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

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脚、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动作,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如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强化练习

【单选题】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A。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单选题】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一抬头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B.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C.翻身一抬头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D.抬头一翻身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答案:B。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一翻身…坐一爬一站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的是()

A.从上到下

B.从小到到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不随意到随意

答案:B。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随意到随意。

【单选题】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答案:B。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相互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www.360docs.net/doc/a36949615.html,/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 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规律一:首尾规律 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 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

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 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 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 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本质,按照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正反规律、泛化集中规律五大规律发展。

(完整版)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 的主要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 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3)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 展的规律及特点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 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https://www.360docs.net/doc/a36949615.html,//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 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趋势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趋势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 2.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 4.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最后学会站和走。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首尾规律”。 2.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从四肢动作看,先是学会臂和腿的动作,即活动幅度较大的所谓“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以称为“大小规律”。 4.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儿童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近远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展的规律也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 实操方法来啦!!! 1.夹物训练 父母或教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儿童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儿童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2.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016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出,笔试时间是:2016年11月5日;面试报名:12月13日-12月16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至8日;大家记好教师考试的时间段,不要忙着备考而忽略了考试时间。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常考点也是重要考点,以下是中公讲师对这一考点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我们常用“活泼好动”来形容幼儿,即学前儿童常依靠动作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幼儿的动作发展同样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分为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以及无有规律这五点,接下来我们详细地做下了解。 首先,整体到局部,即幼儿的动作发展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幼儿动作最初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即使是打开瓶盖这样一个手部动作通常动用到腿部动作甚至是脸部动作,而且做得慢且不够准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较快且精准地完成动作,这离不开诸如绘画等活动的练习。 其次,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根据幼儿动作发展先后顺序,我们常听到“三翻六坐七八爬”这样的谚语。就是说明幼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比如婴儿学习爬行时,也是先靠着手臂匍匐爬行,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跪着爬行。 再者,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更多的是从整个身体出发,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比如婴儿想要获得悬挂在摇床上方的玩具,先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触碰玩具,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触碰并抓取物体。 接着,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这里主要指四肢:大肌肉动作常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和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精细动作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翻书等。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子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幼儿的集中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 最后,无有规律,即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意动作指的是不需付出意志努力,无目的,本能的动作。如婴儿出生后,成人触碰其手指,婴儿对其抓握。幼儿手眼协调的出

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能从容器中取物。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 (2013-07-10 12:38:58) 转载▼ 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 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就是这些系统的发育趋势。这是生长模式之三。由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没有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这一系统基本没有发育.这是生长模式之四。可见,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尽管每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上述的发育规律,但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或发育结束时,都存在着胖瘦、高矮、智愚、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两个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行走:大部分宝宝在12—14个月大时学会走路。 上下楼梯: *@* 18个月(一岁半)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能上、下楼梯。接着,很快就可以不用家长的帮助,两步一个台阶地上楼梯。 *@* 24个月(2岁)时,能独自上下楼梯。 *@* 36个月(3岁)时,上楼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跑: *@* 18 个月(一岁半)的孩子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跑步还不熟练。 *@* 24个月(2岁)能连续跑5—6米。 *@* 30个月(2岁半)跑得较稳,动作较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动作正确,但不能保持到最后,半分钟能跑25---35米。 *@* 36个月(3岁)跑步姿势基本正确,半分钟能跑35---40 米。 跳: *@*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 *@* 2岁时能并足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 *@*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障碍物 *@*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部。

攀登: *@*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77厘米高的攀登架,但动作不够协调。 *@* 30个月时手脚动作基本协调,能翻过高133厘米的攀登架。 *@* 36个月时,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的翻过133厘米的攀登架。 平衡: *@* 18个月时,能模仿家长向后退着走;拾起地上的东西时,自己不跌倒;踢球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 24个月时,会独脚站,能够在宽25—35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间走,不踩线;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过宽18—20厘米,高12 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 30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并能双脚跳下,姿势大部分正确。 *@* 36 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姿势正确。 投掷: *@* 18个月起,孩子能举手过肩投掷皮球,投掷没有方向,距离也很近。 *@* 24个月后能投100克重的沙包1米远,姿势较前正确。 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 总体规律:@ 随着儿童变得更苗条,不再手重脚轻,重心下移至躯干,所以平衡性大大提高。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教案 字体:大中小 2014-12-01 10:09:00 公告: [课题名称]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运动技能的含义及其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2、明确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及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3、掌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 [教学重点] 重点: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指导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 [教学课时] 4课时(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 1、内容导入: 复习旧知识: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哪几层? 2、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哪些? 运动技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运动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揭示内容 1.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从穿衣、写字、走路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到操纵机床、飞机等器械的复杂的活动,都包含着运动技能。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可认为是形成了运动技能。在理解运动技能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运动技能是有组织的、协调的动作系列而不是任意的动作的组合 运动技能与一般的随意做出的动作有所不同,它是将各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及其要求组织起来,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 (2)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 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动。这意味着运动技能是需要通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一、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

