都城,都是其当世相应的王朝或政权统治区域的政治中心,也是其时的文化中心。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或政权先后迭出,极为繁多,莫不皆有其都城。或绍继前代,或自创新局,皆能使之成为一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使之成为一时的文化中心。能够成为文化中心,自是由于各方文化的荟萃。都城既荟萃各方的文化,又复以之向外传播,影响各方,相互融通,推陈出新,有所发展。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初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中华文化瑰丽奇特,是自有来由的。 不佞前撰《中国古都和文化》已就古都尚为都城时的文化略事论述。今当再就其与当代文化的融通,加以董理,以见其间演变的过程与痕迹,并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论据,俾其能显示出具有历史渊源的独特风格,卓立于当代,而且愈益发展,使其宏伟雄姿,垂之久远。虽说是探索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然为了明了其间的来龙去脉,有时候还免不了要追述既往,以便作相应的梳理。 一、由都城到古都的变迁 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或政权相当繁多,因而改朝换代之事,不断发生。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对于前代都城的处理曾经有过不同的方式。大致说来,可有四种类型:一是王朝被灭,都城被毁成为废墟。商代的殷虚、西周的丰镐、秦的咸阳,西晋的洛阳、北齐的邺、陈的建康皆难免这样的浩劫。周人灭殷之后,以其地封殷后武庚。武庚以作乱为周所诛,又以其地分为邺、鄘、卫三国。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区规划资源整合打造情况,包括近期及远期亮点项目,主辅 景点关系,旅游区内线路整合等情况 (一)资源整合打造 资源整合是荆州古城旅游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与效益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高效开发的先决条件。资源整合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1.梳理资源结构,确定开发核心重点 荆州古城旅游区包括三大资源,从文化角度解析,分别是: 三国文化资源——以荆州古城为主要载体;楚文化资源——以熊家冢、纪南城、八岭山、纪山为主要载体,水文化资源——以海子湖、蓝星洲、引江济汉工程、洈水风景区为主要载体。 新一轮规划与开发将围绕三大资源体系进行项目创新与组合。 其中,三国文化载体——荆州古城景区是近中远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开发重点,是区域产业组织核心、带动龙头、旅游服务与线路组织核心。 洈水风景区与楚文化载体中的熊家冢是开发次重点,是荆州古城旅游区旅游产品类型扩张的主要落脚点。 2.形成更加一体的开发格局 本次规划形成如下整体开发格局:一核·四区·一带 ·一核:荆州古城旅游片区 荆州古城景区是整个荆州古城旅游区的文化资源赋存核心、吸引力核心、交通核心、产品线路枢纽,是未来荆州古城旅游区发展的重点与带动龙头。 ·四区:楚都国家考古公园·洈水风景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蓝星洲长江生态运动公园 ·一带:“引江济汉”水文化旅游带 3.以目的地打造引领产业运营与市场开发 本次规划将荆州古城作为有统一性的国际型旅游目的地加以打造。各项产业培育政策、产业总体运营模式与市场开发措施均围绕整体目的地的打造。 其要点包括: ·强调大型投资资本的对产业突破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积极为大型投资资本创造整体进入条件。 将已有协议意向的四川华通公司的开发关注作为重点,结合“营城”理念,对荆州古城景区进行商业运作设计,提出可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 ·同构型资源与景区实施错位发展

中国最著名的古都

中国最著名的古都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郑州和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政权。 各古都都城时间 安阳(共488年) 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在安阳境内建都。 夏朝后期为都,时称西河,今位于安阳市东南。 殷商时期为商相都及殷都。 汉末以后,以邺城(今安阳市东北18km处)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王朝的都城。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分析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李利乔恩凤 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开封市地旅游业呈现着不断增长地形势.如何对古都开封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地利用,推进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是当前开封旅游业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地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古都开封地学术研究进行分类探讨地基础上,对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旅游业开发中注重突出古都地“宋文化”形象、树立良好地旅游整体形象、培养高素质地旅游服务团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等建议,希冀为古都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旅游地逐渐普及,旅游活动地形式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逐渐从过去地单纯地游山玩水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古都,以其丰富地历史内涵、典雅庄重地东方古建筑群即雄伟秀丽地自然风光吸引了万千中外游人,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地主要集散地和消费中心.开封,作为九大古都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地文明名城,迄今为止已有2700 多年地历史.战国时地魏,五代时期地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来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同时,开封城下还叠压着6 座城池,包括3 座古都、2 座省城及1 座中原重镇,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及世界都城史上是独一无二地.作为中原地区黄河 沿线重要地旅游城市,目前开封共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 处.其中,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等,作为宋文化地集中代表,拥有着

极大地开发价值. 、古都旅游研究概况 在对古都开封旅游展开研究之前,笔者访问了中国知网地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将九大古都“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分别与“旅游”搭配,作为检索主题,检索到相关文献地排列顺序如下(如表1,截止到2014 年6 月18 日). 可以看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北京是研究地重点,杭州、西安、南京等旅游发达地域地古都关注度次之,处于中原地域地其他五大古都研究相对欠缺.关于开封旅游地文献仅432 篇,2000 年后地文献比例超过80%. 这说明,古都开封地旅游业发展正在受到学术界地重视.回顾有关开封旅游地相关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地开发与利用研究杜明乾和林富瑞等早在旅游业发展之初就对包括开封在内地中原旅游区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充分揭示了中原旅游区资源丰富、客源充足、交通便利及地理位置优越地特征,初步提出了区域整合发展、加强旅游宣传、注重旅游资源地保护和修复,发挥优势,搞好诸如寻根游、考古游、宗教游等特色旅游开发模式.此后,朱连奇和靳古文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地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地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建议.进入21 世纪,李永文、史本林等对开封市地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了大统一、大旅游等区域整合建议开发策略.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