3000克。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体重约9000克。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两岁以后,生长发育的速度下降,每年身高增加4~5厘米,体重增加1500~2000克,直到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再次加快。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在胎儿时期,头颅最先发育。出生时,头围已达成人头围的65%。出生以后,头颅继续快速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四肢。这种从头部到下肢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律。从“二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动作发育程序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规律。所谓正侧律是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婴儿开始拿东西时是满把抓,然后是几个指头拿东西,后来可以用两个指头拿,最后能用指尖拿东西。这就是发育的正侧律。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体各部的增长具有这样的规律:头颅增长一倍,去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经过这样的增长,新生儿从一个巨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的不均衡体型发育成为一个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较长的四肢,体型较为均衡的成人。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四种模式,一般称为四种生长模式。由于是全身各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这是生长模式之一。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细胞的功能较差,淋巴系统通过自己的迅速发育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细胞,弥补免疫细胞功能的不足,保护机体。随着身体器官的成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加强,淋巴系统在10岁以后又逐渐退缩到较低水平。因此,淋巴系统的发育趋势是最初几年发育较快,后又逐渐萎缩至成人水平,这是生长模式之二。一般系统的发育,包括身体外形以及内脏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等)的发育,存在两个发育的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 规律及特点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 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骼、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越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l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平稳地走或跑过。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1.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福建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之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相关推荐:福建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访问)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 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

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备考知识点

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 在教师资格考试当中,这部分的内容是高频考点,往往会以选择题或者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理解并识记。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比如,刚出生的婴儿用手动一下胳膊,然后整个身体都会动(整体动作);长大一点后,动一下手,手动其他地方不动(局部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即"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千,即脊推)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比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种从身躯的中央部位再到远离身躯中央的边缘部位的发展规律,即"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的动作是指活动幅度较大

的动作,也是大肌肉群的动作,包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踢、走平衡等等。精细动作是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等。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比如,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小棍,这是无意的、本能的动作,几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即"无有规律"。

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0—36个月宝宝年龄特征 1、在7周时胎儿有了自发的运动:抬腿、伸手、翻跟头、游泳 2、12——16周左右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开始胎动。 3、16—19个周胎儿听力形成,母亲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和身体中各种声音成为他们的听力 练习,然而这个时候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母语和她的歌声。 4、胎儿逐渐长大,具有记忆和与外界沟通能力。 5、当胎儿要剥离出母体时,其向母体发出一种激素,促使母亲宫缩,最后降生。 1、初生的婴儿就会游泳:他们在水中,通过鼻子呼吸,肺关闭。 2、初生时具有的行为都属于反射:如抓握、行走(6天)、呼吸等 3、出生10分钟时爸爸做鬼脸她也做,但不叫模仿只是找寻类似行为。 4、用啼哭来学习,和引起关注 5、3周时:视觉仍在1米以内(两侧的视网膜不能将物体合而为一,因此看到的物体是双影) 喜欢对比强烈和移动的物体;在看人脸时较清晰,因为大脑自动设计成看人脸学习的模式:能看到母亲的头发和嘴巴。 6、听觉能力很强,和成人相似。喜欢有规律,重复的声音。如同胎儿时母亲的心跳等声音。 喜欢成人的声音,并能记忆长串的词语。婴儿出生4天后就能区别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差别。 1、做任何事都要哭,哭声代表不同的需求,除了基本以外的需要产生。 2、喂奶空闲时母子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语言的规则。 3、6周时婴儿的喉咙放松,可以在吃饭时呼吸。 4、2个月会笑,但刚开始的微笑不代表友好,只是一种面部表情的练习。但很快成为一种情 绪的代表。

5、2个月时大脑由皮层接管,代表婴儿的“思维”开始发展。 6、视网膜形成三维画面,宝宝看世界时更清晰了。终于看清了母亲的细部特征。 1、腿部力量练习:学习爬行和走之前要练习肌肉的力量。 2、学习抬头:可以控制自己的头部(虽然头很重)趴着抬头。 3、学会滚动,这是爬行的先兆(婴儿逐渐学会了控制上半身的力量)开始了第一次移动。 4、尝试抓握:做到双手抓在一起,逐渐的伸到物体所在的有效位置,可以碰触,但不会用手 主动抓握。 5、可以控制喉、舌、唇发出不同的声音。 6、尝试用咿呀声对话,这是母亲与婴儿对话时的特殊声音非常吸引他,超过成人之间的对话。 7、天生的咿讶学语是婴儿在自学语言,而偷听成人的语言则是婴儿学习语言的方式。 8、了解一定的因果关系如哭来吸引家长,倾听家长的反应,等待家长的到了。 9、有了喜怒哀乐,但还不知道自己是人,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存在 1、学习坐:开始总是向后倾倒(头过重),最后可以平衡姿态,学会独坐。 2、爬行前期:5个月时婴儿开始尝试先爬行,但由于脑部过重许多宝宝出现向后爬行。可是他 们的上半身力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腿部力量还不够。 3、抓技能掌握同时开始了口腔学习阶段。 4、宝宝仍然处在咿讶学语阶段,但他们能分辨你少的词。 5、了解自己是人,但还不能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主要从人们的面部表情来分别人(笑容 可以获得宝宝更多的好感) 1、开始学习爬行:◎跳跃式◎坐爬◎鸭动式 2、口腔学习帮助他们主动的学习探索事物。 3、初步了解物体的恒在性。 4、开始用眼睛与成人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的需求。

婴儿时期宝宝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儿时期宝宝动作发展的规律 家长朋友们你们知道你的宝宝在婴儿时期的动作发育的规律吗?只有掌握和了解了这些婴儿发育的规律知识,才能够有助于判断你的宝宝发育是否正常。 婴儿时期躯体动作发展的顺序正常情况下都是首先抬头,1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俯卧时头不能抬起,成长发育到三个月的时候宝宝不仅头可抬起,而且胸部也可离开床面了,这时候的宝宝可以用双上肢支起头胸部和床面约成90度角。而发育到3-4个月时一般就开始翻身,先是由仰卧到侧卧,大约到5个多月的时候就可从仰卧翻到俯卧。 一般宝宝约6个月时就可独坐,7-8个月时开始学爬行。抱抱的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婴儿的爬行不仅可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锻炼肌力,而且为将来的直立行走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可较早地正面面对世界,增加空间的搜寻,能够让宝宝主动接近和认识事物,促进婴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一些外国研究学家还发现,爬行对婴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益处的。 在旧社会受文化的影响,一些家长们都不会去重视孩子的爬行动作发展。一方面是以前的家长们不了解爬在运动和智力发展方面的一些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孩子独立的爬行怕婴幼儿发生危险。而如今随着文化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 一些生活方式也逐渐有所变化,对于婴儿学爬行这将会受到大家的重视。等婴儿发育到10个月的时候,自己就会扶着东西站稳,而且还能扶着东西开始迈步。1岁左右开始宝宝就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了,从摇摇晃晃的行走到独立稳定的行走。这个直立行走阶段在人的发展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的,这时婴幼儿已能够控制自己的部分动作,能够自由的到处走动,也就是说婴儿有了独立性和主动性。 这个时候他(她)可以主动地接触各种新鲜的物体,将会扩大认识范围,更有利于各种感觉器官和言语器官的发展。婴幼儿能独立行走后,想到哪就到哪,在多方面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就发展了,这就为早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婴幼儿独立行走还为建立运动与视觉的联系,为空间知觉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婴幼儿自能独立行走后,大运动的发展更加迅速并趋于成熟。如婴幼儿慢慢地会跑,会自己上、下楼梯,双足跳起,单足站立,到3岁左右,活动基本上和成人差不多了。

最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课题:幼儿动作发展地规律和幼儿动作发展地意义 教学目地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动作发展地规律以及发展地意义。教学重点、难点:对概念和知识点地掌握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教科书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听讲,完成较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教案纸

1、最困难地事就是认识自己。20.7.67.6.202011:3911:39:45Jul-2011:39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六日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1:397.6.202011:397.6.202011:3911:39:457.6.202011:397.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6.20207.6.202011:3911:3911:39:4511:39:45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July 6, 2020July 20Monday, July 6, 20207/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1时39分11时39分6-Jul-207.6.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620.7.620.7.6。2020年 7月6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七月六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1:3911:39:457.6.2020Monday, July 6, 2020 亲爱地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67.6.202011:3911:39:45Jul-2011:39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六日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1:397.6.202011:397.6.202011:3911:39:457.6.202011:397.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6.20207.6.202011:3911:3911:39:4511:39:45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July 6, 2020July 20Monday, July 6, 20207/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1时39分11时39分6-Jul-207.6.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620.7.620.7.6。2020年 7月6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七月六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1:3911:39:457.6.2020Monday, July 6,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